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12000000212

第212章 工政十四各省水利上(2)

秀州水利納洩泖湖議

顧廣譽

水有上流。有下流。上流者其來源。下流者其去委也。以秀州水勢言之。最上流。則為杭州府臨安縣西五十里於潛縣北四十里之東天目。湖州府安吉縣西南七十五里之西天目也。最下流。則為江蘇松江府上海縣之大海也。然西天目之在湖州者。多合諸水以入太湖。而由運河以入秀州境。不過十之二三。惟杭州之東天目。與武林諸山之水。由上下塘河遞自西南而東北。而秀州實全受之。大海固為萬水歸墟。要必由東泖入三泖。由三泖入黃浦。然後又由黃浦以入於海。夫上流非人功所能施。而三泖黃浦又在華亭界。潮汐往來。極為洶湧。可無虞其堙塞。所當深考者東泖耳。案志。秀州之水。東出會龍橋。分二支。一由漢塘至平湖。一由魏塘至嘉善。由漢塘東流者。合胥江陶涇諸水。匯為當湖。海鹽鸕鶿上谷黃道諸湖之水合流而北過柳莊。獨山乍浦諸塘之水入之。東北流由三泖入黃浦。自魏塘東流者。一為華亭塘。東為張涇。匯為風涇之白牛塘。合祥符蕩葉蕩之水。會章練塘東入泖。一為冬瓜湖塘。北流入夏墓蕩。又北入汾湖。又北入澱山湖。東至黃浦入海。此其大概也。夫泖湖既為秀州下流。則宜有洩而無納。然而有納者何也。以海之有潮也。是乃天地閒之美利。人功之所當修。而講水道者之所宜先者也。昔之議秀州水利者。但云相度地勢。莫如疏通各水港。使水之來也有門。去也有路。以是為第一義。此其說誠然。然在 國初至乾隆閒。人事所得盡者祗此耳。若今者旱暵則恃泖湖以為之納。水潦則恃泖湖以為之洩。水利之要。首在通泖。泖通而天時之窮。可以人力補救其閒也。秀州水所由以洩者。嘉善為張涇匯風涇。平湖為泖浦塘東泖。其可由以洩者。即可由以納。然由張涇匯風涇者。其勢紆而緩。能及嘉善。不能及嘉興秀水。由泖浦塘東泖者。其勢直而駛。能及平湖。亦能及嘉興秀水。在嘉慶時。泖浦塘張涇匯風涇。皆汪洋大水也。今則率因海潮灌入。壅為沙陀。每值潮退。舟至膠滯不可行。猝遭水旱。求其納洩之一如人意得乎。故論秀州水利。莫要於疏濬東泖泖浦塘張涇匯風涇。而東泖泖浦塘為尤要。此其視昔有不同者也。蓋乾隆以前。海潮僅至泖浦塘而止。未及當湖也。故乾隆五十年後。遵義王侯恆於東湖濱有問潮亭之建。迨嘉慶年而及當湖矣。迨道光年而及嘉興秀水矣。比年來又已漸被海甯之境。水勢之變遷如此。水勢異乎昔。則言水利亦異於昔。上流之有天目武林。固秀州無窮之利。所慮者。水既過旺。旱又日涸。惟泖湖通。則逢大水其去可速。遇大旱其來有常。然或不能於平時治其要口。若泖浦塘諸處。潮之所漸益遠。其填淤也必益甚。誠恐旱將無以資灌溉。而水且為患。史遷有言。甚哉水之為利害也。則所以興其利而除其害者。夫烏可以不亟講與。謹為究其源委。摭所見聞。著於篇。惟司民命者擇焉。

