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1200000027

第27章 戶政二十一漕運上(1)

漕運議

任源祥

三代有貢道而無漕運。漕運之設起於漢。漸重於唐宋。若元明都燕以來。京邊仰食江南。而漕運尤重。漕運之事莫先於運道。其次在運法。二者皆有往例成效。而不無變易流弊。所貴得其肯綮而實心行之。務有裨於軍國而百姓無困也。請先言運道。燕京之運道有二。一曰海。一曰河。元主海運。明初亦專督海運。海道有四一放靈山洋抵成山一經黑水洋至成山皆朱清張暄所開一放黑水大洋取成山轉西視二道尤便一自淮安而東由登萊泊天津原名北海中多島嶼可避風更安便皆殷明略所開海運迅利而失陷多。永樂十二年會通河成。元韓仲暉啟其途明潘叔正大其利遂罷海運。自是海運不可輕議。所議者河運而已。會通河者。運河之咽喉也。南屬黃河。北屬衛河。自沽頭至漳御。凡四百五十餘里。中以南旺河為脊。而激汶水以注之。分流而北至漳御。地降九十尺。為閘十有七分流而南至沽頭。地降百有十六尺。為閘二十有一地之高下。勢如建瓴。所恃者閘耳。節節置閘。時其蓄洩。慎其啟閉。勤其修治。此會通河之成法也。守成法而加謹焉。雖或遇旱。有艱澀之虞。而要無不測之害。若黃河則運河之大利害也。淮徐間八百餘里。資黃河以通。可謂大利。而黃河遷徙倏忽。未有十年無變者。隆慶四年損船至八百。溺人至千餘。失米至二十二萬六千。則黃河之險。去海運之險幾希矣。是故理漕與治河嘗相表裏。黃河之決。自古而有。至南徙而決益數。其南徙也。漢有頓邱之決。宋有澶淵之決。此河之自軼而侵淮者也。隋引汴而濬之使南。明資之漕而遏之使南。此又人力之強河以奪淮者也。自宋以前。河雖南。而北者自北。河分而勢殺。故潰決猶少。至明而隄其北。以全河赴淮。淮不足以當全河之怒。則潰決益多。故黃河以利漕即以蝕漕。故曰黃河者。運河之賊也。李化龍語治黃河者。非不知支分派析。上疏下瀹。而此工甫畢。彼患方興。靡金錢於無用。委民力於洪濤。良可浩歎。蓋河性北。必強而南之。必強而盡南之。宜其屢決而不可治也。自今以往。河惟無決則[已](己)。河而有決。向之決而南者。未必不決而北。向之決而東南。決而正南者。未必不決而東北。若因其決而順其性。導之東北。俾由漢王景所治德棣故道入海。則河性既順。而河可無患。河可無患。則漕亦可無患矣。若謂漕非河不通。則又有說。萬歷初。舒應龍議開泇河以避黃河之險。李化龍祖其說而成之。自夏鎮至直口。凡三百六十餘里。避黃河三百餘里。可無蹈呂梁二洪之險。而漕賴以安。由此言之。徐淮之間。不由黃河而通運道者。固有之矣。禹之貢道。於徐則曰浮于淮泗。於青則曰浮于汶達于濟。彼時汶可達濟。泗亦可達濟。今既遏汶為會通。亦可引泗以達會通。而洸沁沂泲諸水。皆資為用。安在其非黃河不為用乎。以愚論之。治漕以不用黃河為上策。治河以引之東北為上策。若憚於更創。狃於成見。即不過多其支。寬其地。峻其防。而幾幸於潰決之稍遲耳。請次言運法。運法有二。一曰軍。一曰民。海運之用召募。固不待言。永樂初。水陸遞運。十二年。設淮徐臨德四倉。為支運法。遞運支運。皆用附近衛軍。轉相交卸。十六年。初令民運。江浙湖及蘇松等府。運交淮倉。河南山東及淮徐等處。運交臨倉。而支運如故。正統間。民運直至通倉交納。而存留四倉支運亦如故。大抵軍民各半其役。宣德五年。改江南民運為兌運。以民運多失農業而衛軍又空舟往還令民加腳耗於瓜淮二處兌與軍船成化七年。定長運法。兌運者。令民加腳耗。於瓜淮二處。兌與軍舡領運也。長運者。令瓜淮兌運軍船。徑往各州縣水次領兌。民加過江腳耗。視遠近為差。而四倉存留。仍係民運交倉者。并兌軍船。所謂改兌者也。兌運長運之法行。而民安其業。軍得其饒。軍民兩便。於是定為歲額。每歲運米至四百萬石。國儲充裕。誠不易之良法也。

