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9000000008

第8章 避讳学之利用

第六十一因讳否不画一知有后人增改例

《史记高祖纪》于孝惠不书名,《文帝纪》于景帝不书名。乃文帝名再见于《高祖纪》,一见于《吕后纪》,此必后人所加。《景帝纪》:“四年,立皇子彻为胶东王。”“七年,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亦后人所加。

杜佑撰《通典》,在唐贞元中,故称德宗为今上。而一七八《州郡篇》书恒州为镇州,且云“元和十五年改为镇州”,此后人附益,本书于恒字初不避也。一六五《刑制篇》“十恶”:“六曰大不恭。”注云:“犯庙讳,改为恭。”按唐诸帝无名敬者。前卷即有大不敬字,此条必宋人添入,非本文也。《州郡篇》改豫州为荆河州,或称蔡州,改豫章郡为章郡,括苍县曰苍县,皆避当时讳。今本或于荆河下添豫字,又有直书豫州、豫章者,皆校书人妄改也。书中虎牢,皆避讳作武牢,而《州郡篇》汜水县下,直书虎牢,且有获虎字,皆后人妄改,又改之不尽也。

《通鉴稽古录》,于古人姓名犯宋讳者,往往易以他字,或二名减一,或以字易名。然其中如刘弘、桓玄、徐圆朗、许敬宗、敬晖、马殷、朱守殷、李匡威、乐彦贞之类,又直书不避。而李敬玄作李敬贞,于玄字敬字,一避一否。末卷书仁宗建储事,于英宗庙讳皆称“讳”,而卷中陈曙一人凡三见,恐出后人擅易,非本文矣。

第六十二因讳否不画一知有小注误入正文例

《后汉书郭太传》,称郭太为郭林宗,唯传末一段,忽书太名,曰:“初,太始至南州,过袁奉高不宿而去,从叔度累日不去,或以问太,太曰:‘奉高之器,譬之泛滥,虽清而易挹;叔度之器,汪汪若千顷之陂,澄之不清,挠之不浊,不可量也。’已而果然。太以是名闻天下。”竹汀先生曰:“蔚宗避其父名,篇中前后,皆称林宗,即他传亦然,此独书其名;且其事已载《黄宪传》,不当重出;叔度书字而不书姓;前云‘于是名震京师’,此又云‘以是名闻天下’,

词意重沓。后得闽中旧本,乃知此七十四字,本章怀注引谢承《后汉书》之文。叔度不书姓者,蒙上‘入汝南则交黄叔度’而言也。今本皆儳入正文,惟闽本犹不失其旧。”【乃和案:钱说见《后汉书考异》三。】此则因讳否不画一,而知其有小注误入正文也。

第六十三因讳否不画一知有他书补入例

《魏书肃宗纪》,及《景穆十二王彝兄顺传》,李崇、崔光、辛纂、贺拔胜、儒林、文苑等传,俱有广阳王渊,而《太武五王传》作广阳王深。盖《魏书太武五王传》已亡,后人取《北史》补之,《北史》避唐讳,校者不知追改也。《通鉴》一五○梁普通五年,亦作广阳王深。《考异》云:“《魏》帝纪作渊,今从列传及《北史》。”此则误从避讳之名者也。

《北齐书》纪传中,于齐诸帝或称高祖、世宗、显祖、肃宗、世祖,或称神武、文襄、文宣、孝昭、武成,晁公武谓:“百药避唐讳,不书世祖世宗之类。”不知百药修史在贞观初,其时世字并不必避。《梁、陈、周书》皆不避世祖世宗字,百药与思廉、德棻同时,何独异其例?盖《北齐书》久已残阙,后人取《北史》补之,其称世祖世宗者,百药旧文;其称文襄文宣者,《北史》之文也。然此非关避讳,晁氏以为例有不一,非也。

《北史高熲传》:“俄而上柱国王积以罪诛。”即王世积也。王懋竑曰:“《北史》例不避世字,此卷世室作代室,王世积去世字,与他卷例异。《李德林传》称晋王讳而不名,亦与他传异。每卷末各有总论,而此卷无之。”疑《北史》阙此卷,后人别据他书补之。

