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6600000016

第16章

经。灌顶菩萨四禅王

释曰。第三一偈半。释灌顶位。文别有三。初标名配位。次化土宽狭。后显地别行。此即初也。言灌顶者。华严经第二十七云。譬如轮王太子。成就王相。取四大海水。灌子顶上。即名为灌顶大王。菩萨亦如是。受职时。诸佛以智水。灌是菩萨顶。名灌顶法王。是名菩萨入大智慧职地

经。于亿恒土化群生

释曰。第二化土宽狭。如文可知

经。始入金刚(至)常湛然

释曰。第三显地别行。文有四节。一明胜用。谓金刚一念。断障已了。或可照境已了。二辨度生。谓三十生中。一生未尽。三显品数。位在下忍。四辨入位。谓解脱道。即成妙觉

经。等慧(至)一切尽

释曰。第二一偈。断惑分齐。于上等观慧光灌顶三品。除前缘心。无明习尽。谓无间道现在前时。无明习相故烦恼等。一切皆尽

经。圆智无相(至)无极悲

释曰。第三有两偈半。明妙觉位。文别有二。初正赞三德。后第一义下。重赞其德。前中有四。一标名配位。谓圆满智。缘无相故。名为无相。或可智用离能所缘故。名为无相。二尽生分位。谓三十生尽。于一切境。齐等而觉。名等大觉。此上二句。赞智德也。三证大无为。谓有余无余二种圆寂。不可破坏。如金刚藏。此之一句。赞断德也。四具大慈悲。谓尽生死。具无极悲。此显恩德。穷未来际。故言无极

经。第一义谛(至)妙智存

释曰。第二有一偈半。重赞其德。文有三节。初之二句。就境赞智。次有二句。就位赞德。后有二句。约时赞德。此即初也。谓内证真谛。非分别所动。故言常安隐。穷生死俗源。尽涅槃真性。成妙觉智。故妙智存

经。三贤十圣(至)居净土

释曰。第二就位赞德。谓始从三贤。至灌顶位。有漏未尽。言住果报。唯佛一人。生死报尽。无有漏法。故居净土

经。一切众生(至)居净土

释曰。第三约时赞德。谓一切众生。虽无有始。而有尽时。名暂住报。唯佛一人。有始无终。名居净土

经。如来三业(至)礼三宝

释曰。自下第三赞佛三业。文别有五。一初二句。总赞三业。二有一偈。别赞三业。三有半偈。赞说无畏。四有半偈。赞能动地。五有半偈。赞佛快说。就总赞中。初之一句。总赞三业。后有一句。显已归礼。言三业德无极者。如前所说。身业坚固。意业寂静。口业能说。皆无穷尽。故言无极。由斯我今敬礼三宝

经。法王无上(至)无缘照

释曰。自下第二有一偈。别赞三业。于中有三。初有二句。别赞身业。譬如大树覆盖人众。如来身力覆盖亦然。次有一句。别赞口业。称理说法。非无义利。后有一句。别赞意业。其心寂静。无缘大悲普照有情

经。人中师子(至)散金华

释曰。第三赞说无畏。文有两即。初之一句。赞说无畏。后有一句。欢喜供养

经。百亿万土(至)受妙报

释曰。第四有半偈。赞能动地。文有两节。初赞佛动地。后众受妙报

经。天尊快说(至)略难佛

释曰。第五有半偈。叹佛快说。文有两节。初句赞佛快说。诸王后句。申已赞说之意

经。时诸大众(至)无量功德藏

释曰。自下第三。辨众得益。若依本记。有七种益。即分为七。此即第一得开慧益

经。得大法利

释曰。第二得思慧益。以已思慧。胜于闻慧。名大法利

经。即于座中(至)无生忍

释曰。第三得修慧益。言三趣者。是三恶趣。问如何恶趣能得修慧益。萨婆多宗。不许恶趣能得修慧。今大乘宗。亦得修慧。故大云经。诸畜生等。得定律仪

经。八部(至)天上受道

释曰。第四现在安乐住。言八部阿修罗者。四天王住下。有四阿修罗王。一罗睺阿修罗。二毗摩质多罗。三波利。四毗楼阇。须弥山下。又有四大阿修罗。一陀[少/兔]。二富楼魔。三波罗诃。四兜牟楼

