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62600000076

第76章

此实事十一  初二乐轻安

内净即信根  喜即是喜受

论曰。此支实事唯有十一。谓初五支即五实事。第二静虑三支如前。增内净支足前为六。第三静虑等持如前。增余四支足前为十。第四静虑三支如前。增非苦乐支足前为十一。何缘心等非静虑支。此应准前菩提分辩。有异彼者今略分别。受中立三。非忧苦者。忧苦唯是欲界摄故。三受随地为利益支。顺定用强故皆支摄。何缘精进非静虑支。诸静虑支顺自地胜。精进顺上故不立支。或静虑支适分安乐。精进求胜策励疲苦。寻伺二种能助等持。制策于心令离粗细。对治欲恶故并立支。何缘无表非静虑支。诸静虑支助定住境。彼不缘境故不立支。故静虑支随地差别。虽有十八。而于实事种类中求。应唯九种。然受相异故分十一。由此故说。有无初支。非第二支。应作四句。第一句。谓寻伺。第二句。谓内净。第三句。谓喜乐等持。第四句。谓除前余法余支相对。如理应思。此中支名为目何义。目显成义。何所显成。谓显成此是初静虑乃至。此是第四静虑。或此支名目随顺义。如枸橼等名为余支。谓十八支各顺自地。或资具义说名为支。如祠祀支即牛马等。谓寻伺等展转相资。毗婆沙师显静虑地等持最胜。故作是说。三摩地是静虑亦静虑支。寻伺等是静虑支非静虑。宁知静虑地等持最胜耶。以契经中作如是说。于四静虑应知定根。然于相成及相防护。义相似故作如是言。如四支军。亦无有失如王与众。虽互相资而于其中。王最为胜。岂不三定乐体是同。则静虑支应无十一。第三定乐以受为体。初二静虑乐即轻安。故静虑支实有十一。轻安行舍遍四静虑。何缘初二唯立轻安。后二地中唯立行舍。以此于彼偏随顺故。谓欲界中有诸恶法。初静虑地有寻伺想。能逼恼心犹如毒箭。初二离彼。故轻安增。第二静虑喜极动涌。第三静虑乐受极增。二俱能为爱胜生处。三四弃彼故行舍增。或欲及初有色根识。所引粗重甚于余地。初二离彼故轻安增。三四地中离粗重远。寂静转胜故行舍增。谓轻安乐如初舍担。若更易地气分微薄。故唯初二建立轻安。三四地中任运而转。寂静转胜故立行舍。或初二定有轻安缘。喜与轻安为胜缘故。如契经说。喜故轻安。三四定中无喜缘故。轻安微劣不立为支。行舍轻安互相覆蔽。若处有一第二便无。轻安治沈其相飘举。行舍治掉其相寂止。故安与舍互相覆蔽。何理为证知三乐支。二是轻安第三是受。已说于彼偏随顺故。谓第三定乐非轻安。安非彼支。次前已说初二定乐。必非乐受是身心受俱非理故。谓初二乐必非身受。正在定中无五识故。亦非心受应即喜故。要离喜爱余地心悦。方可异前立为乐受。喜即喜受。于一心中二受俱行。不应理故。若谓喜乐更互现起。无斯过者。理亦不然。说具五支及四支故。若谓五四。约容有说。不必俱行。亦不应理。应有有寻无伺定故。然经但说有三等持有寻有伺。乃至广说。若静虑支非必俱起。何缘不说有有寻无伺定。又于欲界初静虑中。亦应具有三三摩地。是则违害契经所说。今应思择。第三定中意地悦受。既得喜根应名为喜。何故名乐。此名为乐。亦有所因。以诸喜根不寂静故。谓喜动涌扰乱定心。如水波涛涌泛漂激。初二静虑意地悦受。有如是相故得喜名。第三定中此心悦受。其相沉静转得乐名。故此定中舍用增上。弃舍喜故立行舍支。第四定中复弃舍乐。故彼行舍得名清净。何缘念慧诸地皆有。而念唯在上二静虑。慧在第三定。方得立为支。随其所应偏随顺故。谓喜与乐于三有中是诸有情极所耽味。第三静虑所味中极。有生死中最胜乐故。理应立慧观察厌舍。若无慧者。自地善根尚不能成。况进求胜。为治如是自地过失。第三静虑立慧为支。余地不然故不立慧。第二静虑有最胜喜。轻躁娆乱如逻刹私。第三定中有最胜乐。如天妙欲极为难舍。第三四定由行舍支。随其所应虽已弃舍。而恐退起立念遮防。余地不然故不立念。然第三念势用坚强。非唯助舍亦能助慧。通能防备自他地失。第四不尔无自失故。由此第四不立慧支。或初二定寻喜飘动。虽有念慧防照用微。第四定中二舍所蔽。顺无明故慧用不增。故慧唯三念通上二。或第三定乐过甚微。不立慧支。无能照察。若不照察则无厌求。自地过患上地功德。然下寻喜上色过粗。虽照厌求未为奇特。故余三地慧不立支。以第三定中乐过难觉故。佛说圣者应说应知。由此定中慧用最胜。能知细过故立为支。虽第四边慧亦能了。而但总相未为奇特。谓彼与乐系地不同。是离染道总观下过。非如自慧同一系缚。能别观失方谓希奇。故自立支上慧不尔。又诸已得第三静虑。于第四边非皆自在故于将离乐受染时。彼慧无容立为支体。故唯三定立慧为支。然正了时及初已离。皆应防守须立念支。何故轻安立为支体。以初二定轻安用增。触前所无殊胜位故。由此势用精勤不舍。能令相续有所堪能。能助等持令牵胜德。有殊胜用故立为支。内等净名为目何法。目寻伺息体即信根。谓若证得第二静虑。则于定地亦可离中。有深信生名内等净。故虽诸地皆有信根。而可立支。唯第二定。以今创信诸定地法与散地法俱可离故。又初静虑寻伺识身。如热淤泥信不明净。后二静虑行舍用增。映夺信根故无内净。谓由警觉信力方增。舍此相违故能映夺。信是净相故立净名。如清水珠令心净故。内心平等为缘故生由此信根名内等净。或第二定所有功德。平等为缘引生此净。由此建立内等净名。非唯寻伺静息为体。此等皆是心所摄故。如受想思别有实体。有余部说。喜非喜受。喜是行蕴。心所法摄三定中乐。皆是喜受。故喜喜受其体各异。非三定乐可名喜受。二阿笈摩分明证故。如辩颠倒契经中说。渐无余灭忧等五根。第三定中无余灭喜。于第四定无余灭乐。又余经说。第四静虑断乐断苦先喜忧没。故第三定必无喜根。由此喜受是喜非荣。如先所说八等至中。前七各三。第八有二。谓染污定如何知有。此由契经及论说故。谓契经说净无漏定。已犹言世尊。未说一切定。故知有余染定未说。本论亦说。于诸静虑自地一切随眠随增。由此等文知有染定。故说静虑总有二种。由定及生有差别故。定复有二。谓染不染。不染复二种。谓净及无漏。无漏复二。谓学无学。如是差别理有众多。染静虑中为有支不。有非一切。何定无何。颂曰。

