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74600000005

第5章 中华回乡——宁夏回族自治区(2)

沙湖、沙坡头是国家5A级景区,沙湖旅游区融大漠风情与江南水色为一体,是生态旅游的黄金宝地;沙坡头是沙漠与黄河结缘的地方,这里的治沙成果享誉世界,沙漠旅游项目异彩纷呈。

六盘山旅游区地处古丝绸之路,山势雄伟,林森物茂,是黄土高原上的绿岛;还有华夏西部影视城、贺兰山岩画、水洞沟遗址、108塔名胜古迹,造型别致,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有个问题:这首诗中写的景观在哪里?一些专家考证研究后认为,王维这首诗所写景色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如今,烽烟虽然不见了,烽火台仍在,塞外景色依然迷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一个移民地区,从不排外。从秦朝开始,国家有计划的移民就一直不断。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东来西往、南来北去的汇聚之处。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织缠绕,加上20世纪50年代末来自中国南方的新移民,在宁夏人的粗犷、豪放中注入了江南的细腻与温柔。60年代以后,东北及祖国各地工业移民的涌入,把工业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带进了宁夏人的社会生活。从此,宁夏回族自治区走向了快速发展之路。

(七)宁夏社会经济发展

1.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宁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9.1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47.54亿元,增长17.3%,其中,工业增加值288.32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0.26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05年11.9∶46.4∶41.7转变为2006年的11.2∶49.2∶39.6。2006年全区人均GDP达到11784元。

2.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6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79.18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92.80万亩,比上年增长2.5%,夏粮总产量80.24万吨,减产5.2%;秋粮产量230.70万吨,增长7.2%;粮食总产量达310.94万吨,比上年增长3.7%,粮食生产连续3年获得大丰收。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全区肉类总产量26.56万吨,同比增长2.8%;牛奶产量64.73万吨,增长11.9%;水产品产量6.74万吨,增长15.5%。受禽流感疫情影响,家禽生产减产较大,禽肉和禽蛋产量比上年分别下降26.3%和19.6%。

宁夏农业在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蔬菜、枸杞、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也得到较快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92.09万亩,产量220.0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9.7%和19.9%;枸杞种植面积33.81万亩,增长8.7%;西甜瓜66.59万亩,产量837.5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4.4%和1.2倍。清真牛羊肉、奶牛、硒砂瓜、葡萄、红枣、水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3.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工业对宁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8%,占GDP的比重为4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8.62亿元,增长19.6%。轻工业增加值43.57亿元,增长11.4%;重工业增加值215.05亿元,增长21.4%。2006年,全区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2.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5%,比上年增长17.6%;规模以上股份制企业工业增加值为173.21亿元,增长23.4%;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1.85亿元,增长23.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831.42亿元,增长27.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分行业看,全区34个大类行业中,大部分行业产销情况较好,主要工业产品生产形势良好,全区重点考核的49种工业产品中,有69%的产品保持增长。其中,能源类:原煤、发电量、液化石油气,分别增长21.8%、25.6%、41.9%。化工类增长近50%及以上的产品有烧碱、子午线轮胎外胎、塑料树脂及共聚物,分别增长95.4%、58.6%、49.9%。冶金类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类中的铁合金、原铝、石墨及炭素制品,分别增长49.5%、55.8%、56.8%。数控机床增长50.4%。小麦粉增长59.7%。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攀升。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0.91,比上年提高了11.4点,实现利税67.59亿元,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5.28亿元,增长9.5%。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9.22亿元,增长12.2%。2006年末,宁夏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497家(不含劳务分包企业和区外企业),比上年末增加4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58.79万平方米,增长19.1%;房屋竣工面积531.66万平方米,下降5.7%。全员劳动生产率87516元/人,增长17.9%。

4.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06年,宁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基本建设投资284.62亿元,增长20.8%;更新改造投资76.81亿元,增长26.5%;房地产开发投资76.94亿元,增长2.9%。农村投资60.01亿元,增长7.7%。2006年,全区在建项目2844个,增长29.0%;新开工项目2365个,增长34.1%;全年投产项目个数达2194个,增长45.2%。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增长较快;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9.72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5.73亿元,增长19.6%。三次产业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2.0%、47.3%、50.7%调整为2.2%、46.0%、51.8%。