经。三生(至)得入正位

释曰。第五正位

经。证圣人性

释曰。第六净眼位。证圣人性。四字是二乘所得

经。得一切无量报

释曰。第七未来乐住。既闻圣教。得生报后报无量果也。又云。就得益中。文别有二。初明总益。谓众闻法。后即于下。显其别益。谓诸天鬼神。乃至人畜地狱。得初地无生法忍。余文大同前说。虽有两说。且依前说。地狱能得初地无生。不应理故

经。佛告诸行得道(至)大师子吼

释曰。自下第三如来述成领解。文别有二。初赞王能说。后善男子下。赞所说法。前中有二。初赞王能说。后世尊述赞。二能说中。文有二节。初标所告众。后对众正赞。此即初也。谓听众中。天众最胜。或得圣果。是实非化。故名得道果。实天众言。善男子等者。第二对众正赞。叙今胜古。成师子吼。谓于过去龙光佛边。为第四炎慧开士。我为第八等观开士。我今成佛。汝来第九地。作师子吼

经。如是如是乃至知斯事

释曰。第二如来述成。文有两节。初赞教称理。后显所诠理。此即初也。王所说教。称所诠理。教理相应。是故重言如是如是。言不思议等者。非三贤境。名不思议。龙树释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世亲等云。心言路绝。其义一也。非十地境。名不可度量。此即校量难胜功德。是故唯佛与佛。乃知斯事

经。善男子(至)不可思议

释曰。第二赞所说法。文别有三。初正赞所说。次善男子。是十四法门下。赞用劝修。后时诸众中下。大众供养。就正赞中。文别有三。初释不可思议。次善男子下。释不可度量。后我今下。释唯佛乃知。就不思议中。文复有三。初标宗略说。次外人征诘。后世尊广释。前中有四。一总标其数。谓十四般若。二别叙属当。谓地前三忍。地地三品。成三十忍。三二藏分别。谓一切行藏者。前十三忍。一切佛藏者。上寂灭忍。由此二种摄诸功德。名之为藏。四结不思议。如是二藏。名不可思议

经。何以故

释曰。第二外人征诘。依何义故。行藏佛藏。皆不思议

经。一切诸佛(至)是中化

释曰。自下第三。依宗广释。文别有二。初唯就佛藏。明不思议。次一切众生下。合释二藏。明不思议。此即初也。然此文。自有两说。一云。是中生。是中灭。是中化者。法身无像。为物故形。以王宫现生。双林托灭。随感应故。所以化也。无生无灭无化者。其用弥寂。故体无生灭化也。无自他者。彼己两亡第一无二者。境智俱绝。非化非不化者。谈其大寂非化。据其大用非不化。非无无相者。有无相对。若有有可有无。若有无可有有。今明有无俱无。故言非无无相。无来去者。明去来相绝。故中论云。已来亦无来。未来亦无来。离已来未来。来相不可得。已去亦无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相不可得。今释此文。于中有二。初就化身。即相无相。明不思议。后逐难重释。前中复二。初立三相。后遣三相。此即初也。是中生者。明智德。是中灭者。辨断德。是中化者。显恩德。此约化身。作如是释。或可通依受用法身。释上生等。如理应思

经。而无生无灭无化

释曰。第二遣生等三相。约相无自性。故说无生等三相

经。无自他(至)无去来

释曰。第二逐难重释。虽云无化。其相难知。故重释之。于中有二。先法后喻。法有五义。展转相释。一无自他者。释上无化。既无自他。如何有化。二第一无二者。释无自他。第一义中。无自他二故。三非化非不化者。释上无二。谓化是能化。不化是所化。能所俱非。故第一义。无有二也。四非无者。遣无。前已遣有。便拨为无。同恶取空。故言非无。五无相无来去者。双遣有无。所言相者。是有无相。来者有相。去者无相。今此般若。双遣有无。故言无相。无来去也