致王補帆中丞論湖州水利書

吳雲

前者伏蒙惠顧。垂詢湖郡漊港情形。亟欲振興水利。如雲檮昧。亦復屈尊降貴。不棄葑菲。仰見執事飢溺為心。虛懷若谷。蓋有鑒於兵燹之後。溝澮湮塞。塍岸摧圮。設今不治。民無所賴。起瘡痍而登之衽席。計必以農田為始。夫水利者農田之本。而衣食之原也。竊嘗考東南地勢本低。湖州尤為窪下。萬水所湊。觸地成川。就大要言之。合郡之水。發源於天目諸山。建瓴而下。匯合於碧浪湖。出東運塘。釃而為渠者。不可以更僕數。要皆分洩各漊港以入太湖。東坡曰。三吳之水。瀦為太湖。太湖之水。溢流吳淞江以入海。歸熙甫稱為古今不易之論。譬之人身。各漊咽喉也。太湖腹也。吳淞等江尾閭也。今欲導漊歸湖。疏湖達江。通江入海。使之血脈貫通水無逆阞。非合兩省之力不為功。昔范文正云。今之世有所興作。橫議先至。在當日已然。況今中原多故。邊塞未靖。時詘舉贏。恐成築舍。不如先其所急。擇要興工。辱承明問。謹就一得之愚。疏於另紙。陵谷變遷。今昔異勢。涔之見。必多舛漏。懼無以仰裨高深。良用囗悚。惟高築圩岸一條。雲籍隸烏程。向經目驗。客冬今春又兩次歸家省墓。舟楫往來。見有同一村莊。甲圩被水。乙圩有秋。相距不一二里。而豐歉迥判者。詢之里老。僉云去年霖雨稍多。一則圩岸高固障水。一則單薄遭淹。農民非不思培築。無人為之倡。則相率因循耳。東坡有言。浙西水暵。乃人事不修之積。故胡安定教授湖州。特設水利一齋。所以為水患計者。至深遠也。今者伏遇執事軫恤民艱。勤求農政。悲亂後之凋殘。拯生民於墊溺。所望膏澤立沛。速賜舉行。雲亦部民。謹當虔囗瓣香。從鄉耆老後。為執事上萬家生佛之頌焉。臨穎不勝引領待命之至。

一開濬宜先從北面起也。各漊屬烏程者三十六。合大錢小梅口三十八。屬長興者三十六。烏程之大錢。為湖城東北入太湖要道。約二十里。深闊通暢。尚無淺滯。由大錢迆東至震澤縣交界之湖漊。類多淤淺。必須分別開濬。查各漊北通太湖。北口乃其下流。禹貢治水先治下流。大小一理。故必先從北岸築壩戽水。分段開濬。以次而南。地勢水勢皆順。

一開濬淺深須標識水則庶昭平準也。張氏吳中水利全書。載宋宣和二年。立浙西諸水則碑。蓋以驗田之高下。設遇霖潦。即以量水之漲落。各漊港淺深不一。開濬丈尺。不得不隨地增減。無水則以為之準。恐無憑測量。難期一律如式。即無以為一勞永逸之計。但採石立碑。既需時日。又多經費。斷難猝辦。辦亦遽難周囗。今思一簡便之法。請通飭各邑。儘境內石橋。定於某日某時。於石柱上各準平水橫泐一畫。以起一則。由下而上。用工部營造尺。每一尺為一則。遞增至七則止。必於同日舉行者。蓋水有漲落也。此法不獨可以測水。遇旱潦之年。即據以勘荒。官民昭然共見。胥吏無從隱匿。裨益農政。實非淺鮮。其碑式繪於另紙備覽。

一分段估工派委員紳董稽察以杜弊竇也。河之開深若干。悉視水則。無可爭執。惟面闊若干。可左可右。或舊時坍岸。為居民占種桑枝。阻礙水道。董事徇情。當開不開。或挾嫌作難。損傷房屋墳墓。甚或得賄舞弊。皆不可不預為之計。應令總董總司其成。分董分核其地。而以委員為之稽察。估工既定。即責令承辦。各漊土方多少不同。分董以在漊歸漊為宜。毗連處或須會同籌議。要亦各專責成。不必攙越。致多枝節。

一興工宜待農隙也。山鄉牛耕。人力較易。收穫亦早。程安水鄉。插秧在夏至後。刈稻在立冬後。而又有種麥種菜納漕納租之事。須至十二月方可築壩戽水。正月方可挑土。而二月中又須趕緊完工。一值清明。則桑條將茁。蠶事將興。無暇工作矣。

一用開河泥土培築圩岸也。東南如蘇湖等處。圩岸本來單薄。平時去水高不過二三尺。廣不過尺許。人單行猶側足。閒有隙漏。婦豎持木杴探污泥以補綴之。一遇淫潦。溪水漲溢。農民倉皇無計。搬取門囗板壁以為之障。舟楫避路。恐櫓搖水蕩岸坍圮也。風勢稍緊。農民呼天籲地。哭聲振野。眼見岸傾田沒而莫之救。今以挑濬漊港之泥。即以培築圩岸之用。前人成法。岸高六尺。基闊八尺。面闊四尺。以平水為準。務使一律杵槌堅固。其距挑泥之所。路途較遠。則於田內取土。其取土之田。仍令南泥填實。按照全圩田數。派錢給價。寍豐毋嗇。明人張鐸有言。岸塍譬諸城郭也。城郭堅則外寇不能入。可謂善喻。兵亂以後。各處圩岸更多坍損。必須趕緊培築。一圩固則一圩之農田先受其益。去年霖雨實不過多。而水災何以甚重。應請飭查某圩因何淹沒。某圩因何獲全。便知圩岸之關係農田至為喫緊。不必侈談遠略。實可收得寸則寸得尺則尺之功。農民自顧身家。剴切曉諭。斷無不樂於從事者。

