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0300000003

第3章

本事品第四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整理衣服,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既是释迦贵种刹利大姓,迦毗罗城净饭王子,此四阿修罗畜生种类极成卑下。世尊,何故言与我亲?”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于过去世第三十一劫有佛出兴,号毗舍浮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常为四众说法。尔时,有一大婆罗门,名弗沙耶若,已于过去无量佛所种诸善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深信具足归依三宝,受持五戒离诸放逸。时,弗沙耶若有弟八人,一名弗沙金刚,二名弗沙那毗,三名弗沙阇利,四名弗沙跋摩,五名弗沙车帝,六名弗沙树,七名弗沙毗离,八名弗沙那提。时,弗沙耶若婆罗门劝诸弟言:‘汝等贤首,今可归依佛法僧宝,受持五戒离诸放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彼诸弟皆悉不肯归依三宝,乃至不肯发菩提心。时,弗沙耶若数劝诸弟经于多年,复问诸弟:‘汝等何故皆悉不肯归依三宝?乃至不肯发菩提心?竟有何意何所愿求?’时,彼八弟即作是言:‘兄能千年修二威仪,唯行唯住不坐不卧,经七日夜限食一揣,修此难行足满千年,然后我当归依三宝,受持五戒离诸放逸,发于无上菩提之心。’

“弥勒,时弗沙耶若闻是语已,一心喜悦,即为八弟而立誓言:‘汝等若能归依三宝,乃至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退转者,我今必当千年之中不坐不卧,七日七夜限食一揣。我立誓已,于千年中若昼若夜,乃至一刹那顷念于坐卧,乃至于七日夜过食一揣,永当使我违三世佛,违六波罗蜜,违十善业道,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空中有百千亿那由他无量诸天赞言:‘大士,善哉!善哉!坚固勇猛,大力决定,汝于来世盲冥众中当得成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声震于世!’时,毗舍浮佛以弗沙耶若头陀功德故赞言:‘善哉!善哉!大婆罗门,汝今以此苦行威仪,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故,于未来世第三十一大贤劫中,人寿百岁于彼成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遍知,声震于世。汝当尔时,与此八弟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弥勒,彼弗沙耶若婆罗门,足满千年不坐不卧,经七日夜限食一揣;满千年已,令彼八弟安住三归,受持五戒,及发无上菩提之心。善男子,是弗沙耶若化其八弟,及余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等诸婆罗门、长者、居士、男子女人、童男童女皆成熟已,即于毗舍浮如来法中出家学道。尔时所有解说经论及诸外典,诵持不忘为人解说,然后至闲林中,与第一义谛禅波罗蜜相应而住经五万年。于彼时中,成熟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天、龙、夜叉、阿修罗、伽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畜生、饿鬼、毗舍遮、人非人等,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不退转。

“弥勒,彼弗沙耶若婆罗门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我身是也!我于尔时为欲成熟彼八弟故,于千年中不坐不卧但行但立,经七日夜限食一揣;我为成熟彼诸弟故,乃至于闲林中住第一义谛经五万年,成熟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天、龙、夜叉、阿修罗、伽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畜生、饿鬼、毗舍遮、人非人等,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不退转。尔时弗沙金刚者,今罗睺罗阿修罗王是;弗沙那毗者,今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是;弗沙阇利者,今波罗陀阿修罗王是;弗沙跋摩者,今婆稚毗卢遮那阿修罗王是;弗沙车帝者,今魔王波旬是;弗沙树者,今汝弥勒是,以是因缘得无碍智,一生补处安住大乘;弗沙毗离者,今毗摩罗诘是也;弗沙难提者,今提婆达多是也。当如是观,我昔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为欲成就魔波旬故,作如是等无量苦恼毛竖惊怖难行之事。是故今此魔王波旬,以福德、智慧二种庄严故,有如是等神通威力,有大功能,于欲界中最胜自在。此魔波旬及余眷属,今于我所起勤害心,于正法幢起推折心,于僧宝所起破坏心,于八圣道起断除心,于正法灯起毁灭心,于诸众生一切善法起隐没心、致留难心、作恐怖心、不怜愍心、违反之心,令诸众生退舍善道堕恶趣心,于诸龙众起惊怖心,于阿修罗宫起破坏心,于此说法大众会所欲障碍故而来至此,复起欲坏大众集心,兴此恶意顾视而坐。若有众生为障碍他故,娆乱他故,降伏他故,欺陵他故,求称誉故,求名闻故,依于五欲戏笑乐故,求富贵故,修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不为解脱,不为信敬,不为离欲寂静,唯为自身五欲乐故,修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为如是等诸结所缚杂于愚痴,于欲界中果报成熟,为魔波旬如是苦恼。此魔波旬以本障碍他故,娆乱他故,降伏他故,欺陵他故,求称誉故,求名闻故,依于五欲戏笑乐故,求富贵故,于毗舍浮如来法中,修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是因缘,今于现在白法尽灭,五浊恶世得作魔王,于三宝所不生信敬无尊仰心。如是波旬常于众生而作诸恶,不利益故,令苦恼故,令堕落故;提婆达多亦复如是。此罗睺罗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波罗陀阿修罗王、婆稚毗卢遮那阿修罗王、牟真邻陀阿修罗王,及余阿修罗等,亦于毗舍浮如来法中,憍逸自举不勤修习,复怀疑惑杂诸烦恼,贪欲、瞋恚、愚痴邪见,无明胆佞断常之心,修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是因缘,今生下类苦恼畜生阿修罗道,为诸结所缚疑惑愚痴,是故彼等尚不能发世俗正见,何况能发无上善根?唯有弥勒菩萨摩诃萨、毗摩罗诘及菩提鬘阿修罗仙等,于毗舍浮如来法中,不为障碍他故,乃至不求富贵故,但乐离欲化众生故,修六波罗蜜,以是因缘,此大丈夫弥勒菩萨、毗摩罗诘及菩提鬘阿修罗仙等,得无碍智,以诸菩萨功德庄严,巧成一切众生智药。

