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62600000078

第78章

中静虑无寻  具三唯舍受

论曰。初本近分寻伺相应。上七定中皆无寻伺。唯中静虑有伺无寻。故彼胜初未及第二。依此义故立中间名。由此上无中间静虑。一地升降无如此故。谓中间定初静虑摄。而有差别。谓此减寻上立中间。减何成异。故中间定初有上无。岂不契经说七依定。宁知别有未至中间。由有契经及正理故。且有未至。如契经言。诸有未能入初定等。具足安住而由圣慧。于现法中得诸漏尽。若无未至圣慧依何。又苏使摩契经中说。有慧解脱者。不得根本定。岂不依定成慧解脱。由此证知。有未至定。有中间定。如契经说。有寻伺等三三摩地。经说初定与寻伺俱。第二等中寻伺皆息。若无中静虑。谁有伺无寻。以心心所渐次息故。理应有定有伺无寻。又大梵王是世界主。离中间定谁为胜因。由此证知。有中间定。然佛不数说有未至中间。以二即初静虑摄故。说初静虑即已说彼唯初近分名未至者。为欲简别余近分故。非此近分乘先定起。又非住此已起爱味。依如是义立未至名。非上定边亦名未至。皆乘先定势力引生。及住彼时已起味故。毗婆沙者作如是说。未至本地立未至名。是本地德未现前义。此中间定具味等三。以别系属一生处故。谓极修习中间定者。未来当在大梵处生。故亦具三。如根本定。非根本地起爱贪。彼如所味有别能味亦别故。此有胜德可爱味故。无漏定生亦渐减故。此亦一向舍受相应。无三识身故无乐受。无喜受者已不共初。然于初贪未能离故。又由自勉功用转故。由此说为苦通行摄。非忧苦者已出欲故。由此一向舍受相应。此定能招大梵处果。多修习者为大梵故。已辩等至。云何等持。经说等持总有三种。一有寻有伺三摩地。二无寻唯伺三摩地三无寻无伺三摩地。如是三种相别云何。颂曰。

初下有寻伺  中唯伺上无

论曰。前来因事屡辩此三。今于此中略显别相。有寻有伺三摩地者。谓与寻伺相应等持。此初静虑及未至摄。无寻唯伺三摩地者。谓唯与伺相应等持。此即中间静虑地摄。无寻无伺三摩地者。谓非寻伺相应等持。此从第二静虑近分乃至非想非非想摄。契经复说三种等持。一空三摩地。二无愿三摩地。三无相三摩地。如是三种相别云何。颂曰。

空谓空非我  无相谓灭四

无愿谓余十  谛行相相应

此通净无漏  无漏三脱门

论曰。空三摩地。谓空非我二种行相相应等持。故说空等持近治有身见。身见亦有二行相故。谓空行相近治我所见。非我行相近治我见。观法非我。名非我行相观。此中无我。名空行相。由此空行相。近治我所见。以此中都无我。故此法非我所。无相三摩地。谓缘灭谛四种行相相应等持。涅槃离诸相故名无相。缘彼三摩地。得无相名。相略有十。谓色等五。男女二种。三有为相。或复相者。是因异名。涅槃无因故名无相。或相谓世蕴上中下。涅槃异彼故名无相。无愿三摩地。谓缘余谛十种行相相应等持。十行相者。谓苦非常因集生缘道如行出。如是空等三三摩地。三摩地相虽无差别。而依对治意乐所缘。如其次第建立三种。由意乐故不愿三有。理且可然有过患故。宁由意乐不愿圣道。以诸圣道依属有故。若尔何用修习圣道。以是涅槃能趣因故。非离圣道有得涅槃。为求涅槃故修圣道。道如船筏必应舍故。亦由意乐不愿圣道故。缘道行相亦得无愿名。以本期心厌有为故。空非我相非所厌舍。以与涅槃相相似故。由此二行相。虽缘可厌法。不取可厌相。不得无愿名。此三等持通净无漏。世出世间等持摄故。世间摄故。通十一地。出世摄者。唯通九地上七定边无胜德故。于中无漏者名三解脱门。能与涅槃为入门故。非诸有漏法是真解脱门。性住世间违解脱故。三三摩地缘境别者。若有漏空缘一切法。若无漏空唯缘苦谛。无愿能缘苦集道谛。无相唯缘灭谛为境。三三摩地念住别者。无相唯法。余皆通四。契经复说三重等持。一空空三摩地。二无愿无愿三摩地。三无相无相三摩地。如是三种相别云何。颂曰。

