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21100000014

第14章

今更下。開章別釋。一實定慧以為能攝。事理等六以為所攝。所屬於能故云攝法。雖辨六義理無分張。成論小乘尚以止觀遍攝小教。況大教耶。此中列六。全依成論。大小雖別。能詮名等。

從事理下。略結所攝。事即五章。理即理也。解即是智。位通因果。復攝於理惑智行教他餘自。自行化他因果攝盡。此之六章文六義二。各次不次意唯圓頓。

一以下。別釋為二。初六義當次及不次。後相攝文唯是不次。初云理者。只是權實。約教分四。今唯所詮。是故但二。

次攝惑中。還約理辨。由迷二理通別惑生。迷理之本所謂無明。故通別惑皆約因緣。初迷權中云獨頭者。婆沙云不共無明不與使合。論問亦有不共掉等。何以不論。答無也。所受喜樂者。樂。五教反。

是十二下。束為三道。展轉互通。故名為道。大論.地論.婆娑.俱舍。其意悉同。

成論下。引證三道。問。三障三道餘二名同。苦報二名不同者何。答。名異義同。報上加苦。又有報皆苦。問。障道何別。答。能蔽名障。互通名道。並從過患以立名也。合十二互通。故名為道。又與論同。論名業道。今須三前行等者。辨起前後。將教所列對行辨之。文列次第。身口在前。意三居後。先起意地。故云前行。文列在後。故云後三。身口後起。故云後行。文列在前。故云前七。中字但是助成其語。亦如五陰。文列與起亦互麤細。四諦因果亦復如是。今以成論十業道義以釋三道。論十不善業道品云。前行後三。後行前七。三是業非道。七亦業亦道。今文初二句及第四句與論文同。義亦不別。但第三句。論意以能行為業。所行為道。故以意三是能非所。故云是業非道。今意乃以能通為道。故云能通。今文前七復有二義。是所行故亦同論意。故云是業復是道。二是能通。通至後世。復名為道。三道義成。因緣理具。牽連等者。阿含中佛責不看病比丘云。汝為何事而出家耶。為畏王等。為捨牽連。三世繫續。故名牽連。十二輪者。展轉不窮。

若迷實理下。次釋界外對。亦立相應獨頭。名同意別。須對界外諸使明之。等覺猶有二種無明。故引寶性證界外二種。三種意生等者。准楞伽云。佛告大慧。譬如意去速疾無礙。故名意生。又云意憶生故。名為意生。三別名者。經云。三昧樂意。三四五地心寂不動。二覺法自性。即八地中普入佛剎。故以法為自性。三種類俱生。了佛證法。經約通教及別接通。今文諸處皆云在前。三教者以義通教。故既云八地覺法自性。當知三昧通至七地。即入空位。故云三昧八地。入假故云普入佛剎種類。入中故云了佛證法。依今家判。但以修中為了。未必已證。若接入別。在住行向。經兼始終故並云地。即通十地。今謂作意生故。顯非證道。故今家判與經意同。言五種者。經唯有三。今義開五。三昧開出三藏二乘。覺法開出別教十行。亦可為七。即兩教二乘各開二種。故云凡有多種。

三種意因移者。變易土中因移果易。及通菩薩等者。等取別教十住塵沙。雖不等者。釋疑。疑云。界外潤生但由無明。何須先斷塵沙惑耶。釋云。障化道故。化道未行無由耶理。是故先斷。塵沙為枝。無明為本。探說後位。故云皆去。故知假觀正攝等者。三中初人斷彼塵沙。是人必能進斷無明。故云攝也。若別論者。無明始終中觀所攝。若別圓等者。約相攝故。故兼圓人。此中正意明三意生。後之二人。別惑之名義兼無明。故云被伏。若單塵沙。界內已斷何須論伏。故於界外但更修觀破彼無明。故云三道從斷位說。故云初地。既但云地故知意生。且論權位不爾。豈圓六根更入別地。二十智者。玄文智妙且列謂三藏七。通教五。別圓各四。亦為三觀所攝者。四教各有斷伏之位。辨觀不同。不出三觀。對位判之亦應可見。然有通別。通則藏通。通為空攝。別假圓中。別論如前。

次攝行者。不出正助。毗婆舍那等者。引大經證。今以定助慧者。具舉須助。是故引之。其實定慧俱是正也。事慈等觀方乃是助。四教皆以前前助於後後。自他悉然。言俗理者。恒沙三昧。言俗事者。神通等也。中觀中云摩訶衍者。具如大品廣乘品中。須辨通別以應今文。十二因緣即佛性者。從三道說。具如三法中說。從復次下。廣明法教。四意止者只是念處。心止四境名為意止。三十七品。如十乘中。四諦中三有為者。苦集有為有漏。道是有為無漏。故此三諦並名有為。十六行者。諸論廣明應略知名。苦下四行。無常.苦.空.無我。集下四行。集.因.緣.生。滅下四行。盡.滅.妙.離。道四行者。道.正.迹.乘。婆沙云。見苦時亦見餘三。文不說者。有餘之義。三諦亦然。