“是故我今告于汝等:若有欲求无上智者,是人应当深信清净,以第一义谛而求菩提,莫以世谛!譬如五大河水能满大海,不以小河;如是以依第一义故,速能充满一切智海,不以世谛。又如须弥山王依于大地久住不动,不以依水;如是以依第一义谛,一切善根而得坚固,不以世谛。又如一切草木依于大地而得生长,不以草叶;如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依第一义谛而得生长,不以世谛。又如猛风依于虚空而能吹荡烟云尘雾,不依于地;如是为求菩提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依第一义谛,能吹诸恶见云、烦恼烟雾、十恶道尘,不以世谛。又如依日大光明故,得见高下及诸色像种种作业,不以依彼油灯小光;如是以依第一义谛菩提之心,无有迷惑作诸善业,不以世谛。是故应舍一切爱取摄受之事,住闲林中,不作放逸修第一义,不以世谛;汝等如是便能速满六波罗蜜,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成正觉。”

尔时,世尊欲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一生处弥勒, 问于尊导师,

云何畜生类, 言与人为亲?

世尊见久远, 告于弥勒言:

修罗等往昔, 皆是我兄弟。

第三十一劫, 毗舍浮佛时,

我作婆罗门, 聪慧字耶若,

六度常相应, 菩提不退转。

时我有八弟, 邪见婆罗门,

劝令信三宝, 及发菩提心,

彼皆不肯行, 愚痴邪见故。

既历多年已, 钝根作是言:

‘兄能千年中, 常离于坐卧,

复经七日夜, 限食饭一揣,

如是千年满, 我当住菩提。’

我时一心喜, 誓住二威仪,

既满千年已, 方得成熟彼,

又化多众生, 出家离俗已,

复与第一义, 相应五万年。

如是第一义, 我时本安住,

转化无量众, 坚住无上道。

罗睺毗摩质, 婆稚波罗陀,

波旬毗摩诘, 弥勒及提婆,

如是八人等, 先是我兄弟,

为彼修苦行, 成熟于菩提。

我为无上道, 行诸苦难事,

波旬提婆达, 常欲危害我。

魔于过去时, 所作诸善业,

初无有信敬, 恒欲恼众生;

但为富贵欲, 求名不尊重,

毗舍浮法中, 而行于六度;

白法尽灭已, 恶法增长时,

得为魔波旬, 欲界中自在。

又于三宝所, 不肯生信敬,

波旬提婆达, 常欲恼众生。

如是修罗王, 增上憍逸士,

疑惑有欲垢, 及诸嫉妒行,

今在畜生类, 而作修罗王,

于诸最胜法, 无智不能了。

弥勒毗摩诘, 道鬘修罗仙,

于毗舍得信, 修行无上道;

彼与六度合, 常化诸众生,

是故今殊胜, 成熟无碍智。

故我今示汝, 宜舍诸疑惑,

勤修第一义, 证菩提不难。

如海常充满, 种种众宝物,

如是修真谛, 能令智满足。

又如依大地, 生长诸苗稼,

如是真谛合, 能生胜菩提。

又如风依空, 吹荡诸尘曀,

如是修真谛, 能灭诸烦恼。

又如依日光, 明见诸色像,

若住第一义, 能睹诸佛法。

是故若欲求, 于世速成佛,

宜舍诸见著, 安住第一义。

往诣闲林中, 端坐修禅定,

勇决独无侣, 求无上菩提。

精勤自调伏, 防护于己心,

弃舍诸邪见, 远离于断常。

怒心龙夜叉, 并及诸鬼神,

无量百千亿, 化之以真谛。”

