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7400000015

第15章

经。不住三际不离三际

解曰。前说无为体无三际。此说无为不住三际。虽无为法有自相住。不同此中有住不住故为异也。谓由实相性自空寂。不可说言住此住彼。故云不住。遍一切法不可言离。体非住离得说住离。若定住离即不俱也。自下诸文准此应悉。从此第三五蕴即离

经。不住五蕴不离五蕴

解曰。五蕴色心积聚为义。实相非聚故言不住。遍色心故云不离。从此第四四大即离

经。不住四大不离四大

解曰。言四大者地水火风。谓坚湿等至下当悉。起必俱有。无色处无。实相非彼故云不住。体遍四大故云不离。从此第五六处即离

经。不住六处不离六处

解曰。言六处者眼耳鼻舌身意处也。前五是色。如俱舍论。身根九事。十事余根。第六意处是心法也。皆心心所生门处故。实相非彼故云不住。体遍六处故云不离。从此第六三对合明

经。不住三界不离三界不住方不离方明无明等

解曰。第六对者三界即离。实相体非生死业果不住三界。体遍于彼故云不离。第七对者十方即离。所言方者依色而立。日出为东日入为西。亭午为南夜半为北。方之隅角名为四维。观待上下为十方故。又一尘上皆有方。今此言住离义有二解。一遣相门。无处可住云不住方。无处可远云不离方。二显德门。实相超有云不住方。用遍法界云不离方。第八对者明闇即离。明无明者义有二解。一依色辩。昼夜异故。又体有光体无光者。明闇异故。实相非明闇故。二依心辩。无漏净慧名之为明。有漏迷闇名曰无明。实相非心非明闇故。所言等者。非住离也。从此第二约事相明文有八对。于中分二。初之四对双非以明

经。非一非异非此非彼非净非秽非有为非无为

解曰。初一异对。言一异者义有二解。一离相门。不被有拘故云非一。体遍有无故云非异。二显德门。体具万德故云非一万德皆如故云非异。由此故云非一非异。二此彼对。言此彼者。此谓生死彼谓涅槃。生死涅槃迷悟对待。离言绝待本来平等。何此彼哉。又此物依色处说如。非即离非此彼故。三净秽对。言净秽者义有二释。一依色辩。一切圣众所居净土。一切凡愚所居秽土。又圣与凡各多净秽。实相非色故非净秽。二依心辩。诸无漏慧名之为净。客尘烦恼名之为秽。实相非心故非净秽。由此故云非净非秽。四为无为对。非有为者。诸有为法念念迁流。实相空寂故非有为。非无为者。然其实相即真无为。为遮定执故云非也。从此第二后之四对双无以明

经。无自相无他相无名无相无强无弱无示无说

解曰。一无自他对。言自他者依色心立。互相形待对他说自。对自说他。实相绝待无自他故。二无名相对。言名相者。名谓能诠相谓所诠。通有无也。实相非彼无名相故。三无强弱对。言强弱者谓色力等依观待说。实相非彼无强弱故。四无示说对。言示说者有相故可显示。有名故可演说。此无相故不可示。无名故不可说也。从此第三约垢净明文有六对

经。非施非悭非戒非犯非忍非恚非进非怠非定非乱非智非愚

解曰。然六度行对六弊垢。观待善恶有施悭等。实相绝待。非彼等故。从此第四约知见明文有十对。于中分二。且初六对约相以明

经。非来非去非入非出非福田非不福田非相非无相非取非舍非大非小

解曰。一来去对。诸有动法有来有去。实相不动无来去故。二入出对。迷入生死悟出生死故有入出。又往来法有其入出。实相寂然非入出故。三福田非福田对。所言田者如婆沙论有其四种。趣苦恩德生长福义。实相非有故非福田。实相非无非不福田。又性空故而非福田。具众德故非不福田。四非相无相对。实相常寂故非有相。妙用随缘故非无相。五非取舍对。有为之法可取可舍。实相无为非取舍故。六非大小对。有形质法可定大小。此无形质非大小故。从此第二后有四对。约境以明

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

解曰。实相非色故非见。非声故非闻。非香味触故非觉。非法尘故非知。从此第五文有两对。约废诠明

经。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

解曰。心行处灭者心缘虑息也。言语道断者言说不及也。同真际等法性者。谓波斯匿王观身实相。体同真际量等法性。然诸有情无始时来为我法倒。熏习力故自他差别。由业力故所感身形六趣差异。论其实相皆同真际等法性矣。从此第三结观如来

