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9700000008

第8章

盖世之学佛,不得其全诀者,皆因已有所知所能,轻师谩法,故不得其全诀矣。若能虚心恳切,执弟子之礼,行弟子之事,久久真心护师成道,岂不有不得全道者乎!

培德舍力,

盖德者,道之体性之用,欲觅师道,而不修德,焉得遇之,德和道者,如鸟之羽翰焉,缺一无所用也。力者,财也.古云,法财两施,彼此同成正觉,苟曰称修道,分文不舍,沽名钓誉,假佛遮身,就有佛道高人泛而不视矣。

然后大道有所得也。

世之学佛者,谓坐而有所得,岂不谬也。如刘志略乃坐怀而得,因结交有力,与六祖同借其力也。

盖出炉之消息,

炉即丹田也。

又赖意之静观,物则生焉。

盖意观者,如来云,若不知心目所在,则不能降伏尘劳,物之出炉于不出炉,总在乎意之力也。且物又是元炁之喻名耳。

如来谓之炉中火发,

此即紫摩光如来之言也。火者,暖也,发者,动也,此是舍利产之景也。

斯时牟尼露象。

上文言暖者,乃内景也,象者,外景也。

不惧不惊,

或者乍见此景,未得真传,认为外物,而不禁惊讶,则心动神驰。舍利亦散,欲望成道,不亦远乎。

动而并行,

命行则意行,命住则意住,故为并行者矣。

切防蹊路危险之患。

蹊路者,前注于集说矣。

渡过恒河之渡口,

恒河者,背骨之髓路也,上下有不通之处,必要真意度过此处,故曰渡口矣。

由漕溪而上鹫岭,

漕溪者,即上文髓路也,鹫岭,在头之后也。

达须弥而下重楼,

须弥,头之顶也。重楼,气喉也。气喉有十二节,故曰重楼也。

往南华花世界,

且往者,慧命之来也,昔日法华会上,龙女献珠,往南方女转男身,成证佛位,即此喻也。盖南者,心窍也。心之喜动而不喜静,喜新而不喜旧,时刻迁移,进出无时,莫知其乡,自无始而至今,四生六道,无有休息,所谓人死不知心。今幸得慧命来相制伏,变种性为真性,炼识神为元神,犹如铅之制水银一般,则水银死,而无驰弄之性矣。若不得此慧命来入心窍,而亦不能自定,纵有所修,无非后天之识性,非先天之性也。先天之性,囗(口中一力字)地之时,落于命中,故曰天命之谓性。学佛者,自当醒悟先后之性,若不自惺,终无所成矣。

坐登佛光宝殿。

宝殿者,心下之一窍也,乃养道胎长定之处也。

忽然溶溶如谷云,霏霏似春雨,盘旋敛聚于中宫,斯谓之结道胎。

盖舍利登中宫之时,周身如云之腾,似雨之施,百脉冲和,畅于四肢,急将心目左旋右转四九而定,右旋左转四六而定,性命盘聚于中宫,结成道胎矣。

安乐太平之禅定,

到此无损无失,一得永证。何得不安乐,自然禅定寂静矣。

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且初结道胎时,后天之息,本似于有,而不着于有,故曰勿忘。道胎既结,则意在乎其中,寂然不动,又不可随其昏味,必须常觉常悟,故曰勿照。

静定之中,忽觉一轮浩月悬于当空,

且此月从丹田升于目前。

留而待之,

以真意留之。

一轮红日升于月中,

日月合并,

收而藏之。

用法收于中藏。

定静之中,习乎寂灭。

一念不生。

有无之场,还乎浑然。

真性虚无。

故曰无为者矣。

空虚至极矣。

且大道无穷焉,静极而生乎动。一物上合于道胎。

盖万物极则还原,而大道亦然矣。静极生乎动机,有一点纯阳之物,从涌泉自升于中宫,与道胎相亲相恋和合,合而为一者矣。

而法轮之又重转矣。

此物既归道胎,则自往下,由尾闾上顶,降于中宫,是谓助胎源之至宝矣。

静而又静,灭而又灭。

鼻无出气,手无六脉,则大定矣。

胎圆炁足,天花乱坠。

有天花坠则知胎足,无天花坠则胎不足矣。

则佛子之定念,当移而超出三界。

见此景至即当移念出定。三界者,下丹田,中宫,顶门谓之三界也。

是谓如来之出现矣。

《华严经》云,世尊从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如来出现者矣。

且出定之初,防被外魔之侵扰,

盖初出定时,恐有诸佛菩萨来言语,切不可答谈,只提正念,遂出遂人,不可远游矣。

一轮金光,本是我所有之灵物,取而归之,为化形之妙药。

且出定之初,万物不可着,只候自身中一轮金光,现于空中,将法身近于光前,以法聚光,取于法身内,途即法身入于凡身,久久乳汁,则凡身立可化为炁矣。恐不得此金光者,则凡身不能化为炁,故有留身之说者,谓此也。又在德行之故耳。此即万古不泄之天机,今则泄矣。

