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95300000019

第19章

鹽官齊安國師

杭州鹽官海昌院齊安國師。海門郡人也。姓李氏。大寂一見。深器之。乃令入室。密示正法○僧問。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師曰。與老僧過淨瓶來。僧將淨瓶至。師曰。却安舊處著。僧送至本處。復來詰問。師曰。古佛過去久矣 (雲門偃云。無朕迹 雪竇顯云。直得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爭得無。還會麼。雲在嶺頭閒不徹 溈山喆云。山僧不然。忽有人問。但云。大眾歸堂去。若人向大溈門下薦得。古釋迦不先。新彌勒不後。且道轉身一句作麼生道良久云。明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風卒未休 東禪觀云。盲者難以與乎文彩。聵者難以與乎音聲。這僧既不薦來機。國師只成虗設。雲門道無朕迹。扶國師不起。雪竇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爭得無。也扶國師不起。以拂子畫一畫云。前來葛藤一時畫斷。且道。畢竟如何是本身盧舍那。擲拂子下座 天奇瑞云。雷霆之聲。聾者難聞。赫日之光。盲者難見。且道。運水搬柴。挑囊負鉢。憑箇什麼人恩力。良久云。古佛古佛)○有講僧來參。師問。座主蘊何事業。對曰。講華嚴經。師曰。有幾種法界。曰廣說則重重無盡。略說有四種。師竪起拂子曰。這箇是第幾種法界。座主沉吟。師曰。思而知慮而解。是鬼家活計。日下孤燈。果然失照(保福展聞云。若禮拜即喫和尚棒 禾山殷代云。某甲不煩。和尚莫恠 法眼益代拊掌三下 蔣山懃云。鹽官以強陵弱則且置。如何道得一句語。免他道鬼家活計。良久云。劒閣路雖險。夜行人更多 大溈泰云。大眾。這僧將成九仞之山。不進一簣之土。當時山僧若作座主。待竪起拂子云。這箇是第幾種法界中收。只向他道。向下文長。付在來日 徑山杲云。兩段不同。收歸上科)○僧問大梅。如何是西來意。大梅曰。西來無意。師聞乃曰。一箇棺材。兩箇死漢○師一日喚侍者曰。將犀牛扇子來。侍者曰。破也。師曰扇子既破。還我犀牛兒來。侍者無對(石霜諸代云。若還和尚即無也。雪竇云。犀牛兒猶在 投子同代云。不辭將出。恐頭角不全。雪竇云。我要不全底頭角 保福展代云。和尚年尊。別請人好。雪竇云。可惜勞而無功 資福遠代作一圓相。於中書牛字。雪竇云。適來為甚不將出 雪竇又云。若要清風再復頭角重生。請諸禪客下一轉語。乃問。扇子既破。還我犀牛兒來。時有僧云。大眾參堂去。師喝云。拋鈎釣鯤鯨。釣得箇蝦蟆 雲居舜云。三伏當時正須扇子。為侍者不了事。雖然如是。鹽官太絮。何不大家割捨侍者當時見他道。扇子既破。還我犀牛兒來。只對云。已颺在搕[打-丁+(天/韭)]堆頭了也 地藏恩云。從上知識。各說異端。作盡伎倆。其奈總未知犀牛兒所在。山僧見處。也要諸人共知。扇子既破還我犀牛兒來。別處容和尚不得 天奇瑞云。投子須乃不落因緣。就裏拖泥帶水。資福全機棒獻。也是將無作有。石霜昧己從他。不知本具。保福欲要推惡離己反為負德辜恩。侍者終日明明白白。因甚不知當央拈出。所以魚不識水。鳥不識空。固將犀牛扇子。一時喪却)○師一日謂眾曰。虗空為鼓。須彌為椎。甚麼人打得。眾無對 (南泉云。王老師不打這破鼓法眼益別云。王老師不打 雪竇顯云。打者甚多。聽者極少。且問誰是解打者。莫謗鹽官好。南泉道。王老師不打這破鼓。法眼云。王老師不打。兩箇既不奈何。一箇更是懡[怡-台+羅]。又云。王老師不打。還肯得諸方也無。代云。千年田八百主 黃龍心云。南泉法眼。只知瞻前。不能顧後。且如鹽官道。虛空為鼓。須彌為椎。什麼處是破處。還檢點得出麼。直饒檢點得破處分明。我更問你覓鼓在 天童華云。南泉法眼。大似喫李子。只向赤邊咬。山僧今日與鹽官相見去也。虗空為鼓。須彌為椎。要打便打。莫問是誰。乃拈拄杖卓一下 天童傑云。鹽官提水放火。南泉撥亂星飛。法眼埋兵掉闘。諸方尊宿。各出隻手。並無一人性[怤-寸+喿]。只是隨後打鼓。祥符直截為諸人道。虗空為鼓。須彌為椎。漆桶參堂去)。