第一义谛品第五

尔时,月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有所问,唯愿如来,随时听许为我解释。”

尔时,佛告月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来应正遍知恣汝所问,当随意答,令汝心喜。”

尔时,月藏菩萨摩诃萨闻佛语已,即白佛言:“唯然受教!大德婆伽婆,云何菩萨摩诃萨住阿兰若修第一义谛得如月,以四无碍成熟众生能满六波罗蜜?”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问是义。汝于过去无量佛所植诸善根,修诸功德圆满之行,已曾问此甚深之义。汝今直欲为彼未曾修习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男子、善女人故问如是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若有清信善男子、善女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作是观:三界所有一切众生,皆为贪欲、瞋恚、愚痴三毒猛火焚烧炽然,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亦炽然不得解脱。作是观时,菩萨于彼诸众生所起大悲心,复作是念:‘一切众生莫不厌苦求乐,彼等如是为苦所转如五节轮。’复作是念:‘何因缘故此诸众生众苦增长无有休息?’作是念时,知诸众生皆为爱取因缘所摄,故受是苦增长不息:‘是故我当弃舍爱取所摄因缘,出向闲林独而无侣,于第一义谛思惟而住。如是先自除苦,然后乃能除众生苦。’如是菩萨以真实心欲令众生离苦得乐,当知此心从大悲起。菩萨摩诃萨弃舍一切爱取因缘,出向闲林独而无侣如犀牛角,于四圣种喜悦而住,不念地、不念我地、不念地我,水火风大亦如是。不念色、不念我色、不念色我,受想行识亦如是。不念眼、不念我眼、不念眼我,如是不念眼识、不念我眼识、不念眼识我,如是不念眼触、不念我眼触、不念眼触我,如是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念乐、不念我乐、不念乐我,乃至不苦不乐亦如是;耳鼻舌身亦如是,不念意、不念我意、不念意我,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念乐、不念我乐、不念乐我,乃至不念不苦不乐亦如是。不念四大、不念我四大、不念四大我,乃至不念三受、不念六想、不念三行、不念六识,不念色声香味触亦如是。不念虚空处、不念识处、不念无所有处、不念非想非非想处,不念见、不念闻、不念觉、不念知、不念代谢、不念觉观、不念心,不念此世间、不念彼世间,不念过去、不念未来、不念现在,不念断、不念常,不念三昧、不念禅,不念舍、不念尽、不念用,不念生、不念灭,不念我、不念数,不念黑、不念白,不念胜、不念劣,不念行、不念住、不念坐、不念卧,不念闇、不念明,不念作、不念三界、不念刹那亦如是。

“诃诃诃诃诃诃 哒啰咩 达啰腻移 沓婆差 沓婆褐勒叉移 陀婆木叉移 苏婆贺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于闲林修第一义谛。”

佛说如是阿兰若第一义谛时,有八十亿百千频婆罗诸天及人,于第一义谛曾修习者皆得无生法忍,复有恒河沙等天人得柔顺忍,复有过虚空量诸众生等得不忘菩提心三昧,复有八万四千比丘得无漏心解脱。

尔时,世尊复作是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如上所说,弃诸爱取所摄因缘,乃至如我所说修第一义谛时,云何菩萨摩诃萨得如月,以四无碍成熟众生能满六波罗蜜?

“善男子,如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皆为三毒猛火炽然,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亦炽然不得解脱。作是观时,菩萨于彼诸众生所起大悲心,此是菩萨摩诃萨得如月,照除众生无明黑闇如初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为除众生诸苦恼故,舍诸爱取所摄因缘,此是菩萨摩诃萨得如月,照除众生无明黑闇,与义无碍相应成熟众生,为满六波罗蜜故如二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出向闲林独而无侣如犀牛角,于四圣种喜悦而住,此是菩萨摩诃萨得如月,照除众生无明黑闇,与法无碍相应成熟众生,为满六波罗蜜故如三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修第一义谛,此是菩萨摩诃萨得如月,照除众生无明黑闇,与词无碍相应成熟众生,为满六波罗蜜故如四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于三界境界及一切乐,皆悉弃舍修第一义谛,此是菩萨摩诃萨得如月,照除众生一切渴爱,与乐说无碍相应成熟众生,为满六波罗蜜故如五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弃舍现在人中乐,亦不希望于五欲乐而修第一义,此是菩萨摩诃萨得如月,照除众生一切瞋闇,成熟众生能满檀波罗蜜,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如六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于诸境界得奢摩他定,此是菩萨摩诃萨得如月,成熟众生能满尸罗波罗蜜,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如七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三界境界休息相应,不分别瞋、不分别慈,此是菩萨摩诃萨成熟众生能满羼提波罗蜜,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如八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一切三界休息相应,不分别极不分别,此是菩萨摩诃萨成熟众生能满毗梨耶波罗蜜,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如九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为悲愍众生故而修第一义,此是菩萨摩诃萨成熟众生能满禅波罗蜜,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如十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于诸三界阴、界、诸入三受等事,不分别极不分别,住如实际而修第一义,此是菩萨摩诃萨成熟众生能满般若波罗蜜,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如十一日月。