重二缘无学  取空非常相

后缘无相定  非择灭为静

有漏人不时  离上七近分

论曰。此三等持缘前空等取空等相。故立空空等名。空空等持缘前无学空三摩地取彼空相。空相顺厌。胜非我故。谓彼先起无学等持。于五取蕴思惟空相。从此后起殊胜善根相应等持。缘前无学空三摩地思惟空相。于空取空。故名空空。如烧死尸以杖回转。尸既尽已杖亦应烧。如是由空烧烦恼已。复起空定厌舍前空。重空等持空行相后。起即复还与空行相相应。唯此最能顺厌舍故。非我行相则不如是。见非我者。于诸有为法起厌背心不如见空故诸有已见诸法非我而于诸有犹生乐者。以于诸行中不审见空故。由此空定虽二行相俱。而但名空不说为非我。空于厌舍极随顺故。无愿无愿缘前无学无愿等持。取非常相。谓彼先起无学等持。于五取蕴中思惟非常相。从此后起殊胜善根相应等持。缘前无学无愿三摩地思惟非常相。于无愿不愿名无愿无愿。举喻显示。如前应知。重无愿等持非常行相后起。即复还与非常行相相应。唯此可能缘厌道故。非苦行相能缘圣道。圣道非苦趣苦灭故。苦法不能趣苦寂灭。亦非因等四能缘圣道。以圣道不能令苦续故。非道等四者此厌舍道故。非欣行相能为厌舍。岂不如无愿不愿圣道而作道等四。此亦应然。此例不然。无愿正厌有兼于圣道起不愿心故。谓前无愿正厌于有。圣道依有故兼不愿。虽圣意乐说不愿道。而于圣道非正憎厌。故亦能作道等四种。无愿无愿正憎厌道。故以非常观道过失。道等行相无容厌道。是故于此不作彼四。无相无相即缘无学。无相三摩地非择灭为境。以无漏法无择灭故。但取静相非灭妙离。谓彼先起无学等持。于择灭中思惟静相。从此后起殊胜善根相应等持。即缘无学无相三摩地非择灭为境。思惟静相。于无相灭复观为无相。名无相无相。举喻显示。如前应知。重无相等持静行相后起。即复还与静行相相应。唯此能观非择灭故。非妙行相境无记故。非离行相以虽证得。彼非择灭犹缚随故。非灭行相。以非择灭非永解脱一切苦故。又若观灭滥非常故。所言静者。唯显止息。故非择灭得有静相。以修圣道经久劬劳。于彼息中便生乐想。故重无相取静非余。重三等持唯是有漏。以于圣道生厌舍故。非无漏定厌舍圣道。二缘圣道取空非常。理可名为厌舍圣道。无相无相但缘无为作静行相。何名厌道。此欣无学无相等持不转之因。故名厌道。谓彼定起义作是言。无相等持不生为善。此既欣赞圣道不生。如何不名厌舍圣道。前无相定非此所缘。如何此名无相无相。或应许此定不缘非择灭。但缘无学无相不生。此亦不然。准前释故。谓缘无相之非择灭。此非择灭亦离诸相。缘无相无相故。得无相无相名。缘无相境作静行相。是故此定从境立名。唯三洲人能起此定。通依男女。以依女身亦能自在延促寿故。唯无学位。以有学者但欣圣道未能厌故。此亦非一切。唯不时解脱。以时解脱爱圣道故。依十一地除上七边。以上七边无胜德故。若在欲界从未至摄。圣道后起若在有顶。无所有摄圣道后生。余皆自地圣道后起。就总类说。此从法类苦灭四智无间而生。若就别说。欲界摄者非类后生。上界摄者非法后起。前二非灭后起第三非苦。后生余行相。后起此定故。应得此者。皆尽智时由离染得。后由加行方起现前。唯我世尊不由加行。顺趣解脱起此现前。于道尚厌岂欣诸有。此后亦起圣道现前。然厌道故非无间起。欲界摄者是思所成。余修所成依定起故。契经复说四修等持。一为住现法乐修三摩地。二为得胜知见修三摩地。三为得分别慧修三摩地。四为诸漏永尽修三摩地。如是四种相别云何。颂曰。