杨守敬《跋隋太仆卿元公墓志》云:“六世祖遵,高祖熹,曾祖忠,并见《魏书》及《北史》。唯祖昺,徐州刺史,《魏书》、《北史》无昺名,而有忠子寿兴,亦徐州刺史,为其兄晖所谮死,临刑自作墓志铭曰:‘洛阳男子,姓元名景,有道无时,其年不永。’”竹汀先生云:“寿兴名景,不见于史,当由名犯唐讳,故书其字。此铭作韵语,不可称字,乃以景代之。”【乃和案:钱说见《北史考异》一。】今证以此志,实由李延寿避唐讳,以景代昺。《魏书》多阙,后人取《北史》补之,故仍以景代昺,而以寿兴标目也。然《魏书崔亮传》:“徐州刺史元昞,抚御失和,诏亮驰驿安抚。亮至劾昞,处以大辟。”即此元景。《北史崔亮传》同。《北史》避唐讳,不应作昞,此昞字又后人据《魏书》回改也。

第六十四因讳否不画一知书有补版例

《十驾斋养新录》十三《东家杂记》条云:“卷中管勾之勾皆作勹,避宋高宗嫌名。间有不缺笔者,元初修改之叶。辨宋板者当以此决之。”

又卷十三《论语注疏正德本》条云:“首叶板心有正德某年刊字,但遇宋讳,旁加圈识之。疑本元人翻宋板,中有避讳不全之字,识出令其补完耳。若明刻前代书籍,则未见此式,必是修补元板也。”

又卷十四《颜氏家训》条云:“淳熙中,高宗尚在德寿宫,故卷中构字,皆

注太上御名,而阙其文。前序后有墨长记云‘廉台田家印’。宋时未有廉访司,元制乃有之。意者元人取淳熙本印行,间有修改之叶,则于宋讳不避矣。”

又卷十四《韦苏州集》条云:“后有拾遗三叶,其目云:‘熙宁丙辰校本添四首,绍兴壬子校本添三首,乾道辛卯校本添一首。’验其款式,当即是乾道椠本。而于宋讳初不回避,盖经元人修改,失其真矣。”

第六十五因避讳断定时代例

《潜研堂文集》卅四《答卢学士书》:“读阁下所校《太玄经》云:向借得一旧本,似北宋刻,末署右迪功郎,充两浙东路提举茶盐司干办公事张寔校勘。大昕案:宋时寄禄官分左右,唯东都元祐,南渡绍兴至乾道为然。盖以进士出身者为左,任子为右也。而建炎初避思陵嫌名,始改勾当公事为干办公事。此结衔有干办字,则是南宋刻,非北宋刻矣。《宋史》遇勾当字,多易为干当,此南渡史臣追改,非当时本文也。”

又卷廿五:“《宝刻类编》,不著撰人姓名。考其编次,始周秦,讫唐五代。其为宋人所撰无疑。宋宝庆初避理宗嫌名,改江南西路之筠州为瑞州。此编载碑刻所在,有云瑞州者,又知其为宋末人也。”

又卷廿八:“《宋太宗实录》八十卷,吴门黄孝廉荛圃所藏。仅十二卷,有脱叶。每卷末有书写人及初对复对姓名,书法精妙,纸墨亦古。于宋讳皆阙笔,即慎、敦、廓、筠诸字亦然。予决为南宋馆阁钞本,以避讳验之,当在理宗朝也。刘廷让避太宗讳改名,《宋史》阙而不书,亦当依《实录》增入。”

又卷廿八:“《大金集礼》四十卷,不知纂辑年月,要必成于大定之世,故于雍字称御名,而不及明昌以后事。独补阙文一叶,有明昌、承安、泰和及世宗庙号,盖后人取他书搀入,非《集礼》元文也。”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十四:“程闳中等题名凡七行,文云:‘程闳中点青田常役,廖君宪漕台校试还,摄永嘉管勾,邂逅游,己卯闰月二十三日。’何梦华自青田石门山拓以见赠,并贻书询己卯系何年号。予考漕司校试起于宋时,若今之乡试,此题当是宋刻。南渡后避高宗嫌名,易管勾为干办,而此刻称管勾,则必北宋刻矣。”

