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50600000002

第2章

禪教對辨門(二十五則)

盧舍那佛。菩提樹下。初成正覺。以心傳心。不立文字。令諸大眾。頓證頓悟。唯迦葉上座。入秘密難思之地。文殊普賢等八萬菩薩眾海。未識迦葉入處 本生經。

梵王至靈山會上。以金色波羅花獻佛。捨身為床座。請佛為群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億眾悉皆罔措。獨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摩訶迦葉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海上由風轉。種種波浪起。出世觀緣故。分別演三千。海底極深故。風影所不到。如來心境界。澹然無有畔。嶺南宗道者注云。波浪者。喻現佛之教海。隨機樂欲。五千教典之詮。海底者。比如海底極深。不是風影之所動。三劫之風不到其底。我佛深趣亦復如是。深之最深。玄之又玄。意不可思。言不可議 般若多羅海底宗影示玄記。

唐土第二祖惠可大師。問達磨。今付正法即不問。釋祖傳何人。得何處。慈悲曲說。後來成規。達磨曰。我即五天竺。諸祖傳說有篇。而今為汝說示。頌曰。真歸祖師在雪山。叢木房中待釋迦。傳持祖印壬午歲。心得同時祖宗旨。 達磨密錄

唐土第六祖惠能大士。因有僧從幽州來參。白言。佛說三乘法。又云最上乘。弟子不解。願賜慈悲。祖告之曰。見聞轉讀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萬法盡通。萬行俱備。一切不除。離諸見相。念念無住。是最上乘。 普燈錄

般若多羅云。我佛從兜率天。入摩耶胎中。直與三十三人。總授玄記云。吾有心法。總付於汝。各各候時。當一人傳一人。密護宗旨。勿令斷絕。謂之教外別傳。由是頌曰。摩耶肚裏堂。法界體一如。卅三諸祖師。同時密授記。 付法藏傳

教者不倫。有三疇類。一顯教者。諸乘經律論也。二密教者。瑜伽灌頂五部護摩三密曼拏羅法。三心教者。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法也。次一法輪。即顯教也。以摩騰為始祖焉。次二教令輪者。即密教也。以金剛智。為始祖焉。次三心輪者。以菩提達磨。為始祖焉。是故傳法輪者。以法音傳法音。傳教令輪者。以秘密傳秘密。傳心輪者。以心傳心。此之三教三輪三祖自西而東。化凡而聖。流十五代。 僧史略

按智度論云。諸佛斷法愛。亦不立經書。亦不莊嚴語言。則大聖其意。何甞必在於教乎。又經云。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此豈使人執教跡耶。又經云。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間。未曾說一字。斯固教外別傳之謂也。 正宗記

爾時釋迦。不是禪化主也。言此宗行化主佛。非舍那非釋迦。而能作舍那能作釋迦。非十身非三身。而能作十身能作三身。所以噵法中王。只這是一體三身不相似。自有靈光照古今。何必胸前題卍字。 辨宗記

且夫教外別傳。即佛佛祖祖所共法也。以是法非文字所可擬議。故曰教外。以不歷位次階級。而悟佛心宗。徑受法印。故曰別傳。教也者。自有言。至於無言者也。心也者。自無言。至於無言者也。自無言而至於無言。則人莫得而名焉。故強名曰禪。世人不知其由。或謂學而可知。思而可得。習而可成。謂之禪那。此云靜慮。靜慮者。澄神端坐。息緣束心。助成觀慧之一法耳。何故世尊於垂滅之時。而密傳於迦葉。以至三十三世累累而不絕乎。是故達磨所傳者。非借教習禪者也。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道也。 祖門刊正錄

唐土第五祖弘忍大師。召第六祖惠能大師。告曰。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小大而引導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傳授二十八世。至達磨。屆于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于吾。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 傳燈錄

諸佛說弓。祖師說絃。說絃者。禪門正傳玄路。不借言說。直示宗本心體。如弓之絃。若教門。則一乘是直路。三乘是曲路。不如直舉宗本心體。示於心念之中。何故。一乘教中所說者。事事無礙法界圓融。此事事無礙法界。方歸一味法界。拂此一味法界之跡。方現祖師所示一心。故知諸教不直。 順德禪師錄

十佛壇場一海印。三種世間總在焉。無盡性海合一味。一味相沈是我禪。 真淨文和尚頌

世之文字法師。見禪者排斥佛教。實謂非經。至乃毛竪。只怪禪者排斥佛教。不見禪者洗光佛日。予難其此說。教有明文。云非聲聞乘。非緣覺乘。非菩薩乘。亦非佛乘。是先祖相承底最上上禪。問曰。宜以何等語。形容此法門。答曰。僧問趙州祖師西來意旨。云庭前栢樹子。此一句。龍宮海藏。所未有底。 寂音尊者錄