为得现法乐  修诸善净虑

为得胜知见  修净天眼通

为得分别慧  修诸加行善

为得诸漏尽  修金刚喻定

论曰。如契经说。有修等持。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得现乐住。乃至广说。善言通摄净及无漏。修诸善静虑。得住现法乐。而经但说初静虑者。于中乐想最增盛故。谓超欲界众多过失。故于此中乐想增盛。如游砂碛热渴疲劳。创饮浊水亦为胜乐。或圣道乐此具有故。谓具一切菩提分法四沙门果九断遍知三界对治。又诸定首诸定乐因。是故偏说。岂不经说。如是苾刍。住此先受离生喜乐。后生梵众受乐同此。何故不言住后法乐。详此唯说现法乐者。为令弃舍乐现欲乐。说现定乐令其欣乐。或现乐住是后乐依。但说所依能依已显。如契经说。先住此间入诸等至。后方生彼或现法乐。三乘皆住后乐不定。是故不说。谓或退堕。或上受生。或般涅槃。便不住故。虽诸静虑即现法乐。依近分故说为得言。修近分力得根本故。或即依现乐说为得言。如言身子体。故无有过。有说。此定佛依自说。如说菩萨居赡部林。起初世间依无漏定。能引一切有情共乐。由此不说后法乐住。即由此故亦但说初。菩萨尔时唯得初故。若依诸定修天眼通。便能获得殊胜知见。此依何义立知见名。本静虑中有遍照智。此遍照故。立以见名。见体即知。故名知见。眼根名见。世所极成。为简异彼。以知摽见。或即此见决断所缘。故名为知。即亦名见。谓本静虑是乐行道。不多劬劳而现前故。不劬劳故其体坚牢。由体坚牢故用决定。用决定故立以知名。见义如前。故名知见。为知为见。修此等持即是为求决定照义。此亦善逝依自而说。谓为显佛以天眼通观诸有情死生险难。方为拔济起静虑等。故为知见修天眼通。有余师言。为欲胜伏诸随烦恼起胜知见。起此胜知见不离光明想。此光明想引天眼通。由天眼通得胜知见。若修三界诸加行善及无漏善得分别慧。谓从欲界乃至有顶。诸闻思修所成善法。及余一切无漏有为。总说名为加行善法。修此善法能引慧生。于诸境中差别而转。故言修此得分别慧。如说善逝住二寻思。能如实知诸受起等。此显修善得分别慧。说加行言为简生得。非修习生得。得未曾得故。若修金刚喻定。便得诸漏永尽。谓若修习第四静虑金刚喻定并随转法。便能获得诸漏永尽。第四静虑佛依自说。无上菩提依此得故。金刚喻定顿证漏尽引尽智生。是故偏说。有说。一切有顿断治。第四静虑皆此所摄。此经所说。若习若修若多所作。义差别者。为欲显示习修得修。所治更远如其次第。

同类推荐
  • 怀紫阁隐者

    怀紫阁隐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门麦浪怀禅师宗门设难

    云门麦浪怀禅师宗门设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蒙鞑备录

    蒙鞑备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见正经

    佛说见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美缘

    五美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时光少女之血色珍珠

    时光少女之血色珍珠

    当一个平凡少女卷入仙魔大战当简单的人生变得扑朔迷离被选中的少女该何去何从他的冷傲他的狂妄为她灰飞烟灭而他的温柔他的情深能否挡得了世俗冷眼。为你倾尽天下为你沦陷九州为你颠沛轮回。偶然的相遇甜蜜的梦只道无侮
  • 锦双城:暴君,不做你的妃