又卷十一:“《祈泽寺残碑》,寺在江宁通济门外三十里,碑已碎裂,仅存中间一段。有云:‘保大三年起首,迄于四载兴功。’又云:‘升元岁末,保大惟新。’知其为南唐碑也。予初见碑中有宋代字,疑为宋初刻,及读元僧伯元所撰记云:‘寺建于宋营阳王义符景平元年。’始悟碑云宋代,乃追叙之词,谓刘宋,非赵宋也。观碑文匡字并未回避,其为南唐石刻无疑。”

又卷十三:“《石林亭诗》,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军府事刘敞作。次其韵者,

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苏轼也。嘉祐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守凤翔府麟游县令郭九龄建。按签署改为签书,本是避英宗嫌名。嘉祐七年之冬,英宗尚未即位,无缘先为改易,殆刻于次年三月以后也。”

《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下,《跋敦煌本残道书》云:“文中‘民归于主’,民字改作人,避唐太宗讳。而治字屡见不讳,盖书于贞观之世也。书法清健,有钟薛风。唐室肇造之初,崇尚道术,至祖老子,而以明老之学诏天下,故此书写于是时。

”然考唐之崇尚道术,莫甚于会昌。高宗讳,元和元年以后已不讳,安知此卷不出于晚唐耶。

又《跋唐写本卜筮书残卷》云:“卷中别构字甚多,与六朝碑版合。凡丙丁之丙皆作景,白虎皆作白兽,而隆字不缺笔,乃初唐写本之证。”然考玄宗讳,宝历元年,准故事已祧迁不讳,见《册府元龟》卷二。隆字不缺笔,似亦不足为初唐写本之证。

第六十六因避讳断定二人为一人例

《周书后妃传》:“文帝元皇后,魏孝武帝之妹。初封平原公主,适开府张欢,遇后无礼,后诉之于帝,帝乃执欢杀之,改封冯翊公主,以配太祖,生孝闵帝。”太祖,宇文泰也。张欢《北史》无传,惟《张琼传》:“琼子欣,尚魏平阳公主,除驸马都尉、开府仪同三司,与公主情好不笃,为孝武所害。”欣,《北齐书张琼传》作忻,避北齐高欢讳改为忻,或为欣,实即《周书后妃传》之张欢也。惟公主封号,一为平原,一为平阳,不免牴悟耳。

钱氏旧谱有钱让,不见于史册。《养新录》十九据郑樵《氏族略》:“汉哀平间,钱逊为广陵太守,避王莽乱,徙居乌程。而让亦官广陵太守,意让逊本即一人,夹漈避宋濮安懿王讳,改让为逊耳。”

句容县城南,有元至正二年五月《重建达奚将军庙碑》。将军名字事迹无可考。碑称殿东楹帖,数字可辨,云:梁承圣初,洪逊为国子祭酒,似洪逊即将军之名。《金石文跋尾》二十:“据《南史周弘让传》:‘承圣初为国子祭酒,二年为仁威将军,城句容以居之,命曰仁威垒。’今达奚庙正在仁威故垒。宋人避讳,往往改弘为洪,让为逊,殿楹帖必宋人所题,洪逊即弘让耳,于达奚何与!”

第六十七因犯讳断定讹谬例

《通鉴》七:“秦始皇二十四年,虏楚王负当,以其地置楚郡。”注:“秦三十六郡无楚郡,此盖灭楚之时暂置。后分为九江、鄣、会稽三郡。”按《史记楚世家》,有“灭楚名为楚郡”之文,故《通鉴》从之,其实秦未尝置楚郡也。

秦始皇父名子楚,当时称楚为荆,岂有转以名郡之理。《集解》引孙检云:“灭去楚名,以楚地为三郡。”其说是也。《史记》楚郡之楚,盖三字之讹,后人因此谓三十六郡之外有楚郡,固谬;胡氏谓暂置而后分,亦非也。

