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99400000015

第15章 证治类(2)

伤寒阳明病,有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来适断,血室空虚,邪易陷入,有热入血室证。其证皆谵言妄语,甚或狂走见鬼,午前明了,午后昏瞀,入夜尤甚,倦卧,不知饮食,不能转侧。其病之轻重,固由热之微甚,而亦有血虚、血实之分。血实,则邪热之浊气有所聚而见重;血虚,则津枯神散,邪不得聚,反能略知人事。其治法亦有偏重攻血,偏重养津之殊矣。

赵晴初曰∶凡外感之病涉心者,皆在心包络与血脉也。邪入包络则神昏,邪入血脉亦神昏,但所入之邪有浅深,所现之证有轻重。如邪入包络,包络离心较近,故神昏全然不知人事;如入血脉,血脉离心较远,故呼之能觉,与之言亦知人事。若任其自睡而心放,即昏沉矣。

有邪在血脉,因失治而渐入包络者,此由浅而入深也;有邪在包络,因治得其法,而渐归血脉者,此由深而出浅也。又有邪盛势锐,不从气分转入,不由血脉渐入,而直入心包络者,陡然昏厥,其证缓则不过一日,速则不及一时告毙,以其直入包络,而内犯心也。(此论血脉,心包邪有浅深,证有微甚也。)李东垣曰∶伤寒传至五六日间,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一二日,目赤,唇焦,舌干,不饮水,稀粥与之则咽,不与则不思,六脉细数而不洪大,心下不痞,腹中不满,大小便如常;或传至十日以来,形貌如醉人状,虚见,神昏,不得已,用承气下之,误矣。不知此热邪传手少阴经也,导赤泻心汤主之。与食则咽者,邪不在胃也;不与则不思,以其神昏也。

既不在胃,误与承气下之必死。伤寒温热传变,多有此证,不可不察也。

张石顽曰∶有一种舌苔,中黑而枯,或略有微刺,色虽黑而无积苔,舌形枯瘦而不甚赤。其证烦渴,耳聋,身热不止,大便五六日或十余日不行,腹不硬满,按之不痛,神识不昏,昼夜不得睡,稍睡或呢喃一二句,或带笑,或叹息。此为津枯血燥之候,急宜炙甘草汤,或生料六味丸,换生地,合生脉散,加桂,滋其化源,庶或可生,误与承气必死,误与四逆亦死。(此与上条,皆论血干之证也。)

温热发斑其人反清

(附虚劳将死,其人反清)凡人周身百脉之血,发源于心,亦归宿于心,循环不已。热入血脉,必致遗毒于心,故、谵妄也。前论患温热者,津枯血少,则神明不昏,昼夜不寐。何也?盖血实则浊聚,血虚则神散也。更有津血全无,神明全散,温毒之极,至于发斑,而人清反异于平日者,此为不治。前人未道,独车质中曰∶温病发斑,独有阳证人清者,见洪滑之脉,宜细心参酌,勿可轻许妄治。又曰∶发斑证,神气清楚,仰卧不能屈伸者不治,神气昏沉者可生。张石顽曰∶温热之病,外感与正气相搏,则神气昏瞀;内伤正气本虚,则神志清明,至死不惑。此皆阅历深到之言,昔贤所未齿及也。曾忆某年秋月,天津盛疫,温毒发斑,患者身如釜蟹,鼻准独白,其人倦卧难动,神清语朗,临死犹委婉言谈。起病即属不治,且专在幼童,传染至速,其死在五六日之间。不过一月,死者数千,真奇惨也。夫邪攻包络,或入血脉,与夫血液燔灼干涩,神机既息,清气全无,自应昏昧,反见向导,能知门外之事,与人言皆曲尽情理,甚于平日,总由血虚津枯,菁华已竭,元神离根而外越,不较之元气离根而上越者,更危乎?故凡病伤寒、温热、痘疹、斑痧、痈疽,为日稍久,转见神气清明,长卧难动者,即为心绝,是命尽也。每见读书苦思之士,一病温热,阳明未实,血室未热,即见谵妄者,心虚气怯,望风先靡也。又见孤臣、寡妇,忧愁郁结,饮食不甘,夜不成眠,渐见肌肉消瘦,毛发、面色转见鲜美,目光外射,直视不瞬,及至临死,谈论欷 ,拱谢而逝。观者莫不异之,此皆元神离根而外越也。

自啮狂走是气血热极非祟也

《灵枢》口问∶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曰∶此厥逆上走,脉气辈(《甲乙》作皆。)。少阴气至,则自啮舌;少阳气至,则自啮颊;阳明气至,则自啮唇矣。《素问·阳明脉解》∶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呼;或至不食数日,反能逾垣上屋者。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热盛于身,故弃衣而走也;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故狂走也。二者证见于气,而病本于血。何者?凡血热极,津枯而燥,则肉痒难忍,虽抓搔至血流,犹不能止,恨不刀割而针刺也;热势稍杀,则痛作矣。夫人身之血,如胭脂然,有色有质,可粉可淖,人血亦可粉可淖者也。