“如是,善男子,此是菩萨摩诃萨住于闲林修第一义时得如月,以四无碍成熟众生能满六波罗蜜。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第一义时成熟众生复得如月?善男子,如菩萨摩诃萨住于闲林,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舍离分别一切三界阴、界、入等,住不分别修第一义。时诸地行天、龙、夜叉、罗刹、阿修罗、鸠槃茶、饿鬼、毗舍遮、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饥渴寒热更相怖畏,逼迫身心常怀瞋恶,于诸众生而无慈愍,不观后世畏。彼诸天龙乃至迦吒富单那往菩萨所,见已大笑,而欲夺于菩萨精气,又以恶气而欲嘘之,及欲打害散乱其心。彼诸鬼神虽起此恶,去一由旬不能往到彼菩萨所,何能以气嘘之夺其精气,及以打害散乱其心?彼诸鬼神心极生怪,复示第一最恶形色,欲令菩萨畏之心裂,然此菩萨若行若住乃至不能动其一毛,何况能作诸余恼乱?彼诸天龙乃至迦吒富单那,以一切方便不能少分恼乱于彼修第一义谛菩萨摩诃萨。彼等便于修第一义谛菩萨摩诃萨所,心得敬信尊重敬仰心生希有;以于菩萨生敬信故,身心苦尽得乐充满。彼等复数诣菩萨所接足礼敬,还其本处游行止住,复于众生更相敬重,常生慈心、不怖畏心、不胆佞心、不恼害心、无怨仇心、不斗诤心、作平等心、休息杀生心乃至休息诸邪见心。彼等数数向于菩萨极作敬重,头面礼足,发愿忏悔一切罪业,而作是言:‘我等从今乃至久远,生死流转随几时中,亦常恭敬供养仁者,以为左右、亲友知识、兄弟眷属及作檀越。乃至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成正觉,是时仁者于三乘中与我授记。以仁者力故,我等当于生死流转而得解脱入无畏城!’此是菩萨摩诃萨修第一义时,成熟众生能满六波罗蜜。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如十二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住于闲林修第一义时,所有空行天、龙、夜叉、罗刹、阿修罗、鸠槃茶、饿鬼、毗舍遮、富单那、迦吒富单那,于诸众生犷恶瞋恚,无有慈愍,不观后世畏,作如是等诸恶形色非威仪事,乃至不能恼彼住于闲林修第一义谛菩萨摩诃萨一毛,何况能作诸余恼乱?彼等天龙便于菩萨摩诃萨所心得敬信,乃至休息十不善道。彼等数数向菩萨所发愿忏悔一切罪业,乃至:‘仁者于三乘中与我授记,我等当于生死流转而得解脱入无畏城。’此是菩萨摩诃萨修第一义时,成熟众生能满六波罗蜜。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如十三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住于闲林修第一义时,彼诸天龙乃至迦吒富单那,向彼菩萨摩诃萨边,忏悔业障、众生障、法障、烦恼障,乃至是诸众生得成熟故能满六波罗蜜,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如十四日月。

“如菩萨摩诃萨住于闲林修第一义时,彼诸天、龙、夜叉、罗刹、鸠槃茶、饿鬼、毗舍遮、富单那、迦吒富单那,犷恶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慈愍,不深敬信,不观后世畏;乃至于彼修第一义谛菩萨摩诃萨所,深得敬信尊重敬仰生希有心,一切皆悉弃舍恶业及舍舍宅,昼夜诣彼修第一义谛菩萨摩诃萨所,修行如上休息杀生,于诸众生生悲心、利益心、怜愍心而住,休息偷盗、邪淫、妄语,此是修第一义菩萨摩诃萨能满檀那波罗蜜;如彼休息两舌,此是菩萨摩诃萨能满尸罗波罗蜜;如彼休息恶口,此是菩萨摩诃萨能满羼提波罗蜜;如彼休息绮语,此是菩萨摩诃萨能满毗梨耶波罗蜜;如彼休息贪瞋,此是菩萨摩诃萨能满禅波罗蜜;如彼休息邪见得正见,数数作如是愿,当令我等得无上智,此是菩萨摩诃萨能满般若波罗蜜。如彼天龙乃至迦吒富单那,于彼修第一义菩萨摩诃萨所深得敬信,亦复不勤怖畏刹利、沙门、婆罗门、毗舍、首陀,亦不怖畏男夫妇女、童男童女,亦不怖畏象、马、师子、虎、豹、豺狼、獐、鹿、鸟、兽,亦不怖畏国土城邑、聚落舍宅,亦不怖畏地水火风,亦不怖畏药草林树华果等物。此是菩萨摩诃萨修第一义时,成熟众生乃至能满六波罗蜜,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如十五日月一切圆满。

