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3400000012

第12章

从此大文。第二明俱生诸法。于中有二。一正明俱起。二广辨差别 就初正明俱起中。一明色法俱生。二明四品同起。且初明色法俱生者。论问起云。今应思择。一切有为.如相不同。生亦各异。为有诸法决定俱生(此总问也) 有定俱生(总答) 谓一切法。略有五品。一色。二心。三心所。四不相应行。五无为法。无为无生。此中不说(此总标诸法。意取俱生。简无为也)今先辨色决定俱生(别问色也)。颂曰。

欲微聚无声  无根有八事

有身根九事  十事有余根

释曰。欲微聚无声无根有八事者。欲谓欲界。微是细义。非极微也。色聚极微细。立微聚名为显更无细极此者。此在欲界。无声无根。八事俱生随一不减 言八事者。谓四大种色香味触 有身根九事者。有身根聚。九事俱生。八事如前。身为第九。十事有余根者。眼耳鼻舌。名有余根。此眼耳鼻舌各。十事俱生。且如眼根。必有身根。此上必有地水火风。色香味触。故成十也。如眼既然。耳鼻舌三。十事亦尔。故论云。眼耳鼻舌必不离身。展转相望。处各别故(此上两句。显必有身。下两句。明四根各别。不可眼上。加耳等也) 于前诸聚。若有声生。如次数增。九十十一谓前八上。加声成九。前九上加声成十。前十上加声成十一。又论云。以有声处。不离根生。谓有执受。大种因起(以根上。有声义隐故。此文别指也)。

从此第二。明四品同起者。论云。如是已辨色定俱生。余定俱生。今次当辨。颂曰。

心心所必俱  诸行相或得

释曰 心心所必俱者。心与心所必定俱生。随阙一时余则不起。诸行相或得者。诸行即是一切有为 此即有四种。谓色心。心所。心不相应行 相谓四相。此之诸行。必与有为四相俱起。故前句必俱二字。流至于此 应言诸行相必俱 或得者。得谓诸行上得也。谓诸行内。唯有情法。与得俱生。不通非情。是故言或。从此上来两段不同。总是第一。正明俱起竟。

其次第二。大文广辨差别。于中有二。一明心所有法。二明不相应行。就明心所有。文分四段。一明五地。二明定俱生。三明相似殊。四明众名别。就初明五地中。一总标名数。二别释名体。且初总标名数者。论云。向言心所。何者是耶。颂曰。

心所且有五  大地法等异

释曰。心所且有五者。标心所位也。大地法等异者。列其数也。一大地法。二大善地法。三大烦恼地法。四大不善地法。五小烦恼地法 略释大地法名者。论云。地谓行处。若此是彼所行处。即说此为彼法地(释地一字义也。地是心王。是心所所行处。故言地。谓行处也。言若此者。此心王也。言是彼者。彼心所也。所行处者。心是心所行处也。即说此为彼法地者。由心是行处故。即说此心。为彼心所法家地也) 大法地故。名为大地(释大地二字也。此言大者。目受想等。十心所也。以受想等。通三性等。一切心品。故名为大。若言大地。还目心王。心但是地。而是非大。今言大地者。大法之地。名为大地。依主释也)。此中若法。大地所有。名大地法。谓法恒于一切心有(此释大地法三字也。此中者。此心所中也。此心所中。受想等十心所法。是大地家所有。名大地法。大地之法。名大地法。依主释也。故知唯言大者。但目心所。若言大地。便目心王。言大地法。即还目心所法也。此上有两重依主释。善应思之) 此下第二。别释名体。正明五地。文分五段。且初大地法者。论云。彼法是何。颂曰。

受想思触欲  慧念与作意

胜解三摩地  遍于一切心

释曰。前三句标列。第四句。释得大地法名。受谓领纳。此有三种。苦。乐。俱非。有差别故(俱非是舍受也)想者取像。谓于前境取差别相。思者造作。谓能令心有所造作。触谓触对。根境识三和合而生。能有触对。欲谓希求所作事业。慧谓于法能有简择。念谓于缘明记不忘。作意者。动作于意。谓能令心警觉为性。胜解者。谓能于境印可。此事如此。非不如是。起殊胜解。三摩地者。此云等持。平等持心。于一境转。亦持心所从强说心。遍于一切心者。释得地名也。此十心所。遍三性等一切心品。诸余心所。即不能遍。故于此独名大地法。

