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62600000060

第60章

论曰。此暖顶忍世第一法。四殊胜善根名顺决择分。由下中上及上上品。分为四种。如前已说。决谓决断。择谓简择。决断简择。谓诸圣道。以诸圣道能断疑故。及能分别四谛相故。分谓分段。即是见道。是决择中一分摄故。暖等为缘引决择分。顺益彼故得顺彼名。故此名为顺决择分。如是四种皆修所成。非闻思所成。远决择分故。此四善根皆依六地。谓四静虑未至中间。欲界中无。阙等引故。余上地亦无。见道眷属故。又无色界心不缘欲界故。欲界先应遍知断故。于三界中彼最粗故。此四善根能感色界五蕴异熟为圆满因。不能牵引众同分故。极厌诸有欣圆寂故。或声为显二有异说。谓暖顶二。尊者妙音说。依前六及欲七地。对法诸师不许彼说。非闻思所成。顺决择分故。此四善根依欲身起。人天九处除北俱卢。唯依欲九身容入离生故。除增上忍世第一法。余三善根三洲初起。后生天处亦续现前。所除亦依天处初起。有余师说。若于先时曾已修治此四加行。彼于天处皆得初起。此四善根唯依男女。前三男女俱通得二。第四女身亦得二种勿后得男身。不成暖等故。依男唯得男身。善根圣转至余生。亦不为女故。暖顶忍位容有转形故。二依善根展转为因住。世第一法依女身者能为二因。女得圣已容有转得男身理故。依男身者。但为一因已得女身非择灭故。圣依此地得此善根。失此地时善根方舍。失地言显迁生上地。异生于地若失不失。但失众同分必舍此善根。圣身见道力所资故。此四善根无命终舍。宁知命终舍。唯异生非圣。以本论说卵胎中异生。唯成就身不成身业故。岂不异生先依下地起暖法等。后生上地亦必定舍。暖等善根无如是失。以彼异生尔时舍善根由舍同分故。谓住死有无圣道资。舍诸善根非由上地中有等起。若诸圣者住死有中。由圣道资不舍暖等。但由上地中有等起舍下善根。舍时虽同而所由别。是故异生无失地舍。圣者必无由命终舍。异生命终虽舍忍法。而定无有堕诸恶趣。得恶趣生非择灭故。身是忍法曾所居故。能感恶趣诸业烦恼。不复能在身中行故。如师子窟杂兽不居。初二善根亦由退舍。如是退舍异生非圣。后二异生亦无退舍。依根本地起暖等善根。彼于此生必定得见谛。以根利故。厌有深故。依未至中间起暖等者。于此生不必得入见谛。有余师言。依根本定起暖等者。此生必定得至涅槃。厌有深故。若先舍已后重得时。所得必非先之所舍。由先舍已后重得时。亦大劬劳方得起故。于先所舍不钦敬故。如先已舍别解脱戒。后重受时得未曾得。暖等亦尔。后得非先。若先已得暖等善根。经生故舍。遇了分位善说法师便生顶等。若不遇者。还从本修失退二舍非得为性退舍。必因起过而得失舍。或有由德增进。得此善根有何胜利。颂曰。

暖必至涅槃  顶终不断善

忍不堕恶趣  第一入离生

论曰。四善根中若得暖法。虽有退断善根造无间业堕恶趣等。而无久流转必至涅槃故。若尔何殊顺解脱分。若无障碍去见谛近。此与见道行相同故。是等引摄胜善根故。若得顶法虽有退等。而增毕竟不断善根。观察三宝殊胜功德为门引生净信心故。若得顶已不断善根。如何经说。天授退顶。由彼曾起近顶善根。依未得退密作是说。若得忍法虽命终舍住异生位。而增无退不造无间不堕恶趣。然颂但说不堕恶趣。言义准已知。不造无间业。造无间业者。必堕恶趣故。忍位无退如前已辩。得忍不堕诸恶者。已远趣彼业烦恼故。得恶趣生非择灭故。由下忍力已得一切恶趣无生。由上忍力复得少分生等无生。少分生者。谓卵湿生。由此二生多愚昧故。等言为显处身有惑。处谓无想大梵北洲无想大梵僻见处故。北俱卢洲无现观故。身谓扇搋等。多诸烦恼故。有谓第八等圣必不受故。惑谓见断惑。必不复起故。得世第一法。虽住异生位。而能趣入正性离生。颂虽不言离命终舍。既无间入正性离生。义准已成。无命终舍。何缘唯此能入离生。已得异生非择灭故。能如无间道舍异生性故。此四善根各有三品。由声闻等种性别故。随何种性善根已生。彼可移转向余乘不。颂曰。