一各漊有橫港一二道均宜疏通也。漊港直幹。南北三四里不等。其閒圩田圍繞。又多橫港。即古溝橫洫縱澮橫川縱遺意。橫港不通。灌溉不利。且水漲時。幹流峻急。易於潰岸。道光九年。疏濬漊港時。亦未能一律疏通。大約有人煙處。皆樂於開浚。以便汲爨。而空曠處不復注意。今開漊港。亟宜一囗疏通。

一築閘口以謹啟閉資蓄洩也。閘制起於北宋。有豐登稔熟康甯安樂瑞慶福禧和裕阜通惠澤吉利泰興富足固益濟二十七名。而皆冠以常字。今湯家港之常登橋。許漊之常禧橋。義皋之常裕橋。陳漊之常通橋。伍浦之常樂橋。猶存舊名。道光九年。重建閘板。亂後俱燬。閘夫每漊四名。向有公項存典生息。由府發歸大錢司給予口糧。今成案已失。須另籌款。閘板之設。所以備暵潦蓄洩。舊制必宜復也。

一茭蘆須剷除淨盡也。小民貪小利不顧大害。往往向地旁私放茭蘆。日積月累。充塞河道。此惟漊之南口橫港為尤甚。亟宜剷除以通水道。

一漊口入湖宜一律改向東北也。太湖三萬六千頃。西北無山。而風挾水湧。能使倒灌者。以西北風為最猛。泥水隨風而上。即為淤滯之由。惟口向東北。則能避風。舊制如是。乾隆閒。誤將口門改直。甚或改向西北。以致淤墊日甚。道光九年。雖有仍改東北者。尚未能一律如式。今宜正之。工不費。事亦易集。

一傾圮橋梁亟宜修建也。自經寇亂。橋梁每被燬拆。石落河中。礙舟阻水。或改小橋門。減去橋洞。皆水利所關。一遇霪潦。必至湧溢。今當開濬之時。宜飭董事各就地方橋梁。查明有傾圮者。報官委驗。分別修建。疏水道兼以便行旅。

以上各條。就烏程漊港言之。昔吳越錢氏。於太湖旁設有撩淺軍。專治田事。而以都水使主之。何等鄭重。故國百年。水災僅長興一次。今不必輕言古制。然歲修之法。實不可闕。我 朝各府縣設有水利同通縣丞等官。今則視為具文。積習相沿。無足責也。誠能於疏濬之後。嚴飭專管水利官員。各就所轄境內。將河道已挑後。能否無壅塞。圩岸加築後。能否無坍損。茭蘆剷除後。能否無補放。或按月。或按季。分晰詳報。以憑查核。再按春秋二季。遴委幹員。會同地方官覆查。如有違越者。傳集圩甲地保略示懲勸。督同整理。果能實力奉行。如此三年。吳興水利農田。似亦漸可望治矣。至欲合蘇常沿湖各港瀆。上自天目而溯源。下至海口而竟委。量高度深。一律浚治。尤為萬世利賴。此惟恃大力者為之。不敢輕議也。

附水則碑式載東南水利略

碑立垂虹亭北之左右。長各七尺有奇。左碑橫為七道。道為一則。下一則為平水之衡。水在一則。高低田俱無恙。過二則。極低田渰。過三則。稍低田渰。過四則。下中田渰。過五則。上中田渰。過六則。稍高田渰。過七則。極高田渰。如某年水至某則為災。即於其則刻之曰。某年水至此。值各鄉報災。官司雖未及踏勘。而某等之田被災。已預知於水則之中。為民牧者。驗則以得其實。而虛冒無所容矣。右碑分上下二橫。橫六直。凡十二直。直當一月。每月三直。直當一旬。凡三十六旬。每旬驗水之漲落。法如前。

