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4400000012

第12章 虚劳(5)

缪仲纯治血三法云: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其用之药,专用白芍、炙甘草和肝,枇杷、麦门冬、薄荷叶、橘红、贝母清肺,苡米、山药、莲子养脾,韭汁、番降香、真苏子下气,青蒿、鳖甲、银柴胡、丹皮、地骨皮清热,酸枣仁、茯神养心,山茱萸、枸杞子补肾。然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不效。此正治阴虚火炎煎厥吐血之法也。(仲纯所用诸药,甘淡平和,不寒不滞,即地黄亦不收用,以地黄虽能止血,然湿滞之品,非痰多食少者所宜,而芎、归辛窜,仍失血家所忌。其法可师,允为虚劳失血之良法也。)

慎斋云:血症属火者多。五脏六腑皆有血症,然来时是火,至后属虚,一概寒凉,胃气渐虚,生发之气渐衰。血以气为主,血无气养,血不归经,脾肺亏损,而咳嗽喘促泄泻,理必然也。血热动火,滋阴可宜。血虚起火,若用滋阴降火,复损其气,立尽而已。圣人立法,血脱益气,谓升举其阳,而血必然下降。倘气不上升,血必不复下。可见气有生血之妙,血无益气之功,旨哉斯言!吐血症候,多有伤风日久,未经解散,内郁其热。火郁宜发之,茯苓补心汤(见前)最好。凡心气不足,虚火上炎,或咳嗽日久而见血,或伤寒表里不清,渐传而至心气耗,不能统血,与夫失血之后发热不止,并服此方,服之立效。

虚劳吐血之症,多起于咳嗽。咳嗽之血,肺病也。有肺病而用止血治肺之药多不效者,何也?盖以但知治肺而不治肾也。人身肾脉入肺,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故二脏相连,病则俱病。肾中有火有水,水干火燃,阴火刑金,故咳。水挟相火而上化为痰,入于肺。肺为清虚之腑,一物不容,故咳嗽中有痰唾带血而出者,肾水挟相火炎上之血也。岂可以咳嗽独归之肺耶?褚氏遗书津液篇云:天地定位,水火乎中,人肖天地,亦一水焉,在上为痰,在下为水,伏皮为血,从毛窍中出为汗。可见痰也、血也、水也,本一物也,血之带痰而出者,乃肾水夹相火炎上也。又云:服寒凉者,百不一生;饮溲溺者,百不一死。童便一味,可谓治血之要药。然但暴发之际,用之以为降火消瘀之急剂则可,若多服亦能损胃。惟六味地黄一方独补肾水,惟不寒凉,不损脾胃(若食少面黄,大便泄泻者,又非所宜)。久服则水升火降,又须用人参救肺补胃药,使金能生水,滋其化源也(六味加黑姜、北五味,能止失血、潮热,纳气归肾)。若内伤劳倦,渐成虚损,脾肺受伤,咳嗽红痰,寒热似疟,食少自汗,脉洪而豁,当从脾肺调治,慎斋法中最详。若作阴虚火动治之,必致危殆。

凡治血之症,前后调理,须按三经用药。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归脾汤一法,三经之方也。远志、枣仁补肝以生心火。茯苓补心以生脾血。参、 、甘草补脾,以调肺气。木香者,香先入脾。总欲使血归于脾,故曰归,有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者尤宜。火旺者,加山栀、丹皮。火衰者,加丹皮、肉桂。再当参以八味丸,以培先天之根,治无余法矣(余治法另详吐血门)。虚劳门中诸本其发热、咳嗽二症,亦另立法。盖虚劳之症,无有不兼发热、咳嗽者,以上诸法无不兼之也,故不必再立治法。而梦遗、怔忡、自汗、盗汗,皆虚劳必有之症,当于本症参之。

附五脏虚损治法

凡治心虚劳者,恍惚忧烦,少颜色,或惊悸多汗,人参养营汤、归神丹大归神丹:人参当归 枣仁 白茯苓 远志(姜汁炒各一两) 龙齿(五钱) 琥珀(五钱) 金银箔(各二十张) 酒煮稀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日用麦门冬汤下,夜用酸枣仁汤下、养心丸之类;虚而烦热而渴者,十全大补汤;心悬如大饥之状者,平补镇心丸主之。(柏子养心丸宁心保神,益血固精,祛烦热,除惊悸,聪明不忘)。枸杞 柏子仁(捣、用纸略去油) 生地(酒洗,蒸晒五次) 茯神麦冬 元参(各二两) 当归(三两) 石菖蒲 甘草(各五钱) 为末,除柏子仁、生地黄捣如泥,余药和入蜜丸,睡时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平补镇心丸治心血不足,时或怔忡,夜多乱梦,如堕岸谷。常服安肾,益营卫。人参 龙齿(各二两半) 茯苓 茯神 麦冬 五味(各一两二钱五分) 车前子远志 天冬 山药(姜汁炒) 熟地(酒蒸各一两半) 朱砂(一两五钱为衣) 枣仁(炒三钱)

