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51400000007

第7章

异端

古之为异端邪说者众矣若老庄仙佛之流自秦汉以来惑世尤甚故特举此而详其说余不尽述也先正有言曰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不必圣贤如春秋之法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讨之不必士师吾于此亦云

扬子曰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椎提仁义絶灭礼学吾无取焉耳又曰庄周不乖寡而渐诸篇则颜氏之子闵氏之孙其如台或问庄周有取乎曰少欲至周罔君臣之义虽邻不觌也【法言】

或问有倚孔子之墙弦郑卫之音诵韩庄之言则引诸门乎曰在夷貉则引之在门墙则麾之惜乎衣未成而为裳也

晋陶桓公曰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蓬头跣足自谓宏达耶【通鉴】

魏崔浩性不好庄老之书每读不过数十行辄弃之曰此矫诬之说不近人情必非老子所作老耼习礼仲尼所师岂设败法之言以乱先王之教袁生所谓家人筐箧中物不可扬于王庭【北史】

唐玄宗尝梦老君云吾像在京西南百余里遣使求得之迎置兴庆宫胡氏曰人之有梦盖其心之动也昔髙宗恭黙思道诚心求贤故梦帝赉之良弼明皇怠于庶政志求神仙自以老子其祖也感而见于梦亦其诚之形也自是迂怪日闻天下乱矣

晁氏曰李耳撰道德经二卷予尝学焉通其大旨而悲之盖不幸居乱世忧惧者所为之书乎不然何其求全之甚也古之君子应世也或智或愚或勇或怯惟其当之为贵初不滞于一曲也至于成败生死则以为有命非人力所能及不用智于其间以求全特随其所遇而处之以道耳是以临祸福得丧而未尝有忧惧之心焉今耳之书则不然畏明之易暗故守以昏畏宠之必失故不辞辱畏刚之折则致柔畏直之挫则致曲畏厚亡也则不敢多藏畏盈溢也则不加甚已既贵矣畏其咎故退功成矣畏其去故不居凡所以知雄守雌知白守黑以懦弱谦下为道者其意盖曰不如是则将不免于咎矣用此观之岂非所谓求全也哉嗟夫人惟有意于求全故中懐忧惧先事以谋而有所不敢为有所不敢为则其蔽大矣此老子之学所以虽深约博大不免率列于百家而不为天下达道欤【文献通考】

老子之学只要退步柔伏不与尔争纔有一毫主张计较思虑之心这气便麄了故曰致虚极守静笃又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又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谷所为溪所为谷只是低下处让尔在髙处他只要在卑下处全不可当如曰以正治国以竒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他取天下便是用此道如子房之术全是如此峣闗之战啖秦将以利与之连和即回兵杀之与项羽约和已讲解了即劝髙祖追之汉家始终治天下全是得此术至武帝尽发出来便郎当子房闲时不做声气莫教他说一话更不可当少年也任侠杀人后来因黄石公教得来较细只是都使人不疑他此其所乖也老子说话只是退步占奸不要与事物接如治人事天莫若啬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皆这意思故为其学者多流于术数如申韩之徒是也其后则兵家亦祖其说如阴符经之类是也

孔子师老耼之说肇于庄子庄子师老子故其着讥侮古今圣贤独推老子甚至假说孔子言语誉之后来汉儒辑礼记承其言曰闻之老耼史记老子传复増许多老子训孔子言语鲋作家语因据为证由是坚后学之信不知庄子一书多架空寓言时孔子未逺知天下崇信其学故托时所最重者尊其师庶几耼之道益隆此庄子抑孔子尊老子之迹也后儒不察礼记家语史记出庄子后见孔子万世师表不应无所自来而问老耼一语备详诸书莫知始自庄子不知老耼之教主于清净无为其著书厌薄礼法曰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庄子传其学从而有剖斗折衡推提仁义焚符破玺絶圣弃智等论则耼又何礼之可问耶太史公谓道家以虚无为本因循为用有法无法有度无度故后之宗老庄者荡弃礼法蓬首垢面丧酒吊肉晋代可证岂有以礼训孔子而勖其徒则异是耶孔子于人之有善若管仲之仁子产之惠皆亟称不暇岂有耼其师而故没之耶此为庄子寓言无疑尝谓孔子之徒当推忠恕而已

孟子去孔子甚近尊曽思之等最的诵孔子泒接不过文武周公使孔子果师聊于庄子辈尔耼道之是非庄子述而传逮足矣何必假孔子言明之此借孔子尊师可见矣后之卫道者多为分说若孔子从耼之事庄子外篇着耼为周藏史藏庋书所或者所职多书孔子因往问耼焉容有此理不然鲁论何无一语及耼而耼之礼何不尽传其徒而甘为弃名检薄礼教之罪人耶东坡尝谓庄子虽讥孔子实尊孔子书末叙百家之学曰譬如耳目鼻口各有所明而不能相通故墨翟宋钘禽滑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闗尹老耼至庄周皆叙名之至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其在诗书礼乐多能明之则推而不敢斥此又见庄子前之推老耼者借孔子也【归正集】

