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7400000009

第9章

经。十六心行趣谛现观

解曰。十六心行者。依正理论。谓从暖法修四圣谛。于一一谛有四行相。苦谛四者。一非常行待众缘故。二者苦行逼迫性故。三者空行违我所故。四无我行违我见故。集谛四者。一者因行如种生牙故。二者集行因集果现故。三者生行令果相续故。四者缘行令果成办故。灭谛四者。一者灭行诸蕴尽故。二者静行三毒息故。三者妙行无众患故。四者离行脱众灾故。道谛四者。一者道行通圣行故。二者如行契正理故。三者行行趣向涅槃故。四者出行永超生死故。所言心者目能缘心。所言行者所缘行相。以能缘心缘四圣谛。施设彼等十六行相。见缘于相名为心行。俱慧为体。具五蕴故。趣谛现观者。趣谓能趣即十六行。谛现观者是所趣故世第一后名谛现观。如俱舍云。此有三种。一见现观。唯无漏慧见谛分明名见现观。二缘现观。此无漏慧及慧相应心心所法同一所缘名缘现观。三事现观。谓前相应及道共等同一事业名事现观。即七贤依趣谛现观乃至无学皆所趣故。赞已成德。约位以明闻法获益。至下当悉。从此第六人王自在众。其义者何

经。复有十六大国王波斯匿王等各与若干千万眷属俱

解曰。十六国名如下当列。彼诸国王皆来诣会。举波斯匿等彼诸王。象马等军王诸导从及以亲属其数既多故。结集者云若干矣。从此第七六欲诸天众。其义者何

经。复有六欲天王释提桓因等与其眷属无量天子俱

解曰。六欲天王者初标类也。欲谓欲界。淫食引贪。于欲界中天处有六。如顺正理三十一云。一四大王众天。居妙高山第四层级。谓彼天众事四大王。是四大王之所领故。二三十三天。居妙高顶。谓彼天处三十三部诸天所居。三夜摩天。谓彼天处时时多分称快乐哉。四睹史多天。谓彼天处于自所受生喜足心。五乐变化天。谓彼天处乐化欲境于中受乐。六他化自在天。谓彼天处于他所化妙欲境中自在受乐。彼诸天王皆来诣会释提桓因等者三十三天主也。梵云释迦提婆因达罗者。释迦姓也此翻为能。提婆天也因陀罗帝也。此正翻云能天帝也。今此经云释提桓因梵语讹略。若余处云天帝释者言乃倒耳。往昔过去字憍尸迦此云茧儿。又名阿摩揭陀此云无毒害。即摩揭陀国。过去帝释修因之处用为国名。彼国旧名置甘露处。如智论说。劫初帝释与阿修罗以山为钻。乳海得甘露置于此地因以名焉。帝释往昔有三十二人以为同伴有善法。天人圆生天人欢喜天人说支夫人同修胜业故生天中。有善法堂圆生树欢喜园阿修罗女设支夫人。此等因缘如余处说。举此等余五天主也。与其眷属等者。明诸天众随天主来故言无量。从此第八色界诸天众。其义者何

经。色四静虑诸大梵王亦与眷属无量天子俱

解曰。色四静虑者初标类也。色谓色界。色贪随增。色定地中静虑有四。静谓寂静虑者缘虑。虑专一境故名静虑。顺正理论二十一云。初静虑地天处有三。一梵众天。大梵所有所化所领故名梵众。二梵辅天。大梵前后行列侍卫故名梵辅。三大梵天。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获行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后殁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第二静虑天处有三。一少光天。自地天内光最小故。二无量光天。光明转胜量难测故。三极光净天。净光遍照自地处故。第三静虑天处有三。一少净天。意地受乐说名为净。于自地中此净最劣故。二无量净天。此净转增量难测故。三遍净天。此净周普故名遍净。意显更无乐能过此。第四静虑天处有九。一无云天。以下空中天所居地如云密合故说名云。此上诸天更无云地在无云首故名无云。二福生天。更有异生胜福方所可往生故。三广果天。居在方所异生果中此最胜故。四无想天。修加行时偏厌于想想灭为首名无想天。自上五天名五净居。离欲诸圣以圣道水濯烦恼垢故名为净。净身所止故名净居。一无繁天。繁谓繁杂或谓繁广。无系杂中此最初故。繁广天中此最劣故。二无热天。已善伏除杂修静虑上中品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故。三善现天。已得上品杂修静虑果德易彰故。四善见天。杂修定障除品至微见极清彻故。五色究竟天。更无有处于有色中能过于此名色究竟。诸大梵天王者。西云梵摩此云寂静又亦清净清洁之义。即四静虑俱得梵名。第四禅主名为大梵。故大般若五百七十云。堪忍世界主大梵天王。即同法华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也。然第四禅等大千界。下三静虑皆有梵王。自地中尊亦得名大。梵王无量故得云诸。经但总言色四静虑诸大梵王明尽来也。亦与眷属无量天子俱者同欲界来。故复云亦。王来臣从眷属必俱。数既繁多故云无量。化身变土义如常矣。从此第九诸趣变化众。其义者何

