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1300000021

第21章

正释经中以其三义。明佛不住生死。一明佛达生死空。无生死法我执故。不见有生死可住不受生死苦。即是本性无生忍。依世亲论。生法二我本来无故。二明佛身非惑业所生故不受生死苦。即惑苦无生忍也。由证真如。惑苦灭故。三明佛无取福不住生死因故。无生死苦果可住。即自然无生忍也。即从因生非自然故。义虽有三。而文但有二。初合明佛无我无生故不受生死苦。以诸菩萨下明佛无住生死因故不受生死苦。今言大施多福。比显不如菩萨信解无我无生之福也。信者信佛无我无生。解者自解无我无生。其信解福尚能胜彼大施多福。况佛具证无我无生福智与虚空等。而反受生死苦。论次教解无我意云由佛达生死法空。无生死我执故。不见有生死可住。故言无我。解无生意云。佛身化现。非惑业所生。故言无生。故双结云。名无我者无生者。上教解文。次问答显问意云。此中以大施多福。比显不及菩萨信解无我无生福多。云何显佛不受生死苦。答意云。诸凡夫以取相心。修施戒等。有漏之福。尚于人天受乐报。无诸苦恼。何况菩萨通达无我无生。无相心修自利利他。福胜彼无量无边。而反受生死苦。菩萨分证无我。尚不受生死苦。况佛具证二无我。身又非惑业所生。何乃翻有受生死苦。故知佛处生死而不染。如影之在水火也。自下义第三。文第二。明佛无取福住生死因故。不受生死苦。于中有三。初转约教菩萨不取福德。显佛无取福住生死因。次善现问。后如来释。什魏二本译人失故。违前校量福多。即云。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已释前福多所以。真谛及唐本皆别云菩萨不摄应受福聚。前卷论举此文。亦云菩萨于福聚不应受不应取。彼又释云。受者说有故。取者修彼道故。谓修福时。说不福体可受。又执福德能取善道果。以此心修福。是住生死因。今教菩萨修福时不见有福体可受。亦不见福业能取善报。故于福体及果中。皆不应着。故名不受不取福聚。大品经云。教菩萨行。布施时。莫着布施。何以故。若着布施。尚更受身。若有身则不得离生老病死。岂非以取福故受生死苦。佛从值然灯佛得无相无生已来。虽恒修福。不见有福体可受。亦不见有福能取善报。无住生死因故。佛不住生死。论解此文。易而不述。次解善现问。以世尊于余处说应受福聚故者。谓上诸处说修经福无量无边。何故此中反教菩萨不受不取福德耶。次解如来释文。我言不受。非不修福而不着。故言受而不取故。论云。以方便应受。而不应取。此无取福住生死因。故不住生死。世亲论说。不生二种无我相。是故受而不取者。谓诸菩萨得法忍时。能了生法二我为无。而于二无不生二相。名受不取。执着福德。求有漏果。名之为取。此取善道。是有过故。同如下彼非善道失。故云如取非道。若不取善福德而得有漏之果。如是修时。名受福德而不取也

