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400000012

第12章

治眼病方

治目赤痛方。

甘竹叶(二七片) 乌梅(四两碎) 大钱(三文)上三味,以水二升,洗渍药半日,早向东灶煮之三沸,三上三下,取二合,卧以注目 。

(《外台》卷二十一)治目赤痛,洗眼方。

蕤核仁(二十枚,碎) 苦竹叶(一把) 细辛(半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以洗眼,日三、五度,甚妙。(《外台》卷二十一)治目痛三十年方。

取虫螺一枚,以水洗之,内燥杯中,使螺口开,以黄连一枚,内螺口中,螺饮黄连,黄连苦,螺吐汁,以绵注 中。(《医心方》卷五)治目卒痒且痛方。

削干姜令圆滑,内 中,有汁,拭姜复内之,味尽易之。(《外台》卷二十一)治目中肿痛方。

捣枸杞汁洗之,日六、七度。(《外台》卷二十一)治目中风肿,弄眼方。

矾石(二钱,熬末)上一味,以枣膏和如弹丸,以磨目上下,食顷止,日三。(《外台》卷二十一)补肝芜菁子散,常服明目方。

芜菁子一升,水三升,煮令熟,曝干末,下筛,以井花水和服方寸匕,日三。稍加至三匕。(《医心方》卷五)治目不明若泪出方。

用乌鸡胆,临眠敷之良。(《医心方》卷五)又方摘小酸模茎,汁注四 ,数为之。(《医心方》卷五)明目,令发不落方。

十月上巳日,取槐子内新罂中,封口三十日,洗去皮。初服一枚,再服二枚,至十日服十枚,满十日却从一起。(《外台》卷二十一)治目中风寒,泪出, 赤痒,乳汁煎方。

黄连(三分) 蕤仁(二分) 干姜(四分)上三味,捣筛,以乳汁一升,渍药一宿,明旦于微火上煎得三合,绵绞去滓,取如米,内中。(《外台》卷二十一)治毒病后,目赤痛有翳方。

冷水渍青布,以掩目。(《医心方》卷十四)又若生翳者。

烧豉二七枚,末,内管中以吹之。(《医心方》卷十四)治白翳覆瞳子黑精,龙骨散方。

龙骨(一分) 贝齿(三枚烧) 矾石(一分烧)凡三物,治下筛,着 头,日二。(《医心方》卷五)治眼暗,热病后失明方。

以羊胆敷,旦暮各一。(《外台》卷二十一)治热病后,百日食五辛者,必目暗方。

鲫鱼作 熏之。(《证类本草》卷二十)治雀目如神,黄蜡不以多少,器内熔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成球,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同入铫子内煮熟,取出乘热熏眼,至治风眼烂 者方。

竹叶(四分) 柏白皮(六分) 黄连(四分)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煎取五合,稍稍滴两 ,日三度,忌猪肉。(《外台》卷二十一)治目中眯方。

旦起封户门,再拜已言:户门狭小,不足宿客,便愈。(《医心方》卷五)

治耳病方

治耳聋方。

杏仁(去皮尖熬) 葶苈子(熬) 盐末(各等分)上三味,捣研,以少许猪脂和合煎,以绵裹塞耳。(《外台》卷二十二)又方附子(炮) 瓜子 杏仁(去皮熬各等分)上三味,捣,以绵裹,塞耳中。(《外台》卷二十二)又方巴豆十四枚,捣。鹅脂半两,火熔,内巴豆和,取如小豆,绵裹内耳中,瘥,日一易。

瘥三治 耳出脓水散方。

矾石(三两) 乌贼鱼骨(一两) 黄连(一两) 龙骨(一两)上四味,捣末,以枣核许绵裹,塞耳中,日再。(《外台》卷二十二)治耳痛有汁出方。

熬杏仁令赤黑,捣如膏,以绵裹塞耳,日三易,三日即愈。(《肘后方》卷六)治蜈蚣入耳方。

炙猪肉掩耳,即出。(《外台》卷二十二)

治鼻病方

治鼻中息肉,通草散方。

通草(半两) 矾石(一两熬) 真朱(一铢) 细辛(三分)凡四物,合冶下筛,展绵如枣核,取药如小豆,着绵头,内鼻中,日再。(《医心方》卷五)

治口舌病方

治口中臭散方。

甘草(五两) 芎 (四两) 白芷(三两)凡三物,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医心方》卷五)治口疮方。

