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10300000006

第6章

讽诵胜利第八之四 越道人一 河薰雄二 释通慧三 隋沙弥四 僧福缘五 彭子乔六 释慧胜七 尼法空八 释妙莲九 释慧生十 释昙义十一 释清慧十二 建王谷十三 尼妙法十四 唐林通十五 李山龙十六 僧法贤十七 释僧智十八 释慧达十九 女扬氏二十 释法道二十一 北道僧二十二 释思约树二十三 竺长舒二十四

越州观音道场道人一

百济沙门释发正。梁天监中。负笈西渡。寻师学道。颇解义趣。亦修精进。在梁三十余年。不能顿忘桑梓。归本土发正自道闻他说。越州界山有道场。称曰观音。有观音堵室故往视之。欀椽烂尽。而堵墙独存之。尚有二道人。相要契入山。一人欲诵华严经。一人欲诵法华经。各据一谷。策作堵室。其诵华严者。期月可毕。心疑其伴。得几就往候之。曾无一卷。其人语曰。期已将尽。粮食欲绝。宜及至期竟之。若不能念诵一部。正可诵观世音经也。便还其室。于是此人心自悲痛。宿因钝根。乃至心读诵。昼夜匪懈。谙得略半。后数日。其人复来者为此人以实告之。其人语曰。我已诵华严矣。奈何如此观世音之初。况迳两三日而不谙乎。我若舍汝而去。则负所要。若待汝竟精食欲尽。既于三日不竟。理不得相待耳。将以明复来者矣。子其免云。此人至到悲痛倍前。至心诵念。才得竟毕。明旦其人复来者语曰。如此观世音之初。尚不能诵。无可奈何。我时舍汝而去也。此人跪曰。昨暮才得竟耳。于是其人大喜。欲以相试。乃坐床诵之。三十卷经。一无遗落。次复此人上床诵之。始得发声。即于空中。雨种种华香。华溢堵室。香闻遍谷。气氲满天。不可胜计。于是诵华严者。即下地叩头。头面流血。忏悔谢过。事毕欲别去。此人止曰。常有一老翁馈我食。子可少待与。久久不来。相到与者。此人欲汲水。如向老翁担食参休于草下。此人怪而问曰。我伴适来。望得共食。有何事窜伏不馈。翁答。彼人者轻我若此。岂忍见乎。于是始知。是观世音菩萨。即五体投地。礼拜甚至。须臾仰视。便失所在。此人所[贝*系]堵墙至今犹存哉。发正亲所见焉

河东薰雄二

河东薰雄。少诚信佛道。蔬食数十年。贞观中为大理丞。十四年春坐。为连刺史李仙童事。系御史台。于时上以为党。心大怒使治书侍御史韦悰等鞫问。忽防禁严密。坐禁者十数人。大理丞李敬玄司直王。忻并连此坐。与雄同屋囚禁。皆被锁牢固。雄专念诵法华经普门品。数日得三千遍。夜中独座诵经。锁忽自解落地。雄惊告忻玄。忻玄共视锁仍法合地。其钩亦俨然不坏。而钩锁相离数尺。玄等异之。雄恐罪责。告守者请锁开锁。是夜监察御史张守一宿直命。更开锁。史以火烛照之。见锁不开。而自然相离甚怪异。因开锁锁之。用纸封缠其锁。书署封上而去。雄后坐诵经五更。锁又解落。而有声如人开者。雄惧又告忻玄。忻玄等谓。欲晓不宜请史。既明共视之。钩锁各离在地。而锁犹合。其封署处。全固不动。钩甚完密。无可开。敬玄自少及长。不信佛法。见其妻读经。常谓曰。何故乃为胡神所媚。而读此书耶。及见雄此事。乃深叹寤曰。吾乃今知。佛为大圣无有伦匹。诚不可思议也。时忻亦诵八菩萨名。满三万遍。昼锁自解落。视之锁拔伏地。雄不为异也。玄于是信服愧悔。既而三子俱灵。玄乃写法华经。画八菩萨像。归依供养。临时病笃在家。玄未问疾。具说其事。临病愈摄职。问台内官吏。与玄说不殊。雄亦自说其事。而精厉弥笃。雄今见存为盩厔令(感通录下卷