转声闻种性  二成佛三余

麟喻佛无转  一坐成觉故

论曰。未殖佛乘顺解脱分。依声闻种性。起暖顶善根。容可转生佛乘暖顶。是经长时方能起义。若起彼忍无向佛乘。以声闻乘加行最久。经六十劫自果必成。菩萨专求利他事故。为欲拔济无边有情。弘誓庄严经无量劫。故往恶趣如游园苑。若不尔者。无成佛义。起忍得一切恶趣非择灭。故起彼忍无向佛乘。断绝众多利他事故。若时菩萨已殖佛乘。顺解脱分为遮恶趣。展转坚摄施戒慧三。尔时无劳起余乘忍。故声闻暖顶可转向佛乘。起忍则无转成佛义。依声闻种性起暖顶忍。三皆可转生独觉乘道。非声闻种性忍法已生于独觉菩提有能障义。故起彼忍亦成独觉。此在佛外。故颂言余。起独觉乘种性暖顶。为有转向余乘理不然。独觉乘总有二种一。麟角喻二。先声闻。若先声闻如声闻说。麟喻及佛俱不可转。以俱一坐成菩提故。第四静虑是不倾动。最极明利三摩地故。堪为麟喻大觉所依。故彼俱依第四静虑。从身念住至尽无生。唯于一坐能次第起。故麟角喻及佛种性。暖等善根皆不可转。颇有初殖顺解脱分。此生即能起顺决择分耶。不尔云何。颂曰。

前顺解脱分  速三生解脱

闻思成三业  殖在人三洲

论曰。顺决择分今生起者。前生必起顺解脱分。诸有创殖顺解脱分。极速三生方得解脱。谓初生殖顺解脱分。次生成熟。第三生起顺决择分。即入圣道。若谓第二生起顺决择分。第三生入圣乃至得解脱。彼言便与前说相违。谓依根本地起暖等者。彼必于此生得入见谛。或彼应许极速二生。谓第二生依根本地起暖等者。彼于现生必入圣道得解脱故。顺解脱分闻思所成。非修所成。诸有未殖顺解脱分者。彼不能殖故。顺解脱分三业为体。最胜唯是意地意业。此思愿力摄起身语。亦得名为顺解脱分。有由少分施戒闻等。便能种殖顺解脱分。谓胜意乐至诚相续。厌背生死欣乐涅槃。与此相违。虽多修善而不能殖顺解脱分。由意业胜殖此善根故。唯人中三方能殖。厌离般若余处劣故有佛出世。若无佛时。俱能种殖顺解脱分。已因便说顺解脱分。入观次第是正所论。于中已明诸加行道。世第一法为其后边。应说从斯复生何道。颂曰。

