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0200000004

第4章

论。复次不觉至相应不离 释曰。次明枝末于有二。先明细相。后显粗相。初中亦二。总标。别释。此初也。无明为体本。三细为相末。不相离故名为相应。非谓王所相应之义。是不相应三染心故。无明起妄。妄起无明。是故名为相应不离。此及六粗先作二释然后消文义方明着。一约喻显意。二就识明相。初说意者。本觉真如其犹净眼。热翳之气如本无明。翳与眼合动彼静眼。业识亦尔。由净眼动故病眼生。能见相亦尔。病眼外视即有空花。境界相亦尔。以有花境分别好恶。智相亦尔。由此分别坚执不改。相续相亦尔。领顺违相起爱憎心。执取相亦尔。随其苦乐立名计着。名字相亦尔。既生贪嗔争而相击。起业相亦尔。被捉送官有所囚系。业系苦相亦尔。长眠生死而不能脱。皆由根本无明力也。约识辨相。略叙三释。有义。染心是前七识。此属七识有通有别。通谓九相皆属七识故初业相即自体分。其能见相即诸见分。第三现相即是相分。缘境执法故名智相。执相常流名相续相。依法执我名执取相。由执起名名计名字相。依起惑业名起业相。由业招报名业系苦相。别而言之。业属第七。依无明动成妄念故。转属第六。依第七根转缘外故。现属五识。随其五尘对至现故。智识即是邪智故。相续即是诸识。我执多执常故。执取相者即是诸识。领纳受蕴。计名字相即是诸识。取像想蕴。起业相者即是诸识。思数行蕴。业系苦相是五趣。果即是色蕴。故此粗细九种妄心是前七识。今知九相非是黎耶。有二证故知唯七识。一由二和方名黎耶。此中生灭是前七识。其不生灭是如来藏。融同一体是黎耶识。既此九种是唯生灭。非二和合故非黎耶。二以阿黎耶识说有无明。不觉而起。能见现能取境界起念相续说为意等。既依黎耶说有无明。不觉而起方是业等故。业识等是前七识。有义。前说不应正理。乖此论等诸教理故。经说真现分别事识。即应经有重言失故。论说现识一切时起。若是前七。应间断故。说阿赖耶现一切境。现属七识。违诸教故。所现境用既属七识。赖耶应无现境义故。识三细相名不相应。若是七识染相应故。又应业识非佛地断。许是七识菩萨知故。更有诸过。不能广举。故知九相通显八识。谓前三细定属梨耶。后有三分故说三细相。义如下说。若尔黎耶应唯生灭。业等唯是生灭心故。答。实由二义方成梨耶。义如前说。此偏举故。以彼六粗是七识故。故说境缘复生六相。亦即经说。于藏识海境风所动七识。波浪转。于中智相是末那识。经说。六识及心法智如是七法刹那不住以住。以此末那创有惠数执我我所得此名。故其相续相即是意识。论自说云。言意识者即相续识。依诸凡夫取着转深名意识故。余是四蕴。义如前说。若尔末那应缘外境。便与经论所说相违。答。许缘六尘不违教理。金鼓经说。眼根受色乃至意根分别诸法。大乘意。根即是末那。能缘诸境。不违经故。如对法论十分别中相显现分别者谓六识身及意于器世界所受用义所取相中而显现故。意通缘境。亦不违论意。是意识不共所依。如眼与识得同缘境。由是此中应作比量。意根必与意识同境。是立宗言。以是不共所依必与能依同境如眼等五根。是随同品言。谓若不同境者必非不共所依如次第灭意根。是随远离言。既此比量于理无违。末那遍缘理善成立。不可难言。同能依识缘自体故有自见遍。诸心心所皆证自体。于一心中有诸分故。是故不废同一所缘。而诸教说不缘外者。以所现境不离现识。末那虽缘不计为外。不妨内缘六尘境相。有义。此说理教相违。唯说末那内缘执我。以是微劣任运一类无穷。别起我所见故。不尔何异第六意识非计内外可令相别。尚非我计我亦非外计外。故说心法智。即此智相是末那者亦非证成。末那心所非唯惠故。惠于心所非初胜故。非自所许四相法故。以诸心所助成心事名心法智。总为第七。非即末那名为智相。不尔本识既未有智。何不说为非心法智。意根分别一切法者。此中意根非末那识。意谓思量。此分别故。即说意识名为意根。意识亦名分别根故。如说眼根能受诸色。岂受相应能受色耶。经说境缘七识浪转。论兼说意显现分别。言总意别亦不相违。依本识见而起末那。依本识相别起五识。意识通缘见相而生。不尔诸识便无差别。既所引教不顺所宗故。所立理依似比量。宗有二过。一违正教。多处唯言有我见故。二违比量。乖不遍缘正比量故。因有二过。一有决定相违过失。违后施设正比量故。二有异品一分转过。诸共所依亦同境故。由是此中正比量云。有漏意根必不遍缘。自所余境不共。所依六根之中随一摄故。如彼有漏意根应不能发无漏意识。理不相应故。又令末那与五色根等无差别。便成大过。使前所说理教相违。故知末那非谓智相。不能分别爱不爱故。应知六粗皆属事识。下五意中广显其义。何故不说末那识者。有二义故略不说之。一义准有故前说赖耶三种细相必有执我末那俱起。故唯识云。随彼所生彼地所系。又瑜伽说。赖耶识起必二识相应。又由意识缘外境时。必依末那为根方起。故说六粗分别事识必有末那。义准有故。故粗细中略不说也。二义不便故。无明住地动本净心令起和合成黎耶识。末那既无此和合义。故三细中而不说之。又由外境牵起事识。末那既无缘外境义故。六粗中亦略不说。由此义故经中但说真识现识分别事识。余义同前。委如下说

