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4900000037

第37章

答。上品具有二教二身。门外长者谓法身也。惊入火宅谓应身也。是故今文还领上说。乃非是身教次第而大意有之故今领也。又四大声闻助佛扬化。佛既说教有权实。彼以教例身身亦有权实也

问。今文辨真应与譬喻品何异耶

答。譬喻品明门外长者即是法身惊入火宅谓应身也。今此文明居师子座长者即遣傍人。此譬初成道时卢舍那佛说大乘之教。次脱珍御服着弊垢衣语令勤作。即是隐舍那之身起释迦之化说小乘教门。故以实身说实教权身说权教。此并是迹中开本迹耳。就文亦四。一照机。二隐本垂迹。三说教门。四者明得益。此四即是次第。又以他日者。前是思惟不堪受大教堪受小教时。今是思惟不堪见本身堪见迹身故云他日也。于窗牖中者。长者隐大处而于小处见子。如不得用实智照小机而用权智照也。遥见其子者。见子去理远故名之为遥。又尔时犹居本身未垂应迹。去感尚远称为遥见。故下隐本垂迹得近其子也。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者出所照之机也。上明见其不堪受大教堪受小教。今照不堪见本身机堪见迹身机。无大乘之解为羸瘦。无大乘之行如憔悴。有凡夫二乘诸结使未除垢障所染。如粪土尘坌污秽不净。即脱璎珞下第二明隐本垂迹。初明隐本次辨垂迹。隐舍那之三德名为隐本。即脱璎珞谓隐解脱也。细软上服隐般若也。严身之具隐法身也。此非是法身地三德。何以知之。从中止一城以来竟又以他日遥见其子皆是初成道时有如此事。但二乘不堪见于此身故隐彼舍那示释迦耳

问。华严经云亦名为舍那亦名释迦文。即犹是一佛。何以开为二身耶

答。二佛有同义亦有异义。同义如向引文。异义如梵网经云。本身为舍那迹身为释迦。像法决疑经云。或见我身为报佛为百千释迦之所围绕。此与梵网意同。今欲显二教二身为异。本身说实教化菩萨。迹身说权教化声闻。故且用舍那释迦二佛以明本迹。然身处及教无有定判也。菩萨即见舍那在净土说大乘。二乘见释迦居秽土说小教。更着粗弊垢腻之衣者第二垂应身也。然二乘所见具有八相成道。今文略举凡圣二事。即更着粗弊垢腻之衣即父母生身同物有大患也。尘土坌身示同心有烦恼也。如纳妃生子为贪使。六年苦行为痴使。骂五人为嗔使。亦有三毒如尘土坌身也。右手执持除粪之器。上二句示凡方便。从兜率天下竟道树之前事等也。今示圣方便。即树王成道及趣鹿苑转法轮事也。又前示凡方便以圣同凡。今示圣方便令凡同圣。右手执作之便。真智有除结之能。手执器故除粪。智会理故断惑。状有所畏者释断结之意也。畏粪污身是故除粪。恐惑染心所以断惑。如三毒是三衰因。故出城四门即知贪欲致老嗔恚致病愚痴致死。畏三毒能生三衰。是故断惑。语诸作人下第三明说教。即是趣鹿苑转四谛法轮也。就文为四。一诫劝二益价三安慰四称叹。汝等勤作者劝令精进也。勿得懈息者诫令勿懈怠也。精进成众德之根。懈怠败万行之本。是故命初以诫劝也

