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9400000035

第35章

节刘晏与两税法

经济是基础。税赋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要经济来源,是治国安邦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中国历代政府的强制征课。

税赋起源于春秋前君主从臣属取得的劳役和实物贡纳。春秋中期,私有制发展,周王朝(约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和各诸侯国君对土地征发的产物称为“税”或“租”;向臣属强制征发的力役、劳役、军役以及兵车、武器、衣甲等军用品称为“赋”。秦汉两代,军赋按人丁征收,田租(税)

则按田亩征收。至东汉末年,以户征收实物方称“户调”。

唐王朝的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前提的税制,即计口授田,计口收税。

这种“人丁为本”的赋役制度包括田租、力庸和户调,简称租庸调。陆贽对此曾简略概括为“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1)

唐代均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大规模农民战争结束后实施授田的。持续多年而又遍及南北的隋末农民战争,扫荡了大批地主分子,使土地占有关系得到新的调整和变化。唐政府通过均田令,默认广大农民占有土地的既成事实,并且主动把一些官地、荒地分给缺少土地的人民,使均田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空前规模的实施。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初定均田法和租庸调法。当时规定男丁十六岁以上为中男,二十一岁以上为成丁;至玄宗时,改以十八岁以上为中男,二十三岁以上为成丁。中男授田,按均田法每丁一顷。分授田地时,还要求贯彻“先课役,后不课役,先无后少,先贫后富”

的原则,以使“力业相称”。朝廷发布命令,限止土地买卖,企图长期维持小农的稳定经济地位。在这样的历史前提下,自耕农和半耕农的人数众多,生产迅速得到发展。在均田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的计丁征租原则。租,为每丁每年纳粟二石或稻三石;调,随乡土所产,蚕乡每丁每年纳绫、绢、粗绸各二丈,棉三两,非蚕乡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庸,即代替力役的赋税,人丁每年须服力役二十日,闰月加二日,如不服役,每日纳税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充代。但皇室、贵族、勋臣等,租庸调均免。由此,租庸调成为唐初的主要税源。

在封建社会里,土地占有是财富占有的显著标志,伴之而来的是弱肉强食和土地兼并。均田制刚刚颁布,贵族官僚们仍没有停止掠夺土地,高祖的几个儿子就带头兼并。李建成“与诸公主及六宫亲戚,骄恣纵横,并兼田宅”。

(2)李世民擅自夺田数十顷用以赠人。上行下效,臣僚如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3)那些“豪富之室,皆籍外占田”。唐高宗即位,曾下令禁止买卖口分永业田,但“豪富兼并,贫者失业”的现象依然如故。随着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员群的扩大,“朝士广占良田”习以为常,唐玄宗禁止买卖典贴田地的诏书成了一纸空文。地主官僚“莫惧章程”,肆意兼并,促使唐初农户占地较多的情况迅速恶化。

丧失了赖以生存的耕地,破产农户自难再如数交纳租庸调。武则天时,狄仁杰已经谈到江西彭泽地区缺少耕地的农民,“准例常年纵得全熟,纳官之外,半载无粮”(4)。其它各地当可想而知,唐代逃户由是转入高潮,并非偶然。至唐玄宗时,土地兼并迅速发展,破产逃户越来越多。逃户增加,课户减少;课户日减,摊征更多,税收加重,逃亡益甚、出现了无法扭转的恶性循环。至此,唐王朝土地分配不均,兼并盛行,赋役繁重,再加水旱虫灾,高利贷的发展,农村日益破产。

安史之乱的爆发,昔日繁华的黄淮流域惨遭洗劫,民生困苦,农村残破,使得均田制更加破坏,按丁征课更难有效实施,严重影响了税赋收入。

长江流域没有直接遭到安史叛军的袭击。虽然刘展、永王等在南方进行叛乱,但活动地域不广,为时也较短暂,军事破坏情况不能与华北相比。相反,大批北人南下,带来战时经济的繁荣发展,江淮以南成为唐王朝巨大费用的主要供给地。元载任江、淮盐铁租庸使时,认为江淮比其他诸道富足,一次按籍征收“所欠”八年租调,豪吏亲自督阵,发兵围捕强征,“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十取八九”。如此赋敛苛重,编户农民无以为生,大多相率逃生。苏州、嘉兴地区“编版之户,三耗其二,归耕之人,百无其一”。

舒州三万三千户中,负担赋税的只有三千五百户,仅占百分之十。湖南的不少人“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道州刺史元结上任不及五十天,收到上级指令二百多起,令文都提到,如果不在期限内征足税赋就要贬官。这类情况正如杜佑所说的,是“征敛多名,且无恒数”,也就是杨炎所说的科敛之名凡数百。江、淮如此,富庶的巴蜀地区也一样。”子弟困于征徭,父兄疲于馈饷,赋益繁重,人转流亡,荒田益多,囗囗户口减耗,去桑梓之重迁,保山林以自活”。(5)四川人民己由消极地逃避赋役发展为武装对抗。