歸宗智常禪師

廬山歸宗寺智常禪師。上堂。從上古德不是無知解。他高尚之士。不同常流。今時不能自成自立。虗度時光。諸子莫錯用心。無人替汝。亦無汝用心處。莫就他覔。從前祇是依他解。發言皆滯。光不透脫。祇為目前有物○師甞與南泉同行。後忽一日相別。煎茶次。南泉問曰。從來與師兄。商量語句。彼此已知。此後或有人問畢竟事作麼生。師曰這一片地。大好卓庵。南泉曰。卓庵且置。畢竟事作麼生。師乃打飜茶銚便起。南泉曰。師兄喫茶了。普願未喫茶。師曰。作這箇語話。滴水也難銷 (五祖戒云。南泉只解作客。不解作主 溈山喆云。南泉逢強即弱。歸宗逢弱即強。三十年同行。畢竟事不通商量。然雖如是。猶較王老師一線道 昭覺勤云。驚羣之句。誰不聳然。有般道。南泉搆他歸宗不着。所以遭他呵叱。殊不知。行人更在青山外。蔣山不惜眉毛。為諸人下箇註脚。南泉探頭太過。歸宗壁立萬仞。且道。還有出身路也無。喝下須教三日聾天童華云。南泉貪程太急。歸宗薄處先穿。二老雖發明馬祖正眼。要且極則事未夢見在。何故。家住東州)○師因官人來。乃拈起帽子兩帶曰。還會麼。曰不會。師曰。莫怪老僧頭風。不卸帽子○師剗草次。有講僧來參。偶見一虵過。師以鋤斷之。僧曰。久嚮歸宗。元來是箇麤行沙門。師曰。你麤我麤。曰如何是麤。師竪起鉏頭。曰如何是細。師作斬蛇勢。曰與麼則依而行之。師曰。依而行之且置。你甚處見我斬虵。僧無對(德山鑑因雪峯問。古人斬蛇。意旨如何。德山便打。雪峯便走。德山召云。布衲子。雪峯回首。德山云。他後悟去。方知老漢徹底老婆心 雪竇顯云。歸宗只解慎初。不能護末。德山頗能據令。未明斬蛇。乃云。大眾看。翠峯今日斬三五條。以拄杖打散)○雲巖來參。師作挽弓勢。雲巖良久。作拔劒勢。師曰。來太遲生○僧辭。師問。甚麼處去。曰諸方學五味禪去。師曰。諸方有五味禪。我這裏祇有一味禪。曰如何是一味禪。師便打。僧曰。會也會也。師曰。道道。僧擬開口。師又打(黃檗運云。馬大師出八十四員善知識。箇箇阿轆轆地。唯有歸宗較些子 雪竇顯云。以強欺弱。有什麼難。我這裏有一味禪。為甚不學。但向道收。待伊拈起。有般無眼漢。只管喫吽吽。雪竇門下誰敢 昭覺勤云。若非黃檗深辯端倪。洎乎勞而無功 資福先云。歸宗幸是好一味禪。無端傷鹽傷醋。却成五味了也。如今忽有人來辭去。諸方學五味禪。只向他道。善為道路。若是箇漢。必然別有生涯)○江州刺史李渤問。教中所言須彌納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納須彌。莫是妄譚否。師曰。人傳使君讀萬卷書籍。還是否。曰然。師曰。摩頂至踵如椰子大。萬卷書向何處著○李渤異日又問。一大藏教。明得箇甚麼邊事。師舉拳示之曰。還會麼。曰不會。師曰。這箇措大拳頭也不識。曰請師指示。師曰。遇人即途中授與。不遇即世諦流布。

大梅法常禪師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襄陽人。姓鄭氏。初參大寂問。如何是佛。大寂曰。即心是佛。師即大悟。遂之四明梅子真舊隱。縛茆燕處○真元中。大寂聞師住山。乃令僧問。和尚見馬大師。得箇甚麼。便住此山。師曰。大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這裏住。僧曰。大師近日佛法又別。師曰。作麼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師曰。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祇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曰。梅子熟也(僧問禾山殷。大梅恁麼道。意作麼生。禾山云。真師子兒)○龐居士聞之。欲驗師實。特去相訪。纔相見。居士便問。久嚮大梅。未審梅子熟也未。師曰。熟也。你向甚麼處下口。居士曰。百雜碎。師伸手曰。還我核子來。居士無語(翠巖芝云。此二人。大似把手上高山 寶峯文云。且道。二人相見。還有優劣也無)○夾山與定山同行言話次。定山曰。生死中無佛。即無生死。夾山曰。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互相不肯。同上山見師。夾山便舉問。未審。二人見處。那箇較親。師曰。一親一疎。夾山復問。那箇親。師曰。且去明日來。夾山明日再上問。師曰。親者不問。問者不親(夾山住後自云。當時失一隻眼 雪竇顯云。夾山畢竟不知換得一隻眼大梅老漢。當時聞舉。以棒一時打出。豈止劃斷兩人葛藤。亦乃為天下宗匠)。

