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56600000008

第8章

痰嗽。加栝蒌仁、贝母、百合(各一钱),去姜桂。

嗽而声哑。加天门冬(一钱)、百药箭(八分)、乌梅(二个),去姜桂。

产后感寒。加柴胡、黄芩(各一钱)、人参(八分)。

经水感寒。加柴胡、荆芥穗、防风(各一钱)、生地、红花(各六分)。

上以上方。皆非正伤寒药。乃刘张李诸公所立。治非时伤寒。或挟内伤者。或挟食。或兼风减用。若正伤寒。仍遵仲景六经传变施治。庶无误也。

中寒

脉 六脉沉微而伏。重按至骨乃见。或迟而涩。挟风则带浮。眩运不仁。兼湿则带濡。而四脉多沉细而微。四肢厥。而手足爪甲青。

症 集成云。中寒者。寒邪直中三阴也。非比伤寒。邪从外循经而入。以麻桂辈微表而安。

寒则仓猝感受。因其腠理疏豁。一身受邪。难分经络。无热可散。温补自为寒所中。则昏不知人事。口噤失音。四肢僵直。

及脐腹疼痛。此皆中寒之候治 蕴要云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宜理中汤。加附子。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宜五积散脉沉足冷者。四逆加吴茱萸。厥阴则小腹疼痛。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

脉浓缩药。急用茱萸一合。煎浓汤灌下亦妙。大抵寒者温之。治宜姜附等药。以不治。

方 附子理中汤治中寒及一切寒症。随症加减用。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甘草(五分) 干姜(炮二钱) 附子(面包煨二钱)上用水一钟半。煎至八分。食远服。

寒中太阴。根据本方。

寒中少阴。加吴茱萸(二钱)。

寒中厥阴。加当归、芍药、桂枝(各一钱五分)、吴茱萸(二钱)。

沉寒痼冷。加丁香(一钱)、官桂(一钱五分)、沉香(七分)。

心腹冷痛。加官桂、吴茱萸、白芍药、玄胡索(各一钱五分)、木香(一钱)。

胃寒咳逆。加丁香(一钱)、柿蒂(一钱五分)。

妇人血虚寒。加当归、官桂、艾叶、吴茱萸(各一钱五分)、益志(一钱)。

男妇下元冷极。久不孕育。加鹿茸、官桂、茱萸(各一钱五分)、蕲艾(一钱)、沉香(一钱)。

小儿冷泻。加肉豆蔻(一钱五分)、丁香(七分)。

脚膝冷痛。加鹿茸、牛膝、官桂(各等分)、或丸。或煎。

腰冷如冰。加鹿茸、杜仲、破故纸、肉苁蓉(各等分)、或丸亦可。

精清如水。精冷如冰。加肉苁蓉、韭子、鹿茸(各等分)、海狗肾(一具)。

温疫(大头病附)

脉 脉诀云。瘟病之脉。散而难名。如太阳脉浮。阳明脉长。少阳脉弦。太阴脉细。少阴脉又云。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温气。变为瘟疫。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变为瘟毒者危。凡瘟病大热脉沉涩细小足冷难治。洪大有力。或浮大者。可治。脉不浮者为传染。若左寸浮大。右寸宜补中带表而治之。

症 夫瘟疫之症。多由房劳太过。腠理闭泄。少阴不藏。触冒冬时杀疠之气。严寒之毒。

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瘟病。至夏变为热病也。又有时行不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疫也。外症头痛。壮热。

治 丹溪云。治法有三。有宜补。宜散。宜降。人参、白术、防风、羌活、苍术、并大黄、活石、人中黄之类主之。又吴氏云。凡尺寸脉浮者。发于太阳也。宜汗之。或有自汗身疼者。九味羌活汤主之。尺寸数者。少阳也。宜小柴胡考瘟病。先因伤寒热未除。更感时行之气。而为瘟疫也。治与伤寒不同。盖瘟病因春时温气乃郁热自内而发于外。故宜辛平之剂以发散之。况时令已暖。不可用麻黄。如时令尚寒。少佐之亦可。凡瘟病发于三阳者多。三阴者少。若发于三阴者。必有所因也。或食寒物内伤太阴而得之。或因过欲先伤少阴而得之。治制皆与伤寒各条同。惟发表不同耳。又有大头天行病。乃湿热在高巅之上。并阳明邪热大甚。资实少阳相火而为之。

