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0200000002

第2章

第一章 牟尼离三世 相好悉具足 于住无所住 法界悉清净 因缘故法生 因缘故法灭 如是观如来 究竟离痴或

是故二论各述一义同契至真不相乖也。

论。是故至向佛智故 释曰。下引经证。于中有四。一引经成证。二重释前文。三不觉之失。四觉者之德。此初也。是后三位能观念无皆名觉。故经依此说能观无念。为向佛智。谓因地时虽未离念。而观此念都无念相。能观如是无念道理。说此能观为向佛智。以是证知佛地无念。向佛智者。是证得义。故新论云。若有能观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惠。此是举因望果说也。若约因果通位说者。如金光明第二卷云。依诸伏道起事心灭。依诸断道依根本心灭。依胜拔道根本心尽。诸伏道者。谓三贤位。起事心灭者。即此论中舍粗分别执着相也。诸断道者在法身位。依根本心灭者。犹此论中所舍分别粗念相也。胜拔道者金刚喻定。根本心尽者。犹此论中所言远离微细念也

论。又心起者至即谓无念 释曰。此重释前文也。此释伏疑重举前文。觉心初起故言又心起者。谓前所言觉心初起若谓觉。彼初起之心。则不名觉。有初心故。若无初心。则何所觉。所觉既无。无能觉故。若觉悟心初起名觉。既有觉相。不应名觉。起初觉心是不觉故。如何前言觉心初起。显通此难故举此文。前说觉心初起相者。于所觉相无相可知。而言觉心初起相者。觉彼初心即无念起。如觉迷方知西即东更无西相是可觉知。知西相者谓即东也。觉心之时知初动念即本来静。所觉初心既不可得。能觉初相亦何所存。故云即谓无念。故新论云。心尚无有。何况有初

论。是故一切至无始无明 释曰。此显不觉之失也。文中三节。谓标释结。是故等者乘前标也。是前无念名为觉故。除佛已还不名为觉。以从等者。释所以也。若除佛外不名觉者。何故前言随分觉等。以从无始至成佛来无明之念念念相续未曾离故。新论意同前对四相梦之差别故说渐觉。今约无明眠之无异故说不觉。如仁王经同此义云。始从伏忍至顶三昧照第一义不名为见。所谓见者是萨婆若故。故说无始无明者。结不觉义。谓从无始而有无明。既依无明而起诸念。故有念者说彼皆是无始无明不名觉也。新论无此文义亦足

论。若得无念至无念等故 释曰。此显觉者之德也。此中意说。若妄未息。不知一心本无相念。若至心源得于无念。则能遍知一切众生心妄动故生住异灭心本不动实无生等。故新论言。若妄念息即知心相生住异灭皆无有相。以无念等故者。释通上义。佛得无念众生有念。有无悬隔云何能知。以无念体皆平等故。众生生虽念体即无念。佛无念体与彼平等。故能遍知诸念无念。新论无此文义似阙

论。而实无有至同一觉故 释曰。上寄四相释成义言。此显始觉不异本觉。而实等者。初标不异。虽曰始得无念之觉。而觉四相方名始觉。然所觉相本来无起待。何不觉始觉别耶。以四相下后以释成。以彼四相无别自体可辨前后故言俱时。依于一心粗细之念故说觉时而有前后。言而有即前后也。非谓四相而俱是有。既离心外皆无自性。无有俱时前后可立。是故说言皆无自立。既本离心皆无自性。由此不离本觉真体故。言本来平等同一觉也。此总意云。既觉四相说为始觉。所觉无故能觉亦无。故无始觉异于本觉。或此真显始不异本。谓前所说四种觉相离于本觉皆不可得。故新论云。如是知已则知始觉不可得。以于一心前后同时皆不相应无自性故不异本觉。若作此释于理无违。令新旧论不相乖返。依此义故楞伽经云。十地即十地无所有何以等

论。复次至不相舍离 释曰。上广始觉。下广本觉。于中有二。先明随染。后显性净。初中有三。标别辨相。此初标也。以随动门而显本觉故。言本觉随染分别。既随缘动而言生也。虽曰随染不失性净。故言与彼不相舍离。此所随染既有二种。故随此染生下二相。言二染者。一谓自染。即在因时由无明熏所起诸染。二谓他染。即在果时与生同体诸众生染。随生相者。此中有义。谓随自染生智净相。以说从染得智净故。由随他染生不思业。以化染生起胜业故。有义。俱随自染而起。谓本觉心具有体用。随染显体成智净相。随染显用起不思业。既断自染方能起用。故不思业亦随自染。有义。俱随他染而起。谓诸菩萨修行得果显现法身起诸业用。皆随众生染有此事。若度染机无修无得。唯是真如一味相故。若尔此二应是始觉。答由二义故但名本觉。一约所对染差别故。谓始觉者对所俱染说。今此二相对所随染故。二约本有修生别故。以智净等依本有义说。其始觉者约修生说故。虽曰不一而亦不异。以所对染所俱所随皆依真有无别体故。以本始觉皆有修生本有之义无别异故。谓本来始更无异法。从此义故总名本有。以始契本方名本觉。从此义故总名修生。既以本觉作始觉故。即此本觉亦是本有修生。又以对始得本名故。即此始觉亦名修生本有。此缘起理犹如圆珠随举一门无不收尽故。智净等与彼始觉异不等皆无有妨

