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91700000006

第6章 “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综述(6)

论十一五时期我市公务员考评制度创新的方向与思路

曹大友

政府公务员的考评历来是各国政府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也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无论是过去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还是从2006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都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时间、方式、结果及运用等做了明确规定。尽管如此,公务员考评的有效性并不理想,考评活动对公务员行为的导向性作用和约束性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仅在我市,公务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较差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扭转;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况仍然比比皆是。所以,国家和重庆市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了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的目标和要求。从现有的理论成果看,有关公务员考评的论文、著作等已经比较丰富,某些学者的研究甚至十分深入具体,已经可以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实践提供比较坚实的理论支撑。笔者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该课题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理论成果,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对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有实际指导作用的思路和对策。有鉴于此,本文拟就重庆在十一五期间的公务员考评制度创新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抛砖引玉,以激发大家共同思考和探索该问题的热情和智慧。

一、创新考评理念:从注重绩效考评到注重绩效管理

公务员考评的理念是考评制度制定的指导思想,也是一切考评活动得以开展的依据。无论是新出台的《公务员法》还是原有的《重庆市国家公务员考核办法》,其目标都定位在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职务、级别和工资的调整,其重心都集中在对公务员特定阶段的思想、行为、态度和业绩的考核与评价。这种理念即便不能说是错误的,至少也是相对狭隘的。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营利性组织,其考评工作都仅仅是组织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信息的收集以及绩效反馈与改进等内容。在这四个环节之间,考评活动的最基本功能是对照预定的绩效目标,利用所收集到的绩效信息,发现个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为后一阶段的绩效改进提供努力的方向和新的目标。从这一角度来思考我市的公务员考评工作,我们就应该首先抛弃过去那种为奖惩而考评的观念,确立为工作改进而考评的新理念。其次,还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孤立对待考评工作的做法,转而把考评工作纳入到整个组织的绩效管理系统中,既重视考评工作,又重视与考评工作有直接联系的绩效目标确定、绩效信息收集和绩效反馈与改进等工作。只有这样,考评工作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二、创新考评标准:构造清晰的权责体系和计划—任务体系

我市1998年出台的《重庆市国家公务员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第六条提到:“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标准应以国家公务员的职位职责(职位说明书)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难易程度为基本依据制定。”仅从该条款内容看,其所规定的考核标准确定办法尽管比较梗概,但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然而,在实践中,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最近发生的“10·1”特大交通事故以及由此发现的我市交通管理方面的诸多弊端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某些部门、某些职位、某些公务员的职责没有履行到位,各自的工作任务或者不清晰或者没有很好完成,而这些弊端并非近期才出现,很多是早已存在。这种情况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部门和单位对公务员的考核标准并没有涵盖其职位所包含的所有职责或特定时期的主要任务,进而导致整个考评工作失效。事实上,据了解,部分部门在对公务员实施考评时仍然在笼统地使用《办法》所规定的德、能、勤、绩标准,并没有结合各自部门、各个职位以及各个时期的不同任务将上述四要素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考核指标和标准。由此可见,在十一五时期,我市公务员考评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要促使各个单位和部门结合实际制订不同职位的考评指标以及不同阶段的考评标准,否则,考评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在考评标准方面有所创新,关键在于明晰部门、职位的权责体系和建立健全部门、单位的计划任务体系。一般而言,一个组织的有效运行,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的权责体系和计划任务体系的特征。相对而言,前者比较稳定,后者易于变化,但在考评标准的确定过程中,两者都不可或缺。前者是考评指标选择的主要依据,后者是考评具体标准确定的基础。就我市政府部门的现状而言,尽管各个部门都有明确的部门职责,各个岗位都有职位说明书,但部门之间、职位之间权责含混、重叠、遗漏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考评指标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在计划任务体系方面,从市政府到各个单位、从单位到部门,计划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但诸多部门在将工作计划转化为具体任务并将其分解到每个职位和每个个人身上时,往往呈现不具体、不清晰、不规范的特征,这种状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每个考评指标的标准模糊不清,致使考评工作难以有效推行。所以,笔者认为,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各类单位和部门应该从权责体系和计划任务体系的建立健全着手,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职位的考评指标和具体标准,为考评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考评方式:努力实现手段与目标的统一

从《重庆市国家公务员考核办法》中的相关规定看,我市目前的公务员考评工作基本上遵循的是综合考核的做法,即对个人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评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描述法(个人总结)和比较法(民主评议)。这种考评方式虽然表现出简便易行、易于操作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缺陷:(1)不符合各个考评因素的变化规律。一般而言,德、能、勤、绩四个因素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相比之下,德与能是两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一旦成型,这两个因素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而勤与绩则是两个易变因素,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特征,且受外部环境和个人内在特质的影响极大。因此,前两个因素的评价适宜于长周期,后两个因素的评价则适宜于短周期。如果总是将四个因素合在一起进行评价,就可能难以准确体现个人的实际变化,并可能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2)不利于公务员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考评结果是人员配置和开发的主要依据,但两个目标所依赖的信息差异悬殊。就人员配置而言,关键的依据是个人的德与能的情况;但对人员的培训与开发而言,关键的依据则是个人的能与绩特征。(3)不利于个人工作的持续改进。现行的评价方式可能便捷地区分出优秀者和落后者,但难以表明优秀者的具体特征,也难以准确反映出落后者的问题和差距所在。

