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4700000002

第2章 孔子提出中庸学说

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古人就产生了尚“中”思想,如射箭命中靶心,将猎物围在中间等,后来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核心”、“中心”等名词,“中”逐渐成为古人的一种行事准则和态度。

至孔子时期,出现了“中庸”一词,中庸成为古人所持有的一种积极而不激进、执著而不偏执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调和与均衡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经过孔子嫡孙子思和宋代思想家朱熹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又将中庸之道纳入一种完整的哲学命理范畴之内。

那是公元前551年,在鲁国的陬邑曲阜东南的叔梁纥家里,一个男婴降生了。男婴取名为孔丘,字仲尼。

孔丘自幼聪慧,喜爱读书,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孔丘掌握了丰富的知识,闻名天下,被弟子及后人尊称为孔子。

跟着孔子学习知识的人不计其数,据说,光是有名的弟子就达3000人之多。

孔子的学生遍布当时的许多个诸侯国,多数来自鲁国、卫国、齐国、秦国、陈国、宋国、晋国、楚国、吴国、蔡国、燕国等。

孔子学派被称为“儒家”,这和孔子最先从事的工作有关。孔子曾经从事过丧祝,即在丧葬时指挥行柩及祝号。从事丧祝的人需要身着特制的礼服,头戴特制的礼帽,当时称之为“襦服”。“襦”与“儒”字同音,于是,人们便逐渐称“丧祝”为“儒”,把孔子及其弟子所形成的学派就之为“儒家”学派了。

孔子经常以谈话的方式教育弟子,孔子去世后,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生前的言行编纂成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这就是《论语》,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要表述方式,翔实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大意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至善至美,该是最高的了吧!但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这里首次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那就是“中庸”。“中”是无过无不及之意;“庸”是平常之意。

在孔子看来,“中庸”是君子人格的最高道德标准,并认为这是一般人所难以做到的美德。为此,他提出来5种美德,简称“五美”: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意思是说,有德行的人给别人好的利益,对自己没有牺牲损害;做事任劳,还要任怨;有欲望是可以的,但不可过分贪求;心胸宽大,不骄傲;具有威德,但并不使人恐惧。

实际上,“五美”之说讲的也是中庸之论,是对具有“中庸”之风的君子人格的进一步解释。

在强调个人修养方面,孔子也特别注重行中庸之道。他说:

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思是说,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放在心里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了,而又都合乎天道,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理。只有中、和了,天地各守自己的位置,那万物才能生长发育。

实际上,在我国原始社会就有了尚“中”的思想。当时伏羲氏制作八卦的时候,八卦卦象所代表的就是天道与人道融通的“中”道思想。

氏族时期的先民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在从事狩猎的活动中,他们对“中”的含义有了最初的认识。当时的“中”有射中目标的意思,比如命中目标;后来“中”表示空间的靶心,比如核心、中心、重心等。

长期的生产实践,使先民们逐渐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发展变化的过程,比如四时的更替,日月的递代,万物的生长荣枯,人类的生老病死,于是认识到把握事物发展有一个度的问题,抓住最佳的时期来收获最好的效果。而这个最佳时期,无疑就是“中”。相传氏族社会时,帝喾便“溉执中而遍天下”。帝喾治理民众,像水灌溉农田一样,平等而公正的遍及天下。其中“执中”是公平,不偏不倚的意思。

据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记载,尧、舜、禹等上古帝王,都强调治理社会要“允执其中”,并将其作为传位的受命辞,据说尧让位于舜时就强调治理社会要“允执其中”。由此可见,古人对“中”是十分重视的。

孔子致力于对尧、舜、禹时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中庸”思想的体系。

传统的“中和”观念在孔子这里得到了升华,从而形成“中庸”范畴。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中庸”的概念,以表达自己的伦理思想和哲学方法。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当时正处在新旧制度交替的社会变革时期,宗法制处于礼崩乐坏之中。孔子深感社会失去赖以维系的准则的危害性和紧迫性,认为只有实行“道”才可以维护人与人和谐相处而不至于使等级关系遭到破坏,因而提出了中庸之道。

孔子的中庸思想首先以政治形态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才演化为方法论和社会公德,最后上升为哲学形态。

在《中庸·大知章》中,孔子说: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与民,其斯以为舜乎!