《汉书游侠传》:“陈遵祖父遂,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乃赐遂玺书曰:‘制诏太原太守,官尊禄厚,可以偿博进矣。’”师古曰:“进者,会礼之财也,谓博所赌也。史皇孙名进,而此诏不讳之,盖史家追书,故有其字耳。”刘攽曰:“颜云史家追书,妄也。诏书本字,史家何苦改之。盖进音赆,自不犯讳也。”但荀悦《汉纪》十八“数负进”作“数负遂”,“可以偿博进矣”作“可以偿遂博负矣”。则悦所见《汉书》乃遂字,而非进字也。然《汉书宣帝纪》,地节四年七月诏亦有进药之文,则进字当时似可不讳。

《说文》鉊字引张彻说一条,竹汀先生谓:“汉人不当以武帝讳为名,疑是张敞。”【乃和案:钱说见《养新录》十二。】

《三国魏志少帝纪》:“景元元年,故汉献帝夫人节薨,追谥为献穆皇后。”陈景云曰:“《武帝纪》注引《续汉书》,曹腾父名节,于献穆为高祖,不应献穆命名乃犯祖讳。”《艺文类聚》九四引《续汉志》:“曹腾父萌。”与裴注异。当以萌为正,因字形相似而讹也。

《魏书景穆十二王中山王英传》:“衍中军大将军临川王萧宏。”按《魏书》于诸帝讳皆回避本字,如崔宏称元伯,慕容恪称元恭是也。今纪传于萧宏之名多不回避,当非魏收原文,皆后人据《南史》追改。《岛夷传》则作萧密。

《新唐书武后纪》,长安五年正月,讨乱诸臣有检校司农少卿兼知总监翟世言。世为太宗讳,唐人不应以为名。据《忠义李憕传》后附载功臣,有殿中监兼知总监汝南郡公翟无言,则世实为无字,以形似而讹。

《新五代史蜀世家》,知祥父名道。《蜀梼杌》下云名。据《蜀毛诗石经》残字,道字屡见,皆不避讳,知《欧史》误。或先名道,后名也。

《宋史仁宗纪》:“景祐二年正月,置迩英、延义二阁。”义为太宗旧讳,阁名不应相犯。据卷八五《地理志》则为延羲阁,义字讹也。

《宋史光宗纪》:“绍熙二年二月,金遣完颜亶来告哀。”金熙宗名亶,金使臣不应与金先帝同名。据《金史》六二《交聘表》,实作完颜。为廪本字。

《辽史道宗纪》:“寿隆元年。”竹汀先生谓:“洪遵《泉志》有寿昌元宝钱,引李季兴《东北诸蕃枢要》云:契丹主年号寿昌。又引《北辽通书》云:

天祚即位,寿昌七年改为乾统。”【乃和案:钱说见《辽史考异》及《养新录》八。】今史作寿隆,不云寿昌,或疑《泉志》之误。然辽时石刻,称寿昌者多矣,无有云寿隆者。《东都事略》、《文献通考》,皆宋人书也,亦称寿昌。其以为寿

隆者,《辽史》误也。辽人谨于避讳,光禄卿之改崇禄,避太宗讳也;改女真为女直,避兴宗讳也;追称重熙为重和,避天祚嫌名也。凡石刻遇光字皆缺画。道宗者,圣宗之孙,而以寿隆纪元,犯圣宗之讳,此理之必无者。黄本骥见慈悲庵幢作寿昌,乃谓:“年号不避祖讳,民间讳之,何耶!”此过信《辽史》之误也。

《元史》五九《地理志》:“陕州,宋为保义军。”按义为宋太宗旧名。保义军节度,唐末置,治陕州。宋初避太宗名,改军名曰保平,陕州之名仍旧。今《元志》云“宋为保义军”,可以犯讳知其讹谬也。

《元史》六三《地理志》:“郴阳县,倚郭,旧为敦化县,至元十三年改今名。”湖南旧为宋土,敦字犯宋讳,敦化之名,必非宋所立。《舆地纪胜》五七引《寰宇记》云:“晋天福初,避庙讳,改郴州为敦州,郴县为敦化。汉初,州县名悉复旧。”是敦化之名,乃石晋所改,未几即废。《元史》谓至元十三年改敦化为郴阳,谬也。