经。我以相而观如来

解曰。波斯匿王言。我以上来所说之相观如来也。上直答竟。从此第三如来即结。于中分二。且初第一印述所说

经。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力无畏等恒沙功德诸不共法悉皆如是

解曰。善男子实如汝说不唯实相。而实诸佛证智平等所有十力四无畏等恒沙功德诸不共法悉如汝说皆如是也。从此第二辩观正邪

经。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如是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解曰。修般若者应如是观。言他观者。但于上文随偏取一。即非正观尽名为他。即邪观也。大文第三闻法获益

经。说是法时无量大众得法眼净

解曰。谓佛答王说护佛果。无量大众得法眼净。法眼净者无漏慧也。若证我空谓即初果。证法空者即初地矣

菩萨行品第三

将释此品文分为三。初辩来意。谓前品初所申二问先陈果德。前品已明。次辩胜因。具彰于此。令修行者观果修因欣仰进修有此品矣。次释品名。言菩萨者如序品明。所言行者起悲智也。修二利行无住道故。旧云教化约利他门。得同体悲利他即自亦不违也。品第三者无劳释矣。从此第三分文解释。于中分三。第一波斯匿王问。第二如来正答。第三闻法获益。且初第一波斯匿王问。其义者何

经。尔时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护十地行菩萨摩诃萨应云何修行云何化众生复以何相而住观察

解曰。护十地行者牒先问也。菩萨摩诃萨者彰能护人。未修已修俱标问故。应云何下正申三问。意问。发趣修大乘者云何修行。若修行者云何化利。若修若化如何观察即得离障至果德圆。正为希求无上果德。从初至末种不断故兴此三问不增减故。然此三问即是发心求菩提者三种妙观。厌离有为欣求菩提悲愍有情。三种之心生起次第断修化利未为初故。又亦得名三聚净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摄律仪戒。治断次第修行化利远离诸障顺三问故。即智恩断三德之因。如次能得报化法身究竟果故。从此第二明佛别答大分为三。一明答修行。二明答化生。三明答观察。就初修行文分为二。初略明五忍。后广明五忍。初略明中文复分三。且初第一总标五忍