“如是菩萨摩诃萨住于闲林修第一义谛,速能满足六波罗蜜。譬如十五日月众星围绕微妙可爱,如是修第一义谛菩萨摩诃萨,为彼信心诸天龙等乃至迦吒富单那,善行围绕微妙可爱。譬如十五日月照除一切无明黑闇,如是修第一义谛菩萨摩诃萨,照除天龙乃至迦吒富单那等十不善曀。譬如月体性凉冷,能令热恼诸众生等身心得乐;如是修第一义菩萨摩诃萨,令彼天龙乃至迦吒富单那等瞋怒所恼者,令住慈心身得安乐。譬如月令失道者见道,如是修第一义谛菩萨摩诃萨,令诸失道天、龙、夜叉乃至迦吒富单那等,于天人所皆生慈愍,乃至能见于三乘道。譬如十五日月一切圆满照于月爱摩尼宝珠,如是宝珠以月光照故,能出多水满于小河及诸大河又满大海;如是修第一义谛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威仪力故,乃至迦吒富单那得深敬信,不怖刹利乃至不怖童男童女,不怖城邑乃至不怖树林华果,以此因缘人非人等乃至迦吒富单那獐鹿鸟兽,各于所须具足充满;以彼所须得充满故,不相恼害身心安乐,于十善业道堪能修行,乃至于天人中得受果报具足快乐,以是因缘于三乘中得不退转,如是诸天人等多得饶益。

“如菩萨摩诃萨住于闲林修第一义,能令诸天人等得安隐乐,以是等故速能满足六波罗蜜。是故菩萨摩诃萨当住闲林修第一义,于一切善根三昧陀罗尼,忍辱坚固得住成熟。如须弥山王善得安住,如是修第一义谛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善根檀波罗蜜善得安住;如师子兽王,以尸罗波罗蜜降诸烦恼;如那罗延,以羼提波罗蜜伏诸三界一切恶见;如波利质多罗树华始开敷,以毗梨耶波罗蜜种种善根华得开敷;如日轮焰光,以禅波罗蜜能除一切无明黑闇;如十五日月一切圆满,以般若波罗蜜功德庄严所愿圆满;如如意宝能除贫穷,以方便力种种善根不可穷尽,智财无减法愿充满。犹如大云能降大雨,如是菩萨摩诃萨住于闲林修第一义,乃能降注诸法宝雨。如菩萨摩诃萨修第一义,善能安住于菩萨行,一切魔事终不能动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得圆满,种种功德宝华庄严,得到一切诸法智明。如幢上摩尼宝,能成一切义;如毗沙门王贤瓶,能到一切智炬;如得月爱摩尼宝珠在于手中,一切所知皆得圆满;犹如大海;亦如冬时著惭愧衣;如勇健人巧用种种坚牢器杖;如善化伏藏养育一切众生;如阿那婆达多池、紧那罗等均平受报;犹如莲华,诸烦恼泥不能染污;如宝华聚,百千法门种种围绕;犹如宝鬘,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之所瞻仰;犹如泉池净水盈满,洗除众生诸烦恼垢;如斯陀大河,荡除众生一切烦恼诸恶见垢;如大河中船,能度众生诸烦恼河;如枳萨利师子,降伏一切众邪异道;如帝释金刚杵,降伏一切烦恼阿修罗;犹如伞盖,遮障众生诸烦恼雨;如大梵王,令诸众生度于流转,生死旷野示涅槃道。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于闲林修第一义时成熟如是无量功德。

“如是,善男子,第一义谛是何句义?第一义谛是五根句义,第一义谛是三昧根义、大慈大悲义、深信一切智义、以四摄法摄受一切众生义、护持正法义、勤求一切佛法义、远离诸难义、住佛功德义、超过声闻辟支佛地义、能净三业义、以诸三昧庄严心义、净三恶趣令诸众生舍邪道义、信解忍义、成熟众生无生忍义、舍离憎爱义、于诸法决断义、分别一切法义、勤求一切智义、得一切助菩提义、觉了十二因缘义、分别上首义、三不护义、四无畏义、十力义、大慈大悲成熟众生义、方便勤求如来十力第一义谛义、十地义、登祚地义、降魔义、得一切种智义、转法轮义、降法雨义、度一切众生义、建立八圣道义,第一义谛有如是等无量大义。善男子,第一义谛荡诸结垢灭一切恶,能度众生烦恼淤泥,枯竭爱河超过一切流转旷野,破诸见网照除无明,降伏诸怨断除忧戚,诸根适悦令入正道,觉悟诸法增长善根,舍诸凡愚入贤圣位到菩提道。善男子,如是第一义谛,一切功德皆悉圆满,成熟无上最胜智慧,能令众生到于一切生死彼岸。”