2006年,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立足宁夏优势,加大了全区优势行业的投资。全区煤炭工业完成投资38.69亿元,比上年增长40.6%;电力工业完成投资75.98亿元,增长10.7%;造纸工业完成投资13.01亿元,增长1.3倍;化学原料工业完成投资36.76亿元,增长39.7%;医药工业完成投资5.21亿元,增长2.4倍。上述五个优势产业完成投资已占城镇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优势带动作用促使我区工业生产能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5.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06年,全区市场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增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8.43亿元,增长14.7%;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速不断加快,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0.53亿元,增长12.5%,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区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同步增长。批发和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76亿元,增长14.4%。2006年,股份制经济增速居各类经济之首,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91.74亿元,增长13.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6.1%;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37.63亿元,增长13.4%;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8.42亿元,比上年下降0.5%;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2.24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6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40.9%,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6.对外经济

据海关统计,2006年,宁夏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14.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8%,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9.43亿美元,增长37.2%;进口总额4.94亿美元,增长77.1%。

2006年,全区非公有制企业进出口6.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9%,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46.1%,拉动全区外贸进出口增长28.7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出口4.07亿美元,增长57.8%,进口2.55亿美元,增长100.5%。特别是全区私营企业出口2.75亿美元,增长86.4%;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46亿美元,增长105.8%。全区一般贸易出口9.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2%,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5.5%,是全区外贸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

2006年,宁夏已与115个国家(地区)发展贸易往来,对亚洲进出口6.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9%;对欧洲进出口3.14亿美元,增长31.6%;对北美洲进出口2.59亿美元,增长83.6%。宁夏在对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保持较高的贸易规模的同时,对印度、蒙古、新加坡、印尼、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市场结构日益趋向多元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良好。

2006年,以钽铌铍制品、子午线轮胎、活性炭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占全区出口总值的31.8%,对全区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5.0%。以机械设备和金属制品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出口0.89亿美元,增长39.7%。在出口的机电产品中,金属制品和机械设备出口分别增长48.5%和26%。

7.利用外资

2006年,宁夏实际利用外资1.3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2%。全年新批直接外商投资项目19个;合同外资金额0.62亿美元。截至2006年底,全区注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到375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占59.5%;外商独资企业占28.8%。2006年,全区制造业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个,合同额0.49亿美元。

8.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50.13亿元,增长6.6%。货运客运全面增长。

2006年完成货物周转量:公路72.14亿吨公里,增长6.45%;铁路203.13亿吨公里,增长10.14%;航空692.27万吨公里,增长6.19%。完成旅客周转量:公路43.16亿人公里,增长7.18%;铁路24.08亿人公里,增长9.70%;航空5.85亿人公里,增长23.42%。2006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9903公里(含农村道路);铁路通车里程达783公里;民航通航里程达21219公里。

邮政业务保持稳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订销报刊累计数5658万份,增长19.7%;函件3305万件,增长9.5%;特快专递58.4万件,下降1.5%。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69.13亿元,增长1.7%。

电信业务快速发展。全区本地电话用户达143.86万户,比上年增长3.58%。新增本地局用交换机容量3.15万门,达到126.54万门,增长2.6%。电话普及率达到60.79部/百人,每百人净增6.35部。全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8.56万户,增长20.7%。互联网用户数29.1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3.66部/百人,每百人净增2.85部。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1.52亿元,增长26.6%。

2006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593.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1%和44.7%。

9.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入实现跳跃式发展,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总收入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增值税11.03亿元,增长26.3%;营业税18.82亿元,增长19.4%;企业所得税3.21亿元,增长23.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加大了社会保障、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完成11.26亿元,比上年增长59.2%;教育支出完成24.73亿元,增长26.7%;科学支出完成8750万元,增长15.5%。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林水气象支出完成21.36亿元,增长24.1%。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5.12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本外币)余额114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比年初增加166.57亿元,同比多增27.0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47.47亿元,比年初增加54.12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5.63亿元,比年初增加71.64亿元。全区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99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比年初增加153.25亿元,同比多增33.33亿元。2006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045.50亿元,现金支出3056.11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10.61亿元。

