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7800000023

第23章 杂症大小合参(6)

夫玄黄未兆,天一之水先生,胚体未成。两肾之元先立。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直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氤氲一点元阳之为命者,寓于中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脏既成,六腑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曰:借问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主,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始者也。故曰:肾水者,先天之根本也。一点元阳,则寓于两肾之间,是为命门。盖一阳居二阴之间,所以位乎北,而成乎坎也。人非此火,无以营运三焦,腐熟水谷。《内经》曰:少火生气。《仙经》曰:两肾中间一点明,逆为丹母顺为人。夫龙潜海底,龙起而火随之。元阳藏于坎腑,运用应于离宫,此生人之命根也,乃知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火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又曰:火在水中。夫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地之用在于天上,则天地交通,水火混合而万物生焉。古之神圣,察肾为先天根本,故其论脉者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伤寒危笃,寸口难稽,犹诊太溪,以下肾气。夫精也者,水之华也。神倚之,如鱼得水,气根据之,如雾覆渊。神必根据物,方有附丽,精竭神散,势之自然,方其为婴孩也。未知牝牡之合而勃然作,精之至也。纯纯全全,合于天方,溟溟清清,合于无沦,年十六而真精满,始能生子,精泄之后干破而为离,真体已亏,不知节啬,则百脉空虚,不危何待!世有以固精采补者,是大不然,男女交接,必扰其肾,外虽不泄,精已离宫,必有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返于薪哉!是故贵寡欲。然损精伤肾,是非一端。若目劳于视,精以视耗:耳劳于听,精以德耗:心劳于思,精以思耗:体劳于力,精以力耗,随事节之,则精与日俱积矣,是故贵节劳,肾司闭藏,肝主疏泄,二脏皆有相火,其系皆上属于心。心,君火也。怒伤肝。而相火动,则疏泄者用事,而闭藏者不得其职,虽不交合,精已暗耗矣,是故贵息怒。酒能动血,饮酒则身面俱赤,是扰其血也。数月不近色,精已凝浓,一夜大醉,精随薄矣,是故宜戒酒。《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膏粱之味,未必生精,恬澹之味,最能益精。《洪范》论味,而曰嫁穑作甘。世间之物,惟五谷得味之正,澹食五谷,大能养精。吴子野云:芡实本温平,不能大补,人谓之水中丹者,何也?人之食芡也,必枚啮而细嚼之,未有多嘬而急咽者也。舌类齿唇,终日嗫嚅而欠无五味,腴而不腻,是以致玉池之水,转相灌注积其功,虽过乳石可也,以此知人,能淡食而徐饱者,大有益于脾肾。《经》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化荣卫而润宗筋;又曰:阴阳总宗筋之会,而阳明为之长,故胃强则肾充而精气旺,胃病则精伤而阳事衰也。《灵枢》曰:生之来谓之精。此先天元生之精也,《素问》曰:食气入胃,散精于五脏。此水谷日生之精也。然日生之精,皆从元精所化,而后分布其脏,盈溢则输之于肾,故曰:五脏盛乃能泻。若饮食之精,遇一脏有邪,则一脏之食味,化之不全,不得与元精俱藏而时自下矣。故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若阴邪客于窍,与所强之阳相感,则精脱而外淫矣。阳强者,非真阳之强,乃肝之相火强耳。夫五脏俱有火,惟相火之寄于肝者,善则发生,恶则为害,独甚于他火,其阴器既宗筋之所聚,凡人入房,强于作用者,皆相火充其力也。若遇接内,与阴气合,则三焦上下内外之火,翕然下从,百体玄府悉开,其滋生之精尽会于阴器以跃出,岂止肾所藏者而已哉!有年老弥健,或问其故,曰曾读《文选》,石愠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湄,于斯二语,悟得葆精之道。故足于精者,百疾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先哲洞窥根本,力勉图全,遇症之虚者,亟保北方,以培生命之本。水不足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丸是也;火不足者,益火之元,以消阴翳,八味丸是也。只于年力方刚,尺脉独实者,微加炒枯知柏,抑其亢炎。奈昧者,遂为滋阴上剂,救水神方,不问虚实而概投之,不知知母多则肠胃滑,黄柏久则肠胃寒,阳明受贼,何以化荣卫而润宗筋?髓竭精枯,上呕下泄,而幽潜沉冤,此皆守河间“有热无寒”之论,丹溪“阳常有余”之说,贻祸如此其烈耳!致《求正录》云:朱刘之言不息,则轩岐之泽不彰,诚斯道之大魔,亦生民之厄运也。虽其言未免过激,然亦补偏救弊之一片苦心也。

