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21400000017

第17章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四

入涅盘

序曰。如来所说一代法门。其意在乎开显大事因缘而已。及乎人机既得大益。则又为之说云。所应度者皆已度毕。于是唱入灭度。以示化仪之有始卒。将以起懈怠者之慕心以垂训未来之人尔。至曰我不灭度常在灵山。斯则如来不生不灭大般涅盘之旨

言涅盘者。此有二义。一者为法华未熟人追说四教。具谈佛性令知真常入大涅盘。名捃拾残机教(四教仪)谓如来调熟渐机众生。以法华涅盘。皆为后教后味。譬如田家先种先熟先收。后种后熟后收。是以八千声闻。无量损生菩萨。大德身子等。于法华中得受记莂。见如来性成大果实。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即是前番。从摩诃般若出法华。若钝根人法华不入。更用般若淘汰。如五千自起人天被移。此等未熟者。更论般若入于涅盘而见佛性。即是后番。从般若出大涅盘。故知法华前番。如秋成大获。涅盘后番。如捃拾余残(玄十

述曰。法华开显已废方便。其未熟者尚劳调停。故于临灭度时。重施三教之权。用显一乘之实。此追说之意也(义在圣行品)然五千先已结缘略闻开显。今此会中复为追说。既于当座知常。故须即施即废。此追泯之意也(义在德王品)追说者重施也。追泯者重会也。法华已施已废。即是前番涅盘重施重废。即是后番。签之言曰涅盘重施方便。又云泯者会合。皆此义也

二者。为末世比丘畜不净物(失戒)乐诵外典不教佛经(失乘)于佛法中起断灭见。夭伤慧命亡失法身。使乘戒俱失。故更扶三藏广开常宗设三种权扶一圆实。故名扶律谈常教(杂见大经玄签及四教仪)若言不许诸恶比丘畜八不净。是戒门事门(此即扶律义。案律云。八不净者。一田园。二种植。三谷帛。四畜人仆。五养禽兽。六钱宝。七褥釜。八象金饰床及诸重物。此之八物显过不应)若说如来实不毕竟入于涅盘。及遮外典。此是乘门理门(此即谈常义。据经合云。如来实不毕竟涅盘。方是谈常。今签文云。如来毕竟入于涅盘。此脱实不两字今用经补足)若末代诸恶比丘破戒。说如来无常。及读外典。则并无乘戒。失常住命。赖由此经扶律谈常。则乘戒具足。故知此经为赎常住命之重宝(签引大经云。若人藏积七宝。为未来谷贵贱。侵值遇恶王。为用赎命。乃当出用。诸佛秘藏亦复如是。为未来世诸恶比丘。畜不净物。为四众说。如来毕竟入于涅盘。读诵外典不教佛经如是等恶出现世时。为灭诸恶为说是经。是经若灭佛法则灭

述曰。法华开显之后。涅盘广开常宗。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是末代无知。安于平等大慧之说。忽略戒律不复经怀。此戒缓之失也。至于不读佛经唯好外典。此乘缓之失也(是知读经要在解义。行行始可名乘。若秖循行数墨。但是人天福业。菩提远因。未足以为出世之近果也)乘戒俱缓。非三涂之归而何归。如来久鉴未来。唱商行寄金之典。重扶三藏圆会真常。顾命之言有在于是。然则扶律谈常之教。正被今日。凡在为学可不自勉。是以止观方便具五缘中。首明持戒以为助道。要令行人以圆三观。观察所持十种戒本相相清净事理俱持。乘戒俱急。非同十二年中不知圆常。唯明事相之戒。故义例有云。虽依法华三昧妙行。末代钝根。若无扶助。则正行倾覆。故须扶律谈常以显实相。若夫大经所云。于戒缓者不名为缓。于乘缓者乃名为缓。此即偏赞大乘。格量优劣之文。岂当恃此便忽事戒。止观谓乘急戒缓者。以三涂身见佛闻经。如华严涅盘。鬼神龙畜皆预列众。如是因果。差降升沈非一。云何难言理戒得道。何用事戒。幸于人天受道。何意苦入三涂(文句)不明此宗。未足与议涅盘最后之训。若但弘四分不读大乘。徒知专守鹿苑持犯之章。曾未获闻鹫峰开显之旨。此为弘道。良用悲心。如智者之灭。弟子问谁可宗仰。则答之曰。波罗提木叉(戒)四三昧在焉(乘)左溪之逝。则顾谓门人曰。吾六即道圆万行无得(乘)戒为心本(戒)汝等师之。是又知列祖弘道。未尝不取本于乘戒俱急扶律谈常之意

