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96500000006

第6章

掌印佩印钥为至荣,恒以绣荷包佩垂腰间,以自表异。掌印未至,印不得启,汉人终身无佩印钥者;有之,则在丙午后矣。

进士以主事分部,恒至十余年或二十年始补缺;若捐班者,白首不得补。光绪变法后,限阙始破。

满汉不分缺,自外务部始。及丙午改官制,满汉之界乃破,独都察院仍存此制,迄于清亡,时汉满额缺仍不相紊。

部曹有俸给,极微,自外务部始定津贴,其他新部效之。丙午后,各部亦踵起,然厚薄不一,迄于清亡未画一也。

翰林院为储才地,大学士、尚书、侍郎出焉,督抚、藩臬出焉;大臣非翰林不得谥文,盖至重视矣。嘉道以前,名臣多出于翰林;咸同后,手定大难者,胡林翼、骆秉章、曾国藩、李鸿章皆翰林也。然以大位可坐致,翰林习惫恧而安固陋,求通博宏重之选又极罕觏,故光绪末叶翰林院遂废矣。

国家既重视翰林,而求之不以其道,其取之也以楷法,文之工拙弗计也。既而考试,差又凭小楷之工拙以衡去取,学政、主考之得失,实考校此数小时小楷之工拙,而授之以衡天下才之权,其奇谬可笑莫此为甚。然行之二百余年,虽有神智不能越也。

新进士殿试用大卷,朝考用白摺,其立法初意未尝不计文之工拙也,其后阅卷者偏重楷法,乃置文字不问,专重楷法。此钞胥之事,录事、供事、书手所优为者也。一字之破体或一点之污损,皆足以失翰林,为终身之恨。此之流毒,实道光间大学士曹振镛种之。振镛在枢府,宣宗以阅疏太烦为苦,振镛教以挑剔小过、误字,加之严谴,则臣庶震慑,可不劳而治,宣宗纳之。其后,廷试亦专剔误字,无复衡文,桎梏天下之人才,纳诸无用之地,振镛之罪也。

阅卷大臣以奉旨派充时名次先后为序,谓之“宪纲”。如位在甲,则手取第一卷为第一;位在乙,手取第一卷为第二;如大臣八人,则位庚、辛者所取第一为七、八也。而甲所取之第二,按宪纲宜为第九,不可紊也。间有破例者,如翁同与徐树铭同充阅卷,翁甲而徐乙,徐为翁之师,翁乃以元卷让徐是也。潘祖荫以门第才学凌驾同列,亦间有占前者。光绪己丑,阅卷大臣为李鸿藻、翁同,翁得费念慈卷,欲以状元畀之。商诸李,李已得张教谦卷,坚持不可易。翁争不已,乃两置之,而改为张建勋、李盛铎是也。进呈后,多照原拟,亦间有更动者,如光绪乙未,萧荣爵拟状元,骆成骧拟传胪,进呈后,德宗见骆卷起语“臣闻殷忧所以启圣,多难所以兴邦”。时方新败于日本,德宗大感动,乃以骆魁天下,而萧改第四是也。

乾嘉以来,朝、殿卷无齐脚之说,自道光后,文不齐脚者概摈不录,于是齐脚成为惯例。咸丰庚申,张之洞廷对,发挥时事,历引先朝圣训,皆三抬写,得一甲第三。其后有效之者,或误引圣训,或抬写错误,致失馆选,故不敢轻效也。

凡朝殿试及考试差时,预揣某官可充阅卷,则先呈字体以便其别认,出场后,将前四句写出,飞马走递朝房中所曾托情之人,谓之“送诗片”。洎科举既废,留学生殿试亦公然仿效,不为怪也。

光绪间,有尚书裕德者,每充主试或阅卷,见文中有犯其家讳者,则肃衣冠深礼毕,将卷阁置不复阅矣。故遇裕德主试时,有知其家讳者,恒戒所亲勿误触之。

翰林散馆考试,留馆者不必在名次之高下也,名单进呈时,候皇上朱笔圈出,有高列而不留馆者,有以枢臣之力以二等获留者。

三鼎甲先授职,不俟三年散馆,即可得试差为学政、主考,故科名以鼎甲为最荣。光绪末叶,设进士馆,使鼎甲以下皆肄业其中,进士皆大怫。诸翰林以不得即散馆考试差为大戚,怨张尚书百熙甚深,是时张方为管学大臣也。

董妃 董小宛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盖暗指董妃逝世,清世祖伤感甚,遁五台为僧,语甚明显,论者向无异词;独董妃即冒辟疆姬人董小宛一事,则冒鹤亭(广生)辨之甚力,盖小宛为水绘园生色,不愿为他人夺也。