凡此皆可因其犯讳而得之。

第六十八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

《晋书后妃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改宜城陵阳县为广阳县。”若以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为司城之例例之,则阳字不生疑义。然晋时后讳甚严,陵阳既因讳而改,则是否改一字即为满足,须有待其他之证明。据《宋书》卅五《州郡志》:“广阳令,汉旧县曰陵阳,晋成帝杜皇后讳陵,咸康四年更名。”则后本讳陵,曰讳陵阳者,因涉所改县名,误衍一字,可因其犯讳而知也。

《北齐书神武纪》,高欢考名树。《北史齐纪》及《魏书高湖传》,作名树生。二史不同,何所适从?据《北齐书杜弼传》:“相府法曹辛子炎咨事,云须取署,读署为树。高祖大怒,杖之。弼进曰:‘礼,二名不偏讳,孔子言徵不言在,言在不言徵。子炎之罪,理或可恕。’”若单名树,则弼言为无稽矣,唯名树生,故弼言此。此可因犯讳而知其有脱文也。

第六十九因犯讳或避讳断为伪撰例

《容斋随笔》十四曰:“李陵诗‘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盈字正惠帝讳。汉法,触讳者有罪,不应陵敢用之。”《野客丛书》五曰:“仆观《古文苑》所载枚乘《柳赋》,曰‘盈玉缥之清酒’;《玉台新咏》载枚乘新诗,曰‘盈盈一水间’。梁普通间,《孙文韬所书茅君碑》谓:‘太元真君讳盈,汉景帝中元间人。’观此二事,知惠帝之讳,在当时盖有不讳者。然又怪之,当时文字间或用此字,出适然,犹为有说,至以庙讳为名,甚不可晓”云。

《日知录》廿三以为:“李陵、枚乘二人,皆在武昭之世,而不避讳,可知其为后人拟作,而不出于西京。”然以汉碑临文不讳之例例之,不能遽断为伪撰。

《避讳录》二采《日知录》说,而亦以茅君之以庙讳命名,为不可晓。不知道家最喜杜撰,《茅君碑》为梁普通三年道士张绎立,道士孙文韬书。其文云:“太元真人司命君,讳盈,字叔申,咸阳南关人。以汉景帝中元五年太岁丙申诞生,茅氏之胤。年十八,弃家学道入恒山。”【《茅山志》廿。】汉文帝讳恒,此曰恒山,犹可曰从梁时称也。茅君居近西京,非边鄙可比,果名盈,则必非景帝时人;果为景帝时人,则必不名盈。道士不学,任意杜撰,其伪显然,不得以临文不讳之例例之。

隋末王通,谥文中子,著书名《元经》,名《中说》,自来考古书者皆以其书为伪。陈振孙《书录解题》四曰:“河汾王氏诸书,自《中说》之外,皆《唐艺文志》所无。其传出阮逸,或云皆逸伪作也。唐神尧讳渊,其祖景皇讳虎,故《晋书》戴渊、石虎,皆以字行。薛收唐人,于《传》称戴若思、石季龙,宜也。《元经》作于隋,而大兴四年,亦书曰若思,何哉!”今考《元经》,于隋讳坚广等字皆不避。而于唐讳渊虎等字,则大兴四年、永昌元年,均称戴渊为戴若思。太宁二年、咸和三年、八年、九年,均称石虎为石季龙。唯永兴元年、永嘉二年,刘渊不避,咸和九年十二月以后,石虎不避,则有后人回改,而又未尽者。为表如下:

晋永兴元年乐广刘渊永嘉二年刘渊

大兴四年戴若思永昌元年戴若思

太宁二年石季龙咸和二年广陵

咸和三年石季龙咸和八年石季龙

咸和九年四月石季龙十二月石虎

咸康元年赵虎咸康四年石虎

咸康五年广州石虎建元二年虎

永和五年石虎石虎升平元年苻坚

咸安二年苻坚宁康三年神兽门

太元九年苻坚太元十年苻坚

周大定元年杨坚

《四库提要》谓:“宁康三年书神虎门为神兽门,显袭《晋书》,无所置辨。且于周大定元年直书杨坚辅政,通生隋世,虽妄以圣人自居,亦何敢如是。”