经。佛言大王诸菩萨摩诃萨依五忍法以为修行

解曰。此总标也。从此第二别列五忍

经。所谓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皆上中下于寂灭忍而有上下

解曰。所言忍者。忍谓忍可印许之义。以慧为体。相应助伴具五蕴性。言伏忍者谓折伏也。于三贤位未亲证理。依胜解力所修正观福智二门自他二利皆未亡相。分别二障不起现行。二取随眠伏而未断故名伏忍。即忍之忍。忍有彼伏。三释得名。即起信中相似觉也。言信忍者。信谓证信。初二三地名为信忍。顺谓顺向。顺向无生。四五六地名为顺忍。无生目如。七八九地慧常照理名无生忍。寂灭即如。十地佛地照寂寂照名寂灭忍。皆通持业依主二释。大果难感故经五忍。万行难备渐次而修。从因至果为十四忍。然此五忍经论有异。如本业璎珞经略为六性。一习种性即十住故。二性种性即十行故。三道种性即十回向故。四圣种性即十地故。五等觉性金刚心故。六妙觉性如来地故。亦名六慧。闻慧思慧修慧无相慧照寂慧寂照慧如次六性。于彼六生具明四十二贤圣。故虽此五忍与彼六性列数不同。合彼后二为寂灭忍。即与此经义不违也。又瑜伽四十七说十三住。第一种性住。即本性住种性。未入僧祇。即同此经十善位也。彼云。谓诸菩萨性自仁贤性自成就菩萨功德。菩萨所应众多善法亦有显现。由性仁贤逼遣方便令于善转。非由思择。有所制约有所防护。住此住中住持一切佛法种子。于自体中已具足有一切佛法。一切种故。不能现起上烦恼缠造无间业或断善根。广如彼矣。第二胜解行住。即同此经伏忍三品。彼云。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清净意乐所有一切诸菩萨行。当知皆名胜解行住。于此住中普于一切余菩萨住及如来住皆名发趣。然前住中虽修诸善。性仁贤故所已为之非为菩提。故意作也。未名发趣不入僧祇。此住所修皆名发趣。故与前别。然此住中思择力胜所作加行。以彼修慧未得坚固相续无退。慈恩法师云。此说无漏。修慧未得非有漏慧此住不得。或此所说初发心时。十信菩萨八相成道未超五畏。所有修慧未坚固也。又于三处忘失正念。一于境界可不可意色等六境。其心颠倒忘失正念。二于受生彼彼身中。既受生已忘前生事。三于所受所持诸法。久作久说有所忘失。或于一时具足聪慧。为他说法勉励而转。如闇中射或中不中。或于一时于大菩提虽已发心而复退舍。或时弃舍先所受学净戒律仪不能受学。或时舍于利乐有情而生厌倦利益安未能广大。于诸菩萨所学之中未能普学。菩萨相中未皆成就。在家出家二分菩萨正加行中未等显现。于此所说诸行相状。下忍转时诸行上品。中忍转时诸行中品。上忍转时诸行下品。渐轻微故。入初地时此一切相皆无所有乃至广说。第三极欢喜住。亦名净胜意乐住。即是此经信忍下也。第四增上戒住。即信忍中也。第五增上心住。即信忍上也。第六觉分相应增上慧住。即顺忍下也。第七诸谛相应增上慧住。即顺忍中也。第八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即顺忍上也。第九无相有功用住。即无生忍下也。第十无相无功用住。即无生忍中也。第十一无碍解住。即无生忍上也。第十二最上成满菩萨住。即寂灭忍下也。第十三最极如来住。即寂灭忍上也。虽十三住对十四忍数即少一。彼乃广也。初种性住忍所不摄。同下颂中十善位也。若以十善为忍方便。即彼与此无宽狭故。摄大乘论从初十信乃至佛地。于中说有三十四忍。地前三忍于十地中地地分为三十忍。佛地为一三十四也。又真谛记释此五忍各治三障。瑜伽四十九说为七地。唯识论说五位修习。皆与此经五忍相摄。讲者叙焉。问经列忍等云上中下。顺理应云皆下中上。何不次耶。答据能行行理实应然。约所治障亦不违理。从此第三结示修行

经。名为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解曰。结也。从此第二广明五忍。于中分二。一广明五忍。二结修诸忍。广明五忍文即为五。初明伏忍于中分三。一习种性二性种性三道种性。初习种性于中分三。初标位辩相。次正解修行。后结为圣胎。且初第一标位辩相

经。善男子初伏忍位起习种性修十住行

解曰。伏忍位者五忍之中伏忍居首。伏忍之内三中最初创入僧祇故云初也

伏谓折伏。忍义如前。位者位次此下忍也。起习种性者。起谓生起。超前十善入忍位也。习者修习。言种性者顺理相应为后胜因故得名种。现种熏习习成性故。修十住行者此经略标不列住名。如华严经十住品云。所谓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王子住.灌顶住.辩住行相至下悉矣。从此第二正辩修行。于中有四。且初第一明发心相

经。初发心相有恒河沙众生见佛法僧

解曰。初发心相者长耳三藏云。初习种性有三相发心。一假想发二轻想发三信想发。假想发者藉三种力。一善友力谓善知识。二者行力谓受律仪。三者法力通别二因。通谓如来藏别谓信等五根也。由此三力于佛菩提假起菩提想。以求自安诸有情。犹如声闻观诸非青假起青想而能伏惑。此中亦尔名假想发。此后后想修习不已义尚难识。譬如轻毛无所倚著名轻想发。此后后心信珠显现名信想发。得入十信名发心相也有恒河沙众生者。此显发心其数虽多至于不退入忍位者其数甚少。譬如鱼子庵罗树花彼二虽多成实极少。见佛法僧者明发心缘。或复闻说一体三宝自性常住。或见别相住持三宝。犹教诲力于三宝中发起无上良福田想。而生定信入十信也。从此第二明十信心

同类推荐
  • Forty-Two Poems

    Forty-Two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石遗室诗话续编

    石遗室诗话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豹隐纪谈

    豹隐纪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Villainage in England

    Villainage in Eng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孝经注疏

    孝经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九转撼天诀

    九转撼天诀

    一指灭星辰,一吼苍穹破,一拳横断古今未来,脚踏宏宇,一肩扛起万古愁;少年凌锋身怀盖世传承,自废墟中走出,一路强势而上,由逆境中璀璨崛起;踏天才,战天骄,与世间最强种族争锋,万族惊,至此整个寰宇暴走……
  • 红颜祸水.B