从此第二。明大善地法者。论云。大善法地。名大善地(此释大善地三字。信等十心所法。遍一切善心。得大善名 心王名大善地者。是大善法所行处故。大善之地。依主释也。故大善地言。唯目心王)。此中若法。大善地所有。名大善地法。谓法恒于诸善心有(此释大善地法四字。此中者此心所中。谓信等十。是大善地家所有法故。名大善地法。大善地之法。依主释也)。彼法是何。颂曰。

信及不放逸  轻安舍惭愧

二根及不害  勤唯遍善心

释曰。信者澄净也。如水清珠能清浊水。心有信珠。令心澄净。有说于四谛三宝善恶业果。忍许名信。及不放逸者。修诸善法。论云。离诸善法。复何名修(此难意。善法即修。离善之外。何者名修。名不放逸也)。谓此于善。专注为性(答前难也。专注是修。名不放逸也)。余部经中。有如是释。能守护心。名不放逸轻安者。轻谓轻利。安谓安适。于善法中。有所堪任。名心堪任性 舍者舍离沉掉。令心平等。无警觉性 惭愧二种。如后当释。颂言二根者。谓无贪无嗔。二善根也。不说无痴者。无痴善根。以慧为体。前大地法中。慧已摄竟。故大善地法中。不重说也 言不害者。谓无损恼。勤者精进。谓能令心勇悍为性。颂言唯遍善心者。释得地名也。谓唯遍善心也。由前信等具此两义。一则唯是善性。二则遍一切善心。如大地法。虽能遍善心。不是唯善。唯信等具二义。得大善地法名也。

从此第三。明大烦恼地法。论云。如是已说大善地法。大烦恼法地。名大烦恼地(释大烦恼地四字。唯目心王。心是大烦恼之地。名大烦恼地。依主释也) 此中若法。大烦恼地所有名大烦恼地法(此释大烦恼地法五字。此心所中。谓痴等六。是大烦恼地家。所有法故。名大烦恼地法。大烦恼地之法。依主释也。故知大烦恼三字。唯目痴等。大烦恼地四字。即目心王。大烦恼地法五字。还目痴等。应善思之) 谓法恒于染污心有(释上大义也) 彼法是何。颂曰。

痴逸怠不信  昏掉恒唯染

释曰。痴者愚痴。亦名无明。迷境起故 亦名无智。无决断故 亦名无显无彰了故 逸者放逸。不修诸善。是修诸善。所对治法。怠谓懈怠。心不勇悍。是前所说。勤所对治。不信者。令心不澄净。是前所说。信所对治。昏者昏沉。谓身心重性。于善法中。无所堪任。亦名身心之无堪任性。掉者掉举。令心不静。恒唯染者。释得地名也。遍者是恒义。此上六种。一则唯染。二则遍染。具此两义。独得大烦恼地法名。且如受等。虽是遍染。不是唯染。忿等十惑。虽是唯染。不是遍染。故皆不得大烦恼地名也。

从此第四。明大不善地法者。论云。如是已说大烦恼地法。大不善法地。名大不善地(此释大不善地四字。目心王也。心王是大不善法之地。名大不善地也。依主释也)此中若法。大不善地所有。名大不善地法。谓法恒于不善心有(此意释大不善地法五字。目无惭等。谓无惭等。是大不善地家。所有法故。名大不善地法。大不善地之法。依主释也) 彼法是何。颂曰。

唯遍不善心  无惭及无愧

释曰。此遍不善心者。释无惭无愧。得大不善名也。谓无惭无愧。一则唯不善性。二则遍一切不善心。具此两义。独得大不善名。且如受等。虽是遍不善心。不是唯不善性。忿等七惑。除谄诳憍。此七及嗔。虽唯不善性。不是遍不善心故。皆不得大不善名。此二行相。如后当释。

从此第五。释小烦恼地法。论云。如是已说大不善地法。小烦恼法地。名小烦恼地(小烦恼三字。忿等是也。小烦恼地。即目心王。心王是小烦恼法之地。名小烦恼地。依主释也) 此中若法。小烦恼地所有。名小烦恼地法(此小烦恼地法五字。目忿等十。谓忿等是小烦恼地家所有法。故名小烦恼地法。小烦恼地之法。依主释也) 谓法少分。染污心俱(释小烦恼名也。不遍一切。故言少分) 彼法是何。颂曰。