但腳耗至今而益增。其弊安在。兌運。江湖浙最遠。每石加耗米七斗六升。一平一尖故有尖米耗米每石明贈兩尖一斗又每石加腳耗六斗六升除四斗隨船作耗。餘三斗六升。折銀一錢八分。謂之三六輕齎。蘇松等府次遠。每石減耗一斗。折銀一錢三分。謂之二六輕齎。鳳淮輕齎與蘇同。山東河南每石加耗三斗一升。連尖共四斗一升。內除二斗五升。隨船作耗。餘一斗六升。折銀八分。謂之一六輕齎。而長運加耗之外。又加腳米六升。江西又加過湖米七升。四倉改兌。無兩尖米。浙江每石加腳耗四斗二升。蘇松加三斗二升。鳳淮揚加二斗七升。內折米二升。易銀一分。謂之折易輕齎。蓋斟酌至當。著為令典。而運軍至京通。自兩平交兌外。別無花費。故輕齎耗米。充然有餘。夫何而勢要官胥。視運軍為奇貨。誅求橫出。朘剝日深。自甘欽作俑。而羨餘扣除之例證。自王佐驗封。而搜括使用之弊滋。餘如茶果釐兒小盪救斛之類。不可枚舉。夫以酌定之輕齎耗米。果足供無艾之需乎。運軍於正耗輕齎之外。別有身家。為賠累之具乎。故失彼取此。上行下效。勢也。費一索十。借名掯勒。亦勢也。故兩尖[已](己)明入加耗。而又有淋尖踢斛拋剩漫籌。腳米六升。累經酌定。又加至一二斗不等。輕齎銀兩。已官徵鞘解。又加兌費。每石四五錢不等。甚有至一兩者。順治八年。浙按杜果題定。嘉湖杭每百截頭銀三兩七錢六分。遵行在案。不一二年而倍蓰其數矣。順治末年。臺臣周季琬題定。蘇州等府每百兌費銀五兩。遵行在案。而當年即加至十兩。反以十兩為官兌費。而私加至今。或五六倍或七八倍不等矣。餘如折席背手網司腳剝之類。不可枚舉。嗟乎。自京通視之。則運軍為魚肉。自州縣視之。則運軍為刀俎。將以勒索為運重罪。而運軍之魚肉於人者。實可憫也。將任其勒索於里甲。而里甲何辜。正供且不能辦。更當此無艾之需。尤可憫也。語云。十羊九牧。試起而問今之有轄於漕者。自上及下。有不取常例於運軍者乎。運軍之常例。有絲毫不出於斯民之膏血者乎。故剝軍即以剝民。剝民即以病國。深可痛也。愚以為欲惠百姓自運軍始。欲飭運軍自胥吏始。欲釐胥吏自官府始。欲正官府自 朝廷始。 朝廷先不貪扣除之利。而更得廉幹之臣。痛革前弊。澈底澄清。運法其有瘳乎。故言運道以治河為主。所貴審識大勢。因地制宜。不狃於目前之安。而講求萬世之利。言運法以剔蠹為主。所貴發株掘根。清源及流。不徒為摘發之能。而確見畫一之效。借箸而籌。擇人以任。不可忽也。

漕運

陸隴其

漕運之法。三代以前無有也。以漕運而裕國。秦漢以來。不得已之策耳。夫以京師之重。而仰給於遐方。天下無事。則有侵漁遲誤之弊。天下有事。則有咽喉中梗之虞。此甚非所以久安長治也。謀國者當以三代為常。而以秦漢為變。經其變。所以為一時之利。復其常。所以為萬世之計。故竊嘗以為漕運無得失也。漕運之多寡即其得失。漢之初。漕山東粟以給中都。歲不過數十萬石。至其後則歲六百歲。唐之初。歲不過二十萬。至其後則三歲七百萬。宋之初。亦不過數十萬。其後四河所運。至五百五十萬。夫其所以不得不多者。何哉。養兵之太多也。冗員之未盡去也。西北之荒田未盡墾也。苟不去其所以不得不多之原。而馴復於不漕自裕之法。乃區區講於漕運之得失。不已末乎。 國家定鼎燕京。仰給東南。漕運最為重務。今欲驟然廢漕。其勢固必不能。而以為裕國之本。專在於此。則非愚之所敢知也。愚請先就漕論漕。而徐探其本計可乎。夫輸輓之所以愆期者。以沿途之留滯也。欲沿途之無留滯。則莫若責之督糧諸臣。旗弁之所以侵沒者。以收納之不精詳也。欲收納之精詳。則莫若責之倉場諸臣。河之害漕者。在牽漕河諸水盡瀉入海也。故河決之世。陸則病水。水則病涸。發則病水。去則病涸。齊魯病水。漕河病涸。治之之法。以漕避河。不若以河避漕。夫河之勢。合則易潰。分則自殺。誠於河之南北。相其地勢。析其支流。條分而派別之。大者為川澮。小者為溝洫。則勢分而河安。河安而漕安。此皆就漕論漕。今日之良策也。而裕國之本。則不在是焉。裕國之本。其必墾西北之閒田。而寬東南之輸輓乎。墾田之所以無成效者。非墾田之難。而未得其人未得其法也。天下之大。豈無能罷騎兵留屯田如趙充國其人者乎。豈無能大治諸陂穿渠溉田如鄧艾其人者乎。豈無能就高為堡列柵二十如韓重華其人者乎。誠能重爵位以尊之。一事權以委之。久任使以俟之。必有竭盡忠力。出而稱 朝廷之旨者。