唐溜州释通慧三

释通慧姓虞氏。少有精勤。贞操出家作沙弥。蔬食苦节。专学律仪。更通律藏。二十岁受具足。时有相师。语通云。阿师大聪明智慧无邪相。唯命全短。不能继轨。通闻此语。遂咨诸大德。将修何功德而得延寿。诸大德达识者共议。一代教中法华最大。若受持不老不死。若能依法受持讽诵。必得长寿。通时流议。舍戒律书。从师受经。即入深山。受持法华经。精勤讽诵。三年出山。更见前所相者云。阿师修何功德。得五十年寿。顿能如此。通云。前被相短寿。入深山讽诵法华经六千遍。若斯胜利欤。更无余功德。相者叹曰。大乘功德。能延短寿。因此功德。遂为大德。年过九十。后实如相师记

隋开善寺沙弥四

隋朝开善寺藏公。有给仕沙弥。年十五能识威仪。不违人情。见者称神情。时有河胤之。谓藏曰。此沙弥全无年寿。藏闻之悲愍。沙弥遂归父母家。过五个年。还投藏所。藏公生希奇念。对胤更告之曰。此沙弥为相改耶。答曰。相既改得八十年寿。藏公大叹异。语沙弥云。汝有何胜功德。沙弥答云。更无修功德。唯昔于僧坊闻一偈。所谓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口游讽诵。不知几千万遍。时梦。赤服官人。以一卷书自称官牒。即披读云。汝寿唯十八。今依诵一偈。变成八十。是其延寿缘也。藏公叹曰。此偈者法华经方便品文。汝依诵妙偈。得延其寿。吾昔入山。五年受持金刚般若得长寿。汝口游诵胜吾精苦。大乘之力不可思议。莫令懈倦。闻者无不凝信矣

沙呵罗国西耳福缘五

外国有寺。名菩提寺。从南十余里。于空中有现银宫殿。于中男女诸天而游戏。又有现金宫殿。中有一圣僧。此事希奇。诸国王臣。云集礼拜供养。是时圣者云。天下不安稳。谷果不熟。疾疫竞起。良由不信三宝。三宝境界不可思议。恒沙劫称叹难尽。佛经之力亦不可思议。所以者何。我本住沙呵罗国西耳寺。名曰福缘。住寺小室。恒诵法华经。得无生忍。我所诵经。入白匣而收置寺内。我本遗骨。寺西十余里小山中古冢埋之。舍命之后方三十年。依愿力故。舌变今煠。时时放光。以彼应知我语虚实。今来示昔缘。银宫中天人。是助诵经给仕人也。作是语已。隐而不现。王臣悲喜交集。寻其本缘。盖如所言。一一不谬而已(此出西域传。虽非亲闻。今依古记而录出之而已

宋益阳彭子乔六

彭子乔者。益阳县人也。任本郡主簿。事太子沈文龙。见执付狱。遂欲杀之。乔少曾出家末虽还俗。犹恒诵习观世音经。时文龙必欲杀子乔。刺无复冀。唯至心诵经。得百有遍。既大疲极。暂得昼眠。同系者有十许人。亦俱睡卧。有湘西县吏杜道荣。亦系在狱中。时如眠非眠。不甚得熟。因恍惚中。见有两白鹤集子乔屏风上。须臾一鹤下。至子乔边。时复觉如美丽人。形容至好。道荣心怪之。过起观子乔觉。道荣问。向得梦不。子乔答曰不梦。道荣为说其所见。欢喜不可言。自还着械。不使人知。得四五日。遂非意放散。义安大义太原王琰。与果有旧。作冥祥记。道其族兄琏。亲识子乔及道荣。闻二人说。皆同如此(法苑第二十七