经。诸趣变化无量有情

解曰。诸趣变化者六趣不一故名为诸。趣即所趣无覆无记。变谓改转化谓化现。问此变化众定目何趣。答经中无简通六趣也。然变化通如俱舍论二十七云有其五种。一者修得。二者生得。三者咒得。四者药得。五者业得。天趣具五人唯有四。无生得故。鬼等亦四。无修得故。傍生地狱有生业二。能起通者俱得来矣。若尔人天二趣如上具明。修罗鬼畜如次别辨。变化即彼此众是何。地狱趣中如何变化。设有变化得闻经否。答此权彼实亦不相违。正法念云。根本地狱及眷属处恶业力故种种变化。正理三十一云。孤独地狱亦有变化。虽纯苦趣亦得闻经。云何知耶。又如大般若第一云。尔时世尊不起本座复入师子游戏等持。现神通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变动。时此世界所有地狱傍生鬼界及余无暇险恶趣坑一切有情皆离苦难。从彼舍命得生人中及六欲天。皆忆宿住欢喜踊跃。同诣佛所以殷净心顶礼佛足。以彼准此六趣皆来。若依此解经变化言乃通二释。一由如来将说经前神力动地成熟有情大悲变化。二则苦趣恶业有情承佛威神业力变化脱苦得乐。诣会闻经彼众既多云无量矣。从此第十明修罗八部众。其义者何

经。阿修罗等若干眷属俱

解曰。阿修罗等者等彼天.龙.药叉.健达缚.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此八部众常随佛故。阿修罗者讹也新云阿素洛。阿者云非素洛云天。以多謟诈无天行故名曰非天。佛地瑜伽云天趣摄。杂心鬼趣。正法念经鬼畜趣摄。伽陀经云鬼畜及天三趣摄故。罗睺阿修罗是师子儿畜生所摄。十地经说此有五类。一极溺者住于人间深山大窟非天宫也。妙高山北大海之下二万一千由旬有罗睺宫此云执日。次下复有勇健之宫。次下复有华鬘之宫。一一相去二万一千由旬。其次最下有毗摩质多罗宫。新云吠摩质呾利此云绮罗尽。以文身故。或云宝饰宝冠饰服此为最大。帝释妻翁说支父也。居大海下时复大唱我是毗摩质多阿修罗王。言天神者身有光明住空宫也。言龙神者正法念云此有二类。一者法行谓难陀等。二非法行谓黑色等。如常分别。药叉神者此云勇健亦云轻捷。飞腾虚空部摄地行诸罗刹也。如起世经此有三种。一者地居。二者空居。三者欲天。守护城门。言夜叉者讹也。健达缚者此云寻香。诸天乐神。地居山穴诸天须乐身有相现即往升天。言乾闼婆讹也。揭路荼者此云妙翅。妙翅鸟神也。云迦娄罗金翅鸟者讹谬也。毛羽之色。杂以众宝。岂唯金色。如增一阿含此有四生食四生龙。如常分别。紧捺洛者此云疑神。其形似人头有一角面极端正。疑人非人故曰疑神。此即诸天法乐神也。言紧那罗者讹也。莫呼洛伽者此云大腹。大蟒田蛇腹行之类。言摩睺罗伽者讹也。此等非人何得随佛。如舍利弗问经云。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八部鬼神以何因缘生于恶道而常闻正法。佛言以二种业。一以恶故生于恶道。二以善故多受快乐。又问善恶二异。何得同耶。佛言亦得八部鬼神皆曰人非人也。天神者过去以车舆舍宅饭食供养三宝父母贤胜之人。犹怀悭俭谄佞嫉妒故受天神身。如普光净胜天也。龙神者修达德本广行檀施。不依正念急性好嗔故受龙身。如摩尼光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损害后加饶益。随功胜负汝在天上空中地下。乾闼婆者前生亦少嗔恚常好布施。以青莲华自严其身作众伎乐。今为此神常为诸天奏诸伎乐。阿修罗神者此神志强不随善友。所作净福好逐幻为作诸邪福。傍于邪师甚好布施。又乐观他斗讼之事故受此身。迦娄罗神者先修大舍。常有高心以陵于物故受此身。紧那罗神者昔好劝人发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诸邪行故受此身。摩睺罗伽神者布施护法。性好嗔恚故受此身。人非人等皆由依附邪师行謟恶道以邪乱正俱谓是道生彼类中。由有善故得闻正法。此或愿生或是变化。各与眷属云若干矣。上来别明当根众竟。从此第二明变化众于中分三。一明现法座。二明现宝华。三明遍诸国。就初文中复分为二。初明所现座。其义者何

