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1300000010

第10章 學術一原學(2)

中庸論

張爾岐

中庸之見尊於天下也久矣。而小人每竊其說以便其私。宋儒已力明之。至近日而復晦者何也。蓋以言中庸而不指名其物。人得本所見以為說。摹求形似。以妄意一當。故高之則以為渾渺幽元之事。卑卑者則以為義理損其半。情嗜亦損其半。此中庸耳。遷此之所是。避彼之所非。此中庸耳。眾所可可之。眾所然然之。此中庸耳。從前之說。既不可致詰。從後之說。又為游移熟便猥近之稱。而人之自寄於中庸者。於是乎眾矣。此無他。不明中庸之所指者何事。既無所持以繩其是非。故人得自美其名以各慰其不肖如此也。愚嘗讀其書而思之。其要至者兩言耳。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夫喜怒哀樂。一日之間屢遷矣。自天子至於庶人。苟非聖賢。必不能遽中節也。聖人必知人之不能遽中節。又必不肯聽其不中節而無以節之。節之則有其物矣。不然則喜者樂者何以適得吾仁。哀者怒者何以適得吾義。何所藏以為智。何所決以為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倫。祭祀喪葬禪代征誅之故。百司執事典章儀物之數。飲食言語揖讓登降之節。何以明得失。生變化。富貴者何所稟以為功。貧賤憂患者何所恃以自強。四時鬼神之所幽。山川百物之所明。天地之所統。綱紀之所維。帝王之所公以為制作。匹夫之所私以為學問。士君子之所循以為出處進退。則又何物以善其會通。吾知必禮也。由禮而後可以中節。中節而後可以為中庸。則中庸云者贊禮之極辭也。中庸一書。禮之統論約束也。夫禮抑人之盛氣。抗人之懦情。以就於中。天下之人。質之所不便。皆不能安。不安恐遂為道裂。指禮之物。而贊以坦易之辭。以究其說於至深至大至盡之地。所以堅守禮者之心而統之一途也。故其言始之天命以著從來。曰斯禮也。命與性先之矣。不然不汝強也。極之倫彝典則以表大業。曰斯禮也。帝王之所考。名教之所責。無之或二也。要之誠明以立本事。曰斯禮也。非明無以通微。非誠無以正隱。非所以為外也。於是使愚不肖者知所跂。而賢智者亦厭其意而不敢求多焉。此中庸之書。所以繼六經而鞭其後也。使其漫無所指。懸一至美之稱。在事實之外。聽人之所擬。豈聖賢著書道善禁奸之本意乎。難之者曰禮者道之文也。子舉中庸。蔽之於禮。聖人之道。無以加於禮乎。曰禮者道之所會也。雖有仁聖。不得禮無以加於人。則禮者道之所待以徵事者也。故其說不可殫。聖人之所是。皆禮同類也。聖人之所非。皆禮反對也。易之失得。書之治亂。詩之貞淫。春秋之誅賞。皆是物矣。盡六經之說。而後可以究禮之說。而後可以究中庸之說。中庸者。禮之統論約說。非其詳者也。而孔子之告顏淵曰克[己](已)復禮為仁。仁不得禮無以為行。並無以為存也。禮之所統。不既全矣乎。吾故斷以中庸為必有所指。而其所指。斷乎其為禮而非他也。漢儒取以記禮。為得解矣。世方樂中庸之便其私。其疑吾說也必甚。烏知吾之說固古人之說耶。