问。趣鹿苑应说四谛。云何乃明诫劝耶

答。领教权实中已明说二乘法穷子修行。今隐本垂迹明教作人义故诫劝也。以方便故得近其子者释隐本垂迹之意也。佛理玄远。非此方便无由近之。后复告言咄男子第二明加价也。汝常此作者令其常在正教之中修行也。勿复余去者勿放逸入五欲心也。当加汝价者。上虽劝常在此作诫令勿复余去。恐不受诫劝故以加价诱之。旧云初成道已与人天乘竟今复赐其出世二种涅槃名为加价。今谓教权实中云此有作处倍与汝价。即是对人天乘说出世涅槃名为倍价。今言加价者于倍价上更复加之。谓涅槃果外诸余功德为加价也。诸有所须者涅槃果外余功德智慧悉是资神所用也。盆器米面下别出所须物也。凡加四物。一瓮器有盛贮之用。如戒为定慧之本。经云依因此戒则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也。米面者即所食之物。米粗喻定。面细如慧。盐酢之属者五门三观等也。无常碱味。苦为酢味。不净无我是此比例。故云之属。注经解云定粗如米。精进行细如面。无碍如盐。解脱如酢。盐酢为众味之主。双道为二乘之根。有人言盆器如四禅。米面谓禅地诸功德。有漏功德粗如米。无漏功德细如面。盐酢为众味之主。止观为诸行之要也。莫自疑难者修之必得也。亦有老弊使人须者相给者虽与诸物复须人使。今故与老弊使人也。上赐其三学自德。今与其六通外化。菩萨神通运用广远犹如少壮。二乘神通力用狭劣喻老弊也

问。何故许其瓮器乃至老弊使人

答。欲示二乘人功德智慧浅劣不足珍贵用此以斥保小之流令厌小欣大耳。好自安意下第三明慰喻。非止内给所须。外复有善言慰喻令安心于道门。故云好自安意也。我如汝父者欲密示是父子也。就昔为言。声闻是小行。佛为大乘。非真父子。但禀教生解故言如子。勿复忧虑者若修无漏必不惧老病死苦也。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小壮者释父子义也。以道高是为老大。德浅为小壮。此领鹿苑时师资之义也。汝常作时下第四称叹也。上明内给所须外善慰喻。今即如说修行得于教益故称叹之也。如说行故无欺。常精进故无怠。知教不乖理故无嗔。得教益故无恨。知教等益无私故无怨言也。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者明无五种过故云无恶。反此五种则余作人也。自今以后如所生子者。上叹无过今为其立名。既无五失则有五德入于无漏。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取佛法分故名如所生子也。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者。既入无漏为立贤圣之名称为佛子也。尔时穷子虽欣此遇下大章第四明禀教得益。蒙上加价慰喻称叹三事故云欣此遇也。犹故自谓客作贱人者。未识大乘为客作。尚守小分为贱人也。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者。由未识大乘守于小分。是故于二乘法中修行断惑。二十年即二乘教也。有人言。断见思二惑为二十年。有人言。断见谛惑一无碍一解脱。断思惟惑九无碍九解脱。名为二十年。故杂心云。一种一种九种九种合二十也。过是以后心相体信者。上来序小乘法中修行断结竟。此下已去令其预闻大乘法也。过是以后者依二乘教修行断结得果已后也。心相体信者大机渐发堪闻大教也。出入无难者闻大乘法不生疑心。然其所止犹在本处者虽闻大教犹谓是菩萨法非已所学也