收而养之,予又生乎其孙。

且初出走时,原是一身,定久则百千亿化身矣。

愿备行满之时,隐于深谷,绝迹还虚,合乎妙道。

功满隐入深山古洞,无人来往之所,兀然端坐,炼形化乎炁,神亦还虚,形亦虚矣。

是谓如来末后之事也。余愿同志者,休误入口头禅、三昧之外道,认为正道,则非正道也。

禅机论第十二

华阳曰,佛道性命喻龙虎,龙虎喻动静,动静喻禅机,何喻之杂也?

且人从禀受,无非性命而已,另外又有何物哉!人若成乎道者,先将保守性命。性命之藏处,别名曰龙虎。龙虎之行住,又曰动静。动则为机,静则为禅。千名万喻,不出性命。除此性命两物,都是诓哄愚夫之进门耳。

古佛曰,不识性命,则大道无所成。

千门万户,费尽心机,实不知性命,或修性 , 或修命,亦无所成。

佛佛祖祖,莫不由此性命而为之修炼也。

且自古成道者,未有不修性命而得证果矣。

夫既曰性命,而又曰禅机者,何也?

心静者,为禅也;肾动者,为机也。

且人从禀受性命,原是一团。

盖人受胎之时,父母二炁合成一炁,一点灵光之性,即在其中。古人所谓三家和合有其身,真不谬也。

及其生也,分而为二者矣。

且人生之时,囗(口里一力字)地一声,性分于心,命分于肾,二物所隔八寸四分,至老莫能相会矣。

当其节至体旺之时,

人到十五六岁,丹田之炁自动。

而慧命元宝,

元者,即所受先天之炁也。

即有变化,拱关向外之机者在焉。

盖先天之炁之隐于丹田,后天足时,则先天炁自动,动而不修,拱开阳关,则变为后天有形之漏尽精矣。

不令其顺出,趁此之机,

机者,在内有景,在外者,外肾动也。

回光返照,凝意入于北海,则元宝亦随意之还于北海矣。

寂无老师云,凝神收入此房之中,则炁随神往,自然归于此窍矣。又世尊云,心目所在。

故谓之和合凝集。

以心合肾谓之凝也。

因其有变化之顺逆者,

顺者,元精,亦为漏尽;逆者,元炁,亦为物也。

故曰机也。

机者,动也。

若不曰机,则人不知慧命所动之至宝。

夫命者,元炁也。炁动虽不泄漏,则亦外耗,耗尽呜呼。修炼者,不令其外耗收藏于内,则成其道也。生人亦是此炁。故曰至宝矣。

以兀坐顽空,

如今之禅门不知慧命,摄心死坐谓道,谬矣。

迷却性命配合之真机。

不知性命凝合,空自磨砖作镜,有何益矣。

且落于枯寂,将以何者为真种哉!

不知和合凝集之法,则无真种产之景矣。

及其机之息也,默照浑然,故曰禅矣。

且机息者,命不动,阳不起,故曰机息。机既息矣,回光静照,无事无为,故曰禅也。

时至忽然而动,又曰机矣。

盖时者,非天时之时,乃真种产之时也。能知前所用之法,自有真种产之时也。

急当采取。

收回于本宫,不收则错过矣。

圆通谓之盗着,

盗者,取也。

起阖辟之消息。

阖辟者,内外之呼吸也。消息者,元关之机耳。

运法轮之元机,

此即真种通任督之道路,呼吸催通,故曰法轮元机也。

真种灵宝,当归根深藏。

藏于下丹田之所矣。

古人谓之返本复命也。

运行又归于命之原窟矣。然取得此种来,由法轮之机如意。斯谓之舍利。舍利,是命得性炼成,谓之舍利矣。去其有为之功,去其风吹运行之法。用其无为之法。以回光返照。静默而寂照之,又曰禅矣。此乃采舍利之功,有七日之照也。斯谓之心目所在。在者,心目在于舍利之处。且牟尼之珠成。团成一个。形如珠砂,光似雪。里面红,放光则白矣。融似场煎,味如蜜。丹田融暖,口中如蜜。活活泼泼流通出焉,又曰机矣。出者,出炉也。不惊不疑,以意定静,待而动取,伺候动而同行,实谓之妙法善取之方也。除此之法,再无别法,可取所谓柔能制刚。迅此动机,动者,珠动也。