忿覆悭嫉恼  害恨谄诳憍

如是类名为  小烦恼地法

释曰。此忿等十。名小烦恼。谓有三义。一唯修所断。二意识地起与无明相应。三各别现行。具此三义。故独得名小烦恼地也 且如受等十大地法。痴等六大烦恼地法。及无惭愧二。不定中贪嗔寻伺睡眠。此等诸法。三义俱关。慢疑二种。虽与意痴相应。俱阙唯修断 慢通见修断。疑唯见断故。恶作虽唯修断。阙意痴相应。通善性故。皆不名小烦恼地法也。已上五段不同。总是别释五地名体竟。

从此第二。明定俱生。于中有二。一明欲界。二明上界。且欲界俱生者。论问云。此中应说于何心品。有几心所决定俱生。颂曰。

欲有寻伺故  于善心品中

二十二心所  有时增恶作

于不善不共  见俱唯二十

四烦恼忿等  恶作二十一

有覆有十八  无覆许十二

睡眠通不违  若有皆增一

释曰。欲晓此颂。且要先知于欲界中。心品有五。谓善唯一 不善有二。一与不共无明相应 谓此心品。唯有无明 更无余惑。二与余贪嗔等相应 无记有二。一有覆无记。二无覆无记 今此颂文。约此五品。以明俱生 欲有寻伺故于善心品中二十二心所者。夫欲界中。必有寻伺。故于善心品中。二十二俱生。谓大地十。大善地十。及与寻伺 有时增恶作者。然此恶作通善恶性。于善心中。有无不定。故言有时。善心若有。于前心品。更增恶作。成二十三 言恶作者。论有三解。论云。恶作者何(问也)恶所作体。名为恶作(答也。于恶所作事。起心厌恶。若恶若善。若作若不作。俱在其境也) 应知此中缘恶作法。说名恶作。谓缘恶作。心追悔性。注曰。于恶作事既不称心。遂生追悔。即此追悔。缘恶作起名为恶作。恶作是境。非追悔也。今名追悔。为恶作者。从境为名也。此下论文。如缘空解脱门。说名为空。缘不净无贪。说为不净。注曰。此文举例释成也。空解脱门。以定为体。今名空者。以缘空故。从境为名 不净观无贪为体。今名不净者。缘不净故。从境为名。恶作亦尔也 又见世间。约所依处。说能依事。如言一切村邑国土皆来集会。恶作即是追悔所依。故约所依说为恶作。注曰。此第二释意者。先因恶作。方起追悔。故知恶作追悔所依。今唤追悔为恶作者。于所依处。显能依事。如人依村村是所依。若人集会即言村来。是举所依村。显能依人也 又于果体。假立因名。如言此六触处。应知名宿作业。注曰。此第三释。因是恶作。果是追悔。今唤追悔。为恶作者。此于果上立因名故。如言者。如经言也。此六触处。眼等六根也。此六触处是果。宿作业是因。经言六触处是业者。亦是果上立因名也。问何等恶作。说名为善。答谓于善恶作不作中。心中追悔性。谓于先时。于善不作。于恶而作。后生追悔。名善恶作也 与此相违。名为不善。谓先作善。而不作恶。后生追悔。名不善恶作也。故此二恶作。各依善恶二处而起 于不善不共见俱唯二十者。此明不善心品。二十心所俱生也。不善不共者。不共无明也。见者不善见也 俱者。谓不善心 一与不共无明俱。二与不善见俱也 且于不善不共无明心品。必有二十心所俱生。谓大地十。大烦恼地六。大不善地二。及与寻伺 第二不善见。相应心品者。谓此心中。或有邪见。或有见取。或有戒禁取。亦有二十心所俱生。名即如前不共品说。于五见中。除身边见者。此二见是有覆无记见也 问此不善见相应心品。合有二十一。二十如前。应加不善见。何故俱言二十耶。答非见增故。无有二十一。以即于十大地法中。慧用差别。说为见故。见以慧为体。十大地法中。慧已摄竟。故不重说也 四烦恼忿等恶作二十一者。此有三类。一四烦恼者。贪嗔疑慢也。二忿等者。十小随烦恼也。三恶作者。不善中恶作也。此三类心。各有二十一心所俱生。且四烦恼相应心品。二十一者。谓大地十。大烦恼地六。大不善地二。及与寻伺。此二十上。加贪等随一。名二十一也 忿等二十一者。二十如前。加忿等一。不善恶作二十一者。二十如前。加恶作一。有覆有十八者。此取欲界有覆无记心也。谓与身边二见相应。此二种见。能覆圣道。或有痴覆。名为有覆。不能招果。故名无记。此有覆心。必有十八心所俱生。谓大地十。大烦恼地六。及与寻伺。此中见不增。应知如前释也 无覆许十二者。欲无覆心。异熟生等也。此有十二心所俱生。谓大地十。及与寻伺 言许者。依萨婆多宗。恶作不通无记。故于无覆无记心。唯许有十二。不同经部意。恶作通无记心。无记心中更加恶作故。得有十三。非所许也。睡眠遍不违若有皆增一者。睡眠通三性故。于前心品。遍有不违也。随何品有。皆说此增。谓前善中。二十二上。加至二十三。若前二十三。增至二十四。不善无记。准例应知。