其淖者,津液为之合和也。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愈滞;火热既盛,则气行愈悍,血滞于前,气悍于后。凡气之行也,前者往,后者续,以是循环无已。今则前气滞而未往,后气悍而涌至,气气相挤,而迫于血脉之中,于是血脉之中逼迫不通,胀闷万状,其余气旁溢于细络,更与脉外之气相逆,则皮肤之下又隐隐作痒,遂不自觉其自啮,破肉环形而不可止矣。仲景亦谓∶持强击实,以手把刃,坐作疮也。故病有嚼舌而死者,有遍身抓搔,皮破血流,寸无完肤,展转床蓐,气尽而死者。世皆指为冤业,孰知伤寒时病,此类极多,实为心脾血热之所致耶!此固由邪热太亢,而由误服热药温中发汗者尤众,本承气、白虎证,而妄用四逆、理中,势必至此矣。医者指为鬼祟,以文其过;病家认为夙业,以诬死人,岂不枉哉!事已至此,无策可施矣。若先于势未盛时,重用石膏、大黄、生地、丹皮、栀子之属,大剂温凉服之,犹可救也。凡患时气热病,初宜清热养液,如白芍、二冬、茅根、竹叶、石膏、知母之类,以掣出热邪;若大便不利,证显阳明,即防热入血分,三承气不可缓也。夫血犹舟也,津液水也。医者于此,当知增水行舟之意。叶天士所谓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津。即此义也。苟不知此,妄行温补,或妄发散,则血燥而气盛,气盛则壅,壅于小络,则为啮;壅于大经,则为狂走。其轻者壅于肌腠,亦变为瘾疹,欲出不出,而同归于死。经曰∶脉气辈至者,骈至也。骈至,故阳盛气实,脉胀自破也。

痰饮分治说

(缪仲淳、柯韵 伯俱有此说,而未畅未确,今为伸其说如下)饮者,水也,清而不粘,化汗、化小便而未成者也;痰者,稠而极粘,化液、化血而未成者也。饮之生也,由于三焦气化之失运;三焦之失运,由于命火之不足。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盖水入于胃,脾气散精,上输于肺,此即津也。其渣滓注于三焦,为热气蒸动,则不待传为小便,即外泄而为汗,故汗多则小便少也。下行入于膀胱,而膀胱有上口,无下口,仍借三焦之气化,始能下出,故曰气化则能出矣。其在三焦,则曰水;在膀胱,则曰津液者,水在三焦,质清味淡,外泄为汗则味咸,下泄为溺则气臊,皆受人气之变化,而非复清淡之本质矣。故汗与小便,皆可谓之津液,其实皆水也。火力不运,水停中焦,上射于肺。治之之法,补火理气,是治本也;发汗利小便,是治标也。痰则无论为燥痰,为湿痰,皆由于脾气之不足,不能健运而成者也。

盖水谷精微,由脾气传化,达于肌肉而为血,以润其枯燥;达于筋骨而为液,以利其屈伸。

今脾气不足,土不生金,膻中怯弱,则力不能达于肌肉,而停于肠胃,蕴而成痰矣;已达于皮膜者,又或力不能运达于筋骨,故有皮里膜外之痰也。又多痰者,血必少,而骨属屈伸,时或不利,此其故也。治之之法,健脾仍兼疏理三焦,以助其气之升降运化,是治本也;宣郁破瘀,是治标也。燥痰则兼清热生津,痰乃有所载而出矣。所以必用破瘀者,痰为血类,停痰与瘀血同治也。治痰不得补火,更不得利水;补水、利火,即湿痰亦因火热郁蒸,愈见胶固滋长,而不可拔矣。此痰饮分治之大义也。至于患饮之人,必兼有痰;患痰之人,亦或有饮,二证每每错出,此古人治法所以不别也。不知病各有所本,证各有所重。患饮兼痰者,治其饮而痰自消,痰重者,即兼用治痰法可也;因痰生饮者,治其痰而饮自去,饮重者,即兼用治饮法可也。