準孟上

汪縉

有兩說于此。其一說公說也。其一說私說也。二說者兩相持。且孰屈。曰私說必屈。然而屈其說未屈其心。果得謂之屈其說乎哉。吾立公說與私說衡。欲屈其心焉爾。屈其說因屈其心。是屈一而得兼也。是操公說者之大樂也。說之公私惡乎分。曰仁義也。曰利也。順之則吉。逆之則凶。此百世不易之準也。公說也。雖然聖人休焉。百家游焉。託足假宿。姦志厹焉。堯趨舜步。容服修焉。及其見利而奔。眈眈逐逐。盡變舊態不足。更緣飾古義。波委瀾翻。潰橫不可隄制。公說驟歷。如莛拂楹不為動。義利是非之界。犬牙錯。不釐。且又惡得而屈之。雖然。不屈其將何底乎。無已。則就其說。因其所明。正其所處之非據。警動其心以屈之。其可乎。何言爾利害者。私說之所明也。其說曰。民命衣食者也。古者取之草木而有餘食。取之毛羽而有餘衣。衣食之涂寬。故爭心伏。今者耕而食。耕者且未必得食。織而衣。織者且未必得衣。衣食之涂隘。故爭心起。利事愈多。爭心愈少。利事愈少。爭心愈多。凡今之爭。以愈少故愈爭。不爭。是無以為命也。然則上之人所由制民命者。在利之涂矣。屈之曰。說之以利事愈少則愈爭。固也。吾不謂不然。抑知少之原之緣于爭乎。抑知愈爭則利事且愈少乎。今置田萬畝。十人均之。人千畝。仰事俯畜養老送終嫁娶之事。寬然足給。而且里黨敦睦。通有無。以羨資歉。不見謂少。貪黷者出視所有。欿然不厭。負強挾詐侵冒兼并以自益。智力等者見其然而效之。樸懦積憤不平。激發相助。勝負反覆。互傾奪不可遽已。奇零斷割。而千畝之業。或半失。或十失八九。而少數矣。故曰少之原緣於爭。而愈爭則愈見少也。且說之以愈少愈爭者。彼微特不明于少原于爭。愈爭愈少之分。而實未明于不爭不患其少之分也。今置田百畝。十人食之。不可謂不少。然人受十畝。終其身和其鄉。食時而用節。即遇凶歲。何至為溝中瘠矣。故曰不爭不患其少也。爭則將並無以有其少也。且將並無以有其命也。上以利制民命。民以爭制利。見利而動。若鳥駭獸走。霍然解散。豈得制其命也哉。說又曰。利者人所心聚也。故有國者必使利權盡歸于上。而後可以萬民而聚之。譬之齊民之家。足衣食數人。則數人聚之。足衣食百人。則百人聚之。談說仁義而不足以衣食人。則人轉而衣食于人矣。是則民之聚于利不聚于仁義。斷可識已。屈之曰民以利聚。民情乎。吾固謂利之不足以聚民也。吾尤不謂民之聚散之不以利也。雖然有辨焉。曰。聖人之聚民也以利。術家之聚民也亦以利。烏乎辨。曰辨之于其心。辨之于其政而已。聖王者情愛民。欲其安全也。則為之計飽煖。欲其安全之永永也。則為之播禮教。上治風雨。下治山澤。中治彝倫。飲食笫之私。罔不周悉。若父兄之慮子弟也。其政之行于下者。正經界。止淫惰。開其利原。塞其濫溢之竇。自十一而外。一絲一粟。上無利焉。故民樂其生。服其教。遇饑饉兵戰之厄。蟠固而不散。術家者情欲利。欲利欲博欲專。民不聚利不博。不專民不仰。不仰不聚。不聚不威。不威不專。是故藉民之力而博之也。藉民之力而專之也。其于民也。若豪猾之馭臧獲。若屠販者之役牛馬。豢犬豕也。厚其直。時其飢飽。廣其芻牧。堅密其圈牢。剔抉其蠹害之者。非有愛也。以為吾將有以用之也。故其民仰利畏威。不識君父親戚。寡廉恥。惟利威之嚮。故其民可耕可戰。至與之犯危難。威利少倍此則立解。嗟夫。利害者私說之所明也。仁義者私說之所昧也。私說之明利害。固有未盡明焉如此也。公說明仁義。利與害有不足明。然其明利害至盡矣。私說之明利害。則祇得半也。且其利害。又非特如前所陳而已。公說行。利澤溥。害端絕。清和咸理。奕襲休無窮期。私說行。朝為夕利。禍害蘊隆潛伏不可勝較。為私說者乃竟未之究明也。其無幾于仁義也宜也。夫戰國之趨利亟矣。天下沒溺焉。孟子援之。明仁義乃其告梁王。獨隱其三極之微言。徒比切利害。若相與為角。勝者竊怪焉。既而究其旨作而歎曰。利竇之決也甚洪水。塞其竇之難也甚治洪水。使逆其驟而制之。恐隄不能立而傷轉大也。順而殺之。流將分。漸安于瀆。然後直之隄焉。遏其後衝。此治水之道也。若夫君子之繩[己](已)則不然。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未有失其心而可以為人者也。未有人而可以不由此路者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所惡有甚于死。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也。豈曰利之云乎。必也澂其原。壹其向。復焉熟焉。久而安焉。如魚在水而不知水則與之化矣。苟利而仁焉。是假仁也。苟利而義焉。是襲義也。假與襲譬蕕中而薰外也。終亦必亡而已矣。擇術者甚慎諸哉。