视其肿势在何部。随经治之。用防风、羌活、酒芩、酒蒸、大黄、随病加减治之。不可用降药。

方 人参败毒散治瘟疫及大头病初感。服此药散之。

人参(一钱五分) 白术(二钱) 白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羌活(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五分) 柴胡(一钱五分) 前胡(一钱) 黄芩(一钱) 枳壳(八分) 苍术(一钱二分) 桔梗(七分)上作一服。用生姜三片。枣一枚。水二钟。煎一钟。热服微汗为度。

又方 三黄石膏汤治疫症燥渴。将欲发狂者。

石膏(三钱) 黄芩 黄连 黄柏(各一钱五分) 麻黄(一钱五分寒用多暖用共之) 山栀(一钱) 热甚者加大黄(三钱)上用水二钟。粳米一撮。煎服。连进三五服即愈。

又方 普济消毒饮子。治瘟疫热毒。清热解毒。大头病。头面肿。亦可服。

柴胡(一钱五分) 黄连(炒) 黄芩(炒) 玄参 生甘草 桔梗 连翘 鼠粘子 白芷 马勃川当归(各一钱) 僵蚕(七分) 升麻(七分) 板蓝根(一钱如无以蓝叶代之或真青代亦可)如虚。加人参(一钱五分)、大便秘。加酒蒸大黄(二钱)。

又方 辟瘟丹凡春夏秋间预服。以免疫气传染。或初感。服此药。得小汗亦愈。

防风(去芦一两五钱)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白术 麻黄 石膏 滑石 黄芩 连翘 栀子(各一两) 桔梗 荆芥 薄荷(各八分) 玄胡粉(一两五钱) 大黄(煨二两) 鬼箭羽 马勃管仲(各一两二钱)上为细末。腊雪水。或冰水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姜葱汤下。得周身微汗即解。此药用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冬至腊日。焚香礼斗。至诚修合。无不应验。合时忌与妇人鸡犬孝子见之。

内伤(脾胃附)

脉 脉大而无力为内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二倍。或三倍。其急大而数。重按无力。为劳后内伤。右关脉弦滑而沉。或弦大而数。或浮滑而疾者。为饮食内伤也。右关弱甚。或隐而不见者。为脾胃虚损也。左关脉缓。右关脉弦者。为肝木乘脾土也。右关脉数。为胃热。弦滑为胃寒。脉结为思伤脾也。

症 谨按东垣论。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外伤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伤恶寒。虽近烈火不能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则解。外伤恶风。乃不禁一切风寒。内伤恶风。惟恶些小贼风。外伤症显在鼻。故鼻气不利而壅盛有力。

内伤症显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外伤则邪气有余。故发言壮厉。且先轻而后重。

内伤则元气不足。出言懒怯。且先重而后轻。外伤手背热。手心不热。内伤则手心热。手背不热。东垣辨法。大略如此。有内伤而无外感。有外感而无内伤。以此辨之。则判然矣。又王节斋云。东垣以饮食劳倦伤。为内伤不足之病。谓因伤饥失饱。伤损脾胃所致。盖人之所藉以生者脾胃为本。必赖饮食滋养。若调养失宜。劳后过伤。失其所养。则脾胃气虚。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非有饮食停蓄者也。故用补中益气等药。若饮食停积不化。郁发为热。乃是不足之中。继之有余。此为饮食所伤。宜消导之。又或先因饮食而后犯于房劳。或先因劳役而后犯于饮食。此皆不足之中。兼之有余。须于数者之间。审察明白也。