染如次从初  无喜乐内净

正念慧舍念  余说无安舍

论曰。且有一类随相说言。初染中无离生喜乐。非离烦恼而得生故。虽染污定亦喜相应。非因离生故非支摄。此不唯说离欲生喜。亦说因离自地染生。以契经中先作是说。离诸欲恶不善法已。复作是言。离生喜乐。此中重说。离生言者。为显亦有喜离自地惑生。为显喜支唯是善性。故薄伽梵与乐合说。轻安相应必是善故。由此染定必无喜支。故初染支唯有三种。第二染中无内等净。彼为烦恼所扰浊故。虽诸世间说有染信。而不信摄故不立支。乐是轻安唯善性摄。例同初定故不重遮。故此染支唯有二种。第二染定许有喜支。初染中无。以何为证。以初定喜说从离生。第二中无离生言故。第三染中无正念慧。彼为染乐所迷乱故。染污定中虽有念慧。而得失念不正知名。故此二支染中非有。行舍唯是大善法摄。例同第四故此不遮。故此染支唯有二种。第四染中无舍念净。彼为烦恼所染污故。由此第四染唯二支。有余师说。初二染定但无轻安。后二染中但无行舍。大善摄故。彼说染中喜信念慧。皆是支摄。皆通染故。契经中说。三定有动第四不动。依何义说。颂曰。