由于战争动乱,唐王朝大为削弱,地主官僚和贪官污吏乘机横行不法,把大量死亡和逃户农民的宅基、田地掠夺为己有,在内外因素交织中,均田制已是徒有虚名。支撑国家财政的京畿和江淮以南地区,便多方探索税制改革,通过改革来保证官府所需要的巨大费用有足够的来源。刘晏就是这方面改革的杰出代表。他本着“富其国而不劳于民,俭于家而利于众”的思想出发,进行了自古以来的漕运、盐政、常平均输于铸钱等一系列改革,始终坚持益上而不损下的理财措施,做到“知所以予,人不怨;知所以取,人不乏”。

仅他在整顿漕运中,采取雇佣劳动方式置办船场,就彻底摒弃了强派劳役、增租加赋的租庸调税制。同时,一些有作为的大臣做着盛唐遗梦,也力图通过改革,迅速恢复贞观开元盛世。

当时的税收项目很多,行之己久的租庸调,官府仍在尽力设法征收,但主要是抓户税和地税。

地税和户税在安史之乱前早已存在。它们是分别按田亩和资产收税,课税对象与租庸调的计丁征课很不相同。玄宗天宝中,户税岁收只占全国正税的二三十分之一。地税在唐初是为赈荒而征收贮备的,高宗、武则天以后,每亩二升的地税已成为国家的正式税目。天宝时,地税岁收一千二百四十万石,大约相当正税的四分之三。(6)户税、地税原则上是对一切有产者都不能免除的一种征税。在户籍多年失修的情况下,按田产和资产多少进行征收,比租庸调的计丁征课较有保证。

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正月,修订与颁布了新的分等征收户税条例。自下下户至上上户,分别户等,征收多少不等的税钱,又自王公以下,现任各级品官和地主、工商业者、前贤、勋荫、寄庄户、寄住户、诸色浮客,以及诸道将士庄田,都要区分各种不同经济状况分等收税。战前的户税资料现存只有八、九等户,八等户税四百五十二文,九等户税二百二十二文。而大历时的八等户税则增至八百文,九等户税为五百文。自天宝中至大历初的二十年左右,物价变动不大,户税税率的提高反映了官府对户税的重视。杜佑因此认为大历改制是“一例加税”,说它“盖近如晋、宋土断之类也”,(7)即人们普遍都要纳税。至此,一切有产者,不论其职业如何不同,也不论封建等级的高低差别,原则上都纳入了税户的范围。这也给杨炎“以资产定税”的两税法打下基础。

正租之外,代宗还增设了一种按亩征纳货币的青苗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正月,代宗下令“税天下地亩青苗钱,给百官俸料,起七月给”。

(见《册府元龟》卷506《俸禄》)什么是青苗税呢?杜佑说,“初以常赋不给,乃税人垦田,亩十有五钱,资用窘急,不暇成熟,俟青苗即征之,故谓之青苗钱”。(《册府元龟》卷506《俸禄》)就是说,青苗钱是适应国库空虚而增设的新税,它是按亩征收。青苗钱究竟有多少?《通典》卷11《杂税》注文中说道:“大历初,诸州应税青苗钱,每亩十文”;在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因为“兵马未散,百司支计不给,每亩更加五文”。以后虽有增加,补充国库,支付俸禄,但最后在大历八年正月,代宗敕命:“青苗地头钱,天下每亩率十五文,以京师烦剧,先加至三十文,自今以后,宜准诸州,每亩十五文。”(见《旧唐书》卷11《代宗纪》)

青苗钱的收入在国家财政中占居重要地位,朝廷设“青苗钱库”,又设置“税青苗地钱使”、“税地钱物使”、“税地青苗钱使”,直接负责有关事宜。《新唐书》卷55记述:“大历元年,敛天下青苗钱,得钱四百九十万缗,输大盈库。”大历末年,全国岁收总共一千二百万缗,刘晏掌管盐利税收又六百万贯,可见青苗钱收入也占居重要地位。

总之,户税、地税的征收都是在唐政府所能控制的地区实施。代宗时的户税比战前天宝时有了增长。地税税率表面上没有增加,可是另外按亩征收青苗钱与地头钱,每亩总的税率大为增加。京畿地区所征收的地头钱数,一度比外地更多更重。

由于战乱,藩镇割据势力超常扩充,魏博田承嗣、淄青李正己、成德李宝臣、昭义薛蒿、卢龙李怀山、河南李灵曜、山南梁崇义等,大都不供贡赋,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主专行。这就是杨炎所说的“河南、山东、荆襄、剑南有重兵处皆厚自奉养”。唐王朝直接控制地域大为缩小,国家开支费用庞大,除了取自租庸调和户税、地税之外,还依赖各地试行新税法的收入。