2006年末,全区上市公司11家,总股本25.04亿股,总市值109.94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其中,流通市值62.67亿元,增长74.9%。全区有23家证券营业部,6家证券服务部。全年累计股票交易额4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倍。

2006年,全区实现保费收入19.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财产险5.62亿元,增长22.7%;人寿险10.22亿元,增长22.3%;健康险2.72亿元,增长21.4%;意外伤害险0.69亿元,增长20.4%。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53亿元,增长16.9%。其中,财产险2.66亿元,增长18.8%;人寿险1.12亿元,增长26.7%;健康险0.58亿元,下降3.2%;意外伤害险0.16亿元,增长10.4%。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6.94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幅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5.75亿元,增长17.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4.58亿元,下降29.3%。商品房施工面积1140.52万平方米,增长8.7%,竣工面积524.16万平方米,下降7.7%。2006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79.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37.02万平方米,增长5.6%;商品房销售额78.39亿元,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销售额63.01亿元,增长11.9%。2006年全区经济适用住房投资2.82亿元,增速由上年下降61.0%转变为增长55.3%;经济适用住房施工面积达66.68万平方米,下降6.4%。

10.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末,全年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696人,在校研究生1823人,毕业研究生304人。全区共有普通高校13所,招生数17389人,在校生55931人,毕业生11008人。中等专业学校12所,招生12518人,在校生34752人,毕业生8413人。普通中学403所,全区普通高中招生45212人,在校生131415人,毕业生40027人。职业中学18所,招生10652人,在校生23606人,毕业生5508人。全区普通初中招生101833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6.84%,在校生290375人,毕业生86851人。小学校2373所,普通小学招生12007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27%,在校生696760人,毕业生103805人。特殊学校6所,特殊教育招生171人,在校生1332人。幼儿园208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02552人。2006年,各级各类学校3049所,教职工76484人。其中,专任教师66107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就。全年共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165项,共受理专利申请671件,授权专利290件。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年认定技术合同336项,成交金额5349万元,比上年下降61.8%。

11.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蓬勃发展。全区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公共图书馆20个,文化馆20个,博物馆6个。全区继续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进行,积极推进和完善有线电视入户。2006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4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47%;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439525户。全年全区地方出版报纸19种,出版量9837万份;出版杂志35种,出版量321万册;出版图书546种,出版量1448万册。

2006年底,全区卫生机构1553个,床位18307张;卫生技术人员2359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0991人,注册护士7652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9个,卫生工作人员1343人;妇幼保健机构21个,卫生工作人员1341人;农村卫生院238个,卫生工作人员3243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推向深入。截至2006年底,全区共举办综合运动会54次,举办单项比赛151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20次,其中1000人以上的活动92次,参加活动的人数总计69.94万人。全区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67个,总投资达2669万元。竞技体育方面:我区运动员在世界比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1枚;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4枚,银牌10枚,铜牌13枚;在全区运动会上获金牌230枚,银牌201枚,铜牌194枚。

12.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6年全区出生人口9.3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53%,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9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84%,比上年下降0.11个千分点;自然增加人口6.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69%,比上年下降0.29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7.5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03.73万人。

据自治区劳动就业服务局年报显示,20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2万人,登记失业率4.3%。

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2.3%。食品类价格上涨3.9%,衣着类价格上涨1.7%,居住类价格上涨5.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3%。除此之外,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与上年持平。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9%。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1.8%。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1.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6%。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大。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2%,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2006年,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1.61亿元,增长19.76%;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239元,增长2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7.26元,比上年增加1084元,增长13.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人均消费性支出7205.57元,增长12.5%。其中,支出增幅较大的是: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杂项商品和服务类,分别增长12.6%、15.2%、25.3%、21.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3.9%,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全年用于食品消费支出增长9.7%,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消费增长9.8%;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及服务增长10.0%;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比上年增长8.0%。

2006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1元,增收251元,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46.97元,增长7.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4%,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逐步提高。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3.14万人,比上年增加8.61万人,增长13.3%。其中,参保职工53.26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9.8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8.31万人,比上年增加1.14万人,比上年增长3.1%。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2.3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5.6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6.70万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区29.8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农村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单位数209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6273张,收养各类人员4940人。城镇社区便民、利民、为民服务网点5763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1个。