自下大文第六。论名行住净。此中明佛三业。行住皆无染故名净。何故有此文者。为释伏疑成前不住生死义。凡夫二乘见佛三业行住不异众人。何能受生而不染故。次明佛示有行住异无所染。依论判住为三。初名威仪行住净。明佛身业现行住而非行住。次名色观自在行住净。明佛意业于破名色观中自在行住。若菩萨以满无量下第三名不染行住净。此中有说法不染。显佛语业行住有流转不染。明佛于一切有为法。中行住净故。论总名行住净。然上所明已配三业。与此何别者。谓念处已下总明如来心所作业。名心具足。于中若理性心。若事相心。若报心。若化心。皆在此说。其理性心法身文是体。无作用从能证说。此言三业者。皆据化现。成所作智现三业故。即是如来心所作用。前配三业。通于报化。故与此别。初威仪中。经文中有二。初举外疑。遮破。次征释出其所以。论文有二。初标名属经。次逐难解。世亲论下子段第三破疑。疑云。若诸菩萨不受彼果报。云何诸菩萨福德众生受用。为破此疑分文有四所。一明化身外利物故。亦受福德。法身无去来。故无受福德。次破微尘下明法身一化身多。三若人言佛说我等下明我法无实。四若有菩萨以满下明化身有无尽福。偈云。是福德应报。为化诸众生。自然如是业。诸佛现十方。此之一偈正破外疑。次一偈显不去来义。云去来化身佛。如来常不动。于是法界处非一亦不异。偈上半正解不去来义。下半生起后经。若有人言。如来等者。此举凡夫二乘疑执。见佛身现行住等相。谓同凡夫实有行住坐卧。或化身成道名来。入灭称去。是人不解者。约上释如来名以遮外执。明佛证如成佛。如佛中实无行住坐卧。若人执佛有来。去坐卧。彼不解我前释如来义。次征意云。何故不解。释云。上明如来。即是真如。无前际故。无所从来。无后际故无所至去。无中际故亦无住处。住处亦不可得。何况坐卧而可得。故大品经中。萨陀波论菩萨问昙无竭菩萨。诸佛从何处来。去至何处。昙无竭答。诸佛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何以故。诸法如无动相。诸法如即是佛。如中非但无去相。亦无来相。佛以众人多缘来去相执故。约如来名。明佛无所至去无所从来故名如来。此则显佛身四威仪似行住而非行住净

自下第二破名色观中自在行住。谓此约教净心地。作破名色观。显佛于破名色观中自在行住。故有经文。世亲论自下明法身是一化身是多他受用身亦化摄。故二论其文各有异意。准论科经为二。初明破名色身二种方便。次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等下显作二观时不分别。前中有三。初佛举界尘为问。次善现答而复释。后如来述成善现所释。佛言下是问中有二。初标两重尘界。次正以为问。问中但举细作方便。破自他色身。答中始具二种方便。今言善男子等者。举求佛地人也。以三千世界微尘者。此先教以细作方便破三千世界地为微尘。即是破自色身为微尘。后以尔许微尘世界破为微尘者。此破一切众生色身亦为微尘。以诸众生迷自色身相起相缚。依此复起爱憎等粗重或业。故教破自色身为微尘已。复破一切众生色身。亦为微尘。问前破名色中云以彼不限量攀缘作意。菩萨恒于世界作意攀缘故说三千世界。已是通破自他色身。何须更破余世界地比破一切众生色身耶。答前以信行地人于破色身影像于中无巧便故。且破一三千界地。比破自他色身。今显佛巧便大故。以破三千界地为微尘。比自色身。虽大破之则为微尘。复以尔许微尘界地。比一切众生色身。破之。亦是微尘(此依魏本文解什本少异)。阿僧祇者显微尘无数。此文诸本或有或无。复既问尘多不。何须自言微尘无数。是以诸本多无。正为问中有二意。一若不明见多尘。则不破色身一执故。须问显尘多。成前细作方便。二显色身是一。破此得为多尘。则知微尘虽多。破则非微尘。生后无所见方便。故自他色身为微尘。已复问微尘多不。世亲论两行颂释。前颂释界破为微尘以喻法化一多。及喻烦恼尽而法界净。后颂显界空非实。喻三身一异。初云。世界作微尘。此喻尔彼义。微尘破为末。示现烦恼尽。此颂上半正显一多。以成前颂云于彼法界处非一亦非异。故云此喻示彼义。下半颂明烦恼尽而证法身。谓粗界尘而为末虚空。得净二障体。而即错法身。得显一多中经有四重。一世界。二破界为尘。三算尘为界。四彼界皆尘。今为四喻。初一界者聚尘成。喻灭烦恼以成法身。复喻法身唯一无二法佛证故。次破为尘者。喻化受用依法身起而有多故。算尘为界者。喻一一土有一大化身。决释位中菩萨见故。彼界皆尘者。喻一一尘土。百亿喻化身。凡夫二乘共所见故。其他受用及变化身随他机。见之有异。只如初地菩萨所见报佛。坐百叶华。一叶是一三千界量。有百亿化释迦牟尼。初心凡夫及二乘见。四善根位应邻初地所见殊故。一叶上有一大总主化佛王三千界。由此经说一三千界是一佛土不。尔如何名一佛土。应捡法华六根中疏以成立之。若至二地所见佛身。坐千叶上。即有十个初地菩萨所见之佛百个四善根菩萨所见之佛千个百亿国土释迦牟尼。此随大小。二地菩萨皆悉得见。上得见下。下不得见上。然彼菩萨自身身量。与彼所见千叶总主。大小相称。地地皆尔。具应准知。故经中说。我今卢舍那(此云受用)。方坐莲华座。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释迦。各座菩提树。一时成正觉。千华上有千释迦。即知千叶各各一大化主。四善根菩萨之所见佛此好证也。什本界尘唯有一重。便阙上义。次又颂云。非聚集故集。非唯是一喻。聚集处非彼。非是差别喻。此第二显界尘非实。喻三身非一异。于中上半释微尘即非微尘。以喻化身法身非一异处。次且破界为尘。尘界而非一异。法身流化。化法亦无。即离寄尘。以喻化身多。岂即有实尘体。故复非之。后半颂释世界非界。界破一合执。义准可知。彼论长行初解上二句。次如是三千世界一合相喻下解后二句。但凡夫之人下解次颂云。但随于音声凡夫取颠倒也。世亲解此一段。配释稍隐难知。委寻古德所陈释处。皆甚无指的。大师既往痛绝追訽。慈顾未成。悲无发悟。且随鄙见。若以裁规。庶有鉴通。伏希改决

