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51500000002

第2章

非曰。此意始乎淨覺。謂纂要有而不遵無時彊用。天台近代諸師。俱取無著而棄逐天親。且無著天親。皆聖師也。何取一捨一。今圭峯雙用二論。但前後別行。却云有而不遵無而彊用。且大雲青龍諸師。二論共解疑住難分。故圭峯先約義句懸判。後用斷疑科釋。況立斷疑之名。自大雲青龍諸師創立。且非圭峯也。聖人云。有名無義廣引文釋。有義無名莫知所以。今以名管之。使經中法義昭彰。豈曰無而彊用也。問。何不先用天親懸判。後以無著釋義耶。答。以有傍正故。且彌勒云。及斷種種疑。亦防生成心。無著六種因緣一為斷疑故。天親云。自此已下一切修多羅。示現斷生疑心。則以斷疑為正。淨覺雌黃未為得理。然無著論。本不全用彌勒之偈。今淨覺用無著論釋經。而全增彌勒偈文。可謂不遵彊用返歸若也。今云入文隨釋多用無著未免媕娿者。且如通論破圭峯引無著云。是福德等。謂檢論無文。自公不善論意。非圭峯之咎也。豈謂媕娿。況圭峯之材。非君等希企所及耶。幸勿造次。

此經梵文譯本。元無分名。大藏外盛行什譯有三十二分。相傳。是梁昭明太子作。若依譯本。不可參入。奈何世所信向習誦便易。存之亦可。又云。但如理實見應化非真。兩分名目。恐須互換。

非曰。聖教東漸翻譯之後。千聖不改易。豈謂信向便易故得存之。得非居心不淨。彊欲滓穢太清邪。

此經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下。合安心字。而特闕之。什師刪繁。可略則略。必非脫去。

非曰。欲解一經。須尋眾本。別本俱有心字。或有脫者。刀筆之誤。却云什師刪繁可略則略必非脫去。率爾穿鑿。良可悲夫。

三果不來。應云而實無不來。經本闕不字。古來皆同。不可擅加。如春秋夏五不書月闕文。

非曰。梵語阿那含。此云不來。亦云不還。不來第三果名也。何云不可檀加。則知華梵未通。且未明華梵。遽爾操觚。得非太早計邪。

靈幽素持此經。暴終杳歸冥府引見令誦。王曰。勘少一節。何貫華之線斷乎。放還其本。在濠州鍾離寺。石上幽經。七日乃蘇。遂奏。勑令添入六十二字。淨覺將魏譯勘秦本。謂少耳。不知什師存略之意。無著論科判是佛地心具足。初以眾生為念處初發心住。既以眾生為廣大所發心境。以前顯後。以後照前。故所略之也。如此意遠。可謂譯主。若專執什本。固不可添入。隨順世緣既而信向。又不妨圓滿隋譯經之與論。但不可擅加於什譯經本以入大藏。若別行大藏之外可也。

非曰。事苑何以得知佛地心具足中文。即是前發心住中文故。譯主略之耶。又云。以前顯後以後照前故可略之者。且會通經意。殆非賢首天台慈恩等諸大聖師。其餘刀筆常材安可會釋。且猶使蚊負山商蚷之河。必不勝任矣。又云。但不可擅加以入大藏者。若別行大藏之外可也。經論譯畢。頒行天下。却有藏內藏外之異。儻或有藏中將出。或有新將入藏。安可定分內外。秦魏之本不同。何以增加。如魯論語二十篇。齊論語二十二篇。豈可以齊論增魯論中。

此經圭峯指為小般若。如無著論。前歸敬偈云。此小金剛波羅蜜。以如是名顯勢力。此對大品般若為小般若。天台家指涅槃為大經。賢首家指華嚴為大經。皆取經名末上一字稱之。必無所對。

非曰。圭峯何處指金剛為小般若。但八部般若中有大品小品等。未甞指金剛為小般若。又云。皆取經名末上一字稱之者。大藏內經末上有大字者。一百餘本。豈都稱大經耶。賢首宗稱大經者。自依龍樹指華嚴為大不思議經耳。非公所謂也。