经。复有变现十方净土而现百亿师子之座

解曰。复有变现十方净土者。变谓改转隐秽示净。土体本有故得变名。现谓化现无而忽有。华坐本无故称化现。能变之人唯佛菩萨。所变之土净妙四尘。广博庄严遍十方故。即是瑜伽三十七说。示现转变所作自在能施安乐四种变也。而现百亿者。此方常数十十而增。十万为亿此有百亿。即是西方百洛叉矣。师子之座者佛坐说法名师子座也。从此第二现能说法。其义者何

经。佛坐其上广宣法要

解曰。既现法座佛于其上广宣法要。法之要者惟般若故。从此第二明现宝花文分为二。初明所现花。后明现众说法。且初第一明所现花。其义者何

经。一一座前各现一华是百亿花众宝严饰

解曰。一一座前者其变净土所现法座。座上有佛座前现花。花同法座数亦百亿。众宝严饰者体即四大。众宝庄严所现之中座先花后也。从此第二现众说法文复分二。初明能依众。其义者何

经。于诸花上一一复有无量化佛无量菩萨四众八部悉皆无量

解曰。于诸花上者诸花叶上皆有化佛。佛及余众皆无量矣。从此第二明佛说法。其义者何

经。其中诸佛各各宣说般若波罗蜜多

解曰。如文悉也无劳重释。问此所变现为释迦化为余佛化。答二俱无失。表法胜能吉祥瑞应。又表土体净秽不二。表所说法真化不二。或大菩萨庄严道场引摄现当令欣趣入故现化矣。从此第二明遍诸国。其义者何

经。展转流遍十方恒沙诸佛国土

解曰。所现净土及诸佛等展转周遍十方佛刹。由此而言众会忽睹故云变现。宁知未见净土宛然。故法华云。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总是初列众说。从此第二结申退坐。其义者何

经。有如是等诸来大众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解曰。将说经前故光召集。如秋满月晖映众星。如夏日轮先夺诸色当根变现二众咸臻。三业至诚稽首礼足一心瞻仰默然退坐。从此第二明发起序文为二。初说经瑞相后现花召众。初中分三。一现诸瑞相二大众惊疑。三作乐供养。就初瑞相文复分四。且初第一如来入定。其义者何

经。尔时世尊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静妙三摩地

解曰。经前瑞相各各不同。随处引导应根而作。或眉间流照表亦一乘。或合盖现奇彰难思德。今兹般若诸佛之母故在年初表居法上。尔时者将说经时。言世尊者即第十号。破魔威德义如前释。初年月八日者彰演说时。此方四时时各三月。皇唐御历建寅为正。西国三际际各四月。寒际之首当十一月。即同往古建子为正。黑半标无。二十三日即初八矣。又金光明第九立为四时。如西域记第二卷云。从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为春三月。即正月二十三日为初年月八。取舍如文。入大寂静者入谓证入。言大寂静谓即胜定。若依佛地龙军所释。佛三法中即大定矣。问佛无散心无不皆定。何故此中而复言入。答佛无散心。为师范故显慧依定示先入故。定慧双修不倾动故。入定放光及以说法三业示导即三密故。如来常法尊敬般若。将欲演说示敬仪故。妙三摩地者唯佛独得故称为妙。三摩地者此云等持。体离沉掉故名为等专注一境即名为持。等即持故。亦名三摩提义同地也。因位等持通定散地。果位唯定唯是有心亦唯无漏。若云等至通有无心。若言等引即唯是有。二皆唯定漏等皆通。三摩地言简彼后二。彰欲说经畅乎净慧慧依定发故先入矣。从此第二光照十方。其义者何