治 丹溪云世之病此者为多。但有挟痰者。有挟外感者。有热郁于内而发者。有饮食所伤者。皆以补元气为主。看所挟而兼用药。挟痰者。补中益气。加半夏。以姜汁竹沥传送。挟外感者。补中益气。加发散。如防风羌活白芷之类。挟食者。补中益气。加消导。如山楂枳实之类。气虚热甚者。少加附子。以行参 之功。又卢氏云。若内伤外感兼病而相合者。则其脉症必并见而难辨。尤宜细密求之。若显内症多者。则是内伤重而外感轻。宜以补养为先。

而发散次之。若显外症多者。则外感重而内伤轻。宜以发散为急。而补养次之。此东垣未之及也。因并赘于此。用者详之。

方 补中益气汤治劳役所伤。时作虚热。四肢无力。怠惰嗜卧。

人参(去芦一钱五分) 黄 (一钱五分蜜炙) 甘草(五分) 陈皮(八分) 当归(一钱二分)白术(一钱二分) 升麻(四分) 柴胡(五分)上作一服。姜一片。枣一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气血虚甚者。加熟附子(一钱五分)、以竹参 之功(阳旺则生阴也)。

挟外感。加防风、羌活(各一钱五分)、干葛、白芷、川芎(各八分)、倍柴胡。

挟痰者。加半夏(一钱五分)、茯苓(一钱)、姜汁(半盏)、竹沥(一盏)。

兼郁热者。加川芎、山栀、香附(各等分)。

腹中痛者。加白芍药(一钱二分)、官桂(六分)。

腹中恶寒冷痛者。加桂心(五分)。

腹中恶热喜寒而痛者。加白芍药(一钱二分)、黄芩(八分)。

夏月腹痛。不恶热。加炒黑干姜(七分)、藿香(一钱)、薄、桂(三分)。

天时热腹痛者。加白芍药、山栀(各一钱)、桂(三分)。

天时寒腹痛。加半夏(一钱)、益智仁(八分)、干姜(五分)、桂(三分)。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各八分)、细辛(五分)。

顶脑痛。加 本(七分)、诸头痛。并用此四味足矣。

脐下痛甚者。加熟地黄(一钱)、其痛立止。如不止者。乃大寒也。更加桂心(五分)。

咽干。加葛根(七分)、麦门冬(一钱)。

心下刺痛。加香附(一钱)、当归(倍用)。

精神短少。加麦门冬(一钱五分)、五味子(七分)、夏月亦加。救天暑伤庚金。

有痰。嗽。加贝母、杏仁、栝蒌仁、款冬花(各一钱),去参 。虚者勿去。

咳嗽。春。加款冬花、佛耳草(各一钱)、川芎(五分)、夏。加麦门冬(一钱五分)、五味子、(五分或七分)、秋冬。加连节、麻黄(一钱)、久嗽肺中伏火。去人参、黄 ,加石膏(一钱五分)、黄芩(一钱)、食不下。乃胸中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七分)、木香(五分)、陈皮(一钱)、冬月。更加草豆蔻、益志(各五分)、夏月。更加姜炒芩连(各七分)、秋月。更加槟榔、砂仁(各五分)、春月。更加川芎、藿香(各七分)。

心下痞满。加枳实、黄连(各八分)、白芍药(一钱)、桂(二分)。

腹胀。加枳实(八分)、木香、砂仁(各五分)、浓朴(七分)、秋月。加干姜、肉桂(各五分),去甘草。

胁痛。或急缩。春月。乃肝木盛以致生火。加青皮、枳壳(各一钱)、倍柴胡、余月。加山栀、苍术、香附、贝母(各一钱)、青皮、枳壳、黑干姜(各五分)。

大便秘。加当归(一钱五分)、桃仁(一钱)、大黄(煨二钱)。

脚软乏力。或痛。加黄柏、防己(各一钱)、桂(三分)。

同类推荐
  • 宣和画谱

    宣和画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Governess

    The Govern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二笑

    十二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onsieur Beaucaire

    Monsieur Beaucai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元剧西游记

    元剧西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炒股大赢家

    炒股大赢家

    本书基于市场研究者的视野,聚焦于个人投资者的行为特点,创新性地将股市投资活动划分为“市场”与“投资者”两个终极要素,以及“选股”和“选时机”两个核心事务,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股市投资的基本知识、思想方法与技术策略。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逻辑结构清晰,思路明确,案例典型实用,通俗易懂。同时,兼顾思想方法诠释与技术策略应用。
  • 叶氏豪侠