準孟中

汪縉

憂民憂。樂民樂。王道終始之大端也。唐虞三代之憂樂其民者。詩書可考也。書之無逸。詩之七月。言王道之憂。書之賡歌。詩之由庚華黍。言王道之樂。王道之憂樂。固若此也。後之不能為唐虞三代也固也。無憂樂乎民之心也。繼百王而憂樂乎民者。有孔子。孔子作春秋。一病民必書。一息民必書。不得位。不能行其志。託憂樂乎空言。誠繫于中。不能竟恝也。繼孔子而憂樂乎民者。有孟子。孟子之憂。民之憂也。孟子之樂。民之樂也。著于七篇者備矣。後之不能為唐虞三代也固也。無憂樂乎民之心也。吾嘗論之。無是心而倖其有濟者。是以涂之人慮衽席之事也。有是心而猶患其無濟者。是以父母慮其子之事。而患其有弗獲也。無是心而徒濟其私者。以涂之人而與為市易也。後之不能為唐虞三代也固也。無憂樂乎民之心也。非謂無希高慕遠者也。後之為人君者而有是心。非必希高慕遠。天下已受其福。後之為人君者而無是心。夫即希高慕遠。天下轉受其禍。後之為人臣者而有是心。非必希高慕遠。天下[己](已)受其福。後之為人臣者而無是心。夫即希高慕遠。天下轉受其禍。夫以涂之人而慮衽席之事。即其智能材力什百于室之人。必無益者。彼固涂之人也。心之所不屬也。以室之人而慮衽席之事。其智能材力即什百不如涂之人。必有益者。彼固室之人也。心之所屬也。心之所屬。有甚于父母慮其子者乎。父母慮其子之事。未有不濟也。心屬焉也。心屬焉者必有濟。若漢文帝宋仁宗是也。漢文帝宋仁宗非希高慕遠者也。徒以有勤民隱之心。此其治之獨得效也。心不屬焉者必無濟。若漢之武帝宋之神宗是也。武帝之功恢于文帝。神宗之志大于仁宗。可謂希高慕遠者矣。海內卒為騷動。非其功之不如。志之不如。而徒以其勤民隱之心之遠不如也。今夫憂民之飢也而食之。憂民之寒也而衣之。憂民之露處也而廬舍之。衣之食之廬舍之。此固至庸至近無奇之事。然非有父母之心者不能周也。文教患不美。武功患不遒。涂飾治具之事。患不古若。意誠廣矣。然而民之飢也。不暇食之。民之寒也。不暇衣之。民之露處也。不暇廬舍之。是猶涂之人也。一拱手患失容。一開口患失言。至目擊其人飢寒露處之狀。淡然不以關慮。工好語慰藉。若不可已。足未出繩樞。已釋然已。固也涂之人也。漢之文武。宋之仁神。以此故不相若也。且後之為人臣者。若漢之諸葛亮。唐之陸贄。夫未嘗希高慕遠也。其事君也。口不必曰堯舜。其處身也。口不必曰伊周。其勤民隱之心。即堯舜其君。伊周其身者。不之過也。口堯舜其君。口伊周其身。卑漢陋唐。薄諸葛。輕陸者。有人矣。宋之王安石是也。希高慕遠。力主其所謂新法者。行之海內。海內蒙其殃。清議大譁。仡仡不少動。非不為動也。彼固無憂樂斯民之心也。然則安石者固涂之人也。若何與之議室家事哉。彼固不知王道之奚所倪也。王道之所倪。倪于肫然具有父母之心者也。父母憂其子之飢。既食之矣。憂其子之寒。既衣之矣。憂其子之露處。既廬舍之矣。以衣食之惡之不如美也。則又美之。以廬舍之庳之不如完也。則又完之。衣食美。廬舍完。以非有禮義辭讓之節。不可久完美也。于是則又禮義辭讓之節。以為家室之道在是也。而不知憂飢寒露處之憂。如是其勤勞也。而遽遽為之。嗚呼。衣食之之未能也。何能美其衣食也。廬舍之之未能也。何能完其廬舍也。衣食之廬舍之之未能也。更何能修其禮義辭讓之節也。嗚呼。此唐虞三代之治。所以不可復見也。然則因簡陋者得乎。曰。因簡陋者。是與民為市也。彼亦憂民之憂。樂民之樂矣。利在也。利不在。則又不暇憂樂民之憂樂。而唯[己](已)樂之樂。[己](已)憂之憂矣。是故利在則楚越人為左右手。利不在則楚人掉臂而觀越人凍餒也。越人掉臂而觀楚人凍餒也。涂之人也。故吾嘗曰。後之善理天下者。立一古者司市之法而有餘治矣。謂其無父母之心也。孟子之時。齊宣王梁惠王之徒。涂之人也。孟子若曰吾無以動其父母斯民之心。驟與陳王道有入乎。動其父母斯民之心。而後唯吾說之信而莫吾閼也。惠王立沼上。顧樂鴻雁麋鹿。此何關于民。自孟子言之。則曰與民偕樂。古之所以能樂也。宣王以羊易牛。此何關于民。自孟子言之。則曰可以保民而王。宣王好貨。公劉好貨乎。自孟子言之。則曰與民同之。謂公劉好貨可也。宣王好色。太王好色乎。自孟子言之。則曰與民同之。謂太王好色可也。宣王好勇。文王武王好勇乎。自孟子言之。則曰救民于水火。謂文王武王好勇可也。凡以動其父母斯民之心而已矣。嗚呼。此唐虞三代之治之所由以終始者也。吾故曰。王道終始之大端。憂民憂。樂民樂。是以治具畢張。而化理洽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二十三辑)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二十三辑)