十八不共至下。助道中明。今文但對九法。餘九法無。應云。無異想.無不定心.無不知已捨。止攝。欲.精進.念.慧.解脫.解脫知見無減。觀攝。三三昧在第七。末明六度。如隨自意及助道中。九大禪。如法界次第中。百八三昧。楞嚴為首。委如大論。十八空如下第五卷。十喻偈曰。幻炎月空響城夢影像化。五百陀羅尼。聞持為首。名在大品.大論。

次攝一切位者。初來意中欲辨有位先明無者。聖心本寂。逗物機異。自非絕位安能判之。又真無俗有。雙美故也。故楞伽佛語心品云。第一義中無復次位。經文無位。唯此一文。上下諸文咸明次位。而多明通別少說藏圓。經文具有四教文相(云云)。

大乘下。明有次位。良以下。和會有無。兼防執見。故云何嫌。初明三藏七賢。即七方便。七聖者。信行.法行.信解.見得.身證.時脫.不時脫。二十七賢聖者。初果向三。謂信行.法行.無相行。及初果為四。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於此第三開為十一。謂中.生.行.不行.樂定.樂慧.轉.現.信解.見得.身證。并前七是為學人。十八開無學為九。謂退.護.住.思.死.不退.慧解脫.俱解脫.不壞法。俱舍小別。大略可知。

通教位者。既無四門論部位別。故但依經列共十地。次別地位者。楞伽初地為佛所加。百界作佛華嚴亦然。今家多用瓔珞。地位定故。不得意成三十心等者。施設教道。意在見實。猶居地前名不得意。或純假觀者。一者且辨失意之位。二者教法只在地前。初地即入。初住故也。

圓位中開示悟入且證因位。等覺或在十地中明。開合四句判圓位次。具如玄文。十四般若者。問。仁王但有十四忍名。今何故云十四般若。答。忍因智果。忍伏智斷。今經從斷說。問下料簡者。為不曉者更重立疑。執前楞伽及諸大乘。明空蕩相何須明位。而云止觀攝於次位。答中還以如前所引大乘意答。

雖說下。牒前。良以已下諸文汝避有入無。意偏文局。便同外道邪見等也。

中論下。引論以斥執無位人。位即因果。若執無位。何殊外人撥無因果。

無何等下。重徵執者無何因果。見既未證。但破生滅。尚不下。況尚無三藏。況有後三。此斥下。結意斥執於無位之人即同外道。都無因果。若斥下。一往與之。汝若以大破小。應須有後三番。汝既大小俱無。焉得不同諸外。

如我下。正出今家破用之式。但以智破惑。名之為如。汝所破但以惑破智。謂之為破。不同外道。推與誰耶。問。下引論偈。一一位中及以料簡。皆云破三道者。何耶。答。前初明理。理全是惑。乃至智位三道。即是此等所破。故須明之。

點此等者。此引中論序文。言一語者。即是破也。以大破小為治內。以小破邪為治外。序云。百論破外以閑耶。斯文袪內之留滯。今文通用彼序兩意。以成一家破立之式。准教大旨。復應以圓破偏。今但下。還前來二諦釋義。二諦是有無。有無皆有教。

次引中論者。論有四句。且以三句對於三觀。觀理淺深故生諸位。此中不以初句對次位者。即指因緣但是所觀。故今並從能破立位。言為如佛者。以佛地邊有菩薩地故。又如佛者。至此地時亦能八相。八相如佛。故云如也。

六攝教者。但有指撝分判皆名為教。是故通攝邪正偏圓。僧佉等者。一切外道所尊有三。謂迦毗羅等。具如第十卷中。此即其一。

九十五道者。此指別耶。准九十六道經。於中一道是正。即佛道也。故大論云。九十六道中。正者唯佛。於九十五中。二名似正。謂阿毗曇道.修多羅道。五行六甲。白虎通委釋其名(云云)。陰陽者。太玄經云。營大功明萬物者曰陽。幽無形不可測者曰陰。俗之所計。一切世間莫非陰陽。故此世法流於世間。本為濟世。世人計之反入邪道。八卦者。震.兌.離.坎.乾.坤.艮.巽。一卦六爻。爻謂適時之變也(云云)。五經者。白虎通云。孔子見周道陵遲。自衛之魯。以定五經而行其道。禮記經釋曰。溫柔敦厚詩教也。疎通知遠書教也。廣愽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謙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今時謂禮.樂.尚書.詩.易.春秋。有云傳禮各三等(云云)。此今略知。不須廣釋。云何下。明出世教。二論不同。初如第一卷辨。次空經中具含七教。無秘密者。如前料簡。觀心下至如來等。即藏等四。

又觀心下。頓。

若觀心下。漸。法華會歸。故非八數。涅槃約人。皆知佛性。故四句皆即。若准大經。華嚴初頓。今逐語便。且別明之。漸中仍更存於四味。故以三藏為乳。加共般若為酪。雖無別部。取方等中一會一時。單共者是方等般若。皆云即者。約能攝說。次明法華.涅槃者。顯能攝。同用二部。次不定中。云若觀因緣。又觀因緣即是佛性者。此有二意。一現在習圓。成不定人。無知圓理。或且觀生法。重觀見性。二者發習。發習又觀。即是習發故也。故云煞人。空假中三准此說之。