论。云何为三至不离因故 释曰。次分别释。于中三细。即分为三。此初也。无明业相者。标其名也。谓由无明心起动故。谓无明即名业相。但是依主非持业释。依不觉者。释标中无明也。心动名业者。释标中业字。业有二义。一动作义。故云依不觉故心动名业。觉则不动者反举释成。既始觉时则无动念。是知今动只由不觉。二为因义。故云动即有苦。如得静时即是涅盘妙果。故知今动则有生死苦患。果不离因者。显动即苦。动因苦果无别时故。此虽动念而极微细。缘起一相能所不分。故无相论云。问。此识何相何境。答。相及境界不可分别。一体无异。此依黎耶业相说也

论。二者能见至则无见 释曰。言能见者。即是转相。依前业识转成能见。故言以依动故能见。若性静门则无能见故。云不动即无见也。反显能见必依动义。如是转相虽是能缘。以境微细犹未辨之。如摄论云。意识缘三世境及非三世境。是则可知此识所缘境不可知。境不可知者。以无可知境故。如说十二因缘始不可知义。此依本识转相说也

论。三者境界至则无境界 释曰。境界相者即是现相。依前转相能现境界。故云依能见故境界妄现。若无分别则无境界。故云离见即无境界。反显境界必。依此义云。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此论下释现识中云。所谓能现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以一切时任运而起常在前等。并依本识现相而说。此之现相尚在本识。何况业转微细于此而反说在七识中乎。问。此境界相为即是境为是举境显能现心。有义。但是所现境界说。依能见境妄现故。又说。离见即无境界。非有别心是所离故。又依转识说为境界。离转无别取境心故。又说。不知转识所现。不说别心是能现故。此三乃是识三分义。次前是见。此相分。故下五意中名现识者。依识所现从识得名。如说相分亦名为心。此亦应尔。故不相违。有义。不然违论说故。此境界相即下现识。不应说是所现境故。既说现识现一切境。不应境界复现境故。说如明镜现于色像。若唯所现喻不齐故。又说。对至即现五尘。非境对余而现起故。又第三相得名为意。境无依止非意义故。经说境界现识处现。所现能现心境别故。前后诸文说依转识为境界者。依识体说如说离业即无见相。此亦应尔。故不相违。此文所标境界相者。前后影略互举见相。谓心心所四分合成业相即是证分。是最微细难知心故。转相即是识自体分。以是能缘向内见故。现相即是识之见分。能现境界向外见故。所现境界即是相分。所现所取外境相故。前二是内。是识自体依持别故。开之为二。后二是外。是识之用相带而起合之为一故。于前后互举见相。非谓第三唯是境界。此等并由根本无明动静心起成黎耶位。若尔事识应说此三。八识皆有诸心分故。道理实如是。但于细识破一异执。粗识易知义准有故。如于事识但说相应本识。岂都无相应义。论文巧约影互显耳

论。以有境界至生六种相 释曰。显细相意以显粗相。于中有二。初标。后释。此初也。言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新论于境加虚妄言。意欲简别真如实境。真如既说非是境相。但言境界。是显妄也。然下六粗束为三对。初之二种依境生执。法执细惑地上断故。其次二种依执生惑。我执中惑二乘断故。其后二种依业受果。上品粗惑凡夫知故