《元经》之伪,既以避讳与否断定,然《中说》之伪,则鲜有以避讳考之者。

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字嫌名。故《隋书》谓《忠义传》为诚节;周帝禅位诏,改允执厥中为厥和;凡官名地名有中字者,多改为内。今文中子乃谥文中,著书名《中说》。《中说》中隋讳如忠,如中,如勇,如广,屡见不一见。而温大雅独称大雅,不称彦弘,其出自中唐以后人伪作无疑。今试考温大雅名称之由来:

温大雅本名彦弘。《容斋四笔》十一据大雅所撰《大唐创业起居注》,有云:

“炀帝遣使夜至太原,温彦将宿于城西门楼上,首先见之,报兄彦弘,驰以启帝。帝执彦弘手而笑。”以为温兄弟名皆从彦,后避高宗太子追谥孝敬皇帝讳弘,始追称大雅。同时改弘农县为恒农,开元十六年复旧。彦弘固生在孝敬之前,文中子何由称彦弘为大雅耶!

今《中说》二《天地篇》称诸弟子,有“徵也直而遂,大雅深而弘”语。徴,魏徴。诸弟子皆称名,何彦弘独称字?且既称字矣,缘避孝敬讳,何以“深而弘”又犯孝敬讳?一句之中,讳否不一,可见称大雅者,循当时习惯,忘其为避讳也。曰“深而弘”者,开元以后,唐人已不讳弘也。即此一名,已足证明《中说》伪撰之时代,实在中唐以后。今将《中说》中隋讳列表如下:

《天地篇》徵也直而遂,大雅深而弘。问牛弘。

《周公篇》或曰广,子曰:广而不滥。愿广者,狭之道也。子曰:我未见勇者。弼也戾,焉得勇。李密问勇。杨玄感问忠,子曰:孝立则忠遂矣。

《问易篇》广仁益智。非明君孰能广问。人能弘道。未忘中国。以明中国之有代。

《礼乐篇》温大雅能之。

《述史篇》大哉中国。中国有一,中国有并。非中国不敢以训。

主中国者,将非中国也。江东中国之旧也。有复中国之志。中国之礼乐安在。中国之遗人也。

《魏相篇》抗帝而尊中国。不广求故得。

《立命篇》人能弘道。大雅或几于道。

《关朗篇》中国失道。斯中国失道也。尊中国而正皇始。广大悉备。

其中勇字或可不避,而忠、中、广三字不应不避。弘为唐讳,欲解释“大雅深而弘”句,故并著之。

《桯史》十三“冰清古琴”条云:“嘉定庚午,余在中都。有士人携一古琴

至李氏鬻之,其名曰冰清。断纹鳞皴,制作奇崛,识与不识,皆谓数百年物。腹有铭,称‘大历三年三月三日,蜀郡雷氏斲,凤沼内书正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元字上一字,在本朝为昭陵讳,沼中书正,从卜从贝,而贝字阙其旁点,盖今文书令也,唐何自知之?正元前天圣二百年,雷氏乃预知避讳,必无此理。是盖为赝者不知阙文之熟于用而忘益之。”《桯史》所谓正者,贞也,宋人避仁宗嫌名,改曰正。而此伪琴之贞,则避讳缺末点也。

第七十据避讳推定而讹误例

有据后人追避之讳字,而疑其书为伪作者。《容斋三笔》十五疑扬雄《方言》为伪书。其言曰:雄《答刘歆书》,称庄君平为严君平,汉讳庄,故改曰严。《法言》于庄字不讳,此何独讳。戴震《方言疏证》十三驳之曰:“洪迈不知本书不讳,而后人改之者多矣。此书下文蜀人有杨庄者,不改庄字,独习熟于严君平之称而妄改之。”此不得因有避讳字而速下断语者也。

《四库全书汉隶字原》考证云:“武梁祠堂画像,《金石录》但称武氏,此题武梁,从《隶释》也。考武梁碑立于桓帝元嘉元年,在明帝后,而画像题鲁庄公,不避明帝之讳。又有李善像,以《后汉书独行传》考之,善为东汉初人。则此祠乃武梁先世,非武梁也。”夫东汉碑不避庄字者多矣。因碑有庄字,而疑为明帝以前所立,甚不稳也。