青州白苟寺释慧胜七

青州白苟寺道人释慧胜。宋元嘉二十六年。忽病聋盲。顿失耳眼。自念。此非差疾。又无医药。唯当誓心归观世音。诵此经一千遍。诵数载满耳目不觉。豁然自差

宣州尼法空八

尼法空者。俗姓韩氏。宣州人也。幼岁辞亲。诣五台山西南百余里建安寺出家。后于只洹寺受戒。每诵法华。用为常务。传闻。有僧道超。别无行业。但久住五台山华严寺。不出山门二十余载。其后命终。生都率内院。时天人语超曰。汝于人间。别无行业。只诵法华。承文殊境界力故。得生此天。汝可还下人间接四部得令闻知。道超依言不舍天报。下告人间。法空如此。思惟生希有难遭心。发愿然后至华严寺西北三泉院。前林中更逢一老人。谓法空曰。汝寄住此。修行妙法。决证胜果。言讫遂不见。法空知大圣告。悲泣渧泪。即依此院。别结草庵。居止策励三业。晓夕靡怠。经五年取身所着衣。令弟子悉送常住施大众。法空曰。我从止此来。蒙大圣告。语教示妙法莲华四字。开佛知见。清净无染。得生净土。众各努力。无得空过。言讫而卒。端坐如生。众茶毗收舍利千余粒。四众分之供养而已

代州总因寺释妙莲九

释妙莲。慈悲济物特诵法华经以为业。谓师友言。吾以诵经力。生兜率内院。欲值遇慈氏。此愿可不。师友答甚可。经云。若人受持读诵。是人命终。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佛岂虚说。莲弥勤行大精进。讽诵法华。未尝休息。生年七十有余。微疾顿起。召请诸师友语言。吾有微疾。不为痛患。天童来迎。化佛授手。言讫而逝。端坐如生。三日方苏曰。吾依诵法华力。至于兜率弥勒内院。诸天赞曰。汝在阎浮诵法华。功德自至此天处。奉见慈氏妙相尊。闻法早契不退忍。闻偈生喜心。慈氏菩萨告曰。尔于人间。以诵法华力故。得生此处。此处诸天。多是于释迦遗法中。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者。尔可速还下人间。接四部弟子得令闻知。暂持妙法。大销诸罪。则用补生天之阙行也。尔时白菩萨言。以何为证。徒众当信受。即菩萨以薰香涂莲手。以是因缘还活。时彼手香遍满一州。国人皆取信。作是说已。不久而卒。寺东北起塔。安置遗身。塔尚薰香。若摩触壁。三日已上香气不竭。现所见闻也