梵語佛陀。此翻覺者知者。了了覺知名為佛陀。誰不覺知。誰能覺知。體同性徧一而已矣。

非曰。梵語佛陀。此翻覺者。佛地論云。能自開覺。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如蓮華開。正以有情為不覺。顯佛能覺也。若體同性徧。如何揀凡聖因果之異也。

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弗。目犍連。先並事火外道。艱苦屢載。都無所獲。

非曰。舍利弗。目犍連。智度論云。婆羅門子優婆低沙。即舍利弗也。離多。即目連也。遇馬勝比丘。指見世尊。二人俱詣佛所。求索出家。且非事火外道也。有謂事苑引天台觀經疏。何故不遵。且智者宗承龍樹。豈特遺大菩薩耶。自不曉智者意。幸請熟觀。然亦小事。儻有大節。豈不誤聖師之意耶。

天竺垂足而食。故食訖洗足。

非曰。善見律云。坐法有二。一結跏趺坐。二踞坐。設則篇云。踞坐者。佛始成道受乳糜。觀諸佛法。皆著淨衣踞坐而食。若有出家弟子。應如是法踞坐。制有九法。一脚前却。二闊脚。三搖動。四豎。五交。六垂。七翹。八累脚。九累[月*坒]。並犯吉羅。今云垂足而食者。恐非佛意。

我相乃至壽者相。相亦名見。圭峯演無著論。釋四種見相。所迷有二。迷識境起四見。如小般若。迷智境起四見。如圓覺(云云)然此經既密示階差自有淺深。亦通兩種。迷智所起。惑體不同。無非我相。

非曰。今觀此釋。則知未甞深考經意。若以圓覺金剛二經對看。自知識智不同。淺深有異。不應指金剛密示階差亦通二種。然圭峯密示階差。自說連綴次第。故一十八住密示階差。非約迷識迷智故謂階差。幸勿胸臆。

即則有人問云。此經多云即。又多云則。用此二字如何分別。即不離於此也。則由之於此也。各隨文理語勢用之不同。

非曰。近有蓮社淨樂居士張承宣跋云。即則二字者。謹按高麗太安六年。以彼國之祖名稷故。凡經史之字。悉易即為則。避嫌也。至壽昌元年。詔刊此經於大興王寺。從沙門則瑜德詵之請。仍還本文。或傳至中國。至有互寫。然人有所問。知與不知。宜當實對。何苦肆為穿鑿。

東方虗空乃至上下虗空。一切大教多取虗空為喻。以虗空清淨無礙。性徧一切處故。世間大地萬物皆有無礙性處。名為虗空。萬物非無礙性。則不能有萬物用。當其無礙處有萬物用。今目前所見無物名為顯色。有物名為形色。虗空無礙無所不包形顯諸色。

非曰。今經自將虗空無邊。例顯無住相布施福德無邊。却云。大地萬物皆有無礙性處。名為虗空等。又云。今目前所見無物名為顯色。有物名為形色者。語涉無稽也。然百法論自云。色有三種。一顯色。(青黃赤白光影明暗等)二形色。(長短方圓麤細高下等)三表色。(行住坐臥屈伸取捨等)論謂青黃赤白為顯色。彼謂無物為顯色。莫不與論成氷炭耶。

後五百歲。圭峯引大集經。證第五百歲。淨覺引母論料揀。以大集為正。事苑云。二老通經可謂大手。於此名言尚昧元意。按無著論云。正法欲滅時者。謂修行漸滅時也。此甚分明指正法千年後五百歲。對前為後。中分二五。若以大集為正。恐違無著。