《赞佛诗》:“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又“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屡点“董”字。“南望仓舒坟,掩面增凄恻。”盖董妃生一子,先妃死,故云(《三国志。魏邓艾王冲传》,字仓舒,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及亡,哀甚)。“名山初望幸,衔命释道安。预从最高顶,洒埽七佛坛。灵境乃杳绝,扪葛劳迹攀。路尽逢一峰,杰阁围朱阑。中坐一天人,吐气如旃檀。寄语汉皇帝,何苦留人间。烟岚倏灭没,流水空潺。回首长安城,缁素惨不欢。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惜哉善财洞,未得夸迎銮。”盖世祖幸五台不返,祝发为僧,朝中以大丧告。所谓“房星竟未动”言帝实未崩也。又:“澹泊心无为,怡神在玉几。长以兢业心,民彼清净理。”又:“纵洒苍梧泪,莫卖西陵履。”皆言帝出家未尝崩御也。

陈迦陵《读史杂感》第二首亦专指此事,曰:“董承娇女”明言董姓也。曰:“玉匣珠襦连岁事,茂陵应长并头花。”盖董妃卒后半月,而世祖遂以大丧告天下也。

圣祖四幸五台,前三次皆省觐世祖,每至必屏侍从,独造高峰叩谒;末次则世祖已殂,有霜露之感。故第四次幸清凉山诗云:“又到清凉境,岩卷复垂。劳心愧自省,瘦骨久鸣悲。豪雨随芳节,寒霜惜大时。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所感固甚深矣。

冒辟疆《亡妾董小宛哀辞序》云:“小宛自壬午归副室,与余形影交俪者九年,今辛卯献岁二日长逝。”张公亮明弼《董小宛传》云:“年仅二十七岁,以劳瘁卒。”其致疾之由与久病之状并隐微难悉,盖当时被掠于北兵,辗转入宫,大被宠眷,用满州姓称董鄂氏。辟疆即以其被掠之日为其亡日也,非甚不得已,何至其致疾之由与久病之状隐微难悉哉。

辟疆《影梅庵忆语》追述小宛言动,凡一饮食之细,一器物之微,皆极意缕述,独至小宛病时作何状,永诀作何语,绝不一及。死后若何营葬亦不详书。仅于《哀辞》中有云:“今幽房告成,素幡将引,谨卜闰二月之望日,安香魂于南阡。”数语而已,未足信据也。

《忆语》云:“余每岁元旦,必以一岁事卜一签于关圣帝君前,壬午签得‘忆’字,云:”忆昔兰房分半钗,如今忽把信音乖。痴心指望成连理,到底谁知事不谐?‘比遇姬,清和晦日,金山别去,姬卜于虎邱关帝庙前,愿以终身事余,正得此签。秋过秦淮,述以相告,恐有不谐之叹,余闻而讶之。时友人在坐曰:“吾当为尔二人合卜于西华门。’则仍此签也。姬愈疑惧,乃后卒满其愿。到底不谐,则今日验矣。”按:小宛若以病殁,则当作悼亡语,不当云“到底不谐,今日验之”语也。

最后一则云:“三月之杪,余复移寓友沂友云轩,久客卧雨,怀家正剧,晚霁,龚奉常偕于皇、园次过慰,留饮,限韵作诗四首,不知何故,诗中咸有商音。三鼓别去,余甫着枕,便梦还家,举室皆见,独不见姬。急询荆人,背余下泪。余梦中大呼曰:”岂死耶?‘一恸而醒。“又云:”姬前亦于是夜梦数人强之去,匿之,幸脱,其人尚狺狺不休也。讵知梦真而诗谶,咸来先告哉?“(按:此当是实事,讳以为梦耳。《忆语》止于此,以后盖不敢见诸文字也。梅村《题董白小像诗》第七首云:”乱梳云髻下妆楼,尽室仓黄过渡头。钿合金钗浑弃却,高家兵马在扬州。“盖指高杰之祸也。第八首云:”江城细雨碧桃村,寒食东风杜宇魂。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若小宛真病殁,则”侯门“作何解耶?岂有人家姬人之墓谓其”深阻侯门“者乎?)