升麻 黄柏 大青上三味,以水煮含之,冷吐,瘥止。(《外台》卷二十二)又方芦根(四两) 黄柏 升麻(各三两) 生地黄(五两)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含,取瘥。含极冷吐,却更含之。(《外台》卷二十二)治口中生疮方。

取黄柏削去皮,作如鸭舌含之,咽汁弥好,蜜渍含亦佳。(《医心方》卷五)治重舌方。

以铍针刺舌下肿者,令血出愈,勿刺大脉也。(《医心方》卷五)

治唇病方

治沈唇紧唇方。

以青布卷烧炷着斧上,取汁涂之良。(《外台》卷二十二)又方取乱发、蜂房、六畜毛烧作灰,以猪脂和如膏,敷。(《外台》卷二十二)又方鳖甲及头垢,烧灰敷之。(《外台》卷二十二)又方矾石烧末,和胡粉敷之,瘥。(《外台》卷二十二)

治牙齿病方

治齿痛方。

鸡屎白烧灰末,以绵裹,置齿痛上咬咋之,瘥。(《外台》卷二十二)又方芎 细辛 防风 矾石(烧令汁尽) 附子(炮) 藜芦 莽草上七味,等分,捣筛为末,以绵裹弹丸大,酒渍烫所患处,含之勿咽汁。(《外台》卷二十又方独活(三分) 黄芩 芎 当归 荜茇(各二两) 丁香(一两)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微微含漱良久,吐却更含。(《外台》卷二十二)又方含白马尿,随左右含之,不三、五口瘥。(《外台》卷二十二)又方胡麻五升,水一斗,煮取五升,含漱吐之。茎叶皆可用之,神良,不过二剂,肿痛即愈。

(《证类本草》卷二十四)治牙齿疼痛方。

取枯竹,烧竹一头,以注钱上,得汁,多着齿上,即瘥。(《外台》卷二十二)治龋齿方。

取松脂锐如锥,注龋孔内,须臾龋虫缘松脂出。(《外台》卷二十二)又方煮鸡舌香汁含之,瘥。(《外台》卷二十二)治风齿疼肿闷方。

莽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含漱之,勿咽汁。(《外台》卷二十二)又方椒(二十粒) 枳根皮 莽草 细辛 菖蒲 牛膝(各二两)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细细含之,以瘥为度,未瘥,更作取瘥。(《外台》卷二十二)治齿楚痛方。

生地黄 桂心上二味合,以含嚼,咽汁无妨。(《外台》卷二十二)消齿壅法。

朴硝为末,敷之,消。(《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

治喉病方

治喉痹方。

咬咀常陆根,苦酒熬令热,以薄喉上,冷复易。(《医心方》卷五)治缠喉风及喉痹、牙宣、牙痛、口疮,并小儿走马疳方。

蚕蜕纸不计多少,烧成灰存性。

上炼蜜和丸如鸡头大,含化咽津。牙宣、牙痛,揩龈上。口疮干敷患处。小儿走马疳入麝香少许。贴患处佳。(《证类本草》卷二十一)

治面、粉刺、面诸方

治面上暴生 方。

生杏仁去皮捣,以鸡子白和,如煎饼面,入夜洗面,干涂之,经宿拭去,立愈。(《肘后方》卷六)治 方。

茯芩末、白蜜,和涂上,满七日即愈。(《肘后方》卷六)治黑面方。

牯羊胆、牛胆、淳酒三升,合煮三沸,以涂面,良。(《肘后方》卷六)治人面体黎黑,肤色粗陋,皮浓状丑方。

猪胰五具,淳酒和,夜敷之,寒月以为手面膏,神验。(《肘后方》卷六)服药取白方。

取三树桃花,阴干末之,食前服方寸,日三。并细腰身。(《肘后方》卷六)治卒病余,面如米粉,敷者方。

熬矾石,酒和涂之,不过三度。(《肘后方》卷六)治面胡粉刺方。

捣生菟丝,绞取汁,涂之。不过三、五上。(《肘后方》卷六)治面上 方蒺藜子 栀子仁 豉(各一升)上三味,捣合如泥,以 浆和如泥,临卧以涂面上,日未出便洗,瘥。(《外台》卷三十二)木兰散方木兰皮(一斤)上一味,以三年酢浆渍之,百日出,于日中曝之,捣末,服方寸匕,日三。(《外台》卷三十二)治年少气充面生 疮方。

