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90900000002

第2章 从“草台戏”到“一棵树”(代序二)

有一种散文总会在你内心不十分激越的时刻出现,比如,在你刚躺下打开台灯时,又比如,在你不那么要求自己非得硬着头皮获取所谓新知识时,这种散文或者随笔,便悄然在你眼前打开。

毫无疑问,我说的这种散文或者随笔,你之所以喜爱它,完全因为你知道你在它的世界里能找到你自己。阅读这类散文,你不用急着去论证什么,也不用急着去求解什么,它使你的时间从此变得充足起来,使你的内心变得松弛起来。甚至许多时候,读着读着,你会情不自禁地“哦”一声,你突然被告知,你恍然如梦,你脑中有的原来并非你真正想要,你本来是被抛出很远——理解自己,需要平静,那是抛物线正在下落时的感觉。这类散文就是那种使你的降落准确并且心里踏实的神经中枢。

我说的是我读赵炳庭散文时的体验。

你看,这集子原来决定了就叫“草台戏”,可现在,作者觉得还是首先怀念怀念一棵树吧。

写《草台戏》时,那个叫“草台戏”的乡间娱乐形式,不需要追忆,也不需要考订,因为赵炳庭,还有“我”,都可能是那戏里的某个角色。大家彼此不分你我,不那么讲究形象礼仪,反正有戏唱、有戏看的日子总归是好。你挤我,我推你,抢占一个位置,甭管是蹲在墙根,还是因起哄而挨了柳条抽打,谁都是灰头土脸,一场戏下来,收获了不少欢乐。这是否有梁实秋《听戏》的遗韵呢?肯定有,但不同是主要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梁先生《听戏》里的一个小细节,大家拥挤得要命,突然,谁放了一个臭屁,于是,大伙儿又哄的一声散开了,散开的地方空着,别的人还捂着嘴和鼻子没回过神来,机灵一些的孩子一下子抢占了有利地势。炳庭当然熟悉梁实秋的用笔,他有意避开了这些。他的目的不是别的,是把他了解的草台戏的过程记录下来。比如在他的眼里,“戏”本身就值得重视。怎么搭台,怎么排练,怎么唱戏,如此等等,每一个场面只要展开,可能都是一篇不短的大文构架。可是,炳庭是老实人,他不想因有意造文化的势而破坏了草台戏的本来面目。草台戏就是草台戏,其中的乐子就是它的终极目标。这也是他和梁实秋的分野。他是介入者,自我视角始终占据首位;梁先生是外来者,所以他的视点一直在“听”而不在“看”,或者“唱”。进一步说,炳庭的草台戏是自在的乡村文化生态,而梁先生的“戏”,之所以寓于文人以“雅”,写的是雅士的“趣”。放屁很丑陋,但这臭屁经雅士一看,一审美,雅人的情趣不经意便照射出几分来了。说白了,戏怎么唱的,并不在梁先生的主要观照范围。炳庭就不一样,他是草台班子中的一员,在哪儿挂块蓝布,在哪儿围几张炕席,马灯所在位置,包拯忘戴了的美髯最后怎么补上去才显天衣无缝,等等。他的眼睛何曾离开过戏台、角色?读这样的文字,人有种介入其中的亲切感。我说的如抛物线的下落,就是这个意思。

我不想过多纠缠这集子的最终改名,觉得这或者是很无聊的读法。但是通篇读下来,台灯仍然是亮的,你的眼睛却不由变得发涩,睡意减去了不少。为什么呢?思来想去,这可能还得回到炳庭为什么最终定名为《怀念一棵树》上去。

《怀念一棵树》写的是村里的老榆树,孩子如何攀爬,如何骑在高处的枝丫上炫耀等等细节就不去多说了,那是那个时代农村长大的孩子的必修课。值得进一步重视的是,这老榆树经历过“闹饥荒”“大炼钢铁”“低标准”的年头。榆钱在这些时候非但不减少反而更加繁茂,饥饿的人们从吃榆钱,一直吃到榆树皮,一直吃到“浮肿像瘟疫一样蔓延”。最后,榆树终于倒下了。

当年常叫我攀折榆钱花的老祖母已离开人间许久了,故乡那棵老榆树的枝干也不再繁茂,在一次暴雨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的土地上,走向了自己生命的终点,它已成为我心中那一道深藏的风景。

要透彻地解释作者的这棵老榆树,当然不能只抓住那个特殊的年代来说事,关键问题在于,炳庭为什么费那么多篇幅来写那个年代?