    锦双城:暴君,不做你的妃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流光飛舞】编辑旗下出品买饭都能穿越?她不知何故,穿越到那从未听说过的朝代,目瞪口呆的看着身边一群群唤她“娘娘”的宫女。她是北齐最受宠的、令帝王日日笙歌,被众人唾骂,堪比褒姒、妲己的“妖妃”——连碧双。他是北齐最伟大的帝王,狠心利用心爱之人,却让百姓敬之如神的景帝——君誉。她给了他深宫不曾有过的温暖,不曾有过的真心,他却还她手中的毒酒!她施施然起身,嘴中念念着一句“谢主隆恩”。眼眸含波,她从容不迫的在他面前吞下那瓷杯中无色透明的酒。他不惊,不痛,不动,不言,不语,看着她。却终是敌不过那一句“我恨你”。一别经年。再见,她是高高在上的神,他不过是她手中的蝼蚁。她掩面而笑,看着他匍匐在脚下,嗓音幽媚:“你觉得,我现在还可能会帮你么?”****那人偎在他怀中,他眼眸含笑,悠然淡定的看着她:“你真的以为,朕会爱上你?来人,赐碧贵妃毒酒一杯。”她没有露出他所想的钝痛,只是笑着看着他:“君誉,你爱过我么?”他沉思,看着她:“既然你这么问,那朕告诉你,从来没有!”她接过太监手中的毒酒,眼角勾出讽刺轻佻的弧度,看着他:“那么……君誉,你一定会后悔的。不过在这之前……臣妾谢主隆恩。”****声明:当时给朝代起名字的时候没有注意,写了半天才发现原来有~大家就当没有看吧!!泪奔……
  • 大学日记录

    大学日记录

    大学是美好的,我们在最美的花季,认识了一生的好朋友
  • The Path Of Empire

    The Path Of Empi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命玄论

    命玄论

    神秘的星海。万里的玉海,传说中能看透宿命之轮,是生命之泉。有逆天改命之力,追寻着道的痕迹,演绎新的传奇修行是否在改变命运。
  • 晚清落日(1900-1909)

    晚清落日(1900-1909)

    伴随着义和团最后的呐喊声和八国联军入侵的枪炮声,中国跨入了20世纪的第一年1900年。这似乎预示古老的中国将延续着自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民族危亡、救亡图存、旧与新的搏杀格局。在20世纪的第二个年头的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签定了辛丑条约……
  • 你就是自己的奇迹

    你就是自己的奇迹

    本书从积极心态、发掘潜能、敬业尽责、人际关系、自信自强、善抓机遇、良好习惯等角度入手,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分析,力求揭示创造奇迹的秘诀。
  • 百川书志

    百川书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之神弃人间

    末世之神弃人间

    传闻上古时期,盘古大神开天辟地之时曾用三声吒来镇压万般邪魔,如今封印破损殆尽,邪魔出笼,末世降临人间,在这个被神遗忘的世界,聂影死后重临人世,未来的路他又何去何从,是化身修罗,亦或者万法随心,且看聂影如何搅动乾坤。
  • 笑天少年录

    笑天少年录

    绝代少侠古笑天、顶尖杀手柳少年,从武侠世界穿越到现实世界,杀了一些该死的人、讹了很多豪门的钱、泡了几个绝色的妞。然后发现,在神秘的网络世界,隐藏着一部无人创作、无人阅读的玄幻修真小说。这部小说依靠采补网民的精、气、神乃至生命,转化为网络黑洞能量维持自主更新……恐怖的谜团必须破解!幕后的黑手必须斩断!笑天少年再次穿越!一切从零开始,幸有红颜追随,更得知己相伴!且看笑天少年,如何一步步迈上仙武巅峰,演绎出一段快意人生、诛邪除恶、笑傲寰宇的玄幻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