尔时,月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所谓三昧,三昧者是何身?是何攀缘?是何想?是何相?是何性?第一义谛,是何身?是何攀缘?是何想?是何相?是何性?”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三昧久已修习善根圆满,汝今为于诸众生故问,于如来如是等义。善男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月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唯然受教。”

佛言:“善男子,诸声闻乘三昧者,名不善三昧,三界身、颠倒攀缘、不净想、厌离相、不喜乐性。地界三昧者,不分离身、取攀缘、重想、坚相、碎坏性。水界三昧者,不分离身、满攀缘、润想、稀软相、枯竭性。火界三昧者,不分离身、成熟攀缘、热想、烧相、尽灭性。风界三昧者,不分离身、吹举攀缘、无碍想、急疾相、轻举性。分别阴三昧者,渴爱身、缘起攀缘、弃舍想、苦相、无我性。空三昧者,通利法身、诸法攀缘、无物想、开视相、毕竟空性。无相三昧者,舍三结身、涅槃攀缘、空想、休息相、究尽作性。如是无愿心心法三昧者,五识身、因缘攀缘、常修行想、速疾相、无所依性。此等是声闻乘三昧。

“修是缘起三昧,名缘觉乘三昧。

“安住大乘善男子,慈三昧者,忆念身、众生攀缘、无碍想、无瞋相、不浊性。悲三昧者,忆念身、众生攀缘、不害想、救拔相、愍恻性。喜三昧者,忆念身、众生攀缘、乐著想、爱乐相、常庆喜性。舍三昧者,忆念身、众生攀缘、无瞋喜想、常舍相、无功用性。念佛三昧者,法性身、形像攀缘、色处想、爱敬相、欢喜性。念阿那波那三昧者,以身为身、念为攀缘、不住想、冷热相、生灭性。

“善男子,如是第一义谛四禅灭空三昧三摩跋提,依阿那波那念。何谓阿那波那念?阿那言入息,波那言出息,念谓心法。善男子,彼入息、出息当修,修已身猗心亦得猗。当云何修?一者、数,二者、随顺,三者、止住,四者、观相,五者、转还,六者、快净。数有二种作:一者、依彼除觉观,二者、取出入息相。随顺亦二种作:一者、依出除觉观,二者、取入息相。止住亦二种作:一者、示现出入息渐渐减尽,二者、安住三昧。观相亦二种作:一者、示现出入息渐渐减尽;二者、观察心心诸法,种种别异,处处止住。转还亦二种作:一者、息三种受,二者、止三种行,以此得净空三昧。何者为空三昧?见诸法无命,观诸法无主,于彼得住七种空。何者为七?所谓阴空、界空、入空、谛空、因缘空、法空、性空,是名空三昧。住是空三昧则增长因缘息,增长因缘息则事休息,事休息故则道休息。

“善男子,此是菩萨摩诃萨第四禅不可得无言说得第一义谛三昧,非声闻、辟支佛境界。菩萨摩诃萨得禅定处,毕竟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能满六波罗蜜,于七日夜成熟无量亿那由他百千众生天、龙、夜叉乃至迦吒富单那等,何况能多日夜!随其所有国土城邑,有如是等住第一义禅,菩萨摩诃萨于彼国土有十二种功德利益。何等十二?一者、于彼世界国王不瞋恼,婆罗门不瞋恼,沙门不瞋恼,毗舍不瞋恼,首陀不瞋恼,男夫妇女、童男童女及畜生类禽兽等不瞋恼;二者、于彼国土他方怨敌不来侵国,兵杖不起;三者、于彼国土无贼寇、无欺诈、无矫诳;四者、于彼国土恶人不入,无诸疫病,唯除四大相违病者,终不横死除自报尽;五者、于彼国土亦无非时风雨寒热;六者、于彼国土,一切众生无有瞋恶、急躁粗犷、颠倒见取、为痴所覆,天、龙、夜叉、罗刹、阿修罗、鸠槃茶、饿鬼、毗舍遮、富单那、迦吒富单那,师子、白象、虎、豹、豺狼、毒蛇蝮蝎;七者、于彼国土亦无蚊、虻、恶蝇、虱、蚤、鼨鼠、野狐、勲胡、兔、枭及以鹰、鹞并余伤害食苗稼虫;八者、于彼国土华果美味皆悉甘脆,无苦辛涩无味等物,亦无饥馑,果药丰饶;九者、于彼国土大地平正,无有旷野高下崄难,地无盐卤亦无坑涧,华果树林常得青翠扶疏蔚茂,是故众生不乏衣食,所须常得饶益安乐;十者、于彼国土人无怨仇斗诤毁訾,亦无言讼,皆生慈心、利益心、同心、喜心、施心、戒心、忍心、精进心、禅定心、智慧心、求法心、不违反心、勤求三乘心、求解脱心、知足心,唯除过去诸不善业怨仇心等;十一者、于彼国土当得诸佛住世,若无诸佛有缘觉住,若无缘觉有声闻住,若无声闻有五通仙住,于彼国土常有如是应受供人;十二者、于彼国土无恶名称不可乐声,所谓谪罚声、斗讼声、狱系缚声、杀害声、著铠甲声、捕猎声、偷盗声、骂詈声、期克声、俭声、饥馑声、少衣服声、欺陵声、病声、邪淫声、妄语声、两舌声、粗犷语声、绮语声、贪声、瞋声、归依恶天神声,于彼国土常无如是诸恶邪声,常有如是好声满足,所谓三宝声、三律仪声、四梵住声、四摄声、六波罗蜜声、无生法忍声、登祚声、不受后有声、降魔声、转法轮声、降法雨声,于彼国土以此诸声常得充满。修第一义禅菩萨摩诃萨,随所住处于彼国土诸众生等,皆得趣向无上菩提,于三界中声震于世。若有菩萨摩诃萨欲得速满六波罗蜜,及欲成熟无量无数万亿众生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诣闲林于四圣种相应而住,如是菩萨摩诃萨以第一义谛得八地智。”