世第一无间  即缘欲界苦

生无漏法忍  忍次生法智

次缘余界苦  生类忍类智

缘集灭道谛  各生四亦然

如是十六心  名圣谛现观

此总有三种  谓见缘事别

论曰。从世第一善根无间。即缘欲界苦圣谛境。有无漏摄法智忍生。此忍名为苦法智忍。宁知此忍是无漏摄。从世第一无间而生。以契经中言世第一无间入正性决定。或正性离生。尔时名超异生地故。此忍既是决定离生一分所摄。定是无漏。从世第一无间而生。说无漏言。为欲简别世第一法。所从世忍此无漏忍。以欲苦法为其所缘。名苦法忍。谓于苦法无始时来。身见所迷执我我所。今创见彼唯苦法性。忍可现前名苦法忍。此能引后苦法智生。是彼智生障之对治。故复名曰苦法智忍。即此名入正性决定。亦复名入正性离生。由此是初入正性决定。亦如初入正性离生故。经说正性。所谓涅槃。或正性言目诸圣道能决趣涅槃。或决了谛相。故诸圣道得决定名。至得决定说名为入。若尔何缘于无漏慧。唯初见谛得决定名。以于尔时于诸谛理初得难毁决定见故。或于尔时望余位道有非一种决定相故。烦恼名生。如契经说。何谓生臭。谓诸烦恼见位初越。故名离生。有说。生言目根未熟。见位初越。故名离生。至得离生。说名为入。舍异生性诸说不同。有言。世第一有言。苦法忍。有言。共舍。由此二种如无间道解脱道故。此忍无间即缘欲苦有法智生名苦法智。于唯是苦法得决断慧故。应知此智亦无漏摄。前无漏言。遍流后故。如缘欲界苦圣谛境。有苦法忍苦法智生。如是复于法智无间。总缘余界苦圣谛境。有类智忍生。名苦类智忍。此忍无间。即缘此境有类智生。名苦类智。最初证知诸法真理。故名法智。此后境智与前相似。故得类名。是后随前而证境义。或从前生故。后得前类名。如世间言子是父类。即是从欲界苦决定觉所生。余界苦决定觉义。如缘苦谛欲界及余生法类忍法类智四缘。余三谛各四亦然。即缘一一有四心义。如是次第有十六心。总说名为圣谛现观。以于三界四圣谛境次第现前如实观故。初习业地于诸谛境多返旋环已淳熟故。今于此位能如是观。余部有言。唯顿现观。彼言既总。理或无违。以谛现观总有三种。其三者何。谓见缘事唯无漏慧于诸谛境如实觉了。名见现观。是即由见分明现前。如实而观四谛境义。即无漏慧。并余相应同一所缘。名缘现观。是即由见等心心所法同。能取所缘四谛境义。即诸能缘并余俱有同一事业。名事现观。是即由见等心心所法并余俱有戒及生相等。于诸谛中同所作义。戒生相等是现观因。于现观中彼有事用。故亦于彼立现观名。如是应知不相应法唯一现观。除慧所余心心所法。有二现观。唯无漏慧具足有三。诸说名为顿现观者。谓于一谛得现观时。于余谛中亦得现观。故于前说顿现观宗。应审推征依何现观。若言依事应赞言善。以于苦谛得现观时。于苦具三。于余唯事。谓初观见苦圣谛时。尽烦恼故即名断集。得择灭故即名证灭。起对治故即名修道。以见苦位于集等三有断证修事现观故。约事现观名顿无失。若言依见应拨言非。此现观必渐诸谛相别故。一见理无多行相故。随彼自相一一谛中。世尊说言。各别见故。已辩现观具十六心。此十六心为依何地。颂曰。

皆与世第一  同依于一地

论曰。随世第一所依诸地。应知即此十六心依。彼依六地如前已说。谓四静虑未至中间。何缘必有如是忍智。前后次第相杂而起。颂曰。

忍智如次第  无间解脱道

论曰。十六心中四法类忍名无间道。四法类智。名解脱道。名如前说。能忍可先来未见欲苦初念无漏慧。名苦法忍。以契经中世尊自说。若于此法以下劣慧或增上慧审察忍可。名随信行。随法行故。应知此忍即无间道。何处说此无间道名。经说。一法难可通达。名为无间。心等持故。又世尊说。有苦法智有苦类智乃至广说。非此二智同缘三界苦等境起。如顺理辩。故于苦法忍所见欲苦中决断解生。名苦法智。前忍能断十烦恼得。后智能与彼离系得俱生。经说。智生随于前忍。故知后智名解脱道。从此无间忍色无色。未曾见苦第三刹那。无漏慧生。名苦类忍。是见欲苦忍种类故。次于苦类忍所观上苦中决断解生。名苦类智。忍智如次断烦恼得。名无间道。离系得俱。名解脱道。准前应说。于余三谛准苦应知。故前八忍名无间道。后之八智名解脱道。复以何缘说断对治。名无间道。说离系得俱时起智。名解脱道。无间隔故名为无间。无间即道名无间道。是无同类道能为间隔令于解脱道不为缘义。诸无间道唯一刹那。诸解脱道或相续故。于自所治诸烦恼得已得解脱。与彼断得俱时起道。名解脱道。自所治言欲显何义。苦类忍等诸无间道。亦与他所治离系得俱生。勿彼亦名解脱道故。此十六心皆见谛理。一切皆说见道摄耶。不尔云何。颂曰。