非曰。此因淨覺。援引毗尼母論。料揀大集。故生事苑之疣贅。唐奘本云。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魏本。於未來世末世法欲滅時。隋本亦同。真諦本云。於未來世後五十歲正法滅時。什本云後五百歲。新羅曉法師疏云。所以諸本有不同者。未必譯者有誤錯耳。真諦本云五十歲者。謂其人壽五十歲時。此時正法千年已過。故言正法滅時。然此正像及與末法。皆不同外道邪法。依此而言。通名正法。後五百歲。大集月藏分第五。五百歲後當人壽五十歲時。毗尼母論乃小乘論。自說。女人出家減正法五百年。唐青龍疏云。小乘不依五百為配。但以一百而為分配。今依大乘。此經及法華佛藏經等。皆言後五百歲。以五百為分配也。然大小經論不同。如何以小乘論用證大乘經耶。況慈恩清涼青龍元曉等諸大聖師。皆云正當。大集經月藏分最後五百歲。將鄰闘諍之時。獨今異於諸大聖師。良恐不勝任矣。

持戒修福者。圭峯纂要云。戒定也。以修福屬定。隋譯云。有持戒修福智慧者。無著論以三學釋故。今謂什譯特略智慧。為其上文。帶後五百歲而來。佛入滅後正法後五百歲。戒定解脫多聞等。什譯意高。略而復周。

非曰。前指母論。自與天親論不相乳合。天親云。若未來惡世人。不生信心。若正法中。豈曰未來惡世耶。真諦曰。於未來世後五十歲。若正法中。不應人壽五十歲也。又出什譯好略智慧。謂帶上五百歲來者。若指上五百歲。亦配屬顛倒也。有謂魏本云。持戒修福智慧。下文亦有以此為實之言者。却有兩智慧耶。豈魏本無未來世末世耶。斯言即當什本後五百歲。若然者。亦應兩重智慧也。思之。纂要之意。非君等所知。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法順菩提也。非法逆菩提也。

非曰。經意有無俱遣。故法非法皆拂。却云順菩提逆菩提。得非認指作月乎。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此下經文以非蕩相。蕩而復立。故云是名。若此文與下文忍辱波羅蜜。蕩相而已。無復立法。勘同法義。理必須通。譯主所尚刪繁互顯。故此略之。

非曰。彼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已下經文。皆蕩而復立。例顯即非忍辱下亦有是名。譯主尚略故略之也。敢問。譯主既尚刪略。何不於經初但舉一兩處。下皆略去。何故獨於般若忍辱凡夫等處。無是名之言。若謂譯主互顯。何不於佗句互顯。而獨於此文互顯。有謂。奘本俱有是名。理必合有。若此言者。則知奘什之意俱未通曉。儻或得暇。宜更看讀。

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楞嚴在正宗末。圓覺在流通初。尊者何故便請經名。須知此中所請。佛唱經名。而復蕩相破執。為令於信解地離外散亂。或起如言執義。為對治彼未來罪故。如來於此為唱經名。不妨其意已兼流通。

非曰。此經隨執即破。何必定在流通中。前聞二種校量。廣顯經勝。故上座須菩提遂問。法如是勝。何以名目。佛約能斷惑勝故立金剛般若之名。又恐如言而執。故云即非。而云不妨其意已兼流通。其言稍疎也。

五眼皆如來具故。一眼即具五眼。五眼無非一眼。圭峯引古德天眼通非礙等。然圭峯引此注釋佛具五眼。恐未合經旨。以佛所具不可偏局。觀俗緣空。

非曰。圭峯云。前四在佛總名佛眼。彌勒云。諸佛五種實。以見彼顛倒。以顯佛有五種用。欲彰用別。故引古德頌。以為料揀。却云不可偏局。若只就佛言。安有異乎。今觀俗緣空。以彰用別。事苑但知其一不睹其二。見其外不識其內也。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云云)。是故三世如來。最後一分微細無明盡處。始為究竟。

非曰。須菩提自問。如來不得阿耨菩提耶。佛云如是。乃至無有少法可得。無著云。為離有見過。顯示菩提。菩提道彼中無微塵許法有體。天親又云。無有一法可證。名為阿耨菩提。以顯法界平等。無增減故。佛說所證法無得。不說能證人也。如何却云三世如來最後微細無明耶。經論無此。得非教外別傳乎。

