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86000000002

第2章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性三量易解。而三境細推之。境以性者。如功德之淨水。隨身之宮殿非性所造乎。性境有二。一根塵實定果色。由八識同分妄業所造。二智由根本能緣如。亦是此境。所謂凡聖同居土也。帶質境有二。質主也。外境質中。如茶是水。為主之類也。帶者言此非有。從彼帶過來見。是外染者也。帶到身上。渾身造作。如為一個青蚨。百千奔馳。凡身所着之境。俱名帶質。故帶質通情本。以為有情之所粘滯者也。一似帶質。即此六識能將前塵境。一一明了在方寸。是假相在前。由第六見分所起。是謂似帶質見非真也。故云以心緣色似帶質。中間相分一頭生。一頭生者。言六識體本來清淨無物。今以妄見所起相分論之。似有一個帶質境。在裏頭生也。二真帶質。指七識而言也。因七識執八識之見分為我。便向五根門頭。一一運為出來。如貪色運出貪色境質來對六。則非似矣。故云以心緣心真帶質。中間相分兩頭生。兩頭生者。非單單兩念生也。亦非七識八識兩頭現也。言念念着在色上。自然誠於中形於外。一頭生者。猶是有頭無尾。今則有頭有尾。經傳送識。無不作用殆盡矣。所以云兩頭生也。獨影境有二。一無質獨影。第六緣空花兔角。及過未等所變相分。二有質獨影。即第六緣五根種現。是皆托質起其相分。然不能親甞。不過興見分同種生。亦名獨影。此言六通三境者。五識所見者。六意識不作解時。得境自相。是為性境。緣心心所。乃帶質境。緣無體法。是獨影境。境為所緣。識為能緣。各有其體。性境以不假名言。造作為體。能緣者。除末那識。餘六皆用自心心所為體。獨影境。以第六見分所變假相分為體。能緣即自心心所為體。帶質境。即變起中間假相分為體。能緣者。惟六七二識心心所為體。故頌云。性境不隨心。獨影唯從見。帶質通情本。明此三境。庶幾塵消覺淨。不但不着境。併不着質。併不着影。方是微塵剎海唯心鏡。遍界花開白玉蓮也。

三界輪時易可知

見分既不清。染成善惡二性所感。將來定受苦樂二報。縱迷昧無知。政出不得這三界的甕子也。定三界之因。迷妄有虗空。依空立世界。妄想凝而成國土。知覺出而生眾生。若現量既空。比非不生。則三界心盡。是名涅槃。故知三界非能拘我也。我自造三界。其奈之何。善被善業所束。不得自在。惡被惡業所制。不得自在。縱至非非想處。壽盡時仍被劫瞞。何不拶碎虗空。令前後際斷。作出頭天外哉。

相應心所五十一

心本空寂。元無處所。無如覺性不澄。從三量三性中。現出徧行五法。別境五法。善有十一法。根本煩惱六法。隨煩惱二十法。不定四法。是五十一心所也。餘識不能全具。獨大識意。根分別時。即生許多分別之念。是謂別境。其分別者。必生于九地一切境。一切時中之所念。是謂徧行。分別而善也。出不得十一種之善法。分別而惡也。亦出不得二十六種之惡法。縱善而惡也。惡而善也。或愚迷而無知也。或惺惺而有覺也。亦出不得不定之四法。是總在三性三量中發起。亦總在一念不覺時具涵。故見宮女之捧足。便知其失通。聞釧聲之觸耳。便知其破戒。因便知其該果。本便知其攝末。所以意根未悟。豈可輕易動念。先佛云。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謂此故也。根本煩惱六者。謂貪嗔癡慢疑不正見。此六乃二種我法之根本。斷慧命者。唯此為甚。不定四者。謂悔眠尋伺悔。不定者。如作惡之人改悔為善。眠則心極暗昧。此非善惡。名不定也。尋者必作善之心。意言籌量。粗轉為尋。入細為伺。如讚菩薩。初尋後伺。方得妙辭也。如刁訟之人。亦由尋入伺。方得成算。此二法或善或惡。蓋不定也。

