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64200000015

第15章

永乐大典《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卷,凡一万二千册,向贮乾清宫。其副本,在皇史,后因恭藏《圣祖仁皇帝实录》,乃移贮翰林院。李穆堂侍郎始借观,而副本阙二千四百二十二卷,拟奏请发宫中正本钞补之,未果。嘉庆丁巳,乾清宫灾,正本尾。其存储翰林院者,庋敬一亭,无人过问。咸丰庚申之变,书渐亡失。光绪元年重修翰林院,庋置此书不及五千册矣。明年丙子,缪小珊入词馆,询之清秘堂,云尚存三千余册,求借观不可得。丙戌,志文贞锐官侍读,入清秘堂办事,小珊始得借钞人间稀有之本。癸巳,小珊重入京师,询之馆人,则仅六百余册矣。庚子巨劫,翰林院牙门阑入使馆,藏书星散,《大典》仅存三百余册。宣统元年,学部请以归图书馆。《艺风堂文集》言之最详。

按:全谢山入词馆,与穆堂共借《永乐大典》读之,《大典》共二万二千七百七十七卷,见《鲒亭集》,卷数小异。

笠泽丛书余家藏《笠泽丛书》,为后至元五年十一世孙{直心}原刊于书院,不分卷,以甲乙丙丁为次,后一卷补遗,书法类赵松雪,纸墨精良,有“辅国公如嵩印”、“怡情书室图书”、“素心人怡情书室珍藏书画图章”、“信郡王恬斋素心人珍藏”、“信邸珍藏”诸小印。据邵位西先生书目云:“此书有宋蜀刻本,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又明李如桢校刊本,碧筠草堂仿元刊本,嘉庆间许连仿元刊本七卷。”又云:“钱遵王云,宋刊本只上下二卷,又补遗一卷;元刊乃分四卷。”余家所藏至元刊本,正分为四卷,与《读书敏求记》合。惟邵目云,书院本有三山王益祥跋,而此本无之。

司马温公年谱《司马温公年谱》,近所见者,桂林陈文恭公刻本。己酉三月,在长沙从刘笏云借阅所藏明刊《温公年谱》六卷,嘉靖壬辰涑水马峦编辑,温公十八世孙露校刻。马峦序,阙前半首。露跋云:“公曾孙吏部侍郎扈跸南迁,子孙因家浙之绍兴山阴。露王父按察使相巴陵尹初,皆起家进士,坚有还夏之志,赍志而殁。露父解元晰,来夏奉祀,云云。”是温公后人固尝居浙,复乃复归夏邑也。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仁和邵位西先生博极群书,尝就所见诸家藏书记,录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册端,蝇头细书,上下皆遍。咸丰间为瑞安项几山傅霖借钞。辛酉先生殉节,书存项氏。同治己巳,先生之子子俊顺年在江宁,介孙中颂言于项氏,得索归;别写副本流传都下,祥符周季贶星诒、吴县王芾卿颂蔚、武进董绶金康、山阴胡右阶念修,皆有┢钞之本。光绪癸卯,先生之孙伯纟章游吴门,见胡氏钞本,乃更贻书中颂商定体例,缮校付刊。壬子之春,蛰居海上,从伯纟借观,复为校勘新钞之本,匝月而后卒业。茫茫浩劫,古籍将湮,抱此遗编,如游宛委,萧寒寂寞中亦假以送日耳。

王荆公诗注宋李壁撰《王荆公诗注》五十卷,有刘辰翁评点者,乾隆辛酉海盐张宗松清绮斋校刻本最精。邵位西先生藏元刊本,即张氏所仿刻者,中缺第三十、第五十卷末页,劫后为钱塘丁氏所得,复以归邵。余与伯纟同寓沪北,得见此本,前有位西先生长跋,详述是书流传端绪。适清绮后人张菊生,得元大德辛丑刊本,前有詹太和撰《荆公年谱》及刘归孙序、王常题识,皆乾隆重刻本所无,全帙完好,古香可挹,书中有季沧苇印记,后辗转归丰润张氏者。菊生先后得乾隆刻本至五六册,今复得此,诚奇缘也。位西先生跋一通附录于后。

谨按:乾隆间《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元板类云:《王荆文公诗》,二函二十册,宋王安石撰,李壁注,刘辰翁批点。壁字季章,号雁湖,登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谥文懿,事具《宋史》本传。辰翁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人,少举进士,宋末不仕。书五十卷,前有刘归孙序,即辰翁之子也。又詹太和所著《王荆文公年谱》目录后有墨记“仆顷问诗于须溪先生,及半山,则恨李注本极少,于是先生出示善本,并得其评点。兹不敢私,命刻之梓,期与四方学者共之。门人王常谨题。”常字士吉,安成人。盖大德辛丑所刻,而归孙序之。太和字甄老,桐庐人。每册首有白文“谦牧堂藏书记”,未有朱文“谦牧堂书画记”,俱横长印。