问。付财之教即是大品。大品是大乘之初。自大品之前但明三藏。故释论云佛于三藏中未说菩萨行。若尔前未明大乘。声闻何由已解耶

答。大品前亦明已说大乘。旧相传云佛成道六年说鸯崛摩罗经广明大乘法。又云佛成道六年说大波若十万偈。不来此土。又仁王经明金刚波若在大品前说。此法中善吉已闻波若悲喜交集。即是出入无难事。良由已闻大乘故大机渐动堪付财耳。若大机犹未发者不堪付财故说大机已动也。尔时长者有疾下第八付财密化譬。因闻法华得悟大品故领大品付财教也。然大品之与法华虽同是大乘。但大品显教菩萨密化二乘。以显教菩萨故菩萨领解得记成佛。密化二乘二乘未悟。至于法华显教二乘方乃得悟。始知昔日大品以去即是教我一乘。所以作此领解者。盖是自伤之甚也。前说小令我入大而未解者其失犹轻。大品之时亲付我大法而我不知。盖是愚之甚也。有人言波若教中声闻已得悟道者。盖是未善法华付财譬意故作此说耳。今谓大品教明悟声闻。法华教辨声闻悟也。大品教辨悟声闻者有二种人。一者本是小乘闻说般若遂得小果。二者本是大乘人闻说波若证于罗汉。六十菩萨即其事也。法华教明声闻悟者亦有二人。一者本声闻人悟于法华并成菩萨。二者菩萨之人闻法华经疑网皆除住不退转。就文为二。初命二受命。命中为二。一命之缘由二正命。自知有疾者。有人言如来一化前说小乘后说大乘。从波若以前说小乘教。终波若以后竟于双林说大乘教。然化功讫喻于命终。今废少化譬同有疾。若闻大教则知双林稍近譬之将终。故云将死不久。有人言三乘化功为命。今将说法华三乘化功应断。断故称死。大品去法华已短故言将死不久。今谓说大品时去涅槃小近名为有疾将死不久。说法华去涅槃转近如临欲终时。正入灭度如死时也。不须余释。语穷子言下第二正命又有二。初付财次密化。如大品之初告身子转教之始命善吉也。我今多有金银者。如大品劝学中举因果德行八十余科故言多有也。其中德行能续慧命者如仓。能养法身者如库。内德圆满如盈。化功外流如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者。广说为多。略说为少。受法者为取。授法为与。注经云应根利钝为多少。随机抑扬为取与也。汝悉知之者令其知上略广受授之事也。我心如是当体此意者。上是付财今是密化。使善吉领佛心也。所以者何我今与汝便为不异者释上当体此意也。就昔而言。明善吉承佛力说即是佛说故云不异。据密教声闻者佛为法王应自化菩萨。而今令小乘弘大道化菩萨者。将明小乘之人终与佛不异。意在于此故云当体此意。又菩萨化他二乘自行。今令自行之人而化他。即密示二乘是菩萨也。又令小乘人而说大法。密令小乘人学大法也。依智度论释者。命声闻说凡有二义。一者显示教中明菩萨烦恼未清净。人不信受故不命菩萨。声闻烦恼清净人则信受故命声闻。二者佛与菩萨其德尊高。众有疑问不能自尽。故佛与菩萨不说大法。命于声闻则有下接之义所以命说也

问。龙树何故不依法华意释命说耶

答。夫前教未得开后教。后教必得开前。龙树但当教明义故作此说。又实有斯义。所以作此释之。后教开前者。命小人而说大法有二种义。一者得密教小人。二者得显教菩萨。若命菩萨而说大法。则唯得显教菩萨不得密教二乘也。宜加用心无令漏失者用心谓顺法随机。无令漏失谓勿违理差机。密表大法将为已任故有此诫也。尔时穷子下第二受命而说。就文为二。一者领佛语。二者不识佛意。谓不领密化。领知众物者。序品初身子白佛。三假品始善吉受命。所以受命者。佛不妄敕宜从命而说。而无希取一餐之意者。佛言劝菩萨而意在声闻。今但领其言未知是己物故不体此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者。上明不取于大。此辨未舍于小也

问。大品付财定在法华前不

答。初分经在法华前。何以知然。智度论云十二年未制戒已说波若。又仁王经云佛成道二十九年说摩诃波若。而此经云四十余年方说法华。故知大品初分在于法华前也。龙树释毕定品云。须菩提闻波若中明菩萨有退。又闻法华经说一切皆作佛。以二经相违故取决于佛。所以问云。是菩萨为毕定为不毕定。佛答云是菩萨毕定。则以法华为实说。若尔则大品后分在法华之后。故龙树云是波若非一坐一时说也。复迳少时下第九陶练小心譬。所以须此譬者。二乘闻大品既不悟。何因缘故至法华便解耶。故须明大品已后诸方等经陶练其心。令稍鄙小心渐欣大道。至于法华方得取悟也

问。此品始终明几教耶

答。凡有五双十教。一顿渐一双。初化子不得谓华严顿教也。从冷水洒面譬说人天乘至法华教谓渐说大乘。则顿渐一双也。顿教化直往菩萨渐教通化二种菩萨。此中所明正化回小入大之人。就渐教中人天乘为世间教。从雇子除粪竟法华为出世教。即世出世一双也就出世教中雇子除粪喻谓小乘教。付财譬谓大乘教。谓大小一双也。大乘教中付财命说陶练小心此二密教声闻。法华已去显教声闻。谓显密一双也。就密教中付财命说令小乘人说于大法以化小人名为自教。陶练小心明大人说于大法以化小人名为他教。自他一双也。则此自他两教名为密教。委嘱家业谓显教也。此五双十教非但领释迦一化总摄十方诸佛法门