善惡臨時別配之

既具業種。於心所自然逢緣便發。每見吉人心善。則語亦善。視亦善。種種俱善。惡人三種俱不善。是善惡諸法。各隨人自己配合也。若是有智主人。功德天黑暗女。二俱不受。

性界受三恒轉易

受雖有三。其實有五也。謂苦受。樂受。憂受。喜受。捨受是也。逼悅身曰苦樂。逼悅心曰憂喜。憂喜苦樂不行時名為捨受。今第六識中。或由黑業而恒轉於欲界招苦受。由白業恒轉于色無色界招樂受。蓋有身苦固為苦。即娛樂之天人。終歸五衰相現。豈真為樂也。有心憂固為憂。即福盡之梵輔。自然煩惱頓起。豈真為喜也。況升沉速轉。芥子虗空。皆我捨命處。是脫骨過須彌山猶未盡。其恒轉之數也。必念起念滅。不離圓寂。世出世間。總是涅槃。其庶幾不為舟行岸移也。

根隨信等總相連

根謂根本煩惱也。隨謂隨煩惱也。信謂十一中之信也。等謂徧行別境不定等也。總相連者。謂身雖受報之不同。未免改形易相。而此業識在五十一心所者。至今不換。或善而善法仍現。或惡而惡法仍現。所謂習慣成自然。不覺不知。墮入魔網中也。

動身發語獨為最

論云。由外發身語。表內心所思。譬如潛淵魚。鼓波而自湧。此識有三思。一審慮思。二決定思。三動發勝思。餘識所無。故最勝也。然此發語離舌不發。舌又不能自發聲性。究竟向甚處生也。故因識可以識性。因聲可以悟道。如空潭之月。撈摭方知也。

引滿能招業力牽

引者能牽引業也。滿者能完滿業也。有以一業招一果者。有以一業引多果者。報有總別二果。總者如此界總得人身。別者如人身貴賤不同也。夫以六識三量。而現五十一心所。無論下劣凡夫被緣埋沒。學人猶墮結業。菩薩尚隔蘊界。真所謂定業難逃也。除非大悟者。向境緣逆順中。以般若消之。則煩惱菩提。結業解脫。無二般也。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纏目現行。眠目種子。以六識見分與煩惱。打作一團。雖到得初心歡喜地。而俱生我執。俱生法執。猶伏在第六意根中。如眼珠之未離眶也。到得所知障空。俱生猶在。今人通身習氣。自稱悟道。豈非狂禪乎。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俱生我法二執。乃七識所執者。七識無力斷惑。亦仗六識。以雙空觀。破諸執也。茲以悟明見分。歷離垢發光焰慧難勝現前。至此遠行。使所證不淺。則俱生有漏。永伏不起。相應心所。轉為妙觀察智。能說法利生。具大辨才。頭頭上顯。物物上明。其在此乎。今人墮在無記中。得塵勞暫息。自云意根清淨。豈知偷心未死。繫駒伏鼠死水呆禪。何足云也。

七識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捏恠多般)。隨緣執我量為非(聽人穿鼻)。八大徧行別境慧(諸業俱生)。貪癡我見慢相隨(四惑尤固)。恒審思量我相隨(果自俱生我執)。有情日夜鎮昏迷(安得不墮生死)。四惑八大相應起(業性不停)。六轉呼為染淨依(牽連六根)。極喜初心平等性(不是帶質有覆)。無功用行我恒摧(不是恒審思量)。如來現起他受用(傳送俱妙)。十地菩薩所被業(法雲普覆)。

