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1300000003

第3章

初文有二。初问。次答。答中有三。初标。次解。后结略标中有三。初总标。次别列。后结所为。别列六中。初五为利乐众生。后一为正法久住。前五之中。初二佛法外人心有疑或。不生定信。次二已入佛法。欣佛法者。不解进修。后一已进修者。不能证达。此但问因。是须菩提所欲修故。唯问种性及证发心二所修法。不问佛位十地菩萨己证达者心所欣求出离解脱佛果之位。总显种性不断。有二义。一此中已闻欲令当来佛种不断。二明佛能令佛种不断。以能善摄及付嘱故。此中六因依古所说。合有四解。一云。第一住佛法外。由有疑惑。多生诽谤。今问冀答。以断彼疑。令发信心。不生谤诽。起菩提心。二起信解者。若先虽不疑惑诽谤。但处中位。由不闻解。不能发心。今为于彼闻法起信入十信中前五心位。三若入十信住第六心后。信决定位。名入甚深义位。若先虽发大菩提心。犹在十信前五心位。尚断善根。未信决定。不名入甚深义位。今为令入第六心后得信决定。深识佛法因果理智信智不退屈。由解深义。方无退信。名入深义。四若先虽得信不退屈入甚深义。十住位中入前六位。尚有退作二乘之心。今为彼等无退大意。入第七位。后名不退。五若先虽得入位不退。乃至得入十回向后。得四善根入决定择分位。犹未证达真净法界。不名生如来家。未名住极喜地。未得法苑乐。未证诸相增上喜爱。不名生喜。今为彼等得入十地证得法界入后后道。六由人信学。进趣证达。当来正法。教行果三久住于世。为此六因生随喜故。以发三问。地前地上皆有发心修行断障三义别故。结云。此是问者欲令佛种不断故问。以上一位配。下更三义位配

次解中有二。初问。后答。答中顺第一解。初人可解。第二有乐福德等者。有先凡位不谤不信佛法三乘。但处中住意。其何在世耶有乐为福德。未发信心。名未成就。今为令彼起信解故得入十信。第三入甚深义。即前二人深达因果得信不退。第四若已得入信不退位。名为已得。不轻贱者。常住法决定出离。堪当得果。名不轻贱。入位不退。第五已得顺摄。是先根熟。但在位不退后。及净心者。位不退前诸菩萨等。不由于他起根本智。于法自证入。起后得智。于法得见。得入十地后。后亦复如是。生欢喜故。又第二解。初一人法外令入十信前五心。第二人五心前入信第六心后。信决定名信解。从初人作第二。第三入甚深义。即第二人在六住前者。得入位不退中。第七住后。名入深义。第四人不退转者。已得位不退。得入初地证不退。第五为生喜者。即是次前得入初地。根已就者名为顺摄。展转得入二三地等。若已入位不退。后人名净心者。得入初地。合名生喜。又第三解。初人法外初入十信位。第二人业五心前得入第六信不退后。第三渐入初地。证入甚深真如法界。第四证入第八地后行不退后。第五见道已后。证不退后。名顺摄。入八地名净心。得无漏心。恒相续故。皆生欢喜。初地顺摄展转得入佛地。生欢喜。八地净心不久得入佛位。皆生大欢喜。虽有三释。此解似佳。由问但问因中三行今因得证后后胜品乃至成佛。具答三位诸行。从初发心。及至佛果。是前前位所修入故。今细审勘。地前凡夫唯三十心。初住法外令信入法。次在六住已前。令入七住。次在地前。令入初地。次在七地已前。令入八地。后在因中。令入佛地。各随彼位。以释其相。令法久住故。众生可得入前五因。由众生得入前五因故。法成久住故。发问者广为六因。略为二因。余如玄记说

结略为四。但结前五。所学教理。即法久住。故不说之。其法外人疑者。令见因果等理。发生信心。入佛法内。如已发心乐福德信未定者。能摄受信及胜解定。已信解定成就之人。摄受初地。入甚深义故。今此二名为摄受。摄受信定及证定故。得入初地。知绍佛位。名得不轻贱。欣八地后胜品妙行。令精勤心。不生行退。八地已后无漏观心。念念相续名为净心。得入佛位。令生欢喜。此结次第依行位说。但说净心生大欢喜。前广释中并说顺摄。令生大喜。即入初地。顺可世尊善摄受故。总令作佛。故二合说。若依次第。应依结略。略为四因中。初一因为法外入法。第二人为内凡入圣。第三为七地前入八地。第四为第八后入佛位。说信行地为初人。说净心地为第二第三。说佛地为第四人。上来三解。依位配之。第四解作三问者。初问为初人令发心。次问为第二第三人具修行。后问为第四人令断障。由三人各修自所求行已。净心生喜。乃至作佛。故结略中合第二第三为一摄受。摄受行故