经。如虚空故

释曰。第二举法同喻

经。一切众生(至)行空故

释曰。自下第二合释二藏。明不思议。文别有二。先释。后结。释中有二。初人法相对。辨不思议。后境智相对。辨不思议。前中有二。初明人空。后明法空。此即初也。文有两节。初以三义。辨我相空。后烦恼下。就我众名。以辨人空。此即三义以辨空相。言三义者。一无生无灭。二无缚无解。三非因非果。非不因果。言无生无灭者。诸说不同。一云。无生无灭。即是总句。谓一切众生。皆有生死。名为生灭。双遣死生。故言无生无灭。一云。无生者遣常见。彼计我生而不灭故。无灭者遣断见。彼计我灭而不续故。言无缚无解者。自下别释。既无众生。说谁名为有缚有解。故智论五十一缚脱品云。五众无缚无脱。若毕竟空。无有作者。谁缚解。凡夫人法。虚诳不可得故非缚。圣人法。毕竟空不可得故非解。乃至云菩萨住是道中。诸烦恼不牵堕凡夫中。故言不缚。不以诸无漏法破烦恼。故言不解。具说如彼。真谛解云。人空真如。非烦恼所缚。亦非智慧所了。空无所得故。言非因非果者。双遣。卫世师外道。计我为作者。说名为因。僧佉外道。计我为受者。名为果。故言非因非果。言非不因果者。依俗理。非无因果。言烦恼下。就我众名。以辨人空。于中有二。初烦恼者。出能执法。所谓我见烦恼。我人等恼乱行者。故名烦恼。后我人等者。辨所执我。有众多名。于中有二。初辨我五名。一我。二人。三知者。四见者。五受者。后我所等者。辨我所空。谓前五种我。皆有我所。谓第一我所。乃至第五受者所。总标五种。故言我所空。所遣法体。通摄三受。所谓苦受名苦苦。乐受名坏苦。舍受名行苦。是故三受。通名苦受。即此三受。皆有为行。同是我所遣法。故言一切苦受行苦故也

经。一切法集(至)寂然空故

释曰。第二明法空也。有其五句。一一切法集者。标名辨假。谓一切法集故名假。二幻化五阴者。举喻出体。如幻五阴非人故。名为法假。三无合无散者。显法别相。诸说不同。一云。五阴成身。名为合。后离散时。名为散。双遣二相。故言无合无散。由无分别智。不住于生死。故名无合。常起大悲。故不入于涅槃。故言不散。五法同法性者。摄妄归真门。一切诸法。皆用如为性

经。法境界空(至)如虚空故

释曰。第二境智相对。辨不思议。于中有二。初辨境空。后释智空。前中有二。先法。后喻。法中有二。初法境界空者。明总空相。谓一切境。无不空者。后空无相不转等者。释其别空。文有三节。初明法空。次无三宝者。通于人法二空。后无圣人六道者。明人空也。初言空者。空三昧境。言无相者。无相三昧境。无十相故。言不转者。是无愿三昧境。以苦集染。不可转为无漏净故。如上三境。皆非颠倒。非如幻化。是虚妄故。次言无三宝者。双显人法二空。后言无圣人者。明能化空。言六道者。辨所化空。言如虚空故者。第二举喻。喻法空相

经。般若无知(至)照相故行道

释曰。第二智空。于中有三。初法。次喻。后合。法中有二。初遣知等六相。比度名智。推求言见。历境称行。筹虑名缘。招果名因。领纳名受。如是六相。悉皆是空。后释遣所由。故言不得一切照相。故行道相

经。斯行道相如虚空故

释曰。第二举法同喻

经。法相如是(至)无心得

释曰。第三总合。法相如是者。合上六种空相。言何可有心得。无心得者。有心是分别。无心是无分别心。如何有心得。无心得。或可何可有心得者。遮有心得。其境皆空。如何有心得无境也。无心得者。许无心得。谓以境空故。无分别心。能得空也

