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1000000081

第81章 工政十五直隸水利下(3)

復唐河故道議

戈濤

按唐河源出山西靈邱縣高氏山。本名滱水。自廣昌東經倒馬關。過完縣西北。入唐縣界。故謂之唐河。歷望都曲陽定州。至祁州三岔口。與滋沙二水合。下經博野曰蟾河。至蠡縣。為楊村河。舊由饒陽鐵燈竿口。分為二支。一經肅甯入河間。循郡城南八里鋪而東。並會于城北。曰半截河。抵任邱東莊橋。達五官淀。此唐河故道也。其由城南之支。舊會滹沱決口。亦謂之洋河。又肅甯有中堡玉帶二河。下接任邱之鏡河。皆為唐之支流。自前明天啟中。由蠡縣北決入高陽布裏愚地諸村。故易名布裏河。下入新安為豬龍河。入雄縣為高陽河。由蓮花淀以達趙北口之四角河。則今現行之道也。其自蠡縣饒陽肅甯獻縣河間故道宛然可按。隄亦或斷或續。未嘗湮廢無存。聞之故老云。唐河之未徙也。環抱郡城。舟楫往來輻輳。米粟木石煤炭之利。饒益無算。即滹沱決溢。往往循之達淀。不至漶漫彌野。是不惟收利。兼可弭害。自改出高陽布裏。其下游地痺土疏。幾于歲有決漫。以為任邱西境四十八村之害。夫河水合則強。分別弱。自然之勢也。為今之計。不必全復故道。但于蠡縣舊入饒陽河間處。疏鑿深通。建立分水壩。使之兩道並流。冬春之間水泉一涸。即獨流不過如帶。至於夏秋暴漲。有兩道以分殺其勢。均可免漫溢衝決之患矣。往時數舉斯議。大抵皆為任邱所沮。任邱五官淀。久成膏腴。居人私據其利。不願河之復故。竊按五官一淀。為河間郡洩水尾閭。即無此河道。尚宜改通。以納積潦。本年滹沱漫流。不能以時迅消。由五官淤塞之故。即其徵也。況五官本屬官淀。特由民人認種升科。挑復故河。原可計畝豁糧。且河道所出。壓占本為不多。又淀地止于種麥。春夏無水。隄以內仍不妨麥種也。而任邱四十八村。永免昏墊之苦。是唐河分流復故。固利河間。未嘗不利任邱。斷而行之。是在當事。

鉅鹿隄防議畿輔通志

王鼐

嘗攷邢襄闔屬。大勢坦衍。廣輿所記。廣阿澤獨隸鉅鹿。是又坦衍中之汙下者也。舊起城之西南。以及於東北。斜築長隄一道。界連任平廣宗。約百有餘里。未審肇於何代。明之末造。恒暘乾旱。泉流多涸。沮洳揚塵。民遂視此蜿蜒虹基。阻礙車兩。不啻若贅疣也。一任跧踏蹂躪。十夷八九。至順治十一十二兩年。霪雨無休。任縣之張家泊。所匯牛尾聖水蔡馬百泉洺沙灃八河。自西而來。平鄉之落漠。暨廣宗之崇文仁義李槐板台諸社。壞堰四散之水。自南而東。漳滏驕。大陸滉漾。鉅鹿之民。不盡為魚者幾希。於斯時也。無論壑鄰不仁。然四望瀰漫。亦無鄰之可壑。況畚鍤莫施。又孰是可梩之壤。以崇我壅激者乎。得無追憶徐文長之說。謂自禹治水後。九州諸大水。不大泛溢決徙者。田以井故也。田井間之水。自遂而溝而洫而澮。溝深廣各四尺。洫廣深各倍之。取其細流以澤田。而水勢之分。千條萬派。如髮之析而約於梳齒。無殖膩不通之患。廢井田而為阡陌。則凡向所析之細流。盡併而為陸矣。猶髮之舊約於梳齒者。今還束而髻之。其勢併。其力自悍。又何怪乎。文長之言如此。顧疏之誠是也。而非可得於倉卒。如廣宗地勢稍據上游。嘗秦越我鉅民。而且不為之所。訟爭關會。累年不息。奈之何以分漳滌滏。望同患於河朔之民與上黨之民哉。此必不得之數也。然五行氣數之災。偶乘於莫備莫覺之際。亦未嘗不紓之於數年或數十年而後再來。其狎至而頻仍者絕少。但人之常情。水至即繚擾叫號。水退則偃仰玩忽。苟懲今患而復隄防。但於冬春交會。於耜舉趾之前。村落之處下流者家出幾簣。簣復幾日。立為成約。若宅隴尤當衝要者竭作。亦聽自便。日計不足。歲計有餘。十年之後。當必如陵如阜矣。其下淺泊深塘既可放洩。而且饒萑蒲稻蟹菰菱魚蛤之利。倘馮夷縱恣。攜家以登。不穩於檜巢耶。即室廬不無淹損。前此畝鍾圃八之蓄。亦足相償。而鳩庀不難矣。總之疏瀹之說。萬全之策也。固巨而難行。豫培之說。一隅之見也。似易而漸舉。雖卑卑平實之事。亦須亹亹耐久之心。又勿曰以鄉民而城郭之民也。官紳所在。分義宜然。祖居難移。獨不為身家乎。在有司當為民計。而在吾民尤當自為計。