五洩靈默禪師

婺州五洩山靈默禪師。毗陵人。姓宣氏。初謁馬祖。遂得披剃受具。後謁石頭便問。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石頭據坐。師便行。石頭隨後召曰。闍黎。師回首。石頭曰。從生至死。祇是這箇。回頭轉腦作麼。師言下大悟。乃抝折拄杖。而棲止焉(洞山价云。當時若不是五洩先師。大難承當。然雖如此。猶涉在途 長慶稜云。險 報慈遂云。那箇是涉在途處。有僧云。為伊三寸途中薦得。所以在途。報慈云。為復薦得自己。為復薦得三寸。若是自己。為甚麼成三寸。若是三寸。為甚麼悟去。且道。洞山意作麼生。莫亂說仔細好 翠巖芝云。石頭據坐。五洩回首。石頭召他。却成多事 雲峯悅云。大小石頭。坐不定。把不住。似這檐板漢。放去便休。又喚回。被他糊塗一上道。我向這裏。有箇悟處。驢年夢見 溈山行云。五洩當時便去。可謂坐斷天下人舌頭。既被喚回。已是糊塗不少。抝折拄杖。也是賊過後張弓。如今得失是非。一時坐斷。敢問大眾。石頭據坐。意作麼生 地藏恩云。只合與麼去。不合與麼來)。

盤山寶積禪師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因於市肆。行見一客人買猪肉。語屠家曰。精底割一斤來。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長史那箇不是精底。師於此有省○一日出門。見人舁喪。謌郎振鈴云。紅輪決定沉西去。未委魂靈往那方。幕下孝子哭曰。哀哀。師忽身心踊躍。歸舉似馬祖。祖印可之○上堂。夫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復是何物。(徑山杲云。千年常住一朝僧)禪德。譬如擲劒揮空。莫論及之不及。斯乃空輪無迹。劒刃無虧。若能如是。心心無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無異。始為道矣(徑山杲云。咄咄咄。我王庫內無如是刀)○師將順世。告眾曰。有人邈得吾真否。眾將所寫真呈。皆不契師意。普化出曰。某甲邈得。師曰。何不呈似老僧。普化乃打筋斗而出。師曰。這漢向後掣風狂去在(保福展云。普化掣顛不少。盤山醜拙更多 長蘆了撼身云。快活殺我也。若無爍破乾坤底眼孔。爭見渾金璞玉。復云。山僧依普化樣子。摸得一本。今夜展開。要且大家瞻仰。遂打筋斗歸堂)。

麻谷寶徹禪師

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侍馬祖行次。問。如何是大涅槃。祖曰急。師曰。急箇甚麼。祖曰。看水○師同南泉二三人去謁徑山。路逢一婆。乃問。徑山路向甚處去。婆曰。驀直去。師曰。前頭水深過得否。婆曰。不濕脚。師又問。上岸稻得與麼好。下岸稻得與麼怯。婆曰。總被螃蠏喫却也。師曰。禾好香。婆曰。沒氣息。師又問。婆住在甚處。婆曰。祇在這裏。三人至店。婆煎茶一瓶。携盞三隻至。謂曰。和尚有神通者即喫茶。三人相顧間。婆曰。看老朽自逞神通去也。於是拈盞傾茶便行。