前十五见道  见未曾见故

论曰。见未曾见四圣谛理。名为见道。故于现观十六心中。前十五心是见道摄。道类忍位于诸谛中见圆满故。至第十六道类智时。虽亦有一先未知谛。而无一谛先未见者。以一切忍皆见性故。由此尔时不名见道。岂不亦见曾未见谛。谓道类智见道类忍。相应俱有一念道故。诸有唯见曾未见者。名为见道。尔时通见曾未曾见。故无此失。或此约谛不约刹那。非尔时观未曾见谛。非于一谛多刹那中未见一刹那可名未见谛。如刈畦稻唯余一科。不可名为此畦未刈。故见未见名为见道。是见道相义善成立。故我宗说现观后边道类智品是修道摄。兼修异境智行相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非常道徒

    非常道徒

    时年,二月二十九,蜀都有襁褓孩童引圣灵入体,为此,家破,父母遭受劫难,孩童好运被人救走。十二年后,少年入蜀都,为寻道而来,自此走出一条神道之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紫色天堂

    紫色天堂

    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写得不好望轻喷(>﹏<)
  • 一个资深经理人20年管理笔记

    一个资深经理人20年管理笔记

    《一个资深经理人20年管理笔记》系作者天外天20年亲历的职场真实案例集合,通过对一个个典型职场事件的回顾、演变、处置,展现了一位资深企业管理者在职场上,如何运用圆通的平衡艺术,灵活处理管人理事的核心管理智慧。对于正在打拼中成长的职业人士,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
  • 张庄僖文集

    张庄僖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墨云淡然

    墨云淡然

    她本是万千宠爱给予一身的傲娇公主,她是宫灵然。却因一条手链来到了一个架空王朝,成为了南月国、丞相府最受宠的大小姐。他本是冷酷的摄政王,他叫墨言。没人能走进他的内心,他也是南月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墨玉公子。传说她倾国倾城、闭月羞花、十分……腹黑,可是谁能想到她也有呆萌的时候。传说他冷血无情、杀人如麻,还有面瘫-_-#。世人都非常尊敬他,可不知他也有柔情似水的样子。当她向他发起挑战时,一场游戏就华丽的开始了。
  • 混在晚唐

    混在晚唐

    普通大学生穿越到唐朝末期,虽有其他穿越者的想法,却无本事,他不晓军事,五谷不分,不懂机械,不会炼钢,也不会写诗著文,更没有什么王霸之气,唯一的优势在于知道历史。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他不得不“混”着保全自己,走上了一条另类的道路。
  •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当家花旦

    当家花旦

    《当家花旦》写的是旧社会地主家的一群女人的故事。她们在命运的激流里有时互相倾轧,有时又互相扶持,有时爱,但更多的时候在恨,最终高宅大院在风中空空矗立,女人们却早已不知哪里去了。
  • 天道总纲

    天道总纲

    无尽大陆,万族林立,争霸不休,然人族羸弱不堪,尽成各族盘中血食,处境艰难。人族自强,有大能之人,钻研各大族群,终成变化之道,弥补自身不足,在这大千世界,得以自保。我们的故事,要从一片极其偏远的小村说起,一个叫蝴蝶的男孩子,和他伴生的一块破碎玉蝶,在其为了尊严活下去的那一刻,终究产生了奇特的融合……
  • 五界神尊

    五界神尊

    36世纪最强杀手无意间穿越,成为陈家废物陈颖,身为男子,取名陈颖,废物一枚,如何不被人看轻,一朝崛起,凭借一名逆天老者,一个奇异玉佩,成为五界神尊,昔日欺他之人,眨眼间被灭,而助他之人,无比辉煌。他长得比妖孽还妖孽,且重情重义,努力踏实,执着,爱上他的女人自然也不俗,而他,只根据自己的内心,快意恩仇。