论。云何为二至思议业相 释曰。此别名也。略以十门分别此二。一者释名。所言智者谓始觉智。净谓离染。同于本觉。果德作用故名业。非下地测名不思议。二相皆通持业依主。相者状也。本觉随染有此体用当相状故。即相之相二释皆通。二者出体。此二皆以生灭门中随染本觉而为自体。以说随染生二相故。三显体用。初智净相还净时体。不思业相还净时用。本觉有此当本末故。四者染净。此二俱净。以皆返染而显说故。亦可俱染。以皆随染之所成故。五约二利。初一自利。非无利他。谓以自他利为他自利故。六者三身。初通法身及自受用。后通化身他受用。体相粗细二利断故。七者四智。初一镜智亦平等性。普照之智体故。后通三智。由得平等妙察性成化事故。八者二智。初即正体如理之智。后即后得如量之智。返照自体起外用故。九者因缘。初以体相内熏为因。初以体彼用大外熏为缘。后以智净为生起因。众生染机为发起缘。诸法无有非因缘故。十者得果。初以对染同本智净为所生果。后以对机无方大用为所生果。既有因缘必有果故

论。智净相者至方便故 释曰。次依名辨。于中有二。先明智净相。后不思业相。智中有二。初直明净相。后问答释疑。前中亦二。先因。后果。此初也。谓于地前真如教法内外熏力能修资粮加行善根。故言依法力熏习。若登地上契证真如称真起行名如实修行。渐渐修习至金刚位因行既极名满足方便。故新论云。功行满足

论。破和合识至智淳净故 释曰。此显果也。果有二种。所谓体用。由前方便能破和合梨耶识内生灭之相显其本觉不生灭性。此即根本无明尽故以无所念显本觉也。故言破和合识相。显现法身断惑显体即果体也。即于此时灭染心中业转现等相续之相故。今随染本觉之心遂即归源为淳净智。成于应身始觉义也。然此始觉无别始起。即是本觉随染作也。始同本故名淳。染缘尽故名净。断障显用即果用也

论。此义云何 释曰。次问答释疑。于中有二。先问。后答。此初也。此问意云。如上所说动静心体举成生灭。若断生灭。应灭静心。如何但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法身等。即执真同妄难也

论。以一切心至非不可坏 释曰。次下简妄异真答。于中有三。谓法喻合。此初也。谓生灭相皆是无明。非是本觉体。有识相。觉与不觉体非一故。此无明相虽非觉体。而亦不离本觉之体。觉与不觉体非异故。由非异故而可坏。故涅盘云。明与无明其性不二。由不一故非不可坏。故下文云。除灭无明见本法身。前然非异可坏义故说离静无别动心。今依非一非不坏义说破识相法身显现。所望义殊不相违故

论。如大海水至湿性不坏 释曰。此举喻也。文中显其四种喻相。如大海等者。真随妄转喻。水相等者。真妄相依喻。而水非动性者。真体不变喻。此显动者。非自性动。不尔动灭湿应灭故。若风止灭等者。息妄显真喻。谓显动者。随他动故动相灭时湿性不坏

论。如是众生至不坏故 释曰。此法合也。于中次第合前四喻。众生净心等。如水随风动。水不自浪。因风起浪。风不自波。依水现波。故动即水。无别体也。心不自起。因无明起。痴不自动。因心有动。生灭即心。无别体也。心与无明等者。如风水相依。以水全动故无水相。以动全湿故无风相。心全作识故无心相。识无非真。无无明相。故梁摄论云。见此不见彼。若见一分性解分性不异。即生死故不见涅盘。即涅盘故不见生死。心非动性者。如水非动性。即显心性本非动念。若无明灭下。如水体不变。无明灭者。根本无明如风灭也。相续灭者。即业识等。如波相灭。智性不坏者。随染本觉。照察之性。如湿性不坏也

论。不思议业至胜妙境界 释曰。次不思议业相。于中有二。初标。后释。此初也。以依智净法身之体起此应身功德之相。与众生六根胜妙境界。故宝性论云。诸佛如来身如虚空无相。为诸胜智者作六根境界。示现微妙色。出于妙音声。令嗅佛戒香。与佛妙法味。使觉三昧触。令知深妙法