《不忘那一年》《深切的怀念》《怀念我的伯父》《不曾抹去的记忆》,还有《石磨》《乡村写意》《我的故乡在山沟》,以及《苦苦菜》《土豆情结》《往事是一只受伤的蝴蝶》等等。虽然,为着分类的清晰,炳庭把以上篇章分别编进“心路历程”“回望家园”和“岁月屐痕”的名目下。但要我看,其实,这些篇章统统应该叫“怀念一棵树”。不为别的,只为他的情。他所写的那些乡村物什,乡村亲人以及他的乡村情感,往大里说,差不多浓缩了中国当代史中前三十年农村的基本面貌,是中国偏远农村情感世界的散文呈现,而且不单是情感生活呈现,后者更值得去追究。

我在评论彭学明长篇散文《娘》的一则短文中,曾“发标”说,《娘》中的“娘”的生命过程,生命印痕,精神创伤,将是一个社会学意义的划界。《娘》之后,所有的中国城市“娘”都将是另一面孔,所有的中国农村“娘”也都将是另一形象。对于《娘》之后的中国城市娘,目前情况来看,差不多只会围绕在晚年这个特殊年龄段做幸福、孤单、寂寞的文章。这些“娘”不再身背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物质匮乏的重负,也不再书写铁肩担道义的符号意义。他们能传递出来的——允许他们传达的是儿女能否常回家看看的小亏欠,自己能否有个老伴的小郁闷,以及能否衡量社会普遍幸福感的指数代言人。而对于《娘》之后的中国农村娘,从“底层文学”中粗略看,最为突出的恐怕只有两类。一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奔向城市街头,她们为了孩子在城里上学,抛弃土地,出入在租住的平房,她们为了个人GDP的增长,歇脚在工地的临时帐篷;另一类是“空巢老人”,她们的过去被一笔勾销,她们的将来被简单地附丽到“在路上”的年轻人身上。看起来无处不在写娘,其实娘真正的历史规定性已经消解,那么,娘身上、心灵上的烙印——一种具体的历史性被迫终结了。

彭学明以“娘”来展现三十多年的中国农村妇女心路历程,赵炳庭何尝不是以“树”来打开已经被人们遗忘得差不多的20世纪中国前三十年历史规定性中的农村生活?

这是炳庭散文真正厚重的地方,自然,这个厚重也可能是其他什么读者认为最没意思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我预感到了炳庭散文的读者与彭学明《娘》的读者差不多相似的境遇。于断裂中搭桥,于无中生有,于绝望中看到希望,也许不排除是炳庭作文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恕我直言,炳庭在《怀念一棵树》中,已经意识到那些不嫌路途遥远采来榆钱的小青年不为填饱肚皮,只为“吃鲜”,那么,除了被消费,还会不会产生什么奇迹呢?我的看法很悲观。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到鲁迅遭遇周围小青年讥讽(包括不小的青年教授陈源)而留下的几句话:倘使我没有这笔,也就是被欺侮到赴诉无门的一个;我觉悟了,所以要常用,尤其是用于使麒麟皮下露出马脚。万一那些虚伪者居然觉得一点痛苦,有些省悟,知道伎俩也有穷时,少装些假面目,则用了陈源教授的话说,就是一个“教训”。(见鲁迅《我还不能“带住”》)

对于眼下我们假想的诚如鲁迅面对的青年那般的,也许根本没有,也许有,但需重新转换语境。不过,按照当前人们对文学的叫嚣,文学普遍的轻,不能不说与作者普遍假想的读者的轻没有半点关系。既如此,读读炳庭的散文,也不妨是一种“明目”,是一种“省悟”——这省悟特指有一定识力,并且在文学上投注热情,需要标清自己问题史的青年的觉醒。

我读炳庭散文所收获的,其实多数时候是对自己峻急情绪的收敛,和对自己道德伦理思维的矫正。因为,许多事情不可能靠道德伦理思维就能解决,许多文学难题也不可能只在文学内部就能获释。恰恰相反,情绪太激越,反而容易瓦解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过于敏感的道德伦理神经,正好覆盖了事实真相。炳庭沉着、冷静、客观的散文之心,给予我的教益不可谓不深。

这是我在赵炳庭写过去乡村生活,写远去的朋友,写他割不断的乡村情结中体会最多的东西。

愿就此与炳庭共勉!

牛学智

2012年4月7日晚12时于银川

同类推荐
  • 1号交警: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1号交警: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本书是纪实文学作品,反映了战斗在地震灾区的交通民警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舍生忘死、舍小家顾大家的动人故事。
  •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真诚的文字记录了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对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怀念与感恩,对曾经同学、朋友及共同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看法并给予包容和理解;对他乡之游的所见所感等等,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独特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拷问,从而了解他眼中世界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90后的少年,你会从中间看到自己,如果你已不再年少,这些文字也会让你停下来,找回属于曾经的回忆。
  •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林语堂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林语堂

    本书是作者对林语堂作品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现代性的审美视野下,对其作品做了全新的解释,并对其特点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 经年的时光