意思是说,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就算是浅近的话,也欢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别人的错误和不好的意见隐藏起来,同时又表扬别人正确的好意见,最后再将众人的意见,所有过与不及之处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拥戴与津津乐道的缘故!

孔子认为,古代的那些圣君明主,他们之所以得到百姓的拥戴,在于他们能够做到隐恶扬善,把握过与不及的两端,采用中庸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安抚百姓。

孔子不但把中庸视为个人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而且把它当作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他把中庸看作安民之道,否则,民不可安,国不可治。

孔子非常推崇周公,周公曾制礼作乐,他曾经强调用刑时要做到“中正”,使得西周的社会风气一时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孔子一生颠簸,以复兴周礼为己任,而周礼的内在为德,复兴周礼,必先倡导周德,特别是周公高度概括的“中德”。他曾慨叹人们缺少中庸这种道德,就是说缺少周公的中德。

中庸之道有助于礼制的恢复与重建,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孔子对中庸做了较浅显的解释。他认为,中庸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与狷,就是过犹不及。

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强一些,孔子评价说:“子张有些过分,子夏有些赶不上。”

子贡以为子张“有些过分”,自然要比“有些赶不上”的子夏强些,孰料孔子的回答则是:“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

在这里,孔子衡量弟子孰优孰劣的标准是“中”,即“无过无不及”。这是孔子对中庸的解说,也可以表明他对周公中德的解说更赋予理论的抽象性和清晰性。

孔子所说“中”的标准是周礼。对周礼要做到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在孔子看来,办事情超过了礼或达不到礼的规定,就像没有按照周礼去做一样。这就说明真正的中庸是不能各自独守一端,或者执行一偏,而不知道相济和互补,即使不至于为恶行,也会造成片面、偏激、失衡,即所谓“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实际是“物极必反”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触摸到了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对立面转化,以及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等重要的辩证法规律。不走极端便要“执中”,便要“调节”,便要张持有道,快慢适中。

《论语》中说的“允执厥中”、“执其两端”,就是讲的中庸。《礼记·杂记篇》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这就是孔子在认识事物、获取知识、解疑释惑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一种思想方法。这也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孔子的中庸思想的形成,其主要标志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把中庸宣布为“至德”,从而使中庸成为一种德行的标准;第二,把中庸规定为“过犹不及”,从而使中庸成为一种行事原则。

孔子的中庸之道跟道家所讲的“道”有很大的不同。道家倡导执中调和,但是却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庄子·养生主》一书中说: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没有希求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没有接近刑戮。在外尊崇自然的中正之路并以此作为常道的法则,在内以保养中脉的畅通以此作为生命元气的根本,这样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圆满天性,可以滋养元神,可以终享天年。

这样的观点,体现了一种无是无非,明哲保身的态度,这丧失了孔子所提倡执中调和具有的原则性。

孔子常常要求自己的言行合乎“中庸之道”的标准。人不实行仁,甚至很厌恶仁,那也或造成社会动乱,是他待人的中庸;只用竹竿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只射飞着的鸟,不射夜宿的鸟,是他对物的中庸;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是他交友之道的中庸;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是他治国之道的中庸,等等。

孔子的中庸学说是后世中庸思想的基石,正是在孔子的开端启发作用下,后人进一步深化发展了中庸之道,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影响重大的中庸理论。

【旁注】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伏羲氏 即伏羲,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又称青帝,传说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伏羲生于陇西成纪,即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伏羲创造了八卦,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等。

