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0100000044

第44章

四释文内有三。初牒前起后。二无所依下正明行相。三是菩萨住此下彰行益用。初中四句。初二合标。谓无所有三业体空。无所示现三业用空。后二开释。谓开染净。无缚染空。无脱净空。释前体空。下句开释用空。由此体用染净俱空名为寂灭身口意业。欲依此起观照达深理故先牒举。二显行中四。先明加行智。推相入实观。二不生不灭下明正体智。相尽证实观。三菩萨作如是念下明后得智。依实起相实无碍观。四以大悲随相摄化观。由是即实之相故唯相亦无过。前中初三句明唯识无相观。谓观所取相空。始无所依终无所住。何以知境空无依住。以随心住故。此明正住唯识观。此即依识遣妄境也。辨中边论云。依识有所得境无所得生。旧论云。由依唯识故境无体义成此之谓也。次明识体无生观。无量心等者观能取心性同一切所取法性同无性相等犹同也。此是依无尘以遣识。辨中边论云。依境无所得识无所得生。旧论云。以尘无有故本识则不生。此之谓也。示现无相相者印前所取空。谓无相之相现前故也。深无底者印能取识空。以识空为本。识尽故无底也。如如性者双印二空。谓心如境如。同一真性。虽于如中无相可起名离业报。然此加行能起正证故云善方便出生离生。离生则是证位。谓总结前加行有起证功能。自下第二明正证智。谓境智相如之理不为生灭所迁故云不生灭。泯同真理故云涅槃等。此明不有。不有即是不无故云非有说有。有无既绝言犹无起故云言语道断。简证异比。谓世智有依住。此中无倚故云离一切等也。自下显证益有五句。一增善益。由证真故令先所起善极倍增长故云长养等也。初刹那无流智起则更受薰成令其增益故也。二明断障益。谓顺证名入。舍妄名离。断烦恼障种名无缚。害所知障种名无著。三证真益。谓证昔未证之真理。四超位益。谓过世间也。五起智益。谓由此证理能起后智分别世法。第三明后得智中二。初明以理会事方便思求。二菩萨解如是下明理事无碍彰如实正解。先总次别。别中八句。初解世寂灭知妄体空。二解佛深法知真离相。三染净双融故等无别。四即染恒净世入佛法。五不染而染佛法入世。六染净门别故不杂。谓全体即净而不失染。举体则染而不失净。是谓染净不二而二。七释不杂义。以世法虚故不待坏不碍存。以不待坏故未曾不即佛法。以不碍存故未曾杂于佛法。故云世法不坏。八以佛法真故不可破不碍随。不碍随故未曾不则世法。不可破故未曾杂世法。故云佛法真实等也。又释。佛法虽入世间不为世法所坏。何以故。以真实法界不可坏故。问若尔何以不言世法入佛法世法亦不坏耶。答以世法入佛法可有坏尽故不论也。以真妄不齐故如此也。所以如此蹂蹋染净为欲常于世间摄化而恒住涅槃故。下大悲摄生而不乖观理者是此法也。第四大悲观中有五。初安住三世等明依理起悲。二建摄生志。三以己愍物四自诫不舍。五对缘正救。第二中五句。一我不成生谁成者化令成善。二调离恶业。三寂灭烦恼。四喜得因成。五净得果满。三以己愍物中。是一句显己所解。后正愍物苦有二。先明具诸重苦。二不离三障下无解脱乐。前中法喻合。法中见生。受苦是现苦。趣危径是当苦。此是苦果。烦恼缠是苦因。合法中。恩爱系是苦因。在生死等是苦果。此四恶趣义(云云)。其阎罗王依诸圣教说有五种。一是地狱趣摄。如瑜伽第二说。二是鬼趣摄。如瑜伽菩萨地说。更有经文未见。三非二趣摄。如此经文别有阎罗王趣故四是变化作。如观佛三昧经第五说及二十唯识论等说。五是菩萨作。如瑜伽第七十七云。炎魔名法王。为作益为作损应言唯作益。故知是菩萨也。又正法念经中。阎罗王为罪人说偈言。汝得人身不修道如至宝所空手归。汝今自作还自受。叫唤苦者欲何为。问此王为断中有众生。为断本有众生。答断本有众生。以中有不在地狱中故。无解脱乐。中初明有障。谓不离烦恼业苦为三障。下明无脱。文有三对。一无脱因。谓痴闇是有障。不见真明是无治。二无解脱果。谓无穷生死是有障。不得脱亦无治。三成前二。谓初明有障。不睹正道明无治

