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9400000046

第46章

自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两税制至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不过二十年,农民负担已增加一倍,其他杂徭、勒索尚未计算在内。唐代绢价,肃宗时最贵,每匹值万钱,代宗大历年间犹值四千文,至陆蛰上此表时,只值一千五六百文,又低落一半以上。其他如粟帛等价也在不断下降。贞元十五年后,物价下降的趋势仍在发展。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每匹绢只值八九百文,以后较长时期稳定在这个价格上下。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李翱在《疏改税法》(《李文公集》卷9)一文中说:自建中元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矣。当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二百,税户之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矣。今税额如故,而粟帛日贱,钱也加重,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税户之输十千者,为捐十有二匹然后可,况又督其钱使其贱卖者郁?假令官杂虚估以之,尚犹为绢八匹,乃仅可满十千之数,是为比建中之初税加三倍矣。

建中元年的绢价,李翱所估比陆贽所说高出七八百文,大概是由于各地情况不一,价格也有上下。李翱所谓“官杂虚估以受之”的情况很少,一般是只会杀价,不会虚估。按陆贽所说绢价,自建中元年至元和十五年的四十年间,农民负担增加三倍,比较弓符合实际情况。遇到地方官加重征敛,倍数尚不止此。因此,陆赞强调农业赋税必须征实物,主张“非力之所出则不征,非土之所有则不贡”。(《陆宣公集》卷22《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认为人民手中只有自己的劳动产品,而货币有国家铸造,不应该向人民去征收。

继陆蛰之后,又有齐抗、白居易、韩愈、李翱、杨於陵等反对农业赋税征钱。自实行两税制后,物轻钱重已成为唐朝内政方面的一个重大难题,许多朝臣出谋献策而未能解决,直至唐亡。白居易在《赠友诗》诗中真实反映了农民无钱贱崇的痛苦生活: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钱力日益增,农力日益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4)

元和十五年讨论税法,户部尚书杨於陵提出将两税改收布帛的主张,被朝廷采纳,并于次年(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付诸实施。两税征钱的办法实行了四十年后终于废除,但两税法本身仍继续实行。

两税征钱是杨炎的一个失策。因为唐代的货币经济发展还不高,政府曾多次下令买卖不能全用钱币,布帛杂货等都可以作为交换手段。既然买卖都不能全用钱币,又怎能要求两税用钱交纳呢?唐代钱币流通数量不足,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又很低,钱很难落到农民手中。所以当时反对两税征钱的人往往以钱币由国家垄断铸造,不应向人民征收为理由。理由虽难以成立,却反映了农民手中无钱的客观现实。两税改征布帛是历史的要求,也是两税法进一步完善的表现。

杨炎任宰相仅两年,理财措施并不多,但创立两税法却使他名垂史册。

然而对两税法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毁誉不一。

两税法遭到与杨炎同代人的批评,也得到不少同代人的肯定和赞誉。

唐代著名史学家、理财家杜佑(公元735-812年)就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征敛名目繁多,而且数额不定,贪吏横行,因缘为坚,法令也不能制止;再加上狡猾之徒,多方躲避,有的假名人仕,有的托迹为僧,有的依托豪族,千方百计地逃避赋税,而老实的农民则被加重征课,生活日益困难。

自实行两税法后,做到了“赋有常规,人知定制。贪冒之吏,莫敢生坚,狡猾之氓(民),皆被其籍”。(《通典。食货七》)所以,杜佑称赞两税为“适时之令典,拯弊之良图”。德宗贞元时的宰相陆贽也力图恢复贞观、开元盛世,很眷恋租庸调制,尖锐批评了两税法实施中的各种问题,揭露以钱折征实物出现的弊端。但他也承认,“建中之初,再造百度,执事者知弊之宜革”,“法弊则全革其法”(5)。他反复议论改进征税的方法,并没有主张罢废两税法。可见时代的发展使怀旧的人也无法反对税法的变革。

宋朝建立以后,税制大体沿用唐五代的两税法而有所变异。两税,在宋代又称为二税,不再包括税钱,而只是单一的田亩税。由于田地既已交纳亩税,再作为资产重复纳税已很不合理。使用货币纳税,宋代另有商税和地税、宅税等等。于是,二税便只是单纯的乡村土地税了。这一变化后的两税,在金、元时也大体沿用,直到明代。《明史》卷78《食货志》说,“赋役之法,唐租庸调犹为近古,自杨炎作两税法,简而易行,历代相沿,至明不改”。

说杨炎创始的两税法改变了近古的租庸调制,自此历代相沿,这个认识相当正确。它经历了八百年(公元780-1581年),至明代后期,社会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才开始新的变革。

宋元时期的著名史学家马端临(约公元1254年-1323年)也肯定两税法是“救弊之良法”。他说:“历代口赋,皆视丁中以为厚薄。然人之贫富不齐,由来久矣。今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今两税之法,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尤为的当。”陆贽认为“以贫富为差”,难以正确估算资产,容易失平长伪。马端临指出这“是有司奉行者不明不公之过,非法之弊”。他肯定均田制破坏后,决不能恢复租庸调制,指出:“若不能均田,则两税乃不可易之法矣。”(《文献通考。田赋三》)