    经年的时光

    《经年的时光》一行行文字,从作者的手心溢出,在西海固母系家园中,温情和善良被疼痛地唤醒;每一个文字,以固有的姿态,洞穿我们的心底;所有的词语,在一张白纸上,灿烂着我们的心跳和呼吸。
  •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是刘春的“诗歌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沿袭前两部的整体风格,精辟地论述了近二十个著名诗人的作品和生活经历。其中有孟浪、王寅、陈东东等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举成名的诗坛高人,有伊沙、蓝蓝、张执浩、杜涯等90年代引人注目的骁将,还有朵渔、江非、余地等新世纪异军突起的“70后”新秀。全书文风鲜活,见解新颖,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现场性和资料性。
热门推荐
  • 独宠琴枭

    独宠琴枭

    她是琴王府最卑微的废材,人人可欺,他却是天朝尊贵的摄政王,万众拥戴,权倾天下!天才琴女一朝穿越,往日里呆傻的自闭儿,忽变聪慧无双,腹黑一笑,将挑衅的人统统踩在脚下!一朝重生,破茧化蝶,惹来天下美男追逐。他无奈,只好一朵朵的掐掉她的桃花!琴筱皱眉:“我跟你好像不太熟?”答曰:“我跟你熟就行了”“……”
  • 古兵奇渊

    古兵奇渊

    我夏禹对得起我手中的剑,我只杀该杀之人。我夏禹没有靠任何人,全凭一双手,和一身傲气。
  • 腹黑狐狸:别惹本小姐

    腹黑狐狸:别惹本小姐

    她是22世纪的异能者杀手,一朝穿越,竟成君府的怪物外加废物三小姐。怪物?不过是拥有一条尾巴和一双奇怪的眼睛,还会变身罢了;废物?看本小姐如何逆袭,成为绝世鬼才,亮瞎你们的狗眼。一次被迫,她变成小狐狸,意外遇见高冷腹黑的他。”啧啧,一只受重伤快死了的废物灵狐。“她瞬间暴怒,一口咬伤了他……历经重重磨难,本以为会永远在一起,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
  • 我爱你你听到了吗

    我爱你你听到了吗

    你越平凡就会感受得越深刻,这世上时间远不如命运更为锋利。
  • 沈缘修仙

    沈缘修仙

    话说,修真有四步:一,炼己筑基(1.【驭气】、2.【通灵】、3.【筑基】)二,炼气化神(4.【金丹】、5.【元婴】、6.【化神】)三,炼神返虚(7.【离合】、8.【洞玄】、9.【空冥】)四,炼虚合道(10.【大乘】、11.【渡劫】)所谓:顺生人,逆修仙。修仙本就是与天争命。凡间万物皆是如此。但想要与天争命,得有足够的力量才行。在无情的天道和力量的诱惑面前,修真者们该如何面对那属于自己的命运?到底是该坚持本心去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命运最后的认可!还是要放弃本心,逃避现实以获得命运片刻的安宁!本书讲的是主角沈缘的传奇故事,他是如何一步步赢得命运最后的认可的呢,欢迎大家关注。谢谢^_^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 梦回仙录

    梦回仙录

    他原本是一个采药童子,却拜师学武,最终没有走向武道巅峰,因为老子修仙了啊红莲出世,仙女下凡。九生九死,万魂归一。圣僧化缘,普结善缘。百草仙君,羽化升仙。这都是什么鬼,老子有自己的路要走,别挡道。
  • 宠妻如此高调

    宠妻如此高调

    他贺子修是军火世家的少主,七年前他被她所救,留下族徽不辞而别,七年后再遇他是贺家当家,而她是双目失明患有心急之症,被所谓的亲人卖到黑市的货物。拍卖场上女子锁着铁链,手腕上斑斑血痕,刺痛了谁的心。为了治好她的病,带着她和一群贺家亲卫前往热带雨林寻药。火烧蜈蚣,大战蛇群,困在沼泽,被食人蚁追着跑,连睡个觉这该死的鳄鱼还来打扰。他谭越是谭晟集团的太子爷,俊雅不凡遇到善良可爱的赵晓岚,宠她护她逗逗她也是一件快事。某天大床上夫妇两人很是热情的亲吻着,突然旁边冒出一个五六岁小男孩,很是严肃说“我只是打酱油的表哥你继续,快些让表嫂生个胖娃娃给我玩玩”谭越仰天长啸“小舅舅你快把你家恶魔儿子领回去吧!”
  • 群魔乱舞之异族崛起

    群魔乱舞之异族崛起

    我曾经和你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直到有一天,乌云密布,整个世界被黑暗所笼罩,不断的出现奇异的鬼怪在我的面前,不仅仅打扰了我的生活,不停的出现在我面前,追杀、恐吓、震惊!而且还威胁到了我所爱的人直到有一天,她的出现,改变了我的噩梦,把我从这里拉了出来,而她却...
  • 不灭兽魂

    不灭兽魂

    “别人穿越都是回到古代享福,MD的就算再不济也是个人!我这算什么?这是什么年代?难道是山顶洞人时期?卧槽,就我这长相,这TM还怎么11,还怎么11??坑爹啊!!”刘越的心中在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