唐真寂寺释慧生十

释慧生。从慧如受道。慧之所生。名曰慧生。闻慧公说地狱相。及见脚疵。深恐怖后世。专诵法华经。遂一日一夜。不动如入禅定。众皆异之曰。师慧如。七日不动入三昧。被阎罗王请。此必然也。及晓更而慧生开眼。悲喜涕泪交流。众僧问之。何故悲喜。答曰。吾忽见二赤服人。容仪秀丽。绮衣纨裤服饰鲜华。云我是泰山府君阎罗王。遣请阿师。即令乘白马须臾到王所。王从座而下。恭敬就坐。语吾言阿师昔有地狱定受业处。其地狱业者。父母为君杀害猪羊鹅鸭等。虽非自杀。恶业故必应受报。又沙弥时犯用僧分。威仪不调。其罪无量。应堕地狱。今以诵法华故。其罪销尽。生十方佛前。然为令知其业处。及普得闻知恶业果报及灭罪要故。请阿师宜往地狱见应受罪处。乃敕使者遂使而去。即指东方。更有大城。相去四五里。次第三十二大城。此是地狱之城。当巡捡一一城中众生受苦相。即前入一城门。见铁车铁马铁牛铁驴火炎炽燃。牛角毛皆如锋铓。马身毛如锋钩。跳踏罪人。于中无量沙门受苦。使者曰。此诸沙门。不惜将来。但取现在名利。犯佛净戒。畜不净物。乘车马等。受人信施。所得果报。又次到一城中。地有铁[金*疾]鑗銐如锋铓。遍布其地。复有铁衣缠罪人。火炎俱炽。中有五百沙门受苦。使者曰。此诸沙门。昔服俗衣。舍正法服故。受斯重苦。复次到一城。狱卒以融铜灌口。罪人五体烧尽。有五千沙门。受斯重苦。使者云。昔不知三宝四谛等食。求信施故。受此重苦如此。三十二大城中。若受人信施。不杨枝渗漱香汤沐浴。游行世间。手触佛经。若犯四重。不知满足。与白衣共宿。登踏师座。卧佛形像阴凉之下。若钱田利殖。自手作食。自餐不与他人。若手不净。多有垢秽。捉男女根。爪甲有臭秽。便捉经卷者。若脚足不净。来行佛地僧地。乘车马等。游行佛寺门户。若着靴鞋。以上圊厕而不脱。踏佛僧地灵塔之影。若饮酒食肉。自言无罪报。若手捉弓箭。若师弟各嗔恚诤竞生怨想。若手擿众僧果等。自食不与他人。若引徒众游人间。自称净人。若不着袈裟入聚落。若起爱憎心。分卫饮食。若不净说法。若行欲身形常入堂寺。而礼佛像。如此罪人充满其中。具见受罪人处讫。还投王所。王言。君若不能受持大乘灭罪经典。必应受此等苦。更有无量地狱。此则一方小分。闻此说悲喜交集。觉悟而已。时众僧闻是语已。心意惊怖。如踏铁刀。各各悲喜。咸信大典。乃至见闻者。勤行不废。从是已后。讽诵如林。以为规模矣

并州释昙义十一

释昙义。并州人也。幼而出家。住十力寺。坚持禁戒。推诸世务。苦节头陀。常居五台山。愿依文殊大师策修胜业。每日诵法华两遍。读华严一帙。以此为恒。如此因修积有年稔。后与弟子昙训。游历诸台。因至南台。见一比丘尼诵经口放光。义既发愿。诵法华华严。精诚感通。自口放光。光中随音韵。化佛出现。临终之时。具说此事云。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此言有验矣

齐州三总山释清慧十二

释清慧。梓州慧义寺清灵之弟子。从师至齐州灵岩寺北三总山中。多年而住。师去后清慧亦发愿。为三恶道受苦众。讽诵法华经。其词云。一切众生流转父母。从冥入冥。互不知恩。愿诵经力。早得离苦。永证解脱。游诸佛国。即长安元年七月十五日。至于神龙元年正月。五年精诵。终不移志。未得感应。悲泣叹曰。大师清灵深心发愿。为三途受苦众生。受持金刚般若经。三七日中。速得感应。今吾五年。精诚无征。恨非其人。议一大事因缘。失上乘微验。面目流血。悲泣忏谢。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隅中。忽然似梦。见一大城。纵广可五六里许。庄严奇丽。宝幢幡悬列。于中有金床玉冠。右执白拂者。而坐自谓王者。又两白银空座。慧将入城。时天童子相从。王见慧及童子。从座而下甚恭敬。请坐金座。慧升宝座。童子在银座。王在地胡跪白言。阿师为三途受苦众生。诵法华经。甚可佛意。但先师为三涂受苦众生。诵金刚经。放却少多轻者。今无其人。是故经历五年。受苦众生。既堕集不论轻重。为师放却之。将与童子共诣。见受苦处。即童子从座而起。引慧手渐进见城郭。无有一人。自问。何无人耶。答依师诵愿。悉生天上。中有一人受苦者见不。此谤阿师愿。优婆塞姚通是也。慧曰。谤者尚得不退。岂留不生天。即应声不见。便还王所陈其事。觉悟自说此因缘。诵经功德。自他俱救如斯而已