第四名不动  离八灾患故

八者谓寻伺  四受入出息

论曰。下三静虑名有动者。有灾患故。第四静虑名不动者。无灾患故。灾患有八。其八者何。寻伺四受入息出息。此八灾患第四都无。故佛世尊说为不动。然经唯说第四静虑。不为寻伺喜乐动者。经密意说。论依法相。以薄伽梵有处说言。断乐断苦先喜忧没。具足安住第四静虑。又说彼定身行俱灭。入息出息名为身行。故知此定非唯独免。寻伺喜乐四动灾患。有余师说。第四静虑如密室灯。照而无动。故名不动。喻经说故。寻伺何过而求静息。此能令心于定境界虽恒系念而不寂静。如树枝条依茎而住。与风合故动摇不息。诸瑜伽师。虽不愿乐于境行相心速易脱。而寻伺力令彼驰流。故于定中寻伺有过。喜乐于定亦能鼓动。唯此四种与定相应。而能动心。故经偏说。然实二息忧苦二受亦能鼓动。故论说八。寻伺二法既有此过。不应说在静虑支中。经但应言。寻伺寂静何容亦说有寻有伺。为显寻伺虽定相应而于定中能为灾患。不说不了。故定应说。或此于定初作资粮。作欲恶寻远分治故。后于胜定方为灾患。故说寻伺功不唐捐。舍有行仪方便法尔。设是所舍初必应依。如欲渡河先依船筏后至彼岸。理应总舍。故契经言。依色出欲。依无色出色。依道出无色。若得涅槃亦出圣道。此二容有与一心俱。如胜劣风与一枝合。若此二业谓能鼓动。如何说此与定相应。粗浅定心寻伺所策。方能出离欲界粗染。故此得与初定相应。由此相应未为清净。如灯与日俱见色缘。灯细闇俱照不明了。日光离闇照用分明。如是应知。初静虑定虽作自事而寻伺俱未照而无动如第四静虑。若寻在定能动乱心。无漏定俱亦为灾患。何缘建立为一道支。已说彼能策正见故。行者于定未惯习时。不能了知此为灾患。故于此地不欲厌舍。若已惯习便能觉知。初静虑中有此灾患。如水澄净便见池中。潜虫下鱼能为浊乱。行者既见初静虑中。寻伺二法能为动乱。便于一地总生厌舍。谓此粗浅理应舍故。于初静虑寻伺既然。于上地中喜等亦尔。如定静虑诸受差别。生亦尔不。不尔云何。颂曰。

生静虑从初  有喜乐舍受

及喜舍乐舍  唯舍受如次

论曰。生静虑中初有三受。一者喜受。意识相应。二者乐受。三识相应。三者舍受。四识相应。第二有二。谓喜与舍意识相应无有乐受。无余识故。心悦粗故。第三有二。谓乐与舍意识相应。第四有一。谓唯舍受。意识相应是谓定生。受有差别。上三静虑无三识身。及无寻伺。如何生彼能见闻触及起表业。非生彼地无眼识等但非彼系。所以者何。颂曰。

生上三静虑  起三识表心

皆初静虑摄  唯无覆无起

论曰。生上三地起三识身。及发表心皆初定系。生上起下如起化心。故能见闻触及发表。此四唯是无覆无记。不起下染。已离染故。不起下善。以下劣故。

同类推荐
  • 落花

    落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人事典目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目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烟屿楼笔记