解种性不断中。自下第二解摩诃萨言。即兼解大乘义中。大义诸译并略无摩诃萨言。大唐及隋并有七大。七大者。一法大。对法第一名境大。缘于广大教法为境。二心大。彼第七名业大。穷生死际。示成菩提。建立佛事。三信解。大彼名智大。即了二无我。四净心大。彼第五名方便善巧大。不住生死及于涅槃。五资粮大。彼第二名行大。行二种行。六时大。彼第四名精进大。经三大劫。修难行行。七果大。彼第六名证得大。证大功德。彼论意说。缘教起行。达甚深理。精勤长时。不滞二边。证大胜果。穷生死际。建立佛法。故名为大。此论翻倒。或此意说。缘教发愿。建立佛法事。得智达理。不同凡夫二乘有所住着。常行二利。长时精勤。便得胜果。二论意别。前后不同。更勘菩萨地十地论初卷说摩诃萨者有三种大。一愿大。二行大。三利众生大

第三解摄受菩萨等文中分二。初摄受。后付嘱。前解摄付时初成正觉及入涅槃时及所摄付根器。天亲云。根熟名摄受。未熟名付嘱。而未解释二种自性。天亲但解所摄付者及摄付之意。即此种姓不断。未释彼自性故。今释之。于中有二。初标问。后别解。此中分二。一善摄。二第一摄。罗什菩提流支真谛并无两文。唯大唐本云。最胜摄受。摄受诸菩萨摩诃萨。最胜付嘱。付嘱诸菩萨摩诃萨。经文但以一最胜言。前文牒经文云。第一善摄摄受所有菩萨等。遂开为二。以最胜言具善摄第一两义故。下解付嘱。唯言第一付嘱。道理定尔。又善摄是总出体。第一是别解义。善摄第一摄为二。第一摄中有三。一标。二列。三解。乐谓与现在利益。利谓与后世益。即差别中世间定是现乐。三乘果是后利。利乐有十义。如唯识疏。此中唯在。第四牢固。谓后益毕竟果体。现益毕竟因体。俱名毕竟。第六异相未净菩萨者。谓地前信行地未得净胜意乐故。于彼菩萨不可善摄中。此善摄法最为胜上。毕竟难坏。能利自他。更无过上。为二世益解付嘱中。亦三。初标问。次列。后解。善友所者。谓将入涅槃时。根熟菩萨为所入处。为根未熟者之善友故。故知天亲依根未熟说后付嘱。付嘱与根熟。无著说在入涅槃时。解不相违。以根未熟为能入者。其根已熟。为所入处。其根已熟。法尔教化。佛教根熟。汝既得已。可转教他。由此未熟不失善友所入之处。法尔根熟。悲愍未熟。佛令转教。令根已熟转生尊重求佛教故

下解正宗。第二以发起行相总文。初二句问。后二句答。答有三意。一答。由三乘菩提果各差别。唯问大者发大乘心。最胜乘者所趣究竟果故。能广益故。不问余二。二答。以能化法化所化生。后得果时。有三身果别。若问发行菩萨乘者。能以三乘法化所化生。令得三菩提。二乘不能。故不为问。三由三乘者菩提有异涅槃无差别。大乘菩提断二障。证二理。行二利。成二智。唯问趣此不得取余。三问别义如前已解

下第三段解行所住处中文分二。初解赞印中善哉言。后解正陈。以须菩提问。顺可深理。是五问中。为欲利益有情故问。佛赞其问。故言善哉。重赞叹之。然菩萨行见善说者。施言善哉。今以须菩提问契玄宗深可道理。重言善哉。准十地论第一卷解善哉云。所说法中。善具足故。善哉有三。一所缘谓净慧。二体性谓说诸地未曾说法。三果谓具十力等无障碍。佛菩提故。此亦如是。准彼应说