    红颜祸水.B

    一个女人,一步一步倾覆了天下。羙生来便是宿命的原罪,还是一场宿命的抉择。于生于死于爱于恨,连轮回都在欺罔世人的眸。她是妖姬,指间染血,也是南夷那个高高在上君主即若覆了江山也甘愿舍命去爱的女子。千年太漫长,她却在江南等了一千年,等一个梦,等一个,轮回。每一个少女都有一个白衣少年踏马而来的梦。每一个少年都有一个金戈铁马战袍披甲的梦。此文谨献给拥有梦的你们。
  • 胡同里的人

    胡同里的人

    对于喜欢修真玄幻的,屌丝逆袭的读者来说,恐怕会让你们失望了。这是一部青春文艺小说,作者以自身经历及感悟为引,几次梦境为线,描述了几个究竟是因生活现实还是自身欲望而掉进死胡同的人。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历史基础,文学造诣及思想境界者慎读。全书看似在写人写事,然并非如此,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努力服务于书中所写的一个字谜,再通过这个字谜来反应一些社会现实和折射人性的阴暗面,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这也是作者极力表达和深切渴望的
  • 天山云仙

    天山云仙

    赵四王爷接圣旨到西域密查守军密谋叛乱事宜,带上三个儿子以增历练。云龙外出游历,意外却突然降临,天池派掌门看云龙练武颇有慧根,欲强行将其收为弟子并培养成衣钵继承人。天山云仙领师命在天池中施展凌波微步掠走赵云龙,让他在天池附近的白云洞内拜师,让其修炼天池神功。云龙的未婚妻罗琼思念情人,背着父母离家出走,幸遇武当派大侠萧一鸣奉师命西行到天山派归还七彩宝剑,罗琼和丫环小梅在萧大侠的保护下自京城万里迢迢寻至西域,却听说云龙下落不明,罗琼坚持到天池常驻以探听云龙的消息,萧一鸣冒着危险探知云龙下落,云龙却表示让罗琼不要再等他。罗琼悲伤出走,中途遇险跳崖被云仙救下,此后经历了无数曲折和种种磨难,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天山云仙作为云龙的师傅,在故事的进行中与儿时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再次相见,二人能否再续前缘?且看书中如何演绎。。。。。。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曲折动人,耐人寻味。
  • 慕尔诺斯皇家贵族学院

    慕尔诺斯皇家贵族学院

    阳光明媚的一天,“叮铃铃”“叮铃铃”李云曦穿上衣服,去厕所刷牙洗脸后,去厨房吃着面包喝着牛奶,吃完饭后整理书包,叫管家备车送她去学校。
  • 青春的笑暖人心

    青春的笑暖人心

    这是我的青春经历,或许狼狈,但却是最珍贵的回忆
  • 绝代玄尊

    绝代玄尊

    一个被人称作傻子的孤儿,竟然是万年之前神界帝尊转世!封天大盾下,群魔乱舞!玄宝携鸾后与十八帝妃,找回三大圣宝,平魔乱,归元一,统一白鸾,重登帝位!面对来自神界、灵界、冥界、人界四界众生对圣宝和神帝之位的觊觎和阻拦,玄宝携五大兵团,扬玄尊大旗,洒男儿热血,平四界之乱,祈万民之福!
  • 甜婚蜜爱:高冷女神太迷人

    甜婚蜜爱:高冷女神太迷人

    相亲的时候遇见初恋女神,没想到分别这么多年还能再碰到,他想这一定是上天恩赐的缘分,说什么也不能放手,于是乎,死缠烂打的霸上女神。他拿着包蹲守在她家门口,可怜兮兮的求收留:“我妈说我不肯结婚,就把我赶出家门,求你收留我吧!”他死皮赖脸,紧追不放:“既然你没结婚也没男朋友,怎么就不能让我当你男朋友呢!”危机时,他挺身而出:“第一次什么的,当然是跟我,我能证明!”结婚时,他甜言蜜语:“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梦境之创世

    梦境之创世

    真正教你怎么修真(修仙)!并告知你修真(修仙)的理论依据和一些相关问题的解释;你可以从探宝,探索宇宙奥秘和与一些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艺术中获取殿堂级知识;会有很多搞笑的词汇和情节,以及作者的诗词歌赋等等,与你相约传统幽默讽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