论。云何为六至不爱故 释曰。别释六粗。即分为六。此初智相由未无明不了现识所现境相皆是妄现无有体性。创起了别执实染净。名为分别爱不爱等。谓执染劣起不爱心。若执净胜起爱分别。故新论言。起爱非爱心

论。二者相续相至不断故 释曰。依前分别爱非爱境而生苦乐觉念之心。常相续故名相续相。谓依前念分别爱境起乐受觉。于爱境起苦受觉。数数起念相续现前。此即自体念相续也

论。三者执取相至心起着故 释曰。于苦乐境不了虚妄深起取着名执取相。谓即于前相续所念苦乐境上复深取着领纳不舍。故言心起着等

论。四者计名至名言相故 释曰。依前颠倒所取境上取分齐相更立名言而生分别。名计名字相。故楞伽云。相名常相随而生诸妄相。故言依妄分别假名言等也

论。五者起业至种亦业故 释曰。依前计名执着心故起贪等惑。发动身口造种种业。能招当来五趣苦果。此即惑业为苦近因也

论。六者业系至自在故 释曰。业因既成。依业受果。被业所系。不得自在。循环受苦。名业系苦。故言依业受果不自在等

论。当知无明至不觉相故 释曰。上已广显枝末。此即结末归本。当知无明能生等者。初正结归。如前九相摄一切染。因本无明迷真而起。故云无明生一切染。以一切染法皆是等。释苦所以。恐疑染法多种差别如何。根本唯一无明。染法虽多皆是无明之气。悉是觉之相不异不觉。是故染法皆是不觉

论。复次觉与至有二种相 释曰。上来已释觉不觉义。次明同异。于中有三。初总标。次别名。后辨相。此初也。前已别释。今将合明故。次前文复更标举。故云复以觉与不觉。前别明者。令知迷悟升沉有异而生欣厌。今合释者。令知业幻非定一异而有断证。故言觉与不觉有二种相

论。云何为二至二者异相 释曰。此别名也。染净齐真曰同。同义可表名相。染净体殊曰异。有殊状曰相。何故如是有同异耶。以体从缘故异。摄缘因归体故同。缘从体同故真如一味。体从缘异故凡圣两分。凡圣分故世谛义立。真如一故真谛理存。觉与不觉同异如是

论。同相者至微尘性相 释曰。次后辨相。于中有二。初同。后异。同中有三。初举喻。次法合。后引证。此初也。种种瓦器喻染净法。皆以微尘而为性相喻染净法。以真为性。相者体也。亦即是性。非以此中性相言故即说微尘为器之性而说瓦器为尘之相。新论但言皆同出相。即显此中性相无别

论。如是无漏至真如性相 释曰。此法合也。始本二觉名为无漏。本末不觉名曰无明。有用显现故名为业。而非实有故名为别。染净虽殊皆真为体。以动真如成此二故。此中相者亦即体性。非谓相望而言性相。新论但言真如相故

论。是故修多罗至无可见故 释曰。此引证也。是前染净同真相故。经依此义说诸众生本来涅盘得菩提等。总说虽然。别分别者。本末不觉即真如故。众生即涅盘不复更灭。本始二觉即真如故。菩提亦本有非新得者。故此涅盘非待修习了因方证。故言非可修相。即此菩提非待生因而方起作。故言非可作相。此之二果既性本有非更得故。故言毕竟无得。亦无已下犹是经文。为遣疑难故论具引。谓有难言若诸众生已涅盘等何不如佛现报化等色身相耶。故此初句释此义云。法性自体非色可见。如何更能现色相耶。故言亦无色相可见。又复疑云。若以法性非色可见不现色者。诸佛何故现色相耶。故下诸句释此义云。彼见诸佛种种色者并随众生染幻之心变异所现。非谓不空智性之色。以智真体非可见故。故言而有见色等也。非谓智色不空性者。此文既倒释乖文耳

论。异相者至各各不同 释曰。次显异相。于中有二。初喻后合。此初也

论。如是无漏幻差别 释曰。此法合也。随染幻差别者。是无明法。以彼无明违平等性。是故其性自有差别。说本无明自性差别。我见爱染等烦恼依无明起差别故。诸无漏法顺平等性。直论其性则无差别。但随染法差别相故。故说本觉性德差别。又由对治彼染差别故。成始觉万德差别。如是二法虽现业用。皆是真如随缘显现。似而无体。通名业幻

