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68600000003

第3章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傳曰:聖人知天下之亂,始於迷本而失性,唯無名之樸為可以鎮之。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乃所以復吾無名之樸而鎮之也。絕聖棄智-,絕仁棄義,則不以美與善累其心矣。絕巧棄利,則不以惡與不善累其心矣。內不以累其心,而外不以遺其跡,則民利百倍,民復孝慈,盜賊無有,固其理也。蓋絕聖棄智,絕仁棄義,不尚賢之盡也,絕而棄之,則非特不尚而已。絕巧棄利,不貴難得之貨之盡也,絕而棄之,則非特不貴而已。人之生也,萬物皆備於我矣,則有至足之富。能絕聖棄智而復其初,則其利百倍矣。民復孝慈,則六親皆和,而不知有孝慈矣。盜賊無有,則國家明治,而不知有忠臣矣。不尚賢,使民不爭,民利百倍,民復孝慈,則非特不爭而已。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盜賊無有,則非特不為盜而已。聖智也,仁義也,巧利也,此三者以為文而非質,不足而非全,故絕而棄之,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乃其所屬也。見素則知其無所與雜而非文,抱樸則知其不散而非不足。素而不雜,樸而不散,則復乎性而外物不能惑,而少私寡欲矣。少私寡欲,而後可以語絕學之至道也。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若晦,寂兮似無所止。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傳曰:上絕棄乎聖智仁義之善,下絕棄乎巧利之惡,不以累其心,則絕學矣。絕學則無為,無為則神,神也者,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者也,故曰絕學無憂。唯之與阿,出於聲一也,其相去幾何?善之與惡,離乎道一也,其相去何若?此所以雖聖智猶絕而棄之,不以累其心也。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則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荒兮其未央哉,未央者以言其大而無極,而不獨畏人之所畏也。君子小心,則畏義而法大,則天而道。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所以同乎人也。荒兮其未央哉,所以同乎天也。衆人熙熙,則不知塞其兌,閉其門也。如享太牢,則不知夫淡乎其元味也。如春登奎,則不知夫視之不足見也。我獨怕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則塞其兌,閉其門,而無味之足嗜,無見之足悅也。乘乘兮若無所歸,以言唯萬物之乘而在己無居也。衆人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故皆有餘,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故獨若遺。凡此者,以言其遺物而離形也。我愚人之心也哉,以言其元知也。純純兮,以言其不雜也。俗人昭昭,我獨若昏,則異乎俗人之昭昭。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則異乎俗人之察察矣。忽若晦,晦則都無所見也。都無所見,則非特若昏悶悶而已,其動也,乘乘兮若無所歸,其靜也,寂兮似無所止。俗人昭昭,俗人察察,故皆有以。我獨若昏,我獨若悶,故頑似鄙。凡此者,言其去智而忘心也。夫視聽思慮,道之所自而生者也,故於道為子,而道則為之母。而衆人逐物役智,以資其視聽思慮,則養其子而已。而我則遺而去之,凡貴養母故也,故曰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夫老君神矣,何所事養,而與衆人俗人為異而已,欲使為道者知如此而後可以至於道故也,然則絕學之大指可知矣。而先儒以謂人而不學,雖無憂如禽,何其未知所以絕學無憂之意矣。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傳曰:其遺物離形至於若遺,其去智忘心至於若鄙,則其容之甚德者也。夫將何從哉?唯道之從而已。之為物,唯恍唯惚。方惚而恍,恍則不昧,不昧則明,明則疑於有物也,然其中有象。象者,疑於有物而非物也,故曰無物之象,又曰大象無形。方恍而惚,惚則不皦,不皦則晦,晦則疑於無物也,然其中有物。物者,疑於無物而有物者也,故曰無狀之狀,又曰有物混成。恍惚則不測,不測則神矣。窈冥者,神之又神者也。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精者,得道之一而不雜者也。天下之物真而不偽,信而不武,常而不變,未有加於此,而天下之始,吾於是乎閱之,故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故為道者不皦不昧,存其恍惚,無視無聽,政其窈冥,有象此有物,有物此有精,有精此有信,為道至於有信,則與吾心符而至物得矣。歌知天地萬物之所以為天地萬物者,莫不始於此而已,故曰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欽,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傳曰:能知衆甫之然,則能抱一致柔。能抱一政柔,則能曲能枉,能窪能敝矣。曲者,曲之自然者也。枉者,曲之使然者也。天下之物,唯水為幾於道。一西一東而物莫之能傷,是曲則全也;避礙萬折而必東,是枉則直也;善下而百谷歸之,是窪則盈也;受天下之垢而莫清焉,是敵則新也。唯得一者為足以與此,故曰少則得。衆人所以不能然者,以其不一故也,故曰多則惑。制財用必有式,傳土木必有式,所持者約而所應者博也。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亦如是而已,故可以曲,可以枉,可以窪,可以敝。無往而非一也,故因天下之所見而見之,而我不自見也,則所見無不察,故曰不自見故明。因天下之所是而是之,而我不自是也,則所是莫之能蓋,故曰不自是故彰。歸天下以功,而我不自有也,故有功。任萬物以能,而我不自矜也,故長。如是者無他,得一則無我,無我則不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矣。古之所謂曲則全,其要如是而已。知所以曲則全,則知所以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矣。而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皆由是也,豈非所謂全而歸之哉?

