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7300000082

第82章

论。唯成无表至或生已舍。释成无表非成表也。此第二句。正理论云。岂不已得静虑异生今表未生。先生已失。亦成无表非表业耶。何故颂中但标于圣非易生者理亦可然。何故释中标易生者

论。俱成非句如应当知。第三.四句。如文可知。婆沙一百二十二广。即烦不录

论。说住律仪至由何而得。自下一颂。大文第五明得三律仪也

论曰至亦心俱故。此释得彼心时即得彼戒

论。彼声为显至简取无漏。释颂彼。圣。两字 彼谓前静虑。静虑通漏.无漏故 圣。唯简取无漏。有漏非圣体故

论。六静虑地至如后当辨。四根本及中间.初未至无漏定。非上三未至。如后当辨

论。别解脱律仪至由他教得。释得别解脱也 从他教者谓能教者他。非一切。然十众别人皆是他也 等者。等取自然得戒等也

论。此复二种至余五种戒二种他。谓别人及众 四人已上名曰僧伽。戒八众中苾刍等三从众得也 补特伽罗是别人。谓余五种从此得故。若勤策.勤策女从二人得。若近事.近事女近住从一人得

论。诸毗奈耶至复说等言。别释等字

论。何者为十。问也

论。一由自然至共集受具戒。已下答也 正理论云。自然谓智。以不从师证此智时得具足戒。即是佛及独觉至尽智时得此戒也 二由入正性离生。谓五苾刍。正理论云。由证见道得具足戒 此即憍陈那等五苾刍也 三由佛命善来苾刍尔时俱戒。谓耶舍等。耶舍此云名誉。正理论云。由本愿力佛威加故 四信受佛为大师尔时得戒。谓大迦叶等 五由善巧酬答。谓苏陀夷。苏陀夷此云善施。年始七岁善答佛问称可佛心。虽年未满二十。佛令众僧羯磨受具足戒。善巧酬答别开一缘。非酬答时即发也 言酬答者。佛问彼言。汝家在何处。苏陀夷答言。三界无家 六由敬受八尊重法。尔时得戒。谓大生主 旧云大爱道者讹也。梵云摩诃波阇波提。摩诃此云大。波阇此云生。波提此云主。是大梵王千名中一名也。众生多故名曰大生。梵王能生一切众生。与大生为主。名大生主。从所乞处天神为名。大生主是佛姨母。佛遣阿难为说八尊重法。彼即敬受。尔时得戒。此八是尊大苾刍法。故名八尊重法。旧云八敬。于尼众中最初出家。广如律说 七由遣使。得戒。谓法授尼。尼名法授。此尼端政。欲往僧中恐路有难。受具戒时不对大僧。大僧遣尼受法转与受戒。故名由遣使得具戒也。为护难故别开此缘 八由持律为第五人。谓于边国以无僧故极少犹须五人。以和上不入众数余四成众。减不成众。于五人中必信一人持律羯磨。故言持律第五。减五不成。多即不遮 九由十众。谓于中国僧多之处。极少犹须十人。多亦不遮 十由三说归佛.法.僧。谓六十贤部众。佛遣阿罗汉为说三归受得具戒

论。如是所得至表业而发。论主制上得戒非定依表发无表也。婆沙一百二十二云。若住别解脱律仪。及住不律仪。现无身表。有二说。一云第二刹那以后。彼初刹那必有表故。二云彼初刹那亦是所说。有现无身表受不律仪故。灭定中得具戒故 解云。现无身表受不律仪者。谓受事得不律仪 在灭定中得具戒者。谓那舍沙弥第三羯磨入灭定等。又亦容是上法见谛得戒等也 此两说中后说为正。入无心定时无表业故 婆沙云若住别解脱律仪及不律仪现无身表者 此据现无身表。依过去加行表发者。亦得是现无身表。不得定是欲界无表离表而发 正理四十二云。有余师说。非于欲界一切无表悉依表生。如得果时五苾刍等 准后师释。前必应云欲界无表定从表生。正理通余师引证云。然彼先时决定有表 准此论文。正理断取欲界无表定从表生。若无根本从加行生 然此两说与婆沙不同 婆沙云。若住别解律仪现无身表。一说据后刹那。一说初容无有。不说从加行生。亦得是住律仪无身表业。即不得是离表而生 有人误释谓为同也。此论中云如是所得别解脱律仪非必定依表业而发 又论云。七善业道若从受生。必皆具表.无表。受生尸罗必依表故。佛及五苾刍别解脱戒。不从受生故不依表。论主存也。故言非必定依表业而发 正理论师不许此义。故云然彼五苾刍等先时决定有表相续不断。至得果时从彼而发。又论主。亦言非欲界无表离表而生。故知论主说佛及五苾刍得别解脱时身亦有表 论师此释前.后自违。待重捡文会释。不可一论同自相牟楯