疏各處古河故瀆議

陳儀

直隸地方。地勢平衍。雖有瀦水之淀泊。並無行水之溝恤。雨水偶多。即漫流田野。淹浸禾稼。是以怡賢親王于通州武清地方。開挖鳳河。于香河寶坻地方。開挖窩頭鮑邱二河。于良涿固霸等州縣。開挖牛河。收攝野潦。俾有所歸。故以上各州縣數年以來。不受淹浸之害。自此而外。古河舊道所在多有。與鳳河近者有古龍河。上源本出盧溝。久已淹塞。而下流河槽具在。惟近六道口入淀之十餘里。墊淤平漫。雨多水溢。則為東安害。與南運河近者有古漳河。來自大名。歷廣平順德冀州河間之境。皆有河槽。至交河縣地方。又有古清河一道。自阜城來會。土人謂之清漳河。杜林鎮之大渡口。前河臣王新命開橫河一道。通入鮑家觜河。收攝野水。而歸于運河。但以上所經二十餘州縣之境。不無墊淤平漫。及民間佔耕之處。雨水匯聚。往往溢出為害。與滏陽河近者則有滹沱故道。深冀等州衡水武易等縣皆有之。又有武強縣之龍治河。歸古漳河。名岔河。衡水縣之古鹽河。棗強縣之黃櫨古河。長者百餘里。餘亦不下數十里。上受雨潦。下無所洩。亦溢出為害。又有馬頰朱龍二河。上自河南。下歸山東。中經大名之清豐南業二縣。雨多水溢。亦漫流為害。此等古河雖係無源。皆堪行水。而地方官不知經理。沿河小民但知利己。或就其平處種植為業。或地處下流。曲防攔截。故脈絡不通。水至則共受其浸。甚至有源有委。載在圖誌之水。如柏鄉之槐午等河。任縣之蔡馬等河。祇以泉源微細。時常乾涸。而民間常于河身種麥。地方官不知查察。一有水發。則彌漫遍野。所謂貪尺寸之利而受害無窮也。陸隴其為靈壽令。浚治衛水。其始人以為開無水之河。迂而無當。河成而雨集水至。賴此河宣洩。禾稼無損。迄今民猶懷之。此賢臣之遠見也。其言每以為溝洫之利。不可不亟亟講求。今各地方所有古河。其寬深過溝洫遠矣。但使流而不窒。脈絡相承。近泊者導之歸泊。近河者導之入河。近淀者導之入淀。淤者挖之。平者濬之。斷者聯之。隔者通之。勞費諒亦無多。而潦水各有攸歸。無氾濫之害。有屢豐之慶。其為利亦不溥哉。應請旨敕下直督。轉飭各州縣。同心僉議。實力奉行。此即古人盡力溝洫之意也。