希官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一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才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傳曰:聽之不聞名曰希言,而知其所以言,則言出於不言,而聽之不聞矣,故曰希言。希言者,以道言也,故曰自然。飄風驟雨,成之暴戾,非出於常然也,故雖天地為之,尚不能自終朝終日之久。人之言而不出於自然,則多而數窮宜矣,故唯從事於道者,為能無我。無我則道也、德也、失也,吾不見其所以異,故道者我則同於道,德者伺於德,失者同於失,而恢詭譎怪,通為一也。夫唯不見其所以異而與之同,則彼雖有以異我,而未嘗去我也,故曰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唯其信不足,則於是乎有道、有德、有失而不同矣,故曰信不足,有不信。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日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傳曰:跂之為立,非立之常也,跨之為行,非行之常也,則不可久,故雖立不立,雖行不行也。道固無我,無我則不爭,則夫自見、自是、自矜者,亦非其常也,故其於道也,為餘食贅行而已。夫俗人皆嗜之矣,而吾復取焉,是餘食也。性本無是而特侈之,是贅行也。餘食養行,物或惡之,則有道宜其不處也。夫道處眾人之所惡,而曰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何也?蓋卑虛柔弱者,衆人之所惡而去之者也,故有道者處之。見是矜伐者,衆人之所惡而爭之者也,是以不處。則或處或不處,其為不爭一也。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傳曰:有炁也,有形也,有質也,而天、地、人之位分可聞也,可見也,可搏也,而耳、目、心之官辯是物也,未見炁與形質者也。炁形質渾淪而未相離者也,而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搏之不可得,則其形不可得而見也,故吾不知其名,而命之其義可言也,故字之曰道。不知其名,以心契之也。字之曰道,以義言之也。道之為物,用之則彌滿六虛,而廢之莫知其所,則大豈足以名之哉?強為之名而已。大則周行而無不在,不止於吾身而已,故大曰逝。逝則遠而不禦,故逝曰遠。遠而不禦,則吾求其際而不可得也。復歸其根,而未始離乎吾身也,故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在六合之外則大不足以言之,所謂四大者,域中而已。王者,人之復命,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者也,故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焉。王者,人道之盡者也。人以有形而合於無形,於地亦然,則地之所至,人亦至焉,故曰人法地。天之所至,地亦至焉,故曰地法天。道之所至,天亦至焉,故曰天法道。道則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而以無法為法者也。無法也者,自然而已,故曰道法自然。

