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7300000096

第96章

论。身语七支至静虑律仪。明七善业。于此二处决定成就定不现行 准此论文。生无想天定不入定。以七善业定不现行故

论。然圣随依至皆得成就。明圣人在无色界成就过.未不同。过去唯成曾起。未来五地皆得成就。正理论云。然圣随依何静虑地。曾起.曾灭无漏尸罗。生无色时成彼过去。若未来世六地皆成。二处皆无现起义者。无色唯有四蕴性故。无想有情无定心故 若无色无学定不成就过去七支。得无学果舍向道故。无学身中必不起故。无色有学两说不同。婆沙一百二十二云。问若诸学者以世俗道得不还果。曾不现起无漏律仪。便生无色彼云何成就过去身无表业 若不成就。何故此文作如是说。若诸学者生无色界成就过去身无表耶 有作是说。亦有学者生无色界不成就过去身无表业。然此文中但依成就者说。是以无过 有余师说。得圣果已必起胜果。圣道现前故。诸学者生无色界。必定成就过去身无表业。一百三十二.一百三十四皆同两说。今详二说。后说为正。一百三十四第二师后结文云。是故本论说言。若诸学者生无色界成就过去.未来所造业色。若于彼得阿罗汉果。成就未来所造色。非过去所造色。若谓不尔。本论应说学者生无色界有不成过去所造色 前师通此文云此文俱依成就者说。是以无过。然前师不释本论。何故不尽理说。但据一边而说。无所以也。但据一边既无切理应顺本论。故此论及正理皆同本论说。不言无色有学有不成过去七支

论。余界趣处至及成就。此明除无色界余界。除无想处。余处中除地狱.北洲。七善业道故所除也

论。然有差别至皆具二种。此明异也。鬼.傍生有离律仪处中业道。色界唯有道.定律仪所起身.语善业。不成业道。三洲有起三律仪及处中。欲天有道.定律仪.处中二种

论。不善善业道所得果云何。下一颂。第六明十业道三果差别

论曰至增上别故。总列三果名也

论。谓于十种至是异熟果。释十恶业道异熟果也

论。从彼生已至等流果别。明等流果。自受其果以损他因故名等流

论。人中短寿至是杀等流。问。善趣命根无问短.长是善业果。如何短命是杀等流果也

论。不言人寿至令不久住。答。正理云。理应释言。不说人寿是杀异熟。但应说言是杀生业近增上果。谓虽人寿是善业招。而由杀生增上力故。令彼相续唯经少时。以欲界中不善胜善。有增上力能伏善故 若尔何故说名等流果。显增上果中有最近故。若二俱立增上果名。则不显果有近.远别。若谓不然。如何不善以修所断无覆无记为等流果。与理无违。是故可言即人短寿是杀生业所引等流

论。此十所得增上果者至增上果别。第三明增上果。由杀生故光泽鲜少。坏他光泽故 不与取故多遭霜.雹(损他物故)。欲邪行故多诸尘埃(污他名故)。虚诳语故多诸臭秽(诳他人不欲闻。故应更检)。离间语故所居险曲(亲番往来难故)。粗恶语故田多荆棘等(语伤人等故)。杂秽语故时仪变改(是说非故)。贪故果少(欲减他物故)。嗔故果辣(辛辣如嗔故)。邪见故果少或无(轻即果少。重即果无)

论。为一杀业至更有余。问

论。有余师言至后感此等流。此师说同业也

论。有余复言至根本眷属。此说别

论。此中所说至假说等流。释疑妨也。五果之中。若亲异熟。疏即增上。此中别说等流果者。据果与因相似说也

论。此十何缘各招三果。问

论。且初杀业至如理应思。答也

论。由此应准至如理应说。翻不善三果说善三果。正理论云。理实杀时能令所杀受苦命断坏失威光。令他苦故生于地狱。断他命故人中寿短。先是加行果。后是根本果。根本.近分俱名杀生。由坏威光感恶外具。是故杀业得三种果。余恶业道如理应思。准二论说因别。为正

论。又契经说八邪支。已下有一行颂。大文十一。别明邪命 翻八圣道八邪支者。婆沙四十五云。问此八邪支。几欲界系。几色界。几无色界。答邪见.邪精进.邪念.邪定.通三界系。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唯欲.色界系。色界中唯初定。上地无故 问此八邪支者几见所断。几修所断。答一见所断。谓邪见。三修所断。谓邪语.业.命。余四通见.修断

论曰至由资具属他。释贪生重故别名邪命

论。有余师执至非资命故。叙异说也

论。此违经故至翻此应知。引经破余师说。正理云。何缘业中先身后语。于八道支内先语后身。以业中随粗.细说。道支次第据顺相生故。契经言寻.伺已发语

论。如前所言果有五种。已下当品之中大文第三。杂明诸业。就中。有十。一明业得果。二释本论业。三明引.满因。四明三重障。五明三时障。六明菩萨相。七明施戒修。八明顺三分。九明印体。十明法异名 就第一明业得果中。一总明诸业得五果。二三性相对果。三三世相对果。四诸地相对果。五三学相对果。六三断相对果 此下两颂。第一总明诸业得五果也

论曰至有漏无漏。释二种断道。无间道力引起断得名能证断。无间道起正断惑得名为能断 解脱道正证断得名为能证。不断惑得不名能断 无间道具二能故得断道名。此有二种谓有漏.无漏