若论时味与法华同。谈其部内纯杂小异(四教仪句记以十六意辨异二经云。判味同时。而部有异云云。又玄云。涅盘犹带三乘。此经纯一无杂)然二经教意起尽是同。如法华三周说法。断奠声闻咸归一实(开迹也断丁乱反。奠如字。训决定。依经文。则是决了声闻法之义)后开近显远明菩萨事(显本也)涅盘亦是先胜三修(签斥夺三修。十仙小证涅盘玄。邪三修者。世人随邪师教。相续为常。适意为乐。动转为是我。劣三修者。声闻依半教。谓三界无常。诸有非乐。一切空无我无我所。胜三修者。依佛胜教破于劣修。以常乐我。斥诸比丘无常苦空无我虚伪不真。法身常恒无有变易。欢娱受乐具入自在。如是修者入秘密藏涅盘经云。阇提首那等十外道)断奠声闻入秘密藏(开迹也)后三十六问明菩萨事(显本也。签文。广辨菩萨五行十功。已上释同)又涅盘临灭更扶三藏。诫约将来。使末代钝根不于佛法起断灭见。广开常宗破此颠倒。令佛法久住。如此等事。其意则别(玄文已上释异。签云。起谓正说初分。尽谓正说末分。法华以本迹二门为初后二分。初则开权显实断奠声闻。后明本门增道损生。重更辨前开权作主久远成佛。故涅盘正说。开为四段。初纯陀品云。明涅盘施断奠二修。二长寿品去四品。明涅盘义。三现病品去五品。明涅盘行。四师子吼品去三品。明涅盘用。故知初三断奠声闻。后但明于涅盘义用。是故二经起尽是同

经云。从摩诃般若出大涅盘。故合法华为第五时(四教仪

五十三年(壬申)佛先往忉利天。三月安居。遣文殊诣母所。暂屈礼敬三宝。摩耶夫人闻之。乳自流出。直至佛口。即与文殊俱至佛所。佛为说法得须陀洹果。三月将尽欲出涅盘。帝释作三道宝阶。佛与母别。大众导从。下还只洹(佛升忉利经

述曰。案行法经。却后三月我当涅盘。则知说行法。在辛未十一月望。案升忉利经。三月安居。则知说行法毕。即日往忉利。案此经。三月将尽欲入涅盘。则知此年二月十四日下阎浮提。十五日入涅盘

时优填王(拘睒弥国)恋慕世尊。铸金为像。闻佛当下宝阶。象载金像来迎世尊。金像上下犹如生佛。雨华放光为佛作礼。世尊合掌语像。我灭度后。我诸弟子以付嘱汝(观佛三昧经案增一阿含经。帝释请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思睹如来。即以旃檀作如来像。高至五尺。波斯匿王。闻之以紫磨金作像。亦高五尺。时阎浮提始有二像。又西域记。优填王。请目连。以神力。接工人上天。亲[目*(日/目)]妙相。用旃檀雕像)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此云大爱道)不忍见如来灭度。与五百除馑女礼佛。退还精舍。各在空中。作十八变。同时泥洹。佛令阿难入城遍告理家(优婆塞受戒在家者)作五百梓材。阇维毕取舍利。造庙供养(佛母泥洹经)佛躬举床一脚。阿难举一脚。飞在虚空往至冡间。四部大众各举五百比丘尼(增一阿含经案智度论。四天王举床。佛在前擎炉烧香供养。为报恩故

梁佑律师曰。姨母之德均为所生。是故持举之。重爰酬鞠育。将以厉后世无恩之人也(释迦谱

舍利弗目犍连。不忍见佛涅盘。遂先入灭。七万阿罗汉亦同时入灭。时四辈弟子莫不荒乱。如来以神通力化作二弟子在佛左右。众生欢喜忧恼即除(萨婆多论

述曰。身子不忍见佛涅盘。故先入灭。而涅盘疏引大经则云。身子见佛涅盘不忧。常住不喜。是知开显之义。不同附小之文

今日座中无央数众。或见如来入般涅盘(像法决疑经

二月十五日。佛在拘尸那城(此云三角)力士生地娑罗双树间。临涅盘时。出大音声普告大众。今日世尊将欲涅盘。一切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后问。时世尊晨朝从面门放种种光。遍照十方。六趣众生共相谓言。当疾往诣劝进如来。莫般涅盘(涅盘经