略攝下。以略例廣。

復次下。明心攝意。文具二意。即是能詮。所化不同。言所化者。破心微塵。出一切法。約佛先得。即是能化。

上六下。第二互攝。問。如前已足。何須更明。答。前雖似具。未互相收。故更明之。故今文云。次第可解。言直以者。一文尚遍。況六互攝。如一金中具一切法。今只此六何足可收。然雖互收。應知理惑。唯理具五。若餘四門即事理兩具。惑則有二義。一具觀惑及以智體。體是惑故。惑既如是餘五亦然。細思作之。說不可盡。

次偏圓中。初來意者如前所攝。六重兩攝。一一相攝。及以互攝。故云無法不收。收法既多。故須分別所攝相狀大小。即是略標。初二兩門。共不共明。用三四兩門。半滿同大小故不別明。故圓頓實三。一向不共。偏漸權三。有共不共。藏通是共。別是不共。權實雖與前四門同。須將權實以簡前四。小半一向權。大滿有權實。圓頓一向實。偏漸一向權。思與不思。更簡前五可見。故此五章文五義三。半滿同大小。漸頓同偏圓。權實判向四意。唯在於開。

夫至理下。說章意。無說而說。具有自行化他二諦等意。具如前說。

以小下。明意。言須識所以者。豈以方便名同而令大小理同一。況復大中仍須簡擇。是故方便種種不同。

小者下。正釋。初是小乘觀相。

如釋論下。示邪顯正。初二句立。次二句釋責。

次折下。破。言方分者。無塵而已。有必對方。方即有分。即有十分。次破其更折極微。若塵可盡。則諸塵悉盡。如何和合而得成身。故盡不可。若一不盡。塵則是常。若一塵是常。諸塵悉常。若是常者。身應不壞。故非正折。折心亦爾。折至剎那。盡與不盡過亦如前。故知心色非斷非常。

論文下。示正折相。折非正宗。故云仍明。亦先色次心。但觀無常。不觀盡等無明等。始從無明至中陰時。我與父母無明和合生於色身。正必有依。並由心造。心色無常。安計不盡等。如是推時尚見法性。何但無常。即三道本壞。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乘轺

    乘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尽山河

    战尽山河

    我恐惧,我害怕,我不愿一生平凡!我有一枪指大道欲长生!你敢阻否?!
  • 冉家人之花开花落

    冉家人之花开花落

    冉小诺遇到了顾逸言等人,她的青春有了一些波动。
  • 逆天嫡女:繁华盛宠

    逆天嫡女:繁华盛宠

    沐瑾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书穿,每天穿梭在生与死的边界,她几乎快忘了这本她还青春时看的玄幻小说。所以当她看到她成为了书中的那个碍眼的女N时,才会骂娘!不过没关系,勤能补拙,总有一天,她会把女主踢下台的!阎王要我三更死我都没死,不过是站到大陆顶峰,姐前世就是乱世强者,修炼这种玩意姐会怕?
  • 都市嚣张特种兵痞

    都市嚣张特种兵痞

    他,是不羁之风的代言者,他为兄弟两肋插刀,对待小人,他一律斩杀,美女总裁,高冷校花,腼腆的邻家丫头,都为他蜂拥而来,一股邪笑在他的敌人面前看来是死亡的象征,在亲朋好友钱却是贱贱的笑,她们为他陶醉,他们狠狠地远离他。他的名字叫风笑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大叔,不可以

    大叔,不可以

    季云姿这辈子最悲剧的事情就是,被自己的亲姐姐抢走了相恋三年的未婚夫萧睿。被狗男女逼得走头无路,季云姿咬牙,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嫁给萧睿的小叔!她要赶在两狗男女跟前结婚,让他们每天叫自己小婶婶!膈应死他们!可萧睿的小叔萧宸是什么人呢?高大英俊,身材性感,目光里总是充满着无人能及的自信。二十八岁就上了福布斯排行榜的人,怎么会看上她这么一个没胸没屁股的小女人?
  • 终极六六六

    终极六六六

    新终极系列.灸舞的爱情,新终极一家,新终极一班。。。。。、。全新时空,全面来袭!
  • 高冷校草:呆萌甜心沁心甜

    高冷校草:呆萌甜心沁心甜

    男孩高冷傲娇,却对她温柔不已,非说人家美少女胖还不够,还满是调侃。女孩呆萌可爱,能吃不胖,所谓标准的萌妹类型,别人说什么都答应,可洛梓辰说什么,就是“”不不不!一开始怀着好奇心理接近某女的…渐渐习惯了她在她身边喊喊闹闹………
  • 狩月

    狩月

    殷狩月有一个甜蜜的烦恼:帝位与爱人之间,到底选谁呢?……纠结无数次之后,殷狩月想,既然星海无尽广阔,带着老公打下一片大大的星域,自己做个开国皇帝也不错?鱼与熊掌,朕要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