第四自诫中。众生有是重苦。若不先化彼而自先成不应道理。第五正摄生中三句。成善调恶度令解脱

第三大段行益。以此般若行胜余行故。是故前诸行后皆无此益。如文可知

第七无著行以无住心集诸善根。又以悲智相导巧无住着无著之行。无著则行则方便度也。以后得智悲为体。种类者有二。唯识论云。一回向方便。二拔济方便。下文有十种可知

释内有三。初自分行中修无著行。二菩萨于诸佛国下胜进行中修。三于一念下明成满行中修。前中二。初明大智行彰自利无著。二菩萨如是观真下明大悲行显利他无著。前中三。先见净不染。二睹秽不嫌。三双释前二。初中二。先别释。后此菩萨下牒结。前中十四句。初四成净土行。于念念中是无间修也。于中一观严刹无著。二诣佛供无著。三造修巧无著。谓无所行是无著也。四所成业无著。谓思是业体泯以入真名无思法住是无著也。二于念念下十句明法身行。于中初三见佛宝无著。次二于法宝无著。初一闻法处。后一正闻法。次三于僧宝无著。一见僧处。二见声闻僧。三见菩萨僧。上八于三宝境修无著行。下二于自己行修无著行。一于摄法行中修。二造修正行中修。二牒结中二。初牒前净土行。二见佛下牒前法身行。下结以成严。谓以此等法严彼净土。结别成总显初句也。二于染无著中唯一句者。以净法顺求易着难舍故约多门。三释中先征问。一切世人爱净憎秽。菩萨何故不如是耶。下释中。初对问总释。观染净法寂灭平等故。无憎爱下别显六对法。并相待相夺。各无自性故不憎爱也。第二大悲行中。初牒前入后。谓牒前观法性智。便则顺入众生性中。以同性故。是故化生而常无著。下正显相有七。一于所化无著。二于化法不着。三于化心无著。谓大悲同果住佛所住。四于化教无著。谓随方言异故云种种语等。五于化处无著。谓六道等是众生所居。又是化行无著。谓以二乘等是所化行处故云道。六于起化所依无著。谓依三昧起化他事。七于游刹无著。此等并于诸行及事令智圆转而无滞着。第二胜进行中三。先自成胜行。二得受记已下大悲摄化。三不着身下大智照理以显无著。初中九句。一悟实教。于前所游诸佛国处以无著心领解佛说尽理之教故云实教。二寻教得旨故于道无碍。三依教立行故云于法已立。四因修行成故云具菩萨行。五行成不动故云住菩萨心。六依心成德故云成寂解脱。七德成离相故云不念着所行。八离相入证故云住净道。九证成摄果故云受记。受记义如下离世间品中具说。二大悲行中二。先念众生无善有恶。二尔时菩萨下兴悲济度。又前是大悲增长。二是大悲随逐。前中二。初明由痴爱故流转生死。谓不知苦无见灭。闇无信不断集。心不真者远离道。此上痴过也。常行染者是爱过。流转者由前痴爱集业故苦果相续。二不见佛下明由邪见慢故受种种苦。于中二。初由障故不遇正人法。是故起邪见。二不求下明由慢故谤正人法入魔邪境。于中初不求善友。二闻空生怖者拒闻正法。三不正思故谤。四弃舍等明倒修行。下明由此邪慢著有受苦。二尔时菩萨见下结悲心增长不着自善。二大悲随逐中三。先起化心。次显无著。后成化行。前中初总显意。谓为多众生各经多劫各无暂离不去如毫端。明大悲心随逐众生如犊逐母等。二别显悲深。谓多处各多时为化一生。多生亦尔。念念不绝明无间修。下一一毫处具等明起化行。