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89500000005

第5章

兩半義第八

義曰:兩半義者,凡夫識業,起自氤氳,次染漂流,淪斯顛倒,若能反出,則還處自然,信任流來,終嬰罪垢,此其致也。《定志經》云:兩半成一,其義有五。《本際經》云:因緣兩半也。

釋名體曰:兩是二義,半語未全,成是已就,一言會合。望一論二,故有半名;合二為一,故有成稱也。其五義者,初來五義,通染心為體,反出五處,合色心為體。舊解云:以陰陽二炁為兩半。陰有陰中之陰,陽有陽中之陽,就於和炁,合五義也。謹尋經意,未見此旨。今明《定志經》云:凡有三不,亦以明五義:第一,不亦明流來通欲。第二,不亦明初起別欲。第三,不亦明反出之義。初一不亦明流來通欲者,此即兩半之義。故一通凡有五品,即為五義,謂界外氤氳為一半,界內四染為一半,合成通欲為成一。其五品者,一、氤氳之生三界外。二、無色界染。三、色界染。四、欲界染。五、三惡道染。所欲以爾者,《定志經》云:不亦於彼清虛之炁,因氤氳之交分半下降,就此四半合為一耶?此明神本清虛,氤氳妄起。氤氳望界內稱之為半,若望清虛亦稱為半,今言分半者,正是分聖望清虛之氤氳為界外之一半,下就界內之四半合成一通欲也。欲初來之日,未有五處、望反出時,驗有此五。何者?反出之時,還用此處染潤,得此處報故也。但最初一運,即惱即業,因果因時,任業流來至五品,自輕之重,同類相生,以為因果。然初念起,或復何所因?今明顛倒,所生無有根本。若有根本,何名顛倒?所以知氤氳是顛倒者,經云:氤氳之交,交是交亂,猶顛倒之義也。此言因者,還是顛倒有,故云初念即惱即業。若爾經云:何言神本澄清?既本澄清,何不澄清為本耶?今明經說澄清為本者,即示無本,即其澄清,復有何物?若其有物,何謂澄清?故《西昇經》云:本出虛無,既知顛倒,本來無本,即知生死,本來無始。既知本來無始,豈得今來有終?故《盟威經》云:眾生根本,亦無始終,《本際經》云:眾生根本相,畢竟如虛空,妄想入生死,夢幻無始終。今言九聖為終,氤氳為始者,是不終為終,不始為始。既以不始為始,無本為本,故云本於虛無與澄清也。故《本際經》云:氤者,因也;氳者,暖也。世間之法,因暖潤氣而得出生,是初一念,始生倒想,體最輕薄,猶如微烟,能障道果,無量知見,作生死本,元不可測,故稱神本。神即心耳,心無所有,故曰澄清。但是輕癡,未染見著,故名無著也。第二,不亦明初起別欲者,有解云:別欲所生,本於通欲,初起極輕,與其四民所斷氤氳等,漸漸之重,與五處同。後若退,輕如四民,重名為習炁,依氤氳起。所以知然者,以四民之位正斷習炁也。但別欲若重,任感惡道,得其輕報。何者?經云:不亦惑此假一而為惡者,致招自然之炁,淪於三徒乎?此明緣通,欲假一起於別欲,得三徒報,任業自招,故言自然耳。通欲言假者,此是習因相連,為續假也。然初任生惡,亦任生善,今明惡是濫生,所以得自起,善是研習,所以不得自生也。第三,不亦明反出義者,謂持五戒等善,離惡道半,淨口業善,離欲界半,淨身業善,離色界半,淨心業善,離無色界半。離四半已,修無欲觀,以離氤氳。既離,反兩半本,處於自然正真道果也。所以然者,經云:不亦為善,離此四半,還登太虛,復我清虛之炁,反我兩半之本,處於自然乎?此明離界內四染,故云離四半,登太虛,斷界外氤氳;故言復清虛之炁,反兩半之本,進登道果;故云處於自然。但知道果,超出清虛之本,何者?氤氳義在有,清虛義在無,若以無本為本者,此本雖終盡,生死義猶未極。義若非有非無,此乃為極。《昇玄經》云:真道者,無不無,有不有,能覺兩半,豈不體之乎?但或之所計,必有因緣。因有傍正,正者通欲,同類相生。前念為因,後念為果,次第相因,流至五處,傍是貪等別欲,緣通欲起也。