正陈之中。大分为三。初明信行地。次后卷中为证道下解净心地。后上求佛地下解如来地。说彼彼地。令住前前下位欣趣。下皆准知。初文分四。初解摄住处在十住位。创则安其心于彼彼法。行犹未胜。故名为住。次自此后。余住处中下第二解波罗蜜多净住处。次为欲得色身住处下第三解欲住处。合欲得色身法身二住处。为一欲住处。此上二住处在十行位。行六度诸行胜故。名之为行。次后卷初已说欲住处竟下第四解离障碍住处。在十回向位。凡所修行皆为回向。立回向名。依前略为八住处中。初六住处说为三地。以彼八住处中.后二住处通诸住处。非别配地故。后卷初云。今说离障碍住处有十二种障碍对治。十八住处中。合十二为第四离障故。前十六住处为信行地。分为四文。初二各一。合二为第三。合余十二为第四故。或分为二。初解摄住处。后解余三住处。以波罗蜜住处文初云自此后余住处中有五种等。合明以下文各以五义解之。故合为一段。初名摄住处。若远解者。亦发大心。远期摄受大菩提故。近解释者。发心已摄受正法。摄众生故。通二解者。发期愿。摄受正法成佛利生。近远二摄皆在中故。前十八住处中名发心。是种性发心。初.所起行相为名。此名摄者。以当成果及能利众生。而为名目。文分为二。初别解四心。后总答三问。依天亲论。初文为四。初解广大心即是初住。次所有众生界施设住施设已者下解第一心即第二住。次如是无量众生入涅槃已者解第三常心。即次四住。何以故若众生相命人相相则不名菩萨下。解第四不颠倒心。即后四住。如中卷释。弥勒天亲总科文意。此中别释

释彼所无。初文分二。初解总所有众生文。与罗什同。单言一切众生故。后卵生下别解三类。流支重言。所有众生众生所摄。大唐本云。所有诸有情。有情摄所摄。初言有情总谈也。后言有情者。世间有二。一有情。二器。今有情世间类摄之所摄。不是器世间类摄之所摄。又不佛化众生。菩萨观行有五无量。如障广说。一有情界无量。二法界无量。三世界无量。四所调伏界无量。五调伏方便界无量。今总言所有众生。在五无量中。初有情界无量有情.摄所摄。是第五调伏方便界无量。此调伏方便界无量。名为能摄。是诸有情之能摄故。为此有情能摄之心所摄者。即所堪化一切有情。初总欲化度。先观有情。有情无实。唯有诸法。以为自体。彼诸有情必住世界。依彼界处。观察所化性欲胜解所调伏异。然后应彼设调伏方便。由初有情。数非一故。名为无量。故经总言所有诸有情。乃至最后设调方便。亦复非一。故言所有有情摄所摄。初所有言。贯通下人法。人法即是五无量中初后二种。令初发意当成初观。故举初后。以例中三。广大第一等义皆如玄记说。五无量如章说。恐繁不引

卵生等者。别显三类分三。初总标差别。显前文总。次略举三别。后配别三。受生依止二义可知。境界别者。无所有处已下乃至欲界中。除住无想天二无心定无心睡眠无心闷绝。此五有情外。余皆有粗境。有明利想。名为有想。显五位中无六识故不缘境界。皆名无想。在有顶地。极闇劣故。即以无少所有地法。而为境界。不如于前有想地。境界粗显。心想分明。名非有想。亦不同前五无心位全无心想。名非无想。有少细想。无粗明想。是故双非。想能取境分齐像貌。对境名想。外道多计为生死因。故偏说想。不名有心心所等举想。摄余诸非。色蕴色像之身。相状易知。心以想微隐。故对依止名有色等。不名有心等。死灭为终。生起为始。因初有后无。故依生类。名为卵生等。不名卵死等。此显初心愿意所化。总说一切无不周尽。应依界趣地居止等种种义门分别此三。问何故不明界趣所化。但明此三答受生通五蕴。总也。依止于五蕴中色非色蕴。以辨差别。境界复依四非色蕴。能有境界。而显差别。从粗至细。展转而谈。亦显界趣。在于中矣。欲令舍生死而得涅槃。故说受生。欲令舍无常色等得常色等。故说依止。欲令断除分别因故。故说境界。心想为分别因故。断此疑想。成无分别智。又外道说想为生死之因。无想为涅槃之果。今说彼俱生死可度。更不说余。故论说言。受生依止境界所摄。问依胜鬘经及瑜伽三十七。有四所化。谓三乘众及无种姓。或依楞伽。说五乘等。此中言总亦摄法尽。何故次须言。我皆令入无余涅槃。无余涅槃三乘众入。非第四故。其胜鬘云。无闻非法众生以人天善根而成就之。善戒经菩萨地亦尔。岂无种性亦入涅槃。经皆令作佛者。说一乘一道皆得作佛。应解佛意。答有三解。一解。若久学行。识知根性。于无种姓人天善化。胜鬘经文云。若初学行。未识根性。但总发意皆令入灭。此经文是亦不想违。二解。望其愿意。皆令入灭。此经文是。据实而论有无姓者人天善根成不得入灭。彼等经是。三解。彼别此总。理不相违

