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1900000006

第6章 善恶不思 历历分明

难倒后世的一段禅门史话。

五祖弘忍付法后,慧能即为禅宗六祖。慧能礼辞五祖,连夜离开湖北黄梅东山寺南行。两月后,至大庾岭。

慧能离开后,五祖不提付法之事。直到第五天,终于有弟子问起衣钵传承的事。五祖回答:“能者得之。”“能者”有两个含义:一是能人,也就是得法的人;二是慧能。弟子们发现慧能已不知去向,便判断是慧能得了衣钵。都知道慧能是岭南人,必定是回岭南去了。就有一批不服慧能的弟子向南一路追赶,要夺回衣钵,此事与大弟子神秀并无关系。有人会问,都是出家人,怎么还会这样心存不良?须知出家只是形式,悟即入圣,迷即凡夫。这些弟子不仅还没有开悟,都还想依靠神秀过日子,比凡夫更多了一层私心。

追赶的僧人中,有个惠明和尚,原先是将军,官至四品。能弃高官富贵而入空门,可见是慧根很深的人。佛门所说的“慧根”,就是佛缘。依佛门所说,慧根不是今世念佛就能种下,而是前世种下。若慧根很深,那就更不是一世两世,而是好多世才能有的。

惠明不愧将军出身,奔走速度快于其他人,在大庾岭赶上了慧能。于是有了大庾岭上的故事及慧能和惠明的对话。

眼看惠明要赶上自己了,慧能掷衣钵于石,心想“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这是传法信物,是能用蛮力气争夺的吗?他把衣钵放在石头上后,又躲进树林。

惠明赶到,看见衣钵,使尽全身力气,居然提不起衣钵。惠明这才对着树林大声喊道:“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我是为得到五祖传给你的佛法来的,不是为了争夺衣钵。

慧能这才从树林里出来对惠明说:“汝既为法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意思是你既为法,那就不要有任何攀缘,胡思乱想,我告诉你。

惠明跏趺而坐,心无杂念,静静地过了许久。

慧能突然问:“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当下大悟。他对慧能说:“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明明心见性后,当即拜慧能为师。慧能那时还没剃度,所以称行者。

这一段禅门史话,难倒了后世不少禅和子。我们今天读来,同样很难理解。慧能对惠明的发问,好像只是一个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这句问话应该是这样的:“不思善的时候是不是你本来面目?如果不是,那么不思恶的时候是你的本来面目吗?”

正确的回答:“都不是。”所谓本来面目,应该是清清爽爽,一尘不染的,犹如没有映照任何物体的镜子。镜子的本来面目,是无善恶美丑的。映照物相后,才有了种种区别。又好像一物不存的虚空,只是在风起云动,日出月落,雨雪纷飞时,虚空中才有了万千景象。

后世有禅僧问大禅师,一衣一钵并不重,为什么惠明拿不起来?禅师答,不管谁都拿不起来。再多问,就该挨打了。因为只要动动脑子就该明白,佛法是靠蛮力气拿的吗?惠明拿不起,是佛教隐喻,佛法无形体,怎么拿?

有弟子问师父,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不思恶好理解,不思善怎么理解?问得很有理。佛门“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怎么可以不思善呢?

如此问也该挨打,该挨打的不是徒弟而是师父。至少是寺里的教授师对文字没有解说清楚,让弟子门误解了。

“正恁么时,哪个是本来面目?”意思是,同一时刻里,有想无想,不有想不无想,哪个显现本来面目?比如说,月亮被乌云遮着半边,和被松树遮着,或被地球遮蔽成弯弯的月亮,都不是月亮的本来面目。无遮无碍,一轮圆圆的月亮,才是月球的本来面目。不思善不思恶,与俗情所说的不想做好事,也不想做坏事,是两个概念。本来面目就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原本清净的自性真心。