13.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区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使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全区环境保护系统人员706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1个,环境监测人员258人。当年完成工业治理项目108个,共投资39885万元。全区建成烟尘控制区26个,面积215.90平方公里,增长4.6%;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3个,面积201.1平方公里,增长20.71%。全区自然保护区13个,面积54.71万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生态示范区单位2个,面积达72.9万公顷。

2006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808人,比上年下降15.5%。亿元GDP死亡人数1.14人,下降28.3%;工矿商贸企业10万就业人员死亡人数为6.19人,下降13.8%;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82人,下降24.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8.10人,同比下降13.5%。

(八)宁夏回族自治区进一步对外开放新思路

1.对外开放新思路

宁夏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回族是宁夏最大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宁夏的扩大开放和跨越式发展就应依托地方特色实现突破与创新。

目前,世界伊斯兰会议组织共有57个成员国,宁夏穆斯林群众与这些国家的民众不仅有着相同的信仰,而且民间商贸往来从未间断,历史渊源流长,“中华回乡”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国外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省”。因此,宁夏完全有理由有条件扩大同这些伊斯兰国家的交往,积极争取由我国政府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下属其他组织、国际展览局支持协调,共同筹建中国(宁夏)-世界伊斯兰会议组织(57+1)博览会,并在宁夏的“浦东”——银川河东红墩子地区建设宁夏国际伊斯兰博览园,重开“丝绸”之路,创建“空中丝绸”之路,把宁夏建成中国对接世界伊斯兰国家进入中国的国际化商贸中心。

2.基本设想

学习借鉴我国创办运作广交会,昆明、沈阳世博园,上海世博会、广西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来创办筹建中国(宁夏)-世界伊斯兰会议组织(57+1)博览园。

宁夏国际伊斯兰博览园的主要活动内容及载体是:

(1)在宁夏银川设立中国(宁夏)-世界伊斯兰会议组织(57+1)博览会常年会址,并每年成功举办一次具有时代经贸文化议题的论坛国际会议,同时举办集经贸、投资、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博览会。

(2)在银川黄河东岸红墩子地区新建宁夏国际伊斯兰博览园,引进伊斯兰会议组织57个成员国各自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建筑及人文景观。

(3)荟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批准的世界伊斯兰遗产,以图片、微缩景观等形式在博览园内常年展出。

(4)积极争取联合国每年召开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会议在博览园召开。(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沙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沙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同时争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及其他国际组织每年在世界各地的会场地放在宁夏,更要争取国家级各(民族、宗教)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相关会议的落脚工作。

(5)园内新建中国穆斯林主体展馆及10个民族分馆。我国56个民族中有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分别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和保安族。

(6)建设世界伊斯兰历史文化学术交流演艺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建设中国伊斯兰文史馆。同时,争取每月安排一个伊斯兰国家在园内开展文化周或文化月艺术演出活动;每年与美国国际伊斯兰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7)积极争取世界伊斯兰会议组织赞助,与埃及开罗、世界名校艾资哈尔大学合作,在宁夏建设中国阿拉伯语外交经贸学院,为我国开展与世界伊斯兰国家的国际交往和经贸文化交流培养翻译及其他各方面的人才。

3.社会经济意义

从宁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实际出发,要想缩小与发达省区的差距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尽早争取并把中国(宁夏)-世界伊斯兰会议组织(57+1)博览会办成与我国广交会,昆明、沈阳世博园齐名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览会,才能进一步促进宁夏的对外全面开放,进而达到走向世界的目的。其预期的作用和意义是:

通过创办中国(宁夏)-世界伊斯兰会议组织(57+1)博览会,成为大西北龙头项目,加大引进外资,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对甘肃、青海、新疆地区),带动西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尽快缩小与我国东部发展的差距,真正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和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就目前来看,华南有广交会、西南有昆明世博园、东北有沈阳世博园、华东有上海世博会,唯独西北还没有一个具有较强国际知名度的博览会。