漕兌揭

陸世儀

天地生財。止有此數。不在官則在民。在官則官利。古所謂倉廩實府庫充也。在民則民利。古所謂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也。惟至於中耗。則僅飽貪吏奸胥之腹而民生蹙。民生蹙則國計日貧。蓋從來漕事之極弊。未有甚於江南者。明季至崇正之末。漕事稱最病矣。然官軍臨兌。糧長每百石加耗不過三四石耳。其時民間交米與糧長。每石即有至加二三者。已不勝騷然繁怨矣。迨順治三四年。漕費日增一日。初猶謂其偶然。冀後來或有減少之日。至七八年。竟立隨漕雜費之名。日新月盛。運軍以糧長為奇貨。奸棍以倉場為利藪。平日民戶之有身家而稱良善者。皆深自逃匿。惟恐為人魚肉。而積年之奸猾市棍劣衿。無不群起而入倉場。串同各衙門書吏。打合運船官旗。彼此交通。互相呼應。以蠶食糧長。如同一派兌也。米多者宜先派。米少者宜後派。總書則故意派其少者。或後或先。或遲或速。或一石而撥幾軍。使糧長無往不受顛倒之累。則總書從中取利。謂之撥花。同一出兌也。糧長與官軍。互論使費。此多彼少。尚無定局。糧長中即有奸棍。串同官軍首先出兌。故意多出贈耗。使後來者不得不遵其例。謂之做樣。又各上臺承差。朦朧上臺。以為兌事稽遲。非催督不可。承牌持票。以催督為名。謂之押兌。其實與官旗相為表裏。如去歲某縣官旗。得民間耗銀百兩。押兌公然分得二十兩。是三種者官旗之羽翼也。以外又有倉夫本對諸蠹。往來而媒其間。無非奉承官旗魚肉糧長者。非親官旗而惡糧長。蓋如此則得利。不如此則不得利。此輩亦以利為主耳。官旗得此幾項幫手。所以意氣日驕。需索日橫。於是有踢斛淋尖樣米。以至三笆三湧三棒。種種惡套。又有開廒畫票著押伍長酒錢裝載船錢倒籮種種名色。以至講兌則相爭如戰。通關則繁難如敕書。弊日甚。費日增。又往往假借上臺之威靈以行之。於是各處有司。其賢明者。袖手吞聲而莫可如何。其不肖者。又因以為利。此更有口不能言。筆不能書者。所以舊歲漕兌。舉其甚者言之。如崑山一縣。正米百石。有加耗銀至六七十者。去歲米價。糙者每石六錢七錢。今耗銀至六七十兩。是正米百石。耗贈亦百石也。其糧長包兌收民間之糧。則竟至每畝六斗。夫崑山額米每畝一斗七八升。今至六斗。是常以兩倍餘贈一倍也。聞之官軍運糧。每米百石。例六十餘石到京。則官又有三十餘石之耗。是民間出米三百石。 朝廷止收六十石之用也。朝廷歲漕江南四百萬石。而江南則歲出一千四百萬石。四百萬石未必盡歸朝廷。而一千萬石常供官旗及諸色蠹惡之口腹。其為痛哭可勝道耶。是以江南諸縣。無縣不逋錢糧。而江南諸縣官及各上臺。無官不被參罰。究竟於朝廷之正供無益。而江南州縣。且日就貧瘠。小民逋負不[已](己)。勢必逃亡。逃亡不[已](己)。且有不可言者。非朝廷之福也。試思若留此項耗費。以為朝廷惟正之供。則金花白折諸項。何至於逋負。官府何至於參罰。朝廷何至於不足。是今日朝廷理財第一大端。治平第一大端。皆在於清漕運一事。而漕運一事。又不損朝廷一絲一毫。惟在清中間之耗蠹而已。清耗蠹之法維何。無如近日所議。民收官兌之法。初亦有言官收民兌者。夫官民之間。不可為市。且收米一項。事甚瑣碎。有脩倉看守翻颺等勞。蒸折竊取鼠雀等費。官不能任勞。勢必責之吏胥。吏胥不能任費。勢必責之糧長。且日久弊生。吏緣為奸。害更百出。是官收之說。斷斷不可行者。況今日之弊。在兌不在收。何必更張。反生枝葉乎。惟民兌則信不如官兌。使糧長之面不見運官。糧長之名不填衛單。允為盡善。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仙隐志