问。初化穷子不得。以几种教门即柔伏其心后得入法华耶

答。初华严教门此教直往菩萨令入佛乘。从华严以后依此品始终之意凡有四教。调伏回小入大之人方得入于佛慧。言四教者。一冷水洒面即人天教。令其离三涂之恶。次雇子除粪譬说二乘教。令离凡夫烦恼。三者付财密化譬及陶练小心譬此之二譬化彼二乘。同令离二乘烦恼。所以但举此二譬者。以大法化小凡有二门。一者令小人说大以化小人。则付财教名为自教。二者令大士说大而化小人。谓大品以后诸方等经名为他教。一切大乘中唯此二事。故用斯二调其小心。然后得悟一乘也

问。此四教调伏小心得悟一乘者。此之四教悉是入一乘之方便。若尔四教应俱是方便说教耶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希区柯克悬念惊悚故事集

    希区柯克悬念惊悚故事集

    精心选编了希区柯克最具代表性的111部作品,按其类型分为“连环布局”“头脑较量”“杀机惊魂”“出人意料”“钩心斗角”“幽冥来袭”六个板块,每一部分都充满了希区柯克特有的惊悚、紧张、刺激、悬疑和恐怖的色彩,将带给读者最精彩的阅读享受。
  • 穿越时空之相公是我爹

    穿越时空之相公是我爹

    她.前世杀手第一,可后来唯一亲人的离去让她带着痛苦死去。发誓来生不再做孤儿,再次醒来的却变成人人想要得到的药灵,这一次她该如何选择?
  • 一句兄弟一世情

    一句兄弟一世情

    在那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里,我们都有过属于自己的疯狂。有着一群傻兄弟,一声兄弟大过天,一句兄弟一世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风流莫宇之异界争霸

    风流莫宇之异界争霸

    绝世强者转世,身附前世的灵魂,偶然得到一枚空间戒指,这枚戒指非常神秘,里面拥有着无数的法宝,更重要的是戒指本身就是法宝,能够吸收天地灵气,供莫宇修炼。凭着自己的本事,打败了多少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又有多少次经过鬼门关,经历了多少的人或事,创造了多少个奇迹,让我们一起见证新一代强者的诞生!
  • 宫心奇谋:长恨歌Ⅱ【上市】

    宫心奇谋:长恨歌Ⅱ【上市】

    端木摇官方论坛:http://***.***第二季【魂断飞凰台】优雅上市,亲们多多支持哈。她是惊世美人,他是乱臣贼子。豪放公主与铁血将军的生死博弈、爱恨痴缠。一部残酷唯美的宫廷史诗画卷。谱下一曲爱恨交织的旷世恋歌。奏响一场刀光血影的夺权争战。江山多妩媚,战歌嘹亮。琉璃凤凰阙,红颜魂断。
  • 全民影后养成记

    全民影后养成记

    一个来自农村的全民偶像,演戏、唱歌、主持、统统不在话下、一个连自己命运都不知该如何选择、为了报恩愿意放弃梦想的平凡女孩,但当她遇到神秘的他?又会有怎样的命运?------神秘的他又会是谁呢?
  • 快乐猛男

    快乐猛男

    富二代,家族唯一传人,家族世代经商,拥有着庞大的家族产业,本人智商超群,过目不忘,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泡泡美女,拿拿奖学金…直到有一天,为了保护父亲身亡,转世来到一个新的世界。天生宠儿,化为冤魂;世之骄子,陨落凡尘;奈何桥上,笑谈自若;转世它界,快乐成神。以往拥有的已不再,但快乐仍在;一切如过往烟云,唯快乐永存。追求快乐的朋友,跟我一起追寻幸福的人生吧。
  • 旷世绝恋之千古奇殇

    旷世绝恋之千古奇殇

    简介:自打妖界之祖妲己被斩与诛妖台之上时,妖界便没落了,传说妲己再被斩的那一刻,一丝魂魄逃出生天,转入轮回得以重生,妖界倾全力寻找,千年过去了,始终了无音讯。胡小狸,灵山上的一只小狐仙,修行千年才刚形成人身。一心一意只想得道成仙,谁知却卷入了一场仙妖两界的大战,仙界杀她,妖界逼她,当心爱之人死于眼前,万念俱灰之时化身为魔,扫除身前一切阻她,碍她之人,我欲成仙,却被逼成魔。
  • 何一自禅师语录

    何一自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