尔时,世尊欲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月藏问尊天人师, 愿为我说上月语,

云何菩萨住兰若? 云何修习第一义?

云何于彼得如月, 与义相应无碍智,

能成无数亿众生, 亦能速满于六度,

断除烦恼及诸行? 佛说修习第一义,

见三界苦烦恼火, 老病忧悲死炽然,

于诸众生生怜愍, 速舍爱取摄因缘,

喜乐圣种住兰若, 于第一义常相应。

修诸禅者舍六根, 亦舍爱取阴界入,

三界境界爱尽除, 远离三世及断常,

于禅损减尽不念, 是人得离黑白尘,

亦离明闇诸分别, 亦常修习第一义。

舍离阴界住菩提, 于诸世间得如月,

国土众生息惊怖, 犹如满月照世间,

如是众生得安乐, 如月性冷焱光明,

于诸国土恶声息, 如是功德亦如月。

若人修习第一义, 微妙音声满世间,

俭病斗诤悉休息, 令诸众生向菩提,

信顺忍成第一义, 悟无生忍亦复然,

亦以此成无碍智, 亦能速满于六度,

亦以此法成众生, 亦以此法速成佛。

声闻不善处, 颠到亦应离;

地界不分离, 坚重碎坏性;

水界不分离, 希润枯竭体;

火界烧煮熟, 热想尽灭性;

诸阴是爱性, 因缘得休息;

空有于七种, 法物令开现;

无相除渴爱, 休息于诸结。

舍诸集因缘, 皆以无愿力,

修习因缘起, 唯是缘觉乘。

大乘诸众生, 修行诸梵住,

安般念三昧, 开示于身心,

心能住无事, 休息三种取,

不可得言说, 是名第一义,

非彼二乘地, 安住此实际。

若以此三昧, 成熟无数众,

名称满于中, 是人速成佛。

是故若欲满, 檀等波罗蜜,

及欲成佛道, 常乐阿兰若。

若常乐兰若, 修诸圣德行,

速舍诸缘碍, 得成佛菩提。”

尔时,世尊说是第一义时,于彼众中五百七十菩萨摩诃萨,曾于过去修此法者,一切皆得无生法忍。复有六十百千频婆罗菩萨摩诃萨,曾修此法,彼等皆悉于十地行得自然智。复有六十百千那由他频婆罗众生,曾于过去修四梵住及四无碍,彼等皆得月藏三昧自然成熟得八地智。复有八万四千比丘,得尽诸漏,心得解脱。如恒河沙数诸众生等未发无上菩提心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同类推荐
  • 白石道人诗说

    白石道人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读素问钞

    读素问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阳秋剩笔

    阳秋剩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全生指迷方

    全生指迷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我的穿越女友

    我的穿越女友

    一个从后时代穿越过来的女孩子,“凑巧”的成了萧宸的女朋友,有着太多新奇思想和想法的女孩子帮着一心想成为街头一霸的萧宸一步步的实现着自己的计划。故事里有激战,有热血,有新奇,有搞笑,有情深义重的兄弟情,也有至死不渝的爱情……
  • 贪婪传说