同类推荐
  • 法华经持验记

    法华经持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顺宗实录

    顺宗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搜神后记

    搜神后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鞞婆沙论

    鞞婆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女配:白莲与绿茶臣妾做不到

    女配:白莲与绿茶臣妾做不到

    帮人写了半部小说,她穿越了,发现自己回到了五年前。这是现实世界?而不是在书里?那为什么这个毁容跳海的女人,和小说女配的命运是一样一样的。倒霉的她偏偏穿越成一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是祸躲不过,那就进击吧!剩女!与天斗!与地斗!与白莲斗!其乐无穷!可是慢着!现实之中背景不同,变了身份,连名字也全不一样——白莲与绿茶,究竟哪一个才是原书中的女主角?
  • 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TFboys之恋

    TFboys之恋

    TFboys的恋情在第三年后发生了,可他们并不可以谈恋爱。她会等他吗?还是她抛弃他?那个他最终会是谁呢?王源?千玺?小凯?她到底会选择谁呢,是坚定自己心中的那个声音,还是放弃他,选择最疼爱她的那个?
  • 神之魂曲

    神之魂曲

    神之梦中,谁为现实,谁为梦中之人,为神演奏一首魂曲,梦中之梦终会现实。
  • 冷兵器之光历186

    冷兵器之光历186

    人类越来越快速地掌握着这个世界的真理,医疗,生物技术发展至的高度,使生物繁衍后代的职能,对人类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模糊了贫富,善恶,美丑的概念后,剩下的只是最清晰的利弊多少之分,和对自身与社会的进化的追求。信仰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们只需要相信属于自己的理性思考后得到的判断。而感性意识,也从理所当然的存在,变为了社会发展的障碍。“判”是一群诞生于冰冷的培养室中的特殊人类,聚集了从全世界提取而来的最完美的基因,从一出生就拥有超越一切常人的优势。他们被单独以最高端完善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不同领域的教育。唯独不允许教他们一切可能会导致产生私人感情的东西。他们拥有基本公民自由,最高级社会待遇,但政府对他们依然拥有终生控制权。——光历476年记。
  • 你若向阳安之若素

    你若向阳安之若素

    春风再美抵不过你的笑浅笑梨涡,暖暖向阳。
  • 快穿之当女王成为炮灰

    快穿之当女王成为炮灰

    纪北这个外表女王,内心火热的妹纸有一天终于死了,什么?生前作为女主角犯下太多杀孽,太多配角不满,所以得自己穿成配角消除配角怨恨指数?好吧,看御姐范女王如何实现炮灰逆袭!病娇弟弟?霸道总裁?邪魅校草?冷酷王爷?……各色男神等着你噢!只是那个男主大大,你靠这么近干嘛呢?你手放哪呢?不黑原男女主,专宠1v1。
  • 远恋

    远恋

    《虞美人-远恋》月隐辰廖北风间蹙眉躲尘烟雪舞春城寒未远但看人去楼空已桑田浩海重山亘不断泪湿鹊桥岸红尘回首无君伴心锁前世今生怎堪恋几个普通的奋斗案例,几段唯美的爱情故事。从忧郁的学生到坚毅的男人,从悲观彷徨到无畏和勇敢。现实背景下的拼搏历程,反映给大家中国科技企业里的付出和情感。这一路,有过挫折,有过努力,有过欢乐,有过痛楚。青春的苦涩慢慢转化成了现实的美满,尽管中间有着太多的不舍和太多的遗憾。献给每一个拼搏的人。
  • Honey,听,最美胎教音乐

    Honey,听,最美胎教音乐

    这本故事书是从人们最熟知的音乐胎教入手,选择适合孕妇的音乐,让孕妇不必再为寻找胎教音乐而发愁。图书分为国外名曲、国内名曲两部分,配合不同的音乐主题,选取古今中外大家熟知的儿歌、童谣等内容。为了避免此书的单一性,又特别加入了唐诗、宋词、元曲,电影故事,胎教故事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