述曰。如来以声光普告大众。而六趣之中。有能相谓劝请者。盖是大权示现主首之伦。故能次第转告三涂实报之众。故此经列众。有称诸天八部师象鸟兽。皆名为王者。此意可知

时弟子四众。诸大菩萨。阎浮诸王。大臣长者。四天王诸天子。八部诸王。山海诸王。师子象王。诸鸟兽王。唯除迦叶阿难二众及阿阇世王(佛以声光召五十二众。时迦叶在耆山。阿难在娑罗林外。为诸魔所恼。阇王害父身生恶疮。诸佛忏悔即还本宫。都不觉知如来涅盘见涅盘后分经)各持供具诣佛供养。皆默不受。是时会中优婆塞纯陀白言。我等欲从如来求将来食。惟愿哀闵受我微供。佛云。我今受汝最后供养。令汝具足檀波罗密。纯陀白言。虽知如来方便示现涅盘。而我不能不怀苦恼。佛赞善哉。能知如来示同众生方便涅盘。时天龙八部劝请如来。唯愿久住不入涅盘。世尊。为说伊字三点。如来之身解脱般若三法。如世伊字(梵书◇字三点不纵不横)时诸比丘请说无常苦空无我。佛说出世常乐我净世间四颠倒法。诸比丘言。如来永无四倒。了知常乐我净。何故不住一劫半劫。教导我等舍离四倒。佛言。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当为汝等作大依止。犹如如来(云云)。佛告大众。今以正法付嘱国王大臣及四部众。应当劝厉诸学人令得增上戒定慧。若有不学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毁正法者。大臣四部众应当苦治(涅盘经

述曰。佛告诸比丘。所有正法悉已付嘱迦叶。此为正付法。以迦叶能继世传持也。又云今以正法付嘱王臣四众。此是旁付法。以在官能治人护法也

佛告大众。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涅盘经

述曰。梵网制菩萨不应食肉。鹿苑之际小乘病开鱼肉。楞伽则不应菩萨食肉。释签谓在四含后为渐制之始。既云菩萨不应食肉。故知小教仍开。今涅盘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从今日始。则知大小俱制。正是扶律之意。末代出家可不知奉

阿阇世王。既害父已身生恶疮。邪见六臣惑言六师能治王病。耆婆白言。唯佛能治。王闻佛欲涅盘。闷绝躄地。世尊大悲。入月爱三昧放清凉光。往照王身身疮即愈。王与夫人国民五十八万。往拘尸城。佛为说法。所有重罪即时微薄。王及夫人婇女皆同发菩提心。绕佛三匝辞退还宫

佛告憍陈如。阿难何在。陈如答言。在娑罗林外。去此大会十二由旬。为六万四千亿魔之所娆乱。是诸魔众悉自变身为如来像宣说一切诸法示现神通。阿难念言。如是神变将非佛所作邪。阿难入魔罥故。极受大苦。以是因缘不来至此。佛告文殊。阿难吾弟。给事我来二十余年。所可闻法具足受持。喻如泻水置之一器。是故我今顾问何在。欲令受持是涅盘经。今为诸魔所恼。汝持是大陀罗尼可往救护。文殊受已至阿难所。魔王闻咒。悉发菩提心舍于魔业。即放阿难归至佛所(涅盘经

述曰。阿难初为摩登伽女所摄。佛敕文殊。将咒往救。所以为宣说首楞严大定之发起。后于娑罗林外为魔所娆。佛敕文殊。将咒往救。所以为魔王发菩提心舍于魔业之缘起。未可以声闻小果为之筹量。至言侍佛左右。唯证三果。灭后结集方证四果。此皆阿难用方便道特留残结耳。内秘菩萨外现声闻。佛为授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当约此意以为之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征战路

    征战路

    战鼓起,众将聚,百万雄师汇风云;军令下,战甲披,长剑所指向无敌。饮一碗壮行的烈酒,笑迎那战场的风沙。在征途的终点洒下我们的战血,只为那无法放下的儿女牵挂。有谁记得我们埋下的铁骨,只有家人泪洒微凉的战甲。金戈铁马的厮杀,纵横无边的天下。我愿化身成煞,斩断敌人的獠牙。随着号角声中升起的军旗,我们将踏上血与骨铺就的征途。
  • 宝贝哪吒,亲一个

    宝贝哪吒,亲一个

    穿越了,木原栀睁开眼就看到一个笑的十分奸诈的白胡子老头:此人多半是个高人!为什么?因为电视剧里都这么演的!靠靠靠!好妖孽的美男……耶?美男为什么那样看我?摸摸下巴,湿了……她爱他,可是他心里始终放不下另一个女人,他知道她爱他,可为了她,他想方设法地让她远离自己,放弃自己,恨自己。最后,他如愿了,可还是没有保护好她。他们说,这是天命,天?有什么资格为我安排命运?天若压我,便把这天给他翻过来!可是,你会回到我身边吗……好累……睡吧!一梦千年,世界都变了,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唯有她还在……流氓女遇上仙界男神会有什么化学反应呢?寡人很好奇。
  • 倾世惑