建德郡王谷十三

王谷建德郡人也。为黄龙国守。库吏器物耗散。罪当至。怨念耗非己藏。而罪无所逃。便至心讽诵观世音经得千遍。身上锁械悉断绝。人谓希有矣

长安大寺比丘尼妙法十四

比丘尼妙法。俗姓李氏京兆长人也。母闵氏。初梦一梵僧持三茎莲华。授而语之曰。与尔良种。宜善护持。因有身焉。遂诞生立字称莲华。年渐长大。不乐居家。情欣出俗。年十二。其姊教法华经。披文如有宿习。日诵八纸。未盈月余诵一部讫。人美其德。名曰妙法。遂于佛前。焚香立愿。讽诵八千遍。兼诵通无量义及普贤观。三茎之梦。将非其事乎。静夜讽诵。其声及百余里。远近所闻无大小声。凡入道已后。志节弥坚。临终之时告徒众言。普贤现我前。安慰我心。诸师友悉来迎。即往生净土。言已而卒。座生三茎白莲。如池生时。华七日不萎落。见者谓奇瑞耳

唐洛州虞林通十五

贞观三年。虞林通发心。欲诵法华。俗寰劳务。多不能称素意。遂因患致死。忽有六人冥官。前后围绕。至大城门。傍见有一僧自云。吾是药王也。汝诵经愿。不称其意顿致死。即可诵一偈。教其文曰。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菩萨授偈。谓之曰。若诵此偈。能变地狱为莲华池。能转苦器。作佛界身。努力莫忘。林尽诵通。遂入城中见王。王问。此人有功德不。答无别修善。唯诵一偈。王曰。其偈如何。林诵之声所及处。受苦之人。皆得解脱。十八地狱。变作华池。王曰。止止不须复诵。早还人间。即经二日方苏。说此因缘。祥亲所见闻也

左监门挍尉凭翊李山龙十六

李山龙。诵法华两卷。以为善业。以武德中暴亡。而心上不冷如掌许。家人未忍殡殓。至七日而苏。自说云。当死时被冥官收录。至一官遭厅。事甚宏壮。其庭亦广大。庭内有囚数千人。或枷锁或杻械。皆向北面立满庭中。吏将山龙至厅下。见天官坐高床座。侍卫如王者。山龙问吏。此何官吏。曰是王也。山龙前至阶下。王问。汝生平时作何福业。山龙对曰。乡人每设斋讲。恒施物同之。王曰。汝身作何善业。山龙曰。诵法华经两卷。王曰。大善可升阶。既升厅上。东北间有一高座。如讲座者。王指座谓山龙曰。可升此座诵经。山龙奉命至侧。王即起立曰。请法师升座。山龙升座讫王乃向之而坐。山龙开经。曰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王曰请法师下。山龙即止。下座复立阶下。顾庭内囚已尽。无一人在者。王谓山龙曰。君诵经之福。非唯自利。乃令庭内众囚。皆以闻经获免。岂不善哉。今放君还去。山龙拜辞。行数十步。王复呼还。谓吏曰。可将此人历观诸狱。吏即将山龙东行百余步。见一铁城甚广大。上屋覆其城。傍多有小窗。或大如小盆。或如盂碗。见诸人男女从地飞入窗中即不复出。山龙怪问吏曰。此是大地狱中。多有分隔。罪计各异。此诸人者。各随本业赴狱受罪耳。山龙闻之。悲惧称南无佛。吏求出至院门。见一大镬火猛汤沸傍有二人坐睡。山龙问之。二人曰。我罪报入此镬汤。蒙贤者称南无佛。狱中诸罪人。皆得一日休息疲睡耳。山龙又称南无佛。吏谓山龙曰。官府数移改。今王放君去。可白王请抄。若不尔恐他官不知。复追录君。山龙即更谒王请抄。王命纸书一行字。付吏曰。为取五道等署。吏受命。将山龙更历两曹。各有厅事。侍卫亦如此。王之遣吏皆取其官署名书一行讫付山龙。龙持出至门有三人。谓山龙曰。王放君去。可不多少乞遣我等。山龙未言。吏谓山龙曰。王放君不由彼然彼三人者。是前收录君使人。一是棒主。当以棒击君头者。一是绳主。当以赤绳缚君。一是袋主。当以袋歙君气者。见君得还故。须乞物耳。山龙惶惧谢三人曰。愚不识公。请至家备物。但不知于何处送之。三人曰。于水边若树下烧之。山龙许诺。吏送归家。见亲眷人正哭经营殡具。山龙入室尸傍即苏。后日剪纸作钱帛。并酒食自送。于水边烧之。忽见三人来谢曰。蒙君不失信重相赠遗。愧贺言毕不见。山龙弥信。诵一部为业。自向大总持寺主僧辩等说之耳(感通录下卷。并法苑第二十一云。右一验出冥报记也