在《文献通考。自序》中,马端临甚至将杨炎与商鞅相比,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认为他们革旧求新,都做到了“古今异宜”。他还在《文献通考》卷3的按语中,针对宋人程迥赞誉宇文融、诋毁杨炎之语加以评论,指出字文融在玄宗开元时搞括户税钱是墨守高祖、太宗之成法,而杨炎是大胆改革,“炎变法而人安之,则以其随顺人情,姑视贫富以制赋也”。

他从社会变动中意识到实施两税法是大势所趋。宋人吕祖谦攻击两税法“取于民者不一,杨炎所以为千古之罪人”。马端临则认为税钱折纳害民乃是“掊克之吏所为,非法之不善也”。两税估计算缗,失平长伪等等,“亦是有司奉行者不明不公之过,非法之弊。”

这绝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两税法的本意是罢免一切杂税徭役“以一其名”的税法,与刘晏“养民以为先”的思想是一致的。但在封建时代,千方百计加赋于民,是地主剥削阶级意志的必然表现。两税法时期仍要各地按时申报丁口数字等等,就为各种赋敛创造了前提。

自唐至宋,以至于明代,两税以外的各种封建赋役仍是纷至沓来,决不因为实行两税法而绝迹。

两税法的创始人杨炎,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内部发生伟大变革的时代。

他敏锐地观察到了时代的深刻变化,及时果断地提出了改革税收的方案,由税丁变为税地、税资产,并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征收了一定的货币税。这一改革适应了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实践证明,他不愧是我国古代有远见的著名改革家。

注释:

(1)《新唐书》卷152《李绛传》。

(2)《旧唐书》卷164《李绛传》。

(3)《白居易集》卷1《秦中吟十首》。

(4)同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九劫变

    九劫变

    无数年的魔咒即将实现,无数人的热血是否可以改变,无数的天机是否可以侦破,无数的努力是否可以实现,一切尽在九劫变。
  • 穿越之撕心裂肺

    穿越之撕心裂肺

    一个自认为出口成章,却被人说成是脑障碍短路的女生。因为前前世世深爱他的男人被她伤得遍体鳞伤,所以她要穿越回去~想知道内容?看正文!期待吧!
  • 太玄神道

    太玄神道

    神路漫漫,通向巅峰的道路充满坎坷和机遇,欲要踏平坎坷,抓住机遇,离不开一颗聪明的脑袋和一颗勇往直前的心,除了实力和底蕴,莫名其妙来到修仙界的张凡发现原来通向神的道路上最重要的部分竟然是...受虐。
  • 月落云渊

    月落云渊

    她跪在碎瓦片上,冷眼气愤地望着远方。她的这种不服输的态度像一把利刃插进了他的心脏。气得七窍生烟,他不由自主地狠狠扇了她一巴掌。“啪”,响亮的一声让人倒吸了一口冷气。她没跪稳,后脑勺撞在了桌角上,倒在了血泊中。欧阳月,古武家族的继承人。未婚夫钟浩与闺蜜劈腿被月无意间撞破。一天,两人在激烈的争吵中胡走,月的速度走得极快,转角处,“砰”、“吱”撞击声与刹车声划破昏沉的天空,欧阳月被撞出四米远…
  • 春风十里入酒曲

    春风十里入酒曲

    作为一个失败的女配,小酒娘赵爰清重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上一世她以贵人的身份离开,而这一世成了他朝的掌酝女官,富甲一方的酒商。她决定这一生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渣男,好好过她的日子。
  • 傲娇女王,丞相大人很腹黑

    傲娇女王,丞相大人很腹黑

    她在他快死的时候遇见了他,被爱情背叛的他,原本以为不会在爱了,但,几年后,他却爱上了他的主人,
  • 洪荒之生命魔神

    洪荒之生命魔神

    萧云得到一块造化玉蝶碎片,死后返身混沌洪荒,成为生命魔神;然后,聚人道,斗天道,战鸿钧;最终成就大道,超脱天地。小说中有盘古开天,有巫妖大战,异界出游,虫族来袭,宇宙相撞,以及各种神话传说。主角擅长阵法,剑术,火焰,生死等各种绝技。境界有混元境,混沌境,创世境,大道境。
  • 无尽的灰色

    无尽的灰色

    主人公刘靖宇的曲折人生,映射了现实很多的无奈,最后历练成叱咤风云的人物,其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 月光少女的秘密

    月光少女的秘密

    本文以吸血鬼与人类之间的类型介绍:一個擁有血族與人族血統的女孩为了解除各族与冥王之间的恩恩怨怨;她在一次失控中爆发了自己隐藏多年的强大力量。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将正式上演】
  • 苏殇等着我

    苏殇等着我

    苏殇死了,但她不肯丢下爱人,展开追寻,一生一世一生一世无牵绊,你说的?墨兰,我爱你那么长时间,等的,换的就是它?你太狠了,你伤了我,我要你和李苏苏再无瓜葛你做得到吗?不能别怪我狠心,你先伤了我的心!你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