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傳曰:輕者先感,重者.後應,應者感之所自生,則重為輕之根矣。靜者役物,躁者役於物,躁常為靜之所役,則靜為躁之君矣。是以君子終日之間,其行為可以約齋矣,然猶不離輜重,則輕之不可以無重也。雖有榮觀為足以適矣,而叉有超然之燕處,則躁之不可以無靜也。終日之行與其榮觀猶且如此,况乎萬乘之主,任重道遠以觀天下,其可不靜且重乎?蓋迫而後動,感而後應,不得已而後起,則重矣,無為焉,則靜矣。苟其動常在於得己之際,而不能無為,則是以身輕天下而不重,不重則躁而不靜矣。故曰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是下與上同德,下與上同德則不臣。下有為也,上亦有為也,是上與下同道,上與下同道則不主。蓋輕則任臣之勞而代之,而臣則無為,而與上同道則不臣,不臣則是失臣也。躁則忘君之逸而為天下用,則君亦有為,而與下同道則不主,不主則是失君也。故曰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邊,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算,善閉無關撻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傳曰:車行則有轍,徒行則有進,則行固不能無轍迹者也。知行之所以行,則行出於不行,故曰善行無轍迹。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則言固不能無瑕謫者也。知言之所以言,則言出於不言,故曰善言無瑕謫。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曆不能算,唯得一而忘言者,為能致數。致數則其計不可窮矣,故曰善計不用籌算。天門無有,闢闔在我,我則不闢,誰能開之?故曰善閉無關撻而不可開。天下有常然者,約束不以纏索,因其常然而結之,故曰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故行而不以此,則行不能無轍述;言而不以此,則言不能無瑕謫;計也、閉也、結也而不以此,則雖用籌算而亂,雖有關楗而開,雖有繩約而解,所以存於己者,不能無敝,其何暇人物之救哉?聖人為能體道以善此五者,是以常善救人而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棄物矣。何則?此五者,性命之理所同然者也。唯聖人以知常之明,而救之於所同然之際,雖行之、言之、計之、閉之、結之而莫知其所以然,則其明襲而不可得見,故曰是謂襲明。唯其善救也,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明人之不善,何棄之有哉?雖然,致道者忘心,善人者雖不善人之師,而吾不知其師之為可貴也,不善人雖善人之資,而吾不知其資之為可愛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則雖智有所不知而遠迷矣。夫唯以智求之而不得,此道之所以為要妙也,故曰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傳曰:雄動而雌靜,雄剛而雌柔,雄倡而雌和。知其雄,守其雌,則篤靜致柔,和而不倡者也,故為天下谿。谿之為物,受於谷而輸於江海,受而不拒,輸而不積,物之能通而無迕者也,能通則常德不離矣。人之生也,常德內全,與物無連,及為物之所遷,則日益以離。唯能篤靜,致柔和而不倡,則常德不離,而復歸於嬰兒矣。白於色為受采,於物為明,於行為金,於數為四。黑於色為不受染,於物為晦,於行為水,於數為一。知其白,守其黑,不受萬物之染,若晦若水,終之於抱一。抱一則能曲能枉,能窪能敝,故可以為天下式。為天下式,無枉而非一,則常德不忒矣。不離者,不離其故處而已,而未必能不武也,不武則不差矣。嬰兒之為物,專炁致柔,不失其一,體之和而已。復歸於無極,則嬰兒不足以言之也。草木之蕃也為榮,其謝也為辱,人之所以為榮辱,亦若是而已。知其榮,守其辱,去華歸根,雖被以天下之所甚惡,而不能累焉,故為天下谷。谷之為物,虛而能盈,應而不藏,而江海之源所自出者也。能為天下谷,則反乎其源矣,故常德乃足,則又非特不武而已。復歸其樸,樸者,真之全而物之混成者也,唯其混成而未為器,故能大能小,能曲能直,能短能長,能圓能方,無施而不可,則無極不足以言之也。然則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足矣,安用知其雄與白與榮哉?蓋守之以為母,知之以為子;守之以為經,知之以為變也。樸散則為器,器之為物,能大而不能小,能曲而不能直,能短而不能長,能圓而不能方,故聖人用之為官長而已,非容乃公、公乃王之道也。若夫抱樸以制天下,其視天下之理,猶庖丁之視牛,未嘗見全牛也,行之於所無事而已,恢恢乎其於游刃固有餘地矣,何事於割哉?故曰大制不割。