龟兹国沙门达磨跋陀十七

达磨跋陀。唐云法贤。龟兹国人也。天性聪明。具通三藏。粗识外国言词。谓小为极。自生贡高。陵辱摩诃衍众。时有巡礼沙门。名曰须梨耶。诵达法华六千偈。无脱法。对法贤论所诵幽致。贤识三藏单浅。归心大乘。从须梨耶。诵达法华。每日五遍为业。敬法夜叉。守护此人。又每夜草坊现异光。人谓失火咨法贤。答曰。四大天王。番番来护光明。临终之时。语徒众言。昔执小典为极。如执瓦石为金宝。今玩法华得真金也。以三年讽诵面见普贤。入正位得不退记。汝等专讽持此经。期正位不过三生。即注遗书而卒。如入禅定。于遗身骨上起塔。夏雨盛降。雨不能湿塔。鸟类群飞。不近塔边。凡见闻者。礼拜供养如市而已(此出外国记

金城释僧智十八

释僧智。戒行清洁。然诵法华。以为常业。智自本无齿。发愿讽诵。梦有胡僧。以杨枝指齿肉。觉口中齿生。或登古塔上诵经。身疲眠卧。从塔而堕。未到地上。空中有人。接取无损。智问谁人。答我是毗沙门也。若人受持法华经者。我必守护。智后往西域。不知终处矣

晋沙门释慧达十九

释慧达。诵法华经为常业。以晋隆安二年。于北泷上。掘甘草。于时羌饿。捕人食之。达为羌所得。闭在构中。彼中有多人众。先羌择肥者食之。达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并诵普门品。羌食余人已尽。唯在达并一少儿。拟次食。明日达竟礼诵。羌来欲食。急见一虎从草聚出。吼哮驰逐。时诸羌散走。幸得大平。将其小儿。还于本处。诵经之力。感观音应揭焉

长安城寡女扬氏二十

女扬氏。少亡父母。中年丧其夫。孤寡而住。偏厌无常。兼厌女身。从师访道。授以提婆品。精诚勤诵。一年中谙诵。昼夜不疲。梦自坐莲华中诵经。觉白师。师曰。经曰。莲华化生其事也。弥励殷志。又梦自身顿为丈夫。百千眷属围绕。具白师。师言。经曰。具丈夫相。梦表当来相。汝所愿必定无疑。女信心贞洁发愿。愿我父母并亡夫诸亲友。依诵经功必脱苦。梦父母亡夫诸亲友来告女。吾等依汝恩得莲华座。以所梦复白师。师言。依汝诵力得净土迎。女欢喜言。我亦不乐欲乐。以今身善回向极乐。生十方佛前。文岂简西方。发愿昼夜诵经。临寿之时白师。我诸亲友并观音来迎。先生净土。待师语讫而卒。微细音乐。闻于外县。希有香薰。依寡妇咸。男女持提婆一品者多。是故长安旧本。多无此品。不勘书写。功大部品故也