又按:乾隆六年辛酉武原张宗松重刊《王荆文公诗》,序云:“十年前购得华山马氏所藏元刻本,间取通行《临川集》勘之,篇目既多寡不同,题字亦增损互异,乃叹是书之善,不独援据该洽,可号王氏功臣也。史称季章嗜学如饥渴,今《雁湖集》不存,他著录亦尽逸,惟是书见称艺林,而流传绝少,因重锓以广其传。”又曰:“李氏之注王诗,犹施氏之注苏诗,任氏之注黄、陈二家诗也。山谷、后山诗注,尚有前明雕板;东坡诗注,则宋漫堂先生获宋椠不全本,补缀刊行,今遂家有其书矣。独是书绝无仅有,近代藏书家若绛云,若传是,俱不列其目;华山马氏至晚始得之,故《道古楼书目》亦未之载。ぅ斋没后,复随云烟飘荡,流转数姓,归予插架。”又曰:“是书首尾完好,惟卷端失去魏鹤山序一篇,第三十卷、第五十卷失去两末页。”又曰:“须溪评点杂乱注中,观者目眩,今芟去,使李注孤行,更觉心目开朗。”又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张载华识云:“先兄青在,每以失去鹤山序为恨,访求不得。宗人芑堂,好古士也,客冬于武林鲍氏知不足斋,录以贻余,爰属延一侄补刻卷端。”又张燕昌识云:“乾隆乙未冬十一月二十三日,余于杭城好友鲍以文知不足斋灯下,得观李雁湖注《王荆文公诗》宋椠不全本一卷至三、卷十五至十八、卷二十三至二十六、卷二十七至二十九、卷四十至四十七,凡十七卷。目分上中下,每卷尾有庚寅增注,前后有‘晋府书画之印’及‘李氏德圭’诸印。吾宗青在先生曾得马氏藏本付梓,以不得魏序为恨,今鲍氏宋本有之,亟录以俟补入,并详所见卷帙,冀好古者广其传焉。”今按张青在刻本所自出,即此本也。第三十卷、五十卷尾缺页正同。而书中间有夹签,乃删剃须溪评点而设。所云得之华山马氏,此书印记乃吾乡沈椒园先生所藏,岂流转数姓,而马氏晚始得之,不复加图印欤?道光己酉,余得之琉璃厂文华堂书肆。先有张君重刻本,重乡先辈椒园先生故物,且须溪评点亦自有意致,乃以八金易置案头。顷读《天禄琳琅后目》,知内府尚有完全元椠本,前有詹太和《王荆文公年谱》。张青在重刻序例,恨荆公独无年谱,姑取《宋史》本传刻附卷首,不知原书自附年谱也。又有刘归孙序,及王常题识,刻书年月。张君但据陈直斋解题,恨不得魏鹤山序文,不知魏序作于嘉定七年,季章门人李西美醇儒初刻是书之时,宋本有之,元本未必重载也。谦牧堂乃大学士揆叙家印记。揆叙乃明珠之子,刻《通志堂经解》之成德,其兄也。咸丰元年六月二十日辰记。

黄道周夫妇所书孝经卷册漳浦黄忠端公书《孝经》卷、册各一,忠端夫人蔡氏所书《孝经》卷一,汉阳叶氏所藏。忠端自跋,一为辛巳秋,一为辛巳八月,皆请室中笔墨也。

按:“忠端公《孝经》别本自跋云:”向在西库写此经一百二十本,其七本有补《豳风》,余八十本俱依石台原本,又三十三本以‘聿修厥德’移于‘天子’之首。西库无佳笔,俱用秃笔书之。“云云。叶氏所藏,殆即其时所书?

蔡夫人善临池,代公作行草几夺真。《孝经》卷题“崇祯甲申秋望日偶录”,盖临忠端书。叶氏又云:“夫人书《孝经》别一卷,末题‘明忠烈文明伯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妻蔡氏玉卿书于石养山中之斋室’,凡二十九字,不著年月。忠烈谥,隆武以赠此卷当是丙戌后作。

忠端尝进《孝经大传》其序云:“臣绎《孝经》微义有五,著义十二。是十七者,以治天下,选士不与焉,而士出其中。”盖深痛于杨嗣昌、陈新皆夺情而起,无父无君之言满天下,乃退述是经,以补讲筵之缺。崇祯庚辰,被逮白云库下,诸狱卒不敢有望于公,惟日奉纸札丐书。时公拷掠备至,血肉淋漓,日据败几书《孝经》以当役钱而已。忠端《孝经》定本,善化贺耦庚先生尝刊于黔中。余家有是本,幼童入塾,即以是本课之。

黄道周疏忠端屡上疏,言:“自古迄今,决无数米量薪可成远大之猷,吹毛数睫可奏三五之治者。”又云:“自古外患未弭,则大臣一心以忧外患;小人未退,则大臣一心以忧小人。今独以遗君父,而大臣自处于催科比较之末。行事而事失,则曰事不可为;用人而人失,则曰人不足用。”此数语,自来亡国之臣皆蹈此辙,可胜叹哉!