奘師大意言。此七識名為末那。以其思量為性相。又名為傳送。以其運動為作用。又名為執持。以其著我為堅固。又名染淨依。以其六識為依仗。所以境非性影。但帶質有覆。所作所用。每為情本之癡。量非比現。第隨緣無記。通根通識。俱為非量之計也。故煩惱有二十六法。而此識惟以現運染穢為性。故與八大相應。不信懈怠放逸。與有覆相合也。無堪任性昏沉也。多囂動掉舉也。多流蕩散亂也。能起煩惱。現前失念不正知也。又與徧行之作意觸愛想思五法相應也。又與別境中之慧相應。以慧即我見也。以此識任運合境。無所希望。故揀欲。此識緣所定事。故揀勝解。此識恒緣現所受境。無所記憶。故揀念。此識任運剎那別緣。既不專一。故揀定。我癡我見我慢我愛。名為四惑。與此相應。忿等十隨行相粗動。此識審細。故非彼俱。中隨二者。唯是不善。此無記故。非彼相應。善十一是淨故。此識染污。非此識俱。此識具三緣。具種子緣作意緣根境緣故。以帶質為境。思量為性。我執為本。則有情日夜不墮昏迷乎。且以有藏識得有末那。有末那故。為六之轉識所依。有六之轉識故。五之現識得依之行也。是七之通根境緣。依彼轉緣彼也。所以六轉呼為染淨依。見七雖有我執。實無我性。可以通六通五。可以隨染隨淨。惟悟之者。善用之也。苟六識能悟入。我法俱除之雙空觀。是於初地初心。轉成無漏者也。此時證得平等智。所作所為。無一法墮于世諦。是帶質有覆。隨緣執我者。俱消釋于平等智矣。則豈不能說大法利羣機哉。

帶質有覆通情本

帶質何以通情本也。試觀身之着色境者。念念在茲。不是心為葢覆。而通情本乎。故無論此界凡夫身為色牽。地居二天則形交。燄摩則勾抱。兜率則執手。變化則對笑。他化則相視。皆是帶質通情本也。然此七識之著情本者。直是帶八識愛根之本質。而生起者也。故葢覆真性實已彌甚。一說因謂以心緣心真帶質。中間相分兩頭生。一是七識所轉。一是八識所蘊。故云兩頭生也。

隨緣執我量為非

現比二量。恒審中亦所起者也。然五根識之所引者。七識為之任運。內六與八識之造者。七識又為之傳送。則隨緣執我者。非量為多矣。如人呌我本名。我即應之。即應之時。口耳身俱動。非傳送識乎。呼我我應。非我執乎。因呼即應。非依彼轉緣彼乎。然此時不著比量計較。非非量乎。由呼而應。非我作主。豈現量乎。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慧屬別境中之慧。貪癡為根本煩惱之二法。我癡我見我慢我愛名四惑。又名四煩惱。據此識祇管執持傳送。屬非量無記所攝。因何具足諸惑。葢以此識具恒審思量。能為作意故。亦能著境緣。而為徧行別境。淨法與惡法。無不俱造。不比五識各屬一根。而不能俱轉。不比六識止能空空分別。而不能親甞境界也。是思惟甚細。力量甚大矣。

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前五識由現量緣境不常故非恒。由不執我故非審。六識審恒。亦有間斷。唯七識恒常審察。第八識之見分為我。而相應隨從也。如靜坐時。五識現境不打起而無故。靜中忽動一境緣者。此由八識所藏所現之影子也。乃第七識執之而常想。非恒審乎。即以其想者。為散亂為掉舉。不連累六根乎。故六反依此。為主人也。凡此皆以其我相堅固故。恒常審察。即其思量。思量即其我執。我執即七識妄見之識性也。乃迷者不悟。認執我之識神。以為自性。真日用沉迷。無剎那之慧根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话说那三国

    话说那三国

    武将叱咤疆场,谋士翻云覆雨,天下纷乱,群雄角逐······抱歉,作者智商有限,只能想到这么多。不一样的三国,一样的体验!
  • 天缘仙人

    天缘仙人

    “我”原本过着再普通不过的大学生活,直到一天一个人来找我,告诉我他的一个朋友被抹去了存在过的所有痕迹,然后用强硬的手段逼我去一起找他的那个‘不存在的朋友’……逆转物理规则的仙妙无双幻境、不被载入史册的仙语十城、号称通往阴间的锁龙井,青铜殿里的遗骸究竟在等待什么人?唐刀与芭蕉扇有过怎样的纠葛?袁天罡与李淳风曾有过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这红尘万象中所谓仙人究竟为何物?没有人知道仙人的世界究竟通往何方,只希望你曾被这个哭泣着到来的凡尘温柔地对待过……
  • 高跟鞋惹来的亿万契约