就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来看,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目前还未设立较大的节庆活动,内蒙古已成为北京的后花园,其与东北三省紧密连接,并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的边贸通道甚多;新疆在1992年就成功创办了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乌洽会”,并成功的举办了14届;广西在2004年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商务部和东盟10国国家经贸主管部门共同主办设立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秋季在南宁举办,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专题研讨、文化交流于一体,目前已成功举办了3届,因而广西近几年的经济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宁夏作为一个深居内陆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既没有边贸通道,也没有设立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展现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博览会,因此,加大此方面的工作力度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通过中国(宁夏)-世界伊斯兰会议组织(57+1)博览会,可以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世界伊斯兰国家的国际外交关系,提升中国处理国际事务时的软实力,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4.关于伊斯兰会议组织

世界伊斯兰会议组织共有57个成员国和3个观察员国,遍及亚洲、非洲和欧洲,人口总数超过13亿。伊斯兰国家的原料出口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40%,其中石油出口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伊斯兰会议组织下设有伊斯兰开发银行、伊斯兰发展基金会和伊斯兰经贸常设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沙特阿拉伯,与我国有着长期的友好往来。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市场圈里中东市场自成一体。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这些核心中东市场的金融和经济特性,与主流新兴市场迥然不同。这些合称为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市场拥有大量过剩的流动资金。由于石油价格猛涨,该地区货币储备猛增,这些国家一年的经常账户盈余合计超过200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该地区的金融财富总额达3万亿美元,成为一个让人不可轻视的经济集团。随着石油收入不断上升,这个数字每年至少增长20%。与20世纪70年代的繁荣不同,这些由石油带来的财富没有被浪费。为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海湾合作国家都在积极铺设通向多元投资发展繁荣通路。

如今我国与中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国每年从中东地区获得50%的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仅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两国就为我国供应30%以上的进口石油。海湾国家也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进行投资。要是在过去,这些资金必定会流向美国和欧洲,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时代在变,2006年6个主要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阿曼和巴林——在中国的投资总计200亿美元。同期内,我国和海湾国家的双边贸易也大幅度增长,上升到1350亿美元。最近我国和海湾国家的交易有:科威特在中国广东投资一座50亿美元的炼油厂;沙特阿拉伯在海南投资建造存储容量达3000万吨的原油设施,与我国将加强在炼油方面的合作,兴建新的炼油厂;迪拜世界港口公司在天津投资5亿美元兴建集装箱码头。类似的投资还出现在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内。2006年中国和伊朗签署了价值1000亿美元的能源协议,承诺在今后几十年里从伊朗进口1000万吨天然气。作为回报,中国公司将拥有伊朗亚达瓦兰油田50%的股份。

在能源问题上,中国在中东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是一致的。去年,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在继位后首次正式出访选择北京而不是华盛顿,这在5年前是不可思议的。他的行动也证明,在9·11后美国和中东的关系继续恶化的同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如果石油收入可以看成两国关系的晴雨表,那么自2002年春天以来,沙特对美国的石油出口每年都在递减,而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却在稳步增加。因而当前是重开丝绸之路的一个最佳机遇。

5.新思路符合时代要求

刚闭幕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较快增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迅速崛起、西部省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宁夏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攻坚克难、爬坡追赶的发展阶段,经济欠发达仍是我们最大的区情。激烈的竞争迫使我们跨越式发展,宝贵的机遇激励我们跨越式发展,已有的基础支撑我们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发展对外贸易,引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推动宁夏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如何贯彻创新落实宁夏十次党代会报告,是我们每个宁夏人的责任。(57+1)重开新丝绸之路,就是奋力开创宁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路径之一,符合要求,是落实宁夏跨越式发展具体工作的新创意。

(57+1)重开新丝绸之路,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中国西部要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以扩大开放促进西部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1)构筑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积极参与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共同发展国际走廊,推进形成陆港联运的国际通关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2)用好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国家安排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等各类国外优惠贷款和技术援助资金,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3)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注重发挥民族风情、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打造西部地区民族文化服务贸易品牌,推动有特色、有优势的民族文化产品出口。

6.国际间文化的交流是最高层次的交流

国际间文化的交流是最高层次的交流,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东方文化史话》一书中写到:“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没有中断过,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和希腊、罗马开始的西欧文化体系。”