僧問。別傳之法。起於何時。答曰。佛涅槃之時。慮未來眾生。但依經言。不解佛意。如貧人數他珍寶。終無所利。由是世尊開青蓮目。顧視迦葉。對眾密付。 延壽禪師錄

問達磨對楊衒之曰。明佛心宗。寸無差誤。行解相應。名之曰祖。何現聲聞之跡。得傳教外之心耶。答引接小乘之機。權作聲聞之相。教外別傳之日。非是聲聞之智。 禪林集

評曰。唐神清不喜禪者。乃著書而抑之曰。其傳法賢聖。間以聲聞。如迦葉等。雖則迴心。尚為小智。豈能傳佛心印乎。固哉清也。徒肆己之愛惡。而不知大聖。若傳法者。雖示同聲聞。而豈宜以聲聞盡之哉。豈非應化佛所化出羅漢耶。佛所化者。宜其所有四禪三昧無量功德。與如來不異也。不異如來而傳佛心印。孰謂不然乎。 正宗記

真性即不垢不淨。凡聖無差。禪則有淺有深。階降差殊。謂帶異計忻上厭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忻厭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淨禪。達磨門下展轉相傳者。是此禪也。又云。以心傳心者。是達磨大師之言也。因可和尚次問。此法有何文字教典習學。大師答云。我法以心傳心。不立文字。謂因師說。而不以文句為道。須亡詮得意。得意即是傳心。禪門離念無念。亦是此中拂跡遮過。但以心傳心。密意授受之處。非今簡牘所論也。 圭峰禪源諸詮集序及本錄

有人問大珠禪師。弟子未知律師法師禪師何者最勝。師曰。夫律師者。戒毗尼之法藏。傳壽命之遺風。洞持犯而達開遮。秉威儀而行軌範。牒三番羯磨。作四果初因。夫法師者。踞師子之座。瀉懸河之辨。對稠人廣眾。啟鑿玄關。開般若妙門。等三輪空施。夫禪師者。撮其樞要。直了心源。出沒卷舒。縱橫應物。咸均事理。頓見如來。拔生死深根。獲現前三昧。若不安禪靜慮。到這裏總須茫然。其人禮謝而退。 大珠惠海禪師錄

謬會真規之眾侶。錯傳上祖之嗣承。或謂頓漸之門。以為正脉。又舉圓頓之教。將作宗乘。性海自體。雖不可說。事相永寂。而修法界之因。以證法界之果。故云。因果域內。若舉宗門密傳妙旨。本無法界之因。亦無法界之果。亦無智證。亦無依正。本無因故。無修萬行之路。本無果故。亦無證果之門。問若約海印。自是證體。離因離果。與禪門正宗心印。如何和會。答相似而不相似。何謂也。所言海印者。促因果處。歸亡因果處有因始跡。有果終跡。若論當時。雖無因果。而推本則有因有果。若約禪所以。則本無法界之因。更無亡因。本無法界之果。更無亡果。豈可亡因果之後。歸無因果處哉。所以古德云。禪祖傳心處。如鳥飛空等。問頓教中。一切法離心緣相。離能念所念。一一法法。純純無雜。唯如如功德。故無能入者。抑亦清淨解脫。何故與禪門不同。答諸佛境界。本自離念。念起故眾生。眾生若一念不生。即同諸佛。又初地即佛地。三賢十聖猶如空中鳥跡。若論所證真如。離言離相。泯絕無寄故。若不洞明前解。無以攝成此行。行即忘機行也。然則有所證真如。有能證智體。有所不生妄念。有所生正念。雖寂滅無次第階級。而有從信至佛地。佛地即信位。若論禪門。本無一念。不生何念。念既本無。信位何立。信位不立。佛地何有。相念不見。離是何相。名字本無。離何名字。故不同頓教。忘情契理有二義。一依教契理者。如大乘菩薩。佛說小乘。不滯小乘。雖說大乘。不滯大乘。說理說事。不滯理事。說空說色。不滯空色。說真說俗。不滯真俗。五乘諸法。一一字一一句。不壞假名。圓融融會。二依禪契理者。佛說大乘。本無大乘。佛說小乘。本無小乘。佛說理事。本無理事。乃至三乘十二分教。三界所有法。如鳥飛空。永無蹤跡。如華嚴疏云。圓頓之上。別有一宗。此亡詮會旨之宗。或問亡何詮。會何旨。答亡五教之詮。會五教之旨。禪宗是也。 玄覺禪師教外竪禪章