又《题董君画扇诗》,列《题像诗》后,即接以古意六首,亦暗指小宛,词意甚明,编诗时具有深意。第二首云:“可怜同望西陵哭,不在分香卖履中。”第四首云:“手把定情金合子,九原相见尚低头。”盖谓姬自伤改节,愧对辟疆也。第六首云:“珍珠十斛买琵琶,金谷堂深护绛纱。掌上珊瑚怜不得,却教移作上阳花。”则意更明显矣。向读梅村此诗,多谓为梅村自伤之作,词意多不可通,无宁谓指小宛之为近也。

龚芝麓《题〈影梅庵忆语〉》(贺新郎词)下阕云:“碧海青天何恨事,难倩附书黄犬。藉棋日酒年宽免,搔首凉宵风露下。羡烟霄破镜犹堪展,双凤带,再生翦。”所云“碧海青天”、“附书黄犬”、“破镜堪展”皆生别语,非慰悼亡语也。董妃之为董小宛,证佐甚繁,自故老相传已如此。鹤亭为水绘园旧主,必欲讼辨,未必能胜耳。

太后下嫁清孝庄皇后,世祖之皇太后也。世祖既陟尊位,皇叔父睿亲王摄政,太后下嫁睿亲王。以国母之尊,竟以嫂嫁叔,不以为嫌,盖中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也。顺治间,礼部旧案有“国母下嫁礼仪请旨”奏章。顺治三年后,群臣上奏,皆称皇父摄政王与皇上字样并列。宣统间,内阁清理旧牍,赣县陈任中仲骞,得顺治间进士殿试策一本,颂圣处,先颂皇父摄政王,在皇上之前,并双抬写,余曾见之。摄政王归政后,以罪被废,太后出居睿亲王府,至康熙二十三年殂。雍正五年葬昭西陵,不合葬太宗,微示绝于太宗之意。仍称陵者,以世祖所生也。碑文有云:“念太宗之山陵已久,卑不动尊;惟世祖之兆域非遥,母宜从子。”可谓善于著笔矣。

孝贤皇后逼水死高宗孝贤皇后,傅文忠公恒之妹也,相传傅恒夫人与高宗通,后屡反目,高宗积不能平。南巡还至直隶境,同宿御舟中,偶论及旧事,后诮让备至,高宗大怒,逼之坠水。还京后以病殂告,终觉疚心,谥后号孝贤。一夜坐便殿,召学士汪由敦,继述孝贤皇后遗事,使撰入碑文。由敦奉敕撰成,文甚美,中有云:“忆昔宫庭相对之日,适当慧贤定谥之初,后忽哽咽以陈词,朕为欷而耸听。谓两言之征,信传奕祀以流芳。念百行以孝为先,而四德惟贤兼备。倘易名于他日,期纪实于平生。讵知畴昔所云,果作后来之谶。在皇后贻芳图史,洵乎克践前言。乃朕躬稽古右文,竟亦如酬夙诺。兴怀及此,悲恸如何!”若徒诵文词,可谓情爱谆挚者矣。

纳兰后为尼高宗第二后为纳兰氏,后废为尼,居杭州某寺。废时无明诏。后卒,满人御史某,疏请仍以后礼葬,不许。诏曰:“无发之人岂可母仪天下哉!”嘉庆五年,始改从后礼,惟仪节稍贬损。