从唐宋起,阿拉伯人从遥远漫长的陆海丝绸香料之路来到中国。他们一手拿着珠宝香料,一手拿着《古兰经》,在物资贸易、宗教传播过程中使中国和阿拉伯有了社会文明的交流,逐步同化形成了回族共同体,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独特产物,回族文化源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又在中华文明的土壤中扎根生长。回族文化是世界伊斯兰文化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回族先民来源于中东地区,阿拉伯、波斯商人及中亚、西亚穆斯林工匠与军士。回族作为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回族是年轻而又古老的民族。说她年轻,是因为回族共同体产生于元末明初,迄今不过几百年。说她古老,是因为她融合了阿拉伯文明和华夏文明。我国回族有着坚定的信念,又能汲取、融汇所在环境的文化因素,在自存、自壮中,始终保持自豪、自重的情感,融而不化,合而不流,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极具个性的民族。

宁夏具有悠久的多民族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回族是宁夏最大的民族特色,筹建举办(57+1)博览会,在全中国,也只有宁夏可担此任。

在过去的2006年,中国外交创举世界注目,50多个非洲国家领袖齐集北京。2006中国-东盟博览会、2006沈阳世博园的成功举办,给本设想极大的鼓舞,若能实现,将对促进我们国家的开放,打破美英欧日贸易保护,提升我国世界地位,发展和伊斯兰世界的友好经贸往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沈阳世博会使沈阳市由一座‘傻大黑粗’的老工业城市变为绿色生态城市。沈阳市的城市品位和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沈阳经验对于发展大银川、建设大银川,形成银川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宁夏党政领导历来提倡小省办大事的超前精神。多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宁夏具备了筹办国际性博览会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实践已经表明,谁改革开放的快,谁就领跑在经济发展的前列,谁与世界经济尽快接轨,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继续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宁夏人应当充当开拓者、引领者、奋斗者,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中国堀起强盛作出应有的贡献。宁夏走上世界,指日可待!

宁夏赋

宁夏,祖国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区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壮美,回汉共处其风情迥异。历史悠远,沐千载风雨;文化蕴藉,有雄才济济。宁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黄河赐予。秦皇一统,设郡北地,斥兵屯垦,兴修水利;汉武两巡,大举移民,引黄相济,成于汉渠。安史之乱中,玄宗迁蜀,太子李亨,灵武登基。更有党项英杰元昊,羁縻西北诸部,立国谓西夏,定都兴庆府。夏之国土,凡两万里,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元昊以降十代,并雄宋辽金,几近二百年。大宋征夏,虽遣良将名臣,然以多败少,终未奏凯。至蒙古铁骑横扫,元灭西夏,夏地安宁,遂称宁夏。

今我宁夏,虎踞龙蟠。北有贺兰,南有六盘。长忆岳武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怀激烈;仰止毛泽东,提雄师攀越六盘峰巅,天高云淡。塞下秋来风景异,宁夏自古征战地。长城万里长,宁夏逾千里。沿边设九镇,两镇在夏地。其关其堡其塞其障,记前人征战惨烈辉煌,书今日考古旅游华章。西吉将台堡,当年红军长征会师地,今朝游人寻访红色旅;银川镇北堡,昔日明将戍边屯兵营,今为遐迩闻名影视城。

今我宁夏,塞北江南。北原染绿,南山雄险。天下黄河富宁夏,祖先遗泽两千年。西北大漠孤烟,春风不度;宁夏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前辈黄河车水,白马拉缰,后人高峡筑坝,临波徜徉。最叹银川平原,独拥大湖千顷,西有贺兰屏障,东赖黄河滋养。阡陌纵横间,白杨参天;河湖湿地中,芦苇成荡。宁夏有五宝,红黄蓝白黑。红为枸杞子,黄为甘草药,蓝为贺兰石,白为滩羊皮,黑为太西煤。近年深度开发,大作增值文章,生态环保产业,思之前途无量。