或問。禪經是小乘之經。不當預祖門之道。楞伽是性宗之法。兼有說云。是達摩帶來。要證據心地法門。此乃臨終分付可乎。答此亦不可也。此經是單喻經。立楞伽山為喻者。意謂此山高峻。以生死大海隔諸眾生及二乘人等故。文云。非得通菩薩。不能登此山。但與大惠等諸菩薩。談佛性義。意欲激發二乘之人。令其捨小慕大耳。備機不足。故止可在方等部中。又安可證據祖門耶。問祖門既非禪經為宗。又非楞伽為宗。今立般若為宗可乎。答亦不可也。何哉。我先覺父涅槃會中只云。吾有正法眼藏。付囑摩訶迦葉。不聞吾有摩訶般若。付囑摩訶迦葉。梵語般若。此云智惠。若是智惠。囗是舍利弗為宗主也。為般若已前所說法。皆為戲論。故經云。蠲除諸法戲論之糞。當知般若是聲聞齩癥破塊之大藥耳。安可謂禪門之宗主也。問禪經與楞伽般若。或教理未圓。備機不足。故與祖門異耳。華嚴以塵塵剎剎。顯見毗盧遮那清淨妙身。楞嚴以妙性圓明。普示含識。法華是一乘微妙。該攝具周。如何祖師之門復有別傳之事。答我釋迦氏之說教也。以等慈心。普視含識。在生死海。或漂或流。隨其高下而濟渡之。就其海中。張羅罟網。或圍或箔。若竿若鈎。其魚有大者。曰鼇曰鯨。即入大網之內。或魴或鱒。即投中網之中。至於蟹蜆蚌螺。遂用小網撈摝。盡使出煩惱海。上涅槃山。一切含識。咸皆受渡。中有一物。鬣如朱火。爪似剛鈎。眼射日光。口吐煙氣。忽因出窟。見此[竺-二+(一/尸/邑)]梁筌網交羅張捕之具。將身一展。舉爪略拏。則見白浪滔天。黑風蔽日。方當半晝斗覺晦冥。俱是[竺-二+(一/尸/邑)]梁一時漂蕩。然後却在雲端之內。注甘露雨。潤益生靈。當知我祖門之人。有如此事。 鑑昭禪師引古辨今錄

問有舌無舌。其義云何。答仰山云。有舌土者。即是佛土。是故應機門。無舌土者。即是禪。是故正傳門。問如何是應機門。答知識揚眉動目而示法。此皆為應機門。故有舌。況語言也。問如何是無舌土。答禪根人是。此中無師無弟也。問若然者。何故古人云師資相傳耶。答章敬云。喻如虗空。以無相為相。以無為為用。禪傳者亦然。以無傳為傳。故傳而不傳也。問無舌土中。不見能化所化者。與教門如來證心中。亦不見能化所化。云何別耶。答教門之至極。如來證心。名曰海印定。三種世間法印現。而永無解。是則有三種世間跡也。今祖代法者。等閑道人心裏。永不生淨穢兩草。故不荒三種世間草。亦無出入跡。所以不同也。淨則真如解脫等法。穢則生死煩惱等法也。所以古人云。行者心源如深水。淨穢兩草永不生。又佛土者。前服定惠之衣。入燃燈穴內。今放却定惠之衣。立玄地。故有蹤跡。祖土者。本來無脫不脫。不著一條線。故與佛土大別也。 海東無染國師無舌土論

無染國師問。法性禪師。教禪何別。答百僚阿衡。各能其職。帝王默廟堂之上。萬姓以安。 無染國師行狀

溟州崛山梵日國師。答羅代真聖大王宣問禪教兩義云。我本師釋迦。出胎說法。各行七步云唯我獨尊。後踰城往雪山中。因星悟道。既知是法未臻極。遊行數十月。尋訪袒師真歸大師。始傳得玄極之旨。是乃教外別傳也。故聖住和尚。常扣楞伽經。知非祖宗。捨了却入唐傳心道允和尚。披究華嚴經。乃曰。圓頓之旨。豈如心印之法。亦入唐傳心。此乃非其根本。能信之別旨耳。 海東七代錄

重峰祖師澄觀禪師。入唐嗣長慶稜和尚。還國後。答光宗大王宣問禪法之源曰。此事從釋迦已前。禪教門逈別矣。而達磨大師來唐土。親傳惠可。而觀之僧那禪師。不得祖宗法。以愚惑情。將欲破滅祖宗正法。故假設方便。謂金剛楞伽。是我心要。付惠可。兼傳之。因此未究禪旨。泛參浮議。禪教僧或生輕違心。 海東七代錄