炼蜜丸。每服八九十丸,早晚米饮汤下,或温酒下。

肺虚呼吸少气,哄然喘乏,咳嗽嗌干,宜以紫菀散(人参 紫菀 茯神 知母 五味子桔梗 阿胶 贝母 甘草)调其气。若短气少气不足以息者,四君子汤。气促气短,上焦虚而热者,加生脉散。虚而寒者,加十全大补汤。表虚不任风寒者,黄 建中汤。皮肤干燥,日渐黑瘦,宜麦门冬饮人参 枸杞 茯神 甘草 五味子 麦冬各五钱 加姜水煎服之。咽喉干者亦同。津液不足而咳者,四君子加五味、桔梗。

脾虚者,面黄肌瘦,吐利清冷,腹胀肠鸣,四肢无力,饮食少进,宜益黄散(丁香四钱不见火) 陈皮(去白二两) 青皮(去白) 诃子(泡去核) 甘草(各一两) 每服(一两五钱),水煎服,量大小加减,或参苓白朮散,加木香、藿香、香附子。食后便卧,精神短少,补中益气东加砂仁。手足酸软,行步欹侧,四君子汤、黄 汤。手足颤振,筋 肉惕似风,十全大补汤。

手足厥软,不耐劳役,一有动作,多汗困热,十全大补汤。脏腑不调,中气不运,病久不能食,理中丸少加附子。肝虚目眩,筋挛面青,恐惧如人将捕之状,宜六味地黄丸加牛膝、肉桂、人参、川芎、木瓜主之。

眠昏少精神,无比山药丸(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肌体清瘦,肤槁脉弱)。赤石脂 茯苓泽泻 山萸 牛膝(酒浸) 巴戟(去心,各一两) 山药 杜仲(炒去丝) 菟丝子 熟地(各三两) 苁蓉(酒浸焙) 五味(三两) 为末,蜜丸,每服五十丸。目中溜火,视物昏花,寝汗憎风,行步不正,卧而多惊,补益肾肝丸柴胡 羌活 生地黄(炒) 苦参 防己炒各五分 泡附子 肉桂(各一钱) 当归(二钱) 共研细末,鸡豆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视物不明,筋弱阳痿,阴下湿痒,八味地黄丸。

肾虚者,背脊腰膝及阴内痛,耳鸣精滑,小便频数,宜八味地黄丸去附子,加鹿茸、五味、山药,以生其精。若腰背肩胛头痛,不任房事,十全大补汤。腰胯腿膝无力,牛膝丸。

腰膝酸软,下元虚冷,八味地黄丸。脚弱腰酸,无比山药丸。肾冷精虚,阳事不举,还少丹、离珠丹、金锁正元丸、三才封髓丹选用。梦遗白浊,巴戟丸。小便如泔,寒精自出,小菟丝子丸。小便频数而遗,十全大补东加益智。

离珠丹:治下焦阳气虚弱,脐下冷痛,足 寒。杜仲(炒去丝,三两) 萆 (二两) 诃子(炮,五个)

龙骨(一两) 破故纸 巴戟(酒浸去心,各三两) 胡桃(一百个,去皮) 朱砂(另研,一两半)

缩砂仁(五钱) 共研末,酒为丸,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温盐汤送下。 金锁正元丹:五倍子(八两)

补骨脂(酒浸炒,十两) 肉苁蓉(洗) 巴戟(去心) 葫芦巴(炒,各一斤) 苁蓉(六两) 龙骨(二两)

朱砂(三两,另研) 上药入研药令匀,酒糊丸,每服二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三才封髓丸:降心火,益肾水。

麦冬 熟地(各五钱) 黄柏(炒,三两) 炙草(七钱半) 砂仁(一两半) 为细末,糊丸,每服五十丸,用苁蓉五钱作片,酒浸一宿,次日煎三五沸,去渣,空心服。 巴戟丸:五味子 巴戟(去心) 苁蓉 人参 熟地白朮 菟丝子 覆盆子 益智(炒) 补骨脂(去毛) 茴香(各一两) 白龙骨(二钱半) 牡蛎( ,二钱)

