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62600000069

第69章

辩智品

如是已依诸道差别。建立贤圣补特伽罗。所依道中作如是说。正见正智名无学支。故于此中应审思择。为有慧见非智。及有慧智非见而别建立见智二支。亦有。云何。颂曰。

圣慧忍非智  尽无生非见

余二有漏慧  皆智六见性

论曰。慧有二种。有漏无漏。唯无漏慧立以圣名。此圣慧中八忍非智性。所以者何。非决断性故。唯决断义是智义故。如何八忍不能决断。自所断疑得随相续生故。或求见境意乐止息。加行奢缓说名为智。诸忍正起推度意乐。加行猛利故非智摄。而名见者。推度性故。尽及无生二智非见性。推度意乐一向止息故。所起加行极奢缓故。而名智者。决断性故。所余皆通智见二性。已断自疑推度性故。谓前八忍。尽无生余。有学八智无学正见。一一皆通见智性摄。岂不忍余诸无间道亦自所治惑得随生。无非正起。推度意乐加行猛利应非智摄。尽无生余解脱道等此相违故。皆应非见。此难不然。余无间道无自品疑得随相续生故。有漏无间不行谛理。与断疑得非亲违故。又彼唯见曾所见境。非如八忍。极违智故。余解脱等非全息求。所起加行非极奢缓。以皆于后有所作故。由此一切皆通二种。并具推度决断用故。诸有漏慧皆智性摄。于中唯六亦是见性。谓五染污见世正见为六。有余师说。能发身语五识所引。及命终时意识相应善有漏慧。亦非见性。外门转故。如能引故。势力劣故。此亦不然。不应许故。非决定故。契经说故。谓不应许。唯内门转。方是见性。勿圣慧中外身念住非见性摄。然契经说。于外身循身观是见性摄。亦非决定。如五识身所引意识。如是性转。以彼善等所引意识有时亦是不善等故。由此不应所引意识同能引五识是无分别性。如契经说。有命终时得正见俱。善心心所故说所有。意地善慧皆见性摄。于理为善。如是所说。圣有漏慧。皆择法故。并慧性摄。智有几种。相别云何。颂曰。

智十总有二  有漏无漏别

有漏称世俗  无漏名法类

世俗遍为境  法智及类智

如次欲上界  苦等谛为境

论曰。智有十种摄一切智。一世俗智。二法智。三类智。四苦智。五集智。六灭智。七道智。八他心智。九尽智。十无生智。如是十智总唯二种。有漏无漏性差别故。如是二智相别有三。谓世俗智法智类智。前有漏智总名世俗。瓶衣等物性可毁坏。显在俗情故名世俗。此智多取世俗境故。多顺世间俗事转故。从多建立世俗智名。非无取胜义。顺胜义事转。然是爱境。无胜功能息内众惑。故非无漏。惑覆出世引发世间。得世俗名。体即无智。智随属彼。得彼智名。意显此名目有漏智。有说诸趣名为世俗。此智多是往诸趣因。从果为名名世俗智。有说此智无始时来。生死身中显现而转。由此故立世俗智名。或诸有中随流无绝。名世俗智。以一切时随顺诸有。相续转故。或复此智于一切境。能遍映发得世俗名。独能遍缘一切法故。后无漏智分为二种。法类二名所目别故。此二名义如前已释。是名二智相别成三。定心相应圣行相转。有漏无漏二智何别。无漏于境行相明利。彼有漏智与此相违。如朅地罗余木二炭。于所烧炼势用不同。及胜劣香能熏用别。炎铁草火热势有殊。二智相望差别亦尔。或俗智后起增上慢。无漏不然。故有差别。又世俗智与法类智。境有宽陕故有差别。谓世俗智遍以一切有为无为为所缘境。以契经说有善俗智能遍知苦。广说乃至。遍知虚空非择灭故。亦有以非我行相总缘一切法为境。以契经说诸行非常一切法非我涅槃寂静故。法智但缘欲界四谛。类智能通缘上二界四谛。由此三智境有差别。即于如是三种智中。颂曰。