沙门释法道二十一

释法道。诵观音品为常业。更厌喧杂。入山游行诵经。忽逢贼。且念贼遇释子不祥。挽弓箭射之。欲放箭坚着弓。不能放射。贼遂归命。投弓于地。又不能得如是神人等。舍而逃走。禅因脱难而已

隋相州北道僧二十二

相州北道有二人僧。失其名。朋友之道。其利断金并室而住。一人诵十地论。一人诵法华经。静夜止诵相告曰。吾等二人。若死者。当来报因果之有无也。数岁之后。诵十地僧先病卒。良久无报。朋友僧昼夜悲泣。恨迟来报。梦来报曰。吾以贡高胜负心。诵十地论。不思后生苦乐。以心粗故。炎魔法王。配我置收闇室。若任其罪。灭贡高胜他罪。方生净土。公追忆我诵经。大光明照闇室身凉苦息。不久离苦。朋友之道。远沾后世。我庆幸公善知识。公何恨我哉。公三年后。当生净土。愿为我讽诵一百部。速生净土。来迎公神。梦觉澡浴尘秽。着新净衣。更诵一百部。又梦来报曰。依公恩泽往净土。经三年来迎。莫废诵业。寤向同行僧说之

唐西京胜业寺二僧二十三

释思约树果二人。少小出家。住京胜业寺。以垂拱三年。俱为内库直岁。忽于五月夜中。被冥官投。将见王。王问。汝等生时作何业行。约答曰。诵得法华经三四卷。王合掌敬之云。且放还。遣人将观受苦之处。行向西南到一大门。北院见一行长舍。以板为墙。东西相当作孔。如枷孔无异孔。孔之中皆有僧头常见。同寺僧大谅身犹见在。头出孔中即见约果。啼哭惊唤不可具之。其大谅尝捡挍。修葺殿中三大像。私用像物故被追摄。每孔边皆有狱卒。形状可畏。执刀刎之。血汗狼藉。狱卒安头唱活。还即头出孔中。如是不久。乃经三十度。次西行。又见杀生食肉受罪之处。无数众僧被割截。声叫难堪。被害所食众生。咸来索命。分啖食血。又见同寺寺主僧智感都维那阿六被缚极急。勘当食肉用僧物罪。约果忽被推。着深黑坑中。俄而苏活。遍体流汗。心魂无主。后不盈月日。谅即身死感暴亡。极受辛苦。阿六发心忏悔。不出房中。读一切经。昼夜勤殷。数见冥司使。二黄衣人。骑白马来取到阿六门内。一人云。大大发心。日夜不舍。读一切经故当可放。凡三四度来。于是阿六并亲见勤悔不已。遂得无他(又出自镜录

晋竺长舒二十四

竺长舒者。其先西域人也。世有资货为富人。竺居。普元康中内徙洛阳。长舒奉法精至尤好。诵观世音经。其后邻比失火。长舒家悉草屋。又正下风。自计火已逼近政复出物所全无几。乃敕家人不得摙物。亦无灌救者。唯至心诵经有顷。火烧其邻屋。与长舒隔篱。而风忽自回。火亦际屋而止。于时咸以为灵。里中有轻险少年四五人。共毁笑之云。风偶自转。此复何神伺晴燥夕。当热其屋。能令不燃者可也。其后地甚旱燥。风起亦驶。少年辈密共束炬。掷其屋上。三掷三灭。乃大惊惧。各走还家。明晨相率诣长舒家。自说昨事。稽颡辞谢。长舒答曰。我了无神政诵念观世音。当是威灵所佑。诸君但当洗心信向耳。自是邻里乡党。咸敬异焉(法苑第二十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们的错觉