    叶氏豪侠

    作者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我是华丽的分界线---------
  • 无限地图册

    无限地图册

    一本逆天地图册,看杨笑如何游历万界,如何玩转都市,游历万界!!!!!!
  • 我的生日:七月十五日

    我的生日:七月十五日

    百鬼夜行的最后一天,我重生了……听老人说这一天是鬼节,万鬼出游七日,正是结束归巢之时,此时或有一二极留恋人世的魂不愿回地府,便趁你临盆之机将原本应投胎的魂魄吞掉,取其真精,强霸你身体,本是阴间之物,强留阳间必然阴气极重,极易招惹外邪怨鬼。可是我却引来了……
  • 千年卢城

    千年卢城

    小说《千年卢城》讲述一千二百年前渤海人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繁育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促进了东北边陲的进一步开发,丰富了中国大统一的历史涵量。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栅城之豉,扶余之鹿,……,率宾之马,显州之布,……,卢城之稻,……。”其中:最著名的历史性大米品牌、贡品“卢城之稻”,证明渤海人是把水稻种植在北纬42度水稻黄金种植地带第一人。据学者考证,日本的越光米、韩国的釜山稻其母本竭来自于“卢城之稻”。“卢城”乃安图石门一带。
  • 恶少宠狂妻:丫头,非你不可

    恶少宠狂妻:丫头,非你不可

    她本是一个白天鹅,却甘心做一只丑小鸭只为有朝一日可以名正言顺的嫁给哥哥欧阳韶华终于,欧阳韶华要结婚了可新娘却不是她……她痛苦欲绝时,却邂逅了一次不完美的相遇从此她结识了甩也甩不掉的南宫家第一恶少:南宫瑾“丫头,你还是从了吧”南宫瑾眯着好看的桃花眼对蓝小希放电“哼,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蓝小希哼哼了两声,扬长而去第二日,太阳真的从西边出来了“你怎么做到的?”“丫头,本少非你不可”南宫瑾邪魅的望着蓝小希,这下跑不掉了吧!
  • 未闻蔚蓝

    未闻蔚蓝

    她有一颗泪痣,一双爱哭却要强装笑意的眼睛。她说:大海的蔚蓝色是因为大家一颗颗真心坠落的泪珠凝聚而成。这个战火飘摇的世界,蔚蓝色没有再出现过,永恒的消逝。最终,她的生命也凋零在人心的污秽之下。没有守护好珍视之物的他,终结在夕阳色的光辉下。但这一切,不是结束。无论经历多少轮回,承受多少痛楚,他也要找到她,只因那曾经的誓言。我要带你,寻觅蔚蓝!
  • 无尽卡途

    无尽卡途

    若干年前,天空突降一张神秘的巨大卡片,从此,秩序被打乱,文明被颠覆,就像一场游戏,人类莫名地进入了卡牌时代!与此同时,鬼族,妖族等各个神话里的强大种族纷纷出现,面对生存危机的人类,不得不选择进化,于是,卡牌武者诞生了!
  • 化魔传说

    化魔传说

    遗孤少年身负魔丹,修仙路漫漫;少年终会炼化魔丹,还是会被魔丹吞噬……
  • 无限影视穿越之旅

    无限影视穿越之旅

    无限恐怖中初号主神被中洲队打破,碎片流落到多元宇宙。主角得到了其中的一块,从此开始了穿梭世界的旅程。无限的世界,无尽的机缘,主角一步步的变强,超越,最终走向永恒。以好莱坞大片为主,前期有些慢热,随着主角的变强,会逐步加快剧情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