    仙隐志

    上古时期,人族打败妖族君临天下,立九州世界,儒墨道法,更有阴阳、纵横、兵、医,后又立佛家,更有旁门左道。千年大劫来临,妖族复苏,魔族来临,更有……,儒家弟子陈一轩,踏入修行界,且看他如何在这九州世界修行正气,成就大道。
  • 倾尽天下:至尊召唤师

    倾尽天下:至尊召唤师

    顶尖特工一朝殒命,穿越成了人人嘲笑的废柴。听说你很牛,那么你是修炼天才还是炼丹天才?还是有神器?还有会契约神兽?不好意思,她样样俱全。他,是威风凛凛的无影宗尊主,也是别国的神秘王爷,唯独对她百般宠爱。“臭流氓,你要不要脸?”她撇了撇嘴。“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放不下我的样子。”他勾唇深意一笑。
  • 帝国都星是地球

    帝国都星是地球

    我的口号就是:带你装逼带你飞、带你冲进垃圾堆,哦不,应该是:带你装逼带你飞,带你冲进美女堆。......................................冲啊炮灰们,哦、哦不是,应该冲啊狗狗问,又错了,艹不管了冲啊,gogo,...锁定开火,快快前进100码左侧25度34英里三发齐放。..................下潜下潜,紧急下潜.....深水炸弹准备................................塔台、塔台我是全球鹰、我是全球鹰、我被击落坐标是X25X...........该死我们得得准备he弹了,不然我们就完了,......华夏:让二炮准备....你被逮捕令,............美国gogogo,我们的要以最快的目标拿下白宫..........
  • 遐梦异世界

    遐梦异世界

    异世界,一个充满了期待的美梦,一个永远不想醒来的美梦。
  • 我们挥之不去的青春

    我们挥之不去的青春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咱们挥之不去的青春中,那些美美的回忆,淡淡的忧伤。
  • 辰印

    辰印

    本书主要写修炼印记和修炼境界,还有上古百大凶兽!喜欢此书的读者们求赞吧!
  • 幸孕甜妻:总裁宠妻成瘾

    幸孕甜妻:总裁宠妻成瘾

    “你这是流氓你知道吗?你吻我你问过我意见吗你就吻?你知道不知道我的初吻2吻3吻都给你了,你知道不知道初吻对于女人是很宝贵的,你干嘛吻我啊,你有病啊?”“你有药吗?”“我有药也不给你。”金芃芃傲娇的说道。“金芃芃”“干嘛,男神....经”金芃芃故意把话拖得老长。但这不影响男人接下来说的话。“做我的女人吧!”
  • tfboys之属于他们的时光

    tfboys之属于他们的时光

    青春莫过于是一场疯狂的游戏,卷入这场游戏的人各不相同,在这岁月中,他们会彼此磨合还是互相撕扯?青春终将结束。但又一场新的游戏等待着他们。
  • 流光:魔帝的新娘

    流光:魔帝的新娘

    若守了千年,那千年便是弹指一挥间。若守了万年,那万年便是沧海桑田。凡人的生生世世,神族的沧海桑田。落葵在流下最后一滴泪时将自己投入了桃花涧,她说守成一块顽石如何,那种相守只会让她癫狂。神灭,不灭,灰飞烟落。花时荼蘼她终得再生,再生荼蘼。这种荼蘼没让她学会忘却。荼蘼花开……
  • 双子之裔

    双子之裔

    双子本同源,天命却逆转。光明与黑暗,究竟是创造还是毁灭。双子问世,天地变色,重逢之日,日月失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