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0100000041

第41章

第九由观心真如故名如来林。十偈分二。初六明心作凡。后四明心起圣。前中初四偈半举喻。后一半法合。前中初二是画师造画喻。喻妄法依真。次二明画心造画喻。喻妄依心。后半明画师不知画心喻。喻缘起无知。此中意说。一切众生皆依真缘起。本识之心随名言有支我见等薰。有六道身现。缘起虚假不碍无不坏有。是故会摄有其二门。若会缘从实即差别相尽唯一真如。若摄末归本即六道异形唯心而转。约初缘起不存。是真如门故。约后缘起不坏。是生灭门故。是故存坏无二。唯一缘起二门无碍。唯是一心故。起信论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一心真如门。二心生灭门。然此二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之谓也。今此文中画亦二义。一依壁故唯平也。二依画师巧心故似有高下也。初二偈明初门。谓初偈上半喻随薰布异。次句显异在妄情。下句相尽同真。四大喻真心也。彩色喻缘起虚相也。后偈上半明真妄不即。上句明能造非所造喻。摄妄之真不即妄。以性真故。下句明所造非能造喻。依真之妄不即真。以性虚故。下半明妄不离真。谓以虚彻真虚尽真现故云不离。是故不离不异不即思之。次二偈明画像依画心喻后生灭门。此画师心喻本识等能变之心。画色喻五蕴身所变之报。上半明能所不即。下半显本末不离。谓以心本形末所以不即。心变为报是故不离。此明心能变境。心体非境。境从心变。境相非心。从心变故。境不离心。能变境故。心不离境。是故虽不即不离而要唯是识非唯境也。问前偈但明彩不离四大。不明四大不离彩。何故与此不同耶。答前明真不变妄。此显心变于境。故不同也。后偈上半明画师工巧心喻能变识。无住为本故难思也。下半显所现画色喻所变相。各从心现无体可相知。后半画师不知此画皆从心现。喻诸众生迷自心量。下一偈半法合可知。第二明心起佛中。如心佛亦尔。将凡类佛。如心造凡作佛亦尔。皆从心起。如佛众生然。将佛类凡。下二句会以显同。谓心作佛。心佛无别。心作凡夫。心凡无别。能所依同故云无别也。又释。此是第二结劝修学中。初一偈融结本末。本末有三。一唯本谓真理以就性净本觉名佛。二唯末谓所变众生。三俱谓能变之心。以依真能变故。此三缘起融通无碍。随一全摄余。性不异故云无差别也。次一举益劝修。上半明佛已知。举上劝下。次句劝下同上。下句结明知益。次一偈明身心不即不离。上半身心相别故不即。下半依心现身故不离。下一偈劝修。上半举所求。下半劝依理观。谓此会心入实则是如来。返此为去故也。又释。亦是心变佛相而现故也

第十知佛体用深广故名智林十偈分三。初三叹佛法身离相。次一明能叹佛得大功德。后六叹佛应现色声。前中初一明离六尘相。谓初句离香味触三尘故云不可取也。次句离色尘。次句离声尘。下句离法尘。次一离量无量相。无量是多。有量是少。皆是妄计俱不可取。次一离言说相。有二义。一谓如八时不应说而说故自他无益。二不知法身非言说境。而谓如言而为他说则堕有无。四谤等故欺诳自他。如下随声取义五过失等是也。上二偈明法身心行处灭。此偈明言语路绝故不可思议也。第二一偈明叹佛所得功德可知。第三叹佛应现德。六偈分二。初三明佛身相。谓无身现身身则无身。后三明佛语相。谓无声现声声则无声。前中一所现非真喻。谓如如意珠以黄衣映则作黄色。此有二义。一珠非黄而现黄。二所现之黄非实黄。佛身亦尔。机映而现。二义同喻。故下句答云佛亦如是也。如智慧庄严经广说此喻应知。二能现离见喻。谓依空现色而空非可见。喻佛应机现色而佛非色不可见也。下一举法合。谓佛地。大智有二义。一圆明义前喻显之。二离相义后喻显之。皆有应机现色。而非色故云莫能睹也。准此文。自受用身无色等粗功德明矣。佛地论(云云)。第二明佛言声中。初一明非声非不声。各半偈显以依诠会实。故云离声不知也。次一叹深劝学。庄严无上道趣实之益。远离诸妄舍虚之益。后一明非说非不说。各半偈显。可知。亦是佛地无说说在机缘明矣

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第十七

初释名者。十度利润体名功德。有庄感之功如华结果。众行交饰如华聚。又德是行体。华是行用。聚是行相。菩萨是人。有彼德者则有财释也。此是功德林之异名。如下金刚幢回向品相似。十行是位法则带数立名。菩萨之十行亦依主受称。人法题章