    本辑是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系列丛书的第二十三辑。本辑包括学术专论、学术评论、检察官来稿、学术译作等部分。全书包含法理学、宪法学、民商经济法学、婚姻家庭法、人权法、诉讼程序法等法学具体学科的研究型论文。
  • Heidi

    Heid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游戏路

    末世游戏路

    玛雅预言,世界末日来临。那个进去游戏并且拿着宝物回到现实世界的救世主,他是谁???
  • 彼岸天都

    彼岸天都

    四天令传说为诸神遗落人间的神器,有开天辟地的力量。图谋远大的吴越王从怪人曰曜处得知这个传说,亲往苗疆。吴越王抓走苗疆首领的女儿吉娜,以换取上古神器四天令,却引来更多人的争夺。嵩山之巅,卓王孙与武林盟主杨逸之一战,天下震动。日曜借预言之力,推断出相思是一位异族女神转世,她用相思的心血将四天令熔铸成湿婆之箭。吴越王得到日曜的帮助,一心搜集上古神器四天令,以获取一统天下的力量。被奉为武林砥柱的武当三老莫名陨命,陈尸少林寺门口。杨逸之为避免天下浩劫,独闯华音,与卓王孙约定三月之内查明真相。杨逸之追踪线索却被吴越王偷袭成重伤,失去仗以纵横天下的风月之力。与公主交换了身份的相思从井底现身。
  • 一生三用

    一生三用

    一生三用(用心、用智、用力),ISBN:9787802221994,作者:方军 编著
  • 江湖卖唱记:男配赶紧上位

    江湖卖唱记:男配赶紧上位

    这个女人,风流成性!处处勾搭男人,举止轻浮,言语粗俗,偷亲他、偷摸他,还想偷睡他!还扬言要娶他!真是不要脸还喜欢做春梦!那个男人,迂腐死板!满嘴仁义道德,不近女色,不解风情,痛打她、怒骂她,还要管教她!说她浪荡下作!有种尼玛先别来勾引她啊
  • 绝不服输

    绝不服输

    末法时代降临,世界只剩百年光景,众生只有一线生机。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选择。肖瑜选择了前进,向着传说中的原大陆——前进!********“上一世,末法时代,我输了。”“这一世,还是末法时代,但我绝不服输!”这是一个“绝不服输”的男人的回归!这是一个“绝不服输”的勇士的征程!
  • 重装出击

    重装出击

    “相信你的战友,单兵作战,你可能成就英雄的美名,但齐心合力,你们将谱写新的传奇。”泛美联邦折叠空间技术的失败使得一种未知的宇宙生物大规模的入侵地球,为了抵抗外星人的入侵,人类发明了战甲,虽然通过艰苦的努力将外星生物赶出了自己的家园,但从未彻底消失的它们却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地球的安全。
  • 法医江瞳

    法医江瞳

    江瞳是一名法医,在省局任职期间,屡破奇案,享有来自同行的赞誉,但因为我行我素的办案风格,同时也为她带来了各方的非议。然而江瞳却一直保守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一直在追查一件尘封已久的案件,随着她的坚持,层层破谜,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 寂神赋

    寂神赋

    讲述亡城遗孤南宫无忧的成长之路。灭妖道、驯神兽、等经历最终磨砺成一个举世无双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