上药炼蜜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小菟丝子丸:治肾气虚损,目眩耳鸣,四肢倦怠,夜梦遗精;又治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遗沥,并宜服之。菟丝子(酒浸,五两) 石莲子肉(二两) 白茯苓(一两) 山药(二两七钱半,打糊) 上味山药糊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脚无力木瓜汤下。

虚劳门要用方

〔金匮〕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 白芍 龙骨 牡蛎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

本文云: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十全大补汤:人参 白芍 茯苓 肉桂 川芎 黄 白朮 甘草 当归 熟地 为粗末,每服二三钱,生姜三片,枣二枚。此方治虚劳不足,方中肉桂未可为君,审其肾虚腰腹痛者少用肉桂。若营卫之虚,须少用桂枝调之,取为佐使可也。

人参养营汤:白芍(一钱) 人参(一钱蜜炙) 黄 (一钱) 炙草(一钱) 五味子(炒杵七分半) 远志(去心十一分) 当归(一钱) 陈皮(一钱) 桂心(一钱) 白朮(一钱) 熟地(七分半) 茯苓(七分半) 姜(一片) 枣(一枚) 此方补养心脾,而生营血,于妇人科亦宜。

十四味建中汤:当归(酒浸焙)白芍 白朮 麦冬 炙草 肉苁蓉(酒浸) 人参 川芎肉桂 附子(泡) 黄 制半夏 熟地(酒浸焙) 茯苓(等分) 生姜(三片) 枣(一枚) 每服三钱,空心服。此方大补脾肾,虚劳门中要方也。但桂、附同用,肾中阳虚宜之。

乐令建中汤:前胡 细辛(净) 黄 (蜜涂炙) 人参 桂心 桔皮(去白) 当归 白芍茯苓 麦冬 炙草 半夏(各一两) 每服四钱 姜四片 枣一枚 此方治虚劳发热,以建其营中之血。方中有前胡、麦冬,意在退热,亦一法也,留之。

附汤:(蜜炙)黄 炮附子(等分) 每服四钱,加生姜煎。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参附汤:人参(半两) 炮附子(去皮脐,一两) 分作三服,加生姜煎。治真阳不足,上气短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

以上二方治阳之法,盖阴虚之极者阳亦虚,又当以阳为急也。阳虚欲脱,又龙雷之火无制,非此方莫能治也。

保和汤:二母 二冬 冬花(各三钱) 花粉 苡仁 杏仁(炒各二钱) 炙草 紫菀 五味兜铃 百合 桔梗(各一钱) 阿胶 生地 当归 紫苏 薄荷(各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饴糖一匙,日三服。此方治虚劳肺燥成痿,服之大补。

琼玉膏:人参(二十六两,净为末) 白茯苓(二十四两,为末) 生地黄(十六斤,捣取汁) 蜜(六斤) 上汁入银石器内,以油纸包口外,仍以箬转缚紧,重阳内悬胎煮之,文武火不住三昼夜,入井中浸一日,去火毒,又煮一日出阴毒,取出,空心服,酒或白汤调下。

八味丸:即六味丸加肉桂、熟附子各一两。此补肾之主方也。肾兼水火,肾水真阴不足,六味丸。肾中真阳不足,八味丸。此定方也。方中去附子,加五味,名都气丸,能治肾水真阴不足,虚火上炎,咳嗽喘急,面赤足冷,上热下寒诸症。

丹溪大补丸:黄柏(炒褐色) 知母(酒炒,各三两) 熟地(酒蒸) 败龟板(酥炙,各六两) 共为末,猪脊髓和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淡汤送下。

补阴丸:黄柏(半斤盐酒炒) 知母(酒浸炒) 熟地(各三两) 败龟板(酒浸炙,四两) 白芍 陈皮牛膝(各二两) 琐阳 当归(各一两五钱) 虎骨(一两,酒浸酥炙) 共为末,酒煮羊肉丸,桐子大,每次服五六十丸,空心盐汤下,冬加姜半两。