经。身诸毛孔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恒沙佛土

解曰。身诸毛孔者为欲说经故先入定。为惊凡圣现瑞放光。从佛足轮上至于顶遍身毛孔皆流照故。普照十方恒沙佛土者。有缘斯现即所照也。从此第三雨花供养文分为二。初明欲色后明无色。初文复三。且初第一欲界雨花

经。是时欲界无量诸天雨众妙花

解曰。欲界六天天众无量各雨妙花而供养故。从此第二色界雨花

经。色界诸天亦雨天花

解曰。色界天众亦同欲天。从此第三合明花状

经。众色间错甚可爱乐

解曰。二界雨花花多奇状。众色交映故云间错。乐观无厌故云爱乐。从此第二无色雨花

同类推荐
  • 小儿惊癎门

    小儿惊癎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成唯识论了义灯

    成唯识论了义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观音义疏

    观音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舫汇征

    西舫汇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九州妖歌

    九州妖歌

    秦岭深处的神秘青铜棺,揭开一段被湮没的上古仙史,上古奇书〈山海经〉成书何人,昆仑是否是今日的昆仑,上古异兽的归宿,炎帝一脉的衰落,大夏的覆灭,商族的崛起,西王母的轮回......一曲妖歌,三世仙情,不变是我一颗苍生心......
  • 天才医王

    天才医王

    天才医生欧阳冲从外归来,展开一段惊险刺激,火爆浪漫的人生旅程!
  • 鸢语:纸鸢,线在谁手里

    鸢语:纸鸢,线在谁手里

    风筝,同纸鸢。青梅竹马的爱情,拼斗像傻瓜一样去爱。如果相信纯爱,请慢慢看。
  • 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本书介绍了电视的品种功能、节目的种类、电视机的选用、保养和看电视与老幼身心健康的关系等。
  • 帝王君

    帝王君

    就是因为一句“我看人看内心,不看外表,所以我选择你”成就了一代君王
  • 一笺诗行清清浅浅

    一笺诗行清清浅浅

    她走过许多地方,遇到过很多人,独独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章淸漫曾以为,只要回来,他就会在原地等她,他确实一直在原地等她,等过许许多多的她不知道的春夏秋冬,她想这次回来,无论如何也要在一起,再不离开,他说:”只要有空气,我在任何地方都能活下来。“他说:”走吧,我会等你,这次就算你想出轨也没门,我知道你在地球的哪个地方,我动动手指,马上就到你面前。“然后她过着自己的生活,回到这里,来到他身边,以为一切如初,远不知道,那里的她一尘不变,这里的世界早已翻天覆地,不是不爱,而是太爱,只是最后我们还是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这才是现实。
  • 澜家小堂

    澜家小堂

    而我目光死死的看着逝去的年华何尝不是羡慕你意气用事的洒脱?
  •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洞玄灵宝九真人五复三归行道观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穷养”的男孩,从小就能养成吃苦耐劳的作风,从容面对各种困境。“穷养”的男孩,不会轻易被生活中的挫折打倒,始终斗志昂扬。“穷养”的男孩,懂得自我约束,不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引诱。“穷养”的男孩,更懂得责任的内涵,敢于担当。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针对穷养男孩问题,提出了更具实用性、科学性的教育方法,如个性、能力、习惯等多方面。
  • 喜丧

    喜丧

    埋好的棺木被盗挖,这是现代版的盗墓笔记。喜丧变成了悲丧,这到底是谁的过错。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在常态之下也有不一样的心酸。这些谁能懂?一个伟大的乡村女人,她用博大的胸襟接纳了苦难中的弟兄。她是性感的,也是温暖的,三个男人的梦中情人,演绎乡村版的爱恨情仇。一辆幸福的自行车,重温感动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