从此第二。明上界俱生者。论云。已说欲界心品俱生。当说上界。颂曰。

初定除不善  及恶作睡眠

中定又除寻  上兼除伺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初战职场:求职者必须走好的第一步

    初战职场:求职者必须走好的第一步

    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每位初入职场者的美好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求职者可能没有很好展示自己的能力,以至于失去了宝贵的从业机会。本书旨在为求职者解决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每位求职者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让用人单位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从而找到理想的工作,走好初入职场的第一步。
  • 微故事

    微故事

    希望每一个小故事能打动你们的心欢迎读者们的投稿
  • 王呵呵与苏端庄

    王呵呵与苏端庄

    陈巴掌突然从床上坐了起来,略带严肃的问:“你说幸福是什么味道的?”王呵呵也坐了起来,睡眼稀松。她歪着头想了片刻。仰头吻上了他的脖子,再堵住了他的嘴巴。陈巴掌砸了砸嘴巴,恍然大悟。陈巴掌突然放下了筷子,仔细摆平整了。然后才张口问道:“你说,幸福是什么味道的?”苏端庄皱了皱眉,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她理了理头发,接着开始玩起指甲。陈巴掌对此无可奈何。于是埋头吃饭,吃着吃着眉头就舒开了。抬头刚好看到她也正笑意嫣然饶有兴趣的看着自己。“味道怎么样?”“比想象中要好!”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当我举杯的时候

    当我举杯的时候

    《当我举杯的时候》是猫伯爵对世界的5场告白,记录她在英国十年间,行走栖身,聚散分离,那些传奇的,孤独的,无法停止的,充满力量的故事。它们真实,温暖,直指人心,是孤身奋斗的窘迫,成长青涩的回忆,人事的羁绊与纠葛,情感的现实与浪漫。无论你是多愁善感的小孩,还是无所畏惧的混蛋,只要有梦,就不会老。
  • 赠言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赠言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面对着壮阔的大海,让我们向您庄严宣誓:请放心吧,敬爱的老师!没有什么风浪能挡住我们青春的脚步!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 楚墓

    楚墓

    青年学者方子郊偶然得到一个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木俑,他发现木俑中有着精密的结构,还暗藏有两幅帛书。方子郊对木俑和相关出土材料进行深入的考究,越来越多的线索指向楚顷襄王时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楚王、涟漪公主、巫师伍笙,他们的梦境和秘密,最终都湮灭在凄凉的楚墓和失传的历史中。
  • 仙枭

    仙枭

    红袍男人闻言皱了皱眉头,同样冰冷地开口道:“小小年纪,杀心便这么重,日后长大了还了得?我这是在救你。
  • 绝世神祇

    绝世神祇

    从一代废物到绝世神祇,从受人欺侮至称霸天下,静观废物大小姐妖泠的华丽蜕变!
  • 菩提一树灭

    菩提一树灭

    ——由歌曲《菩提雪》改编是深爱还是阴谋?是别离还是重逢?恩恩怨怨兜兜转转……只求来世能为你添茶续香……若来世有缘,我在菩提树下等你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