二来意者。前序分既彰。正宗宜显故也。又前众既集。次正说授故次来也

第三宗趣者有三。一明约三乘寄位法。二明别行法。三一乘普贤行位法。初中诸圣教散说多门统收有十。一因果二度中是因度位。二七阿僧祇中地前三内第二精进行僧祇摄。三地前四行中成破虚空器三昧行。四法身四德了因中成乐德了因种。五地前方便四人中是第三十行人也。此上并如梁摄论等说。六六慧中是第二思慧位。七六忍中是行忍。八六种姓中是性种性摄。此上并如本业经等说。九三持中是行方便持摄。如瑜伽地持说。十地前除四障中是第三伏除声闻畏苦使得银轮王报王三天下。第二明其别行者。仁王经第二性种性位有十心。谓观身受心法不净苦无常无我。三善根则施慈慧。三意止谓过去因忍现在因果忍未来果忍。已过我人知见众生等想及外道倒想所不能坏。本业经亦同。又行有二种。一通谓信等十行。二别谓此十度。此中明别非通。别中复二。一因。二果。此中明因波罗蜜也。此并约三乘教中寄法显行。第三就圆教明普贤行者。则此十行中具摄前后诸位中行。一切皆尽。是故此位满际则至究竟位。如第十行满云入因陀罗网法界自在成就如来无碍解脱为人中雄大师子吼为法轮王转无碍法轮等。解云此是究竟中菩萨犹非是佛。以果分当不可说故

第四释文者。此正说中有二品。初品明其所行。后品显其所成。又初是约位阶降行。后是通相始终行。又初是位。后是行。又初自分。后胜进就初品中七分同前。一三昧分。二加分。三起分。四本分。五说分。六证成分。七偈颂分。何故尔者。欲明依证起说故先入定。显法殊胜故佛同加。说时将至故从定起。言不顿彰故略标本分。非略能具故后广说。显所说称周故结证究竟。于所说法令易受持故有偈颂分。初中何故入定者有六意。同前释。此中三。先举入定人。谓行成功德如林说十故不异名入也。二显非己力。谓推化归佛故云承力也。三正明得定。谓潜神证契故云入也。菩萨者标人别法简佛果。定善伏者举能显异。善有二义。一巧能义。二顺理义。伏亦二义。一制伏义。二调伏义。初是约障巧能制伏。令永不起故。云善伏。二是约行修行顺理。调伏之行故云善伏。三昧同前释

第二加分中三。初总显能加。二释加所为。三正辨加相。初中五。一明诸佛现身。二彰佛同名。三叹此得定。四明由加得定。五彼佛自释作加所因。初中。问此诸佛为当过万佛刹尘之外一处并有尔许佛。为当散居耶。答是散居。云何散耶。且如东方过万佛世界尘数刹外有一功德林佛。从此向东复过万佛世界尘数刹外复有一功德林佛。如是向东展转数至万佛世界。尘数诸佛各各相去。数亦同前。如东方余九方亦尔。又多佛加者增长大众敬人重法心故。又显诸佛聚力同说故。二佛名同者四意同前。一令功德林增踊悦故。二彼佛同得此法故。三显此位中具因果二德故。四于此门为能加佛。法尔皆得功德林名。以法力故。三叹此得定中。乃能者是希越之辞。显能入此希有之定。何故尔者。以功德林默入斯定。众既不知所入是何。无心渴仰不得为说。须佛叹显起众欲乐。四由加得定者。谓彼他方诸佛自说彰已作加令其得定。五释自作加所由中有三句。初由卢舍那本愿力故是故作加。何者地论释。舍那过去曾见有一卢舍那佛加菩萨说此十行法能加佛同名功德林。因则发愿。愿我成佛亦有斯事。今如本成。是故加也。二云亦是舍那现在威力相感同加。是故加耳。三云又诸菩萨善根之力应闻此法感佛同加故也。又前说十住则云以法慧善根力故。今云诸菩萨者显前劣此胜故多也。又前显自利增。此显利他广。又是文绮互影略。理实齐有。第二明加所为中。初句是总。谓欲令汝广说普贤十行法界前后诸位及诸因行。无不此至。无不此收故。云甚深。甚深有九种。一养果深。谓长本有之因令成果故。此约自智。二照性深。谓分折众生性类差别故。又知性种异故。又于众生如来藏性开示解释故云分别。又知一众生则具一切法门及一切众生。以性融通而分别故。如下文第八行中云不离一众生着多众生不离多众生着一众生不增众生界不损众生界。乃至云菩萨深解众生界法界无二无二法中无增无损无生无灭法性真实。如是等此约所知。三除障深。谓障约烦恼碍约所知。种现正习无不尽故云离一切等也。若依三乘此中寄伏声闻畏苦黑障现行。四入法深。谓证入真理境不碍心故云无碍。下偈云悉入诸法界随顺到彼岸究竟得自在法日之所行也。又亦能入帝网法界相即相入圆融自在无碍之境。下文云入因陀罗网法界自在成就如来无碍解脱此之谓也。五巧便深。谓巧以一法摄一切法。又巧以一行一位各摄一切。一身赴一切有无俱不滞。如是多门善巧故云成就一切方便。下云穷尽诸佛方便大海故也。六成果深。谓能成就种智果故。前养据始此成约终。是如量智种别而知故。七理智深。谓如理智觉一切法皆同一性故也。八知根深。谓善知众生根器差别。又知生熟不同。又知同一如性。又知一根则一切根等。如诸根海说。九闻持深。谓成十种大陀罗尼。如下第九行中说。下一句结。谓广说如上。总别十种甚深之法是何位法。所谓菩萨十行是也