同类推荐
  • 赠卢大夫将军

    赠卢大夫将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纯正蒙求

    纯正蒙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密嚴經

    大乘密嚴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Soul of a Bishop

    Soul of a Bisho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ohammed Ali and His House

    Mohammed Ali and His Hou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邪佞总裁的囚宠

    邪佞总裁的囚宠

    大学毕业那一年的最后一天,是他与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痴缠,当他再一次睁开朦胧的睡眼时,她不知何时已悄然离去,只在床头上留下一张写着:勿念!珍重!的一张小卡片。五年之间,他没有她的任何音训,再次相逢,他已有了一位交往三年的女友,而她,也已经成为了闻名商界的女强人,身边亦有无数男人的追捧。他该何去何从?是追逐旧日的真爱?还是继续与相恋三年的女友就此下去?
  • 水帝

    水帝

    杜晓杰无意中来到到异界,藐视各种装逼,各种逆天无敌,以水称帝,由此命名为水帝。
  • 冷酷面具下的温暖

    冷酷面具下的温暖

    当高冷女王碰上了冷酷王子,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原本高高在上的洛晓颜,成长路上虽然充满了不幸,但也收获了友谊;爱情和亲情。她和朋友们一路哭过,笑过;被背叛过,也曾经绝望过。但终于拨开迷雾,真相背后却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 剩下的盛夏之盛夏的暗恋

    剩下的盛夏之盛夏的暗恋

    当不爱交朋友的他,不爱说话的他,从来都是独来独往的他,爱上课的他,遇到活泼阳光的她,废话好多的她,情商很好的她,不爱上课的她,会怎么样呢?开学第一天就到处乱交朋友,上课也不听,在那边玩QQ。“喂!很烦耶!”“我玩手机又不是你,烦什么?”算了,还是不理的好,高冷的他会变成逗比的他,像猴子似的她,会变成安静的美少女,“我不信”“不信,你看看”因为一次转学,发生了许多的事情,也令他她有了很大的变化,到底发生了什么?会让他们有如此大的变化?
  • 独行侠之救赎

    独行侠之救赎

    他是一个孤儿,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痛苦而不屑的生活着,直到遇到了啸天,那个在他心目中纯粹的、透明的、堪称完美的人,他走进了他的家,成为了啸风,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跟他开玩笑,一个谎言,转瞬之间啸天家破人亡,从此他代替了他的位置。从此,他以自己的方式长大,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直到十几年之后,另一片天地里,他如愿找到了啸天,物是人非,他终于展开了一段飞蛾扑火的救赎之旅。
  • 妖人惑众

    妖人惑众

    人界-流传着他的传说。仙界-讲述着他的传说。妖界……小妖道:“你走,别采访我,我们妖界就没有这个人。”传奇小妖-姜小白!后世评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经历无法复制,他就是一个传奇,无法复制的传奇。只不过这个传奇有点……孩童抬头好奇的问道:“有点什么?”说书老头眨眨眼,想了想,最后说道:“姜小白,这个传奇人物,要我评价,就五个字——三界搅屎棍”人皇听后,点了点头。妖后听后,激动的泪流满面,终于有人说出她们心声。仙帝听后,认同的道:“老头,你说的对。”--------------------------------------------三界搅屎棍,恰如其分的形容姜小白的传奇一生。
  • 笑靥一刹

    笑靥一刹

    因一曲红颜,从此红颜难辨。众人所向往的琼楼玉宇,可知高处的不胜寒意?勾唇抹笑,迷了谁的眼?
  • 灰姑娘的贵族奇遇

    灰姑娘的贵族奇遇

    本是贵族的孩子,因为母亲和父亲的原因,自己从小和母亲一起生活,进入到贵族学院后,一切都变了。
  • 私家甜宠:腹黑总裁欺上来

    私家甜宠:腹黑总裁欺上来

    “总裁,你的隐私被我当成了头条泄露了出去!”某女一脸惊恐,眸子里却满是狡黠。“没事,记得给我报酬就好了!”某男一脸腹黑。“什么报酬?”某女故作不知。“嘿嘿,你懂得!”某男邪邪一笑。
  • 天魔奇谈

    天魔奇谈

    传说修炼之人突破之际,往往会有天魔来袭,夺其肉身道果。丹元派弟子江斐结成金丹之际,遇天魔夺舍,消灭了夺舍的天魔后,却意外“抓获”了一个奇异的“天魔”。我们的故事便由此展开……正所谓:丹成劫尽心魔生,六意归伏神通成。虽得真经百千卷,莫道仙途从此亨。顺则生凡逆则仙,仙魔人神道不同。都来此中悲欢事,尽在天魔奇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