今我宁夏,地灵人杰。前有俊彦,后有栋梁。20世纪,抗日英烈抛颅洒血拯民族危亡;新千年,市场卫士肝脑涂地护家园安康。建设者,前仆后继五十春秋,赢来塞上锦天绣地;文化人,各领风骚诗文书画,高歌时代华彩乐章。宁夏虽小不自小,小而要办大文化。君可见,西夏文化神秘,黄河文明古老,回乡风情浓郁,移民观念开放。前有《牧马人》扬鞭奋蹄,后有“三棵树”植根沃壤。君可见,塞北代有才人出,风流不让东南方。戏剧才戴梅花冠,文学又摘鲁迅奖。更有大篷车下乡送戏十八载,襟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今我宁夏,奋起登攀。富民兴邦,志存高远。宁夏有其志,建设大银川。上承古人,不废千年夏都盛名;下惠子孙,更筑现代高原湖城。宁夏有其志,改变西海固。西海固世代苍凉农家不舍故土,新思路城市战略拉动乡村致富。放眼宁夏从头越,放眼宁夏路正长。君可见清真寺泱泱数千,风格别样;君可见商住楼拔地而起,遍布城乡。君可闻回乡花儿百年,蜂飞蝶舞;君可闻汉地秦腔千载,激越高亢。宁夏远处江湖心怀庙堂,宁夏偏居内陆眼观八方。深化改革,觉今是而昨非;扩大开放,知来者之可追。更历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宁夏腾飞。

(本文作者:李东东)

同类推荐
  • 回到汉朝谋天下

    回到汉朝谋天下

    我宁愿做一个无拘无束,快乐的王,也不愿做一个政务缠身,忧愁的皇!一个意外回到汉朝的现代人,刚一开始仗着自己熟悉未来历史,便阴谋造反,但是却被自己身边的贴身侍女所出卖,原本他能够君临天下成就九五至尊之位,但是却为何到最后失败后只有他自己一人,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不可重演亦不可改变。本故事纯属虚构,里面的历史也并非真正的历史,以及一些人物,民族都是按照作者自己的意愿而来的,请切勿与真正的历史相互比较!
  • 三国之天下一统

    三国之天下一统

    不要觉得我出身低微你们就可以小视我!不要觉得我现在很弱小你们就可以小瞧我!不要觉得我一向声名不显你们就可以肆意无视我!事事都无绝对,风水自当轮流转!等我崛起之时,麾下谋臣武将让尔等不寒而栗,届时黄袍加身,我自当君临天下,不过在那之前,我会先将你们这些小瞧过我的蝼蚁一一碾碎!我刘丰,既然来到这三国乱世,不做一回皇帝至尊,怎么对得起穿越一回?
  • 大明正统

    大明正统

    我,穿越了!朱允炆说,“你是我的后代,真正的大明正统。”张三丰说,“逆天改命,天岂能如人愿。”孙太后说:“你这熊孩子,过来打屁股!”1435年的大明,盛世巍峨!9岁的小皇帝,板着脸说了一句:“妈的智障。”有骑鹤的道士,有踏莲的和尚,武者一跃百丈,文人一喝断魂!有孔明捶背,有刘基说书,还有李斯打工。朕的目标,是大明之外!
  • 从康熙走向民国

    从康熙走向民国

    江山非画胜似画,往昔血泪绣满卷,待有龙冠黄袍日,是非功过由他评。文科状元穿越清初,以朱明嫡系后人自居,化名朱以洪举义反清,却是为了创造一个崭新的共和民国。从康熙走向共和,绝非如同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般嬉戏,而是一步一溅血,裂冰而行。
  • 刺客转型记

    刺客转型记

    这是钱小莫由刺客转型的记录史,书写的是钱小莫精彩的一生。江湖纷争、庙堂漩涡,美女、权力,这个世界充斥着诱惑,所以背叛同样的多。
热门推荐
  • 樱树下的爱恋

    樱树下的爱恋

    用飞轮海的亚纶写的小说,喜欢的推荐,不喜欢的别砸石头哦。小说的世界是真是假,大家也不要那么的认真啦,且看过笑过就好。5年前,女友意外身亡,临终前告诉他:“我会变成樱の花回来找你。”5年后,在浪漫的樱花树下,他接住了从天而降的天使,意外的发现,她好像她……这是命运的轮回,还是意外的邂逅,她不认识他,他却默默的喜欢上她。她会是属于他的樱の花吗??
  • 紫龙至尊