经。是以般若(至)行而行

释曰。第二结上四义。文有四节。一人中行不可得。以生空故。二法中行不可得。以法空故。三境中行不可得。所缘空故。四解中行不可得。能缘空故

经。是故般若(至)不可思议

释曰。第三双结二藏不可思议。文别有二。初依智总结。后就人别结。此即初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呆萌小仙寻宝记

    呆萌小仙寻宝记

    可爱呆萌的小仙一枚,因无聊所以抛弃了天庭的悠闲,下界寻找一个叫七彩石的石头,不知,她这一下界,人间不仅乱了套,天庭也闲的蛋疼,都要下界玩一玩,哈哈哈,这下,全世界都乱了套,玉帝一个头八个大,可是,哪位又呆又萌还悠闲的吃着糖葫芦,玉帝要崩溃了...
  • 噬鬼师

    噬鬼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运,不同的魂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路途,不同的我有不同的经历。似水如流年,时光太匆匆我有很多鬼做食物你有时间看故事吗?对了,我叫九九,是一名,噬鬼师。
  • 江山谋:嫡妃太嚣张

    江山谋:嫡妃太嚣张

    阿玛是雍正皇帝,额娘是钮祜禄氏,对,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熹贵妃,爷在兄弟中排行老四,诸位如若喜欢我的故事,见面叫一声老四就成弘历波澜壮阔的人生大戏就要开始了,让熙颜带着聪明的你,一起站在男主的角度领略爱恨情仇
  • 忘却的轮回

    忘却的轮回

    三个无知的少男少女,意外侵扰了灵物的安宁,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扭曲。“如果‘你不存在’,你该如何存在?”
  • 余生不愿闻笙歌

    余生不愿闻笙歌

    废物弃女?!呵!我让你们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天才!什么才是妖孽!!“丫头,只要有我,这世上就没人敢欺负你。”“青裳,跟我回家。”“这一切都注定了,已经回不了头了,我只希望,她不要视我为敌人。”…………这一世的重生。她以为可以一世长安,却偏偏有人扰了这安宁。她原以为她终于可以享受无比渴望的亲情了。却偏偏有人毁了她这一切。……且看她用仇人的尸体铺成她的复仇之路。
  • 百转千回:你是小爷我的妻

    百转千回:你是小爷我的妻

    一次偶然,让他们彼此相遇。他是万人敬仰的校草,父亲是知名集团的董事长,母亲是时尚杂志总编辑,他,天生就带着偶像光环。而她,家境贫穷,容貌不算精致,最多是个清秀。而他们却诠释了最美的校园爱恋
  • 十二大陆

    十二大陆

    数百万年前,巫、妖两族因巫族后羿射杀妖族大圣东皇太一的九子展开了大战,两族大战一直延续到百万年前,此时两族皆已两败俱伤,实力十不存一,就在此时,一直被两族压制的人族趁势崛起,一举打败巫、妖两族,结束了数百万年来一直存在的战乱。然而圣人不死不灭,而今百万年已过,巫、妖的圣人即将苏醒,预示着大战也将再次开启。
  • 傲娇男神,天天见

    傲娇男神,天天见

    她说,就算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个男人,我也绝对不会选择你!他说,如果全世界只剩下我们两个,我一定要死在你后面,因为我怕你会饥不择食!后来这两个人不仅饥不择食,还给他们的二人世界创造了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第……
  • 曲目新编

    曲目新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惹火成婚:国民老公请关灯

    惹火成婚:国民老公请关灯

    慕语兮因一个钱包闯入厉南修的视线,从此掉入他的深渊,挣逃不开。她竭力反抗,终于在他身上吃足了苦头,服软认错。她低眉顺目,却盘算着如何扭转局面,全然反杀。她以为,从此以后她都要跟他斗智斗勇,以至到逃脱那天。却在某天,措不及防和他绑在了一条船上。?他揽着她的腰冷然宣布:“她是慕语兮,是我的未婚妻,跟在我身边,合情合理。谁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