    我们的错觉

    章祁因为和前女友分手后离开南下,遇到让自己心动的方萧萧,两人相处后都喜欢上对方,却因为章祁的一次错误不得不告诉方萧萧之前的感情都是一种错觉。
  • 深山惊魂记

    深山惊魂记

    现在,当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应该首先告诉你,那件事都快过去100年了。所以,这也让我常常在想,老天之所以让我活成老古董一样,就是要我把这件事说出来。不,现在,我是要把它写下来,尽管仍有许多连我都解不开的谜团在里面。那还是民国18年初夏,我们几个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来的学生,按着一个美国人的指引,悄悄走进太山,去寻找传说中的宝藏,不想,却在寻宝途中连遭恶运。也正是在一连串的不同遭遇和不时出现的怪现象中,也让我们看清了人心莫测与善恶,也进而演绎出了一段可悲可叹的活剧。
  •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本书是艺术基本常识类读本,内容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篆刻、舞蹈、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从基本常识、历史沿革,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等,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便于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取知识,提高欣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的能力。
  • 塞上论史

    塞上论史

    本文集是作者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发表的有关英国史、澳大利亚史、美国史、亚洲史以及华侨史80余篇论文、译文中精选出来的,共有33篇。分为外国史和华人华侨史两部分。
  • 萤火之森

    萤火之森

    你们都看过漫画的啦,我只是写成小说罢了。
  • 定制名门宠妻

    定制名门宠妻

    这是一个女住踩一脚,男主要上去补一刀的腹黑故事。安千夏对厉陌辰的理解是:远看是男神,近看是恶魔,脱了衣服就是禽兽!她只是个小记者,搞不明白为什么公事私事都能和他有关系?还莫名其妙的成了他的小助理!男神的助理手册,明确规定:可以偷懒,可以耍赖,可以撒泼,但必须对着主人!“我不是你养的宠物!”“乖,叫一声。”“汪……”【男神甜蜜追妻,温馨无虐。】
  • 虚拟维度

    虚拟维度

    以情书之,以歌颂之,以虚拟之,以维度之“梵天”之计启动,无欲无念无痛,愿空守护心境,无法无天无用。看似虚拟不实,无数无尽无穷,天时地利人和,无虚无实无功。
  • 九劫仙戒

    九劫仙戒

    “千万别惹我,否则你们会死得很难看!”作为一个在下界重生了八次,又修炼了八次的仙界小兵,李灵墨在阵法、丹药、符篆、炼器、御兽等方面能力已经达到下界巅峰,无人能及!在我面前布阵,简直是自寻死路,我分分钟就破掉你的低级阵,而后用九阶阵反杀你!六品高级丹药就被你们争得你死我活,我就不拿九品仙丹来打击你们了!九阶符篆一出,什么魔皇、妖帝、人主,都给我乖乖的趴在地上!天地异变有什么好奇怪的,不就是我又炼制出了一件九阶极品法宝吗!忘了告诉你们,那几只称霸妖族的九阶凶兽,是我精心培养出来的灵兽……
  • EXO之狼族少女

    EXO之狼族少女

    问世间妖孽为何物,直叫人生不如死。见过妖孽的,没见过比这头狼女还要妖孽的!她做了什么?出逃狼族不说,居然还走了狗屎运遇见当红亚洲人气男团EXO!为什么她可以扑倒老幺世勋?为什么鹿晗对她那么好?为什么kris老是针对她?原因只有一个——谁叫你妖孽!!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魅力计划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魅力计划

    本书中讲述了许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大到名人的惊世之举,小到百姓的平凡琐事,涵盖了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从独特的视角分析女性认自我、完善人格、提升魅力所需具备的诸多要素,是每一位女性可以效尤的力作,是每一位女性在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和家庭幸福等方面不可或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