明镜善来显善,恶来显恶。清净心即如明镜,善恶分明,但清净本性无善无恶。也正因为干净,一尘不染,才能对善恶历历分明。别错会了意,以为禅宗善恶不分。

不思善,不思恶,就是无所求,无所舍,无所迎,无所拒,不趋利,不避害。不思善,不思恶,就是一尘不染的本来面目,自性真心、佛性、法身。

慧能是在说“取其中道,不着两边”,实质即空。别把“中道”误解为“中庸之道”。中道是无生灭,不起想,离尘垢。是“不着两边,不离两边。取其中道,不住中道。”“中庸”之道是不走极端,去其两端而取其中。“中道”是两边全收,不即不离。

“中道”即“不二法门”。所谓“不二法门”,是佛教最高境界。依佛教“十二因缘”说,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生,缘起缘灭。既是因缘和合,就有前因后果。有此则有彼,此灭彼也灭。“彼”与“此”就是两边。“不二法门”不住两边,两边皆无,就是空。虽然不住,却两边全收,虽然是空,却“真空妙有”。

《宝积经》云:“真实正观者,不观我、人、众生、寿命,是名中道真实正观。”又说:“善法、不善法、世法、出世法,有罪法、无罪法、有为法、无为法,乃至有垢法、无垢法,亦复如是。”万法归一,一即是清净心。

真心无住,任运自如。也就是禅门“八不”: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即不离,不一不异。

“中道真实正观”,才能显现本来面目。也可说,中道就是自性真心。所以慧能要惠明“屏息诸缘,不生一念”,才为他说法。直指心源,直显真心。

惠明又问:“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除了你刚才只对我一个人说的,还有没有秘密了。

慧能答:“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能对你说,就不是秘密。你如果能返观自心,秘密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慧能所说的秘密,是没有开悟前,自性真心是个秘密。一旦明心见性,才知原来如此。

惠明开悟后,即拜慧能为师父。下山对追赶的人说,山上没有人,那些人就沿另一条路去追赶了。惠明依照慧能指示,到袁州蒙山,后住南源寺。为避与慧能的“慧”字同音,改惠明为道明,也成高僧。若不是惠明,而是旁人追上,衣钵早就不属慧能了。

道明禅师住山,洞山良价来参。洞山良价后为禅宗曹洞宗创始人,一代宗师,参道明禅师时,还没有彻悟。他刚入法堂,道明禅师就说:“已相见了也。”良价退出法堂,怎么也想不起来,什么时候与道明禅师相见过。他只是依俗情,在回忆什么时候见过这个道明和尚。第二天,上堂就问:“昨日已蒙和尚慈悲,不知甚么处是与某甲已相见处?”道明禅师答:“心心无间断,流入于性海。”良价说:“几合放过。”要不是再来问一次,差一点儿就错过蒙受启迪的机会了。

“心心无间断”,佛心无距离,汇入佛性大海。人人都有佛性,佛性无二无别,见自己佛性,也就是见他人佛性,都在佛性大海中,岂不是已相见过了。岂止相见,从来就没有分别过。

大庾岭上,六祖慧能一句“不思善不思恶”,道明当下大悟,并非虚言。

读《六祖坛经》,慧能与惠明的这段因缘不可错过。后代诸多禅师,都以“不思善,不思恶,屏息诸缘,不生一念”要求学僧,或设法让参学者进入“不思”的境地。这“不思”并不等于白痴,脑子一片空白。同是《坛经》中,六祖还说:“善之与恶,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次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把虚空理解为虚无,那是邪见。

关于“不思善,不思恶”,慧能在《坛经》里有很清晰的说明:“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种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正因为自性无染,方能善恶分明。“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若内心世界不清净,以分别心,以自己的欲念为是非标准,那就往往善恶不辨了。

禅门所谓“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只为令人心如虚空。形式不同,同一法门。

对心有所住,东问西问的僧人,德山宣鉴禅师是给你当头一棒。临济宗祖师义玄禅师则大喝一声。云门宗祖师文益禅师文雅了许多,往你嘴里塞一张糊饼。赵州从谂最雅,请你去喝茶。正恁么时,无所思,也没工夫思善思恶。利根器的学僧,当下即悟。钝根器的,准备好继续被当头棒喝,或是云游参学,另寻机缘相合的高师。