后天根本论

夫人 地一声之后,命曰后天。后天之振本,脾胃是也。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是以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脾胃者,即后天元气也。《针经》曰:荣出中焦,卫出上焦。然卫为阳,益之必以辛;荣为阴,补之必以甘,辛甘相合,脾胃健而荣卫通。《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又曰: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淫精而脉,脉气流经,气归于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是知水设入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焉,和于五脏而血生焉,行于百脉,畅于四肢,充于肌肉,而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安谷者昌,绝谷者亡。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竭绝而死矣。人之有脾胃,犹兵家之有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脾胃一败,百药难施。上古圣人,见土为后天之根本,故其着之脉者曰: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伤寒当危困之候,诊冲阳以察胃气之有无,冲阳应手,则回生有日;冲阳不应,则坐而待毙矣。东垣先生,深窥经旨,独着《脾胃论》,以醒提聋 ,其言胃中无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能食而肥,脾胃俱虚。不能食而瘦,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饥肉削,或曰血实气虚,则体易肥,气实血虚,则体易瘦也。凡七情戕其内,六气攻其外,皆足以致虚,惟饮食与劳倦两端,其关尤大。《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曰: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

夫饮者,水也,无形之气也。《经》曰:因而大饮则气逆,或为喘咳,或为水肿,或为呕吐之类。食者,物也,有形之归也。《经》曰:因而饱食,经脉横解,肠 为痔。或为胀满,或为积聚,或为诸痛,或为吐利之类,此所谓饮食伤也。《经》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又曰: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有所劳倦,皆损其气。气衰则虚火旺,旺则乘脾,脾主四肢,故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言语,动则喘之,表热自汗,心烦不安,此所谓劳倦伤也。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卫气,皆胃气之别名也。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皆受灌输,若起居失度,饮食夫节,未有不伤脾胃者也。

脾胃一伤,元气必耗,心火独炎,心火即下焦阴火,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火与元气,势不两立,一胜则一负,阴火上冲,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脾胃之气下陷,谷气不得升淳,是春生之令不行,无阳以护其营卫,乃主寒热。《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曰:温能除大热,最忌苦寒,反伤脾胃。东坦于劳倦伤者,立补中益气汤,纯上甘温,兼行升发,使阳春一布,万物渐荣,易老于饮食伤者,立积术丸,一补一攻,不取速化,但使胃强不复伤耳,此皆炎黄之忠,荩后进之标的也。罗谦甫用发其旨,故去脾虚少食,弗可克伐,补之自然能食,是则更有法焉。东方之仇木宜安,恐木实则侮土而厥张也。西方之子金宜顾,恐子虚则窃母以自救也。若夫少火,实为生气之元,故中央之上,虚者则有补母之论存焉。许学士云:肾虚不能化食,譬如釜中,水谷下无火力,何能熟耶?严用和云:房劳过度,真阳衰弱,不能上蒸脾土,中州不运,以致饮食不消,胀满痞塞,须知补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盛,上蒸脾土,土温自治矣。统而论之,脾具坤顺之德,有干健之运,坤德或惭,补土以培其卑监,干健稍弛,益火以助其转运,此东坦、谦甫,以补土立言,学士用和,以壮火垂训,土强则出纳自如,火强是转输不怠,火为土母,虚则补其母,治病之常经也。世俗一遇,脾胃虚滞,便投曲、卜、查、芽、香、砂、根、朴,甚而黄连、山栀,以为脾胃良方,而夭枉者,不可胜数矣。不知此皆实则泻子之法,因脾胃有聚实火,元气未衰,邪气方张,用破气之剂,以泻肺金,主气之脏,若虚而代之,则愈虚,虚而寒之且遏绝真火生化之元矣,有不败其气,而绝其谷乎!最可异者,以参、术为滞闷之品,畏之不啻砒毒,独不闻《经》云:虚者补之,劳者温之;又曰:“塞因塞用”乎?又不闻东坦主脾胃之气,实则枳实、黄连泻之:虚则白术、陈皮补之乎?又不闻丹溪云:实火可泻,芩连之属;虚火可补,参之属乎?且饮食初伤,壅成湿热,元气未败,黄连、查、曲,暂其宜也。但上喜暖而恶寒,过剂则脾阳愈弱,而转化愈难矣。至若病稍日久,元气必虚,阳气不充,阴寒为祟,反服黄连,无异于入井而反下石耳。《经》曰: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始受热中,未受寒中,则始宜清热,终宜温养,灼然有辨,岂无先后次第乎!且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故观既济之象,曰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随之象曰,君子以向晦入晏息。颐之象曰,君子以节饮食。岂非明饮食劳倦之足以伤生耶,故养生家,尤亟于养气,行欲徐而稳,言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声欲低而和,常于动中习静,使此身常在太和元气中,久久自有圣贤气象。《长生秘典》曰:内劳神明,外劳形质,俱足夭折,惟房劳较甚,为其形与神交用,精与气均伤也。又曰:久立久坐,久行久卧,皆能伤人,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夭。泰西水曰:饮食有三化,烹者糜烂,名曰火化;细嚼缓咽,名曰口化;蒸变传送,名曰胃化。一化得力,不劳于胃。《医说》云:饮食到胃,俱以温和为妙,不问冷物热物,但细嚼缓咽,自能温矣。《秘典》曰:食饱之后,解带摸腹,伸腰徐行,作喷以通其秘,用呵以去其滞,令饮食下行,方可就坐。饱坐发痔,曲腰而坐成中满。醉后勿饮冷,饱余勿便卧,食后勿怒,怒后勿食,冷热之物,不宜五食。《尊生编》云:饮以养阳,食以养阴,食宜常少,亦勿令虚,不饥强食,不渴强饮,则脾劳发胀。朝勿令饥,夜勿冷饱,淡食则多补,五辛善助火。《调食法》云:宁少毋食多,宁饥毋食饱,宁迟毋食远,宁热毋食冷,宁零毋食顿,宁软毋食硬,此六者调理脾虚之要法也。语云:修养不如节劳,服药不如忌口。