第三加相中三。初一句告说是口业加。二意加中二。先加后释。此并当时有事无说。结集者如事而结之。前中十句。初一总余九别。问何故此中与法前与智耶。答所与是一。但前会为成解见理增故名为智。此中为成行轨范增故名为法。总中谓起说自在名无障碍。又与无碍辩令说无滞碍故也。下别中。一于法不疑情无异缘故云安住。又与无畏智令说时心安不惧他坏。二解发自中故云无师。又与同佛智令对众说同佛无师故也。三见法分明故云无痴。不杂无明故。又令说时无所知障碍故也。四见法次第故云不乱。又不杂余乘及世间章句等。五所解真正故云清净。又智体无过。六所解广多故云无量。又是称法界法门。七所解深胜故云最胜。又与果法相应。八令说时不慢不谄不懈不贪故云无垢。九所得不忘故云不退。又言无退失。又无退于理。又无退屈故也。下释偏加所由并身加及起分。并同前释

第四本分中二。先行体后行相。体中行业不思者标体显德。谓此普贤圆融之行具德超情名不思议。此行不思总有十种。一广大故。谓以一切身于一切处遍一切时念念顿修称法界行。是故此行名不思议。二甚深故。谓此广大行则是思数皆无自性。则同真如。而彼行相宛然不失。是性起之行故亦不思。三殊胜故。谓超过余乘非下位图度故亦不思。四摄位故。谓此在地前能摄一切前后诸位名不思。五证理故。谓此行能证不思之理名不思议。六断障故。谓此行能顿断难断不思之障故。七利他故。谓此行能一念广利尽穷众生界故不思议。八圆融故。谓一行则一切行一切行则一行难定量故名不思议。九重成故。谓此所作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故不思议。十成果故。谓能成佛不思之果故亦不思也。所以辨十欲显无尽。如下偈中大龙所行等准知。此约圆教辨。若约三乘则不得作如此释。以此犹是有漏位故。广如法界究竟如空者显前不思之相。然法界有十。如下说。今举二门以释此行。谓行宽名广。行深曰大。此广此大皆称性成。故曰如法界。虚空亦有十义。如下第八地虚空身处说。今亦举二义。一行能破相证入毕竟法性虚空故云究竟如空。二行能出生无量爱果如依空现色色无尽故云究竟如空。下释中先征后释。以此行是三世诸佛之所行故是故如此也。又释。前行业当观相善决定。不思当真实善。法界当胜善。如空当因善。学三世等当不怯弱。余同前会释

二行相中先标数显要。谓三世诸佛同共说故。二列名。此十行之义略作十门分别。一释名。二体性。三建立。四种类。五修相。六定位。七行相。八所依身。九所离障。十所得果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青春时追逐过的小丫头

    青春时追逐过的小丫头

    你是否记得你在绿色的大草原上追逐过的白衣女孩,她身着白色连衣裙,红润润的小嘴,印在雪白的脸蛋上,你包容了她所有的任性,可你却没有俘获她的心......
  • 膜拜:编辑大人!

    膜拜:编辑大人!

    “编辑大人!我饿了!”某女一脸正义地看着某男,一副你就是应该这么做的伟大表情,某男默……某女怒:“快点!我饿了!”某女很愤怒,后果很严重!某男笑:“我可以理解为,亲爱的你恼羞成怒了吗?”某女默……
  • 祈愿书

    祈愿书

    听说过祈愿书吗?在一家老图书馆的最角落里面,据说只要撕下一页祈愿书,并写上愿望,再烧掉,你的愿望就会实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无忌一家人

    无忌一家人

    倚天后传的故事,十分的轻松加愉快,想来看的就来吧
  • 爱上坏坏女上司

    爱上坏坏女上司

    第一天上班就遇见了尴尬的事,从此遭到美女上司的各种折磨,直到有一天,终于将……
  •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2)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纪元之末

    纪元之末

    柏龙因为目睹女友出轨,体内先天阳脉爆发,先天阳气点燃身体,自燃而死,穿越到纪元之末的新世界哈里兰大陆。拥有先天阳脉的他到了异世界,会掀起怎样的浪花?神与英雄之战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上古一战后众神为何纷纷隐匿?神之庭院又是为何而存在?新书《纪元之末》请您品尝。
  • 暖暖重生

    暖暖重生

    韩暖,25岁,单身,大城市周边小县城里小公司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虾米,爱做梦爱幻想又频频向现实低头频频后悔。年三十的一只鞭炮使我们的主角回到了自己的孩童时代,且看她面对现状如何改变自己弥补缺憾,在平淡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独特的人身魅力来!
  • 恋恋魔王

    恋恋魔王

    什么?!她老爹和名义上的未婚夫为了自己生意上的利益想把她倒贴给那个传说中三头六臂恐怖致极的冷血魔王当“贡品”?!才不要哩!!……原来魔王也没有那么可怕啊,而且她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喜欢上他了,但、但,当他们正情浓爱浓时,她那前未婚夫又来添什么乱啊,害她差点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