法类由境别  立苦等四名

皆通尽无生  初唯苦集类

论曰。法智类智由境差别。分为苦集灭道四智。何缘俗智亦缘苦等。作苦等行相。而非苦等智。由彼先以苦等行相观苦等已。后时复容观苦等境为乐等故。又得如是世俗智已。后缘谛疑容现行故。如是六智若无学摄。非见性者。名尽无生。此二初生唯苦集类以缘苦集六种行相。缘有顶蕴为境界故。金刚喻定若缘苦集。与此境同。缘灭道异。若尔岂不至教相违。如说于尽有初智生。从此无间能自了达。无违教失。此于尽言是有第七声。非境第七故。谓有烦恼无余尽故。有初智生非此智生。缘尽为境。何所违害。彼言意显。有惑身中无此智生。要有惑尽。于前所说九种智中。颂曰。

法类道世俗  有成他心智

于胜地根位  去来世不知

法类不相知  声闻麟喻佛

如次知见道  二三念一切

论曰。有法类道及世俗智。成他心智。余则不然。岂不道智离法类无。应但言二成他心智。理实如是。为显他心智但知同类境。故作是言。谓为显成此法类智。知他无漏心心所法。是道智摄。非苦集智。以无漏智决定不能知他有漏心心所故。他身无漏心心所法。细故胜故。非己有漏他心智境。其理可然。何缘己身无漏他心智。不能知他有漏心心所。于有漏境无漏智生。行相所缘异此智故。谓无漏智缘有漏时。必是总缘厌背行相。是故决定不能别缘他心心所成他心智。以诸圣智缘有漏时。必于所缘深生厌背。乐总弃舍不乐别观。缘无漏时生欣乐故。既总观已亦乐别观。如有见闻非所爱事。总缘便舍不乐别缘。于所爱中则不如是。总见闻已亦乐别缘。是故于他有漏心等。必无圣智一一别观。成缘有漏心无漏他心智。以他心智决定于他心心所法别别知故。岂不亦有。三念住摄。苦集忍智。虽有而非。但缘一法。缘多体故。又他心智有决定相。谓不知胜去来二世。并法类品不互相知。胜复有三。谓地根位。地谓下地。智不知上地心。义唯能知自地下地。根谓信解时。解脱根知。不知见至不时解脱心。位谓不还声闻应果独觉大觉。前前位智不知后后胜位者心。义唯能知自下根位。然他心智及所知境。根地既殊知亦有异。所知有漏心心所法。曾未曾得各有十五。谓欲四静虑各下中上根。能知但除欲界三品。曾未曾得各有十二。所知无漏及彼能知。皆除欲三各有十二。且诸有漏曾未曾得。下根所摄他心智生。随其所应能知下地三根心品自地下根。中品亦知自地中品。上品总了自下地三。无漏下根他心智起。唯知自地下地下根。中亦知中。上兼知上。何缘有漏无漏智生。知下地心多少有异。有漏三品可一身成。无漏随根立圣差别。尚无有一成二品根。况有成三。故有差别。如何说一补特伽罗成九品道断九品惑。此道差别非根有异。由因渐长后道转增。如次能令多品惑断或诸种性各有九品。成一九品。必不成余。故前后言无相违失。故依上地起下根心。有上根心依下地起。地根互胜必不相知。地位位根相对亦尔。此他心智不知去来。本为知能缘心心所法故。法类二品不互相知。此二如次以欲上界全分对治为所缘故。此他心智见道中无。总观谛理极速转故。然皆容作他心智境。三乘圣者起此智时。中下二乘必须加行。声闻加行或上或中。麟喻但须下品加行。佛无加行随欲现前。若诸有情将入见道。声闻独觉预修加行。为欲知彼见道位心。彼诸有情入见道位。声闻法分。加行若满。知彼见道。初二念心。若为更知。类分心故。别修加行。至加行满。彼已度至第十六心。虽知此心非知见道。是故说彼唯知二念。麟喻法分加行若满。知彼见道初二念心。若为更知类分心故。别修加行。至加行满。知彼第八集类智心。有余师言。知第十五。有说麟喻知四刹那。谓初二心第八十四。此言应理。所以者何。许从知初二念心已。唯隔五念知第八心。若复更修法分加行。经五念顷加行应成。何不许知第十四念。有余亦说。知四刹那。谓初二心第十一二。佛于一切殊胜功德。随欲现前。心自在故。于十五念能次第知。以佛世尊三无数劫精勤修习无量资粮。故获难思殊胜妙智。具大势用随欲能知。虽此智生亦知心所。然修加行本为知心。如空处等名他心智。胁尊者曰。引此智生。要先知心后方知所。从初但立他心智名。引此智时修何加行。先应观察身之显形。所乐言音表心差别。谓彼行者初修业时。为欲审知他心差别。先审观察自身显形。所乐言音因何有别。遂知显等差别由心。次复审观他身显等。亦由心异有差别生。由此后时离欲身意。调柔清净引胜定生。依定发生有威德智。此智真实照见他心。如明珠中种种色缕。差别之相了然可得。是名修世俗他心智加行。若修无漏他心智时。以观非常等苦智为加行。此加行位通缘色心。至成满时缘心非色。又加行位缘自他心。至成满时缘他非自。尽无生智二相何别。颂曰。