论。有漏道业至唯除前生。明有漏断道具五果也 言。俱有者。谓俱生法 言。解脱者。谓无间生即解脱道 言。所修者。谓未来修 断。谓择灭。由道力故彼得方起。余文可解 增上果言除前生者。后是前因。前非后果。无取.与故。正理有一师说。择灭亦是道增上果。道增上力能证彼故 说非择灭是心果故。离此更无余果义故

论。即断道中至谓除异熟。明无漏断道。如文可知

论。余有漏善至例此应释。释余有漏善及不善果。有漏故有异熟。非断道故无离系

论 谓余无漏至及离系。释非断道余无漏业

论。已总分别诸业有果。已下一颂。第一三性相对明果

论曰至后例应知。此释最后三门。颂中云皆如次应知。此言遍前门也。且善.不善.无记三法辨有果数 颂中云初。即是善业对善业有四果 二即善对不善 三即善对无记。后例同前

论。谓初善业至及离系。以善对三性也

论。中不善业至除离系以不善对三性明果 论等流云何。问。不善如何以无记为等流果

论。谓遍行不善至为等流故。答。谓苦谛下身.边二见是无记。与自谛下不善为同类因.遍行因.等流果。与余断不善为遍行因等流果也

论。后无记业至除异熟及离系。无记对三性明果多.少。不善等流果如前释

论。已辨三性。已下有一颂。第三三世明果

论曰至为果别者。总牒也

论。谓过去业至非后业果故。离系果非三世故。非此中明。未来及除等流。无前.后故。所以三果 相应.俱有.能作.异熟因等。通三世故。所以有三。异熟果必前.后故。现在与现在除异熟

论。已辨三世。已下半颂。第四明地相对果

论曰至不遮等流。释颂文也。同地四果除离系。地无摄故 有漏异地有二果。异地无等流.及异熟故 等无间相生故有士用。增上果宽故有增上 无漏异地加等流。异地有同类因故

论。已辨诸地。下一颂。第五学等相对果

论曰至为果别者总牒也

论。谓学业至及等流。以学对三明果。离系.异熟非是学及无学故除之 以非二亦三果。除等流加离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前妻有喜,老公不淡定

    前妻有喜,老公不淡定

    嫁他情非得已,娶她势在必得,为救心爱男人,甘愿成为他的专属女人,当他心爱女人归来那一刻,她便知道她存在的价值,从来都只是替身而已终于明白,感情没有先来后到,不被爱的才是第三者。她,身怀六甲,无家可归,他,牵手新欢,高调完婚。“从你肚子里出来的,只是你的孩子,和我无关。”她,泪如珠,心如灰,原以为,爱你是退路,殊不知,是死路。多年后,再度相逢。夏依雪依偎在丈夫怀里,笑靥如花的模样让人欲罢不能。“夏依雪,我曾说过,你只能我独享。”冷煜轩霸道的说道。“冷少,那一年,娶我,你是蓄谋已久,还是一时兴起?”夏依雪反问道。据说,难以忘怀的,都是刻骨铭心的,恨之入骨的,都是爱之入髓的。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圣经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圣经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逗比青年拐男记

    逗比青年拐男记

    欧诺被老头子搞到古代,认了个绝美师父,然后看上了师父,然后……
  • 牛桃专属我喜欢你

    牛桃专属我喜欢你

    吴亦凡:“我想没有人喜欢我”黄子韬:“你好我叫没有人”重磅注意:每章节后面有序号如果序号没有的到置顶书评里去找。
  • 灵镇九霄

    灵镇九霄

    仙人一叶渡海,圣人一步登天。不可思议的奇体异体圣体藏于世间,光怪陆离的神秘灵兽隐于荒野,无数让人疯狂的秘境如天空之云,永远找不完……被诅咒的四个氏族,他们身上的诅咒是福还是祸?当年龙祖化身的五条龙他们的心是否如龙祖一般伟大?金木水火土风雷光族,他们是否会永生强大如日中天?奇异古怪的山水河川凡人怎么涉足,堕落的贪婪林能否让石头堕落,无底海是真的没有海底吗,无顶山圣人能否登临,活一天,老十年的衰老崖,那里是不是藏着时间的秘密……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还有---那无所不能的灵物!!!
  • 心向往之终不往

    心向往之终不往

    苏青悠,普通大学生,某日碰见个奇奇怪怪的人,就随随便便穿越了。喂,穿越能不能严谨一点啊!康世东,已故护国大将军遗子,是个残障人士,处处被圣上防备与打压。嗯,这样的男主会不会太怂了点?
  • 高冷校草宠乖乖女

    高冷校草宠乖乖女

    如此高冷的面瘫毒舌男是校草!如此普通一个女生竟让多位校草动心,竟让高冷校草变得不再冷漠,高冷校草:我不会表达情感,但是我知道我喜欢你了。她震惊:什么!
  • 走出象牙塔

    走出象牙塔

    一个湘江边的穷小子,为走出乡村考上大学,却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回到家乡,凭借自己的坚韧意志创业,一路上与众多对手斗智斗勇,带领乡亲们完成故乡蜕变。
  • 入唐三韩人研究

    入唐三韩人研究

    本书对入唐三韩人进行系统探讨,从新视角审视唐与三韩的关系。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正史记载,并结合石志资料、野史、笔记小说、各种文集和杂记等等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侧重对“人”的相关情况(生平、出身、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生活追求)的探讨。
  • 莲子传说

    莲子传说

    混沌初开,天地连成一片,其间孕育一青莲,盘古出世,手持大斧,劈开天地,震落一莲子……数年后,一少年脚踩七色莲花,腰挂彩笛,手持长剑,站立云端,斗阿修罗,战众妖魔,八荒六合,演绎一段莲子传说。轻松愉悦神魔附体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