    烟屿楼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注医醇剩义

    校注医醇剩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峨喜禅师语录

    云峨喜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掌中仙国

    掌中仙国

    盘古开天辟地,上清为天,下浊成地。鸿蒙古陆群魔乱舞,女娲造人补天。至此,天地间多了他们。他们头顶天,与天争锋,脚踏地,与地斗力。他们相互扶持,与万兽争命,立于天地之间。蛮荒少年掌中仙国,衍化宇宙苍生。
  • 乘风逝星空

    乘风逝星空

    上下四方为宇,往古来今曰宙,浩瀚星河,种族难以计数,人类不过是其中沧海一栗。“你们知道宇宙各族是怎么划分的吗?”“自然凭借实力划分疆域,就像我们人族的宇宙战士,听说厉害者甚至可以谈笑颠日夜,乘风逝星空。”“我的意思是,各个种族如何区分,比如,什么样的种族叫做人族?”“碳水化合物就是人类!”“白痴,万物之灵才是人类,你没见好多种族幻化成人吗?”“你们都错,人者,性无,不分善恶,育善则善,教恶为恶,是以才称之为创造奇迹之种族。”PS:主角穿越的戏码想必诸位都厌烦了吧,作者带着满满诚意,从未来穿回来,给你讲解宇宙万族错综复杂的实力和关系,还不赶紧滚进来投票,收藏。啪,不要打脸,啪,好吧,票留下。
  • 火影之无限黑化

    火影之无限黑化

    在陈牧业的眼中,他觉得自己和所有的穿越者一样来到一个新世界可以为所欲为,可是无情的现实将陈牧业的一切奢望给打败,陈牧业才发现无论在二次元的世界里还是在现实的世界里,实力为尊,如果你没有这个实力,只有背弃这个世界。
  • 叶语心:风月仙缘

    叶语心:风月仙缘

    温柔少年,身藏绝世式神,在一次次的偶然中与黑暗力量接触,又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完成了自己的修炼道路。世家的争夺,亲人的离散,友人的重伤,爱人的辞世,一件件伤心欲绝的事情在其身边发生,在一切都过后,又会引出什么样的身世之谜。等到功成圆满,飞仙之日,他,是去,是留。(每日20点更新,3章保底)
  • 会隐身的海草

    会隐身的海草

    《会隐身的海草》是以童话的形式讲述科学知识的一部科普童话,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以及独特性于一身。这里有“海马探长”和“飞鱼刑警”精彩绝伦的探案,这里有“虾兵蟹将”家族的鲜明特点,这里有海洋哺乳动物美人鱼的独特魅力,这里还有“花仙子”们的神秘芳香!这一顿丰富的科普大餐,等待你来享用!
  • 天下至狂

    天下至狂

    资质,他比不过别人,可他修为突飞猛进。悟性,他没有别人高,可神功武技样样精通。他就是强者,无人匹敌,天下至狂!等级:散武,地武,天武,灵武,玄武,真武,武圣,武仙,至武
  • 执手写浮夸

    执手写浮夸

    如果我们没有遇见,没有交集。是否还会相识,傻傻的去谈论没有可能的以后。然后静静的等待回忆带来的蚀骨似的伤痛。可惜没有如果。这本书写给我的初恋,同时,也写给所有恋爱中的人。希望你们能好好珍惜另一半。能给她你们说好的幸福。。。。
  • 盛世宠婚:帝少追妻忙

    盛世宠婚:帝少追妻忙

    她,就像是画中走出的仙子,可妖娆亦可纯洁。外人眼中的她,是一朵绽放的蓝色妖姬神秘而妖娆。他,犹如黑夜的恶魔,可以对全世界都无情,却能为她融化了冰川。于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闷骚的大灰狼展开了故事。
  • 一代小妖

    一代小妖

    世人笑我太疯狂,我笑世人悔断肠。众生骂我很疯癫,我笑众生看不穿。
  • 般若蜜多心经口语化现代语言解说

    般若蜜多心经口语化现代语言解说

    用口语化的现代语言解说《般若蜜多心经》,让佛经浅显易懂,让更多人能够看懂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