是长时修也。第三大智照理以明无著所由。于中先有十句直辨无著。后何以故下释成所由。释中先征问。何故菩萨一切不着。下释中约八喻显。一谓总释。以观一切缘起法界非有为有犹如幻故。是故不着下次第遣疑。疑云世间幻火不成烧用。佛今出世广益众生。岂同彼耶。释云如电亦有照闇等用。岂是实有。然电有三义。一忽有义。二照闇义。三速灭义。佛果三义。一即寂起用。是忽有义。二即用恒寂。是速灭义。三寂用无碍广益众生。是照闇义。此显上于佛不着。三疑云。若佛如电何以菩萨起行往求因既不虚果宁不实。释云菩萨行如梦安得是实。然梦亦三义。一体无义。二现实义。令梦者见有故。三有用义。与觉为缘故。如梦中因走遂便惊觉返顾无来不走望自身本不动。菩萨既未成佛。于自心大梦未究竟悟。是故修行亦有三义。一证理故空。二无明未尽故实。三能成佛果故用。谓于无明梦内勤勇多劫。豁然大悟佛果现前。返望梦中都无所作。顺顾本性具德宛然。如下第八地中梦度河喻知之。由此释上文于菩萨行无著。四疑云。若菩萨行如梦无所有何故经说此是菩萨行此是二乘行。释云所闻法如响。响亦三义。一以声谷等缘成义。二无本义。三言诠义。圣教亦三。一机感佛应。二当体无本。三称根诠示。是故此教是不说说也。此等释上于自行无著。五疑云。向说果行等可狭是空。世界事广。此应为实。释云如化。化亦三义。一神力持起。二非众生数。三有众生用。世界亦同。一自识变起。二性相无实。三盛贮有情。此显上文观净秽国心无所著。六疑云。若土如化不有何故彼因有善恶差别。释云业报起如摩[少/兔]摩化身。古德释云。此名重化之身。谓化上更起化。是故因果俱化故也。今更问三藏师。摩[少/兔]摩此云意生。或云意成。即意生身也。彼身更起化故复云化身。此亦三义。一两化俱非有。二两相现宛然。三有因果生酬之用。业果三义同此准知。是故即有是不有也。七疑云。若业果俱空者众生报类由何差别。释云由心画故画像亦三义。一平泯义以同壁故。二有高下义以画工不失故。三无碍义平高无碍故。众生亦尔。于真如平壁心画成像。一是空义泯同真故。二有义业果不失故心随薰变故。三无碍义谓空有无碍。则是全空相宛然相显无所有是故摄化不废。恒无所化故不着也。八疑云。若众生如此何故菩萨赴机说法。释云所说法如实际。谓即此言说常同实际。非谓无言方为同彼。向来四门释上利他行中无著义。第三就究竟满足行中明无著者。于中三。先自行。二化他。三释成。前中三。先行广一念是时速。二满十方是处广。三行大。四如法界显行胜。五如空彰行广。谓由照见法性而成此称性之行。二明解广。谓解知诸佛证理决定所有方便。三释成前二以显无著。谓由了知自己之心迅速一念能遍十方世界。顿成解行如前成就。又知己心性随缘而起即亦无起理事无碍不一定住故云回转迅速。由此故能称法而起大行。二大悲利他行中。先行。后乃至下明无著。前中五句。初睹胜生喜。二起大慈下自他不忧。三未成下标其化意。谓成善调恶。四远离下明起其化行。五若闻下在有正化。谓一言音不同。二造业各异。三诸方法则名施设。四摄众差别故云和合。五趣向不同故云流转。六所修各别名诸行。七分齐差别亦是所缘。八得位亦殊。九趣果不等。十我当下起愿正化。三双释可知