智于四圣谛  知我已知等

不应更知等  如次尽无生

论曰。如本论说。云何尽智。谓无学位。若正自知。我已知苦。我已断集。我已证灭。我已修道。由此所有智见明觉解慧光观。是名尽智。云何无生智。谓正自知我已知苦不应更知。广说乃至我已修道不应更修。由此所有。广说乃至。是名无生智。由本意乐二智转时。力能引起如是解智。非于无漏二智转时。作如是解无分别故。谓出二智后得智中。方作如是二类分别。此二分别二智后生。是尽无生力所引故。此二俗智是彼士用果故。举二果表二智差别。理必应然。说由此故。依为此义。说由此声。即是为此所有智义。不尔应言。如是所有诸观行者。本修行时定起如斯要期意乐。谓我当证阿罗汉时。要应起此自审察智。故今出观此智必生。为令此生所起之智。随应建立尽无生名。即后智生所依止义。故言此释理必应然。如是十智互相摄者。谓世俗智摄一全一少分。法类智各摄一全七少分。苦集灭智各摄一全四少分。道智摄一全五少分。他心智摄一全四少分。尽无生智各摄一全六少分。何缘二智建立为十。颂曰。

由自性对治  行相行相境

加行办因圆  故建立十智

论曰。由七缘故立二为十。一自性故立世俗智。以世俗智为自性故。二对治故立法类智。全能对治欲上界故。三行相故立苦集智。此二智境体无别故。四行相境故立灭道智。此二行相境俱有别故。五加行故立他心智。非此不知他心所法。本修加行为知他心。虽成满时亦知心所。而约加行故立他心智名。加行如前已具分别。六事办故建立尽智。事办身中定初生故。七因圆故立无生智。一切圣道为因生故。谓有尽智非无生智为因故生。无无生智不以尽智为因故起。如上既言法智类智。全能对治欲上界法。为有少分治上欲耶。颂曰。