倪元璐手稿倪文正公元璐手稿四册。前二册皆疏稿,大抵为户部尚书时事,论兵饷、漕粮、开采、钞币、盐务、车户,凡九首,格式与本朝奏折略同。书牍三通、诗文一百十首,中多涂乙。旧藏绍兴陈氏留古斋,今为日本长尾甲雨山所得,余从张菊生转假读之。忠贞遗墨留天地间二百七十年,乃为东人所获,惜哉!

按《四库书目》:《倪文正集》十七卷,续编三卷,奏疏十二卷,讲编四卷,诗集四卷。文渊阁著录其诗,又收入《乾坤正气集》。别有《鸿宝应本》十七卷,今有传本。又公门人唐九经尝梓公遗诗,未见。

甲申传信录《甲申传信录》钞本四册,当湖犀农钱<;只>;撰,凡十卷,每卷以四字标目:“卷一曰”睿谟留憾“,卷二曰”疆场裹革“,卷三曰”大行骖乘“,卷四曰”跖余脔“,卷五曰”槐国衣冠“,卷六曰”赤眉寇略“,卷七曰”董狐剩“,卷八曰”桑郭余铃“,。卷九曰”戾园疑迹“,卷十曰”使臣碧血“。自叙云:”一时人士所纪述者,有《国变录》、《甲申纪闻》、《国难纪闻》、《见闻纪略》、《国难睹记》、《变难确传》、《燕都日记》、《陈济生再生录》、《孤臣纪哭》、《陈方策揭》,凡十余家。“今诸书传本不恒见,盖遗佚者多矣。

鲁春秋《鲁春秋》,不著撰人姓名,记鲁王监国时事。其《监国纪》有云:“弘光元年乙酉夏五月,南京不守,江南及浙西郡咸望风下,杭诸绅奉皇太后命,敦请潞王翊Α监国。甫三日,因原任都督陈洪范籍士马钱粮北款,钱塘知县顾咸建不从弃去,诸生沈乘建守城之策,百姓昵王慈,立杀乘。原任兵部主事王道、行人司行人陆培不应召自杀。”云云。按:王、陆二公死节,见于纪载綦详,独沈乘被杀,知之者鲜。《杭州府志。忠义》亦不载其人。乘字孚中,仁和诸生。武林且款,乘独大言谁主降议可斩,请留方、郑二总兵合守,空武林门外民廛宿师。猝死,论者追惜之。《鲁春秋》只传钞本,特表而出之,以补志传之缺。

罪惟录刘翰怡京卿得海宁查伊璜所著《罪惟录》,凡一百册,分纪、志、传三门。其书崇祯曰“毅宗烈皇帝纪”,弘光曰“安宗简皇帝纪”,后列鲁监国、唐王、桂王则书曰“附”。志其目二十七:曰天文、曰五行、曰冠服、曰艺文、曰舆图、曰礼、曰乐、曰土地、曰贡赋、曰屯田、曰河渠、曰班爵、曰陵志、曰科举、曰直阁、曰铨部、曰典牧、曰茶法、曰锦衣、曰学校、曰职官、曰外戚、曰将帅、曰盐、曰数、曰封爵、曰属夷。传凡三十五:曰皇祖祢列传、曰皇后传、曰太子传、曰诸王列传、曰翼运王国列传、曰翼运外臣传、曰启运诸臣传、曰抗运诸臣传、曰理学诸臣传、曰经济诸臣传、曰荒节诸臣传、曰致命诸臣传、曰谏议诸臣传、曰讽谕诸臣传、曰清介诸臣传、曰乘时诸臣传、曰循谨诸臣传、曰文史诸臣传、曰武略诸臣传、曰播匿诸臣传、曰隐逸传、曰侠烈传、曰独行传、曰庸误诸臣传、曰方外、曰艺术、曰回误、曰闺懿、曰宦寺、曰奸壬诸臣传、曰叛逆、曰西蕃、曰蛮苗、曰胜国列传、曰外国。别有列朝帝纪逸篇、列朝逸传,则纪传删余也。纪前序一首,为全书之叙;志前序一首,则专论志列者。二序草书学晋人,艺风定为伊璜自书。伊璜于庄氏史案牵连罹祸,而不知其闭户著书,乃有此巨帙,为弘光作纪,大书庙谥。雍、乾间书禁至严,此书幸存,二百余年沉埋秘籍复出人间,奇已!书中于本朝未入关前,则书曰“东师”;入关以后,书曰“北师”,并无“胡”、“虏”字样。每卷首眉间,有“大清顺治三年编”、“大清顺治四年编”等字,疑为后来人所增,亦不知何所据也?