八卦 八卦是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传说由伏羲首创。八卦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3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8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中的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宗法制 即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宗法制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周,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制礼作乐 西周第一代周公姬旦为维护其封建秩序,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这些典章制度也称礼乐制度,俗称制礼作乐。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执政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

《礼记》记述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是西汉学者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全书共49篇,9万字左右。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一部道家的重要著作,为战国时代宋国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主要记录了庄周学派的哲学思想,其中主要是庄子的思想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学说,因此后世将老子和庄子并称“老庄”。

【阅读链接】

周公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名叫姬旦。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就去世,其子周成王姬诵即位。由于周成王年幼,就由姬旦摄政当政。姬旦,也称“叔旦”,因是周代第一位周公,又称“周公旦”。

为了巩固周王朝对分封的各个诸侯的管理,周公从政治及文化方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这就是史称的“周公制礼作乐”。周公的礼乐制度,体现了西周时期的时代文明。

同类推荐
  •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不仅励志,而且发人深思。作者通过“晃动”生活,带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创造了江城地产界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这些生动的传奇般的企划案例,至今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业内初学或有志于广告和产品营销的青年学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透过那一串串闪光的经营数字,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明玲。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动的还是作者对事业满怀激情、对员工体贴关怀、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生境界。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收获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全面、准确、优美地介绍了摩西奶奶一生的传奇故事及其作品。精选摩西奶奶多幅经典画作,时间跨度从摩西奶奶58岁的第一幅画一直到101岁的最后一幅作品,这些画作大多属于私人收藏,首次在国内出版,每一幅画,都有详细的图说,包括原画的尺寸大小、创作时间及其背后生动感人的故事。文字与图画的结合使人仿佛身临其境,重新回到了摩西奶奶画中那段温馨的旧时光,恬静,惬意,幸福,从容。是一部优秀的心灵疗愈之作。
  • 低调做人的智慧

    低调做人的智慧

    《低调做人的智慧(精华版)》分为“低调为人,智者之道”、“低调有术,自成尊贵”这两篇,书中将告诉你枪打出头鸟,高调惹祸端;低人一时者,尊荣一世;糊涂者,方为真聪明;要想出头,先学低头;欲有所得,先学放弃;端正姿态,中庸做人;管住嘴巴,沉默是金;忍得住气,吃得了亏……把“一等一”的东西,放在“三等三”的位置,是非常大的学问。你即使是“一等一”的人,如果懂得处世,有时候也该“故意”把自己放在“三等三”的位置。
  • 山洞里的大师(上)

    山洞里的大师(上)

    1929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股灾,美国人进入了令人恐慌的大萧条时代。本书作者,当时全美国最知名的新思想大师和领袖,《宗教科学》、《心理科学》杂志的创始人拉尔森的事业也同样受到重创,然而,他发现,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信心危机,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人们内心的恐慌。拉尔森看到无数的人在股灾、失业的困境中精神崩溃,不愿面对人生。为了让更多的人们重拾信心,度过人生中的冬天,在大萧条初期间,拉尔森远离城市,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山洞里隐居达两年之久,在这两年里,他不断思索生命的真相和人类的命运,写下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著作。
  • 卡耐基当众演讲的艺术

    卡耐基当众演讲的艺术

    开发你所拥有但却不曾利用的潜能,这正是这本书要教会你的东西。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詹姆斯曾这样说:“和我们所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我们只是处于半醒的状态。现在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从广义上来说,人类现在还只是生活在自身潜能远远没有得到开发的狭小天地中。人类具有各种潜力,但却不曾开发和利用。”卡耐基曾坦言,这些年来他维持生活的,不是靠教授演讲术的收入,那不过是偶然而已。他说,他主要的工作是帮助人们,怎样展示他们的勇气,克服自身的恐惧。通过本书的强化训练,可以强化你的勇气、自信和热情,并很自然地将所学应用到私人谈话中,你将会发现,当众演讲将不是一件难事,自己也将可以展现魅力口才。
热门推荐
  • 终极恶女黑天帮