    贪婪传说

    歌颂撒旦的威名,传承黑暗的真谛,请愿地狱业火的降临,赐予缔结的血之契约者以实现愿望的魔力,吾为贪婪真主玛蒙,奉上汝之祭品,结下血之契约。古斯拉博家族三子无意间得到来自恶魔的礼物,从此他以活下去为目的,在人族帝国与深渊,神山,寒冰森林,望海平原,巨龙岛,海域征伐中成就自我“主人你如此贪婪就不怕光明神降下惩罚吗?”少年抬头望着天空布满的阴云,邪恶笑道:“在光明和黑暗之间没有所谓的信仰,有的是为强大而不断获得利益的人,我不需要信仰为什么要怕光明神的惩戒?”
  • 九界倾城乱

    九界倾城乱

    誓言?这个世界上最虚幻的东西,曾经的海誓山盟,终究是抵不过利益的驱使,那桃渊峰的桃花依旧烂漫,只是那人却早已不在,龙晨!我发誓!待我千年历劫归来,你欠我的,势必讨还!
  • 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是父母最大的期望。可是,您想过您的教育方式有没有问题吗?您知道您的教子方法是否存在错误呢?本书一天帮您纠正一个教子错误,50天让您远离教子误区。
  • 寂寞流年,发祭(青春我们能不能不忧伤)

    寂寞流年,发祭(青春我们能不能不忧伤)

    当一个女人,在经历了某些撕心裂肺疼痛的感情后,有的会选择拒绝温暖为曾经的爱守节殉了自己,坚持着自己受伤的哀伤;而有的会接受温暖为曾经的爱祝福,也为了成全自己破裂的心。我原谅自己的一切,我也不是爱的不够深沉,不够全部,不够坚决,只是当一切爱的繁华尽退,我想回归于一个平静的归宿。
  • 做到位更要说到位:男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做到位更要说到位:男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本书阐述了男人在生活中、工作中,如何既做到位,又说到位,从而生活幸福,工作顺利!
  • 攻情掠爱·二嫁绝情暴君

    攻情掠爱·二嫁绝情暴君

    从小她便和年龄相仿的十二个女童一起长大,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及十八般武艺!十八岁那年门主却下令只允许留下四人!那一夜,血溅三尺,女子美丽的容颜扭曲不复,只为活命!活下来后,她便做为陪嫁丫鬟远嫁云沧!一嫁!陪嫁入宫之后,她阴差阳错的闯入了他的浴池还与他肌肤相亲!第二天就被封妃,成为众矢之的!他对她百般呵护,万般柔情,直到成为后宫第一人!她的防备一丝丝瓦解,而在毫不犹疑将处.子之身交托与他时,那个神秘女子睁开妙目霎那,她被弃之如草芥。圣旨一道,废黜她淑妃头衔,成为天牢死囚!他揽着身侧女子的纤腰,红艳的唇畔轻启,云淡风轻:“你于我始终无足轻重。”十三天,她清楚的记得这个数字。双眼被挖,精致的容颜被毁!十指被废,经脉俱碎!脊骨生生被敲断,再也爬不起来!死的时候,被残忍的扒皮!全身无一处完整!二嫁!重生后的她是漠狼国臭名昭著的公主,舞技超群,绝艳无双!一举一动,倾倒城池!传闻她祸乱宫闱,与其皇兄有染,红墙内醉生梦死!更是使用巫蛊之术,毒害谏臣!传闻她是被群臣十八道谏书才“赶出去”的和亲公主!她远嫁云沧的那天,举国欢庆!再次入宫,她身着薄纱,妖娆地卧在莲花制成的贵妃榻上,媚眼如丝,她缠上他精壮的腰身,潋滟红唇狠毒道:“凤华延,我回来了。我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女主先弱后强,果断复仇!撒花~推荐新文:《王爷的惑心小宠》http://novel.hongxiu.com/a/541492/
  • 重生之绝世倾城

    重生之绝世倾城

    新婚之日,他屠她满门,却拥她庶妹为后。那日,她笑了,笑的那般凄凉。她说,轩辕野,司徒菟来世,若我再遇你,我定要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睁眼,竟是回到了几年前,那时,还未遇见他。她开始了复仇,从此斗庶妹,耍渣男,样样不误,但是谁能告诉她眼前的人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冰冷的吗?怎么像个牛皮糖怎么甩都甩不掉??他说,在我遇见你之前,我的心没有人,在你来之后,我的世界从此只有你,且看他们携手,共享这大好河山
  • 太隐传

    太隐传

    一个魔道弟子的成长,在正道与魔道之间的抉择,不论身处何地,只需心中无魔,便是自身。
  • 诱狐成妻记

    诱狐成妻记

    这只小狐狸这么可爱,拐回去作宠物。这只小狐狸这么漂亮,拐回去作性宠。这只小狐狸这么乖巧,拐回去作老婆。我只是想把你带回去宠你,养你,爱你,什么叫做公的都是坏人啊,而且我也不是公的……呸,我是公……我是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