徐徐穿过三三之铁关,

盖徐徐者,不前不后,前则谓之导引傍门,后则请之存想外道,故必相依而同行。三三者,背骨之奔,左右有孔从中而直上矣。

斯谓之超凡入圣。

炼舍利在脐下,既成舍利,必要超脱离出幻境,不超终有所患也。

牟尼之宝珠既归中央,

心下肾上,

柔守而定照之,又曰禅矣。

常以温养,

禅定之中,融融无为之乐也。

一团太和之天理,似醉如熏,佛曰禅定之中三昧也。

且无为之中忽有为焉,又曰机矣。

太空中一点甘露。

夫既曰无为,而又曰机何也?若不曰机,则人不知有此妙物,孤守胎囊。

不知大道,天人有相助之机也。

顺此机之妙物,收附于胎中。

以意逆至于中宫。

寂照而长定之,又曰禅矣。

依然温养。

斯谓之生灭灭已。

二炁永定矣。

夫寂定之中,一物超然而出,又曰机矣。

从丹田而来,有华而无形,悬于太空。

稍稍而待之,又曰禅机矣。

二三息之间。

随而又出焉,又曰机矣。

亦从丹田而来,有华而无形与前物相合。

收而藏之。

用秘密天机法,收手胎中。

寂照柔而默守,又曰禅矣。

无事于无为,常寂而常觉。

寂照柔默之中,二物从涌泉而出,又曰机矣。

有二道纯阳之物,从涌泉直升于顶,降于中宫矣。

取而静定,又曰禅矣。

鼻无出气,六脉俱宁。

斯谓之寂灭也。

从无出入之迹。

且寂灭之定久。纷纷白雪满空,又曰机矣。斯时出定之辨机。

乃是真景。

不令其迟阻,

速以出之。

若夫滞于胎中,缺少神通之变化,

又是一愚夫矣。

即当而出之。

从顶而出。

斯谓之超出三界,宁而待之。

离凡身一二尺候之。

又曰禅矣。一片金光悬于当空,又曰机矣。收而入之,定而又定,又曰禅矣。久久长定,形神俱化,而禅机之说,从此毕矣。

上下万古,禅机从此,今则尽漏泄矣。

余愿学佛者,休误入于邪师外道,口头之禅机,认为真机,则非禅机矣。

杂类说第十三

华阳曰,成乎其大道者,莫不因夙缘而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惊世废柴大小姐之狂妃王者

    惊世废柴大小姐之狂妃王者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头号杀手,善于用毒,用针,却因为被心爱的人背叛,从而跳河自杀,成为了凌府人尽皆知的废柴大小姐。他,一个妖孽美男,但是却始终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在他的一次次帮助下解开了心中的秘密....
  • 龙飞录

    龙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Rights Of Man

    The Rights Of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千道临

    三千道临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之道,以万物为刍狗,行征伐之事。人之道,练己身成真仙,为逆天之举。仙路多枯骨,红颜白发,天骄易老。少年乘鲲鹏降世,握一线仙机,掀无尽风云。
  • EXO之我的青春时代

    EXO之我的青春时代

    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绝望。我叫单纯,我的姓读shàn.所有人对我不好我都可以原谅,但是他们,惹到了我在生命中最重要的3个人,我不可能永远这么好脾气下去,我,要报仇,他们把两个人都害死了,还有一个被害成了植物人,现在连我都要杀吗?我真的绝望了。为什么要一次次给我希望,又去破灭它们呢!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没有失望就没有绝望。
  • 繁星邀月

    繁星邀月

    本是朋友的两个人同是天下赞誉的天骄。他的天赋与智慧,他的善良与医术。可天赋与智慧成了拖累,善良与医术成为谎言。究竟为何反目?只是执念与骄傲……
  • 东方有仙山

    东方有仙山

    整了整衣衫,李牧望着眼前的函谷关,轻轻叹息一声:“我是老子?”“师傅,师傅!”一个小和尚拉着李牧的衣角,奇怪道:“师傅,我们要去哪里?”“找一个和你一样的光头。”小和尚有些混乱:“为什么要找他?”李牧扯了一把栓牛的绳子,眯了眯眼。“夺了他的道果!”........
  • 刁蛮丫头·傻王爷

    刁蛮丫头·傻王爷

    她,杜雪雪,虽然不会武功,但却好管闲事抱不平,不知道什么叫做江湖险恶自己以身试险,谁知道老天待她不薄,竟赐给他一个如意郎君。他,十四王爷,为了逃避皇室的纷争,入了江湖,而且懵叉叉当上了武林盟主,而且还骗回来一个叼蛮丫头回来做王妃,虽然老被人家欺负着,心里还挺开心的!
  • 大熊猫历险记

    大熊猫历险记

    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颗“童心”。孩子的心理是不清楚爱情的。有的只是童真、童趣。自由自在的追寻着游戏。那就是童年。
  • The Silverado Squatters

    The Silverado Squa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