善现答中文分为二。初别破名色。二相若世界下第二合破名色二相。前中亦二。初别破色身。明相分非有。显所取空。教作无相观佛。世尊如来说三千下别破名身。明见分非有。显能取空。教作无生观名身。虽亦通于所取。今对色身唯所取故。四蕴体见故。说能取收所执。相见即能所取。依他二取即相见故。随应释皆可通。何故先破色身者。此有二意。一为除前威仪行住净中。疑佛所证如。虽无来去。佛色身相岂无去来。故佛先破色身。为无成前实无来去。二为相粗见细。先破相分。相分破已。见无依故。破之则易。故先破色。色中有五。一直答。二却征。三反释。四重征。五引佛前说顺成。论文有二。初标名属经。次正释经义。释经义中。先释别破名色。次解合破名色。别中先破色。于中复二。初指同前。次解别义。解别义中。先牒经属细末方便。次牒经属无见方便。答微尘多。还有二义。一述世尊显尘多。意成前细作方便。故论判此甚多之言。答是细作方便。此是善现述佛细作方便。非自说也。二佛问尘多。意欲破尘为非微尘生后无所见方便。有此两意。故答尘多。次却征云。何故前言甚多。第三反释显尘非有。故论判此已下是无所见方便。论责此反释。有何义者。云佛问尘多不。只应直答甚多。何反释若尘实有佛则不说前义。此说有何意耶。论自释云。若微尘聚第一义中是有者。佛前信行地中不应说微尘佛非微尘佛前说尘即非尘。故知今问尘多。还欲显非微尘。问第一义中。无一切法。何故独说无微尘耶。答以凡夫二乘不能破微尘故。或执微尘是实是常。或执第一义中有实微尘。为破此等妄执故。言若微尘聚第一义中是有佛则不说是微尘众。又第四重征云。何故前言。若微尘第一义中是有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次下第五引佛前说。顺成佛前。说微尘非微尘。故知问多不。还欲显非微尘。故论说云。世尊说微尘聚非聚。是名微尘聚者。以此聚体不成就故。若异此虽不说。亦自知是聚。何义须说言。佛问尘多不。言明微尘体空。若不尔。破色身为多尘。凡夫二乘皆自知是多尘。何须问尘多不故。知此问是无所见方便。上来以二种方便破色身。明相分无所取非有竟。次下破名身见分非有。经文可知。论文有二。初牒经属义。指同前说。次明世界唯属有情但名身也。今观名身界空故。言世界即非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萌女来袭之大闹红楼