甲寅三月,湘潭王壬秋先生至京师,相从游宴,必叩以掌故,先生告必详尽,左载十则,皆闻诸先生者也。{曰融}志。

同治初元诛三奸案咸丰间,郑王端华、怡王载垣、镇国将军肃顺同直内廷,肃顺独被亲任。肃顺刚果任事,端华、载垣听命而已。端华,肃顺兄也。英法联军逼京师,文宗狩热河,宫中故事,御食一筵外,恒多具一筵,号“看桌”。孝贞皇后启帝曰:“颠沛之中,安用此,曷不节糜费?”帝曰:“善。旦与肃老六商之。”比咨肃顺,肃言不当裁。帝问云何?肃曰:“今人心方皇皇,宜示镇定,骤改常度,滋惊疑,不可。”帝曰:“尔言是也。”乃告后曰:“汝所言,肃老六谓不可。”后心衔之。帝大渐,肃顺与端华、载垣、陈孚恩、杜翰等八人受顾命,赞襄政务。帝崩,穆宗立,大政决于肃顺。久之,后不能堪,阴令御史高延祜疏请垂帘。枢臣入,后示之疏。肃顺对曰:“祖制,太后不得垂帘,臣下有擅请者,杀无赦。”后失色,徐曰:“勿听可也,杀之太过。”既退,疏独留。中枢垣竟三日不奏事。后异之,□大臣询焉。肃顺言:“前疏未下,当俟之。”后无奈,乃出高疏。枢拟高延祜斩立决,后命宽之,乃改发黑龙江披甲人为奴。后益郁郁。一日,醇亲王福晋入宫,孝钦后妹也,后亦妹之,对之泣曰:“吾寡妇被制外臣,外政不得闻,吾家宁无一人在此耶?”则对曰:“醇王在。”后亟命召之。翌晨,醇王待召枢垣,肃顺问何来?王答以奉召。肃顺曰:“何人传召?”王语塞。肃顺曰:“此地无汝坐处。”王逡巡出,小留他舍。旋有内监揭帘,去复至,肃顺厉声诘之。则对曰:“觅七爷。”肃顺曰:“孰为七爷、八爷?此间那得有。”内监凡三至,蹙额言七爷何往,上传已久矣。王在他舍微闻之,急出,言久已伺候,内监急导之入。后泣下,告所苦,王曰:“奴才无力办此,请召恭王奕谋之。”后亟命往召。时恭王留守京师,醇王疾驰一日半,归挟恭王行,往还仅三日半耳。既至,请安宫门。恭王曾值枢垣,习故事,肃顺不得阻。既入见问策,恭王言欲办此必当还京。后曰:“洋人奈何?”恭王曰:“奴才任其责,洋人必无虑。”乃下诏还京,命肃顺护梓宫先行。恭王先驰至京师,三宫间道旋跸,既至,手诏逮三凶。恭王赍诏出,侍卫数十从,端华、载垣问何来。出手诏示之。王问:“遵旨乎?”端华无言。载垣沈吟久之,曰:“有旨安得不遵?”王即呼侍卫缚之,送宗人府狱。醇王受密诏逮肃顺于途,至驿馆,夜漏二下,肃就寝矣。王求见,肃曰:“彼又来何为?可告之寝。”王排闼入,捕之榻上,示以手诏。肃大詈两东西无用,盖指端华、载垣不能抗诏命遽致此变也。至京弃市,皆骂不绝口。端华、戴垣并赐帛。群臣合请垂帘,遂成有清创局,迄孝钦后三次垂帘清亡。诏书暴肃顺罪状,言擅坐御位。盖宫中观剧,文宗去,肃顺辄登御坐,无所避。孝钦后方为妃,过其前,肃顺恒不起立,至是与孝贞后密图肃顺,肃盖以骄倨败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九域主星

    九域主星

    本是一个孤儿,17岁时的一场意外,失去几千年的记忆,但容貌还是17岁,时间也没有丝毫的变化,但主角吴邪,从一个屌丝逆袭为人人仰望的主宰!
  • 无相思尘论

    无相思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萤窗清玩

    萤窗清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生一死宿命牵

    一生一死宿命牵

    彼岸双生,她们一生一死。她是她的姐姐,她是她的妹妹。她喜欢看着妹妹笑,她喜欢看着姐姐开心。十八年的朝夕相处,她们早已无法离开彼此。十八年的相依为命,她们早已无法舍弃彼此。情之深,无法想象。直到天道出现——那一杯毒酒,了却了她的一生。那声声呼唤,带走了她的灵魂。箫儿,没有了你,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 朱光潜经典作品选集

    朱光潜经典作品选集

    《谈美》和《谈美书简》是朱光潜两本最为经典的美学入门书,语言通俗易懂,本书将这两部作品合为一辑。《谈美》是朱光潜早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阐释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谈美书简》是朱光潜晚年的心血之作,探讨了西方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谈修养》是朱光潜对自己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也是作为过来人的他与青年的亲切谈心。本书针对青年人普遍面对的人生困惑,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全书由二十多篇文章组成,话题都是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如立志、心理、伦理观、学问、读书、交友、性爱、恋爱结婚,等等。
  • 血乱乾坤

    血乱乾坤

    这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真正主宰这个世界的,只有力量!欲望支配力量,利益成就众生,在这个人们心中没有归属的地方,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小小少年,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于狭缝中行走,于血海中成长。天为乾,地为坤,我血一怒,乾坤不存!
  • 无敌地域三部曲

    无敌地域三部曲

    十八层地狱,三十三层天庭。五千年前,他们都在人间。五千年后,是什么让他们沦落为我们神话中的存在。然而,二千年后的今天,一轮紫色的太阳凭空出现在天空,万物在紫色光线照射下,正慢慢发生着怎样莫知明的变化……。《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匆对号入坐。》
  • 桃夭之双生魂

    桃夭之双生魂

    背负着爱的人的薄情与背叛,一步一步走进早已藏好的全套里,她一直以为她是恨的,可到了最后才发现:在爱情里,所有的恨,都不算恨。忘川弱水三千,你可曾爱过我一分?我一向不擅长等待,可若要等的人是你,我愿意。
  • 那年,刚好二十三岁

    那年,刚好二十三岁

    风拂过的那条街,是狭窄的冗长的,原来受过伤的人都会变得坚强,那么也不负你曾酩酊醉过。
  • 贞一斋稿

    贞一斋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