同类推荐
  • 武韬

    武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学诗

    小学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交谊典宴集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宴集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字神咒经

    六字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叶天士医案精华

    叶天士医案精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那种通史

    那种通史

    预料中的来到商朝,预料中的看到了不一样的历史,小小的研究员夏里迷茫了,郁闷了,悲愤了,历史究竟如何?3000年前的历史究竟选择的是帝辛还是商纣王?.....而夏里的出现又打破了什么?这段被无意断裂的历史她该如何连通?且看我们的夏里小朋友的别样《通史》
  • 炎神戒

    炎神戒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类。三皇五帝带领人族与蚩尤一族对抗。炎帝创立的炎族不敌蚩尤的鬼族,炎族最后一位少族长带着炎族的镇族之宝—炎神戒逃亡,不幸被鬼族所伤。危在旦夕之时,他与神戒签订契约,成为戒灵。五千年之后,一位少年偶然之下得到了这枚戒指,振兴炎族之路,就此开始……
  • 末世之召唤之王

    末世之召唤之王

    被院长看好的秦宇因感情受创,坐飞机回家,没想到在飞机上竟然集体穿越了,穿越后获得神奇的召唤能力,原本以为这只是意外,谁知道原来这是……
  • 穿越录之神魔渊源

    穿越录之神魔渊源

    ......他问道:“嫁过来的不应该是慕容府奇丑的废物八小姐吗?怎么会是你?”本人的神回复让他几乎喷血:“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与你无关。”“你现在是我妻子,你干什么和你是谁都与我有关。”“那不如先定个章法吧!”“好的,爱妃怎么说,本王怎么做。“.......我问他:“我昏迷的时候有没有说什么?”“你说了一些很奇怪的东西,我想知道是什么东西令你失控得这么严重。”“你不会懂的了……”“告诉我好吗?说出来或者没那么痛苦。”“如果我告诉你,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你相信吗?”.....尽量更,作者乃学生
  • 弑神的异能之力

    弑神的异能之力

    学园都市拥有着领先外界数十年的技术,他们独占着仅属于自己的高科技,包括对外界而言不可思议的超能力者。(作为魔禁系列的同人作品,本作的背景是原作中不存在的中国学园都市。)(为了减少与原作的冲突,本作并不会就魔禁系列的角色展开剧情。)(还望各位仅仅只把本作当作单纯的粉丝向作品,不要过分带入原作。)(顺带一提,其实标题与主线剧情并没多大关联。)
  • 我是合伙人

    我是合伙人

    职场就像一场历险记,你不知道下一刻是风光旖旎还是暗礁险滩,如何抵达梦想的那片海,经历过的人才懂得答案的所在。
  •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婚难求:首席医官别错爱

    一婚难求:首席医官别错爱

    本文1vs1,男女主身心干净。她出身豪门,偷偷爱着门当户对的他,一心只想等着自己长大,为他披上婚纱。一朝梦醒,她被扫地出门,变成灰头灰脸的丑小鸭,就连幻想中的新郎也有了心爱的别的她……她灰头土脸地准备落荒而逃,命运却把她推到了悬崖边缘。他说,她的双手沾满了他爱妻的鲜血,他说,她处心积虑爬上他的床,他说,她腹中的孩子是因为她与别人有染,他说,她妄想逼迫他娶她……而她,林初夏,就如同那用歌喉换取双足的人鱼一般,每一步前进都要踩着他尖锐的责难,被割得遍体鳞伤,直到最后一刻,她的爱化成了水中的泡沫,成全了他……
  • 读书止观录

    读书止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强食神系统

    最强食神系统

    原本味觉失灵厨艺道路暗淡的陈少哲,有朝一日忽然得到最强美食系统的帮助。打脸不肖徒儿,怒斥黑心老板,从此开个小店悠然赚钱,让全世界的人都膜拜在自己的厨艺之下。“他是东方美食界的食神,他是全球美食界的教父,他就是20xx年蓝星年度风云人物——陈少哲。”——《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