    萌女来袭之大闹红楼

    本来只是和好朋友一起去看场流星雨,谁知道等了半天,流星雨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等到她等的实在不耐烦准备走开又劈天盖地的落了下来,下就下吧,还全冲着她们袭来,一场大惊过后,再次睁开眼,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是终于安全了。可是瞅了瞅周围的环境,发现怎么也不对劲,那个给自己端茶倒水的那个丫头怎么穿的一身古装呢,那个说话细声细气的丫头怎么叫的名字这么古怪呢,搞了半天她才发现,自己这是穿越了,穿越就还罢了,还穿到红楼梦里,穿到那个最后美人灯似的,病病恹恹的林妹妹身上去了,老天,您老人家这是在逗比吗?
  • 阴夫,别靠近

    阴夫,别靠近

    凌晨3点30分,客厅沉闷的钟声咚咚的响着。宋乔乔惊慌的睁大眼睛,伸手不见十指的房间里,那一双修长而苍白的手将她固定在床上。幽蓝的目光吞噬着她所有的恐惧与惊慌,在阳光来临的那一刻,那个压在她身上的东西轻飘飘的说了一声:宝贝,早安。……序幕拉开,原来冥冥之中,牵动他们之间的居然是……
  • 诡异记事录

    诡异记事录

    一本记事录记录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我只是个普通人为什么我要收集这些有的没的事。
  • 边伯贤:假货真爱

    边伯贤:假货真爱

    哼,最佳女歌手奖我的!金马影后奖我的!国民学长我的!江婷悦,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将是我的!(此书为原创,如有同雷,算你抄我!)
  • 王俊凯你爱过我吗

    王俊凯你爱过我吗

    王俊凯你既然给我点点希望,又为什么要让我失望。你口中的“这只是游戏!”呵呵!既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游戏,那么这场爱情游戏……我将奉陪到底…………—————by尹欣尹欣,我说我一直都爱你,你…还信吗?————by王俊凯
  • 道教三字经

    道教三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居处

    神居处

    亲王庶出独子,生来被游行高僧告诫杀戮重,须以仁爱止杀。后与其父云亲王共谋取皇帝宝座。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惊才艳绝、恣意妄为。第二部分:锋芒渐敛。巨大身心变故后,含恨隐忍,与父共谋大业。第三部分:为其父夺得皇位。但他真实身份是蒙冤驱赶、被逼跳了六界外的谭海渊的神,后来万幸离开反获取更大神力。本准备去毁灭报复,被兄长所拦,与其立下赌局,先去人世历练一世。他答允,对自己下诅咒封存了神躯法力及记忆。云亲王新生的儿子命里杀戮极重,刚出生便已死去。他寻息而至,便降在这个婴儿身上,以云亲王儿子的身躯渐渐成长.......
  • 五行乱世

    五行乱世

    穿越也就罢了,附在一个废物少爷身上,老天你是在逗我吗,既来之则安之看我如何玩转五行,傲视群雄。
  • 空岛虚城

    空岛虚城

    一片孤城。荒无人烟,弱者淘汰,想必他!他的天生灵力将他带入另一片空岛,但是,危险却刚刚来临!!!
  • 痴傻王爷冰山妃

    痴傻王爷冰山妃

    玉兰独自香,彼岸花开伤!清幽静香,冰玉兰心的冰爵,重生而来,遭遇连环算计,嫁给青幽帝国一个天生痴傻的王爷为妃。花开无叶,叶生无花,无生无死无若悲,身在幽暗,生在黄泉,长于彼岸。无生无死的青幽鬼王,却在这里遇到了她。白与黑的相遇,就像白天与黑夜的无缝连接,诡异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