斯言虽鄙,颇切理要,诚能如此谢摄,则土强而脏腑俱安,后天之根本不损,营卫中和,长有天命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女枪神攻略计划

    女枪神攻略计划

    洛子穿越了,来到了这个关于枪神纪一大堆技术都没有开发的世界。这个世界刀锋是不会拿刀砍子弹的。这个世界机枪是不会用拳压秒人的。这个世界烈焰是不会冲锋斩的。那么作为一个开了挂的少......女,洛子表示自己要是这都不能当枪神那还有什么意义。PS:这本书跟变身女枪神的作者是同一个人,那本书的账号因为一些小意外不能用了。PS2:不喜欢看变身文的也不要紧,主角可是个冷(拔)酷(吊)无情的.......少女。PS3:不凑够第三条就浑身不舒服~
  • 惊世凤华:冰山王爷妖娆妃

    惊世凤华:冰山王爷妖娆妃

    她是顾氏集团的幕后总裁,更是鹰眼一名优秀杀手。婚礼当天,她却被丈夫与妹妹联手伤害。再次睁眼,她是顾家最受宠的四小姐。被太子退婚?身边无数强大美男环绕,她会在乎一个小小的太子?嫌弃她天生废柴无法修炼?全系召唤师的身份亮出来分分钟甩你一个世界。可是他,却让从未感受过关爱的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他说:“萧萧,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我的世界不再是一个人!”
  • 我与初恋中的我

    我与初恋中的我

    无论是物质上的生活还是精神上的生活,我们都需要一个悲伤的结局来掩饰我们的情感。回顾了大学和高中的校园生活,我们是否还记得曾经的初中,曾经的他们,曾经的初恋......
  • 百变名媛

    百变名媛

    在这场婚姻里,她迟到,他早退,就算遇见,她也被当作透明人,是时候该了断这场名存实亡的关系了,可他,却不惜一切代价纠缠她,不肯放手,说爱的是她,真是够了……
  • 火影之忍者中国

    火影之忍者中国

    忍者,真实而平凡地存在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国际上有忍者联盟,国内有三大忍者区,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子竟一步步走向忍者世界的巅峰,身后是数不尽的血与泪,恩与怨
  •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冯雪峰与鲁迅,吴祖光与两任妻子吕恩、新凤霞;爱恨纠葛、难分难解者,莫如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交恶纠缠、怨怼一生者,莫如鲁迅与周扬,胡风与周扬,丁玲与周扬;孰是孰非实难道断者,莫如钱锺书、杨绛夫妇与鲁迅……
  • 古荒纪元

    古荒纪元

    古荒大陆,众生芸芸亿万万...武者,以元力破道,帝位凌天,传千秋万代芳华!炼阵者,以魂力炼天,九绝古阵,掌执生灭!部落少年,以血符淬体,以妖莲补魂。他从乌山山脉中走出,从此踏上波澜壮阔大征途。天才横空,独我耀九州!
  • 许君生生世星恋奇缘

    许君生生世星恋奇缘

    她,是热情率真的白羊;他,是追求公正的天秤;她,是冷静优雅的金牛;他,是冷酷神秘的天蝎;她,是性格百变的大双;他,是不受拘束的射手;她,是活泼可爱的小双;他,是沉着稳重的殿下;她,是善解人意的巨蟹;他,是谨慎谦逊的摩羯;她,是骄傲自信的狮子;他,是博学多识的水瓶;她,是近乎完美的室女;他,是冷漠霸道的双鱼。他们,是星座之国的十三位守护者和王位继承人,星国传统的选举,让他们聚在了一起。这天,一个不速之客来到星之殿,将他们打入轮回,轮回后的他们,依然重聚在一起。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意料之外,还是命运精灵默默做出的安排?且看星守们经历几世轮回,历经重重磨难,依然维持着他们之间的星恋奇缘。
  • 王牌御使:第一王牌

    王牌御使:第一王牌

    那些年的御使们,一起走过的青春。爽文,更新快,放心追~
  • 寂寞浇湿了我对你的思念

    寂寞浇湿了我对你的思念

    “愿你活着的三万多个日夜里,都有那样的一个人悦你如初——他用爱填满你的寂寞,抚平你的伤口,淡化你的忧思,为你装满幸福与感动。”——悦初《寂寞浇湿了我对你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