胡粉半两、水银一两、腊月猪脂和,熟研,令水银消散,向暝以粉面,晓拭去,勿水洗,至

治颈项头面白驳及白秃方

治颈项及头面上白驳,侵淫渐长似有癣,但无疮,可治之方。

干鳗鲡鱼脂以涂之,先洗拭驳上,外把刮之,使碜痛拭燥,然后以鱼脂涂之,一涂便愈,难者不过三涂之。(《外台》卷十五)又方取蛇脱皮熟摩之数百过,弃皮置草中。(《外台》卷十五)治身体白驳方。

取木空中水洗之,捣桂屑唾和敷驳上,日三。(《外台》卷十五)治白秃方。

以羊肉如作脯,炙令香,及热以拓上,不过三、五度即瘥。(《外台》卷三十二)又方先以皂荚汤热洗,拭干,以少油麻涂,再三,即瘥。(《肘后方》卷五)又方以大豆、髑髅骨二味,各烧末等分,以腊月猪脂和如泥涂之,立瘥。(《外台》卷三十二)

治疣目及黑子方

治去疣目方。

七月七日以大豆一合,拭疣目上三过迄,使病疣目人种豆,着南向屋东头第二 中,豆生四叶,以热汤沃杀,疣目便去矣。(《外台》卷二十九)又方取松柏合和涂其上,一宿即不知处。(《外台》卷二十九)又方作艾炷着疣目上灸之,三炷即除。(《外台》卷二十九)又方以石硫黄突疣目六、七过,除。(《外台》卷二十九)去黑子及赘方。

生藜芦灰(五升) 生姜灰(五升) 锻石(二升半)上三味,合和令调,蒸令气溜,取甑下汤一斗从上淋之,尽汤取汁,于铁器中煎减半,更闹火煎以鸡羽摇中即然断药成,欲去黑子疣赘,先小伤其上皮令才破,以药点之,此名三灰煎

治漏液胡臭方

治人体及腋下状如狐 气,世谓之胡臭方。

烧好矾石末,绢囊盛之,常以粉腋下,不过十度。(《外台》卷二十三)治胡臭漏腋。有天生胡臭,有为人所染臭者,天生者难治,为人所染者易瘥,然须三年敷白矾散勿止,并服五香丸,乃可得瘥,勿言一度敷药即瘥,止可敷药时,暂得一度瘥耳。

凡胡臭人,通忌食芸苔、五辛,治之终身不瘥,胡臭方。

辛夷 芎 细辛 杜蘅 本(各三分)上五味, 咀,以苦酒渍之一宿,煎三日,取汁敷之,以瘥为度。(《外台》卷二十三)治胡臭方。

牛脂和胡粉三合,煎令可丸,涂腋下,一宿即愈。(《外台》卷二十三)治漏腋,腋下及足心手掌阴下股里,常如汗湿致臭,六物胡粉敷方。

干枸杞根(半两) 胡粉(一两) 干商陆根(一两) 滑石(一两) 干蔷薇根(半两) 甘草(半上药捣下筛,以苦酒和涂腋下,当微汗出,易衣复涂,着药不过三敷便愈,或更发复涂之,不可多敷,伤人腋,余处亦涂之。(《外台》卷二十三)治身体及腋下狐臭方。

正旦以小便洗腋下,即不臭,大神验。(《肘后方》卷六)又方青木香(二两) 附子(一两) 锻石(一两) 矾石(半两烧)上四味,细末,着粉腋中,汁出即粉之。(《肘后方》卷六)治胡臭方。

辛夷 细辛 芎 青木香上四物分等,捣筛为散粉之。(《医心方》卷四)又方甘草 松树根及皮 大枣 甜瓜子上四物,分等,末,服方寸匕,日三。二十日觉,五十日身体并香,百日衣服床帏皆香。

附:姚僧垣传

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

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

僧垣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讨试。僧垣酬对无滞。梁武帝甚奇之。大通六年,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大同五年,除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九年,还领殿中医师。时武陵王所生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僧垣视之。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梁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术,是以每恒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

”十一年,转领太医正,盖文德主帅、直 将军。梁武帝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垣曰:“大黄乃是快药。然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梁简文帝在东宫,甚礼之。四时伏腊,每有赏赐。太清元年,转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僧垣少好文史,不留意于章句。

时商略今古,则为学人所称。

及侯景围建业,僧垣乃弃妻子赴难。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将军、湘东王府记室参军。及宫城陷,百官逃散。僧垣假道归,至呈兴,谒郡守张(嵘)〔嵊〕。嵊见僧垣流涕曰:“吾过荷朝恩,今报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旧臣。今日得君,吾事辨矣。”俄而景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僧垣窜避久之,乃被拘执。景将候子鉴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此获免。及梁简文嗣位,僧垣还建业,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子鉴寻镇广陵,僧垣又随至江北。