將欲章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獻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傳曰:聖人抱樸以治天下,故大制不割,則其取天下常以無事而已。取之也者,得天下之心,使之不去者也。則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非所以取天下也。非所取而取之,吾是以見其不得也。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天下之為器,神器也。唯神道為可以御神器,神無思也,無為也,而為之,則御之非其道矣,故不可為也。為者所以求成而適足以敗之,執者所以求得而適足以失之也。堯非有人而非見有於人,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凡此者,真知所以取天下者也,非為而執之者也。是以凡物有行則有隨,有徇則有吹,有強則有贏,有載則有隳,事勢之相生,不得不然也,則安可以執而為之哉?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凡以輔萬物之自然而已,其敢為也哉。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刻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傳曰:人主者,無為者也。佐人主者,有為者也。取天下不能無事,而為之不已,其弊至於以兵強之,雖佐人主者,任在於有為,猶為不以道也,况於主道之無為乎?所以然者,以其事好還而已。以道服天下,則天下莫敢不服,而以兵強天下,亦將阻是而抗我矣。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師之毒天下如此,故善用兵者果而已。果者,尅敵者也。敵而尅之,造攻自嗚條,朕哉自亳,尅敵之謂也。出於不得已,非所恃以取強也。果而勿矜其能,果而勿伐其功,果而勿驕其勢,其果常出於不得已,是乃果而勿強之道也。如果而矜其能,果而伐其功,果而驕其勢,則是果於強,非果於不得已者也。凡少則壯,壯則老,物之情也。道也者,貴於守柔以為強,乃所以久而不殆者也。若以兵強天下,則是棄柔而用壯,壯而必老,則物而已,豈道之所以物物哉?故曰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夫佳兵章第三十-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惑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傳曰:文觀而武匿者,天地之道,陰陽之理也。兵而佳之,是乃器之不祥,而物之或惡也,是以有道者不處。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其所貴異乎平居之時,則是固以不祥之器處之,而非君子之器也。非所以佳之也,必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故勝而不美也。非所以佳之也,天將救之,以慈衛之。慈者,天之所以樂推而不厭也,則殺人者,豈非樂哉?而美之則是樂殺人也。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也。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夫以喪禮處之,則是不祥之器而不美之可知已。以悲哀泣之,則是不樂殺人也可知已。老君之察於禮學如此,而謂老君絕滅禮學者,豈知其所以絕滅之意乎?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傳曰:道常無名,名之為道,則與道乖矣。方其無名,固未始有物也。其樸可謂小矣,而天下不敢臣,夫何故?天地資之以始,萬物恃之以生,則天下孰有敢臣其所自始與其所自生哉?夫是之謂真君。萬物莫不有真君焉,是之謂也。侯王若能守,則是以真君君萬物,萬物孰有得其真君而不賓者乎?故曰聖人作而萬物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而莫見其形,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則交通成和之至也。侯王執道紀而萬物賓之也,亦若是而已,孰得見其形哉?故人莫之令而自均也。無名之樸,無思也,無為也,工宰一動,則始制有名,而名亦既有矣。於是之時,亦將知止,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則何始之有哉?此侯王所以守之之道也。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則其有不歸之者耶?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傳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然後能知人,則明者固智之所自出也。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自勝然後能勝人,則強者固力之所自出也。復命曰常,而知常曰明,不能自知,非所以知常也,則知常者乃所以自知也。明至於自知,則其於知人也何有?守柔曰強,與接為構,日以心鬥,非所以守柔也,則守柔者,乃所以自勝也。強至於自勝,則其於聖人也何有?有自知之明,則知萬物莫不備於我,而無待於外慕也,故曰知足者富。有自勝之強,則於道也勤行而已矣,無事於他求也,故曰強行者有志。知其足於己而強行之,則能存其所存,而不為物之所遷矣,故曰不失其所者久。能存其所存,則雖死而未嘗亡也,故曰死而不亡者壽。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傳曰:可以左而不可以右,可以右而不可以左,在物一曲者,非大道也。大道則無乎不在,故汎兮其可左右也。凡物之大者,則不可名於小,小則不可名於大。是道也,以其可以左右也,故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為主。夫唯不居,不為主,故常無欲。常無欲則妙之至者也,故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則容之至者也,故可名於大。雖然既大矣,而可名於小,則非大也,既小矣,而可名於大,則非小也。非大非小,此道之所以隱於無名也。然則道之所以為大也,果不在大也。聖人體道者也,則其所以能成其大者,豈自大也哉。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於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傳曰: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萬物歸焉而不知主,是無形也。無形也者,大象也,則孰將保我而不往哉?故曰執大象,天下往。失道而天下往,則去之而已,則其往也,不能無害,執道而天下往,則雖相忘於道衍,而未嘗相離也,故往而不害,安平泰。平者安之至,而泰者平之至。有樂之可樂,有餌之可嗜,則止者過客而已矣。道之出言,淡乎其元味,則非餌之可嗜;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則非樂之可樂。若然者用之,豈可既乎?過客止,則為之蘧廬而已,非可久者也。用之不可既,則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安平泰之所自出也,豈特過客止而已哉?