虚劳之症,阴虚者十常八九,丹溪着阳有余阴不足之论,而定二方,与东垣补中益气汤旗鼓相对。气下陷而不能升则用东垣,火上升而不能降则用丹溪,二老人入理深微,各造其极,无容议也。而丹溪之法,用多不效者,何哉?深推其故,而立法者无过,用法者不得法中之奥,过端四出。盖阳常不足,阴常有余,二语未尝细心分辨耳。夫阳之有余,得十之七;阴之不足,得十之三;此所谓真有余真不足也。阳常有余,一切补阴之药宜用之而无恐,多用之亦无害,是则补阴在所必需矣。若阴之不足者十存其三,而阳之有余者十存四五,亦名有余,而实真不足也。补阴寒凉之品,尚敢恣用乎?不知此义而恣用之,岂非不虑其后,转成阴盛阳虚、清谷盗汗等症?究竟阴基已坏,即欲更补其气,其如味之不能载何?故再致叮咛,俾用昔人法,如持衡在手,较量于轻重之间,可矣。

天真丸: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批开,入下药末) 肉苁蓉(十两) 当归(十二两,净洗)

山药(湿者去皮,十两) 天门冬(去心焙干,一斤) 上四味为末,安羊肉内,缚裹,用无灰酒四瓶,煮令酒尽,再入水二升煮,候肉糜烂,再入黄 末(五两) 人参末(三两) 白朮末(二两)

熟糯米焙干作饼,将前后药末和丸,如梧子大,一日二次,服三百丸,温酒下。如难丸,用蒸饼五七枚,焙干,入臼中杵千下,丸之。

同类推荐
  • 却扫编

    却扫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泥犁经

    佛说泥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

    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默庵诗集

    默庵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主术训

    主术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仙魔圣体

    仙魔圣体

    相传混沌初开,天地之间共存有六大种族,分别是神,魔,妖,灵,修罗和人类。而为了争夺天地的主宰。最终众神一方惨胜从此掌管天道,而战败的五方,除魔族外皆被神族所收服,从此神族居于天上开三十三重。妖族,灵族和人族共居于凡间,各掌一方。修罗一族则居于地域空间开一十八层。
  • 平台纪事本末

    平台纪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逍遥掌门

    逍遥掌门

    逍遥派掌门天明因为渡劫失败,肉身毁灭,仅剩元神,后转世重生,且看一代逍遥如何重回巅峰!
  • 云杜故事

    云杜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源之我同桌是二货

    王源之我同桌是二货

    ‘王源,你是否有病?’‘何来之说?’‘你每天跟我拌嘴有意思?’‘嗯嗯。’
  • 猎仙记

    猎仙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仙人下凡,鬼魔降世,他们博弈人间,以天下苍生为棋,视凡人如蝼蚁,喜时愚之,怒时杀之......谁说仙术不可挡?谁说魔法甲天下?待我功成日,必将我凡血染青天。上碧落,下黄泉,屠尽九天仙,灭尽幽冥魔。管他天地不仁,神仙无情,下凡者死。——独孤凡
  • 笛步天下,舌毒邪帝倾城妃

    笛步天下,舌毒邪帝倾城妃

    此文不存在,此文不存在,此文不存在,此文不存在,此文不存在,此文不存在,此文不存在,此文不存在
  • 黑色骑士团

    黑色骑士团

    纷争的时代,迷雾般的真相…黑色骑士团一路披荆斩棘,向着前方行进追寻着扑朔迷离的真相。阻挡在前方的是什么,敌人又是谁?让黑色骑士团来揭开这浩大的骑士时代!
  • 逆乱斗魂

    逆乱斗魂

    七国之界,三千世界和万族之地被称为三大平行大陆,每十年三界的平衡会被短暂的打破,生活在各大陆的修士在时机巧合下就会进入其他大陆。被称为三大大陆守护圣族的斗族在一夜之间惨遭屠戮,年轻的皇子因种种原因流落到七国之界,斗气被废元气重伤的他开始重修剑武之道。并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天丛云的火焰在为谁而燃?万族之地的天女在默默的等待着谁?可破万法的帝之斗气谁能掌控?我欲前进就没人能让我后退半步…
  • 指尖琴声

    指尖琴声

    不是邂逅,而是我刻意的找到了他。不是无意,而是我设计心思走进了他的世界。为了只是了解他的音乐,了解他的心底想法,但是当我真正的看到,真正的了解到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一句对不起还未来得及说出口。他已经消失在了这个冬季。当我了解到的时候,我的钢琴之声和他一样在悲鸣着,你如名,如南风一去无返。那一句,对不起,我爱你。从此锁在琴声之中,无法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