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0100000037

第37章

第四知众生欲乐校量中亦二。初明喻所不能及。十方各有十重。倍倍可知。后何以故下释超过。于中初责胜所由。后释胜所以。此中先不为齐限等明前不及。此后欲悉知下明过前之相。此中初一句是总。谓以如来一切众生欲乐智力。知于众生欲乐之海故云种种欲乐也。下别显中有二。初约法别知。后一一众生下约人通知。论名前为遍知后名微细知亦得。前是异相后是同相。前中有二十三句。一约众生求心。别名无量欲。同期一果名即一欲。虽同期一果。然求行恒别故云不坏一切欲性。又以悕望之念无二。同是别境中欲数所摄。心法不殊故云即一。而所乐差别故云不坏等也。此约一众生心前后欲乐多端而相即无碍耳。二乐欲繁多深广如海。三异类众生欲乐心海缘起无碍故相即也。又知一众生善恶无记。一切众生亦尔故云也。四于一众生随三际中。前后欲乐种种而知。一一众生悲皆如是故云一切等也。五于中流类同者名相似。所乐异者名不相似。六约三乘欲别名一切。同归一乘名即一欲。实即一乘名为一欲。权开三乘名一切欲。又约缘起无碍。通自他等位可知。七同佛果智。是十力中欲乐智力故也。八求三乘等名有上欲。求一乘名无上欲。九于所求处若是究竟名无余欲。反上名有余。十求理名等。求事名不等。十一托余心所是有所依。独起欲数名无所依。又依境起欲名有依。知境唯心心智无寄名无依。十二同求名共。异求名不共十三欲在因位名有边。至佛果位名无边。以惑障尽故。十四顺理名善欲。违理名不善。十五随流名世。返流名出。十六求佛智德名大智欲。十七求佛断德名净欲。十八过凡小位名胜欲。十九求成菩萨诸地证智波若之欲。又论中释。大智欲在种性位。净欲是见位胜是修位。无碍智是八地已上无功用位。二十在佛果位。大智无碍圆明解脱。二十一染而不染名清净欲。不染而染名不清净。又若离世名利名净。求世名利名不净。二十二多求名广。少求名狭。又大悲救生名广专求自脱名狭。二十三求深名细求浅为粗。下约人辨欲同相中。初举十数列名有八。此是减数十也。一因生死苦逼遂乐涅槃。谓因苦念乐。如囚求脱。二于善恶事中。因闻思惟而生欲乐故名方便欲。三于可意事求名悕望欲。四得已不舍名味着欲。五由宿因种子生名随因生。又从思想生。经云欲欲知汝本但从思想生。我今不思汝。汝还不得生。六外托境生名随缘生。又为善恶发化引生亦名随缘生。七无法不求名尽欲。又求涅槃尽灭亦名尽欲。八广求诸法名一切欲。又求无边菩提亦名一切欲。下总结中。欲网者有三义。一难脱义。如世罗网鱼鸟难脱。由种种欲网生死难出。此约染欲。二涝漉义。如世网涝漉。谓起净欲漉诸有情令出生死苦海。下文云。智慧王所说欲为诸法本。应起清净欲志求无上道。此约净欲。三隐映义。如帝网差别。染净等欲交涉无碍重重相入故云网也。此约欲体

第五知根校量准例。亦应具显为类同。故文中略辨。为求如来十力中种种诸根智力

第六悕望与前欲何别。通即是一。于中分别。欲据始故根前说之。悕望就终故根后说之

第七知方便者。造缘起行名方便。是发业方便故不同业

第八知心意者为求如来他心智故。前明心法此辨心体

第九知业者为求佛十力中业智力也。此上五门并略举。类上欲门应知

第十知烦恼校量中二。先明喻所不能及。后释显胜相。胜相中先征后释。释中先不为齐限知故显此过前。后悉欲分别下为无齐限流尽智力故明前所不及也。此中初句总。所谓下别显。有十八句。略作十门分别。初二句约轻重分别。谓率略心起名轻烦恼。殷厚心起名重烦恼。又微起易止名轻。粗起难息名重。又正使为重残习为轻。又本烦恼为重随烦恼为轻。又随中小随轻。上中重。可知。二有二句。约使缠分别。使谓十使即五见及疑贪嗔痴慢。缠谓十缠即无惭无愧睡悔悭嫉掉眠忿及覆。地持瑜伽说八缠除忿覆。何故除者。为有论师说。忿覆是使性。谓忿是嗔使性。覆是贪使性。为贪他利覆藏已过。使缠何别者。杂心云。根本名使。津液为缠垢。急缚名缠。轻缚名垢。又此中结即是九结可知。三有二句。约因果分别。一一众生无量烦恼是贪嗔痴等所起果。烦恼觉观是烦恼因由彼而生故。涅槃经说有八种觉观。故云种种。一欲觉求可意事。二嗔觉念欲嗔他。三恼觉念欲恼他。四亲里觉忆念亲缘。五国土觉念世安危。六不死觉积财资养。七族姓觉念族高下。八轻侮觉侮是慢念自恃欺人。四有二句。约本末分别。亦是痴爱分别。谓无明是无明住地。依无明起是恒沙上烦恼。爱是欲色有三爱。是有爱住地相应是与爱相应之烦恼也。谓因爱生忧等。五有四句。约三不善根分别可知。六有二句。地起分别。初句是五住起。后句是五住地也。七约利钝分别。我我所是利。慢是钝。八约相生次第分别。邪念虚妄是心想见三倒。生烦恼是从三倒生四倒。九约诸见本末分别。谓六十二见皆依身见生。以彼为本故。十有二句。约过患分别。盖谓五盖即贪嗔睡眠掉悔及疑。覆盖行人不得禅智故名盖也。障谓二障即烦恼所知。以所知障亦得名烦恼故。下结中以烦恼难脱通名惑网。由委细了知一切烦恼是一切种智。皆欲断令永尽。是大慈悲也