论咳嗽

(前人每以有声无痰、有痰无声。细分咳嗽二字,今概不取。无声即不得为咳嗽矣,且亦安能无痰?但多少、浓薄、难出易出有不同耳!)《素问》咳论分五脏、六腑、四时,以决其病之吉凶。凡百病皆以自腑入脏者为渐深,病独以由脏出腑者为日久。盖百病是邪气内侵,咳是真气外脱耳!咳之为病也,五脏皆为之振动,内气不宁,渐离其根矣。今条析其证之轻重如左∶卒然咳嗽,连声不可暂止者,此冷风随呼吸而袭肺也。此风袭肺则咳嗽,袭胃则吐逆,吐逆更厉于咳嗽,杀人更速,故小儿当风饮食,最所忌也。急宜温散,以桂枝为君,力制风木猖獗之势。故凡风势之来,其风之头最厉,急入户避之;即卒无可避,亦宜谨护口鼻为佳。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亦多有咳嗽者。此风寒由经入肺也,宜先表散,久则兼清降。其咳声清响,而昼夜相等。经曰∶形寒寒饮则伤肺,咳逆而上气。然饮冷是由胃络入肺也,其声略重,宜温胃,略兼利湿。

有清晨咳嗽数十声,吐出浓痰碗许而始安者,此胃中湿热蒸肺也。声如在瓮中者,经所谓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其咳声沉重,治宜宣郁流湿;亦有寒湿致此者,但其痰较清,其声略急,治宜温健脾土也。

有咳嗽甚重,入夜尤甚,不可伏枕者。此肾水上泛,土弱不能行水,水气冲肺也。声重而又急,连连不绝,逼迫万状,气不能续,治用仲景小青龙法、真武汤法,分有无外感而治之。

若水气重甚,目下肿,如新卧起者,十枣汤以泻之,轻则葶苈大枣汤,但必以附子白术汤善其后,乃无余患也。

有停食嗳腐吞酸而作咳者,其证喉痒,而天明与日晡呛咳较甚,此亦挟风湿而然也。治宜渗湿化食,温化大肠。其病在胃与大肠之气滞而水停也,宿食不尽,咳必不止。

有因燥而咳者,声干无痰,断续不匀,如为烟所呛,亦无定时,时吐涎沫。治宜降气养液。

此多由时气亢旱,燥气所伤也,过食爆炙者亦有之。静卧则安,劳动则剧,与水饮昼平夜剧者相反。有阴火烁肺而咳嗽者,此劳气也。其咳五更黎明,连连不绝,声干少痰,喉中燥痒,由于肾竭肝虚,火升液耗,肺不能自润也。喉中常觉有一点干结,如树皮草叶,咳咯不出者,是少阴少精不上潮而脉络燥结者,非肺燥也。急宜滋润肝肾,清宣肺胃,开结行瘀,杀虫。凡风寒咳嗽,亦喉中作痒,但旋痒即咳,痒甚咳急;劳瘵咳嗽,渐痒始咳,咳缓痒微。

此为异也。

有喉中 然,似有物以梗之,颇碍呼吸,呼吸触之,即偶咳一两声,言语发声多不能畅,必先咳一两声,乃能出言。此脾湿不运,浊气上蒸也。治宜健脾行滞,疏利大肠,使浊气下降即愈矣。更有咽中如炙脔,如桃李核者,其病根亦如此,而甚焉者也。《内经》及《中藏经》、《脉经》多论此病,或以为肾,或以为胆,或以为肺,或以为大肠,或以为脾,有气横逆,有气郁结,横逆即湿浊不降,郁结者忧思莫解,大便必秘,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者也。(喉中 一证,《素问·咳论》以此为心咳之证。又曰∶心脉大甚,为喉 。《金匮》五水篇论此,为寒结关元,肾气上冲。)若夫肺痈、肺痿,则由肺家燥热太盛,实由脾家湿热熏蒸太久,浊气日增,清气不复,渐致液竭血沸而腐败矣。初起可治,宜清热宣郁,养液行瘀。三消、五隔诸证,亦是如此。此血热之所致也。

陈修园谓∶久咳肺燥,可用人参生津。此必病起风热,素无水饮,日久风去热存故也。

若风寒久咳,肺气不降,水道不调,愈久而水邪愈盛,不能伏枕,夜无宁刻矣。水饮上射,浮热逆升,俗每自谓热咳,求用凉药,医亦以肃肺,自求速效,遂令风寒永无出路,而成劳损矣。故吾谓∶今日咳劳,皆小青龙证也。

论喘(附哮)

喘之为病也,其类有四∶曰气急,曰气逆,曰气短,曰气脱。其因有寒,有热,有虚,有实。缕析于下∶气急者,寒也。气之呼吸,取道肺脘,而胃脘附之,二脘者,气之所并行也。或风寒从毛窍,从背脊,入于肺络,侵及肺脘;或饮食寒冷太过,伤于胃脘。二脘相附,其气相通,有寒则彼此相移,二脘俱缩而不展,不展则气之道窄。寒微但呛咳而已,甚则肺中诸窍皆紧,气出不利,逼迫膻中不得上达,风寒与水饮相搏,夜不安枕,渐致摇肩仰息矣。经曰∶形寒寒饮则伤肺,气逆而上行。非逆而上也,乃伏而不得上也。近时医见呛咳,即投清降,以致二脘得药愈紧,阳气愈下,结愈上促,病者烦 不堪,如有捉其咽喉,缚其胸膈者是也。故近时患小青龙证,无不终致劳损者,徐灵胎谓为风寒不醒成劳病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还君云珠