將欲歡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彊,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傳曰: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天之道,物之理,人之事,其勢未嘗不如此者也。於張知歙,於強知弱,於興知廢,於與知奪,非知幾者,孰能與於此哉?故曰是謂微明。然則能歙之、張之、弱之、強之、廢之、興之、奪之、與之者,無形而柔弱者也。為其所歙、所張、所弱、所強、所廢、所興、所奪、所與者,有形而剛強者也。則柔弱之勝剛強也明矣。人之不可以離柔弱,猶魚之不可以脫於淵,魚脫於-淵則獲,人離於柔弱則死之徒而已矣。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問。馳騁天下之至堅而入於無問,則器之利者也。操利器以馭天下國家,則其所以圖回運動者,常在於無形之際,安可使知其所自來哉?故曰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常元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傳曰:萬物皆有名也,而道常無名,則有名者,莫不為之賓,故言萬物將自賓,則以無名言之。雖然,此知無為而已,無為而無不為,則未嘗有夫無為也,故萬物將自化。自化則我與萬物莫非道也,孰知萬物之賓與其所以賓哉?故方其自賓也,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者,復於無名之樸而已。方其自化也,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而元名之樸亦將不欲也。無名之樸亦將不欲,則豈特無為而已,而亦未始有夫無為者也。天下之動,正夫一者也。侯王守道以至於此,則可謂不欲以靜矣,天下其有不自正者乎?夫老君真人也,宜不弊弊然以天下萬物為事,而於侯王之間如此其牌諄,何也?道以修之身為真,而以修之天下為普,使王侯者知而守之,則修之天下,不亦普乎?夫不音其道而欲與天下同之,仁也,欲同之天下而先之侯王,義也。而學者顧見其言有絕棄弁義,則曰老君槌提吾仁義而小之也,吾所不取。嗚呼,彼不見其所以絕棄之意,宜其不取焉耳。

同类推荐
  • 汤周山

    汤周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Wage Labour and Capital

    Wage Labour and Capit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续修台湾县志

    续修台湾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破天神印:逆仙传

    破天神印:逆仙传

    身世坎坷,富家子弟却沦为一介村夫。历经磨难,落魄少年却得到诸多奇遇。走南闯北,坚强男儿却为爱为情所困。上天入地,傻帽汉子却又能敢作敢当。无数次的浴血奋战,无数次的化险为夷,为了家,为了情,为了长生,为了他心中的执念,他只能一次次去直面所有不公,或喜或悲,或笑或怒,踏上自己的一生孤独却又不寂寞的旅途。“自古修士欲破天,奈何天地未封神。”——叶言。
  • 彼岸志