《宋史》八九《地理志》:“达州本通州,乾德三年改。”《嘉泰会稽志》八云:“天圣初,以章献明肃太后家讳避通字改。仁宗亲政,皆复故,惟达州至今不复。”据此,则达州改名在天圣矣。然《续通鉴长编》六亦载此事于乾德三年。盖因淮南有通州,避重名而改,非至天圣初乃因避讳而改也。《会稽志》臆说不足据。

元于钦《齐乘》三云:“金初,刘豫割章丘之标竿镇及临邑封圻之半,置济阳县。大定六年,避金主允济讳,改曰清阳。允济遇弑,复旧名。”《廿二史考异》八四云:“卫绍王事迹,史失其传。以济阳、永济之例推之,则济南府名亦当改易。”然《金史》廿五《地理志》,济阳注中无明文。若果因讳改,则下文济州,与曹州之济阴、清州之兴济、孟州之济源,亦应在改例,然皆无之。允济为世宗第七子,大定十一年始封薛王。则大定六年,允济是否已生,尚为疑问。因大定六年丙戌,去允济即位之年己巳,凡四十四年,岂有预为允济避讳改县名之理。惟允济于章宗时避显宗讳,改为永济,即位后有“自今于朕名不连续及昶咏等字不须别改”之诏。永济务、永济县,二字与御名全同,故改为丰闰,济阳不在此例。《金史详校》三谓:“《考异》引此,并疑及济南,未免过信《齐乘》臆说。”

第七十一避讳存古谊古音例

避讳有足存古谊古音者。《南史》好采稗官小说,《王彧传》:“长子绚,年五六岁,读《论语》至周监于二代,外祖何尚之戏之曰:‘可改耶耶乎文哉。’绚应声答曰:‘尊者之名安可戏!宁可道草翁之风必舅。”,六朝人呼父为耶,此以父名戏之也。《说文》:“,有文章也。”《论语》“郁郁乎文哉”,本当作,后人省去有旁,隶变为彧。荀彧字文若,王彧字景文,皆取斯义。读此传,知六朝时《论语》本为彧字,今以郁夷字代之,音同而义别矣。《论语》“草上之风必偃”,今曰“草翁之风必舅”,盖上尚嫌名,故改为翁。尚之子名偃,于绚为舅。《宋书》作偃,乃校书者妄改耳。

《南史谢传》:“尝与刘悛饮,久之,悛曰:‘谢庄儿不可云不能饮。’

曰:‘苟得其人,自可流湎千日。’”刘悛父名勔,流湎音与刘勔同,因悛斥其父名,故亦以是报之。读此传知《晋书张协传》:“倾罍一朝,可以流湎千日。”汲古本作沉湎,非也。

《南史王亮传》:“亮迁晋陵太守,有晋陵令沈巑之,好犯亮讳。亮不堪,遂启代之。巑之乃造坐云:‘下官以犯讳被代,未知明府讳。若为攸字,当作无骹尊傍犬?为犬傍无骹尊?若是有心攸?无心攸?乞告示。’”竹汀先生曰:“无骹尊者,酋也。酋傍犬为猷,犬傍酋为猶。有心为悠,无心为攸。攸悠猷猶,四字同纽同音。亮父名攸,巑之佯为不知,问是何字,频触其讳,且以犬傍戏之也。世俗读攸悠二字如忧音,而史文遂难通矣。”【乃和案:钱说见《南史考异》二。】