    紫龙至尊

    子晨本是一个外星球的人,但为什么来到地球,成为地球的人呢。又如何把在外星球的花心的本领施展的淋漓尽致。在家族里有什么深仇大恨,让他一步步改变,成为强者的巅峰,最后血踏整个外星球,还有自己的家族。
  • 嫡女本色:王爷妃常勿扰

    嫡女本色:王爷妃常勿扰

    尚书嫡子想娶我姐姐?不行,我姐姐不做小妾。公主想嫁我哥哥?不行,我哥哥不参与皇子夺权。皇子想娶我?不行……等等,他……让我想想啊,那个,那个什么,呵呵,哈哈,嘿嘿……
  • 实习老师奈我何

    实习老师奈我何

    虽然说名字叫《实习老师奈我何》但是我其实挺怀念她们的,我是个初一的男孩子,上学期还有3天,实习老师走了一个,还有一个,她们也只比我们大10岁左右,当然,三天后另一个老师也要走的,我就是想说说,那些发生在我这学渣上的事情真实事情
  • 末世之僵尸女王驾到

    末世之僵尸女王驾到

    【本文系爽文】沉睡千年醒来,世界都末日了丧尸横行,道德败坏,人性的沦丧,坐拥小世界的她表示很嗨。她,史上有名的祸国妖姬‘苏妲己’,实际上乃是花神族族长花瑶,商纣国破,她被姜子牙用噬魂之剑镇压在了极阴之地,直到千年后被考古学家发觉……千年之后,花瑶再次醒来,却是末世一年半之前,那时,重生男重生女还木有出现,花瑶还在努力的向着自己的空间搬运东西……一年后,自己的小世界建设的差不多了,于是,重生女出现了……情景一:“啊,每个重生的人,上一世都是大傻叉!”花瑶看着不远处某个上一世被自己拼命的保护的亲人推入丧尸群中的所谓的重生之人又一次被所谓的同伴推入丧尸群中感叹着。女主典型蛇精病,本文虐渣,虐白莲花,虐圣母,总之,看不惯的一切都是虐虐虐,就是不虐女主。女主自私自利,阴险毒辣,卑鄙无耻,木有下限……
  • 心系三年注永远

    心系三年注永远

    看一个清纯的少女如何苦苦暗恋一个男孩子。三年没有勇气告白,五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当年那个羞涩的男孩子以变得更加帅气霸道腹黑,偶尔逗逗我们女主。
  • 超级天庭小红包

    超级天庭小红包

    意外加入三界聊天群,发现与人间断隔几万年的天庭已经大变样,吴武从中了解到了一许多秘密。开妓院的嫦娥,养小三的玉帝,娶老婆的十殿阎王偶尔吴武还时不时抢几个红包!
  • 逆世电芒

    逆世电芒

    【不一样的玄幻!】(群号130232474)华夏利刃组织里的巅峰特工,因为特殊任务坐进了时空穿梭机,本应是去往大秦朝的他却因为一个特殊的意外,穿进一片神奇的魔法大陆…啊嘞?这是个什么鬼的异界?高楼大厦、汽车手机,飞机大炮,这异界怎么比地球上还发达?这只跟着自己穿过来的兔子是怎么回事?这块电池又是怎么回事?妹子来加个魔信,我们来探讨一下幻灭大陆的可持续发展…兄弟也来留个联系方式,打打杀杀多不好!这是一个巅峰特工玩转超魔法异界的故事,请兄弟们支持一下了…
  • 一品夫人养成记

    一品夫人养成记

    白雪飘,一个刚刚完成半年实习的理化系大学毕业生,因为一次意外的工厂事故,魂穿至架空的古代空间。为了获得更优质的生活,她智斗奸商,恶搞权贵,连那只在电视中才会出现的武林大侠,也被她耍得团团转,从此走上人生的巅峰,开创现代文明横扫古代的新纪元。。。咳咳咳......打雷了,下雨了,白日梦做完了,收了衣服洗洗睡了吧。
  • 洞玄灵宝三师记

    洞玄灵宝三师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