梁元帝平侯景,召僧垣赴荆州,改授晋安王府谘议。其时虽克平大乱,而任用非才,朝政混淆,无复纲纪。僧垣每深忧之。谓故人曰:“吾观此情势,祸败不久。今时上策,莫若近关。”闻者皆掩口窃笑。梁元帝尝有心腹疾,乃召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垣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瘥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梁元帝大喜。时初铸钱,一当十,乃赐钱十万,实百万也。

及大军克荆州,僧垣犹侍梁元帝,不离左右。为军人所止。方泣涕而去。寻而中山公获使人求僧垣。僧垣至其营。复为燕公于谨所召,大相礼接。太祖又遣使驰驿征僧垣,谨(故)〔固〕留不遣。谓使人曰:“吾年时衰暮,疹疾婴沉。今得此人,望与之偕老。”太祖以谨勋德隆金州刺史伊芳娄穆以疾还京,请僧垣省疾。乃云:“自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持。”僧垣为诊脉,处汤三剂。穆初服一剂,上缚即解;次服一剂,中缚复解;又服一剂,三缚悉除。而两脚疼痹,犹自挛弱。更为合散一剂,稍得屈伸。僧垣曰:“终待霜降,此患当愈。”及至九月,遂能起行。

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僧垣。僧垣,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僧垣知其天和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无所觉知。诸医先视者,皆云已不可救。僧垣后至,曰:“困则困矣,终当不死。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其家忻然,请受方术。僧垣为合汤散,所患即瘳。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苦利积时,而不废朝谒。燕公谨尝问僧垣曰:“乐平、永世俱有痼疾,若如仆意,永世瘥轻。”对曰:“夫患有深浅,时有克杀。乐平虽困,终当保全。永世虽轻,必不免死。”谨曰:“君言必死,当在何时?”对曰:“不出四月。”果如其言。谨叹异之。六年。迁遂伯中大夫建德三年,文宣太后寝疾,医巫杂说,各有异同。高祖御内殿,引僧垣同坐,曰:“太后患势不轻,诸医并云无虑。朕人子之情,可以意得。君臣之义,言在无隐。公为何如?”对曰:“臣无听声视色之妙,特以经事已多,准之常人,窃以忧惧。”帝泣曰“公既决之矣,知复何言!”寻而太后崩。其后复因召见。帝问僧垣曰:“姚公为仪同几年?”对曰:“臣忝荷朝恩,于兹九载。”帝曰:“勤劳有日,朝命宜隆。”乃授骑骠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敕曰:“公年过县军,可停朝谒。若非别敕,不劳入见。”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脸)〔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僧垣以为诸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治足,足疾亦瘳。比至华州,帝已痊复。即除华州刺史,仍诏随入京,不令在镇。宣政元年,表情致仕,优诏许之。是岁,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乃诏僧垣赴行在所。内史柳( )〔昂〕私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如何?”对曰:“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寻而帝崩。

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乃令僧垣治之,其疾即愈。帝甚悦。及即位,恩礼弥隆。常从容“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乃封长寿县公,邑一千户。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

大象二年,除太医下大夫。帝寻有疾,至于大渐。僧垣宿直侍。帝谓随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僧垣知帝诊候危殆,必不全济。乃对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帝颔之。及静帝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初,进爵北绛郡公。三年卒。时年八十五。遗诫衣白 入棺,朝服勿敛。灵上唯置香奁,每日设清水而已。

赠本官,加荆、湖二州刺史。

僧垣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前后效验,不可胜记。声誉既盛,远闻边服。至于诸藩外域,咸请 之。僧垣乃搜采奇异,参校征效者,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行记》三卷,行长子察在江南。(按:姚察《南史》有传)次子最,字士会,幼而聪敏,及长,博通经史,尤好着述。年十九,随僧垣入关。世宗盛聚学徒,校书于麟趾殿,最亦预为学士。俄授齐王宪府水曹参军,掌记室事。特为宪所礼接,赏赐隆浓。宣帝嗣位,宪以嫌疑被诛。隋文帝作相,追复官爵。最以陪游积岁,恩顾过隆,乃录宪功绩为传,送上史局。