论。又此所说至要期而受。自下大文第六明二边际。文中有二。一明别解脱戒。二明恶戒。此文初也

论曰至昼夜边际。明别解脱戒。唯有二边际

论。重说昼夜为半月等。此通伏难 难云。若唯有二分齐。何故经中。云或半月或一月受近住戒 通云。说半月等者。此说重受日夜戒。满半月等名半月等。非是一受经半月等也。如无量寿经云。日日如是受王八戒 即是日日受经半月等也

论。时名是何法。问时体也

论。谓诸行增语至立昼.夜名。答也。增语是名。即是有为法光位闇位。立昼夜名

论。二边际中至非亦得起。经部难也。尽寿分齐有三道理戒后不生。一依身别故。二别依身中无加行故。三无忆念当受时所遮防故。一昼夜复。或五。或十昼夜等时。何法为障令戒断讫

论。必应有法至一昼夜故。有部答也。法性微细唯佛能知。经中既说唯一昼夜。用应有法能为障碍

论。于如是义至一昼夜戒。经部令有部等寻思经意 经说唯一昼夜者。以所化根难调伏故。且说一昼夜。非谓越一昼夜戒不得生

论依何教理作如是言。有部反问经部

论。过此戒生不违理故。经部答理

论。毗婆沙者至不许斯义。有部以无教故不许。正理破云。复减于此。何理相违。谓所化根有难调者。已许为说昼夜律仪。何不为调渐难调者。说唯一夜一昼须史。以难调根有多品故。由此知有近住定时。若减若增便不发戒。世尊观见故唯说此 是故经部与正理师无诤理中横兴诤论

论。依何边际得不律仪。已下半颂。第二明恶戒边际

论曰。至智人所诃厌业故。明恶戒唯有尽寿无昼夜也。以无对师要期受故

论。若尔亦无至得不律仪。难。若以无对师受一日夜即无昼.夜。亦无对师要期尽寿。应无尽寿

论。虽无对师至故不立有。通难。由起毕竟坏善意乐故。得尽寿不律仪。虽起暂时坏善意乐。不对师故不得日.夜不律仪也。虽暂时坏恶意乐心。以对师受得近住戒。若有对师受不律仪。亦令得恶戒。然无受者故不立有

论。经部师说至阿世耶故。述经部宗。经部说。如善律仪无别实物名为无表也。但于现思上差别防恶功能。所熏习种子功能。假立无表 此不律仪亦应非实。即欲造恶不善意乐相应意思。熏身.语七差别功能熏成种子假名恶戒。由此熏习七思种子。后时善心虽起。名为成就不律仪者。以不舍此恶意乐故 恶意乐者。如意乐一生以杀自活中间。虽行施等起其善业。此杀意乐而不息也 阿世耶。此云意乐 摄大乘论。以欲及胜解为意乐体。亦是思愿。愿体亦同

论。说一昼夜近住律仪。大文第七明近住戒。于中有三。一明受戒仪式。二明八支所以三明受人不同。此文初也

论曰至斋竟亦得受。释受时也。准此论文。先无要期者斋后受戒不得。又准此斋前总名晨旦。正理论云。受此律仪必须昼夜。谓至明旦日初出时。婆沙一百二十四云。一昼.一夜不增.不减。谓清旦时从师受得。至明清旦律仪便舍 乃至 时分定故。光.闇往来易了知故

论。言下座者至不发律仪。释受律仪也 若不在下床等。即不恭敬。有慢心故不得律仪。病者虽不曲躬等。无慢心故亦得戒也

论。此必从师至能不违犯。释此律仪无自誓受。必从师也

论。受此戒者至二俱不成。释从师仪式也

论。具足受八支至近住不成。释具支阙不成也 正理论云。具受八支方成近住。随有所阙近住不成。诸远离支互相属故。由是四种离杀等支。于一身中可俱时起。以诸远离相系属中或少或多相差别故