《旧唐书萧复传》:“以复为统军长史。复父名衡,特诏避之。”盖本为行军长史。由此可见当时衡行二字音同,而今音则不尽同也。

《新唐书韦皋传》:“皋兄聿,迁秘书郎,以父嫌名,换太子司议郎。”据《唐文粹》六十权德舆《南康郡王家庙碑》,皋父名贲。可见当时贲秘二字音同,而今音不尽同也。

同类推荐
  • 金液大丹口诀

    金液大丹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稻秆经

    佛说稻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松斋偶兴

    松斋偶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靖夷纪事

    靖夷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校园的合租生活

    校园的合租生活

    这本小说是以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写的一本小说,讲述的是女主小学的死对头在她上高二的时候出现了,他们共同租了一个房间,房租,水电费等费用各付一半,就这样,女主和男主的合租生活开始了!故事情节会有许多符号表情,为故事增添了一份生动有趣。有可爱的女主角陈心玉,还有坏坏的男主角方亦锡,再配上有趣的可爱表情,感觉会不会很好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D
  • 气派人生

    气派人生

    戾气丛生、青光泛起,银发少年的眉心之痣眨眼间撕裂出一只竖着的天眼来……
  • 滇西抗战史论

    滇西抗战史论

    本书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滇西抗战史实为依据,采用史论结合的形式,对滇西抗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评述。
  • 夜宴:丫头我来疼疼你

    夜宴:丫头我来疼疼你

    “大家都是成年人,玩玩而已何必这么认真……”一夜缠绵之后她风轻云淡道。“女人,你爽够了,我还没有!”他化身为狼将她压在身下,夜夜缠绵。她是叶家见不得光的孩子,惊天的美貌引来家族主母的算计,为难之际她随手抓了一个男人当解药,却不想惹上一只霸道强势的狮子。从此,叶荼靡便过上了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生活……日夜不休的缠绵,可谓是随时随地,他太疯狂了,疯狂的,叶荼靡被他压的喘不过气,还在抗议高喊:医生说了,夫妻生活不能太勤奋,要节制,节制……(女主不是柔柔弱弱,她很疯狂,慎入!!)
  • 穿越诱君宠:请君入瓮

    穿越诱君宠:请君入瓮

    君记我一瞬,我念君半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人生的主人公可如果你发现自己只是别人人生中的炮灰呢我知道发生在武倾城身上的每件事却只知道自己死亡的结局该如何逆天改命,干掉女主掌握自己的人生静待林灵精打细算,步步为营在天下的舞台上,以爱情为局,以命为赌注,设下一局惊心动魄的生死局
  • 枪圣重生带系统

    枪圣重生带系统

    龙魂大陆的一代枪圣刘默,因为大意被毒害,却遇到了机遇,从此踏上他的复仇之路,当然复仇之路上美女什么的也不能少,另:绝不太监
  • 火神仙途

    火神仙途

    厉成超,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名字。但他的经历却不凡:出烈焰,震海岸,灭黑暗,统神光,去至界……看不凡神光,领略平凡的不凡。
  • 盛世无双:废材逆天六小姐

    盛世无双:废材逆天六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的夺命杀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是,身怀异能的她竟遭到天谴。欲哭无泪,谁叫自己的技能太逆天了,连老天爷都忌妒。被黑白无常带到冥界,用异能闹得冥界天翻地覆,阎王只好把她送回了人界。可是,她并不知道,更多的“好事”等着她。“阎王,我绝对不会放过你!”荒无人烟的宁山上,传来一阵愤怒的吼声,只见她从山崖间坠落,愤怒的叫声不绝于耳。“嘭!”凤漠颜睁开双眼,眼里的笑容深不见底,低声道:“凤漠颜,你是我的今生,我是你的前世。既然你给了我新的生命,那你的仇便由我来报,从今天起我就是凤漠颜。”是,她穿越了。成了南吟国凤府的凤漠颜。骇人的容貌,废物的标志,整个南吟国的笑话?她势必要逆转整个乾坤!
  • 《独自前行》

    《独自前行》

    有些时候为了一些人和事真的是需要放手然后独自前行
  • 地狱狐狸炎

    地狱狐狸炎

    一双红眸,一身红装,这是他第一次见她,他被她的聪慧而惊艳。因为是红眸,他便对她多了些注意,最后发现自己已对她离不了视线。。他是魔族至尊,世人口中的血魔。身边从不近女色。他们都是命运之神选中的俩人,却给了她灭族之灾。她是灵狐一族的存活者,为了报仇,她甘愿放弃自由,站在他的身边...她的一双红眸带给她不知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