最幼在江左,迄于入关,未习医术。天和中,齐王宪奏高祖,遣最习之。宪又谓最曰:“尔博学高才,何如王褒、庾信。王、庾名重两国,吾视之蔑如。接待资给,非尔家比也。

尔宜深识此意,勿不存心。且天子有敕。弥须勉励。”最于是始受家业。十许年中,略尽其妙。每有人造请,效验甚多。隋文帝践极,除太子门大夫。以父忧去官,哀毁骨立,既免丧,袭俄转蜀王秀友。秀镇益州,迁秀府司马。及平陈,察至。最自以非嫡,让封于察,隋文帝许之。秀后阴有异谋,隋文帝令公卿穷治其事。开府庆整、郝伟等并推过于秀。最独曰:“凡有不法,皆最所为,王实不知也。”榜讯数百,卒无异辞。最竟坐诛。时年六十七。论者义之。撰《梁后略》十卷,行于世。

同类推荐
  • 宋建隆详定刑统 宋刑统

    宋建隆详定刑统 宋刑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丈清规证义记

    百丈清规证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丁鹤年集

    丁鹤年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禅门宝藏录

    禅门宝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台答问录

    金台答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用暴力打造的王座:血腥神主

    用暴力打造的王座:血腥神主

    我若逆天,必将以血腥铺路,铸就无上王座,是为血腥神主!
  • 千叶世界

    千叶世界

    在某个传说里,所有的世界都是一颗树上的叶子,而我们就是那树上一片叶子中的一粒尘埃,虽然渺小,微不足道;但却演绎着整个世界的精彩。一叶一世界,一界一至尊!
  • 首席的娇蛮妻

    首席的娇蛮妻

    死里逃生成为了黑道女头目,居然被一个贱男人设计,靠,我怎么在他的床上了?你他妈居然还想强暴我?
  • 妖孽王爷独宠小萌妃

    妖孽王爷独宠小萌妃

    方雨瑞只是摔了一跤就穿越了==恩,身体不错嘛。好吧,就是穿越到嫡女身上了。呀,还有婚约,就不能穿越的轻松些喵?不过幸好这个女子很受宠,心灵善良。被姨娘下毒死的?没问题,报仇呗。情况一:“你怎么进来的!“”没事,只是看你来了。“什么叫没事,在她床上还没事?情况二:”沐芯然,你不准和别人说话!“”那是你哥==“”我哥也不行!“好吧,这么妖孽的男娃干嘛赖沐芯然身上了?
  • 凤临天下之魔妃倾城

    凤临天下之魔妃倾城

    其实这不过是一场由腹黑皇帝和狡黠恶女定下的一个约盟继而引发的一个故事!人人皆道,将军府嫡女苏溶玥是京都第一贵女,不仅身份尊贵,更是天生好命,五岁初次进宫,便被皇帝赐婚于五皇子。谁知将军府一遭变故,唯剩苏溶玥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却是不想……七年之后,齐王五皇子撕了婚书,毁了姻缘。一次宫宴,她与“傀儡皇帝”一舞定情,她帮他扰乱后宫局势,打贵妃,斗太后,除奸佞,搅得风起云涌,天翻地覆。就在一切尘埃落定之时,两人本以为终于可以过上没羞没臊的后宫生活,谁知风云突变,两人又卷入了天下之争,不得不暂时搁置某人最关心的造人大业……
  • 瓷年
  • 堕神情渊

    堕神情渊

    命运掀起的三世纠葛,昔日天地间尊贵的他们一朝陨落。追寻着真相的道路上,纵然没有希望,他们依旧坚定地走了下去。瑶安灯灭,梦回昔年;上穷碧落,下入黄泉;飞雪冷落,广寒深念.....而他们经历的,仅仅是一场延续了万年的劫。“冰!”—绝望的呐喊。“红灵,是我对不起你。”—忏悔之音。“白灵,这一次我不会再让你一个人背负这一切了,让我们一同湮灭吧。”—死亡之誓。她不再是受他羽翼保护的孩子了。“师父,对不起,这一次我不能再和你回去了.....”“执儿,师父会一直等你,哪怕千年万年。”纵然世界不复当初的摸样,纵然天下人都不在了,又怎能忘记你....这一次终于走到了尽头,只是谁能抹去他眉间的的悲伤?“师父!”
  • 到底是谁在找谁

    到底是谁在找谁

    张起灵与吴邪定下十年之约后的故事,以及追根溯源的故事~
  • 流霜鸿影

    流霜鸿影

    正者,邪之源也;固守正道,必为正道所不容。江湖恩怨是非,孰可言明?人在江湖,固作流霜,为孤鸿,来去一瞬,千古不流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