第十一供养佛功德校量中二。初举事校量明喻所不及。后何以故下释显超过。前中有十重。初一重别说余九总说。前中四。初举广。二对问广不。三答显极广。四校量显胜。初中先举东方后类余九。前中有五。初一念见多佛多众生。二自于多时。兴多供。三劝前众生同已供。四自起胜塔供。五劝他亦同起塔供。余文可知

就释显超过中二。先征后释。征问意云。且如东方一念即见无边诸佛。以此念力经无量劫供。明佛等甚广如东方余亦尔。即显极广。如一人既尔更复劝他一切众生亦如是。况复倍倍过前。至第十明此功德分限难知。因何比此发心功德。乃至于不可说分中不及其一故云何以故也。下释中。先明不为齐限故显前劣此。后欲悉下为无齐限故显此过前。此中过相虽复无量。太略而言有六种。一处过。谓尽欲供养十方无尽法界虚空等无尽世界处佛故。此通帝网等处故不同前。二时过。谓尽三世佛即通九世十世等无尽重重时也。三佛过。谓尽佛境界所有诸佛皆供养故非但如前。四供过。谓尽法界中有自他色心理事行等并以供养。非但如前。五心过。谓于前无尽佛境一一佛所各以无尽供事各经无尽时供心犹不尽是故过也。六行过。谓了达能所三事平等圆融无碍故过也。问只可全比非等。岂可不可说分中不同一分耶。答此发心功德即同法界。不可分折故。纵不可说分中一分亦即遍法界。无问多少皆无比也。如常住僧谷米一斛亦遍十方僧乃至一合亦遍十方僧。以是不可分故。思之可知

第三当相显深中二。先标后释。初中发是心已者。牒前诸喻所校量之心。即是标发心字。得知下标辨功德甚深。于中初摄因尽故深。二等佛果故深。此中是发彻后际之菩提。心是穷尽佛境也。前中初举所知境。谓知三世佛功德智慧。二成深行。谓信向是十信。受持是十住。修习是十行十回。得证是初地已上。身证是十地满已还。又内证为得证。相外彰故云身证。如小乘中以灭尽定为身证。此亦同也。又初是行证后位证。又初智相应后身相应。又可得证约因圆身证约果满。二悉等诸佛功德者是等佛果故深也。二何以故下释前二标。于中三。初释因等。次释果等。后结因分齐。初中先征问。谓何以知初发心已即能证得三世诸佛大福智耶。下释中二十句。显谓同三世佛音所行路故云等也。于中初十一句外化德。后九句内自德。又前是悲德。后是智德。前中初一句是总。谓化众生使发菩提心。绍继佛种故云不断也。后十句别显。一起愍物心。二作救度意。三知所化住处。四知所化类别。谓善恶业起苦乐报故云垢净起。亦是十力中业智力也。五起广大意亦是令离业障。六知所化惑障轻重。亦是求流尽智力。亦是令断烦恼障。七知轮转相。亦是天眼智力。亦是令舍报障。八知根生熟。是起行所依即是诸根智力。九知心造修正明起行。亦是他心智力。十总结所知。亦是三达智力也。下九句求佛自利德中。初一是总余八别。于中初二因果分别。初知菩提果。二知菩提因。谓净法是也。次二理行分别。初知理法平等。二知智行清净。次四体德分别。初三佛德。一十力。二无畏。三不共。后一佛体。谓实智平等故也。二释果等中。先征起后释成。释成中。初一句总。二别。三结。初中即是佛故者。有人释。或云因中说果。或云解同佛境。或云约理平等。若约三乘教亦得如上说。今寻上下文。约一乘圆教始终相摄。圆融无碍。得始即是终。穷终方原始。一由陀罗尼门缘起相摄故。二由普贤菩提心遍该六位故。即因是果也。三由法性无始终故。发心入始即正是终故也。是故上文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具足慧身不由他悟此之谓也。二别中有十五句。初五句约佛内德盈满等。后十句约佛外化用普周等。初中一总四别。别中初二所依法等。一俗谛境。二真谛境。后二能依德等。一身。二智。二外用中初一总余九别。别中初三化令出苦。一动令生信。二照令惊觉。三正令出苦。后五化令入法。一严化处。二现成佛。三现通令喜。四正令入法。五入法已护令不失。后一结外化智。又释。此十五句中。初一总十四别。别中初五句是智正觉世间自在等。于中初二约法等。一所缘及分齐等。二理教等。下三三业等。谓所化约语业辨也。次四器世间自在等。于中。一动。二照。三除。四严。后五众生世间自在等。一为现。二令欣。三授法。四护持。五得果。若不护恐堕二乘地故也。第三结因分齐中。不离三世之中三宝众生染净等法者。此有二义。一由菩萨得通三世之身。是故常遍三际无所不在故也。二由菩萨得即法界之身。竖含染净横遍三际故云不离。余文可知第二显实证成中二。先显实中。一动地。二雨供。三振音。四放光。二证成中二。先现身证。后举益证。前中何故佛自证者。以初发心即摄佛因果此事难信故佛自证。又表因果同性故。又表胜进之因果摄成故。二举益中。举彼一切世界之中法慧所说。既有此益。明知。此法决定不虚。亦以此说难信受故致此证也。由此心藏摄德圆净故名净心如来。上来此一世界中说竟