同类推荐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笔髓论

    笔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种子门

    种子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澎湖台湾纪略

    澎湖台湾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野老纪闻

    野老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腹黑邪王:盛宠傲娇妃

    腹黑邪王:盛宠傲娇妃

    清澈的溪水前,一张绝美倾城的脸勾起一抹淡笑,惊诧了树后那张被面具覆盖着的脸。异瞳,因人而异。傲娇,有腹黑宠。“司空破,你滚不滚。”某宛暴怒。“王妃,我当然会滚,不过,我们回府再去滚吧,这儿人多,本王怕王妃害羞。”司空破嘴角勾起一抹揶揄,这该死的女人,要再不看紧点可就要被别人给拐了。“混蛋,你个色痞。”某宛怒吼...
  • 天命不受

    天命不受

    冥河逆流,轮回停转,黄泉鬼族自西而来,肆虐人间。值此危难之际,大周太祖横空出世,率人族盟军与鬼族主力会战于西域之地,后胜之。至此,大周立国,人鬼进入对峙阶段。直到千年之后,一名流落西域的世家少爷再度掀开人鬼新篇章,同时也拉开了天命的序幕。天命之下,众生为棋子,六道为棋盘。天在算,人亦在算,且看谁最后算赢了谁。然而就算是输,人族上至圣人贤者,下至凡夫俗子,也只会认输不认命,只因那人那一句,天命不受!
  • 九九玄宫

    九九玄宫

    天地人,仙魔神,生死道!山村少年为何身怀绝世灵根,人皇殿的存在究竟是因为什么。让我们一起随主角游历浩瀚宇宙,看无数文明潮起潮落。看小说十来年了,突然想自己写一本,希望读者朋友们支持,书的大纲已有,可能会更新慢,但不会太监
  • 百姓自制风味小吃1000例

    百姓自制风味小吃1000例

    本书本着通俗易懂,实用,可操作的原则,向读者介绍了1000种我国各地最爱欢迎,驰名中外的特色风味小吃的传统槽糕及制作方法。包括蒸,煮烤炒等。原料易得,制作方便,人人会做,家家可制。不但倍受百姓家庭青睐,更是烹饪爱好者的理想用书。
  • 不周山异闻录

    不周山异闻录

    在一个正常的早晨,药师遇到了两名女孩。原本不平静的生活变的更加奇怪,她们的身份,被选择之人,无数真相被残忍的揭开,露出了血淋淋的伤疤。“你应该消失的…”女子悲悯的看着破碎的人。“不,神是不会消失的,只会永存。”一切的一切,都会归于光影陆离的本真。
  • 比寂寞还安静

    比寂寞还安静

    关于你的故事你的青春我会懂你想要的爱情都在这里
  • 守护甜心:花开半夏

    守护甜心:花开半夏

    是命运本该如此,还是她上一辈子本该有错。她宁愿一辈子都不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伤人伤心的世界。她一世风流,暗地里却殇人忆泪。她是否永远这样,过的不踏实,过的不安宁。她伤了哭了想走了,可却被命运挡着。命运就是她的一堵墙,永远的挡在她的面前,无法自由。
  • 青春涅槃十八岁

    青春涅槃十八岁

    三个月不见心中十分想念,翻来覆去,刚刚写好的的信件转眼就被我扔到了纸篓里面,心中有千言万语,提起笔来,第一句话,却怎么都放不下手。这颗躁动的心在这干爽的季节里更加克制不住。你在干什么,是躺在被窝里度电子小说,还是守在电视机旁看亲自节日,亦或许只是趴在电脑桌前,反反复复的更新着空间的日志。天气已经凉了,无论添多厚的衣服,在第一片梧桐叶落下来之前,我总是渴望身边能够有你的笑靥和拥抱。你会想我吗?或者说你认为我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可笑的巧合。在日出日落的无限时光中它终究因为时间的永恒而被淡忘
  • 微雨潮汐,然诺一生

    微雨潮汐,然诺一生

    【她是他的,但她是自由的】一个夏日开始,他们的命运彻底发生了改变。她千方百计的让这两个白痴发现了对方在心里的存在,而她却一直扮演着一个路人。每一年每一天,她都活在未知中,她告诉自己,她要靠自己活,她要为自己活。“我知道你对我的心思,但是当年你当初为什么要走”当年如果你还在,我又怎会选择了她。【本文虐甜。】
  • 我的老师萌萌哒之天然呆男神

    我的老师萌萌哒之天然呆男神

    “喂,帅哥新来的?”某女不怀好意的盯着某男看。“嗯,同学,你知道高二六班怎么走么?”“帅哥,我就是高二六的,我叫方小希!不如你做我男朋友吧?”“呃……方小希同学,我是你们新来的班主任……”“……老师你好!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