考虑到上述问题和弊端,笔者认为,在十一五时期,我市公务员考评方式创新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努力做到目标与方式的统一。换而言之,就是要按照考评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具体思路有:(1)根据德、能、勤、绩的变化规律确定每个因素的考评周期。对于德这一因素,可以确定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的考评周期;对于能,可以采取每届任期考评一次或三年考评一次的方式;对于勤和绩,则适宜于采取每月一次的考评周期。(2)根据考评结果的具体用途选择考评内容。如果是仅仅为了进行奖惩或提薪,考评的内容可以同时对四个因素进行考评;如果是为了调整配置,考评的重点可以集中在德和能;如果是为了进行有效的培训与开发,可以重点考评能和绩的情况。(3)结合实际,不断创新考评工具。综合各个组织的绩效管理实际看,现行的考评工具有比较法、量表法和描述法三大类,每类方法都有多种考评工具。结合公务员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我市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可以重点探索行为量表法和360度反馈法在公务员考评过程中的运用。前者便于实现工作改进的目标,后者便于人才的科学选配。

(作者系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同类推荐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 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

    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

    政治迷信与政治民主是绝对难以并存的。“民主的确要以基本理性能力为前提,在任何社会里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要推进政治进步,建设民主政治,必须认真清理千百年来政治迷信的根基,努力洗刷种种政治迷信的残迹。$$《新世纪学人文萃:权力的黑光》作者是力求遵照马克思提出的原则来进行这项工作的。
  •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陈晓钢编著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对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陈独秀著作的仔细研读,在准确把握陈独秀对各类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出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所涉及的各主要方面。其次,是将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合乎逻辑地勾勒出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因此,阅读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与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联系紧密的有关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 先锋

    先锋

    本书通过对浙江大学近五年来受表彰的近百个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采写,生动反映了在创办世界一流高水平社会主义大学进程中,高校党建工作推进过程和建设成果,形象地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校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热门推荐
  • 妩媚航班

    妩媚航班

    收录了笛安自出道以来,十年间创作的优秀中短篇小说,其中不乏经典之作:第一部小说《姐姐的丛林》,对中年人的世界和成长中的情感内核的描述独特而到位,刊登在《收获》杂志上被广泛认可;将母狮子暗喻一个少女成长过程的中篇《莉莉》,获“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优秀作品奖”;讲述世俗生活中类似活佛一样存在的袁季的短篇《圆寂》,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并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度优秀小说排行榜……更有新近创作的短篇小说《胡不归》、《舞美师的航班》等。
  • 断袖王爷毒舌妃

    断袖王爷毒舌妃

    注:本文不会挖了坑不填,请亲们放心的跳坑吧!他是臭名远扬兼断了袖的王爷,而她则是莫名其妙的就穿了还在她不能反对的情况下嫁给了他。此女爱玩毒,那男却越来越狗腿。某女蹲下看着一脸痛苦的男人,问道:“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很爽?”男人咬紧牙关,满头大汗并微笑的看着她:“我很爽!”某女顿时特别的满足,艾玛,看到他吃瘪的样子真爽!
  • 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包括了关于“封建主义”与“现代化”、中国(近)现代化:在封建羁绊中步履维艰、封建制度的覆灭和现代化的起飞、封建主义:新时期现代化的沉重包袱、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等。
  • 平凡传记

    平凡传记

    看王绪如果从勾心斗角的修仙界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传奇,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修仙,没有奇遇。只有修仙界的勾心斗角,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艰辛。
  •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本书分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临近景观等四部分,全方位地描述了长江风貌,赞美了长江的壮丽景色。
  • 末世之末日

    末世之末日

    2098年,L病毒席卷了全球,全球700亿人口,699亿通通变成丧尸,一个学生的末世传奇
  • 轻于尘

    轻于尘

    总之就是一群人的故事咯。[]~( ̄▽ ̄)~*------------------------------分割线-----------------------一首飞歌,一纸摧城,一抹青锋,一缕白毫,昆仑殇后千年过,皂履轻佻出尘去,沫沫江波卷云重,风轻云淡似离兮。
  • 旷世神宠:妖王的上神宠妃

    旷世神宠:妖王的上神宠妃

    她,三岁时就穿越到了神界,有个主神母亲宠着,腹黑调皮;他,是不可一世,脾气火爆妖王,本身为狸猫。他曾是她收养的一只流浪猫,却一朝成为一代妖王;初遇,“母神这只猫咪好可爱。”安晴指着那只张牙舞爪的猫说。你妹的,你才可爱,本王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和可爱有什么关系?!!再遇,他是不可一世的妖王,她是不小心闯入妖界的帝女上神;他将她逼入墙角,“女人,你觉得本王可爱吗?”“可爱,妖王大人最可爱了。”某神说,她以为这位妖王有怪癖,喜欢听别人说他可爱,却不料…“哦?既然你觉得我‘可爱’,那么就爱吧!”言毕,扑倒。
  • 我的调皮拽妃

    我的调皮拽妃

    玉灵心被妹妹玉冰叫去酒吧喝酒,不小心走进了一个四面都是镜子的包厢,晕倒在里面,再次醒来竟然穿越了,还成了当朝太子妃,哇咔咔,好像威风一下,但是这个倾雪泪虽然美貌倾城,可性格刁蛮任性,得罪了太子最宠爱的侧妃美淑,遭到所有的侧妃和小妾诬陷,让本来就不喜欢她的太子变得讨厌她,连个宫女都敢欺负她,哼,她雨沫在现代可是黑白两道里的高手“蓝魅残羽”敢欺负她,没门。
  • 离子世界

    离子世界

    以第一人称写的小说。第一次写,欢迎大家来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