论。受此律仪至如新异故。释律仪严饰异也。富贵者常严身具虽复精花。不生憍逸故亦得戒

论。受此律仪至日初出时。释戒舍时也

论。若不如斯至不得律仪。总释也。一若不且受。二若不在师下床。三若不从师受。四若不随师教受。五若不具八支。六若不离严饰。七不尽昼夜 七中随阙一缘不得律仪。但得处中妙行。正理论云。然为令招可爱果故亦应为受。广如婆沙二十三说

论。又若如斯至深成有用。明近住利益

论。言近住者至近尽寿戒住。释名也。两释无评。正理论中两说如前 又云。有说此戒近时而住(解云。此时促名为近住。以是婆沙第三家释也)

论。如是律仪至说此名长养。释异名也

论。何缘受此必具八支。自下第二有一颂。明八支所以

论曰至厌离心故。明八戒有三种支。一尸罗支。二不放逸支。三禁约支。如文可解 正理论云。厌离能证律仪果故

论。何缘具受如是三支。问 何缘要须具受尸罗等支

论。若不具支至诸恶业故。答受尸罗支所以。若不受尸罗支。不能离性罪

论。次离饮酒至诸事业故。答。若不受不放逸支。不能离失念故。若失念忘失应作.不应作事心乐故遂犯尸罗

论。后离三种至心便离憍。答。若不受禁约支。心便憍举寻即毁戒。正理论云。谓香鬘等若恒受用。尚顺憍慢为犯戒缘。况受新奇曾未受者。故一切种皆应舍离

论。若有能持至心纵逸故。受斋有二事。一自忆受近住戒。二于世间深生厌离。若非时食二事俱无

论。有余师说至分为二故。叙异说也。太法师云是龙树说。此法师意说。既云斋戒故以不非时食以为体性。除斋余有八种说名斋支。果涂饰香鬘为一。舞歌观听为一。食节有八支 斋梵名邬波婆婆。此翻为斋。或名近住

论。若作此执至随行随作。论主与余师出违经过。若谓余戒有八。斋为第九以为斋体。何故经说离非时食已便作是说此第八支 既言第八。明余唯七。又言支故。明非别立离。非时食以为斋体。不是斋支

论。若尔至名斋支。余师反问。既斋等八事总是斋支。别立何法以为斋体

论。总标斋号至应知亦尔。论主答也。如文可解

论。毗婆沙师至支非静虑。叙有部宗。准上有如声故知道支等喻释文也

论。如是所说至即正见等支。总责非理。如何自体与自体为支

论。若谓前生至不具有八支等。破转计也 正见等若三摩地等。不可即此正见等为道等体。即用此正见为道等支。亦不可说前生正见等。与后生正见等为支。最初念时应无八支故。正理救云。经主于此谬作是责。不可正见等即正见等支。若谓前生正见等为后生正见等支。则初刹那圣道等应不具有八支等。非毗婆沙说正见等其体即是正见等支。亦非前生正见等。为后生正见等支。然于俱生正见等八。唯一正见有能寻求诸法相力说名为道。以能寻求是道义故。即此正见复能随顺正思惟等。故名为支。所余七支望俱生法能随顺故说名为支。非能寻求不名为道。实义如是。若就假名。余七皆能长养正见。故思惟等亦得道名。见名道支亦不违理。由此类释斋戒八支。经主于中何凭说过 俱舍师破云。若就实义。正见但应言是道。是正思惟等支不应言亦道支。既言亦道支还望于道。若就假名。余支亦应名道。何故但言是道支

论。为唯近事得受近住下半行颂。第三明受近住人别

论曰至除不知者。释余亦有。谓受近事及但受三归等皆得戒也。婆沙一百二十四云。问谁应受此近住律仪。如是说者。亦圣。亦异生。亦近事。亦非近事 未受近事一日夜归依三宝等者。即是婆沙非近事也。若不受三归受近住戒不得。除不知者。正理论云。除不知者。由意业力亦发戒故 婆沙三十四云。有说亦得。谓若不知三归.律仪受之先.后。或复忘误不受三归但受律仪。而授者得罪。若有憍慢不受三归但受律仪。必不发戒

