登陆注册
14517500000006

第6章 现前地

诸菩萨闻说  上地之行相

在于虚空中  雨众妙珍宝

放清净光明  供养于世尊

咸赞言善哉  善哉金刚藏

时有无量亿  诸天皆欢喜

于上虚空中  雨众宝末香

光明相绮错  微妙甚可乐

众香华璎珞  幡盖雨佛上

他化自在王  与诸眷属等

雨众妙宝物  雰雰如云下

歌颂供养佛  称叹金刚藏

咸赞言善哉  善哉快说此

千万亿天女  于上虚空中

作众天音乐  歌叹佛功德

咸作如是言  如来之所说

微妙无有量  能灭诸烦恼

诸法本性空  无有毫末相

空无有分别  同若如虚空

无有去住相  亦无有戏论

本来常清净  如如无分别

若人能通达  一切诸法性

于有于无中  其心不动摇

但以大悲心  为度诸众生

是名诸佛子  从佛口法生

常行于布施  利益诸众生

本来虽善净  持戒而坚心

虽知法无伤  而行于忍辱

虽知法性离  而行于精进

虽先灭烦恼  而入于诸禅

虽先解法空  而选择诸法

寂灭智虽多  而求利世间

能灭诸恶者  名之为大人

如是诸天女  百千种妙音

称赞歌颂已  皆默然观佛

解脱月菩萨  请金刚藏言

当以何相貌  得成第六地

金刚藏菩萨言。诸佛子。菩萨摩诃萨。已能具足五地行。欲入六地。当以十平等法。得入于六地。何等为十。一以无性故。一切法平等。二以无想故。一切法平等。三以无生故。一切法平等。四以无灭故。一切法平等。五以本来清净故。一切法平等。六以无戏论故。一切法平等。七以不取不舍故。一切法平等。八以离故。一切法平等。九以幻梦影响水中月镜像焰化故。一切法平等。十以有无不二故。一切法平等。诸佛子。诸菩萨摩诃萨。具足五地行。以是十平等法。能入第六地。诸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观一切法性。能忍随顺得第六地。无生法忍。虽未现前。心已明利。成就顺忍。是菩萨。观一切法如是相。大悲为首。增长具足。更以胜观观世间生灭相。故作是念。世间所有。受身生处。皆以贪着我故。若离着我。则无世间生处。诸凡夫人。愚痴所盲。贪着于我。常乐求有。恒随邪念。行邪妄道。习起三行罪行。福行。不动行。以是行故。起热心种子。有漏有取心故。起生死身。所谓。业为地。识为种子。无明覆蔽爱水为润。我心溉灌。种种诸见。令得增长。生名色牙。因名色故。生诸根。诸根合故。有触生。从触生受。乐受故。生渴爱。渴爱增长故。有四取。四取因缘故。起业。于有起五阴身。名为生。五阴衰变。名为老。衰变灭。名为死。老死因缘。有忧悲热恼众苦聚集。是十二因缘。无有集者。自然而集。无有散者。自然而散。因缘合则有。因缘散则无。菩萨摩诃萨。如是于六地中。随顺观十二因缘。又作是念。不如实知诸谛第一义故。有无明覆心。无明业果。是名诸行。依诸行。有初识。与识共生。有四取阴。依止取阴。有名色。名色成就。有六入。诸根行尘故。有识。从是和合。生有漏触。触共生。有受。贪乐于受。名为爱。爱增长。名为取。从取起有漏业。有业有果报五阴。名为生。五阴熟名为老熟。五阴坏名为死。死别离时。愚人贪着心热。名为忧悲。发声啼哭五识。名为苦。意识名忧。忧苦转多名为恼。如是但生大苦树大苦聚。如是十二因缘苦聚。无我无我所。无作者无使作者。菩萨作是念。若有作者。则有作事。若无作者。则无作事。第一义中。无作者无作事。又作是念。三界虚妄。但是心作。如来说。所有十二因缘分。是皆依心。所以者何。随事生贪欲心。是心即是识。事是行。行诳心故。名无明。识所依处名名色。以入生贪心。名六入。三事和合有触。触共生名受。贪着所受。名为渴爱。渴爱不舍。名为取。是和合故。名为有。此有更有有相续。名为生。生变熟名为老。老坏名为死。此中无明有二种作。一者缘中痴。二者为生诸行因。行亦有二种作。一者生未来世果报。二者与识作因。识亦有二种作。一者能令有相续。二者与名色作因。名色亦有二种作。一者互相助成。二者与六入作因。六入亦有二种作。一者能缘六尘。二者能与触作因。触亦有二种作。一者能触所缘。二者能与受作因。受亦有二种作。一者觉憎爱事。二者与爱作因。爱亦有二种作。一者所可染中生贪心。二者与取作因。取亦有二种作。一者能增长烦恼。二者与有作因。有亦有二种作。一者能于余道中生。二者与生作因。生亦有二种作。一者能起五阴。二者与老作因。老亦有二种作。一者令诸根熟。二者与死作因。死亦有二种作。一者坏五阴身。二者以不见知故。而令相续不绝。是中无明缘诸行者。无明令行不断。助成行故。行缘识者。令识不断。助成识故。