疏消文大二邑積水議

趙一清

自宋人因古九十九澱之遺跡。引水為塘濼。即今東西淀是已。西起保定安肅。東迄泥沽海口。橫亙九百里。何承矩李允則先後經營。大興稻田。蒲葦魚蛤。充牣其中。外限契丹戎馬之足。內助邊餉之不給。其時憑藉清流。全無渾濁。是以有利而無害。明時渾河泛入雄霸。而淀池淤塞。於是始築隄捍之。如劉珩吳尚義陸坤錢藻諸公。不可謂非一方保障之功也。 聖祖仁皇帝康熙三十七年。命河臣王新命築千里長隄。合雄霸保文大靜六州縣之民。併力以禦之。分段以守之。居民安土樂業。六十餘年矣。天道一周。人情久翫。隄之高者痺。厚者薄。完者缺。又不於其蟻潰之初。早為綢繆之計。一遇水潦。大則漫隄而過。小則穿竇而入。淀池積淤。水高於地。文大又地之最下者。水既四聚。一入而不可復出。時也亦勢也。文大之水之難治也久矣。淀池既高。必泛二邑。水流就下。不可復挽。若更南泆。則子牙河界於其右。倘不急為疏濬。則衝刷 欽隄。闌入子牙。駸駸乎截南運而東。橫決於清滄之境。百萬漕艘。何由達津抵通。此之為患。不可勝言。及今宜力復前人分段防守之法。詳見文安縣治有石碑紀其事使六州縣之民。協力搶修。均其勞役。勿為秦越之視。勿為壑之計。勿開盜決爭訟之端。先治清河南岸大隄。務令堅固。使無涓滴之滲漏。然後清理淀池之淺且狹者。或復淺夫船之制。歲歲撈穵。總期通流無滯。則隄以外可無虞矣。而隄內之水。必相度二縣之形勢而熟籌之。夫二縣之地。低於淀池及他邑固也。即其洿下之區。必有再洿之處。擇其再洿之處而掘深之。棄地與水。使匯歸焉。高地必固。小則為坑為窪。大則為淀為泊。優游停瀦。毋致散漫無束。以十分計之。棄三分之地。即有七分之收。棄四分之地。即有六分之收。此六七分者。水去而其收必倍。亦足以相償矣。所棄之地。失業之家。官或計直以予之。量地以易之。民亦無不樂從也。志乘所載。坑窪淀泊。在在有之。豈振古如茲耶。亦出於一時積水難消而成之耳。夫九澤著於禹貢。九藪見於周官爾雅。聖人治水。未之有改也。藉令數年之間。外水不入。天道順行。雨暘時若。無源之水。自然涸出。如此而目前之急少紓矣。不然。文大之水既不能壅其北歸。清河又不可南放。子牙終何所去乎。是在因地制宜。善為區畫而已。

後湖官地議

陳儀

玉田之後湖。受迤北一帶山漲之水。並藍泉螺山泉之流。下注小河口。而委輸于薊運河。即徐尚寶潞水客談所謂後湖莊疏河可田者也。小河口歲久湮塞。水無所洩。遂為瀦潦之區。萑葦茀薉。其為不耕之壤久矣。雍正四年春。怡賢親王巡行水利。過而瞻矚久之。曰。此稻鄉也。經畫營田。宜自茲始。于是遴員發帑。而手一圖授玉令吳士端曰。汝其董厥成。啟而諦觀之。則圖上有說。指畫詳盡。其略曰。疏濬小河。以瀉積潦。建築圍隄。以禦山漲。開渠設閘。引納藍泉螺山泉之流。以資灌溉。而湖心凹處。萑葦之所生者。釋而勿墾。為瀦水之地。士端等奉以從事。工竣田成。比歲大熟。士端以功擢永平守。割玉田豐潤二縣隸焉。而在工各員。亦升賞有差。然則後湖一區。實營田之始基。賢王所心經而手緯。以為畿輔州邑之表式者也。而其措置之妙。尤在湖心毋墾。以為潦水歸宿之所。周圍築堰。外漲固不內侵。而雨澤過多。則內水亦難外洩。湖心以受之。田功乃可萬全。所謂舍尺寸之利。而遠無窮之害。後之人所當遵守無失者也。五年。吳守以湖心所出葦草之利。頗為近湖豪猾占奪。乃丈而籍之。官收其值之所入。以為圍隄歲修之費。而以玉田丞掌其事。俾縣令稽核其工。具啟其事于王。王報可。自此崇卑增薄。圍不毀于水。而田以屢豐焉。八年。賢王捐館。水利營田府罷。局既撤。而浙省游民申有山。乘間投隙。借墾荒之名。遂冒耕湖心之地。葦利既絕。而修築之費。無所取給。圍日以圮。予任後。有稻戶宋紹先訟。言之不勝惋恨。乃徵其案于吳守。吳時已擢任霸昌道矣。錄案見復。即檄縣查有山冒墾之故。杖而逐之。然葦已成田。無復萌之生矣。縣令衛步青乃召民佃種。額課之外。仍輸租為修圍費。于是江生維翰。遂以當年升科為眾人先。仍外納圍租如令。此其意徒欲得地耳。一地無兩稅。定制也。既科糧而又出圍租。是兩稅矣。以之報部。必以成例見格。若止報額課。則圍租不登部冊。祇名私費耳。勢不便與正課一例追比。或完或欠。或多或少。一任其意之所為。官民其將誰何。是修圍不過虛名。而十餘墾頃熟之田。已歸其手矣。此其為狡獪。路人知之。衛令不之察而達于司。司如其請。取結冊而將轉達于部。此嚴令宗嘉所以齗齗然有歸官召佃之請也。其言以為該縣縣丞經管河務。圍閘洞。是其專司。此地應責令該員經理。召人承種。除舊有學田錢糧外。凡屬無糧之地。應令該員議立官戶冊報升科。仍照例輸租銀八十兩。為修圍之費。收齊彙繳縣庫。遇有圍閘洞應需樁葦之處。會同該縣勘明。動項修理。工竣報查。庶無悖從前立法之意也。是時稻戶宋紹先等眾爭認者紛紛。予深惟賢王立法。吳守照行之意。嚴令所議。尚屬存羊。故排眾辭而批允之。誠以為後湖工程計耳。夫賢王當日。豈不知湖心之地可以為田。而故棄為萑葦之場哉。所棄者小。而所全者大也。吳守之令玉田數年矣。豈不知湖心為田可以增賦課。而祇收葦草之利哉。蓋額課之升報。益國賦猶錙銖。而圍租之歲修。保地功于久遠也。及一變而為申有山之冒墾。已違賢王措置之苦心。再變而為江維翰之認升。又失吳守立法之美意。自茲以後。修費無出。圍隄漸廢。雖日督地戶以事畚鍤。然而利既耑於一人。勞則遺之大眾。其孰肯俯首就役焉。為長久計。不若歸此地於官。召種而籍其所入。額課出其中。圍租亦出其中。國賦無虧。而營田永賴。則嚴令之說。似可俯從。不必執前案之不可移。而遺營田將來之害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勿失