右论老庄

初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髙之徒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自齐宣燕昭王皆信之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云此三神山在渤海中去人不逺患且至则风引船去尝有至者诸仙人不死药皆在焉至是方士徐市等皆上书言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史记】

李少君以祠灶却老方见上尊之少君匿其年及生长善为巧发竒中言祠灶则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久之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汉书】

方士栾大敢为大言处之不疑见上言曰臣常往来海上见安期羡门之属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师非有求人者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为亲属乃可使言也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封乐通侯食邑赐甲第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十万斤上亲幸其第贵震天下于是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腕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后装为入海求其师乃之泰山上使人随验无所见而大妄言见其师方又多不售坐诬罔腰斩

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卒少翁以方夜致鬼如王夫人之貌天子自帷中望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之文成又劝上为台室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余其方益衰乃为帛书以饭牛佯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竒杀视得书出言其怪天子识其手书于是诛之

武帝末大鸿胪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对羣臣自叹乡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

或问扬子人言仙者有诸乎曰吁吾闻伏羲神农没黄帝尧舜殂落而死文王毕孔子鲁城北独子爱其死乎非人之所及也仙亦无益子之彚矣或曰圣人不师仙厥术异也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仙人之于天下耻一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名生而实死也或曰世无仙则焉得斯语曰语乎者非嚣嚣也欤惟嚣嚣能使无为有【法言】

或问长生神仙之道文中子曰仁义不修孝弟不立奚为长生甚矣人之无厌也【中说】

韩文公为李干墓志曰干遇方士柳泌从受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注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余不知服食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益至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说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逊弟刑部侍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金吾将军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识工部既食水银得病自说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者推而为大射窍节以出狂痛号呼乞絶其茵席常得水银发且止唾血十数年以毙殿中疽发背死刑黜为吉司马余自袁州还京师襄阳乗舸邀我于萧洲屏人曰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可用枣肉为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讯之曰前所服药误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竟卒卢大夫死时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乃死金吾以柳泌得罪食泌药五十死海上此可心为诫者也蕲不死乃速得死谓之智可不可也五谷三牲盐酰果蔬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强食今惑者皆曰五谷令人夭不能无食当务减节盐酰以济百味豚鱼鸡三者古以养老反曰是皆杀之不可食一筵之馔禁忌十常不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始病曰药动故病病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呜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文集】

唐穆宗饵金石之药处士张皋上疏曰神虑澹则血气和嗜欲胜则疾疹作药以攻疾不可饵也昔孙思邈有言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藏气不平借使有疾用药犹须慎重况无疾乎庶人尚尔况天子乎先帝信方士妄言饵药致疾此陛下所详知也岂得复循其覆辙乎上善其言既而疾作而崩【唐书】

范太史曰三代之时自天子至于庶人皆有常职以食其力有常行以勤其生壮而强勉焉老而教训焉修身以俟死而已天下无道未有众人皆死而欲一己独不死者也执左道以乱政者杀故无迂怪之士凡药所以攻疾岂有服之而不死者哉后世去圣寖逺异端竞起由秦汉以来乃有神仙服食不死之说故人之多惑圣道不明此其一端也而人主尤甘心焉以唐考之自太宗至于武宗惑于方士而饵药以败者六七君皆求长生而反夭其天年亦可以为戒矣【唐鉴】

或问明道先生曰神仙之说有诸曰若说白日飞仙之类则无若言居山林间保形炼气以延年益寿则有之譬如一炉火置之风中则易过置之密室则难过又问扬子言圣人不师仙厥术异也圣人能为此等事否曰此是天地间一贼非窃造化之机安能延年使圣人肯为周孔为之矣【遗书】

按道家之术杂而多端先儒之论备矣盖清净一说也服食又一说也符箓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黄帝老子列御冦庄周之书所言者清净无为而已而略及炼养之事服食以下所不道也至赤松子魏伯阳之徒则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李少君栾大之徒则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冦谦之之徒则言符箓而俱不言炼养服食至杜光庭而下以及近世黄冠师之徒则专经典科教所谓符箓者特其教中一事于是不惟清净无为之说略不能知其旨趣虽所炼养服食之书亦未尝过而问焉矣然俱欲冒以老氏为之宗主而行其术盖尝即是数说者而详其是非如清净无为之言曹相国李文靖师其意而不扰则足以致治何晏王衍乐其诞而自肆则足以致乱盖得失相半者也炼养之说欧阳文忠公尝删正黄庭朱文公尝称参同契二公大儒攘斥异端不遗余力独不以其说为非山林独善之士以此养生全年固未尝得罪于名教也至于经典科教之设尽鄙浅之言庸黄冠以此逐食常欲与释子抗衡而其说较释氏不能三之一为世患蠧未为甚巨也独服食符箓二家其说本邪僻谬悠而惑之者罹祸不浅栾大李少君于吉之徒以此杀其身柳泌赵归真之徒以此祸人而卒自婴其戮张角孙恩吕用之之徒遂以此败人天下国家然则柱史五千言曷尝有是乎盖愈逺而愈失其真矣【文献通考】