    终极恶女黑天帮

    五月穿越了,成为了终极恶女中的言苏,同时除了自己是五月还有言苏的记忆,脑子里面竟然还有夏美的记忆。三段记忆,一段是五月身为孤儿时的记忆,一段是夏美四十多年的记忆,还有一段是这个叫言苏的女生在黑天帮当大小姐的记忆。看着镜子里面哪个画着烟熏妆的人,这个言苏还真是仗着黑天帮大小姐的身份乱来啊。
  • 盗墓行派

    盗墓行派

    见过真正的盗墓者,摸过真正的青铜器,看过价值连城的冥器,在盗墓行,真正摸爬滚打过。才可以写的出真正有价值的盗墓小说。
  • 美女带我去修仙

    美女带我去修仙

    一个懵懂少年意外穿越到一个满是修真者的平行世界里这个世界里人、神、妖、魔、巫共生共存机缘巧合中少年收服了渡劫失败的修真界第一美女为鬼仆美人在怀兄弟并肩中二少年从此踏上了修仙成圣的光明坦途
  • 雷霆万分

    雷霆万分

    陈冰一个单亲家庭的儿子,自幼有妈妈养大,在这个家庭妈妈承担了所有的屈辱,所有的无奈,所有的痛苦,在他八岁时的一件事情改变了陈冰的一生,使他懂得人生的孝,义,忠。在学校成为人人崇拜偶像大神,在家却是个乖孩子。且看我们大神的成长轨迹。。。。
  • 混世恶仙

    混世恶仙

    他,是一个无恶不做的小混混。他,好赌,好色,好酒。他,因为一次杀人夺宝的行动而离开了自己生长了15年的地方。他,想在新的世界中逍遥快乐的生活,毕竟痛苦的事情已经太多了。他,......《混世恶仙》讲述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如何成为一个万人敬仰的英雄。故事才刚刚开始,请大家带上小板凳,装上一把瓜子,听岚霆序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 旋风少女:年少轻狂

    旋风少女:年少轻狂

    青春渐渐流失,时间不会停住,百草和若白最后会在一起吗?昌海道馆挑战赛百草能通过吗?
  • 末世九尾狐

    末世九尾狐

    万年前那场灾难,因“神”的私爱选择将怪物赶往北寒大陆,为万年后的末日埋下伏笔。巢国天才少女万晴儿,六岁测试异能被判定普通人,殊不知她是末日的救世主:全异能者。
  • 快穿系统:反派boss惹不起

    快穿系统:反派boss惹不起

    无缘无故就被系统绑定了,这不科学啊,不应该死后再绑定吗?此后,各种穿越、攻略,还有自家媳妇陪自己,某女表示不追究一开始的事了,系统表示很委屈,怎么就绑定了这么个蛇精病宿主呢?!主人,你快粗来,宿主又在搞事情了;主人,你快粗来,宿主又想崩位面了;主人......::>_<::
  • 甜妻在怀:总裁大人用力宠

    甜妻在怀:总裁大人用力宠

    那一晚,遭人陷害的她成为了他的贡品,任他享用。从那时开始,她就沦为了他的秘密恋人。直到某一天,阴差阳错地嫁入豪门成为他的法定妻子。无数个暗夜的痴缠,她用尽一切手段挽留他,等到他的女神归来,她却得来了一句“你只不过是个替身”!放弃心中所爱,眼睁睁看着绿茶上位吗?她又该何去何从?
  • 在未来等我好吗

    在未来等我好吗

    对于青春这个词大家肯定并不陌生,每个人几乎都有一段在自己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回忆,或甜蜜或辛酸。我想分享的是一段早恋的故事的回忆录,发生在高中时期。主角现在虽已快大学毕业,但是对此段感情依旧无法释怀。几个善良单纯的学生之间的友情、爱情、学业的种种碰撞,对于未来的渴望与害怕,对于现在的满足和担忧。讲述几个有梦想的少年生活中发生的轰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