第八尊重行作五门

初释名。菩萨愿行深广高胜可贵立名

二体性者。以大愿为行体。然是后得智故。瑜伽第四十九云。悕求后后地智殊胜性名愿波罗蜜多。又以信欲胜解三法为性。又起信论(云云)

三种类者。唯识论云愿有二种。一求菩提愿。二利乐他愿。或四弘五愿。如瑜伽说。或十愿如下说

四功能者。由此大愿通遍诸行。由资令高胜。从此功能名尊重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幻影的旅程

    幻影的旅程

    现实/游戏之间有分界线吗?有的话会是什么样呢?
  • 天机:摸金诡事

    天机:摸金诡事

    穷途末路之时,何老六的一席话让我重新振作了起来,我有了自己的新职业,摸金校尉,我也有了一个新名字高老七。
  • 靳一往事

    靳一往事

    在我的爱喷薄而出那会儿正好读到了《沥川往事》,我就想着,若是以后靳一也走得无影无踪,我也抱着回忆死掉好了。我没有死去,因为真怕疼,抱着回忆走走停停,没有你的日子里,我过得规律而绝望。
  • 最强王者灵师

    最强王者灵师

    银曜九州,域破苍穹,神羽破晓,箭定乾坤!在这个魔法纵横,五彩多姿却充满邪恶的世界。我愿冲破世俗的枷锁,践踏一切罪恶的源头。我愿化神,守护你的未来。我叫冰谛,已经注定的命运......加个书架求支持~~~欢迎加入腾讯文学作者交流群QQ:392511157。妹子多多哦~~~
  • 以兽为仙

    以兽为仙

    一个狼孩被帝国的军队追了五年,走投无路之后跳下了断魔崖。然而,当他醒来之后,便是复仇之始,那时,整个世界都为他的横空出世而颤抖。
  • 木偶之缘

    木偶之缘

    身为十三神话中的第二神话,她对他是绝对服从,烙印在灵魂里的忠诚即便是他杀了她也无怨无悔,乃十八好属下,然而却遇上了想拐走她的十八坏主人,撒泼打滚无所不用其极,天天以拐卖他家小凌儿为主。“千凌,那边有个女的说要嫁我,你去杀了她…”眨着朦胧泪眼的主人像个孩子一样告状,然……“好!”……啊喂,说好的冷艳高贵,傲娇无厘头呢?说好的千依百顺,绝对服从呢?你们怎么可以反了?!!嘤嘤嘤……小凌儿,主上大大把你的位置抢了,还不赶紧换回来!!!!QVQ
  • 药香田园:农门俏娘子

    药香田园:农门俏娘子

    医学博士叶萌萌潜个水都能穿越到古代,穿就穿吧,居然还是个臭名昭著的毒妇,外送一对双胞胎,一间猪圈和三分菜田。田地无、银钱无、粮食无、亲戚朋友无……好在叶宝宝生存能力强,采草药,秀美食,买田地,赚钱养娃俩不误,一把银刀更是救人无数,从此恶毒之名不在,“女华佗”扬名立万!只是这个频频来找茬和抢娃的隐世子是什么情况?坑他的是原主又不是她……好吧!看在他人还不错又是高富帅的份上,叶萌萌决定和他重修于好,奈何他拒她于千里之外。好!你跑我追,你冷我热,实在不行放大招“霸王硬上弓!”
  • 杀千秋

    杀千秋

    一杀成千古万世永长流若问谁能敌天下杀千秋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横扫王牌高校:第一男生

    横扫王牌高校:第一男生

    他是经济头脑发达到短路的第一插班生;他是洁癖到每天洗五次澡以上的学生会会长;他是每天晚上会因梦游症而做出一些诡异行为的镜子控臭美男。三个生活一塌糊涂的男生演绎一段精英对决的校园生活,瞬秒这所云集各种变态的王牌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