道书着张陵字辅汉光武十年生天目生得道善以符治病桓帝永寿元年于灵峯白日上升百二十岁邵伯温闻见录汉建安二十年曹操破张鲁定汉中鲁祖父陵顺帝时客蜀学道鸣鹤山中造作符书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五斗米时谓之米贼陵子衡衡子鲁以其法相付授自号师君其众曰鬼卒曰祭酒曰理头大抵与黄巾相类朝廷不能讨就拜鲁汉宁太守镇夷中观此则张陵非异端也道家今祖陵为天师按陵封天师始唐天寳年间而北魏史崔浩传已言冦谦之继陵为天师岂天师初只泛号唐始定封耶【归正集】

至元间方士请炼大丹世祖勅中书供给所需平章政事亷希宪奏曰前世人主多为方士诳惑尧舜得寿不假灵于大丹也上曰然却之【名臣事畧】

右论神仙方士

汉明帝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炼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诱愚俗精于其道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独楚王英最先好之后英有逆谋废徙自杀【通鉴】

齐竟陵王子良笃好释氏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幔坠茵席之上或闗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比殿下是也落粪溷比下官是也贵贱虽殊因果何在子良无以难缜又着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

赵石虎欲奉佛著作郎王度等议曰王者祭祀典礼具存佛外国之神非天子所应祠也汉魏唯听西域人立寺都邑汉人皆不得出家亦宜禁公卿以下毋得诣寺烧香礼拜其赵人为沙门者皆返初服【北史】

唐武德中太史令傅奕上疏曰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庸欺愚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至有身陷恶逆狱中礼佛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繋之人主今其矫托皆云由佛攘天理窃主权书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祚年长久至汉明帝始立佛祠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西晋以上不许髠髪事佛至石符乱华乃〈施,弓代方〉厥禁主庸臣佞政虐祚短事佛致然梁武齐襄尤足为戒昔褒姒一女荧惑幽王能亡其国况今僧尼十万刻绘泥像以惑天下有不亡乎陛下以十万之众自相夫妇十年滋产十年教训兵农两足利可胜既耶及太宗即位尝问卿拒佛法奈何奕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诛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纎儿幻夫模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帝异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国:花葬

    天国:花葬

    十七岁的爱恋,十八岁的分离,十九岁的伤痛,那美好的灰姑娘与王子果然只是童话故事,再回茶花树下,却已是物是人非,只期盼少年能忘了我,却不想,他已步入复仇的不归路。
  • 宫如烟

    宫如烟

    『宫如烟』主要写了月琉璃与众不同的人生,中毒,受伤,遭人陷害…之后与有情人成为眷属的故事。本书属本人的处女座,写的不好,还请大家谅解,多提意见!
  • 天地玄志

    天地玄志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子,故事从一系列谜案开始从古墓开启,神奇的秦岭大墓里发生了什么?又会怎样?让我们跟随主人公的足迹踏上一次奇妙玄幻之旅
  • 暗黑杀戮者

    暗黑杀戮者

    自幼饱受众人欺凌的白蓝,身心俱伤,几近疯狂,一度想以极端的方式自我终结。有一天,一位神秘的少女忽然闯入他的生活,令他的破碎的生命重新拥有了意义。但就在一切渐渐变得充满希望时,一股可怕的黑暗正在抹杀他的最后一丝人性……【当我绝望无助地在黑暗中穿行;而你,如此得闪耀;毫无征兆地闯入我的眼眸……也许,你只是想给予我一束光吧……】
  • 机遇的把握

    机遇的把握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续孟子

    续孟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系统:女配称霸天下

    快穿系统:女配称霸天下

    林倾歌,一个落魄的豪门千金,被男友背叛,被家人抛弃,她发誓,下一世,一定不会放过他们。不料,却莫名其妙进入了快穿系统,为原配报仇。就这样,她踏上了坑爹的任务之路,无论什么霸道总裁,高冷男神,阳光暖男,邪魅反派,温柔校草,统统收入囊中。她还有野心,想要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意支配渣男贱女,好完成原配的心愿。欲知后事如何,敬请关注《快穿系统:女配称霸天下》!
  • 纷华见尽道弥尊

    纷华见尽道弥尊

    他从凡尘而来,自幼被至尊权势把玩于手掌,命运走到哪里会翻盘?冥冥之中,他将拥有什么,又将失去什么?
  • 秦——统一王朝的诞生

    秦——统一王朝的诞生

    本书内容包括:创建统一的秦帝国;威镇四海、并吞八荒;援法而治;昙花一现的秦王朝;历史探微等。
  • 青少年必听语文之谜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听语文之谜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