棒喝后来已不多用,只有喝茶,千年绵延,茶香不绝。茶也随着禅僧的足迹,遍及九州。

临济义玄初投黄檗希运禅师,门下三年,了无所得。首座和尚睦州对他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该去问问师父。义玄说,不知该问个什么。睦州说,那就问最简单的,什么是“佛法大意”。

义玄就去问了。话声未绝,便被劈头盖脑打出门来。过了几天,睦州叫他再去问。还是话声未绝就挨了一顿打。第三次,在睦州鼓励下,他硬着头皮又去参问,可这次还没等他开口,棒子就打下来了。他实在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师父既然如此讨厌自己,还是走吧。

义玄对睦州说:“早承激劝问法,三度被打。自恨障缘,今且辞去。”

睦州说:“汝若去,须辞了和尚去。”要他去和师父道别。

趁义存还未去道别,睦州先到黄檗处说,这个年轻人以后必成大器,你给他指个去处吧。

第二天,义玄来辞别,黄檗说,你的机缘在高安滩头大愚禅师那儿,去参问他吧。

义玄到大愚那儿,告诉大愚自己挨打的事。大愚只一句话,“为使汝彻困”。意思是,打是为了消除让你困惑的妄想,不是因为你有过错。义玄当下大悟,棒下无他念,只存一真心。所谓“彻困”,就是彻除一切妄想,心如无边虚空,也就是“不思善,不思恶”的当下。

第二天他就回到黄檗处,把大愚的话对师父说了。

黄檗说:“大愚老汉饶舌,待来痛与一顿。”

义玄说:“说甚待来,即今便打。”上去就给了师父一个耳光。何必想什么来与不来,只这一耳光,告诉黄檗他已悟出了。

“即今便打”,说的是何必思前想后,“当下即是,动念即乖”。当下即打。正是:“正恁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义玄后为临济宗祖师,改棒打为大声一喝。不知是否因为自己挨打三次,痛不可当,所以免去了学僧挨棒。

临济宗流传久远,日本至今宗风绵绵。赵州从谂也是临济宗传人,不过他只请人喝茶。日本茶道认祖归宗,即临济宗风。进入茶道道场,不思善,不思恶,不思贵、不思贱,不思贫,不思富,只一真心,茶中参禅。

《六祖坛经》说南宗(顿悟)“以无念为宗”,就是直显真心,了无挂碍。后世禅门所有接引学人的种种手段,都离不开“无念为宗”。无念方可明心,无念方可见性。颠来倒去,拳打脚踢,都只为实践六祖慧能当年在大庾岭上,问惠明的那句:“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道明禅师当下即悟,因为他已修行多年。我们读不懂,因为我们不可能明白个中禅机。就是弄明白了那意思,也不可能当下即悟,不仅不可能当下即悟,弄明白了那意思,也还是难悟。因为我们想得太多,总也摆脱不了胡思乱想。总想着怎样做对自己有好处,怎样做对自己有坏处。整日思善思恶,反而弄得是非颠倒了。

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哪个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

同类推荐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对联楹联)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对联楹联)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四大名石故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故事。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热门推荐
  • 遁天

    遁天

    这是一个狗血的故事!一切从狗血开始,只要你看了一定会感到狗血!对的,你会感到狗血,绝对,肯定!
  • 神帝仙尊

    神帝仙尊

    十岁少年,青梅竹马的她被杀!为复活她,踏上修仙路!命运捉弄,天不作美!修仙路上,坎坷重重!杀机无限!人若阻我,我便杀人!仙若挡我,我便诛仙!天要灭我,我便打碎这天!
  •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本书从莎士比亚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及为世界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再现了莎士比亚依靠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登上世界文学宝座的传奇人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对理想执著不懈的探索精神。
  • 娇妻撩人:前夫求上位