论。如契经说至邬波索迦准正理文乘前起也。正理论云。岂不三归即成近事。如契经说。乃至。名曰邬波索迦 此是乘前问也。若有非是近事唯受三归得近住戒者。岂不受三归时即名近事 外国师说。但受三归即名近事 萨婆多说。自称我是邬波索迦方名近事。准经所说先归三宝后称近事

论。为但受三归即成近事。问。为前受三归即成近事。为至自称我是邬波索迦时方名近事

论。外国诸师说唯此即成。外国师者是迦湿弥罗国外健驮罗国经部诸师说。唯受三归即成三归邬波索迦。说戒相时方得五戒近事名

论。迦湿弥罗国至则非近事。此是有部宗也。近事唯一要得五戒方名近事。无唯三归成近事也 四分律云佛为价客。受二归即名近事。及为婆罗门妇。受二归时名近事女。其宗别也

论。若尔应与此经相违。经部难。若无唯受三归名近事者。即与大名经相违。经说受三归已自称云我是邬波索迦。未说戒相未发戒故

论。此不相违己发戒故。有部答。既已发戒。非是唯三归即名邬波索迦

论。何时发戒。经部问。已下大文第八明近事。文中有五。一明发戒时。二明支具阙。三近事等成三品因。四便明三归。五明立支所以。此文初也

论曰至便发律仪故。释发戒时也。说三归时未得戒。自称近事便发戒也

论。以经复说至令识坚持。重引余经证。以经自称我是近事。后复说我从今时乃至命终舍生言故。故知前时已得五戒彼虽已得令了知故。为说舍生等五种戒相令识坚持

论。如得苾刍至此亦应尔。引喻释也。如苾刍等于羯磨时已得具戒后说戒相

论。是故近事必具律仪。结有部也。若别说戒相时得。容有不能持者不发戒。既总受三归自总称我是近事即发戒故支必具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炎述卷

    炎述卷

    神秘旅人赵权忧在旅途中遇到了些怪事:鸟鼠山上的参天古树竟一夜枯萎,东海夜半会传来一阵哭声,奇诡之木能让亡灵寄宿其中……
  • 奈何重生:不愿为妃

    奈何重生:不愿为妃

    作为穿越人,从一开始她就告诉自己珍爱生命,远离宫廷,玩不起的就不要玩可是她忘了墨菲定律说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其实墨菲还告诉我们,你往往找到的,并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 他的记事

    他的记事

    勋鹿:‘’你喜欢他时做过最认真的事情什么?‘’‘’从头到尾地感动自己‘’
  • TFBOYS之爱到最后

    TFBOYS之爱到最后

    三位少女出现在娱乐圈,遇到了他们,一位冰冷女神,一位可爱少女,一位温柔女生,都让他们心动。
  • 班马异同论

    班马异同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蝶与君心

    蝶与君心

    来自地狱修罗的召唤,面对前世的挚爱,蝶将如何选择?重生的机会让叶蝶在与烠王和笠王中抉择。前世你负了我,今世,我要你加倍偿还!
  • 无敌神豪之完美系统

    无敌神豪之完美系统

    城市贫民叶尘偶获完美系统,里面有着数不尽的程序,神豪程序只是其中之一。从此,叶尘走向人生巅峰。数不完的钱在他眼前逍遥,数不完的车在他眼前荡漾。可是,惊喜不往往只是这些,还有更多的程序等待着他来开启。“这要怎么花的玩啊!”叶尘看着前方银行屏幕上的一笔数字,心中悲催至极。
  • 恶魔校草:调皮丫头爱上我

    恶魔校草:调皮丫头爱上我

    肖苒来到陌生的地方,据说是因为爸妈有事出远门,把“我”寄存在妈妈的闺蜜家,殊不知这是一场阴谋……
  • 镇北倾生

    镇北倾生

    我们的距离大概就是:你在我的世界之外,刚好露出冰山一角,让我无法拥抱却又停不住追寻。
  • 我的梦里有你,最爱的真知棒

    我的梦里有你,最爱的真知棒

    丫头,这算是写给你的一封礼物吧,我答应过你会写出来的,意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