    高跟鞋惹来的亿万契约

    钮钴禄文婷萱穿着短裙奔跑在街道上,“臭小偷!哪里跑!”她脱下自己的高跟鞋,握在手里万俟慕斯坐在豪车里,“不错不错,提车!”“还跟我逃是吧。”钮钴禄文婷萱把高跟鞋扔出去,以为打中小偷结果正好砸中豪车的前车面上,正北方向全场惊呆,这可是黄金跑车,价值连城,看着个女孩身上穿的衣服就不像是一般人家的孩子“赔钱。”“没有。”
  • 游戏人生:大神请绕道

    游戏人生:大神请绕道

    打游戏打着打着就穿越到游戏里来了?怎么办?为了活下来,只能变强了……
  • 白虎神皇

    白虎神皇

    这里的世界没有传统的斗气与魔法,没有剑圣,也没有魔神。在这里只有战纹,魔变,元力以及辅助的没有攻击力的魂力。诸侯将相,宁有种乎。看低等血脉的楚天,如何抓住机遇,称霸大陆。在武道上问鼎巅峰···
  • 大话修仙传

    大话修仙传

    伯乐孙阳、愚忠武穆、慈祥的习爷爷还有拥有龙之天象的“大猪”——刘彘面对布局千年的阴谋将会如何杀野猪、打老虎、采灵药、救众生呢?奇葩到笑崩的修仙境界:腾云驾雾的副科境界、正处的异界穿梭、掌控时光的副部高手,还有传说中能开天地辟山河与盘古争锋的国级境界!现在的你修炼到什么境界了呢?副科都不是?没关系,赶快到《大话修仙传》的碗里来,和刘彘大帝一起修炼成仙,普度众生还是血戮世尘绝对和你有五毛钱的关系!2015“鸿篇大作”《大话修仙传》隆重“上市”!把你们的点击收藏推广纷纷扔进碗里来!“刘彘,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啦!”
  • 回档之人

    回档之人

    杨宙在昏睡中醒来,发现回到了十年前,正值大学开学。大学还是那个大学,舍友还是那些舍友,他拥有了未来之眼,清晰的知道身边亲朋好友的人生轨迹。每每想起前世的平凡人生,他就想在这一世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 惯毒

    惯毒

    维烈的家族因牵扯到一个秘密而惨招灭门,维烈是唯一的幸存者!在家仇血恨与儿女情长之间,又该如何去抉择!习惯才是世上最毒的药!
  • 深闺怨

    深闺怨

    乔云蕾意外落水本该死之人,却不想被那一声声啼血的悲绝,拉到了异世成为了东岳七王爷的侧妃。只是这白得的命,却也暗藏汹涌,王爷相公拿那她当箭靶,做庇佑心尖人的替死鬼,上有王妃刁难,下有姨娘设计,这水深是水,偌大王府没处可活。她本以为安分守己便可做米虫,却不想这深宅王府,争宠、陷害、夺爱、谋杀处处皆是。大宅王府内的腥风血雨,毒计背后的阴谋,争宠下隐藏的龌蹉,夺爱背后无情,身处其中不是你想退就可以退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侠岚之两极大战

    侠岚之两极大战

    自从无极之渊大战以来,穷奇在无极之渊还有最后一层封印没有解除,那么还剩最后一层封印的穷奇将如何对付玖宫岭的侠岚们呢?从玖宫岭逃脱的假叶去了哪?破阵牺牲后谁继承玖宫岭统领的位置?辗迟的身份究竟是谁?极阴与极阳两极世界即将迎来一场大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