识缘名色者。令名色不断。助成名色故。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生不断。相续助成故。无明灭故。则诸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亦如是。是中无明若无。诸行亦无。因灭。则果灭余分亦如是。是中无明爱取。是三分。不断烦恼道。诸行及有。不断业道。余因缘分。不断苦道。先际后际。相续不断故。是三道不断。是三道。离我我所。而有生灭。如二竹相对而住。不坚似坚。无明因缘诸行者。即是过去世事。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事。爱取有生老死。是未来世事。于是有三世出。无明灭故诸行灭。名为断相续说。十二因缘。说名三苦。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名为行苦。触受名为苦苦。爱取有生死忧悲苦恼。名为坏苦。无明灭故。诸行灭。乃至老死。名为断三苦相续说。因无明。诸行生。余亦如是。无明灭。诸行灭。以诸行体性空故。余亦如是。无明因缘。诸行以生缚说。余亦如是。无明灭故。诸行灭。以灭缚说。余亦如是。无明因缘诸行。是随顺无所有观说。无明灭诸行灭。是随顺尽观说。余亦如是。如是逆顺十种。观十二因缘法。所谓。因缘分次第。身心所摄。自助成法。不相舍离。随三道行。分别先后际故。三苦差别故。从因缘起生灭缚故。无所有尽观故。尔时菩萨。随十二因缘。观无我无众生。无寿命者。无人性空。离作者使作者。无主属众。因缘无所有。如是观时。空解脱门现在前。灭此事。余不相续故。名无相解脱门现在前。知此二种。更不乐生。唯除大悲心。教化众生。无愿解脱门现在前。菩萨修行是三解脱门。离彼我相。离作者受者相。离有无相。悲心转增。以重悲心故。勤行精进。未满助菩提法。欲令满足。菩萨作是念。有为和合故增。离散则灭。众缘具故增。不具故灭。我今知有为法多过故。不应具和合因缘。亦不毕竟灭有为法。为教化众生故。诸佛子。菩萨如是。知有为法。多过无性。离坚固相。无生无灭。与大慈悲和合。不舍众生。即时得无障碍。般若波罗蜜。光明现在前。得如是智慧。具足修集。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而不与有为法共住。观有为法性寂灭相。亦不住其中。欲具足无上菩提分故。菩萨住现前地中。得快空三昧。性空三昧。第一义空三昧。第一空三昧。大空三昧。合空三昧。生空三昧。如实不分别空三昧。摄空三昧。离不离空三昧。如是等。万空三昧门现在前。无相无愿三昧。亦如是。是菩萨。住现前地中。志心决定心。妙心深心。不转心不舍心。广心。无边心。乐智心慧方便和合心。如是等心。转胜增长故。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外道论师。不能倾动。入于智地。转声闻辟支佛。决定向佛智。一切众魔。及诸烦恼。所不能制。安住菩萨智慧明中。善修应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专以慧方便。行助菩提法。是菩萨。住现前地。于般若波罗蜜中。得转胜行。得第三上顺忍。以顺是法。无有违逆故。菩萨住是现前地中。得见数百数千佛。乃至数百千万亿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亲近诸佛。于诸佛所。听法。听法已。如实随智慧光明故。如所说行。令诸佛欢喜。是人转胜。知诸佛法藏。乃至无量百千万亿劫。诸善根转妙明净。诸佛子。譬如真金。以琉璃磨莹。光色转胜。菩萨住此现前地。以慧方便故。善根转胜。明净寂灭。余地所不及。诸佛子。譬如月明。能令众生。身得清净。四种风吹。不能遏绝。菩萨摩诃萨。住是现前地。善根转胜。能灭无量众生烦恼之火。四种恶魔。所不能坏。诸佛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现前地。菩萨住是地中。多作善化自在天王智慧猛利。能破一切增上慢者。声闻问难。不能穷尽。有所施作。布施爱语。利益同事。皆不离念佛。念法念诸菩萨伴。乃至不离念一切种智。常发愿言。我于一切众生。为首为尊。乃至于一切众生。为依止者。是菩萨。若欲勤行精进。于须臾间。得十万亿三昧。乃至能示十万亿菩萨眷属。若以愿力。能过是数。不可称计。若干百千万亿劫。尔时金刚藏菩萨。欲令此义明了故。而说偈言