道意義第九

義曰:道意者,入道初心,歸真妙趣,斷生死之累,成慧鑒之明,絕有欲之津,證無為之果,此其致也。

釋曰:括尋經旨,且有五種:一者,自然道意。謂初發自然之心,上求道果,下化眾生之大願也。但自然之名,義可兩屬:一者,當因即是自然,謂任業自然,非他使也。二者,果名自然,謂自然正道,以化濟為意。能發此願,與果相扶,因受果名言自然也。二者,研習道意。謂研習以解伏諸煩惑。《八素經》云:漸進修習,轉得勝明。三者,知真道意。謂習行真智,能鑒真理。四者,出離道意。謂出離三界,到於道場。五者,無上道意。謂諸智莫過,更無勝通。名道意者,謂是正道之心,亦是行前四心,得後道果,因合名稱為意。又無上道心,大慈為本,普濟群品,咸使歸真。今上求道果,即是歸真,下化眾生,即為濟物。常運此願,與道心同,四意皆用此心,是故名道意也。道意雖多,今開五者,前四是因,後一是果,因果合明,故為五也。

十善義第十

義曰:十善者,止滅愆釁,則近證人天,資生觀慧,則遠成真聖,若能都遣,還趣道場,未即虛忘,且祖塵內,此其致也。《本際經》云:五戒十善,得三界中七珍依報。

釋曰:一者不殺,愍念放生。二者不盜,常行施惠。三者不淫,貞潔守慎。四不兩舌,諫諍解忿。五不惡口,柔言善語。六不妄言,言必信實。七不綺語,語必傳真。八不貪欲,清廉厭穢。九不瞋恚,慈心及物。十不邪見,正解居懷,亦不愚癡,常習智慧也。然癡心之內,兼有慢疑,慢是輕物,疑則猶豫。然十善之門,義有行止,止於十惡,行於十善。行即是勸,勸令修善。止即是戒,戒令止惡也。又十善體義者,十惡既以貪、瞋、癡三毒心為體,十善宜以廉、慈、惠三善根為體。四施三捨。四施者,《觀身經》云:財施,身施,命施,識施也。財施者,金玉資貨,施施慈敬。二曰身施者,身是六情四大,明運軀役力,救度蒼生,策勵身形,遵奉大道,亦救人危難。三曰命施者,命是色心連持,明盡其性命,度人奉道,亦是救彼人命,令其不斷色心,得連為施。四曰識施者,識是識知,智慧之法,以智慧法救度蒼生,令彼識知,名為識施也。四施之中,此施最重,論其福報,如經無盡。《河圖下篇》云:受者施之有五:一救貧病,二造經書,三立治堂,四建齋講,五供身法服也。今括論施不出二種,一者財施,二者德施。《本際經》云:常施財德,攝引眾生,有德以教愚,有財以濟貧。然財施有盡,德施無窮也。

因果義第十一

義曰:因果者,示其邪正,明此聖凡,報應之理無差,苦樂之由有局,若能雙除兩病,必也同會一宗,此其致也。

釋曰:因有五名,因緣行業根也。因者,因起,亦是因倚,召果為用,親而能生。緣者,助業得果,疏而能生。行者,涉行,亦是進趨涉事,行因當體為目,進趨來果,功用為名。業者,義在動作,當體為名,亦是造作來果,功用為稱。根者,以能生為義,謂能生來果,亦就用為名。果有三名,果、報、對也。果是酬因之目,報是答因之名也。又因果體義者,凡有二義:一明出世因果體者,因以空解為體,此解破世間故也。被導萬行,為資生解緣,明道成緣也。果者,以一切智為體,若因內近論因果者,則初解為習因生後之習果,轉轉相生,窮乎九聖。大智若圓,即成道果,此之因果,與道德名。二明世間因果體者,善惡二因,苦樂二果,若緣俱以色心為體,覆其正體,唯是心法。故《靈寶經》云:善惡報應,正由心耳。又以四句明之:自有心因,心是果,如習因生果。自有色目,色是果,如種桃還生桃。自有色目,心是果,如附因與附果。自有心目,色是果,如十善得生天也。又逐門為次明於果者,大論人天是福果,三徒是罪報。今論三界有樂無樂,凡有二義:一者三界皆苦,凡夫人天稱樂者,此是妄樂,而不說其為苦者,次引物令修人天善根,情說為樂耳。二者說真解,恬愉則任有此樂,但體滯無常,未是真實,欲引迷俗,求於真解,故說迷心是苦,解心是樂。故《定志經》云:欲者全是想耳,想悉是空,既是空想,即為無樂。然說有三時:一說三徒是苦,凡夫人天是樂,引其背惡入善,諸經皆有此文。二說人天亦苦,真聖是樂。三明真聖亦苦。須知世間之內,有苦、樂,常、無常,淨#1,自在、不自在。若物能覺,則稱為事物,情不覺,則謂為理,此非真道之理也。若樂、常、浄及與自在生死中,但有其事而無其理,以生死中實無此四,唯在道境具此四也。常者《寶玄經》云:常住之道,無祖無先。自在者,《盟威經》云:湛然常存,隱顯自在。此自在者,亦是我義。《觀身經》云:入我無形境,長樂快安寧。此即兼明我樂也。