缘灭道法智  于修道位中

兼治上修断  类无能治欲

论曰。修道所摄灭道法智。兼能对治上界修断。望欲界法四谛法智全能对治。于欲见断法智亦为持对治故。能治所治皆得全名。望上俱缺俱名少分。何缘唯有灭道法智。兼治上界。非苦集耶。所缘寂静出离同故。谓欲上灭及能治道。展转相望相无别故。以诸择灭皆善皆常一切圣道皆能出离。所缘苦集欲上不同。少多细粗上下别故。又苦集智。缘所厌境。无容厌彼。于此离贪。理厌此地时。断此地烦恼。若许异厌异离贪。应异离贪异解脱。若许不厌色无色界而能离彼界贪。习厌离贪。理则应坏。灭道二智。不缘厌境。缘下治上。亦无过失。又如不净观及欣涅槃欲。谓不净观缘欲界境。唯能令心厌背欲界。欣涅槃欲现在前时。普能令心厌背三界。如是缘欲苦集智生。唯能令心离欲界染。缘欲界法灭道智生。普能令心离三界染。故许灭道法智品增。乃至得成金刚喻定。由此大圣妙善了知。依全治门立法类智。法智少分有治上能。类智必无。能治欲界。要于自界所作已周。方可兼为他界所作。非诸类智。己事成时。他事未成。有须助义。故无类智。治欲界法。岂不第十六道类智生。乘此便则能治欲界惑将断欲惑。类智不行。设许现行。由自界障所拘碍故。必无势力。能助成他。法智所作。由此类智无能治欲。于此十智中谁有何行相。颂曰。

同类推荐
  • 刑幕要略

    刑幕要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隋代宫闱史

    隋代宫闱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minent Victorians

    Eminent Victoria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后三国石珠演义

    后三国石珠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Puppet Crown

    The Puppet Cr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电竞斗士

    电竞斗士

    弹指一挥,十年一梦!电竞常青树张骁终于告别了赛场,宣布退役!十年电竞路,有过荣耀加身的辉煌时刻,也有过自视甚高的自我膨胀!无论是曾经的傲视群雄,还是当年的触底反弹!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梦想所以不甘!退役不是巨星的陨落,而是王者的重归!
  • 冰公主之爱永恒

    冰公主之爱永恒

    她,十二岁离家,十七岁归来,五年的蜕变成就了一副冰霜般的容颜,归来,入校,遇他,痴恋......
  • 月落剑

    月落剑

    我们都在努力的找寻自己,那么什么才是我们要找的自己呢?奉献与自私、奋斗与淡漠、爱与恨?那看看自己是什么吧!
  • 校花的神之高手

    校花的神之高手

    一个山里的超能特工,被师傅强迫下山做特殊任务,本以为是什么危险的任务,没想到却他妈的是给别人当保镖.
  • 送僧归国清寺

    送僧归国清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

    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

    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孩子上一年级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孩子上了一年级后,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问题,多位一线资深教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为人父母的经历将为家长一一解答。《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是一本全面、系统应对小学一年级孩子成长与学习的书,书中解答了父母最关注的幼小衔接、学习习惯、作业问题、情商教育、个性发展、身体发育、安全教育等13类问题。这100个教育细节都是作者在长期的教学中研究与提炼出来的,都是一年级孩子会遇到的问题,作者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把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并有优秀小学生为本书配画。
  • 风度翩翩

    风度翩翩

    深宅美女林翩翩是个游戏爱好者,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坑货,虽然现实中不乏大量人追求,却对异性自动开启防骚扰模式,直到遇到本服第一大神风度......而与校园男神的碰面竟然是因为吃米粉忘带钱包......
  • 仙途种植

    仙途种植

    一个小山村的小女孩意外得到了可以种植灵药的随身空间从而走上了漫漫仙途,看她如何为亲人延寿,为朋友增加修为,看她如何漠然相对仇人,一心修仙,以绝对实力震慑宇内,改变女修修为不高的困境
  • 最后一个死神代理人

    最后一个死神代理人

    一次意外,使我的眼睛能看见鬼,之后我遇到了一个重伤垂死的大叔,得到大叔的传承,走上死神代理人之路。妖灵夺心,邪巫培育鬼王,学校地下封印的千年狐妖,西方的吸血鬼,河岸边的镇灵碑……我将带你探索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秘密!
  • 圣天翼传奇

    圣天翼传奇

    天地分五界,人、神、冥、魔、妖,主人公身为冥族公主,却从小体弱多病,连凡人都不如,为了生存以及其他目的,几族精英阴差阳错聚集到一起,寻找创世神留下的法宝——圣天翼,并从中得到成长。故事风格以悬疑为主,情爱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