    彼岸志

    她是一个孤儿,凭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学习第一,却一直想登上舞台。他是南家的少爷,从出生起就被寄予了厚望,却只见她一人真心。十年前,他的恶作剧惹怒了她,她一去不返。十年后,她休想再离开他!
  • 暮然平凡1:倾世鬼娃

    暮然平凡1:倾世鬼娃

    内容有点乱哈,不要介意~三个名字会在三部曲里面互相穿越
  • 梦化破碎

    梦化破碎

    简介:世人皆认为她豪无天赋是个废材连智商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可谓是要姿色没姿色,要能力没能力废物她受到大家的欺侮可谁知她隐藏的是一张明艳的绝世容华绝代妖娆。一笑可倾国倾城。仙丹她大把的当饭,一颗极品血龙丹突破不了?只见她拿出大把的血龙丹,血龙丹在世人眼中的稀世珍宝就这样被解决了。炼器?人人认为的绝世的孤品在她眼中只是个残次品。阵法青烟花雨这极品也是出自她之手上古五大瑞兽青龙、朱雀…也是她的契约兽,涛蹄、穷奇…臣服于她。谁说她琴棋书画不精通,她不精通你是根本不会。琴入人心,。步步举棋。书写不败,画世神颜。无上神体,天赋异禀,不灭之魂。踏破山河。看她站在苍穹笑傲世间!她就是永恒的不灭的混沌。
  • 就算卖萌也要逃离修罗场的僵尸

    就算卖萌也要逃离修罗场的僵尸

    重生后的僵尸遇到的修罗场轻松,搞笑,哈哈哈哈~
  • 星梦情缘大玉儿传奇续

    星梦情缘大玉儿传奇续

    望支持深沉新书《二战悲歌:梦断莱茵河》2010年开始连载,首部穿越二战纳粹德国的小说,黑暗历史中的爱恨情仇。《重生之大辽王妃》原名《大辽王妃》最近改版她,是一代贤后大玉儿,史书上记载她辅佐一代君王,培育两代幼主!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兼并的奇女子。然而,现实中的她却胆小懦弱。她,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女孩,聪明开朗,敢爱敢恨。当她变成了她,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呢?
  • 修罗志

    修罗志

    上界土著挖出神秘镜子,遭到天雷轰杀,借助一滴精血附体重生。这是一个重生的少年,手持一面古朴的镜子,身怀一本逆天的功法,书写一段逆天的传奇。
  • 爱深时方恨晚

    爱深时方恨晚

    相传,很久以前美人鱼的令尊临死前留了一滴眼泪,她的眼泪在掉的地之时凝结成珠,凡人若触碰此物,便会中毒身亡,世间只有阳法道和阴医师才可触碰此物,又因为此物乃阴医师相克之物,所以交以阴医师之族长保管,于是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这泪珠也有了名字,世人称之为“相濡以沫”之泪。白陌为了帮哥哥找解药,便想办法赢取苏沫的信任,于是两人从相识,相爱,到相杀。
  • 异界封神撰

    异界封神撰

    “你TMD变态呀!再搞老子封号了!”杨逸那管他呀!把GM脱光后自己带上装备。用刀在城墙上写了几个大字:“GM,我是一个无意穿越到你游戏中的人。有时间帮我搞套极品装备和技能书来!哪个职业的都行!”现实中人穿越到游戏世界,痛抢GM;几经磨难却无意开启生命之源,并以本身的力量化作生命之源的动力;使得力量再次化为零;重新修行,再创顶峰。
  • 寻道求仙

    寻道求仙

    倾国佳人,百年过后红粉骷髅而已。人生匆匆,不过百年。世间有长生之法,耐不过平庸之身。愿以尸骨铺路,鲜血为梯,踏千万人之上,行长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