#1『淨』字下疑脫『不淨』。

同类推荐
  • 玄真灵应宝签

    玄真灵应宝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前世三转经

    前世三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粤客谈咸丰七年国耻

    粤客谈咸丰七年国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求辅

    求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注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十全灭天记

    十全灭天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神魔大陆,淼淼无疆。王道一,是个不相信命运的人。然而无论他如何选择,都难以摆脱命运的捉弄。他的两次选择,展开了四个不同的故事,然而一切还将继续...道名十全,剑曰灭天,点开此卷,且看逍遥天子如何十全灭天!
  • 绝域杀神

    绝域杀神

    楚皇以傀儡之术控炎魔以战诸国。古族圣子出世,一纸天书,号令天下,征战魔域。魔神突破封印,再走千古之路……有穿越者,以刀剑斩仇敌,杀出通天之路,铺就血海枯骨……
  • 漠漠轻乔栖君画

    漠漠轻乔栖君画

    她是叶府一名嫡出女,自幼丧母二娘因怕女主继承家产,女主七岁岁生日当天请来法师,家中人听信法师言“她的出生将会危及到苏家的兴旺,这是一个祸星,你们必须将她送到山上永不归府”女主被送上山跟着药师王学医,而女主的弟弟也经常背着家人到山上看女主,经常给女主送书和衣物,而女主也非常争气在山上学习医术,纵观书籍,时光流逝,朝中让苏相送300名秀女进宫五个月之后交工,叶相接旨之后在府中整日唉声叹气,二夫人听闻便出主意,将女主从山上接下来,送进宫中为妃,叶相因女主是嫡女为由断然拒绝,最后无奈同意......
  • 异士奇人

    异士奇人

    虚构的人获得非凡能力,然后发生的故事雪人消灭泥狗人雪人追捕树先生锈刀客、黑身剑侠、叶脉手、五行战士
  • 华严原人论合解

    华严原人论合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亲亲娇妻:将军快求亲

    亲亲娇妻:将军快求亲

    丞相之女,为父谋朝篡位。怎料,五年蛰伏,到末却是众叛亲离!失子而死!重生归来,皇帝回心转意?她已经不是当初的傻白甜。父亲关怀备至?她会撕裂这层虚假的伪善。嫡女的血腥复仇路还未开拓,却被一只大灰狼惦记上了?别闹,且专心复仇!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中国谋略之防人术

    中国谋略之防人术

    心眼儿小的人容不下事,一点小事就记在心里。甚至长时间地记恨。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有机会报复你。你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得罪了他。心眼儿小的人好嫉妒,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而且越是好朋友,越是接触多的同事。他越不希望你混得好、干得出色。心眼儿小的人喜欢斤斤计较,要么事事都跟你争个是非长短,要么就动不动自己生闷气、生闲气。心眼儿小的人好像玻璃人。
  • 重生小野妻

    重生小野妻

    第一次见面"喂这是老娘坐过的位置"。第二次见面偷了他家后院的番茄,从嘴巴拿出一小块塞进他的嘴里"我们可是一条船上的人了"那时候并不知道他是谁。等知道了之后,缓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表白去了"我算过命,你身边缺女人,而我身边也缺男生我们凑成一对呗。"他接是一个电话走了,第二天正要回应她,人居然不见了。三年后从国外回来,接风洗尘的那完,她带了小鲜肉回来在他面前卿卿我我,过后被堵,庄敖如你什么意思。大回转看冥少如何追妞。
  • 你好王源,我好喜欢你1

    你好王源,我好喜欢你1

    内容简介:王源是她心中那个渴望不可及的少年,她的喜欢,只为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努力大大方方的去见他,就想亲自跟他说:“你不需要多好,汤圆们喜欢就好。”阿莫郁以为平凡又普通的她,没有那么幸运遇见他,谁知,一次接机,偶然遇见王源,她想象中第一次遇见他的情景,已不再是梦。小说中想象的狗血剧,阿莫郁发现突然发生在她身上,同桌学霸欧阳晞对她无条件的好,不良少年君华的追求,喜欢叫她小草草的张挚扬,反派角色的陷害,以及见她第一次就误会她的王俊凯和舞蹈少年易烊千玺,她觉得这一切都好戏剧化,一切都好像在根据剧本上演,可真正的事实又是这样的吗?看的愿意就加群,59667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