第二结通中二。先显法普周无尽世界。后有十句。释遍所由。谓何故此法遍于十方说处说人说法及证悉皆同耶。释佛力等十句故也。一此舍那佛及一切佛各以现在威神之力同共加持故使然也。二诸佛本愿之所摄持。三为欲显示佛所得法。理数如此遍十方故。四明佛智光使普照故。五欲令解悟真理普遍故。六法界缘起相由法尔故须遍说。七为欣大法者示此称性广大之法令欢喜故。八佛德普周欲具赞故。九显示十方一切诸佛同所得法。谓平等无差故也。十为令解知十方法界无二辙故。由是十义故说普遍所以说十。亦是式则显无尽耳。上下诸文结通之义。并准此知之。上来此界他方总无尽世界一切处长行散说竟

同类推荐
  • 记义

    记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述异记

    述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悔过自新说

    悔过自新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寒山子诗集

    寒山子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TFBOYS那些事儿2之回首》

    《TFBOYS那些事儿2之回首》

    半年后,一位长发及腰的女生,她,半年了,再一次偶然邂逅,遇见了他们,是什么事情使他们邂逅?她曰: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 雪公主——雪之华

    雪公主——雪之华

    开学第一天,一辆黑色法拉利穿过樱花飘落的街道。前座走下两位男子打开后座车门,迎面走来一名身穿白裙腰系银色皮带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做孟雪,是国际首富孟霸雄的亲生女儿。而她的亲生母亲林雪在生下她当时便难产死亡。而她,当时那个还小的婴儿身边竟泛着雪白的光亮...从那以后父亲对她无比宠爱,但有一点是父亲唯一让她必须做到的,父亲不喜欢娇生惯养的女孩。简单点来讲,孟霸雄他不喜欢因为家庭经济好而刁蛮任性,没有用的千金大小姐。他要她成为强者。而孟雪也没让他失望过,5岁时便开始上小学(是有点早~~不过我家乡也有四岁上一年级的)什么台拳道,空手道。芭蕾,古典,拉丁....从没断过。不过,作为大富人家的女儿,钢琴,小提琴,竖琴,中国画,油画等等都是必备。
  • 逆之魂剑

    逆之魂剑

    剑之极,魂之融,魂剑逆苍穹!剑道之极,剑碎虚无。魂道之极,魂化乾坤。魂剑之融,改天地之命运!一个少年,一把魂剑,在魂月大陆......
  • 来自地狱的套路

    来自地狱的套路

    九世轮回,十世结果。九世之苦已受。只等摘除十世之果。地狱之时,身为阎王之子。黑白无常竟然是一男一女。牛头马面竟然喜欢喝酒打屁。转世之后,父亲为军区将军,母亲叱咤商场。看主角如何笑傲都市。
  • 天朝大魏

    天朝大魏

    已近黄昏,陈简驾驶着猛士SUV行驶在汉中至西安的山区公路上,一直保持着沉默。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山岭上方铅黑的云层被撕开无数道口子。暴雨倾盆而下,视线瞬间模糊不清起来。他降低车速,打开雾灯,扭头对后座打瞌睡的三个同伴吼了一嗓子:“兄弟们,绑上安全带!”......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独爱血族冷公主

    独爱血族冷公主

    我是血族的公主,天生的性格就很冷,对任何事都好像事不关己的样子,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而且我从来不喝人类的血,我只喝血族的血,越强大越好,而且我可以在人类和吸血鬼的样子随意变换,人类的摸样是长长的头发披在腰间,一双冷若冰霜的黑眸,小小的鼻子,一张粉嫩的唇,白皙嫩滑的肌肤。吸血鬼的样子是长长的头发垂到膝盖,一双冷若冰霜的血红色眸子,小小的鼻子,一张毫无血色的唇,白得有些过分的肌肤。这部小说主要是讲吸血鬼的故事以及他们的爱情,希望大家会喜欢,并多多支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