*圖表,未打出*

按吳中水利全書。宋徽宗宣和二年。立浙西諸水則碑。凡湖陂涇濱河渠。自來蓄水。溉田通舟。官為按覈打量丈尺并地名四至。均鐫之石。偶遇水災。官司驗碑。早悉其實。自水則失。蘇湖數郡遇水災。胥吏借勘災。而百弊叢生矣。沈江村曰。吳江二碑。石刻甚明。正德五年猶及見之。其橫六道中。刻宋囗熙三年水到此。七道中。刻元至元二十四年水到此。正德五年大水。城中街路皆不通往來。稽其碑水到六則。與宋囗熙同。則元之水猶過也。今石尚存。而宋元字囗與橫刻之道。盡鑿棄矣。止有減水則例四字。亦非其舊。今又數百年。誰復問有水則哉。苟能修復水則。以驗田之上下。既杜勘災不實之弊。即以興水之利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寂灭神主

    寂灭神主

    神可以决定人的层次,是圣级宗师、先天大师,还是后天学徒。至高神可以决定神的层次,是无敌霸主、顶级神主,还是普通神道。地球诞生第一个至高神,这是荣幸?还是灾难?正义的世界会如何迎来黑暗的至高神?地球一脉最后的结局是辉煌?还是历史遗迹?宇宙是如何的形成?至高神是何等的存在?华夏的历史何其辉煌?为何现实没有神的存在?一切,都会在《寂灭神主》中为您解答。
  • 《乱世枭仙》

    《乱世枭仙》

    一个妖怪、魔族、修仙者共存的奇幻世界,一位重生小修士成就绝世神通、纵横无数位面、风靡万千女修的神奇之旅!
  • 护国军团之军长成长记

    护国军团之军长成长记

    民生,一个被养父李大山捡到的小孩,在上山长大,习得一些武艺,为报养父之仇,寻找生父母,历经艰险,慢慢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子’走向一名军人的坎坷之路...作品讨论群498207482(初次驻站写作,章节字数偏少,还望谅解)
  • 决胜神雕

    决胜神雕

    少年与神雕侠侣中传奇人物杨过,小龙女,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纷纷扰扰,看他登上巅峰,成就武侠王者……
  • 青春的光痕

    青春的光痕

    坏男孩,好女孩,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却走到一起。她感动了他,他也爱上了她。这是令人窒息的绽放,是绝望的调亡,是红莲炼狱之火,是忘水迷烟之泪。这是孤独的爱,未开先羕。
  • 军团之血

    军团之血

    即便无法将其击杀在它也要将它重创,即便无法重创它击伤它也好,砍掉它一个爪子也好,再不行的话消耗它一点力气也是好的。总之死之前要为其他的战友击杀它做出点什么贡献,要不然死了多没意义。不知道杀死它又要牺牲我们多少同伴。
  • 仙道落寞

    仙道落寞

    无尽岁月里,人人慕仙、求仙、修仙,有人得道,出入于青冥,有人成仙,长生在岁月。世人抬头便能看见逍遥,低头便能看见大道。但只可惜美好终难永恒,世事总是盛极而衰。当有一天,修仙者还在修仙,却永远不能成仙,;当求道者依然求道,却看不见尽头,这个世界该会是怎样?是毁灭?还是…彻底毁灭?这个世界存在的生灵该是怎样?是死亡?是寂灭?还是在死亡寂灭里衣衫褴褛?仙道没落,身处其中的我们……该怎么办?
  • 双鹿之恋

    双鹿之恋

    原来她是因为家族利益和他在一起的,可是没想到自己会沦陷,正当她因为他的行动而一点点的爱上那个男人时,结果却没想到原来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她和那个女人很像,她是向丛玲的替身,伤心欲绝的她因为被人陷害而落入水中被莫亦辰救助后丧失了记忆,从此性格大变,而失去她的鹿晗也发现自己爱上的不是向丛玲而是她“鹿千玲”,明白这一切的鹿晗准备重新追回,可却发现现在的她和莫亦辰是男女朋友关系,那么他们还会在一起吗?向丛玲和鹿千玲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呢?
  • 龙之负

    龙之负

    看主角叶宸如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生存下去,看他开始闯荡世界。
  • 大唐:有女长孙[全完结]

    大唐:有女长孙[全完结]

    二十三年与长孙相敬如宾,荣辱与共的长孙皇后是可敬可佩的。最让世人好奇的莫过于她的贤惠温良,如此绝顶人物更是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