東寺如會禪師

湖南東寺如會禪師。始興曲江人。初謁徑山。後參大寂。學徒既眾。僧堂牀榻為之陷折。時稱折牀會也。自大寂去世。師常患門徒。以即心即佛之譚。誦憶不已。且謂。佛於何住而曰即心。心如畫師而云即佛。遂示眾曰。心不是佛。智不是道。劒去遠矣。爾萬刻舟。時號東寺為禪窟焉(虛堂愚頌云昨日因過竹院西。鄰家稚子隔溪啼。山寒水肅半黃落。無數歸鴉卜樹棲)○相國崔公羣。出為湖南觀察使。見師問曰。師以何得。師曰。見性得。師方病眼。公譏曰。既云見性。其柰眼何。師曰。見性非眼。眼病何害。公稽首謝之(法眼益云。是相公眼)○公見鳥雀於佛頭上放糞。乃問。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公曰。為甚麼向佛頭上放糞。師曰。是伊為甚麼不向鷂子頭上放○仰山參。師問。汝是甚處人。仰山曰。廣南人。師曰。我聞廣南有鎮海明珠。是否。仰山曰。是。師曰。此珠如何。仰山曰。黑月即隱。白月即現。師曰。還將得來也無。仰山曰。將得來。師曰。何不呈似老僧。仰山叉手近前曰。昨到溈山。亦被索此珠。直得無言可對。無理可伸。師曰。真師子兒。善能哮吼。(蔣山懃云。東寺只索一顆。仰山傾出一栲栳)仰山禮拜了。却入客位。具威儀。再上人事。師纔見乃曰。已相見了也。仰山曰。恁麼相見莫不當否。師歸方丈閉却門。仰山歸舉似溈山。溈山曰。寂子是甚麼心行。仰山曰。若不恁麼。爭識得他。

西堂智藏禪師

同类推荐
  • 大乘玄论

    大乘玄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德會元

    道德會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汉晋春秋

    汉晋春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归田诗话

    归田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铸天刀

    铸天刀

    吸万物灵精,纳强者道根,夺天地造化,取混沌本源。不修金丹与元婴,只炼一口造化刀。一位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凭借丹田中的一口刀,一步步地走上了让群神颤栗诸圣拜服的道路。
  • 王俊凯之我们是否会擦肩而过

    王俊凯之我们是否会擦肩而过

    王俊凯我们会擦肩而过吗王俊凯如果有来生我们只做朋友好吗
  • 伐天传说

    伐天传说

    一场千年不遇的流星雨,一次改变人生的机遇。叶煜,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三无青年,何为三无,即是无车无房无存款,对于这个“三无青年”称谓,他本人却不这么认为。“君不见,楼前凤凰牌单骑,怀中银行卡五位,河畔廉租房又三十,谁要是再说我三无,小心我的诺基亚!”但经历了一次变故之后,他的人生改变了,一次次的考验,一点点的成长,他穿梭于这世界的阴暗角落,将所有的邪恶散去,还给世间光明。有人称他正义侠,有人称他黑夜幽灵,而更多人将他看做世界警察。不过还有一个称谓并不为人所知,那便是——伐天,当站在这世界最顶端时,他看着这颗蔚蓝的星球,回身望着那无垠的星空。征途……才刚刚开始。
  • 神域灵途

    神域灵途

    宇宙间有无数个神秘的空间,人类还太过渺小的居住在地球之上,一次契机让得地球与一个神秘的空间融合,从此地球上陆陆续续出现许多拥有特殊能力的人,这类人被称为~~神之子。英俊帅气的魔术少年为了逃避而选择离开欧洲来到日本,却不料触碰到了最终的界限,即将打开通往神秘空间的大门。少年将如何上演异空间的神话,在神与神的战斗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 登天图

    登天图

    谁人证道得逍遥,谁人问心登天图.新人新作,请包涵
  • 四域巅峰之南木

    四域巅峰之南木

    失忆的他,独自流浪在南方的风雪里,伴随着一位老人默默陪伴。巨大的阴谋缓缓酿成,生与死,正与错,谁又能说的清楚...
  • 寒冰使徒

    寒冰使徒

    登山者邓肯偶遇山难之后的离奇之旅,从现代社会走向原始世界,感受不同文明体系的魅力。
  • 巧断珍宝失窃案

    巧断珍宝失窃案

    比尔巴是印度民间故事中的著名机智人物。他实有其人,生活在兴起于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全盛时期,是莫卧儿帝国最有名望的君主阿克巴(1556—1605在位)的重臣,官至宰相。他聪明过人,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是阿克巴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数量甚多,内容涉及宫廷生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他与阿克巴的趣闻、轶事最有代表性。它们在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为流传,历久不衰。
  • 钢铁与生命的赞歌

    钢铁与生命的赞歌

    一边是在巨大的能量水晶上生存,崇尚科技的水晶族,一边是古老神秘,但是安宁和平的神秘的苍生族,钢铁与生命的赞歌在此上演
  • 我和我的余生

    我和我的余生

    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即便从开始选择的路是错的,亦不后悔。世上本无对错,何有过不去的山梁坎坷。一个结局应对的则是一个新的开始。世世代代、永不变更。看小人物一生生活百态。“爱恨亦有,他乡故知也罢”。终到头来化作一杯黄土。然彰显现时代现实主义。人生何为何不为、面对现实主义的残酷核打击,逃避亦好、面对也好。最终得到的只是不能言语的“生活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