    娇妻撩人:前夫求上位

    景睿轩:“世界上的男人这么多,为什么就没有我汪忧的,这话是你说的。”汪忧:“那个谁,放心啦,我不会赖着你,要你负责的。”景睿轩:“可是你得要对我负责,毕竟我是第一次。”汪忧:“你个大老爷们还介意这。”景睿轩:“现在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我们两去民政局领证,二是我们结婚。”汪忧:“大哥,这件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婚姻是大事,马虎不得的。”景睿轩:“妹纸,哥没跟你闹着玩,哥已经被你‘吃干抹净’了,你得要负责啊……
  • 养生辩疑诀

    养生辩疑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雪公主的驱魔人唐僧

    白雪公主的驱魔人唐僧

    唐僧为救徒弟白发魔女和徒弟们先后冲进了天边的黑洞,那里实际是时光隧道!他们从3000年前穿越到了现代3026年,开启了一段新的冒险!魔魔圈公司的董事长天之摩的女儿是白雪公主,唐僧终于发现她才是自己的徒弟之后,唤醒了她的记忆,全力保护,在现代社会一路降妖除魔!
  • 千兵一卒

    千兵一卒

    这是一个八零后的随性笔记,不太想限制自己的写作题材,随笔、小说、推理、舞台剧,让随心所欲的笔任性的落到每个齐齐整整的方格中。想到写到,我们念着、想着、体会着活着的理由;说着、论着、举证着活着的证据;拼着、挤着、奋斗着活着的价值;走着、看着、留恋着活着的印记;却混着、醉着、挥霍着活着的定义,有人衣帽鲜亮,就有人灰飞烟灭,如同定义符般的降生、离世,也如同烟火般的路过人间,几千年的奋斗,我们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不光是发达了舌尖的味觉吧,看到、想到的东西,却总有一种无处安放的无奈。于是顺应了时代进化论的我,要在这充斥着图片和影像的矩阵中,留下一方文字的净土,用以安放我想到写到的记忆,祭奠我逝去的青春。
  • 法武澎湃

    法武澎湃

    什么?你有一只魂战兽?不好意思,我有无限只。啊?你是杀人于千里之外的弓箭手?不好意思,我有九印防护盾,防火防水防电防神马。恭喜啊,你成为三印法则师了……不好意思,我已经快九印了。你是血继限界的天才武者?!我血统太普通了,没法跟你比,不过我告诉你,天才是用来超越的!武技?魂术?你要多少?我给你创几卷吧。为了梦想,为了热血,为了守护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为了证实我们不是两个世界的人,我原以血为代价!这里是咒印法则的世界,是武者的天下,唯有实力才是王者之道,战斗吧,澎湃吧,你们的世界,我作主!【初次在起点发文,还求各位喜欢本书的兄弟姐妹,不要吝啬票票,大力砸过来,砸疼我了,你就别想睡了,准备看通宵吧!】
  • 军工院里长大的孩子

    军工院里长大的孩子

    6岁的她随父母迁居省城,住进了军区大院。一次打架,让她结实了4个相伴一生的伙伴。随着成长,生活不再平凡安逸。17岁时,李伊一磨牙说:“程少,我是大姑娘了,你不能说抱就抱!”程颂笑的邪魅,对她说:“知道啊,所以才更要多抱。”19岁时,程颂对她说:“等你毕业,我就打结婚报告。”李伊一以手肘回击,对他说:“不要。”情感白痴宋晨,在他们的说教中知道了什么是爱情。失恋的高晓宇想找地猫儿着,却在情绪刚涌上来的时候,被人“拎”出来一顿埋汰。新近奶爸钟柟对着怀里的婴儿干瞪眼儿,而正忙活冲奶粉、拿尿片的三个人气的只能磨牙。五个年轻人,满怀理想,充满热情,他们是彼此的温暖,彼此的依靠。他们的生活尽情而酣畅。
  • 身灵分

    身灵分

    本书首次直接客观的的阐述人生与自然,及灵魂与轮回等看似非常玄妙且无法看透的命态。并非与道家及佛家完全相同,但又有相融之处。本书只为能与所有对生命与存在有一定看法,和有远大哲学思想的世人进行探讨我们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