    还君云珠

    崇文帝就小小的任性了一回,出门的时候,没有将自家的宠妃揣兜里带着,等着他的就成了一具尸体。这怎么行?!必须得救回来!救不回来?那就全都拉出去砍了!本文偏玄幻(划重点)
  • 魂堕

    魂堕

    莫名的穿越,是命定还是黑手操纵。前尘百般牵扯,今生的阴魂不散。是缘还是孽。周身的谜团,多的数不清,看似无法琢磨,却又留下淡淡蛛丝。牵引着走向尽头,究竟是答案还是另一个阴谋。少爷我来咯,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只能说是巧合。嘛,才开始,想名字是件多纠结的事啊,欢迎各位来开动脑筋,你们也不想书里的名字太不堪入目吧。呵呵,有意者,留言咯,先到先得,说不定会有很大戏份哪。真是那样,成就感,成就感有木有。嗯。。好吧,我承认我想不出名字〒_〒只是,主角其实就是妹子,表想多哈
  • 纷乱大陆

    纷乱大陆

    “天下往复,万物往复,往复而废,往复而生,顾思往复,顾思废生,当限之,所废生同存,万物往复,万物往生;,阴阳孰重?民君孰重?社稷孰重?皆轻,势重,连阴阳,民君,社稷皆势也。势不变,皆利。不可改势,顺之,引之,方生不变万变之世。平而乱,黩而雅,治法而王道,势循序不止,唯阴阳形稳不乱。双极怎么可能在一起出现。水火怎么可能融为一体,让我们看着乱世怎么让阴阳同现,水火相容。”
  • 仙姬的狼人

    仙姬的狼人

    五岳山,相传是当年镇压孙悟空的五指山,山里灵气十足,是人和妖怪得道修仙的理想之地。五岳山下有一个岳家庄,本是一个人丁兴旺,富裕安详的好地方,却被一场谋划已久的阴谋给搞的庄破人亡,备受疼爱的少年被妖怪施法变成了一条狼……狼吃人,人杀狼,禽兽的欲望,人类的心魔,全聚在一个少年的身上!备受仇恨的煎熬,还得经受死亡的考验,做人与做狼,全在一念之间,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该如何择选?生存是现实而残酷的,成长是悲伤而孤独的,要不是有多情的妖姬和美丽的仙子陪伴,他的一生将是多么的悲哀和辛酸……什么是爱情?人和畜牲也能谈恋爱?如果上天给你安排一群妖怪和一个仙子,你会怎样挑选?
  •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段停不下的日子

    那段停不下的日子

    当我们作为一个过来人的时候,让我们回头一起看看那段日子,是喜是悲,是美好是青涩;当我们想起,就会深深陷入,傻子似的咧嘴会心微笑。青葱的我们在那段时间没有算计什么,没有计划,甚至没有理想;随着日出日落,无论有没有读圣贤之书,我们都挺不住的往前挺进。我们相互之间不比家世,不分贵贱,傻子似的混在一起,爱玩,爱疯,多愁善感,这就是我们,这就是那段日子,根本停不下来。
  • 曲藻

    曲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芒传

    青芒传

    我心中有一世界,我想讲故事给你听。.....神秘光芒从天而降,新儿诞生,是福是祸?懵懂少年踏入尘世,天才无数,孰强孰弱?是少年拥有神秘青芒?还是青芒本是少年?一切尽在书中述!
  • 荣誉之心

    荣誉之心

    20世纪初,一场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欧洲很不太平,在火药桶巴尔干,奥斯曼土耳其又一次遭受巴尔干小国的围攻。而在欧洲第一强德国,一个令人瞩目、天衣无缝的计划——施利芬计划出炉。不过,这个完美的计划却遭到了巴伐利亚军校第一和第二名两位高材生的反对。在参谋总部会议上,舌战一触即发。而故事的主角——伯尔特·冯·W·卡尔斯利少将和兰纳·冯·柯德尔上校也将就此登场。
  • 逆掌乾坤

    逆掌乾坤

    三千大道,何为逆?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他,本是安分守己的本分人,直到体内燃起了玄鸟朱雀的腾腾烈焰……老子何不逆成仙,执掌三界生死权!已完成150万字作品《大咒天》,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直通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