新税法首先在江淮以南试行。这一广阔地区经过汉、魏、六朝以及隋、唐千百万劳动者的辛勤耕作,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安史之乱爆发之初,第五琦去蜀中便向玄宗提出,“赋之所出,江淮为多”。当时,唐政府已无法从华北征收正税,朝廷在财政上对江南日益依赖。在战争激烈、开支庞大、正赋不足供应的危险时刻,唐王朝在江南采取了新的征税办法。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刘晏拜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领江淮租庸。代宗的七月诏书说:“逆虏未平,师旅淹岁,军用匮乏,常赋莫充,所以税亩于荆、吴,校练于淮海,从权救弊,盖非获已。”(8)税亩地域包括荆、吴,也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带。既然是“从权救弊”,自是与战前早已实行的亩税二升的地税不同。

可惜,为了供军在江南采取的税亩办法,现不得而知,它在荆吴实施了多长时间,亦无从知晓。《文苑英华》卷779李华《润州丹阳复练湖颂》记述了对刘晏的赞颂:“时前相国刘尚书晏,统东方诸候,平其贡税,闻而悦之。”

可惜,刘晏究竟如何“平其贡税”,未有详载。我们现今也不得而知。

同类推荐
  • 土司灯仪

    土司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 Blot In The Scutcheon

    A Blot In The Scutche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Stories Of The Supernatural

    Stories Of The Supernatur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孛经

    佛说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虚篇

    异虚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有情何处著思量

    有情何处著思量

    一个有着深爱他的女友的医科大学男生在援藏活动中爱上了一个藏族姑娘,他该如何在两人之间选择?程东旭,你究竟爱着温柔懂事的周希,还是爱着天真热情的达娃卓玛?
  • 第六界学院

    第六界学院

    神与魔连年不断的战争却发生在人界,肆意毁灭人界为人类带来无数灾难。1802年,一位生活在当时冰岛的时空魔法师因被通缉逃到了所罗门群岛,并在这里开启了新空间的传送门。而他所建立的新空间被叫做第六界,他从人界中带来那些没有存在感的人,从精灵界带来强大的精灵,人通过在学院里训练成为操纵魂隐的御灵卫,以第六界为盾保卫人界,抵抗神与魔。。。
  • 道行天外天

    道行天外天

    有人说,修行一半靠勇气,还有一半是靠运气。我说,运气太虚无缥缈,我更相信好人有好报。有人说,天地为牢,人为棋!你又能如何?那我就冲破九天,再生世界!
  • 三侠剑(上)

    三侠剑(上)

    清康熙年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绿林高手三侠(神镖将胜英、震三山萧杰、九头狮子孟凯)、三剑(艾莲池、红衣女、夏侯伤元)替天行道,扬善除恶,做了许多行侠仗义之事,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但也与武林邪恶势力结下了不解之恨,因而矛盾斗争愈演愈烈。以秦尤为首的武林败类屡屡设计要杀害胜英及其师徒,使胜英等人时时身处险境。胜英等人无所畏惧,在众英雄豪杰的帮助下,大展才智,屡挫敌手,最终消灭了秦尤等恶势力,并促使台湾王郑克塽接受招安,台湾回归祖国。
  • 超贵族特种兵

    超贵族特种兵

    堂堂帝都第一少爷竟然被从小送到道观里长大,认祖归宗之前竟然一心想要成为一名特种兵。吸血鬼,狼人,变异者接二连三,他怎样面对,享誉世界的老鹰猎豹小组怎么创造辉煌。
  • 天降仙妻:这个宅男是我的

    天降仙妻:这个宅男是我的

    她本是天界仙灵,任意妄为,无法无天。打架第一,混世魔王。他本是拥有阴阳眼的平凡宅男,冷眼观世界,无心又冷情!他以为她够冷血,才能面不改色的将他推入忘川,你转世为人,我们两不相欠!他手握斩断命理的武器,却终究斩不断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可他终究还是站在她的对立面,你以为你是谁?她一如曾经的嚣张跋扈,我只做随心之事!只杀想杀之人!他说,你已经入魔了!她说,入魔的,是苍生。他说,我也只做想做之事,只杀想杀之人。于是如今,你想杀我么?
  • 重生之如果一切重来

    重生之如果一切重来

    人生中很多的机遇,错过了才会后悔,当一切都重头再来的话,你会?把握机遇,发家致富?还是小富则安?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大龄女青年安素九,意外重回到小时候,努力的重头再活一回,努力的把自己嫁出去。
  • 灿烈你的猫咪走丢了

    灿烈你的猫咪走丢了

    黎沫雪,本来是一个天真的女生,可一次意外的出游毁了她的生活,当黎沫雪醒来的时候,自己身陷困境,却被灿烈所买!醒来的时候黎沫雪去了巴黎学习,三年后,黎沫雪回来了,却和灿烈的前女友成为好朋友,最后三人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请点击“开始阅读”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穿越之嫁给傻王爷

    穿越之嫁给傻王爷

    她穿越穿越到古代,成了个胖妞,却还要嫁给个傻子,看她如何在这古代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