    勿失

    青春,我们流过泪。为那些事感动。为那些事愤怒。可是,谁没有过青春?我们在这里活着。有属于自己的回忆。这里是北城。我们也曾活在这里。
  • 半卷东风

    半卷东风

    站在风口,拥抱。躺在梦里,寻找。我,梦长亭,下一个路口等你。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在任何时候,事故带来的损失总是令人心痛:在21世纪的头五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21万起,死亡约2000人,经济损失约12亿元人民币,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事发之后每次分析这些事故的成因时,都要被归结为个人或者企业缺乏安全责任意识落实。本书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责任体系,将责任意识融入到我们每天的工作中,做到“检查到位,不漏过一个细节;措施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用责任心为我们的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 生活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生活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青鸾阙

    青鸾阙

    相见难这般愁断肠天上人间两茫茫泪成霜花残独留暗想对镜梳妆泪千行此情成追忆绵绵无绝期若离别此生无缘不求殿宇宏不求衣锦荣但求朝朝暮暮生死同心有千千结不忍吐离别只求能与你化茧成蝶
  • 诛霸

    诛霸

    隐士少年,出山修行,天嫉奇才,少年逆天改命,破天道怒上无上之颠。看少年如何逆天改命,诛霸一方。
  • 堂东老劝破家子弟

    堂东老劝破家子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色美人:王爷请你自重

    绝色美人:王爷请你自重

    睡了一觉就能穿越?靠!“老婆,这个点是不是该那个了?”邪魅王爷讨好的爬来。“滚!”某女冷眼一扫,“好嘞!”邪魅王爷一口应下。某女吃惊:这货怎么这回变的这么温顺了?“哎哎哎!!你干嘛?”某女瞬间炸毛!某邪魅王爷天真的眨巴眼睛,“滚床单呐~”。某女汗颜,“真是狗改不了吃屎!”“我是狗,你是屎!哈哈哈....”邪魅王爷哈哈一笑,扑倒~~
  • 一梦楼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一梦楼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子俨,下月我便是代王妃了,忘了我吧。”嫣儿含着泪说。“我们离开吧,回我的楼兰,管他什么两国交好,我只要你。”他搂住嫣儿,死死地,不肯松开。“你是楼兰的王子,是将来最有可能成为王的人,你的子民需要你,而我,不需要了。”说罢,她使劲掰开他的手,向内室走去。他一气之下,跟了进去,狠狠把她推到了床上……
  • 观月学院秘密社:美杜莎之泪

    观月学院秘密社:美杜莎之泪

    五好少女杉田花菜有一对不靠谱的父母,还有一对超级可爱的双胞胎弟妹!但是,因为一场倒霉的车祸,她还拥有了一个无法直视却又甩不掉的奇怪男朋友莫奇·杜莎!传说他是西方贵族杜莎伯爵之后,不但拥有绝伦的外貌,还超级有艺术品位,最爱收藏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