    倾世惑

    奥斯星球上的纽唯耶大陆上,厦珈贵族学院正准备举行第二十五届学术比赛,但天上却不适时的下起了雨,原本预期在操场上举行的比赛眼看就要取消,学生们在操场上不断抱怨着,因为对于那些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来说,学术比赛期间无异于放假休息。“啊!怎么这样嘛,”妍鸯无奈的站在二楼走廊上,气愤的盯着窗外,“芷雨,你在这等下我哦,我下去看下雨下小没。”妍鸯说完就像走廊另一头的楼梯迅速跑去,那个叫芷雨的女生只是皱眉看着外面,似乎还在思考着什么。
  • 晨之末:雪之初

    晨之末:雪之初

    他们的故事,让人想到了这个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他们的故事,让人想到了这个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这个是为他们所写山长水远嫦娥怨,鸿雁相烦,鸿雁相烦,眉间心上玉簟寒。——《采桑子-春叶》--拼死一斗,只是想要这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 红颜劫:穿越娇妻不准走

    红颜劫:穿越娇妻不准走

    他,贵为王爷之子,手控赤焰王朝大半经济命脉,性情温和淡然;她,是穿越而来的现代时装设计师,发誓要在这个陌生的古代继续开创自己现代化的梦想王国!他们情投意合,携手并进。她的到来改变了他寂然的生活,却在他情根深种之时,被告知必须在留下与回家之间做选择,她犹豫了。为了留住心爱的女人,他性情大变,袖手天下为伊人,她终究还是成了他生命中的红颜劫!他能成功把她留下来吗?且看古代禁欲帅哥如何化身霸道妖孽总裁逆袭吧……吼吼…………
  • 盛宠狂妃:王爷,别惹我

    盛宠狂妃:王爷,别惹我

    十年前,她因武力超群而被带回将军府,收为义女。十年后,她又因失去武力,而被抛弃,从此过着日夜被人欺凌的日子。她忍受十年煎熬,只为当年皇上御赐的一纸婚约,能带她逃离这阴森的牢笼,可在大婚之日,她却被庶妹陷害,背负上通奸的罪名,未婚夫冷面相对,庶妹暗地里竟将她扔下悬崖当那双眸子再次睁开的时候,她已换了灵魂庶妹害她?百倍还之。皇后阴她?必诛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女子报仇招招致命。在一场又一场阴谋中,看她怎样反败为胜,名利双收。
  • 帝灵永恒

    帝灵永恒

    帝灵大陆,天才纵横。他,林天携带异世丹经横空出世,打破帝灵大陆数万年来永不成帝神话,看他如何輾压各路天才,踏上异世巅峰。
  • 修仙聊天群

    修仙聊天群

    突然有一天,陈不凡在一个QQ群里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真的存在能够移山填海、寿命千年的修仙者!一颗丹药能够提升数十倍的身体素质,全方位的提升哟。没事就帮群里的道友们下载大人看的片,助人为乐嘛。原来真的有《隐身术》这样的修仙秘籍,晚上可以偷看隔壁美女......御剑飞行竟然比火箭还快?不知道群里的道友们去过火星没。道友别冲动,那是白宫,不能随便乱轰,呐呐呐,那个岛国。自从在“仙劫一号群”里开始混之后,陈不凡才发现,原来人生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不可思议,逼格满满,不,一开始我是拒绝装逼的。
  • 金丹就正篇

    金丹就正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侍卫守则:公主大人悠着点

    侍卫守则:公主大人悠着点

    她是不受宠的落魄公主,受尽折辱,一番悔悟终是脱胎换骨,装失忆,扮乖巧,设计被人领养,重得父皇欢心,可是这样哪够,她的命运她要自己掌握,不要嫁给权臣做政治牺牲品,不要成为和亲公主被他人凌辱。她,李妙元必须有权利!偶然出宫遇到他,将他带会宫中教其文化,将他放入军营锻其筋骨。“牧童,你是我最好的一把刀。”“牧童愿为公主肝脑涂地!”永安六年,我登上帝位,成为史上第二个女皇帝,改年号“本初”这篇文原来的名字叫做《落魄公主遇忠犬侍卫:妙元如曌》大家不要找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