论。所谓无量至得利益故 释曰。此辨释也。文有七句。显其四义。初之二句横显业德广多无量。次之一句竖显业根流穷三际。次之二句显业胜能无功应机。后之二句显业胜益利润不虚。即是根作真如大用无始无终相续不绝。故金光明经云。应身者从无始生死相续不断故。一切诸佛不共之法能摄持故。众生不尽用亦不尽故说常住。宝性论云。何者成就自身利益。谓得解脱远离烦恼障智障得无障碍清净法身。是名成就自身利益。何者成就他身利益。既得成就自身利已。无始世来自然依彼二种佛身现世间自在力行。是名成就化身利益。问。始得自利已方起利他业。云何利他说无始耶。答。有二义。有义。如来一念真智遍应三世。所应无前际。能应亦无始。犹如圆智一念遍达极三际境。境无边故智亦无边。无边之智所现之相故得无始亦能无终。不可难言过去众生已入现世无所利应。以众生体遍三际故。三际互融皆具有故。三际时分无定实故。说众生界无增减故。前际若灭乃成减故。后际若生是增见故。故虽前际亦能利益。此非心识思量所测。是故复名不思议业。有义。前说理未圆明。于正理教犹乖疏故。若说众生体遍三际。是则便无利他之义。众生与佛其体同谁。既众生界前际不灭。亦即佛界后际不增。谁起化用无始应耶。若虽同体亦有利者亦可应说众生利佛。以同一体成利他故。更有诸过不能系取。故知此说理未圆显。应言利他说无始者不约所应无始而说。但约佛。佛体同而异。谓利他者即始觉也。始觉同本。其体不殊。本觉之体诸佛无别。觉体同故佛亦无差。前佛所化即今佛利。前既无始。今亦无初。故虽始得法身自利。而起应化利他无始。此既真用不待作意。是故名为不思议业。此与众生心本无二。但为无明用则不现。若有厌求真用渐显。则于彼心称根现起而不作意。我现差别故云随根自体相应。现无不尽尽无不益。故云种种而现得利益故等。此等诸文新论少差。能寻其义不越于此

同类推荐
  • 海上见闻录

    海上见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明水记

    大明水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角遗编

    海角遗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Ramsey Milholland

    Ramsey Milhol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PAZ

    PA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TFBOYS之雪晴

    TFBOYS之雪晴

    讲的是明星TFBOYS恋上XST组合,TFBOYS的父母不同意TFBOYS和XST在一起,XST因车祸离开了TFBOYS……
  • 雇主观察日记

    雇主观察日记

    被女人公主抱。被女人救了小命。被女人单膝跪下求婚。被女人握着手深情款款地说:“跟我生个孩子吧。”沈浮的命运在这一秒,仿佛达到了悲剧的顶峰。对此,他只想说:“如果我没有错,她也没有错,那么错的,一定是这个世界。”
  • 狐遥传

    狐遥传

    狐妖墨狐遥,善良少女夏依涵,因为一场拼上性命的善良,开始了这场邂逅的故事,日常的高中生生活被妖魔鬼怪打碎,夏依涵的生活从此与妖怪挂上了钩。中华众妖的故事,从此展开......
  • 医闾先生集

    医闾先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疯我魔

    道疯我魔

    浩浩星河我为主!万古青史我来书!脚踏轮回掌乾坤!苍茫世道我为尊!看一位少年如何报仇雪恨,如何踏上武道巅峰,如何为自己、为家人、为众生求长生!此书既是故事,也是人生。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挫折、有失败、有伤心、也有遗憾。但同样也有喜悦、有成功、有欢笑。有点路有朋友相伴,有的路只能自己独行。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3:十全武功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3:十全武功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系列第三部,描画了自康熙末年诸子争立至嘉庆初年平定白莲教约80年间的历史。其中以雍正、乾隆两朝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征伐贯穿全篇,而乾隆帝所谓的“十全武功”则是作者全力论述的重头戏。书中,雍正帝矫诏篡位,残杀兄弟,屠戮功臣,摧残士人及神秘被刺,乾隆帝两平准噶尔、大小金川之战、缅甸之役等丢人现眼的“十全武功”,惨烈的文字狱及各种宗教起义,都得到最优特色的体现。作者眼毒心明,无情地拆穿康雍乾三朝所谓盛世的谎言,将雍正、乾隆内心的阴暗与变态淋漓尽致地剖露出来,足以令深受教科书毒害的读者大跌眼镜,脊背发凉。
  • 查理九世之噬夜断魂惭

    查理九世之噬夜断魂惭

    生无可恋,我深刻的体会到这个词的含义。我知道,当我第一次遇见你时,你我之间已下定局。面前穿唐装的少年,我第一次在他眼中看到不舍。【谢谢你,对不起…】
  • 我的世界之热血青春

    我的世界之热血青春

    主角陈鹏威是个中职学校的学生准备要毕业了过一个月就得离校了过完最后一个暑假就去征兵,但是毕业前危机来临,有某教授研究出生化病毒,带到了所有学校,大多数学生被感染慢慢变成了丧尸,警、军队等把所有学校封锁了,学校里还有幸存者在避难,鹏威要坐车回校但是危机来了,潜伏回小学救弟弟。返回现读学校发现自己喜欢的女生和同学朋友还幸存的活着避难又奋不顾身的再闯回学校!
  • 停,你别笑特吓人

    停,你别笑特吓人

    错乱的时空,诸神的对决。在这诸神对决的年代,谁能重铸秩序,力压诸神。哦,不好意思哟,这不是这部小说的简介
  • 一任年华

    一任年华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小,该相遇的人总有一天会相遇,不刻意去寻找,就是那样躲也躲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