诸菩萨已得  具足行五地

知诸法无相  无相无生灭

本来常清净  无有诸戏论

修集如是智  得入第六地

诸法常离相  不取亦不舍

性空犹如幻  离二无分别

若能顺如是  微妙之理趣

心无有违逆  得入第六地

住于利顺忍  智慧得力故

观察于一切  世间生灭相

悉知诸世间  皆从痴闇出

痴闇若灭者  则无诸世间

观择因缘法  随顺第一义

而不坏缘报  所作及假名

如实无作者  亦无有受者

如是观有为  如云无实事

不知真谛义  名之为无明

从是则生思  身口行得报

从行故有识  即生于名色

如是生世间  至生死苦聚

了知于三界  但从心而有

知十二因缘  在于一心中

如是则生死  但从心而出

心若得灭者  生死则亦灭

无明二种作  作痴作于业

乃至于老死  破散坏五阴

从于此事边  具出于苦恼

是事若尽者  苦恼则亦尽

无明若具足  相续则不断

因缘若不具  则断于相续

无明及爱取  即是烦恼道

行有是业道  余则是苦道

痴至于六入  是名为行苦

触受是苦苦  余分是坏苦

灭三苦相续  则更无有我

无明及诸行  则是过去世

识与及于受  是则为现在

从爱而生苦  则是未来世

无明若灭者  是则无有苦

痴从众缘生  则生于诸缚

众缘若灭者  则灭于诸缚

从因而生果  因灭则果灭

如是观诸法  自性则皆空

随顺于无明  则有世间出

若逆于无明  是则断于有

从是则有是  是无则无是

如是十种观  甚深因缘法

观因缘相续  去来及现在

不离一心中  分别有三道

从三种苦观  及以生灭法

无所有而尽  能行逆顺观

菩萨如是入  十二因缘法

知空犹如幻  如梦亦如影

如焰亦如化  虚诳无作者

亦无有受者  但诳于愚人

如是观因缘  智者所修空

无缘则无相  知此二虚假

其诸一切有  于中无所愿

但以大悲心  愍度众生故

如是诸大士  修习解脱门

悲心爱乐佛  无量诸功德

知诸有为法  皆从和合有

即得万空定  无相愿亦尔

智慧转增进  入于上顺忍

得于诸菩萨  无为智解脱

如是诸善根  转胜明净利

供养无量佛  诸佛所称赞

常于诸佛所  出家学佛道

到诸佛法藏  善根转增长

犹以琉璃宝  莹磨于真金

光明转清净  其喻亦如是

如于虚空中  满月光清净

四种风所吹  不能令遏绝

菩萨智慧光  灭诸烦恼热

四魔不能制  其喻亦如是

菩萨住是地  多作善化王

诸根悉猛利  能破增上慢

所作诸善业  皆随顺智慧

声闻诸问难  不能得穷尽

是佛子若欲  如是勤精进

能得于百千  亿数诸三昧

得见于百千  亿数十方佛

如春清了时  日光明则净

如是第六地  深妙难知见

声闻所不了  大士略说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不想错过有你季节

    不想错过有你季节

    遇到芳是一场阴谋,可是男主尘却与芳一路走来终成美娟。尘亲生父亲暗派手下保护尘,来继承自己的一切,却因为与亲母的保镖芳斗智斗勇。最终三人成为密友,夹杂在两方的权势下,一路坎坷。
  • 回到唐朝当女王

    回到唐朝当女王

    一个标准的A4腰,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的苗条身材回到了以胖唯美的唐朝、而且还是各路妖怪肆掠、齐天大圣大战天庭的时代,作者大米表示已哭晕在厕所,根本无从下笔。。。
  • 甜而不腻

    甜而不腻

    周南22岁这年做了两件胆大的事,第一件事违背她老娘的旨意没出国留学。第二件事就是对一个冷酷又毒舌的男人起了好奇心。谁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掉入了一个腹黑大灰狼的陷阱,从此再无翻身的机会。顾宸30岁这年做了一件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就是设下陷阱等待猎物往下跳,谁知从一开始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没想到到最后却爱上了自己的猎物。
  • 少年游之江山志

    少年游之江山志

    赤萱会华未忧、金兰会夏有容叱咤江湖、笑傲武林,演绎一段“试看天下是一家”、“原来天下是一家”的风云际会。
  • 一只假凤上青天

    一只假凤上青天

    【此文非宠】天啊!朝云国的堂堂少年天子竟是个女的!不得了不得了!做为一只虚凰,君夕很是悲惨,一面,她要随时提防对皇位虎视眈眈的皇叔与敌国南楚国,一面,她还要应付后宫的各种嫔妃,身为一只假凤,她表示很无奈,但母妃遗嘱,不能不从啊!【此乃作者处女作,希望各位喜欢】
  • 魔垣战纪

    魔垣战纪

    上古之时,大禹在回山设魔垣秘境,囚禁阻挠治水的各路神魔。千百年后,西晋武帝获得一份玄文拓片,得知此处,不料早亡,其子惠帝密令清河王司马遐前往寻之,以求长生不老之术,并解自己受困之危。途经安定郡,司马遐失踪,其子司马克允遂开启误入魔垣、逐渐强大之旅程。
  • 异界绝世强者

    异界绝世强者

    搞笑搞笑在搞笑一起看主角奋力修真吧!哈哈
  • 相人之术

    相人之术

    一部融聚现代面相学,风水学的小说。带给你识人辨人之术,教你风水格局五行之奥妙。
  • 时之墨瞳

    时之墨瞳

    一位星际矿工,一次意外历险,3个不请自来的伙伴,一项莫名其妙的任务。
  • 从火影开始无敌

    从火影开始无敌

    来吧!让我感受到,什么叫做势均力敌!让我也体验一次,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