按:伊璜原著,本名《明书》,为百二十卷,后改名《罪惟录》。其自叙署名左尹,字曰非人,有“他时复原名之日,即此书亦复旧明之日”语。伊璜名继佑,以应试时吏误书作佐,遂名继佐,入粤后乃隐名曰左尹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愿爱无忧

    愿爱无忧

    吴渊啊吴渊,我真的是跌进了你的深渊里。从此以后,再也寻不到出路。
  • 罪蓉颜

    罪蓉颜

    十里红妆,火红嫁衣,她十七岁奉旨成婚,不懂情爱,不知阴谋,理所当然的用她的死换亲人的生。当长孙佳蓉死而复生,她换了身份容颜,为寻亲人踏上了这场诡异的和亲之旅。初尝情爱,首开心扉,然而变故突生。从此为家族生为家族死成了她摆不脱的宿命。她为家族生存尽忠守护,他为国之存亡尽忠死守。当爱情遇上国仇家恨,一切阴谋接肘而至。她的重生究竟是为爱为恨?这是一条不归路,踏上了就注定不能回头。
  • A Drama on the Seashore

    A Drama on the Seasho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宠腹黑王妃

    独宠腹黑王妃

    她出生低微,无父无母,却有倾城倾国的美貌,多少女子想要她那张娇艳的脸。他是当朝的安陵王爷,是皇上的宠子,他一次出游遇到了她,当看见她的容貌时,他下定决心要她做自己一辈子的女人…………
  • 乱舞风云

    乱舞风云

    二十一世纪末最伟大的科学家——林乱秋,因助推器失控,意外卷入空间乱流,不幸罹难;黄泉路上,又接连遭受种种奇遇;阴错阳差,他来到了一片陌生的大陆,转世重生!前世,他靠天才之资翻覆,傲视天下;今生,他以废柴之身崛起,舞动风云!当废柴碰上天才……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 武练巅峰我为至尊

    武练巅峰我为至尊

    武练之巅,是寂寞。至尊之道,是孤傲。武练至尊是高处不胜寒。心中澜语不能倾诉。回首。是故人已成枯骨。佳人红粉骷髅。且看拥有神秘宿命之力的刘逸,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至尊路来!
  • 校花的全职保镖

    校花的全职保镖

    偶然得到《超级异能》的陈凡,虐仇人、泡美女,更是荣升美女的全职全天保镖。打造金钱帝国,揪出幕后黑手,摧毁险恶阴谋,保卫地球和平,别笑,这些都是真的。他的敌人可不仅仅是土豪与政客那么简单……
  • 圣陨神魔

    圣陨神魔

    三次灭世大战,令乾坤碎裂,天地变色!虽然神魔陨落无数,但最痛苦的还是天下生灵!是天命安排?还是劫数难逃?亦或是阴谋欺骗?难道真的不能避免吗?!不!!!因为人定“圣”天!
  • 蜃城纪

    蜃城纪

    蜃城位于仙凡之间,在海市蜃楼出现时露出庐山真面目。那里有奇珍、法宝、神兽,还有神级大仙。为凡人唯一能够到达的仙境,是人人神往的地方。蜃城没有规矩、没有王法、更没有仁义道德,只有烧杀抢掠。想大发横财,算计别人,先得防着不被别人算计。一朝成名的、一夜暴富的,丢了性命的,比比皆是。进入蜃城有五个秘密通道,分别由五条蜃龙把守。为了掌握通道,自由进出蜃城,进而占有,凡夫、武者、术士、妖魔展开殊死对决……。
  • 教主咱们私奔去

    教主咱们私奔去

    “我家刚被人灭了,现在的我一无所有,你会要我么?”“嗯”“可我洗衣,做饭,女工,琴棋书画样样不通,而且最近有事未处理完”“没事,我等你……学会洗衣,做饭,女工,琴棋书画在来娶你”“万一你的家人不同意我们在一起呢”“那我终身不娶,每日只与你在一起”“如果他们派人杀我呢?”“那我只能带你私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